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前,我发现玉幽阁内还两位才年过双十的小太妃,纵有显赫母家为她们求情留在宫里,活着也不过是一日三餐矣。但得心闲无个事,人生何地不清凉。(1)后宫人凡是性情简单的大多能有善终。吴太妃便是如此。你身为妃嫔,尚有学问,将为人母,比起两位小太妃幸运许多。”章青砚为缓和她的情绪,仍列举例子淳淳劝导。
尉迟眉月看了章青砚一眼,“皇后说话向来如此,不直接回答,却句句点到位。”
“你关心母族本无可厚非,我亦感同身受。再过几日你诞下皇子,会母凭子贵。”
尉迟眉月微怔,“皇后如此说,当真是关心妾么?”
“关心不关心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顺利产下皇子。”
“我若生下皇子,便是陛下的第二个皇子。皇后不怕我的孩子将来与您的孩子争权夺位?”
章青砚嘴角轻弯,“呵呵!尉迟妃想多了,凡事但看眼前,何必对未来无故惶恐猜测。”
尉迟眉月干笑,“皇后说话向来也如此,不直接点明,却句句说到位。”
章青砚终于淡淡道:“尉迟妃聪明得很,明白我的话中意,可见从前你我心心相惜是有缘故的。”
尉迟眉月呆了呆,有种棋逢对手却不甘的心酸,也终于恨恨道:“皇后,妾与你,从未心心相惜过……皇后若说有,那是皇后曾视妾为知己,而妾从未视皇后为知己。”
她直白得让人惊讶!众所周知,很少有人能与她直达心灵交流,温和、懂事是所有人第一次见到她时对她的评价,说她工于心计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此刻那些特征全无,连先前的无助和迷茫也不见了,有的是脾气、怨气、甚至戾气,这才是真实的尉迟眉月,却不会使章青砚为之生气——明月清风、耳过目净,笑看不提,这才胜利者的姿态。其实她真赢了尉迟眉月吗?也不见得,从前的种种、再看看现在都是两败俱伤,唯一不同的是她没有想过算计谁,是尉迟眉月的算计逼迫她反击,往往精于算计的最终会算计到自己头上,被算计的得个自保也会落得身废心疲,比如她的亲人们的前程、命运被定格在家族衰败时,她的身体经受磨难后不能恢复如初,致使她此生只能生一个孩子。
章青砚本来还想小心翼翼说话,怕说错话伤到她和胎儿,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于是,她探问:“你不想隐瞒过去,是要当面与我说清楚么?”
尉迟眉月眼角现出嘲讽,“皇后来淡鸣宫,真为了关心我?皇后放心,我心如旧,我敢做敢当,又何曾怕过谁。是,刚才我无助迷茫过,但皇后知道么,任何事、任何人都改不了我的性情。”
她柔和的嘴唇又扬起不屑的弧度,“滔关外叛军自乱后,朝廷全部的兵力将拔寨挺进巨渡、南塑两郡以及峰塘林西,无论是谁阻挡不了陛下扫除叛乱,那些背弃朝廷的人都将受到严惩,那些沥血功臣将受到封赏。皇后,您的弟弟也在军中,你期待章家重得享过去的荣光吗?”
不待章青砚回答,她且自言自语:“皇后刚才说,向死而生,反求诸己。我记住这句话了。”她盯住章青砚的双眸,“所以皇后不要顾及我和胎儿,我现在能做到心平气和与您说话。”
章青砚忽然产生疑惑,缄默片刻,仰起头,笑道:“不错,曾经我视尉迟妃为知己,然而时过境迁,后来在绝响观里我常常想,难道我与陛下彼离,只因我的父兄之过吗?不全是。在东宫尉迟妃对我的了解比胡良娣、韦昭训、李妃、细络还多,为何?因为我那时视尉迟妃为知己。当初,陛下还是太子,曾劝我不与尉迟妃过从甚密,我年轻不懂事,现在看来,陛下所言不虚,我亦承受到背叛的苦果。也罢。算起来,我比尉迟妃差远了,你我年纪相当,几年前尉迟妃就懂得趋人得利,而我直到被送到绝响观才懂这些道理。”
真话真是伤人的利剑!尤其章青砚那句“当初,陛下还是太子,曾劝我不与尉迟妃过从甚密”,像一把利剑扎进尉迟眉月的心脏,以致她的的身体为之颤了颤。
忽然,殿外有急促的脚步声,须臾,远遥的身影慌慌张张闪进来,“皇后娘娘!贵妃娘娘!”
