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若有所思摸了摸唇,反应过来后意兴阑珊收回了手。
她在宫殿周边走了走,和夜烛留下的几名侍卫对了个脸,回到殿中。
煦瑶此时哪还不知汝阳为什么放心放她回来,她以为的放虎归山,在别人眼里是恐怕是作困兽斗。
汝阳毫不在意煦瑶眼中恍然大悟后的冷厉,抬手就帮煦瑶松了绑,自己则寻了个位置坐下,招呼道,“坐。”
煦瑶本想站起的动作僵了僵,略带无语地看着这个反客为主的人。
汝阳见着桌上有茶水,自顾自斟了一盏,拿在手里有些犹疑,想了想还是放在了煦瑶面前。
“……没毒。”煦瑶没好气道。
汝阳怎么会因一句话就信了别人,仍旧期待地看着煦瑶。
越王宫外火光隐隐,有宫人跑动高呼“走水了”,在这样紧急之刻,煦瑶和一个貌似无所事事的中原娘子坐在一块,被拉着证明自己的茶水无害,荒谬之余,煦瑶有一瞬觉得倒也不错。
那些草包,死了就死了。
思及此,煦瑶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倒扣示意汝阳。
汝阳满意一笑,多了分真心实意,叹道,“南越占据天险,越中百姓又分外信任煦氏,天时、地利、人和占了两项,易守难攻,中原多次举兵而不能。妹妹本以为是南越真当如此强盛,此番亲自走一趟,才知什么是百闻不如一见。”
说着,汝阳摇了摇头,话里话外物不可惜。
煦瑶张了张嘴,想要辩驳,奈何中原随便一官家闺秀都能穿破大越千军万马,来到越王宫,坐在她面前,夸夸其谈,一切言语都成了苍白开脱。
见煦瑶不说话,汝阳话锋一转,直入正题,“但是煦瑶姐姐倒和煦氏王族其他人不同,有勇有谋,颇有当初初代越王之风。此夜过后,南越上下皆会遍传南越王与王后死讯,太子煦鬯无德,挑衅大周,王女煦瑶为护南越子民,不得不代为执掌南越事宜,同时弃暗投明,归顺大周。”
汝阳像是在说家中厨子做饭不合胃口一般,今夜过后就要给换了。
煦瑶指节内扣,暗暗攥住袖口,一出口仍是轻嘲口吻,“且不提在城内的守备军可以前来驰援,单论宫内的亲卫军,你就这么确定楚王能单枪匹马获胜?”
“你比我还相信。”汝阳不假思索道,“不是吗。”
煦瑶一噎,她从第一次见到汝阳,便觉自己不会喜欢这人,现在果真如此,最讨厌这些一眼看透人心的人了。
煦瑶不说话,汝阳便看着窗外,火是沿着越王宫中轴烧起的,作为旁观者,这回看得格外清楚。
“大周皇帝当真能容忍我代管南越?”煦瑶不自在地凑近汝阳道,到底在列祖列宗挣下的基业上说这种事有些难出口。
汝阳意外地看向煦瑶,没想到她接受如此良好,“能够阻碍你的不过是一个煦鬯,其他王子王女你如何处理是你的事,不过我并不建议你将煦鬯赶尽杀绝,那会让一些不接受你的人扶持他人。”
汝阳颇有经验道,“为求得大周皇帝饶恕南越原太子煦鬯无礼挑衅,煦鬯自请联姻京都求娶贵女,婚后常住京都,南越事宜交托王妹煦瑶。”
煦瑶认为自己要重新审视这位蒋司马之妹了,或许大周能人辈出,可这样的小娘子,在大周应该也是首屈一指的。
饮了几口茶,平复心绪后,煦瑶有意扳回一局,她浅笑道,“就照妹妹说的做,我也想不出更好的了。妹妹如此为姐姐尽心竭力,有些事姐姐也不好藏着掖着。”
早在夜烛二话不说将她绑了,煦瑶就明白,小情儿情深意笃,哪有什么私自救人私自放人,估计都不是做妹妹的跟着哥哥来军营,而是蒋司马照看妹妹才跟着来了。
煦瑶轻哼了声,语重心长道,“妹妹与周朝楚王是一对佳偶吧。你可知他当初背着你对我以情作诱,蜜语甜言骗得我错乱了方向,害得会稽山大败,终至今日败局。那些羞人的话,也不知曾说给过妹妹听?”
