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度走走停停,脚程倒也不快。
又是一日,方度发现与自己同行的多了不少受伤的人,拖家带口,往幽州而去,方度为他们医治。
询问之下得知,就在不久前,地面突然震动,引得地面裂缝、山体落石、房屋倒塌,他们这些村庄还好,依水而建,逃出来时只是些轻伤,只是原来的地方基本上是住不了了,也不清楚后面还会不会再有这天灾,便往那幽州方向跑去,躲个灾祸。依山而建的村户就没那么好运了,山上的落石加上树木倒塌 ,人大多来不及跑走,死的死、伤的伤,当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方度只能感叹世道艰难,人为的战乱尚且没有停息,很多百姓好不容易在这乱世存活下来,却来不及逃开这天灾。方度心想,林谛不知来不来得及告知队伍,躲过这次灾祸,萍水相逢,言尽于此,后面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这么一走又是一年时间,方度向北游历过武陵城、幽州,越往北走,场面越为混乱。时天下南北起义军,南方起义军以林原平为首,在林原平带领下越战越勇,占据南边大部分地区;北方起义军在被彭尚打击后分为两股势力,一方占据幽州西边城镇,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指望沅军先去收拾占据松江城东面城镇的洪进军;另一面的洪进军夹在沅首都大都和南方起义军中间,艰难求存,不过看样子,沅军还打算用这洪进军去消耗一下南方起义军,并未对其动手,所以这洪进军倒是妄想在南方起义军手上打下一块地。
时逢又一年腊月二八,方度游历至松江城——嵩山寺。
住持玄清看其一人在此山野间行走,一番攀谈过后,为其志向动容,挽留方度一起过年。
方度与持玄清相谈甚欢,便也不再推辞。
方度在嵩山寺小住了几日,跟着寺里僧人念经拜佛,倒是慢慢抚平了这一路的心酸苦楚。
这个玄清的身世说来也是十分坎坷。主持十二岁之前,家里也算是镇上富户。那时城外有座家游山,山上有个道观,玄清小时不爱孔儒之术,唯爱这道法众术,便时常跑去这道观学习,有个道长传授其相面之术,并叮嘱其居家迁徙,可惜家里人总是当一笑谈。直至玄清十二岁那年,沅军踏进家中,掠夺财物,将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人全部杀害,玄清那日因自己被道长强留在道观而免于一灾。那之后,道长不知去了何处,玄清却被上一任在外云游的嵩山寺住持带回了嵩山寺,赐名“玄清”,望其清白坦荡,莫要被之前的梦魇迷了心智,并为玄清家里人超度,圆寂后还将住持之位传于玄清,希望他保持清气,救助他人,延续嵩山寺的传统。
玄清素来有相面大师之称,正月初五方度要走的时候,断言方度“尔既皈依佛门,若保持本心,佛必祐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方度面上欣喜,却心里只是当玄清是在祝福自己,感谢了玄清的祝福就走了。
越往北走,越接近国都,方度越感沅朝统治下,平民生存困境。
甚至于方度亲眼看着一家老小五口人仅剩两小碗粮,还是米糠,却感念方度给发热的孩子一碗药,就将一半米糠煮了一锅粥,将渣都盛到方度的碗里,自己喝那稀得不行的米汤,方度不忍叨扰,留下了孩子几日的药便匆匆离去。
后来方度走到不远处的寺庙里,那里的僧人却是大鱼大肉、把酒言欢。
有个僧人看他也是个光头和尚,问道:“你是个正经和尚吗?”
