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昀卿靠坐在车壁上,眼神沉郁,表情说不上好。
见过宋易辞两人后,离宫时的猜想又涌上脑海。
当初宋将军被诬陷通敌叛国入狱,后来又在真相大白前于牢中遇害,皇叔一直追查,发现做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当时的大理寺卿陆昭。
他用宋将军手下长史的家眷做要挟,指使他将通敌叛国的书信放进了宋将军的营帐,后来不知为何长史反水出面力证宋将军是无辜的,眼看此计不成,便想出了毒害的计策,宋将军死后不久他便被发现自缢在房中,尸体旁放着一张认罪书。
如今仔细想来此案的疑点不少。
陆昭当年是太祖任命的大理寺卿,上任后不畏权贵,处理了许多冤案,还了无数苦主公道,是百姓称颂的好官。
他与宋将军两人年龄差了一辈,交集极少,又无恩怨,任谁也想不到他会下手害宋将军,可偏偏在他书房的暗格里找到了与东魏来往的书信······
真的是大理寺卿吗?谢昀卿抬眼,目光涣散。
事情发生那年,他已经12了,早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
宋将军出事那段日子,父亲每日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一连几日都见不着父王的身影,母妃说父王和皇叔在想办法救宋将军。
后来宋将军遇害,他就感觉到有什么地方变了。父王每日回府的表情凝重,府里的守卫也一日比一日森严,皇叔看起来有什么地方和之前不一样了,虽然白日里也和父王忙着找证据,但他晚上睡不着在院子里闲逛时不止一次看见皇叔夜里来寻父王,两人总是在书房呆很久,每次皇叔都沉着脸离开。
之后没多久先帝就恶疾突发,中风偏瘫,皇叔即位,二皇叔被关进了宗人府,半年之后就传来二皇叔于宗人府病逝的消息,再后来就是四年后二皇叔突然出现带兵谋反和皇叔弑父残害手足的传闻······
种种迹象都指明先帝和二皇叔与宋将军遇害一事脱不了干系,他当初也不是没有往这方面想,只是二皇叔谋反后,东魏也在同一时间起兵攻来,他就在父王的支持下跟随苏老将军出征,战事紧急,他虽为世子不过也是个新兵蛋子,在战场上怎么保命就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精力,就也没那功夫再想这些。
东魏当年显然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来的,那一战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五年,他也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兵变成了从三品的云麾将军,再后来他受伤,再到今天,这件事又从他的记忆深处浮现。
现在想来,当初东魏发兵实在是过于巧了些,即使是发现大燕这边发生内乱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反应过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战前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准备,可朝中接到二皇叔谋反的第二天,边境便八百里加急道东魏大军压境。
这一切的一切巧合得就像东魏一开始就知道二皇叔什么时候会谋反一样,然后他们便早早准备,趁着大燕内乱的时候发兵。
望江楼中,宋易辞两人也不约而同想到了这一点。
“说起来,当初东魏发兵实在是太巧了。”舒白把玩着手中的茶杯,若有所思,“谢钰一谋反东魏便大军压境,像是通过气的一样。”
“可当初谢钰败了之后我们把他身边的人都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东魏的人,都是一些死士以及先帝遗留的人手。”宋易辞也觉得奇怪,“而且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谢钰是怎么逃出宗人府的。”