汝阳听着虽不高兴,但也只当个笑话,正欲起身活动一番,煦瑶下一番话却让她僵在原地。
煦瑶:“我还听说楚王同样是以此方式,一张嘴骗了前头沐朝的一位小公主,与兄长镇北将军里应外合,谋权篡位,得封楚王。小公主当日,应该与我今日相似。这男人,当真擅长用口舌皮囊……”
外头侍卫闯进殿中,请示汝阳,“楚王殿下传信告胜,请姑娘前去汇合。”
似是为了印证此点,越王宫上方升起一道烟花,虽是转瞬即逝,却也窗门透入,照亮半个殿宇。
同时,照亮了汝阳面无表情的侧脸。
煦瑶咽了下口水,难不成这对情儿已是情比金坚,容不得半点沙子。
面对这样的汝阳,煦瑶不自觉往后退了一步,以为是自己离间过头,起了反作用。
汝阳没有理会煦瑶异样,点头示意,跟随侍卫走出殿中。
夜烛估计开了宫城门,部分提前入城的兵士倾巢而出,与亲卫军对上,兵戈作响。
冲天火势,四溅火星,坍塌梁柱,汝阳是在这副场景中见到那个向她奔来、满身血污的将军。
记忆在此处重合,汝阳难捱地闭上了眼。
他可真是……擅长这种不造成大面积冲突的宫变战役。
夜烛赶到汝阳面前,第一时间将她带离火场,“你怎么直接过来了,火有没有伤到你?”
汝阳:“没有。”
“我看看。”夜烛想要仔细检查,对上汝阳清明疏离的眸子,有片刻失语。
“走吧。”汝阳说,“去给蒋昱开城门。”
天光熹微时,南征军毫无意外的掌握了整个越王城,王女煦瑶称南越王早有归顺之意,迟迟不施行方才造成双方龃龉,现今自杀赎罪。
煦瑶代表南越王室,向中原称臣,时隔二百多年浩乱,中原再度恢复对南部的掌控,只有北面戎族仍具威胁。
汝阳跟蒋昱站在一起,看临时代表大周的夜烛在越王宫举行典礼,宣告这片土地的主人重归中原皇帝。
“南越与中原对立两百余年之久,山川相隔,民间也少有交流。”趁周围人离得远,蒋昱和汝阳说小话,“越王城之北已算与中原来往密切的了,南部山川地形更加复杂,楚王、我预计要多留一段时日,彻底厘清山川土地,将南越纳入中原。楚王是陛下胞弟、南征将军,陛下不会也无法换人,而我便是督军之人,叶追放在南越的眼。”
汝阳心情仍是不大好的样子,“阿兄直说便是,往南还是往西。”
这番话若是落在别人耳中,大抵要说一句没头没脑,蒋昱却笑嘻嘻道,“往西,我与你一道,南越有你的瑶姐姐,足够给夜烛引路了。”
原来,从蒋昱进城后,便找汝阳深谈过一次,告知汝阳解决南越归顺后,她最好继续往南或往西亲自丈量三山五岳,往南是了解南越与中原不同的风土人情,利于汝阳将南越收入自己囊中,往西是走遍中原其他辖地,更加了解本土风貌。
往南还是往西,蒋昱当时说自己需要再考虑一番,也建议汝阳自己选一条路。
不过,在蒋昱得知,煦瑶已经拜于汝阳麾下,且有同为女子的优势在,蒋昱已经偏向西行。
夜烛近几日向京都传回消息,叶追认可了煦瑶代掌南越的草案,同时蒋昱收到了一封密信,叶追向他传令看好夜烛,防止其倚靠南越拥兵自重,成为第二个南越王。
调令过几天便会下来,蒋昱有了更充分的理由留在南越,或者说,不回京都。
“往西好,一路往北还能顺道回京。”蒋昱越想越好,一面又佩服起汝阳当时留下煦瑶,现今煦瑶既可做汝阳在南越的话事人,又可和夜烛相互制衡,提防夜烛生出异心,还可替他关报督军示意,只需他誊抄即可。
蒋昱正想着,一只莹润修长的手勾上了他的指尖,可他身侧分明只有汝阳。
一股强烈的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蒋昱下意识想往旁侧推开,却被紧紧拽住,自己怎么先前没发现,小公主手劲不小。
