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幼时玩伴,却仍能一眼看出对方的情绪,康秋与白柳生曾是邻居,因为年纪相仿,又在一所书塾读书,所以幼时总是在一起玩耍。
后来官家赏了康府一座宅子,康家就搬去京西住了,没几个月白柳生也跟着母亲去了楚州。
两个人虽然不常见面,但总有书信往来,所以康秋对白柳生近况也有了解。
白柳生与康秋几壶酒下肚,已从幼时谈到楚州,从楚州聊到京城,又从商场聊到了官场,见白柳生一直面色阴沉,康秋才开口发问:“怎么了柳生,今天看着不快活呢?”
见白柳生有些无奈,康秋忍不住打趣:“最肥的差使在手里,连正式的圣旨还没下来,就有这么多人都听风过来巴结,你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啊?”
京城里没有秘密,虽然白柳生受封盐铁使的事尚未公布,但刚刚已经有好几拨人过来敬酒了。
从工部到吏部,甚至连刑部的人都有。
白柳生吐了口酒气,默默摆了摆手。
“官场得意还不高兴,那就是情场失意了?”康秋又道,语气略表惋惜。
白柳生无奈的干笑两声,“人总是不知足嘛!”
“没想到啊,贤弟竟然还是个情种。”康秋递酒杯到白柳生跟前,“来,我敬情种一杯。”
白柳生又露出一点笑颜,用指头点了点康秋,“你这小子。”
康秋知道白柳生去年纳了个妾室回去,其中有些波折,后来白柳生得了孩子,又忙不迭给康秋写信报喜。
康秋猜测白柳生今日这般郁郁寡欢,大抵与那个新纳的妾室有关,因为他从不会在信里过多提府中内眷的事情,除了那个新纳回家的妾室。
“是为了那个诞子的新妾?”康秋不假思索道。
白柳生也不瞒着,叹了口长气才道:“你猜的倒准,就是因为她。”
康秋对此事显得格外有兴趣,连酒意都退了两三分,兴致勃勃的道:“之前不是说关系缓和了吗,现在连孩子都有了,怎么又闹不愉快了呢?”
其实白柳生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连孩子都有了怎么一下子关系又僵了呢!
看着白柳生愁容惨淡,康秋忍不住劝解,“莫不是你脾气不好,惹到人家了,你又不自知。女人嘛,总是要多哄哄的,像你那般吓唬总是行不通的。”
白柳生虽然觉得康秋说的有些道理,可细细反思,发现自己并没有吓唬过林玉,便道:“自打入京前一阵,就开始跟我闹别扭,冷冰冰的把我往外推。我好言好语问过,可人家压根一句都不说,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哪做错了。”
康秋早已成婚,如今生下孩子已经六七岁了,对于白柳生这种事还是颇有些经验的,想了想便道:“那今儿呢,这么不痛快是拌嘴了?”
“要是拌嘴也成,人家压根装聋作哑,对我就是爱搭不理。”白柳生紧紧皱起眉头:“今儿也怪我,进宫时候碰见她之前相好的了,越想越气,回去没忍住就......”
“打她了?”
“那倒没有。”白柳生顿了顿:“用了回强,我也后悔了,她刚生完孩子没多久。”
“你是在恼自己吧?”康秋一语中的。
白柳生点了点头,自顾自饮了一杯,“你不知道,今儿郑家宫里撞见她之前相好的了,少年郎长的确实俊,今儿在宫里撞见,我都多看了两眼,这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对我家那个念念不忘。”
听了白柳生的自述,康秋实在忍不住乐了,此时白柳生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被情所困的少年模样。
“谁啊,你说的这么邪乎。”
“是谏院的言官,叫方永,不知道你认得不认得。”
康秋一听立马拍了拍手,“认得啊,怎么不认得,他现在可是御前的红人,我家姑母还想要把闺女嫁过去呢!”
“哪个姑母?是武侯夫人吗?他家室可不太好,武侯夫人也乐意?”