谢钰被贬入宗人府后,宗人府被景帝派了重兵把守,先帝给谢钰留的人手也被除了个七七八八,仅凭谢钰自己的人根本没有办法逃出去。
“当初我是跟在林全身后去给谢钰送毒酒的,也是看着他毒发身亡后才离开的。那毒是你自己的配的,你说过一炷香内若是拿不到解药大罗神仙在世都束手无策,后来给谢钰收殓的人也认过人确定那是谢钰没错,可后面带头谋反的人也确实是谢钰,总不能是他的双胞胎兄弟吧。”
“要么当初在宗人府喝下毒酒的谢钰是假的,要么当初谋反的谢钰是假的。”舒白手指点着杯沿。
“易容?”宋易辞猜测,随即又立即摇头,“当初谢钰谋反被射杀后,皇上派太医院的院正去看过,谋反的人身上并没有易容的痕迹,确实是谢钰本人无疑。”
“也可能是蛊。”
“蛊?”宋易辞瞳孔微怔。
“去年我在师父从寄来的医书上看到过一种蛊,就叫做易容蛊,只要在蛊虫幼时天天喂养饲主的鲜血,在蛊虫成熟后种在别人身上,中蛊的人的相貌在一个月内会渐渐变成饲主的模样。而且这种蛊和别的蛊不同,并不会在宿主死后就立即死亡,而是以宿主的血肉为饲料继续存活,直到宿主□□腐烂后才会死去。”舒白耐心解释。
“□□腐烂之后才会死去,那若是有人真的中了这个蛊根本就没有办法发现?”宋易辞拧眉。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易容蛊是一种对气味很敏锐的蛊虫,闻到喜欢的味道时会分泌一种特别的气味,类似于茉莉花与梅花混合的味道。而且怎么说蛊虫对人来说也算是毒的一种,长期存在于体内,人死后,蛊虫生存的地方的那一片骨头是泛黑的。”
“泛黑······”宋易辞不自觉重复,若有所思。
舒白也不打扰,他大概猜到了宋易辞想做什么,安静等他做决定。
“知道这个又有什么用,两副谢钰的尸骨都在皇陵,若想靠尸骨上的痕迹判断哪个是真的谢钰,只有去皇陵掘谢钰的坟。”宋易辞突然泄了气。
“说起来也怪了,皇上那么恨谢钰居然还会将他葬入皇陵,甚至连那副谋反的尸骨也一起,我还以为他会随便挑个地就把他埋了。”
宗人府那位死后就被葬入了皇陵,后来再出现的谢钰明面上因为造反尸首被扔进了乱葬岗,实际上也葬进了皇陵,与之前的那位在同一个墓室里。
“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若那两具尸骨里真的有谢钰,要么是宗人府那具,要么是造反那具。若宗人府的谢钰是真的,死后还要和一个假冒自己的人埋在一起,以他的脾气估计是到了阴曹地府也不安宁······”
“若造反那个是真的,谢钰眼睁睁看着属于自己的一切被一个冒牌货占去,怕是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打一架。”宋易辞乐了,还是景帝知道要怎么戳谢钰的心窝子。
“虽然不能开皇陵但其他的事也够忙许久了。”舒白等他笑完才悠悠道。
“谢钰可真是会折腾人,活着也是,死了更是。太祖在位时,就发生过南疆细作潜入长安用蛊虫作恶一事,后来太祖便下令任何人不得习巫蛊之术,违者斩立决,谢钰自幼被先帝宝贝着长大更不可能不知道这事才对,那他又是接触到这东西的。” 宋易辞指尖轻轻敲击额角,嗤笑:“总不能是别人取了他的血养蛊,他却什么都不知道吧。”
舒白摇摇头:“易容蛊培养不易,不说其中耗费的精力与金钱,就花费的时间也不短,幼虫成蛊至少得有个四五年的时间。南疆虽盛行蛊虫,但养易容蛊的人也不多,毕竟这蛊一旦种下容貌改变后就不会再变回原来的样子,对寻常人来说作用实在不大,更别说幼虫时就得每日喂一滴饲主的鲜血,一直喂半年。若不是早早就想好利用谢钰的身份谋划什么,这么做实在是不划算。”
“毕竟谢钰最有可能被连着半年取血的机会就是在宗人府的时候,可那时幼虫刚喂完鲜血谢钰就喝下了毒酒······”舒白把自己绕进了死胡同。
“要不还是去挖谢钰的坟吧,确定了哪个是真的才方便我们后面行动。”其实他还挺想掘谢钰的坟的,舒白有些自暴自弃道。
“你说得倒是简单,”宋易辞没好气道,“咱俩现在说再多也不过是我们的猜测罢了,就凭这么几句话我们拿什么理由开谢钰的坟?要是他埋在别的地方就算了,但是偏偏在皇陵,要是没有陛下允许,我们怎么开,凭这两双手吗?”