方度沉默不语。
另一个僧人道:“怕也是个家里揭不开锅的,做个和尚盼着皇城发口粮的,给他碗饭打发走吧,这朝廷给的香火钱都是有定数的,多个人咱们就没这么滋润了。或者给他口饭,让他留下做个洒扫弟子,咱们还省得要做那些表面功夫,这每次打扫的要累死人。”
说着拿了碗饭给方度,“吃吧吃吧,吃完了明天把这院里积雪打扫下,该点的香点了,打扫仔细了,过几天那些当官的又要来了,你这几天跟着学学怎么祈福,怎么说吉祥话,哄得他们高兴了,多拿点赏钱。”
方度面对着这些人,口中的饭仿佛成了磨人的沙,实难下咽。
但是世道如此,自这马背上的国家创立伊始,各个皇帝就希望靠着“思想统一”来治理,期盼着这些和尚用这“南无阿弥陀佛”劝人向善、安抚人心,让万民臣服,江山永固,自己永远享受富贵荣华。
第二天,方度捧着一碗饭,想给那户人家送过去。走过去,却只见到一家老小的尸体,小小破破的院子,散落着五个人的尸体,看伤口是那草原士兵的弯刀。这家男主人的手里,紧紧攥着装米糠的布袋,那五人不舍得吃的米糠,散落在尸体旁。
方度心里想,要是他们来得及把这碗饭吃掉了多好,又或者他们把这些米糠吃掉多好啊。
方度花了两天时间将五人葬了,葬在了这个小院里,把地上的米糠捡起来装进了米袋里,一起葬了,还给他们一人喂了一口饭,希望他们下一辈子能不受饥饿困扰。
这回,方度没有再往北走了,他知道他寻求的方向不应该是那边。
方度不知该去向何方,干脆往幽州而去。
此时南方起义军占领了南方五城:寻城、代洲城、武陵城、占洲和临江府,正准备开始北伐,第一个目标就是幽州的北方起义军残部和松江城的洪进军,以便攻下幽州和松江城。
方度满目悲戚的走在林间小道上,看到远处似有一队人马走来,数量还不小,幽州一半儿还是沅军的地界,方度赶紧找棵树躲了起来。
待来人走近,看着装扮却不像是沅军,方度看着领头的人有些面熟,正是自己之前救下的林谛。
方度心想,如今这最有可能性推翻沅朝统治的怕就是这个南方起义军了吧,他们已占下南面的五城,现在人出现在这儿,说明他们并没有偏安一隅的打算,估计是想打下这幽州城,既然沅朝的统治下自己必然不可能有所成,何妨加入这个起义军,为自己谋一个未来?
于是方度不再躲藏,走了出去。
有个小卒看到方度,喊道:“谁在那?”
林谛向人影看去,眼看着来人从阴影中走出,竟是之前救过自己的小和尚。
他面上一喜,让手下放下刀,过去方度面前。
“道生!竟然在这里遇到你了,看来咱们的缘分不浅啊。”
“大道至简,因果循环,我与你所求是一致的,所以会在这里遇到。”
“上一次多亏你救我一命,也没来的及好好地道谢,而且要不是你当时的劝告,我怕兄弟们在那次地震的时候怕是会全折在里面了。”
“我不过是猜测罢了,你们脱险是因为自己足够防备。”
“可惜的是,当时有几个武将不听我们的言语,一方面,他们没看过那条裂缝所以不相信我们的话,另一方面觉得山上好隐藏行踪。还好军队平时训练有素,我和几个兄弟当时也加强了巡视,因此地震来的时候才能及时通报,算是有惊无险,但那几个武将手下还是有几个兄弟折进去了。”
“逝者已逝,生者往前看吧。”
“嗯,道理是这样的,不说不开心的。这回我们也算是因祸得福,父亲之前让我到军中历练,这次也算是有了功劳,看我有所成长,给我升了职位,分了我一些人,这一年多的磨合,大家都很信任彼此!你呢?当初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方度看着林谛殷切的眼神,说道:“愿与君共平这山河湖海,死生不弃。”
林谛听到这话,笑意愈盛,带着方度走到几人面前,向大家介绍,
“加入了起义军,大家都是兄弟,这是徐义,这个是他的兄长徐忠。”林谛指着一个高瘦的男子和旁边与他有着几分相似的人说道。
“许知。”
“陈武。”
“蔡铭。”
“沈从。”
几个人轮番说出自己的名字。
方度这才细细打量了一下,徐义看起来带着点书生气,高高瘦瘦的,在六人中看起来相对孱弱一些,徐忠与徐义的五官看起来倒是相似的,就是身形上会比徐义看起来健硕一些,