“何事?”尉迟眉月不悦,章青砚不由也看向远遥。“回皇后、贵妃,尉迟将军身边的都尉陆子鱼差京中尉迟府上的刘嬷嬷前来叩宫门,说有军前紧要事禀告。”
军前紧要事?一定和尉迟坚有关。章青砚脸色变了变。
却听尉迟眉月淡问:“事关大哥北上出兵的军务么?”
“不是,嬷嬷说,陆都尉言明只事关尉迟将军一人。”
“哦?”尉迟眉月拧紧的眉心却松开了,面上有松弛感,“让她进来吧!”
“今日清晨,陆都尉遍体鳞伤策马来到尉迟府,说本来尉迟将军领兵正在去江塑郡的路上,不知从哪里听说吴春岑将军死于胡邀之手。尉迟将军便调头北上出关追杀残害吴将军的人,那几天滔关雨频,慈州、薛州、柳州处处水患、庄田泥泞,城外不利于骑兵行走,尉迟将军于二十日前率领亲信一百余人步行直捣位于田子坡的王天路营帐,当晚王家兄弟醉酒,身边人也醉酒不醒,但厮杀间叛军众多,尉迟家的兵善突击骑袭,王氏叛军善直戈面战,且有骑兵在城内,又碰到一群江湖人,尉迟家军不堪负重,虽然杀光了王天路营帐里所有叛军及王氏兄弟,但是尉迟将军和手下百余人最后只有十几人活下来,陆都尉是其中一个。现在尉迟将军两条腿被砍断困在薛州城里,被一群贡州叛军控制,他们想利用尉迟将军与朝廷谈判,为此也打乱了朝廷与胡邀、王家兄弟的谈判计划。”
刘嬷嬷又道,“陆都尉说完大哭,说他不能进宫,让奴婢转告贵妃娘娘,如果朝廷不理会贡州叛军,尉迟将军恐回不来了,陆都尉设法进京拜见贵妃娘娘,希望贵妃娘娘禀告陛下设法救。”
自木奴死后,尉迟眉月与尉迟坚几乎断了联系,不是尉迟坚不想和尉迟眉月联络,是尉迟眉月怀孕后就不再与哥哥联系。莽汉尉迟坚亦有义气,为了知己好友放弃擅长战术去复仇,哪怕深入不利于己的城池也要杀了仇人。只是他的生死尉迟眉月并不关心,刘嬷嬷自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刘嬷嬷走后,尉迟眉月道:“是我派人通告哥哥,吴春岑是被胡邀所杀。”
章青砚好奇,“你为何这样做?朝廷已准备与关外叛军谈判,可不战拿下关外三州。”
“我那个哥哥,不能再得功封赏了。”
“为何?”
“为何?为了陛下。”尉迟眉月笑了笑,“皇后,你虽深得陛下喜欢,但有一样你永远也比不上我。我懂得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敌人两败俱伤,而我的计谋也影响了陛下,这两年陛下对付朝野的手段,可也是让先敌人两败俱伤、再尽收渔翁之利?皇后应该也听说过,在亥州与柳州之间有一座八仙山,此地的盗匪强盗曾被哥哥收买,当初钱光盛败退关内,与粮草不够不无关系,此事齐斐扬也告诉过陛下,滔关失利不是坏事。”
章青砚点点头:“是的,陛下告诉过我,连斐扬的计策亦受教于尉迟妃,施策常常一箭双雕、甚至三雕、四雕,比如当年由碧春茶楼和胡人引发的上阳暴乱发生,于当时的陛下来说不是坏事。尉迟妃告诉我这么多,那我再问一句,你可知晓鲁江渠断裂,是我哥哥在岭南被处死的主因?”
“晓得。那是我通过姜丽妃将这个消息传播到先帝耳里。皇后读过陛下主笔的《大鄣律》,就算没有鲁江渠决堤案,皇后的兄长所犯之罪被流放算很轻了。”
“你说的没错。”章青砚咬牙道。
“嗯。皇后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持雪告诉你,我与陛下在古息庵相见,你为何不也在朝野传播,用以坏我的名声,这样我就不能回到陛下身边?”
