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曾是岭北起义军麾下大将,这么些年虽然是固守秋枫寨,但是一直没有放弃打探外界的消息,对北面几城的情况还是掌握的十分清晰,特别是对整个幽州的情况了如指掌。

    这一次金鑫的加入让南方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攻下了幽州,占领了岭北。

    这一年岭北的雪落下的时候,南方起义军向松洲城进军。

    洪进军虽还在挣扎,但是很快也失败了,洪进不甘于失败,直接阵前自刎。

    自此,南方起义军占领八城,与沅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一年时间,连战幽州、岭北和松江城三城,南方起义军越战越勇,直指沅大都。

    沅历九八年八月,沅军战败,林原平占据沅大都,将草原人驱逐出中原地区,以凉州城为界,与甲央言“君主沙漠草原,我主中原”。林原平受到众人推崇,登基为帝,定都兰陵,取“康靖”之意定国号为“靖”,定年号为“康乐”,此年为大靖建朝第一年,康乐元年。

    政权初立,百废待兴,内要安抚民心,外要防止邻国举兵攻扰、沅军残部卷土重来。

    作为一个深受朝廷统治者迫害、草根中崛起的皇帝,林原平知道百姓的痛点在何处,也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

    林原平作为皇帝的第一个政策就是改革徭役赋税。

    林原平鼓励百姓开垦荒田,并着手土地清丈、核定天下田赋,并根据土地情况实行不同的税赋比率,使得征税有据可依,让刚经历过动乱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甚至扩大生产。

    其次,商贾在起义初期提供的钱财支撑,让林原平认识到工商业的价值,因此,林原平采取以农业为基础解决民生问题;以商业为支柱解决经济问题的政策,扶持工商业,让大家摒弃以往重农抑商的思想,商农共同发展。

    在这样的基础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修水利等基础建设,让农民少受洪涝旱灾的影响,提升年产量。

    除此之外,重视儒家思想、佛教理论的传播,但是对僧人进行考试,通过者方能得到牒文,享受作为僧人的各种便利,优异者视其意愿而定被授为僧官。但是僧人犯罪者,刑罚更甚,以此剔除一些想借僧人之名谋求便利之人。但鉴于僧人数量庞大,因此初次考试将由各地区统筹报名,择优推选来兰陵考试。

    最后,整顿吏治,开设监察司,直属于自己管辖,对所有官吏严加监督,有功则赏,有罪必罚。

    对外部,林原平需要抵制沅残部的侵扰和邻国南巫的入侵。

    一方面,林原平在边防布下重兵,对于时不时来扰乱边境的残部给予严厉打击。

    派金鑫驻守凉州城,李遇驻守岭北,王达驻守武陵城,又怕此三人拥兵自重,派二子林炳驻扎幽州,封景王,以岭北、凉州城和幽州为界设立“藩属国”;派三子林谛驻扎寻城,封祁王,以武陵城、寻城和代洲城为界设立“藩属国”。景王和祁王拥有着绝对的经济、军事权力,但是二人并不能统治百姓和王府之外的其他地方,地方是由林原平安排的各级官吏治理。

    另一方面,又对北面草原部落即沅残部实施怀柔政策,对于归降的首领给予赏赐,愿意的在朝为官的首领给予官爵,对于投降的士兵编入军籍,并给予优待。由此,招降一部分首领,以此带动一部分士兵的归降。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沉浸在推翻沅统治的兴奋下,都准备在这新的时代大干一场,求一个名垂千史,因此朝野清明,整个靖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民间百姓称颂新帝,甚至流行起童谣:“说兰陵,到兰陵,兰陵出了个皇帝林,打大沅,驱草原,中原乐得个团圆年。”

    第一场僧官考试定在来年五月,再有不久就是狄笛的生辰,方度想着跟祁王先回寻城得了推举,等明年再来兰陵参加考试。

    等到靖历元年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景王和祁王也要出发去自己的封地了。

    精兵强将列阵兰陵城门前,景王和祁王身披战甲,与靖帝和各自的母亲依依惜别。

    “儿臣此去,归期未定,未能在父皇母后身边尽孝,盼龙体安康。”林谛对着靖帝和丽妃说道,后又转头对公主道:“妹妹也要照顾好自己。”