“一人负责一方吧。”希望被打破,舒白懒洋洋道:“你负责谢钰出事之前的,我负责谢钰出事之后的。”
“为什么我干的活要累些?”宋易辞质问,谢钰被关进宗人府时都二十四了。
“论职位,你是指挥使,职位越高肩上的责任越大;论年龄,你是大哥,不该照顾着二弟吗?”舒白笑得无辜。
“你是不是忘了你只比我小一个月。”宋易辞咬牙切齿道。
“嗯,忘了。”舒白煞有其事地点点头。
宋易辞:······
“对了,你方才说易容蛊有喜欢的味道,是什么?”深吸两口气之后,宋易辞突然想起问道。
“说来也巧,龙舌藤的花香就是其中之一。不过龙舌藤算不上它特别喜欢的,所以分泌的气味会很淡,淡得几乎闻不到。你若是不放心身边的人,我到时候给你配一个药包,你随身携带着,要是真的有人中了蛊靠近你,我保证你就算是鼻子废了也能闻见。”
“那我倒是提前谢谢你的体贴了。”宋易辞也了他一眼。
舒白低笑;“开玩笑罢了,相貌无端变成另一个人的模样中蛊的人多少都是知情的,人家的鼻子也不是废的,这么大的味不就摆明了告诉对方我知道你有问题了。”
“敬你,还保持着仅有的清醒。”宋易辞朝他举杯。
“多谢夸奖。”舒白笑眯眯与他碰杯。
“妾身拜见太后娘娘,见过王妃。”国寺禅房内,傅芫华朝着上首的太后屈身行礼。
“快快免礼,坐下说话。”太后目光慈爱,让人将她扶起来在一旁坐下。
“哀家前几日听你人说你病了,可找大夫看过?”太后关切道。
傅芫华点头:“已经找人看过了,不是什么大事儿,是前些日子早上不小心受了点寒,所以有些咳嗽。”
“那怎么不在院子里多养些时日,过来做什么,当心路上吹了风又着凉。”太后让人将她杯中的茶水换成热汤。
“谢太后关心,妾身身子已无大碍。妾身是听下人说您和王妃来了国寺礼佛便想着前来拜见。”傅芫华半个月前就来国寺了,她每月都有半个月的时间呆在国寺,为宋易辞兄妹三人祈福。
“国寺这边人手不如府里方便,你身子不好还是多注意些。”靖安王妃柔声道。
当年宋仲于天牢中被害,傅芫华伤心过度,一时抑郁成疾,身子便垮了下来,要不是当时想着三兄妹年幼不能没了父亲又没了母亲挺了下来,怕是当时就随宋仲去了。可人虽然挺过来了,但心里的郁气一直久居不散,身子便一直大不如前,稍有些变天就易得病。
“是不如府里方便,但这儿能让人沉静下来,听着佛音,人也轻松了下来。”傅芫华嘴角轻扬,眼神平静,早已不见当年眼神沉寂的模样。
“听着佛音是让人沉静不少。”太后感慨,又突然想到,“怎么不见你家那三个陪你?”