汝阳握紧手中临时拽来的手,撩起眼皮看着走来欲说些什么的夜烛,“恭喜楚王殿下,南征大胜,功勋赫赫,我与阿兄心中佩服无比。”
交缠的手毫不在意地在夜烛面前轻晃,和张口闭口的“阿兄”相比,不知哪一样更令他恼火。
夜烛尽可能心平气和道,“汝……”
“民女蒋翊,”汝阳特意咬重道,“翊儿托了阿兄与殿下的福,参与今日大典,见证南越归顺大周,何其有幸。”
夜烛似乎懂了什么,垂眸冷静道,“本王听说蒋姑娘不喜京都奢靡,恰巧蒋司马与本王也需留在南越,处理归顺未尽事宜,蒋姑娘可继续与煦瑶作伴,一道出谋划策,安抚南越子民,不需归京。”
“不必了。”汝阳除了握着蒋昱的手,整个人也依偎在“兄长”边上,“楚王殿下身份贵重,无论到了何处,献计之人只多不少,不差民女一个。”
夜烛额测青筋直跳,汝阳毫不畏惧与之对视,隐隐还有压过之势,蒋昱起初见夜烛气势汹汹走来,还有遁匿之念,现下汝阳依偎过来,他毫不客气将手搭在汝阳肩侧,在汝阳没注意的地方,挑衅看着夜烛。
蒋昱懒腔道,“舍妹顽劣,冲撞楚王殿下,这边将她拘回家中,不再让殿下眼见心烦。”
蒋昱拍拍汝阳,示意她只管走就是。
汝阳福了福身,避过灼灼目光,还是忍不住轻声道,“民女才疏学浅,意欲走遍名山大川,学成归京。”
夜烛目送二人远去,良久,握紧袖中本要送出讨小娘子欢心的南越圣物,轻声道,“好。”
她在宫殿周边走了走,和夜烛留下的几名侍卫对了个脸,回到殿中。
煦瑶此时哪还不知汝阳为什么放心放她回来,她以为的放虎归山,在别人眼里是恐怕是作困兽斗。
汝阳毫不在意煦瑶眼中恍然大悟后的冷厉,抬手就帮煦瑶松了绑,自己则寻了个位置坐下,招呼道,“坐。”
煦瑶本想站起的动作僵了僵,略带无语地看着这个反客为主的人。
汝阳见着桌上有茶水,自顾自斟了一盏,拿在手里有些犹疑,想了想还是放在了煦瑶面前。
“……没毒。”煦瑶没好气道。
汝阳怎么会因一句话就信了别人,仍旧期待地看着煦瑶。
越王宫外火光隐隐,有宫人跑动高呼“走水了”,在这样紧急之刻,煦瑶和一个貌似无所事事的中原娘子坐在一块,被拉着证明自己的茶水无害,荒谬之余,煦瑶有一瞬觉得倒也不错。
那些草包,死了就死了。
思及此,煦瑶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倒扣示意汝阳。
汝阳满意一笑,多了分真心实意,叹道,“南越占据天险,越中百姓又分外信任煦氏,天时、地利、人和占了两项,易守难攻,中原多次举兵而不能。妹妹本以为是南越真当如此强盛,此番亲自走一趟,才知什么是百闻不如一见。”
说着,汝阳摇了摇头,话里话外物不可惜。
煦瑶张了张嘴,想要辩驳,奈何中原随便一官家闺秀都能穿破大越千军万马,来到越王宫,坐在她面前,夸夸其谈,一切言语都成了苍白开脱。
见煦瑶不说话,汝阳话锋一转,直入正题,“但是煦瑶姐姐倒和煦氏王族其他人不同,有勇有谋,颇有当初初代越王之风。此夜过后,南越上下皆会遍传南越王与王后死讯,太子煦鬯无德,挑衅大周,王女煦瑶为护南越子民,不得不代为执掌南越事宜,同时弃暗投明,归顺大周。”
汝阳像是在说家中厨子做饭不合胃口一般,今夜过后就要给换了。
煦瑶指节内扣,暗暗攥住袖口,一出口仍是轻嘲口吻,“且不提在城内的守备军可以前来驰援,单论宫内的亲卫军,你就这么确定楚王能单枪匹马获胜?”