    “好男儿志在四方,做我林家儿郎,你二人戍边防卫定不得懈怠,才能守这一方土地安宁,百姓安宁。”靖帝如是说。

    二人道是。

    “时辰不早了,早点出发吧。”靖帝说道。

    二人拜别,翻身上马,整装出发。

    景王一行人打算经松江城直达幽州,祁王一行人是经由松江城到寻城,结伴上路到松江城分开。

    松江城城郊。

    “三弟,我们就在这分开吧,今后多保重。”景王作揖道。

    “山高路远,二哥也照顾好自己。”祁王回道。

    看着景王的军队走远,祁王也命令部队开拔,方度上前道:“王爷,你们先行出发,我去嵩山寺看一老友,到时候再赶上你们。”

    “好。”

    方度一人来到嵩山寺,没看到玄清,向路过的小沙弥询问一番才知道,玄清已于月前圆寂,据身旁的弟子说,玄清圆寂前,嘴上说道:“大仇已报,夙愿已了,泉下有知,我来找你们了。”

    方度黯然神伤,对小沙弥道谢,便往后院走去,想再看看曾与玄清一同手谈的禅房。

    这时旁边一个和尚,看到方度,走了过来,道:“可是道生?”

    方度转头,看向来人,这个弟子之前常伴玄清左右,现今穿着住持的袈裟,赶忙应道:“正是。”

    “师傅临走前,说您还会再来的,给了我一封信,让我交于您,您随我来。”

    方度跟着住持走进意见禅房,看着住持从屉中拿出一个信封,赶忙接过,“多谢师傅。”

    “这个房间是师傅的,师傅走后我们很伤心,也不舍得更改布置住进来,便一直闲置于此了,但是每日都有人打扫,不嫌弃的话,您就在这里休憩片刻吧。”

    “岂敢。”

    “那我便先走了,您在这休息吧。”

    “多谢。”

    待住持走了,方度坐于席上打开信封,内附一张信和一个有些年代的平安符。

    道生,见信安。

    吾此一生,年幼时师父传我相面之术,家人却未听师父所言,因此遭逢变故,家破人亡。幸得住持济华将吾带回嵩山寺,传道受业解惑,望忘却前尘忧愁,摒弃俗世。然几十年间,这场屠戮仍化为梦魇缠绕,出家之人却未尝忘记凡尘往事,吾愧对济华。

    今大军挥师北上,创立新的王朝,大仇得报,幸甚至哉。

    吾自知泄天机者不可久存世间,见汝亲切如家弟,因此据实而告。

    汝此一生,遁入空门,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入佛门,然俗事未了,所知之时已迟,追悔莫及。

    大限将至,夙愿已了,生时不着寸缕,死后无牵无挂,吾心安。

    附一平安符,曾为吾弟所求,今赠与你,愿珍重。

    方度珍重地将平安福收起,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何为俗事未了,只知自己满腔抱负,既然遁入空门,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便坚定了此时的道心。

    方度出门找到现在的住持,告诉他希望自己能留在这里为玄清祈福三日。

    住持忙为方度准备。

    三日后,方度策马扬鞭,往寻城而去。

    终于在寻城城口遇到了祁王一行人,与他们一起入城,往王府而去。

    “道生,你是寻城人,这几天可要做好这东道主,好好款待下我们啊!”徐忠看着街边的各种杂货酒楼,凑到方度身边说道。

    “那是当然,我今日先回个家,等明日一定带你们四处逛逛。”

    “你别听他的,你这几日先回家好好叙叙旧吧,出去两年了吧,我们这边正好可以回去整理整理,了解一下城防。”祁王说道。

    “多谢王爷。”

    “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赶紧去吧,不用跟着我们回王府了,过几天再来吧。”

    方度道谢后便往存济堂而去。

章节目录

凉州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六个肖太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个肖太阳并收藏凉州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