许知和沈从倒是六人中最高的两个,脸较其他四人也清俊一些,看起来倒是俩翩翩公子。
陈武倒是与他的名字匹配,稍矮一些,燕颔虎须,带着武夫的气质。
蔡铭在六人中稍显魁梧。
林谛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让徐义招呼大家起身出发。
徐义本想把自己马让出来给方度 ,但是方度表示自己不会骑马,林谛便让他与自己共乘一匹,顺便给方度说说起义军的计划。
“我们接下来是想攻下幽州的起义军残部和松江城的洪进军。虽然这两支军队只是占了一半的城池,但是只要打下来,就相当于对沅军形成夹击之势,到时候对于占领整个幽州和松江城都是大有裨益的。他们自己都想着占地为王,孤立无援,我们攻打他们会比直接进攻沅军损耗更小。当初在南边,长江作为我们的防护线,沅军支援缓慢,而且我们当初直接占领占洲,阻隔他们驰援。这里不像南边,这里沅军调度更为便利,其实现在才是我们起义的开始。占领幽州和松江以后,攻下岭北,整个西面和南面的地区就都是我们的了,将这群草原人赶出中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们这回也是为了先趟个路。”
“北方起义军残部和洪进军不同,洪进军的领头人洪进本身是个私盐贩子,不懂得百姓的疾苦,他其实只是为了利益罢了,手下之前也是些地主,所以他在起义军被彭尚击溃的时候直接带着部下另起炉灶,改名洪进军。而那些残部,多是被欺压的平民百姓,他们不想过回之前那种日子了,过回之前的日子,被那所以还守着那一方地方,只是拼命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罢了。”
“那道生可有什么高见?”
“兵者,经之以五事,即道、天、地、将和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这支起义军残部与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要推翻这草原人的统治。既如此,何不顺势而为,让他们也加入我们,难道不比这偏安一隅好的多吗?”
“毕竟是个两万人的队伍,其实之前父亲就有意收编这支军队,也派人谈过,只是这主帅金鑫因着彭尚投降反攻,不再信任他人,所以没谈下来。”
“先礼不成,就先兵。”
又是一日,方度发现与自己同行的多了不少受伤的人,拖家带口,往幽州而去,方度为他们医治。
询问之下得知,就在不久前,地面突然震动,引得地面裂缝、山体落石、房屋倒塌,他们这些村庄还好,依水而建,逃出来时只是些轻伤,只是原来的地方基本上是住不了了,也不清楚后面还会不会再有这天灾,便往那幽州方向跑去,躲个灾祸。依山而建的村户就没那么好运了,山上的落石加上树木倒塌 ,人大多来不及跑走,死的死、伤的伤,当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方度只能感叹世道艰难,人为的战乱尚且没有停息,很多百姓好不容易在这乱世存活下来,却来不及逃开这天灾。方度心想,林谛不知来不来得及告知队伍,躲过这次灾祸,萍水相逢,言尽于此,后面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这么一走又是一年时间,方度向北游历过武陵城、幽州,越往北走,场面越为混乱。时天下南北起义军,南方起义军以林原平为首,在林原平带领下越战越勇,占据南边大部分地区;北方起义军在被彭尚打击后分为两股势力,一方占据幽州西边城镇,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指望沅军先去收拾占据松江城东面城镇的洪进军;另一面的洪进军夹在沅首都大都和南方起义军中间,艰难求存,不过看样子,沅军还打算用这洪进军去消耗一下南方起义军,并未对其动手,所以这洪进军倒是妄想在南方起义军手上打下一块地。
