来人正是李棠,她慌慌张张得提着裙摆,踏进了正厅。
见谢玄没应她,便又问了一遍:“太子哥哥他怎么了?”
“宫中太医说道,情况可能只允许太子撑过半年。”
谢玄见来人,稳了稳心神,对着几人陈述道。
“怎么如此?”李棠心下担忧更甚,扶着旁边的桌椅坐下,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随时都有落下的可能。
明明刚刚那封信里还说着三月初春便要来寻她玩,要是她今日不在正堂来听这番话,恐怕是要一直被太子哥哥蒙在鼓里,只满心欢喜盼到三月了。
李棠又想起刚刚那封信,简明交代,仓促结尾,字迹不复以往恢弘大气,入木三分,轻重缓急尽在掌控之中,她早该想到的,现在联系起来这一通。
太子哥哥写这封信的时候,该是承受多大苦痛!
一滴清泪从李棠姣好的面容上滑落下,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旁边的李宗和其夫人早已掩面哭泣。
屋子里没有第五个人在,下人们自知避嫌,都退至了会客厅外。
李棠的眼泪和断线的珠子一般啪嗒地掉,眼睛出神地不知道望在哪个地方,一身青衣,我见犹怜。
谢玄心下犹豫了下,抽出了一块绣有兰花的手帕,递给了旁边的李棠。
李棠自知失态,小声地说了谢谢,稳了稳心神,低头擦起眼泪来,这帕子绣有兰花,但她仿佛真的嗅到了若有若无的兰花清香,令人安心。
见三人从冲击重缓冲过来,谢玄接着开口。
“太子之病,倒唯有一法可解。”
“何法!”李宗最先反应过来,剩下来两人也跟着看了过来。
“昆仑山,古寺,天山雪莲。”谢玄连说三个词。
李宗父女不知,面露疑惑,等着谢玄的下文。
倒是一旁的李夫人闻言开了口。
“那昆仑山,地势险要,是往最南边走,大齐国与南国的分界线上的那座雪山吧。”
李夫人本家甄氏,大姐是大齐国皇后,二姐是安平王妃,自幼知书达理,习四书五经,独独是她一人,年轻之时尽管游历四方,而这昆仑山,便是她游历中的一页。
“那座古寺我倒是听过,建在山顶,我曾拜访过,但这雪莲……”
甄舒沉吟片刻,肯定地说到:“我从未听过。”
此话一出,李宗和李棠心下的急切变成了疑惑,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谢玄。
“雪莲在寺庙后山的山顶,那里该是游客静止入内的地方。而这雪莲在古书及经上记载过,长于后山之巅,年前派出的使者已经传信回来,消息属实。”
“这样,”李宗点点头,但是心下一顿,“既然消息属实,那这雪莲……”
他很是疑惑,既然已经确认了,怎么不赶紧摘回来。
“雪莲摘下过了一个时辰就会失效,所以这次再次出程,把吴太医也带上了,打算摘下雪莲后便直接制药,带回长安。”谢玄回答道。
“这样便好。”李宗心下了然。
“谢公子,那吴太医呢,也和您随行吗?”一旁的李棠开口问道。
她远离长安多年,对皇都的认识停留在了那朱雀大街和太子哥哥,甚至于连她那圣上姨夫和皇后姨母的长相都记不太清了,自然也不认识这位谢性公子的来历,只觉这姓氏耳熟得很。
“他和几位皇子在后方,我先来告知令尊这个消息。”谢玄顿了一下,解释道。
随后他便理了理衣服,作揖向李宗告辞。
“谢某还需赶路,提前到达云县等着接应吴太医一行人,既然太子交代的事情已经做成,那就此别过了。”
说完便转身要走,李棠还没得及想清为什么太子哥哥给他写了信,还要这谢公子特地来传达一次,只知现下这人要走了,她要跟上,于是手比脑子快,一回神已经拽住了谢玄的袖子。
受到阻力回头看来的谢玄微微疑惑,冷酷的脸上升起了一丝困顿。
而旁观的李宗,瞳孔一秒扩大,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疯狂地用眼神盯着李棠的后背,企图让她松开手。
“我……”李棠回神后又觉得的失态,一张如花的小脸皱起,先慢慢地松开了手,顺着谢玄的衣服下滑,丝绸布料,摸起来很滑。
“李小姐是有什么话要说嘛?”谢玄转身,询问着。
李棠看了他一眼,心下感激他没有追究她逾矩的动作,还给了台阶让下,在组织好语言后,神色认真,对着对面的李宗说道:“我也要跟着一起去。”
李宗原本缓过来的情绪又被激起,眼里是诧异,但手握拳敲击了桌面:“胡闹!”