“意宛去扬州看望公公和婆母了,如今不在长安;易辞和舒白倒是在京城,但我嫌他们俩太闹腾把他们赶回去了。”傅芫华随口扯了个理由,她知道宋易辞两人有公务在身,帮着遮掩道。
“嘉熙一个姑娘家去扬州,那两兄弟也放心?”太后好奇。
宋意宛平日里也不常参加宫中的宴会,她也只是在嘉熙进宫拜见景帝的时候偶尔见过几面,每次那两兄弟都在。他也听景帝念叨过那两兄弟把嘉熙当眼珠子一样看得紧,走哪儿都陪着,怎么这次没跟着。
“意宛总归是要长大的,他们的眼睛也不能时时放在妹妹身上,偶尔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让意宛学着成长对她自己也有益处。”傅芫华语气慈爱。
“说起来嘉熙也到双十年岁了吧,怎么平日里也不见她和那些千金小姐多走走,日日呆在府中也不嫌闷得慌。日后若是到了议亲的时候也这般,就不怕未来夫君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您别看她年纪长了,但那调皮的劲儿跟小时候可真是一点没变,平日里跟她两个哥哥闹起来,当真是在府门外都能听见动静,去她表姐那儿待几天,她表姐都得忍不住把人送回来,要真的去找那些千金小姐,妾身都怕第二日就有人上门告状。”
屋内的人被她的话逗得笑弯了眼。
傅芫华身后的杨嬷嬷却觉得心头发酸,夫人口中这样的肆意无忧的小姐和公子已经好几年没见着了,自从那件事发生后,三人的性子都收敛了不少,平常虽然偶尔也会打闹,但是终究不像从前那般了。
“郡主这般性子想来府里平日里定是热闹得很。”靖安王妃笑道。
“是啊,所以妾身这才跑到国寺来躲清静。”傅芫华玩笑道。
太后乐得不行:“你这张嘴啊,嘉熙那般调皮说不定就是随了你。”
“妾身实话实说罢了,可不能平白得了冤枉。”傅芫华也掩嘴轻笑。
“说不得你,说不得你,不然这么一大个帽子就盖下来了。”太后摆手。
“说起来两位公子也到了议亲的年岁了吧,夫人可有中意的人?”靖安王妃笑着接过话茬。
“这还真没有,他们俩我看也是难得很,一个两个都跟没开窍似的。早些时候我还发愁,想着要是一把年纪了还没个贴心的人该怎么办,后来倒是看开了,缘分这种事急不得,该来的总会来。”傅芫华到没这么在意这件事,宋易辞现在的情况确实不适合议亲。
想到这儿,傅芫华转而想起另一件事:“说起来还没恭喜王妃新翁之喜,太后与您定能得尝所愿,心想事成。”
“借夫人吉言。”靖安王妃笑着应下,眉眼间却不见喜意。
太后亦然。
“妾身可是说错话了,为何太后和王妃似有愁绪?”傅芫华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是夫人的错,是绫玉刚过门就染上了风寒,昀卿怕她过了病气给我们,进宫谢恩和新婚第二日的奉茶都替她告了假,我与母后都还不曾见到人。”靖安王妃连忙道。
“原来是这样。”傅芫华恍然大悟,“好事多磨,世子妃这一病是病去日后的不顺,想来这件事之后,世子与世子妃定能一切顺遂,夫妻恩爱。”
“借夫人吉言。”靖安王妃眉开眼笑道。
太后眉间的愁绪也散了几分。
三人又说了会儿话,傅芫华起身告辞。
离开太后在的院子后,傅芫华带着杨嬷嬷缓步走在国寺中,路过一处青石板路时停下脚步,侧头望着西北的方向出神。
“夫人,怎么了?”杨嬷嬷有些奇怪。
“有些想念燕北的日子了。”虽然有些苦,但是一家人都在。
三个孩子还是无忧无虑的,调皮但是懂事知分寸;那人虽常常也是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但他一直在那儿,再过一段时间就回来见他们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只有做梦才能见着,还不是每次都能见到。
“夫人······”杨嬷嬷的声音染上了几分难过。
“嬷嬷,你想说的话我知道,我只是突然想到了易辞和阿白比世子还大两岁,若他还在,易辞和舒白是不是不用像现在这般······辛苦,能大大方方地站在世人面前,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有个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妻子,我是不是也已经做婆母了。”傅芫华眺望着远方,指尖无意识抚摸着腕间的翠绿镯子,这是成亲第二日婆母给她的,说这是传给宋家媳妇儿的镯子。