这句话问到尉迟眉月的痛处,她原本傲娇的心一下子被激怒了,且顾及到腹中孩子,只冷冷道:“皇后刚才还说妾厉害,比起皇后,妾可差远了!皇后未回宫前,还是先帝贬黜的太子妃、是绝响观的道姑,陛下在先帝未下葬时,哪怕背负天下骂名也要将你接回宫,然后由韦太后出面册封你为皇后,此事未经臣工聚议,因为太后应允谁也阻止不了。当时妾想,妾策划的一次暴乱和一次战败,是为了陛下登上皇位,却没想到也成为皇后顺利登上皇后位的机遇。现在想来我都为自己所为后悔不已。”
“你知道,千算万算,总有漏算的时候。你只算计我,却没想过韦太后与姜太妃是不一样的,她从自禁在元坤宫不出,就已做好与先帝绝裂来换取性命,先帝故去她想当太后,只有寄希望于新君和韦家的帮衬,只可惜韦晃并没有完全听她的安排,如果听了,纵然她与陛下有过恩怨,也能在天下未平之际寻求立功机会来扯平从前的过节。而你却以为韦太后还可以利用,偏偏与细络有来往,让她为你物色太府监、将作监的人在花草上做文章,你更没想到李秉昆与那些绣娘们之间不干净,李秉昆还与外邦逆臣勾结。或许在你眼里,李家永远不会出事,比如李妃曾陷害过我,陛下都没有将她赶出东宫,所以你以为李氏就算做再多错事都不会受到惩罚,你从未敢杀李妃,哪怕在先帝移驾越州途中,你杀胡良娣也不敢杀李妃,你只敢威胁她、恐吓她,让她乱了心智做错事进而让陛下厌恶她。”
“此事皇后也知道了?”尉迟眉月惊讶,“也是陛下告诉皇后的?”
“正是。”章青砚更加淡定,也转过话锋,“陛下说,尉迟妃想到与斐扬共谋京城暴乱、让尉迟坚抢夺支援滔关粮草乱军部,是深谙朕当初犹豫不决与先帝对立的苦衷,是以破求进的冒进之举,实则是以她的性命来迫朕下决心、来为朕分忧,并不怕日后背负骂名,朕岂有不知和感动。”
忽然听到这段话,尉迟眉月很意外,登时泫目若泣,“陛下真如此说?”
章青砚望了望她的腹部,“我身为皇后,岂能口出狂言,何况是传陛下说过的话。”
“是,你是皇后……你不会说假话。可是,皇后,你为何要对我好?”
“从来人与之人都是,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2)可我还记得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3)你我不能相融,但都会为陛下谋事。纵观陛下后宫,有几个如你有谋略的妃子?当年我离开东宫,也曾委托园成公主帮衬你,是知道你无论何时都为陛下考虑。今日看来亦是如此。否则有的事,你以为你只去找姜太妃就有用么,有的事你做了为何我和陛下都知道呢。贵妃,你既身在后宫,做任何事不会脱离陛下的掌控,我也是,身为皇后,唯有遵守宫廷礼数、不逾越规矩才能服众。”
尉迟眉月看了章青砚一眼,“皇后说话向来如此,不直接回答,却句句点到位。”
“你关心母族本无可厚非,我亦感同身受。再过几日你诞下皇子,会母凭子贵。”
尉迟眉月微怔,“皇后如此说,当真是关心妾么?”
“关心不关心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顺利产下皇子。”
“我若生下皇子,便是陛下的第二个皇子。皇后不怕我的孩子将来与您的孩子争权夺位?”
章青砚嘴角轻弯,“呵呵!尉迟妃想多了,凡事但看眼前,何必对未来无故惶恐猜测。”
尉迟眉月干笑,“皇后说话向来也如此,不直接点明,却句句说到位。”
章青砚终于淡淡道:“尉迟妃聪明得很,明白我的话中意,可见从前你我心心相惜是有缘故的。”
尉迟眉月呆了呆,有种棋逢对手却不甘的心酸,也终于恨恨道:“皇后,妾与你,从未心心相惜过……皇后若说有,那是皇后曾视妾为知己,而妾从未视皇后为知己。”
她直白得让人惊讶!众所周知,很少有人能与她直达心灵交流,温和、懂事是所有人第一次见到她时对她的评价,说她工于心计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此刻那些特征全无,连先前的无助和迷茫也不见了,有的是脾气、怨气、甚至戾气,这才是真实的尉迟眉月,却不会使章青砚为之生气——明月清风、耳过目净,笑看不提,这才胜利者的姿态。其实她真赢了尉迟眉月吗?也不见得,从前的种种、再看看现在都是两败俱伤,唯一不同的是她没有想过算计谁,是尉迟眉月的算计逼迫她反击,往往精于算计的最终会算计到自己头上,被算计的得个自保也会落得身废心疲,比如她的亲人们的前程、命运被定格在家族衰败时,她的身体经受磨难后不能恢复如初,致使她此生只能生一个孩子。
章青砚本来还想小心翼翼说话,怕说错话伤到她和胎儿,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于是,她探问:“你不想隐瞒过去,是要当面与我说清楚么?”