杯子里最后一点茶汤尽撒。
“你去干什么,你个柔弱小姐,去了也只能添乱,要是吃不了苦,中途又说想回来,岂不是把自己的脸丢光。”
李宗像是气急了,指着李棠鼻子狠狠说道。
“女儿自当不会半途而废。”李棠不甘示弱,说完后又觉镇不住李宗,便三指并拢,做了个朝天发誓的手势。
谢玄看着她的背影,倒像是看到了13岁那年,一意孤行的自己,也是如此,像自己的父亲做出了担保。
那年塞北的风格外狂躁,大齐国的军队和大漠国的军队在平顶坡僵持许久。
作为元帅的谢将军先败下阵来,长期的征战消耗了太多体力,而塞北恶劣的条件和水土不服更是令人不忍,谢玄的父亲终是倒下了,无法带领着将士们继续前行,而大漠国的将士在接下来的几次迂回战中,逐渐发现端倪,打算一举击溃谢家军。
那时军情紧急,谢玄随父出征,自然是知道这场战争注定不能败,而当时自荐的勇气不仅是有谋略,有家国情怀,更是为了眼前人。
那时的谢父自是不同意,才13岁,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有谋略,但心里承受能力呢,会不会半途落荒而逃呢?出谋划策不容易,浴血奋战不容易,而当这两者的主导者,当千千万万将士的指南针,更是不容易,他根本不会放心,直接拒绝了他。
直至今日,谢玄还清清楚楚记得自己那时对谢父的说的话。
“此行,为家国,为将士,为我大齐黎明百姓,玄自当浴血奋战,用吾命以护,直至无人可上,直至血流干涸。”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李棠坚定地补充道。
李宗心下有了松动,而一旁的李夫人则是盯着谢玄,想着怎么开口问他的意见好。
“要是您信得过在下的话,便让李小姐同行吧,此行为期不过一月,路途也不艰险,只是条件相当恶劣了些。”谢玄挡在李棠身前,主动向李宗开口道,“到时候事成,回程也会经过江南,在下亲自把李小姐送到府上。”
“这……”李宗稍微思索了一下,他自是愿意让李棠出去历练一番的,当时生气也是为了这谢将军能愿意帮衬着照顾一下,毕竟他就这一个女儿,在外歹人多,万一被骗走可就完了,但现下谢玄主动提出了,那可就再好不过。
“自然是好的。”李宗站了起来,又向谢玄道了谢,便让李夫人去准备准备两人路上的吃食。
他还有话和李棠交代。
而李棠则是一看自家父亲答应了,便火急火燎地冲回自己的院子收拾包袱,生怕晚了一秒李宗就会反悔。
“诶!”李宗伸出的手停滞在了半空,看着渐行渐远的李棠心下很是无语,他难道就那么像不遵守诺言的洪水猛兽么?
一边的的谢玄看着女子的衣袍消失在了转角处,轻声笑了笑。
李宗心下一思考,看着谢将军也算好说话的样子,摸摸鼻子,既然和李棠交代不了注意事项了,那先让谢玄做好心理准备也是一样的吧。
思及此,他当下便顺着氛围无奈笑了笑,对着一旁的谢玄感叹道:“这孩子啊,性格就这样,做事毛躁,天天被我们养在这江南啊,远离了长安那些世家习俗,也不甚熟悉什么礼数,一路上要是做了什么逾矩的事,还烦请您可多担待,我这个做父亲的,先替她谢过了。”
说着便是作揖,一套强买强卖的流程来得措不及防,谢玄自是不会拒绝。只是想到了什么,微微勾唇。
“李小姐当初在国学堂之时,无论礼数还是才华,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好。”
“哦?”
李宗不解,当初李棠五岁之时是一人北上,所以他对女儿的那段日子并未参与,但他女儿那活泼的性子他可是了解的,现下听了这话,初想是谢玄记错了,毕竟那时的谢玄也才七八岁,相比是记成了哪家的大小姐,但是按着他女儿和太子关系那么密切,心下又转变了另一种想法。
“那想比是天天跟着太子,束住她性子了。”
谢玄淡淡一笑,没再接着说话。
外面又下起了雪,一片一片,两人就站在门廊上,静静地欣赏着这场雪,慨叹着这几年天下太平,盛世如愿。
谢玄记性很好,李棠那时可不是天天跟着太子后面,偏偏只有在太子面前才会露出李宗所说的,有些毛躁的性子。
不,不能说毛躁,只是对心爱之人的不一样的,亲近的性格。
见谢玄没应她,便又问了一遍:“太子哥哥他怎么了?”