杨嬷嬷在她背后无声落泪。
见过宋易辞两人后,离宫时的猜想又涌上脑海。
当初宋将军被诬陷通敌叛国入狱,后来又在真相大白前于牢中遇害,皇叔一直追查,发现做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当时的大理寺卿陆昭。
他用宋将军手下长史的家眷做要挟,指使他将通敌叛国的书信放进了宋将军的营帐,后来不知为何长史反水出面力证宋将军是无辜的,眼看此计不成,便想出了毒害的计策,宋将军死后不久他便被发现自缢在房中,尸体旁放着一张认罪书。
如今仔细想来此案的疑点不少。
陆昭当年是太祖任命的大理寺卿,上任后不畏权贵,处理了许多冤案,还了无数苦主公道,是百姓称颂的好官。
他与宋将军两人年龄差了一辈,交集极少,又无恩怨,任谁也想不到他会下手害宋将军,可偏偏在他书房的暗格里找到了与东魏来往的书信······
真的是大理寺卿吗?谢昀卿抬眼,目光涣散。
事情发生那年,他已经12了,早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
宋将军出事那段日子,父亲每日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一连几日都见不着父王的身影,母妃说父王和皇叔在想办法救宋将军。
后来宋将军遇害,他就感觉到有什么地方变了。父王每日回府的表情凝重,府里的守卫也一日比一日森严,皇叔看起来有什么地方和之前不一样了,虽然白日里也和父王忙着找证据,但他晚上睡不着在院子里闲逛时不止一次看见皇叔夜里来寻父王,两人总是在书房呆很久,每次皇叔都沉着脸离开。
之后没多久先帝就恶疾突发,中风偏瘫,皇叔即位,二皇叔被关进了宗人府,半年之后就传来二皇叔于宗人府病逝的消息,再后来就是四年后二皇叔突然出现带兵谋反和皇叔弑父残害手足的传闻······
种种迹象都指明先帝和二皇叔与宋将军遇害一事脱不了干系,他当初也不是没有往这方面想,只是二皇叔谋反后,东魏也在同一时间起兵攻来,他就在父王的支持下跟随苏老将军出征,战事紧急,他虽为世子不过也是个新兵蛋子,在战场上怎么保命就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精力,就也没那功夫再想这些。
东魏当年显然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来的,那一战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五年,他也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兵变成了从三品的云麾将军,再后来他受伤,再到今天,这件事又从他的记忆深处浮现。
现在想来,当初东魏发兵实在是过于巧了些,即使是发现大燕这边发生内乱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反应过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战前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准备,可朝中接到二皇叔谋反的第二天,边境便八百里加急道东魏大军压境。
这一切的一切巧合得就像东魏一开始就知道二皇叔什么时候会谋反一样,然后他们便早早准备,趁着大燕内乱的时候发兵。
望江楼中,宋易辞两人也不约而同想到了这一点。
“说起来,当初东魏发兵实在是太巧了。”舒白把玩着手中的茶杯,若有所思,“谢钰一谋反东魏便大军压境,像是通过气的一样。”
“可当初谢钰败了之后我们把他身边的人都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东魏的人,都是一些死士以及先帝遗留的人手。”宋易辞也觉得奇怪,“而且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谢钰是怎么逃出宗人府的。”