尉迟眉月眼角现出嘲讽,“皇后来淡鸣宫,真为了关心我?皇后放心,我心如旧,我敢做敢当,又何曾怕过谁。是,刚才我无助迷茫过,但皇后知道么,任何事、任何人都改不了我的性情。”
她柔和的嘴唇又扬起不屑的弧度,“滔关外叛军自乱后,朝廷全部的兵力将拔寨挺进巨渡、南塑两郡以及峰塘林西,无论是谁阻挡不了陛下扫除叛乱,那些背弃朝廷的人都将受到严惩,那些沥血功臣将受到封赏。皇后,您的弟弟也在军中,你期待章家重得享过去的荣光吗?”
不待章青砚回答,她且自言自语:“皇后刚才说,向死而生,反求诸己。我记住这句话了。”她盯住章青砚的双眸,“所以皇后不要顾及我和胎儿,我现在能做到心平气和与您说话。”
章青砚忽然产生疑惑,缄默片刻,仰起头,笑道:“不错,曾经我视尉迟妃为知己,然而时过境迁,后来在绝响观里我常常想,难道我与陛下彼离,只因我的父兄之过吗?不全是。在东宫尉迟妃对我的了解比胡良娣、韦昭训、李妃、细络还多,为何?因为我那时视尉迟妃为知己。当初,陛下还是太子,曾劝我不与尉迟妃过从甚密,我年轻不懂事,现在看来,陛下所言不虚,我亦承受到背叛的苦果。也罢。算起来,我比尉迟妃差远了,你我年纪相当,几年前尉迟妃就懂得趋人得利,而我直到被送到绝响观才懂这些道理。”
真话真是伤人的利剑!尤其章青砚那句“当初,陛下还是太子,曾劝我不与尉迟妃过从甚密”,像一把利剑扎进尉迟眉月的心脏,以致她的的身体为之颤了颤。
忽然,殿外有急促的脚步声,须臾,远遥的身影慌慌张张闪进来,“皇后娘娘!贵妃娘娘!”
“何事?”尉迟眉月不悦,章青砚不由也看向远遥。“回皇后、贵妃,尉迟将军身边的都尉陆子鱼差京中尉迟府上的刘嬷嬷前来叩宫门,说有军前紧要事禀告。”
军前紧要事?一定和尉迟坚有关。章青砚脸色变了变。
却听尉迟眉月淡问:“事关大哥北上出兵的军务么?”
“不是,嬷嬷说,陆都尉言明只事关尉迟将军一人。”
“哦?”尉迟眉月拧紧的眉心却松开了,面上有松弛感,“让她进来吧!”
“今日清晨,陆都尉遍体鳞伤策马来到尉迟府,说本来尉迟将军领兵正在去江塑郡的路上,不知从哪里听说吴春岑将军死于胡邀之手。尉迟将军便调头北上出关追杀残害吴将军的人,那几天滔关雨频,慈州、薛州、柳州处处水患、庄田泥泞,城外不利于骑兵行走,尉迟将军于二十日前率领亲信一百余人步行直捣位于田子坡的王天路营帐,当晚王家兄弟醉酒,身边人也醉酒不醒,但厮杀间叛军众多,尉迟家的兵善突击骑袭,王氏叛军善直戈面战,且有骑兵在城内,又碰到一群江湖人,尉迟家军不堪负重,虽然杀光了王天路营帐里所有叛军及王氏兄弟,但是尉迟将军和手下百余人最后只有十几人活下来,陆都尉是其中一个。现在尉迟将军两条腿被砍断困在薛州城里,被一群贡州叛军控制,他们想利用尉迟将军与朝廷谈判,为此也打乱了朝廷与胡邀、王家兄弟的谈判计划。”
刘嬷嬷又道,“陆都尉说完大哭,说他不能进宫,让奴婢转告贵妃娘娘,如果朝廷不理会贡州叛军,尉迟将军恐回不来了,陆都尉设法进京拜见贵妃娘娘,希望贵妃娘娘禀告陛下设法救。”
自木奴死后,尉迟眉月与尉迟坚几乎断了联系,不是尉迟坚不想和尉迟眉月联络,是尉迟眉月怀孕后就不再与哥哥联系。莽汉尉迟坚亦有义气,为了知己好友放弃擅长战术去复仇,哪怕深入不利于己的城池也要杀了仇人。只是他的生死尉迟眉月并不关心,刘嬷嬷自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刘嬷嬷走后,尉迟眉月道:“是我派人通告哥哥,吴春岑是被胡邀所杀。”
章青砚好奇,“你为何这样做?朝廷已准备与关外叛军谈判,可不战拿下关外三州。”
“我那个哥哥,不能再得功封赏了。”
“为何?”