“你比我还相信。”汝阳不假思索道,“不是吗。”
煦瑶一噎,她从第一次见到汝阳,便觉自己不会喜欢这人,现在果真如此,最讨厌这些一眼看透人心的人了。
煦瑶不说话,汝阳便看着窗外,火是沿着越王宫中轴烧起的,作为旁观者,这回看得格外清楚。
“大周皇帝当真能容忍我代管南越?”煦瑶不自在地凑近汝阳道,到底在列祖列宗挣下的基业上说这种事有些难出口。
汝阳意外地看向煦瑶,没想到她接受如此良好,“能够阻碍你的不过是一个煦鬯,其他王子王女你如何处理是你的事,不过我并不建议你将煦鬯赶尽杀绝,那会让一些不接受你的人扶持他人。”
汝阳颇有经验道,“为求得大周皇帝饶恕南越原太子煦鬯无礼挑衅,煦鬯自请联姻京都求娶贵女,婚后常住京都,南越事宜交托王妹煦瑶。”
煦瑶认为自己要重新审视这位蒋司马之妹了,或许大周能人辈出,可这样的小娘子,在大周应该也是首屈一指的。
饮了几口茶,平复心绪后,煦瑶有意扳回一局,她浅笑道,“就照妹妹说的做,我也想不出更好的了。妹妹如此为姐姐尽心竭力,有些事姐姐也不好藏着掖着。”
早在夜烛二话不说将她绑了,煦瑶就明白,小情儿情深意笃,哪有什么私自救人私自放人,估计都不是做妹妹的跟着哥哥来军营,而是蒋司马照看妹妹才跟着来了。
煦瑶轻哼了声,语重心长道,“妹妹与周朝楚王是一对佳偶吧。你可知他当初背着你对我以情作诱,蜜语甜言骗得我错乱了方向,害得会稽山大败,终至今日败局。那些羞人的话,也不知曾说给过妹妹听?”
汝阳听着虽不高兴,但也只当个笑话,正欲起身活动一番,煦瑶下一番话却让她僵在原地。
煦瑶:“我还听说楚王同样是以此方式,一张嘴骗了前头沐朝的一位小公主,与兄长镇北将军里应外合,谋权篡位,得封楚王。小公主当日,应该与我今日相似。这男人,当真擅长用口舌皮囊……”
外头侍卫闯进殿中,请示汝阳,“楚王殿下传信告胜,请姑娘前去汇合。”
似是为了印证此点,越王宫上方升起一道烟花,虽是转瞬即逝,却也窗门透入,照亮半个殿宇。
同时,照亮了汝阳面无表情的侧脸。
煦瑶咽了下口水,难不成这对情儿已是情比金坚,容不得半点沙子。
面对这样的汝阳,煦瑶不自觉往后退了一步,以为是自己离间过头,起了反作用。
汝阳没有理会煦瑶异样,点头示意,跟随侍卫走出殿中。
夜烛估计开了宫城门,部分提前入城的兵士倾巢而出,与亲卫军对上,兵戈作响。
冲天火势,四溅火星,坍塌梁柱,汝阳是在这副场景中见到那个向她奔来、满身血污的将军。
记忆在此处重合,汝阳难捱地闭上了眼。
他可真是……擅长这种不造成大面积冲突的宫变战役。
夜烛赶到汝阳面前,第一时间将她带离火场,“你怎么直接过来了,火有没有伤到你?”