“宫中太医说道,情况可能只允许太子撑过半年。”
谢玄见来人,稳了稳心神,对着几人陈述道。
“怎么如此?”李棠心下担忧更甚,扶着旁边的桌椅坐下,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随时都有落下的可能。
明明刚刚那封信里还说着三月初春便要来寻她玩,要是她今日不在正堂来听这番话,恐怕是要一直被太子哥哥蒙在鼓里,只满心欢喜盼到三月了。
李棠又想起刚刚那封信,简明交代,仓促结尾,字迹不复以往恢弘大气,入木三分,轻重缓急尽在掌控之中,她早该想到的,现在联系起来这一通。
太子哥哥写这封信的时候,该是承受多大苦痛!
一滴清泪从李棠姣好的面容上滑落下,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旁边的李宗和其夫人早已掩面哭泣。
屋子里没有第五个人在,下人们自知避嫌,都退至了会客厅外。
李棠的眼泪和断线的珠子一般啪嗒地掉,眼睛出神地不知道望在哪个地方,一身青衣,我见犹怜。
谢玄心下犹豫了下,抽出了一块绣有兰花的手帕,递给了旁边的李棠。
李棠自知失态,小声地说了谢谢,稳了稳心神,低头擦起眼泪来,这帕子绣有兰花,但她仿佛真的嗅到了若有若无的兰花清香,令人安心。
见三人从冲击重缓冲过来,谢玄接着开口。
“太子之病,倒唯有一法可解。”
“何法!”李宗最先反应过来,剩下来两人也跟着看了过来。
“昆仑山,古寺,天山雪莲。”谢玄连说三个词。
李宗父女不知,面露疑惑,等着谢玄的下文。
倒是一旁的李夫人闻言开了口。
“那昆仑山,地势险要,是往最南边走,大齐国与南国的分界线上的那座雪山吧。”
李夫人本家甄氏,大姐是大齐国皇后,二姐是安平王妃,自幼知书达理,习四书五经,独独是她一人,年轻之时尽管游历四方,而这昆仑山,便是她游历中的一页。
“那座古寺我倒是听过,建在山顶,我曾拜访过,但这雪莲……”
甄舒沉吟片刻,肯定地说到:“我从未听过。”
此话一出,李宗和李棠心下的急切变成了疑惑,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谢玄。
“雪莲在寺庙后山的山顶,那里该是游客静止入内的地方。而这雪莲在古书及经上记载过,长于后山之巅,年前派出的使者已经传信回来,消息属实。”
“这样,”李宗点点头,但是心下一顿,“既然消息属实,那这雪莲……”
他很是疑惑,既然已经确认了,怎么不赶紧摘回来。
“雪莲摘下过了一个时辰就会失效,所以这次再次出程,把吴太医也带上了,打算摘下雪莲后便直接制药,带回长安。”谢玄回答道。
“这样便好。”李宗心下了然。
“谢公子,那吴太医呢,也和您随行吗?”一旁的李棠开口问道。
她远离长安多年,对皇都的认识停留在了那朱雀大街和太子哥哥,甚至于连她那圣上姨夫和皇后姨母的长相都记不太清了,自然也不认识这位谢性公子的来历,只觉这姓氏耳熟得很。
“他和几位皇子在后方,我先来告知令尊这个消息。”谢玄顿了一下,解释道。
随后他便理了理衣服,作揖向李宗告辞。
“谢某还需赶路,提前到达云县等着接应吴太医一行人,既然太子交代的事情已经做成,那就此别过了。”
说完便转身要走,李棠还没得及想清为什么太子哥哥给他写了信,还要这谢公子特地来传达一次,只知现下这人要走了,她要跟上,于是手比脑子快,一回神已经拽住了谢玄的袖子。
受到阻力回头看来的谢玄微微疑惑,冷酷的脸上升起了一丝困顿。
而旁观的李宗,瞳孔一秒扩大,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疯狂地用眼神盯着李棠的后背,企图让她松开手。
“我……”李棠回神后又觉得的失态,一张如花的小脸皱起,先慢慢地松开了手,顺着谢玄的衣服下滑,丝绸布料,摸起来很滑。
“李小姐是有什么话要说嘛?”谢玄转身,询问着。
李棠看了他一眼,心下感激他没有追究她逾矩的动作,还给了台阶让下,在组织好语言后,神色认真,对着对面的李宗说道:“我也要跟着一起去。”
李宗原本缓过来的情绪又被激起,眼里是诧异,但手握拳敲击了桌面:“胡闹!”