谢钰被贬入宗人府后,宗人府被景帝派了重兵把守,先帝给谢钰留的人手也被除了个七七八八,仅凭谢钰自己的人根本没有办法逃出去。
“当初我是跟在林全身后去给谢钰送毒酒的,也是看着他毒发身亡后才离开的。那毒是你自己的配的,你说过一炷香内若是拿不到解药大罗神仙在世都束手无策,后来给谢钰收殓的人也认过人确定那是谢钰没错,可后面带头谋反的人也确实是谢钰,总不能是他的双胞胎兄弟吧。”
“要么当初在宗人府喝下毒酒的谢钰是假的,要么当初谋反的谢钰是假的。”舒白手指点着杯沿。
“易容?”宋易辞猜测,随即又立即摇头,“当初谢钰谋反被射杀后,皇上派太医院的院正去看过,谋反的人身上并没有易容的痕迹,确实是谢钰本人无疑。”
“也可能是蛊。”
“蛊?”宋易辞瞳孔微怔。
“去年我在师父从寄来的医书上看到过一种蛊,就叫做易容蛊,只要在蛊虫幼时天天喂养饲主的鲜血,在蛊虫成熟后种在别人身上,中蛊的人的相貌在一个月内会渐渐变成饲主的模样。而且这种蛊和别的蛊不同,并不会在宿主死后就立即死亡,而是以宿主的血肉为饲料继续存活,直到宿主□□腐烂后才会死去。”舒白耐心解释。
“□□腐烂之后才会死去,那若是有人真的中了这个蛊根本就没有办法发现?”宋易辞拧眉。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易容蛊是一种对气味很敏锐的蛊虫,闻到喜欢的味道时会分泌一种特别的气味,类似于茉莉花与梅花混合的味道。而且怎么说蛊虫对人来说也算是毒的一种,长期存在于体内,人死后,蛊虫生存的地方的那一片骨头是泛黑的。”
“泛黑······”宋易辞不自觉重复,若有所思。
舒白也不打扰,他大概猜到了宋易辞想做什么,安静等他做决定。
“知道这个又有什么用,两副谢钰的尸骨都在皇陵,若想靠尸骨上的痕迹判断哪个是真的谢钰,只有去皇陵掘谢钰的坟。”宋易辞突然泄了气。
“说起来也怪了,皇上那么恨谢钰居然还会将他葬入皇陵,甚至连那副谋反的尸骨也一起,我还以为他会随便挑个地就把他埋了。”
宗人府那位死后就被葬入了皇陵,后来再出现的谢钰明面上因为造反尸首被扔进了乱葬岗,实际上也葬进了皇陵,与之前的那位在同一个墓室里。
“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若那两具尸骨里真的有谢钰,要么是宗人府那具,要么是造反那具。若宗人府的谢钰是真的,死后还要和一个假冒自己的人埋在一起,以他的脾气估计是到了阴曹地府也不安宁······”
“若造反那个是真的,谢钰眼睁睁看着属于自己的一切被一个冒牌货占去,怕是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打一架。”宋易辞乐了,还是景帝知道要怎么戳谢钰的心窝子。
“虽然不能开皇陵但其他的事也够忙许久了。”舒白等他笑完才悠悠道。
“谢钰可真是会折腾人,活着也是,死了更是。太祖在位时,就发生过南疆细作潜入长安用蛊虫作恶一事,后来太祖便下令任何人不得习巫蛊之术,违者斩立决,谢钰自幼被先帝宝贝着长大更不可能不知道这事才对,那他又是接触到这东西的。” 宋易辞指尖轻轻敲击额角,嗤笑:“总不能是别人取了他的血养蛊,他却什么都不知道吧。”
舒白摇摇头:“易容蛊培养不易,不说其中耗费的精力与金钱,就花费的时间也不短,幼虫成蛊至少得有个四五年的时间。南疆虽盛行蛊虫,但养易容蛊的人也不多,毕竟这蛊一旦种下容貌改变后就不会再变回原来的样子,对寻常人来说作用实在不大,更别说幼虫时就得每日喂一滴饲主的鲜血,一直喂半年。若不是早早就想好利用谢钰的身份谋划什么,这么做实在是不划算。”
“毕竟谢钰最有可能被连着半年取血的机会就是在宗人府的时候,可那时幼虫刚喂完鲜血谢钰就喝下了毒酒······”舒白把自己绕进了死胡同。
“要不还是去挖谢钰的坟吧,确定了哪个是真的才方便我们后面行动。”其实他还挺想掘谢钰的坟的,舒白有些自暴自弃道。
“你说得倒是简单,”宋易辞没好气道,“咱俩现在说再多也不过是我们的猜测罢了,就凭这么几句话我们拿什么理由开谢钰的坟?要是他埋在别的地方就算了,但是偏偏在皇陵,要是没有陛下允许,我们怎么开,凭这两双手吗?”