汝阳:“没有。”
“我看看。”夜烛想要仔细检查,对上汝阳清明疏离的眸子,有片刻失语。
“走吧。”汝阳说,“去给蒋昱开城门。”
天光熹微时,南征军毫无意外的掌握了整个越王城,王女煦瑶称南越王早有归顺之意,迟迟不施行方才造成双方龃龉,现今自杀赎罪。
煦瑶代表南越王室,向中原称臣,时隔二百多年浩乱,中原再度恢复对南部的掌控,只有北面戎族仍具威胁。
汝阳跟蒋昱站在一起,看临时代表大周的夜烛在越王宫举行典礼,宣告这片土地的主人重归中原皇帝。
“南越与中原对立两百余年之久,山川相隔,民间也少有交流。”趁周围人离得远,蒋昱和汝阳说小话,“越王城之北已算与中原来往密切的了,南部山川地形更加复杂,楚王、我预计要多留一段时日,彻底厘清山川土地,将南越纳入中原。楚王是陛下胞弟、南征将军,陛下不会也无法换人,而我便是督军之人,叶追放在南越的眼。”
汝阳心情仍是不大好的样子,“阿兄直说便是,往南还是往西。”
这番话若是落在别人耳中,大抵要说一句没头没脑,蒋昱却笑嘻嘻道,“往西,我与你一道,南越有你的瑶姐姐,足够给夜烛引路了。”
原来,从蒋昱进城后,便找汝阳深谈过一次,告知汝阳解决南越归顺后,她最好继续往南或往西亲自丈量三山五岳,往南是了解南越与中原不同的风土人情,利于汝阳将南越收入自己囊中,往西是走遍中原其他辖地,更加了解本土风貌。
往南还是往西,蒋昱当时说自己需要再考虑一番,也建议汝阳自己选一条路。
不过,在蒋昱得知,煦瑶已经拜于汝阳麾下,且有同为女子的优势在,蒋昱已经偏向西行。
夜烛近几日向京都传回消息,叶追认可了煦瑶代掌南越的草案,同时蒋昱收到了一封密信,叶追向他传令看好夜烛,防止其倚靠南越拥兵自重,成为第二个南越王。
调令过几天便会下来,蒋昱有了更充分的理由留在南越,或者说,不回京都。
“往西好,一路往北还能顺道回京。”蒋昱越想越好,一面又佩服起汝阳当时留下煦瑶,现今煦瑶既可做汝阳在南越的话事人,又可和夜烛相互制衡,提防夜烛生出异心,还可替他关报督军示意,只需他誊抄即可。
蒋昱正想着,一只莹润修长的手勾上了他的指尖,可他身侧分明只有汝阳。
一股强烈的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蒋昱下意识想往旁侧推开,却被紧紧拽住,自己怎么先前没发现,小公主手劲不小。
汝阳握紧手中临时拽来的手,撩起眼皮看着走来欲说些什么的夜烛,“恭喜楚王殿下,南征大胜,功勋赫赫,我与阿兄心中佩服无比。”
交缠的手毫不在意地在夜烛面前轻晃,和张口闭口的“阿兄”相比,不知哪一样更令他恼火。
夜烛尽可能心平气和道,“汝……”
“民女蒋翊,”汝阳特意咬重道,“翊儿托了阿兄与殿下的福,参与今日大典,见证南越归顺大周,何其有幸。”
夜烛似乎懂了什么,垂眸冷静道,“本王听说蒋姑娘不喜京都奢靡,恰巧蒋司马与本王也需留在南越,处理归顺未尽事宜,蒋姑娘可继续与煦瑶作伴,一道出谋划策,安抚南越子民,不需归京。”
“不必了。”汝阳除了握着蒋昱的手,整个人也依偎在“兄长”边上,“楚王殿下身份贵重,无论到了何处,献计之人只多不少,不差民女一个。”
夜烛额测青筋直跳,汝阳毫不畏惧与之对视,隐隐还有压过之势,蒋昱起初见夜烛气势汹汹走来,还有遁匿之念,现下汝阳依偎过来,他毫不客气将手搭在汝阳肩侧,在汝阳没注意的地方,挑衅看着夜烛。
蒋昱懒腔道,“舍妹顽劣,冲撞楚王殿下,这边将她拘回家中,不再让殿下眼见心烦。”
蒋昱拍拍汝阳,示意她只管走就是。
汝阳福了福身,避过灼灼目光,还是忍不住轻声道,“民女才疏学浅,意欲走遍名山大川,学成归京。”
夜烛目送二人远去,良久,握紧袖中本要送出讨小娘子欢心的南越圣物,轻声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