时逢又一年腊月二八,方度游历至松江城——嵩山寺。
住持玄清看其一人在此山野间行走,一番攀谈过后,为其志向动容,挽留方度一起过年。
方度与持玄清相谈甚欢,便也不再推辞。
方度在嵩山寺小住了几日,跟着寺里僧人念经拜佛,倒是慢慢抚平了这一路的心酸苦楚。
这个玄清的身世说来也是十分坎坷。主持十二岁之前,家里也算是镇上富户。那时城外有座家游山,山上有个道观,玄清小时不爱孔儒之术,唯爱这道法众术,便时常跑去这道观学习,有个道长传授其相面之术,并叮嘱其居家迁徙,可惜家里人总是当一笑谈。直至玄清十二岁那年,沅军踏进家中,掠夺财物,将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人全部杀害,玄清那日因自己被道长强留在道观而免于一灾。那之后,道长不知去了何处,玄清却被上一任在外云游的嵩山寺住持带回了嵩山寺,赐名“玄清”,望其清白坦荡,莫要被之前的梦魇迷了心智,并为玄清家里人超度,圆寂后还将住持之位传于玄清,希望他保持清气,救助他人,延续嵩山寺的传统。
玄清素来有相面大师之称,正月初五方度要走的时候,断言方度“尔既皈依佛门,若保持本心,佛必祐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方度面上欣喜,却心里只是当玄清是在祝福自己,感谢了玄清的祝福就走了。
越往北走,越接近国都,方度越感沅朝统治下,平民生存困境。
甚至于方度亲眼看着一家老小五口人仅剩两小碗粮,还是米糠,却感念方度给发热的孩子一碗药,就将一半米糠煮了一锅粥,将渣都盛到方度的碗里,自己喝那稀得不行的米汤,方度不忍叨扰,留下了孩子几日的药便匆匆离去。
后来方度走到不远处的寺庙里,那里的僧人却是大鱼大肉、把酒言欢。
有个僧人看他也是个光头和尚,问道:“你是个正经和尚吗?”
方度沉默不语。
另一个僧人道:“怕也是个家里揭不开锅的,做个和尚盼着皇城发口粮的,给他碗饭打发走吧,这朝廷给的香火钱都是有定数的,多个人咱们就没这么滋润了。或者给他口饭,让他留下做个洒扫弟子,咱们还省得要做那些表面功夫,这每次打扫的要累死人。”
说着拿了碗饭给方度,“吃吧吃吧,吃完了明天把这院里积雪打扫下,该点的香点了,打扫仔细了,过几天那些当官的又要来了,你这几天跟着学学怎么祈福,怎么说吉祥话,哄得他们高兴了,多拿点赏钱。”
方度面对着这些人,口中的饭仿佛成了磨人的沙,实难下咽。
但是世道如此,自这马背上的国家创立伊始,各个皇帝就希望靠着“思想统一”来治理,期盼着这些和尚用这“南无阿弥陀佛”劝人向善、安抚人心,让万民臣服,江山永固,自己永远享受富贵荣华。
第二天,方度捧着一碗饭,想给那户人家送过去。走过去,却只见到一家老小的尸体,小小破破的院子,散落着五个人的尸体,看伤口是那草原士兵的弯刀。这家男主人的手里,紧紧攥着装米糠的布袋,那五人不舍得吃的米糠,散落在尸体旁。
方度心里想,要是他们来得及把这碗饭吃掉了多好,又或者他们把这些米糠吃掉多好啊。
方度花了两天时间将五人葬了,葬在了这个小院里,把地上的米糠捡起来装进了米袋里,一起葬了,还给他们一人喂了一口饭,希望他们下一辈子能不受饥饿困扰。
这回,方度没有再往北走了,他知道他寻求的方向不应该是那边。
方度不知该去向何方,干脆往幽州而去。
此时南方起义军占领了南方五城:寻城、代洲城、武陵城、占洲和临江府,正准备开始北伐,第一个目标就是幽州的北方起义军残部和松江城的洪进军,以便攻下幽州和松江城。
方度满目悲戚的走在林间小道上,看到远处似有一队人马走来,数量还不小,幽州一半儿还是沅军的地界,方度赶紧找棵树躲了起来。
待来人走近,看着装扮却不像是沅军,方度看着领头的人有些面熟,正是自己之前救下的林谛。
方度心想,如今这最有可能性推翻沅朝统治的怕就是这个南方起义军了吧,他们已占下南面的五城,现在人出现在这儿,说明他们并没有偏安一隅的打算,估计是想打下这幽州城,既然沅朝的统治下自己必然不可能有所成,何妨加入这个起义军,为自己谋一个未来?