“为何?为了陛下。”尉迟眉月笑了笑,“皇后,你虽深得陛下喜欢,但有一样你永远也比不上我。我懂得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敌人两败俱伤,而我的计谋也影响了陛下,这两年陛下对付朝野的手段,可也是让先敌人两败俱伤、再尽收渔翁之利?皇后应该也听说过,在亥州与柳州之间有一座八仙山,此地的盗匪强盗曾被哥哥收买,当初钱光盛败退关内,与粮草不够不无关系,此事齐斐扬也告诉过陛下,滔关失利不是坏事。”
章青砚点点头:“是的,陛下告诉过我,连斐扬的计策亦受教于尉迟妃,施策常常一箭双雕、甚至三雕、四雕,比如当年由碧春茶楼和胡人引发的上阳暴乱发生,于当时的陛下来说不是坏事。尉迟妃告诉我这么多,那我再问一句,你可知晓鲁江渠断裂,是我哥哥在岭南被处死的主因?”
“晓得。那是我通过姜丽妃将这个消息传播到先帝耳里。皇后读过陛下主笔的《大鄣律》,就算没有鲁江渠决堤案,皇后的兄长所犯之罪被流放算很轻了。”
“你说的没错。”章青砚咬牙道。
“嗯。皇后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持雪告诉你,我与陛下在古息庵相见,你为何不也在朝野传播,用以坏我的名声,这样我就不能回到陛下身边?”
这句话问到尉迟眉月的痛处,她原本傲娇的心一下子被激怒了,且顾及到腹中孩子,只冷冷道:“皇后刚才还说妾厉害,比起皇后,妾可差远了!皇后未回宫前,还是先帝贬黜的太子妃、是绝响观的道姑,陛下在先帝未下葬时,哪怕背负天下骂名也要将你接回宫,然后由韦太后出面册封你为皇后,此事未经臣工聚议,因为太后应允谁也阻止不了。当时妾想,妾策划的一次暴乱和一次战败,是为了陛下登上皇位,却没想到也成为皇后顺利登上皇后位的机遇。现在想来我都为自己所为后悔不已。”
“你知道,千算万算,总有漏算的时候。你只算计我,却没想过韦太后与姜太妃是不一样的,她从自禁在元坤宫不出,就已做好与先帝绝裂来换取性命,先帝故去她想当太后,只有寄希望于新君和韦家的帮衬,只可惜韦晃并没有完全听她的安排,如果听了,纵然她与陛下有过恩怨,也能在天下未平之际寻求立功机会来扯平从前的过节。而你却以为韦太后还可以利用,偏偏与细络有来往,让她为你物色太府监、将作监的人在花草上做文章,你更没想到李秉昆与那些绣娘们之间不干净,李秉昆还与外邦逆臣勾结。或许在你眼里,李家永远不会出事,比如李妃曾陷害过我,陛下都没有将她赶出东宫,所以你以为李氏就算做再多错事都不会受到惩罚,你从未敢杀李妃,哪怕在先帝移驾越州途中,你杀胡良娣也不敢杀李妃,你只敢威胁她、恐吓她,让她乱了心智做错事进而让陛下厌恶她。”
“此事皇后也知道了?”尉迟眉月惊讶,“也是陛下告诉皇后的?”
“正是。”章青砚更加淡定,也转过话锋,“陛下说,尉迟妃想到与斐扬共谋京城暴乱、让尉迟坚抢夺支援滔关粮草乱军部,是深谙朕当初犹豫不决与先帝对立的苦衷,是以破求进的冒进之举,实则是以她的性命来迫朕下决心、来为朕分忧,并不怕日后背负骂名,朕岂有不知和感动。”
忽然听到这段话,尉迟眉月很意外,登时泫目若泣,“陛下真如此说?”
章青砚望了望她的腹部,“我身为皇后,岂能口出狂言,何况是传陛下说过的话。”
“是,你是皇后……你不会说假话。可是,皇后,你为何要对我好?”
“从来人与之人都是,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2)可我还记得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3)你我不能相融,但都会为陛下谋事。纵观陛下后宫,有几个如你有谋略的妃子?当年我离开东宫,也曾委托园成公主帮衬你,是知道你无论何时都为陛下考虑。今日看来亦是如此。否则有的事,你以为你只去找姜太妃就有用么,有的事你做了为何我和陛下都知道呢。贵妃,你既身在后宫,做任何事不会脱离陛下的掌控,我也是,身为皇后,唯有遵守宫廷礼数、不逾越规矩才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