宁康也摆摆手,“嗐,哪是我姑母乐意啊,是我那个表妹乐意,也是看上他长相了,好像是在灯会上见了一次,之后就念念不忘了,回家摔盆子摔碗也想嫁过去,给我姑母气的够呛。”
“听着你那表妹好像挺厉害,我倒真希望这桩婚事能成。”
说罢白柳生便低头吃酒,许是今天酒喝的快,没一会白柳生就觉得头脑晕涨。
“对了,刚刚上楼时我还看到谏院的人了,没准方永也来了呢,我给你打听打听去。”康秋说完就起身出了包房,给门口小厮吩咐了几句,才回屋。
康秋坐定,又道:“若是旁人捆了打一顿出出气,但现在的谏官可动不得,若是他们吃了亏,能一天八封奏折递到御前,令尊可不就是吃了这个亏。”
对于老侯爷的事,白柳生也不想多提,老侯爷与谏院的恩怨,他也不想再翻旧账。
哪朝哪代最不好惹的都是言官,一封上表奏折能换百十个花样来写。
没一会小厮便回来传消息,“回禀二位爷,谏院的就在隔壁包厢,方永也到场了。”
康秋笑了笑,“放心吧,他们是不会主动过来的,见不着。”
谏院官员一向自诩清流,都有几分傲骨在,自然不会主动巴结别人,所以白柳生也不担心他们会过来敬酒,自然也不会和方永碰面。
白柳生展了展颜,“我倒真不想和他撞见。”
康秋笑嘻嘻的,似看透了白柳生的心思:“情敌见面分外眼红......”
康秋话还没说完,白柳生就出声拦下了,“你妹妹那事儿替我上点心,这门婚事要是不成,我也赶紧给方永找个娘子,不然我这心里是真不痛快。”
“放心吧!”康秋应承:“替你盯着,只要有消息肯定第一时间告诉你。”
康秋说罢,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哎?昨个儿姑母到我家来找母亲闲话,我倒听她说起你了,说你要娶正房了?是真的?”
若不是再提起武侯夫人这一茬,康秋也想不起来。
白柳生面色一沉,立即问道:“哪里传出来的消息?我自己都不知道,莫不是冯氏私自给我安排的吧?”
康秋想了想,静静道:“这倒是没准,大约是姑母和你家冯氏夫人有些同病相怜,给她出的主意吧,姑母之前就常说,没给他家继子张罗婚事,现在媳妇也不跟她亲,拿捏不住 ,悔得很。”
听了这些,白柳生只觉得头疼,揉了揉脑袋,然后道:“今天就这样吧,这顿酒我是喝不下去了,改天去你府上坐坐。”
康秋也不强求,只摆摆手道:“一道走吧。”
白柳生和康秋刚出包房,很不巧的碰上酒席刚散的谏院一行人。
谏院一行四五人,个个都是年轻俊秀,大概都酌了些酒,面色皆带红晕,言语之间也一改往日拘谨,在廊上谈笑风生。
几人之中最为出挑的仍属方永,虽面色也带着红晕,但说话并不高声,只颔首轻笑,仍是清流书生的克己模样。
白柳生很自然的将目光投在方永身上,方永自然也看到了白柳生,只是毫无诧异之色,面上微笑仍旧,连唇角弧度都没更改分毫。
与其四目相对,白柳生倒是变了变脸色。
谏院一行人虽然不认得白柳生,却与康永相识,谏院王大人率先开口:“康佥事,好巧。”
康秋笑了笑,随后抱拳道:“是谏台大人公务太忙,不常来酒楼,不然咱们就总能撞见。”
王谏台儒雅笑道:“康佥事说笑了,不知康老大人近日可还安康?还请康佥事替王某问候康老大人。”
向来文武相轻,文官与武官不大交流,王谏台能主动问候康秋祖父,是因为康秋祖父曾在御史台任职,算是王谏台的半个老师,也是文官一流。
康秋抱拳道谢:“多谢谏台问候,这话必定带到。”
因为尚不知道白柳生身份,故而王谏台并没和白柳生说话,只是轻扫了一眼。
王谏台也并不想和康秋多说,只寒暄了两句,便相互客气着下楼。
白柳生也没表明身份,只在一侧默默听着,偶尔扫方永几眼。
方永面色仍旧如常,一时间白柳生错以为他并没有认出自己。
王谏台和康秋行在前面,反倒是白柳生落了后,正与方永一同下楼。
方永颔首而笑,神色平静,客客气气道:“转运使先行。”
听方永叫自己的官名,白柳生便知道他不仅晓得自己是谁,甚至连自己今日刚担任盐铁使都一清二楚。
白柳生微微眯着眸子,朝他一笑,“方大人客气。”
方永颔首,再不说话。
王谏台耳朵倒灵,听见方永和白柳生说话,直行至平地才发问:“这位是......新任转运使吗?”
白柳生淡笑而答:“在下盐铁使白柳生。”
白老侯爷获罪而死与谏院有脱不了的干系,也是这位王谏台一手促成,如今见了白柳生却并不觉尴尬,只打着官腔道:“白大人真是年轻有为。”
随即才又问方永:“方永和白大人是旧相识吗?”
方永展颜微笑,十分淡定从容答道:“我出身楚州,与转运使大人算是同乡,我家......”