于是方度不再躲藏,走了出去。
有个小卒看到方度,喊道:“谁在那?”
林谛向人影看去,眼看着来人从阴影中走出,竟是之前救过自己的小和尚。
他面上一喜,让手下放下刀,过去方度面前。
“道生!竟然在这里遇到你了,看来咱们的缘分不浅啊。”
“大道至简,因果循环,我与你所求是一致的,所以会在这里遇到。”
“上一次多亏你救我一命,也没来的及好好地道谢,而且要不是你当时的劝告,我怕兄弟们在那次地震的时候怕是会全折在里面了。”
“我不过是猜测罢了,你们脱险是因为自己足够防备。”
“可惜的是,当时有几个武将不听我们的言语,一方面,他们没看过那条裂缝所以不相信我们的话,另一方面觉得山上好隐藏行踪。还好军队平时训练有素,我和几个兄弟当时也加强了巡视,因此地震来的时候才能及时通报,算是有惊无险,但那几个武将手下还是有几个兄弟折进去了。”
“逝者已逝,生者往前看吧。”
“嗯,道理是这样的,不说不开心的。这回我们也算是因祸得福,父亲之前让我到军中历练,这次也算是有了功劳,看我有所成长,给我升了职位,分了我一些人,这一年多的磨合,大家都很信任彼此!你呢?当初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方度看着林谛殷切的眼神,说道:“愿与君共平这山河湖海,死生不弃。”
林谛听到这话,笑意愈盛,带着方度走到几人面前,向大家介绍,
“加入了起义军,大家都是兄弟,这是徐义,这个是他的兄长徐忠。”林谛指着一个高瘦的男子和旁边与他有着几分相似的人说道。
“许知。”
“陈武。”
“蔡铭。”
“沈从。”
几个人轮番说出自己的名字。
方度这才细细打量了一下,徐义看起来带着点书生气,高高瘦瘦的,在六人中看起来相对孱弱一些,徐忠与徐义的五官看起来倒是相似的,就是身形上会比徐义看起来健硕一些,
许知和沈从倒是六人中最高的两个,脸较其他四人也清俊一些,看起来倒是俩翩翩公子。
陈武倒是与他的名字匹配,稍矮一些,燕颔虎须,带着武夫的气质。
蔡铭在六人中稍显魁梧。
林谛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让徐义招呼大家起身出发。
徐义本想把自己马让出来给方度 ,但是方度表示自己不会骑马,林谛便让他与自己共乘一匹,顺便给方度说说起义军的计划。
“我们接下来是想攻下幽州的起义军残部和松江城的洪进军。虽然这两支军队只是占了一半的城池,但是只要打下来,就相当于对沅军形成夹击之势,到时候对于占领整个幽州和松江城都是大有裨益的。他们自己都想着占地为王,孤立无援,我们攻打他们会比直接进攻沅军损耗更小。当初在南边,长江作为我们的防护线,沅军支援缓慢,而且我们当初直接占领占洲,阻隔他们驰援。这里不像南边,这里沅军调度更为便利,其实现在才是我们起义的开始。占领幽州和松江以后,攻下岭北,整个西面和南面的地区就都是我们的了,将这群草原人赶出中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们这回也是为了先趟个路。”
“北方起义军残部和洪进军不同,洪进军的领头人洪进本身是个私盐贩子,不懂得百姓的疾苦,他其实只是为了利益罢了,手下之前也是些地主,所以他在起义军被彭尚击溃的时候直接带着部下另起炉灶,改名洪进军。而那些残部,多是被欺压的平民百姓,他们不想过回之前那种日子了,过回之前的日子,被那所以还守着那一方地方,只是拼命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罢了。”
“那道生可有什么高见?”
“兵者,经之以五事,即道、天、地、将和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这支起义军残部与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要推翻这草原人的统治。既如此,何不顺势而为,让他们也加入我们,难道不比这偏安一隅好的多吗?”
“毕竟是个两万人的队伍,其实之前父亲就有意收编这支军队,也派人谈过,只是这主帅金鑫因着彭尚投降反攻,不再信任他人,所以没谈下来。”
“先礼不成,就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