“一人负责一方吧。”希望被打破,舒白懒洋洋道:“你负责谢钰出事之前的,我负责谢钰出事之后的。”
“为什么我干的活要累些?”宋易辞质问,谢钰被关进宗人府时都二十四了。
“论职位,你是指挥使,职位越高肩上的责任越大;论年龄,你是大哥,不该照顾着二弟吗?”舒白笑得无辜。
“你是不是忘了你只比我小一个月。”宋易辞咬牙切齿道。
“嗯,忘了。”舒白煞有其事地点点头。
宋易辞:······
“对了,你方才说易容蛊有喜欢的味道,是什么?”深吸两口气之后,宋易辞突然想起问道。
“说来也巧,龙舌藤的花香就是其中之一。不过龙舌藤算不上它特别喜欢的,所以分泌的气味会很淡,淡得几乎闻不到。你若是不放心身边的人,我到时候给你配一个药包,你随身携带着,要是真的有人中了蛊靠近你,我保证你就算是鼻子废了也能闻见。”
“那我倒是提前谢谢你的体贴了。”宋易辞也了他一眼。
舒白低笑;“开玩笑罢了,相貌无端变成另一个人的模样中蛊的人多少都是知情的,人家的鼻子也不是废的,这么大的味不就摆明了告诉对方我知道你有问题了。”
“敬你,还保持着仅有的清醒。”宋易辞朝他举杯。
“多谢夸奖。”舒白笑眯眯与他碰杯。
“妾身拜见太后娘娘,见过王妃。”国寺禅房内,傅芫华朝着上首的太后屈身行礼。
“快快免礼,坐下说话。”太后目光慈爱,让人将她扶起来在一旁坐下。
“哀家前几日听你人说你病了,可找大夫看过?”太后关切道。
傅芫华点头:“已经找人看过了,不是什么大事儿,是前些日子早上不小心受了点寒,所以有些咳嗽。”
“那怎么不在院子里多养些时日,过来做什么,当心路上吹了风又着凉。”太后让人将她杯中的茶水换成热汤。
“谢太后关心,妾身身子已无大碍。妾身是听下人说您和王妃来了国寺礼佛便想着前来拜见。”傅芫华半个月前就来国寺了,她每月都有半个月的时间呆在国寺,为宋易辞兄妹三人祈福。
“国寺这边人手不如府里方便,你身子不好还是多注意些。”靖安王妃柔声道。
当年宋仲于天牢中被害,傅芫华伤心过度,一时抑郁成疾,身子便垮了下来,要不是当时想着三兄妹年幼不能没了父亲又没了母亲挺了下来,怕是当时就随宋仲去了。可人虽然挺过来了,但心里的郁气一直久居不散,身子便一直大不如前,稍有些变天就易得病。
“是不如府里方便,但这儿能让人沉静下来,听着佛音,人也轻松了下来。”傅芫华嘴角轻扬,眼神平静,早已不见当年眼神沉寂的模样。
“听着佛音是让人沉静不少。”太后感慨,又突然想到,“怎么不见你家那三个陪你?”