方永顿了顿,才又道:“我家有位亲戚,刚好在转运使大人府上。”
后来官家赏了康府一座宅子,康家就搬去京西住了,没几个月白柳生也跟着母亲去了楚州。
两个人虽然不常见面,但总有书信往来,所以康秋对白柳生近况也有了解。
白柳生与康秋几壶酒下肚,已从幼时谈到楚州,从楚州聊到京城,又从商场聊到了官场,见白柳生一直面色阴沉,康秋才开口发问:“怎么了柳生,今天看着不快活呢?”
见白柳生有些无奈,康秋忍不住打趣:“最肥的差使在手里,连正式的圣旨还没下来,就有这么多人都听风过来巴结,你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啊?”
京城里没有秘密,虽然白柳生受封盐铁使的事尚未公布,但刚刚已经有好几拨人过来敬酒了。
从工部到吏部,甚至连刑部的人都有。
白柳生吐了口酒气,默默摆了摆手。
“官场得意还不高兴,那就是情场失意了?”康秋又道,语气略表惋惜。
白柳生无奈的干笑两声,“人总是不知足嘛!”
“没想到啊,贤弟竟然还是个情种。”康秋递酒杯到白柳生跟前,“来,我敬情种一杯。”
白柳生又露出一点笑颜,用指头点了点康秋,“你这小子。”
康秋知道白柳生去年纳了个妾室回去,其中有些波折,后来白柳生得了孩子,又忙不迭给康秋写信报喜。
康秋猜测白柳生今日这般郁郁寡欢,大抵与那个新纳的妾室有关,因为他从不会在信里过多提府中内眷的事情,除了那个新纳回家的妾室。
“是为了那个诞子的新妾?”康秋不假思索道。
白柳生也不瞒着,叹了口长气才道:“你猜的倒准,就是因为她。”
康秋对此事显得格外有兴趣,连酒意都退了两三分,兴致勃勃的道:“之前不是说关系缓和了吗,现在连孩子都有了,怎么又闹不愉快了呢?”
其实白柳生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连孩子都有了怎么一下子关系又僵了呢!
看着白柳生愁容惨淡,康秋忍不住劝解,“莫不是你脾气不好,惹到人家了,你又不自知。女人嘛,总是要多哄哄的,像你那般吓唬总是行不通的。”
白柳生虽然觉得康秋说的有些道理,可细细反思,发现自己并没有吓唬过林玉,便道:“自打入京前一阵,就开始跟我闹别扭,冷冰冰的把我往外推。我好言好语问过,可人家压根一句都不说,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哪做错了。”
康秋早已成婚,如今生下孩子已经六七岁了,对于白柳生这种事还是颇有些经验的,想了想便道:“那今儿呢,这么不痛快是拌嘴了?”
“要是拌嘴也成,人家压根装聋作哑,对我就是爱搭不理。”白柳生紧紧皱起眉头:“今儿也怪我,进宫时候碰见她之前相好的了,越想越气,回去没忍住就......”
“打她了?”
“那倒没有。”白柳生顿了顿:“用了回强,我也后悔了,她刚生完孩子没多久。”
“你是在恼自己吧?”康秋一语中的。
白柳生点了点头,自顾自饮了一杯,“你不知道,今儿郑家宫里撞见她之前相好的了,少年郎长的确实俊,今儿在宫里撞见,我都多看了两眼,这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对我家那个念念不忘。”
听了白柳生的自述,康秋实在忍不住乐了,此时白柳生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被情所困的少年模样。
“谁啊,你说的这么邪乎。”
“是谏院的言官,叫方永,不知道你认得不认得。”
康秋一听立马拍了拍手,“认得啊,怎么不认得,他现在可是御前的红人,我家姑母还想要把闺女嫁过去呢!”
“哪个姑母?是武侯夫人吗?他家室可不太好,武侯夫人也乐意?”