杯子里最后一点茶汤尽撒。
“你去干什么,你个柔弱小姐,去了也只能添乱,要是吃不了苦,中途又说想回来,岂不是把自己的脸丢光。”
李宗像是气急了,指着李棠鼻子狠狠说道。
“女儿自当不会半途而废。”李棠不甘示弱,说完后又觉镇不住李宗,便三指并拢,做了个朝天发誓的手势。
谢玄看着她的背影,倒像是看到了13岁那年,一意孤行的自己,也是如此,像自己的父亲做出了担保。
那年塞北的风格外狂躁,大齐国的军队和大漠国的军队在平顶坡僵持许久。
作为元帅的谢将军先败下阵来,长期的征战消耗了太多体力,而塞北恶劣的条件和水土不服更是令人不忍,谢玄的父亲终是倒下了,无法带领着将士们继续前行,而大漠国的将士在接下来的几次迂回战中,逐渐发现端倪,打算一举击溃谢家军。
那时军情紧急,谢玄随父出征,自然是知道这场战争注定不能败,而当时自荐的勇气不仅是有谋略,有家国情怀,更是为了眼前人。
那时的谢父自是不同意,才13岁,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有谋略,但心里承受能力呢,会不会半途落荒而逃呢?出谋划策不容易,浴血奋战不容易,而当这两者的主导者,当千千万万将士的指南针,更是不容易,他根本不会放心,直接拒绝了他。
直至今日,谢玄还清清楚楚记得自己那时对谢父的说的话。
“此行,为家国,为将士,为我大齐黎明百姓,玄自当浴血奋战,用吾命以护,直至无人可上,直至血流干涸。”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李棠坚定地补充道。
李宗心下有了松动,而一旁的李夫人则是盯着谢玄,想着怎么开口问他的意见好。
“要是您信得过在下的话,便让李小姐同行吧,此行为期不过一月,路途也不艰险,只是条件相当恶劣了些。”谢玄挡在李棠身前,主动向李宗开口道,“到时候事成,回程也会经过江南,在下亲自把李小姐送到府上。”
“这……”李宗稍微思索了一下,他自是愿意让李棠出去历练一番的,当时生气也是为了这谢将军能愿意帮衬着照顾一下,毕竟他就这一个女儿,在外歹人多,万一被骗走可就完了,但现下谢玄主动提出了,那可就再好不过。
“自然是好的。”李宗站了起来,又向谢玄道了谢,便让李夫人去准备准备两人路上的吃食。
他还有话和李棠交代。
而李棠则是一看自家父亲答应了,便火急火燎地冲回自己的院子收拾包袱,生怕晚了一秒李宗就会反悔。
“诶!”李宗伸出的手停滞在了半空,看着渐行渐远的李棠心下很是无语,他难道就那么像不遵守诺言的洪水猛兽么?
一边的的谢玄看着女子的衣袍消失在了转角处,轻声笑了笑。
李宗心下一思考,看着谢将军也算好说话的样子,摸摸鼻子,既然和李棠交代不了注意事项了,那先让谢玄做好心理准备也是一样的吧。
思及此,他当下便顺着氛围无奈笑了笑,对着一旁的谢玄感叹道:“这孩子啊,性格就这样,做事毛躁,天天被我们养在这江南啊,远离了长安那些世家习俗,也不甚熟悉什么礼数,一路上要是做了什么逾矩的事,还烦请您可多担待,我这个做父亲的,先替她谢过了。”
说着便是作揖,一套强买强卖的流程来得措不及防,谢玄自是不会拒绝。只是想到了什么,微微勾唇。
“李小姐当初在国学堂之时,无论礼数还是才华,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好。”
“哦?”
李宗不解,当初李棠五岁之时是一人北上,所以他对女儿的那段日子并未参与,但他女儿那活泼的性子他可是了解的,现下听了这话,初想是谢玄记错了,毕竟那时的谢玄也才七八岁,相比是记成了哪家的大小姐,但是按着他女儿和太子关系那么密切,心下又转变了另一种想法。
“那想比是天天跟着太子,束住她性子了。”
谢玄淡淡一笑,没再接着说话。
外面又下起了雪,一片一片,两人就站在门廊上,静静地欣赏着这场雪,慨叹着这几年天下太平,盛世如愿。
谢玄记性很好,李棠那时可不是天天跟着太子后面,偏偏只有在太子面前才会露出李宗所说的,有些毛躁的性子。
不,不能说毛躁,只是对心爱之人的不一样的,亲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