“意宛去扬州看望公公和婆母了,如今不在长安;易辞和舒白倒是在京城,但我嫌他们俩太闹腾把他们赶回去了。”傅芫华随口扯了个理由,她知道宋易辞两人有公务在身,帮着遮掩道。
“嘉熙一个姑娘家去扬州,那两兄弟也放心?”太后好奇。
宋意宛平日里也不常参加宫中的宴会,她也只是在嘉熙进宫拜见景帝的时候偶尔见过几面,每次那两兄弟都在。他也听景帝念叨过那两兄弟把嘉熙当眼珠子一样看得紧,走哪儿都陪着,怎么这次没跟着。
“意宛总归是要长大的,他们的眼睛也不能时时放在妹妹身上,偶尔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让意宛学着成长对她自己也有益处。”傅芫华语气慈爱。
“说起来嘉熙也到双十年岁了吧,怎么平日里也不见她和那些千金小姐多走走,日日呆在府中也不嫌闷得慌。日后若是到了议亲的时候也这般,就不怕未来夫君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您别看她年纪长了,但那调皮的劲儿跟小时候可真是一点没变,平日里跟她两个哥哥闹起来,当真是在府门外都能听见动静,去她表姐那儿待几天,她表姐都得忍不住把人送回来,要真的去找那些千金小姐,妾身都怕第二日就有人上门告状。”
屋内的人被她的话逗得笑弯了眼。
傅芫华身后的杨嬷嬷却觉得心头发酸,夫人口中这样的肆意无忧的小姐和公子已经好几年没见着了,自从那件事发生后,三人的性子都收敛了不少,平常虽然偶尔也会打闹,但是终究不像从前那般了。
“郡主这般性子想来府里平日里定是热闹得很。”靖安王妃笑道。
“是啊,所以妾身这才跑到国寺来躲清静。”傅芫华玩笑道。
太后乐得不行:“你这张嘴啊,嘉熙那般调皮说不定就是随了你。”
“妾身实话实说罢了,可不能平白得了冤枉。”傅芫华也掩嘴轻笑。
“说不得你,说不得你,不然这么一大个帽子就盖下来了。”太后摆手。
“说起来两位公子也到了议亲的年岁了吧,夫人可有中意的人?”靖安王妃笑着接过话茬。
“这还真没有,他们俩我看也是难得很,一个两个都跟没开窍似的。早些时候我还发愁,想着要是一把年纪了还没个贴心的人该怎么办,后来倒是看开了,缘分这种事急不得,该来的总会来。”傅芫华到没这么在意这件事,宋易辞现在的情况确实不适合议亲。
想到这儿,傅芫华转而想起另一件事:“说起来还没恭喜王妃新翁之喜,太后与您定能得尝所愿,心想事成。”
“借夫人吉言。”靖安王妃笑着应下,眉眼间却不见喜意。
太后亦然。
“妾身可是说错话了,为何太后和王妃似有愁绪?”傅芫华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是夫人的错,是绫玉刚过门就染上了风寒,昀卿怕她过了病气给我们,进宫谢恩和新婚第二日的奉茶都替她告了假,我与母后都还不曾见到人。”靖安王妃连忙道。
“原来是这样。”傅芫华恍然大悟,“好事多磨,世子妃这一病是病去日后的不顺,想来这件事之后,世子与世子妃定能一切顺遂,夫妻恩爱。”
“借夫人吉言。”靖安王妃眉开眼笑道。
太后眉间的愁绪也散了几分。
三人又说了会儿话,傅芫华起身告辞。
离开太后在的院子后,傅芫华带着杨嬷嬷缓步走在国寺中,路过一处青石板路时停下脚步,侧头望着西北的方向出神。
“夫人,怎么了?”杨嬷嬷有些奇怪。
“有些想念燕北的日子了。”虽然有些苦,但是一家人都在。
三个孩子还是无忧无虑的,调皮但是懂事知分寸;那人虽常常也是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但他一直在那儿,再过一段时间就回来见他们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只有做梦才能见着,还不是每次都能见到。
“夫人······”杨嬷嬷的声音染上了几分难过。
“嬷嬷,你想说的话我知道,我只是突然想到了易辞和阿白比世子还大两岁,若他还在,易辞和舒白是不是不用像现在这般······辛苦,能大大方方地站在世人面前,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有个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妻子,我是不是也已经做婆母了。”傅芫华眺望着远方,指尖无意识抚摸着腕间的翠绿镯子,这是成亲第二日婆母给她的,说这是传给宋家媳妇儿的镯子。
杨嬷嬷在她背后无声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