宁康也摆摆手,“嗐,哪是我姑母乐意啊,是我那个表妹乐意,也是看上他长相了,好像是在灯会上见了一次,之后就念念不忘了,回家摔盆子摔碗也想嫁过去,给我姑母气的够呛。”
“听着你那表妹好像挺厉害,我倒真希望这桩婚事能成。”
说罢白柳生便低头吃酒,许是今天酒喝的快,没一会白柳生就觉得头脑晕涨。
“对了,刚刚上楼时我还看到谏院的人了,没准方永也来了呢,我给你打听打听去。”康秋说完就起身出了包房,给门口小厮吩咐了几句,才回屋。
康秋坐定,又道:“若是旁人捆了打一顿出出气,但现在的谏官可动不得,若是他们吃了亏,能一天八封奏折递到御前,令尊可不就是吃了这个亏。”
对于老侯爷的事,白柳生也不想多提,老侯爷与谏院的恩怨,他也不想再翻旧账。
哪朝哪代最不好惹的都是言官,一封上表奏折能换百十个花样来写。
没一会小厮便回来传消息,“回禀二位爷,谏院的就在隔壁包厢,方永也到场了。”
康秋笑了笑,“放心吧,他们是不会主动过来的,见不着。”
谏院官员一向自诩清流,都有几分傲骨在,自然不会主动巴结别人,所以白柳生也不担心他们会过来敬酒,自然也不会和方永碰面。
白柳生展了展颜,“我倒真不想和他撞见。”
康秋笑嘻嘻的,似看透了白柳生的心思:“情敌见面分外眼红......”
康秋话还没说完,白柳生就出声拦下了,“你妹妹那事儿替我上点心,这门婚事要是不成,我也赶紧给方永找个娘子,不然我这心里是真不痛快。”
“放心吧!”康秋应承:“替你盯着,只要有消息肯定第一时间告诉你。”
康秋说罢,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哎?昨个儿姑母到我家来找母亲闲话,我倒听她说起你了,说你要娶正房了?是真的?”
若不是再提起武侯夫人这一茬,康秋也想不起来。
白柳生面色一沉,立即问道:“哪里传出来的消息?我自己都不知道,莫不是冯氏私自给我安排的吧?”
康秋想了想,静静道:“这倒是没准,大约是姑母和你家冯氏夫人有些同病相怜,给她出的主意吧,姑母之前就常说,没给他家继子张罗婚事,现在媳妇也不跟她亲,拿捏不住 ,悔得很。”
听了这些,白柳生只觉得头疼,揉了揉脑袋,然后道:“今天就这样吧,这顿酒我是喝不下去了,改天去你府上坐坐。”
康秋也不强求,只摆摆手道:“一道走吧。”
白柳生和康秋刚出包房,很不巧的碰上酒席刚散的谏院一行人。
谏院一行四五人,个个都是年轻俊秀,大概都酌了些酒,面色皆带红晕,言语之间也一改往日拘谨,在廊上谈笑风生。
几人之中最为出挑的仍属方永,虽面色也带着红晕,但说话并不高声,只颔首轻笑,仍是清流书生的克己模样。
白柳生很自然的将目光投在方永身上,方永自然也看到了白柳生,只是毫无诧异之色,面上微笑仍旧,连唇角弧度都没更改分毫。
与其四目相对,白柳生倒是变了变脸色。
谏院一行人虽然不认得白柳生,却与康永相识,谏院王大人率先开口:“康佥事,好巧。”
康秋笑了笑,随后抱拳道:“是谏台大人公务太忙,不常来酒楼,不然咱们就总能撞见。”
王谏台儒雅笑道:“康佥事说笑了,不知康老大人近日可还安康?还请康佥事替王某问候康老大人。”
向来文武相轻,文官与武官不大交流,王谏台能主动问候康秋祖父,是因为康秋祖父曾在御史台任职,算是王谏台的半个老师,也是文官一流。
康秋抱拳道谢:“多谢谏台问候,这话必定带到。”
因为尚不知道白柳生身份,故而王谏台并没和白柳生说话,只是轻扫了一眼。
王谏台也并不想和康秋多说,只寒暄了两句,便相互客气着下楼。
白柳生也没表明身份,只在一侧默默听着,偶尔扫方永几眼。
方永面色仍旧如常,一时间白柳生错以为他并没有认出自己。
王谏台和康秋行在前面,反倒是白柳生落了后,正与方永一同下楼。
方永颔首而笑,神色平静,客客气气道:“转运使先行。”
听方永叫自己的官名,白柳生便知道他不仅晓得自己是谁,甚至连自己今日刚担任盐铁使都一清二楚。
白柳生微微眯着眸子,朝他一笑,“方大人客气。”
方永颔首,再不说话。
王谏台耳朵倒灵,听见方永和白柳生说话,直行至平地才发问:“这位是......新任转运使吗?”
白柳生淡笑而答:“在下盐铁使白柳生。”
白老侯爷获罪而死与谏院有脱不了的干系,也是这位王谏台一手促成,如今见了白柳生却并不觉尴尬,只打着官腔道:“白大人真是年轻有为。”
随即才又问方永:“方永和白大人是旧相识吗?”
方永展颜微笑,十分淡定从容答道:“我出身楚州,与转运使大人算是同乡,我家......”
方永顿了顿,才又道:“我家有位亲戚,刚好在转运使大人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