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谢昀卿传来的消息,舒白也和宋意宛收拾一番准备去国寺。
“太后娘娘和靖安王妃如今还在国寺,到时你少不得要去拜见一番,到时你可得注意些。”宋易辞不放心地叮嘱。
听他这番语气,宋意宛颇有些苦笑不得:“哥,太后娘娘和王妃又不是什么吃人的妖怪,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话你也说得,当真是越来越口无遮拦了。”宋易辞屈指敲她额角。
他敲得不重,宋意宛丝毫没觉着痛,正要还嘴就听见舒白在一旁悠悠补了句。
“别打了,本来就不是很灵光的脑子再敲就真的傻了。”
“二哥!”
闻言,宋意宛瞪大了双眼,宋易辞笑弯了眼。
有了这么一出,宋易辞心底的忧虑散了不少,又嘱咐了些话,才送他们离开。
“哥最近好像特别忙,扬州的事现在都还没个进展吗?”随着马车远去,宋易辞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看不见,宋意宛才放下车帘,看向车厢另一头的舒白。
“这种案子本就难查,这次背后牵扯的人还丝毫没有线索,怕扬州那边还没个消息,这边就已经将证据毁了,所以便谨慎了许多。”舒白捏了捏眉心,没把话说全。
这些日子除了贩卖私盐一案,他们还在暗中收集当年谢钰生平的信息,当初在望江楼里说的话两人都上了心,谢钰这事实在古怪,还可能牵扯进蛊毒,不查清楚总让人不安心。
听他这般说,宋意宛也跟着思索该从何处下手,一时间表情不免有些严肃。
舒白一抬眼就瞧着她苦着一张小脸,心中好笑。
“听说王府那边送了谢礼过来?”
宋意宛从思绪中抽回神,点头:“嗯,有两块玉石和一些暗器。”
“暗器,卿世子这谢礼倒是送得刚刚好。你之前惯用的那把扇子还没找到,重新找相同的材料再打一把还有些时日,给你拿来暂时防身的软剑要过两日才到,情况紧急时拿暗器防身也不错。”舒白语调柔和。
“我正有此意。”
“这几日在国寺陪着母亲仔细些,别把王府的事说漏嘴了,否则到时我俩都救不了你。” 事关傅芫华,舒白语气严肃了些。
宋仲死后,傅芫华就大病了一场,后来病虽然好了但心中郁气不散,久而久之身子骨便大不如前了,后来去了国寺才好转了许多。
这几年他们三兄妹怕她伤着身子都不敢惹她生气,宋意宛这事实在严重,就怕她一个不注意被察觉到了不对劲。
“我知道——”宋意宛拖长了音调。
“你啊。”舒白被她逗得好笑,没再板着脸严肃下去。
马车又走了一个时辰,离国寺还有四五里路旁的树上,沐阳见定国公府的马车驶来,悄然跃下树梢等在一旁。
驾车的时砚看见他,立马勒紧了缰绳。
“二公子,小姐,沐都尉在外面。”
“知道了。”舒白应声,便准备带着包袱下车。
宋意宛突然想到一件事,急急唤住他:“二哥。”
“怎么了?”舒白掀帘的手一顿,回头看她。
“中秋那日你可能与我们一起团圆?”
细细算来,今日距离中秋已不足月余。
舒白思索片刻,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应是可以的。”
一旁的沐阳见他下车,上前问候过后,知晓他此行还要带一个婢女和侍卫后,便引着三人朝另一条小道走去。
小道边上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待三人上车后,沐阳才驱车往别院去。
别院在国寺南面五六里的距离,从方才的小道驾车半个时辰后便到了。
别院内有一湖,湖边立有水车,水车缓慢转动,将水洒在一旁的花丛上,如雨水洒落的声音一般,因此得名听雨别院。
隐在暗处被指使来盯着谢昀卿的两人只看见沐阳架着马车出去了一趟,回来时马车上下来了两男一女,被沐阳迎着进了别院。
“那三人你见过吗?”其中一人发问。
“那三人都长着一张大众脸,谁记得见没见过。”另一人白眼都要翻上天了。
“你说这世子找这三个人来做什么?长相这么普通。”那人又问。
“你问我我问谁?我要是知道我还会在这儿守着吗。”另一人颇为无语。
不仅暗中盯梢的人没认出这三人是谁,亲自去接人的沐阳也没认出来。
“舒公子?”沐阳有些迟疑。
个子偏高的男子应声:“是我,进去说。”
沐阳反应过来,自然的转身走在前方为他们引路。
进了主院见到谢昀卿,对面的人一时也没认出三人来,还是舒白上前一步自觉表明了身份。
“他们是在下的侍卫,文竹,文元。”
两人上前见礼:“见过世子。”
文元一开口就暴露了男子的身份,谢昀卿神情有些讶然:“免礼。”
“还是舒公子考虑得周全。”转瞬间,谢昀卿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今日东魏投降的消息传来,世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引着别人的注意,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舒白并不觉得这是好事。
“说得也是,我也没想到东魏会今日投降。”谢昀卿也有些意外。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舒白将话题扭回正事上:“距离上次请脉已经过了十日,现在我先为世子再把一次脉,再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是否要修改。”
谢昀卿自觉抬手放在桌案上:“有劳。”
舒白不语,指尖附上他的手腕,细细感受他的脉搏情况,片刻后才收回手。
“和之前相比,情况略好了些,就按照之前说的法子治疗便可。若是药材已经备齐,今日便可以开始了。”
早开始早结束,他答应过阿宛那丫头要一起吃团圆饭的。
谢昀卿神色微亮:“药材前几日就让人备好了。”
“那就今日下午开始吧,午后我会将药浴的方子送来,让文竹看着熬药。”
“好。”
两人商定好药浴细节,谢昀卿便让沐阳领着三人去备好的院子休息。
国寺东客房的一处小院内,傅芫华抄写经书的手落下最后一笔,一旁研墨的宋意宛也随之而停手,就着杨嬷嬷打来的水洗过手后,母子俩才说上话。
“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就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研墨。”傅芫华饮了口茶润喉问道,要不是蘸墨时发现拿墨条的手不对劲抬头瞧了眼还不知这丫头来了。
“来时瞧您神情专注,怕吓着您,就没说话。”宋意宛笑道。
“你哥前几日来信说你病了,现在可好了?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日又跑上山做什么,山上湿气重得很。”傅芫华拉过她手细细瞧着她的脸色,见面色红润,并无病色才放下心。
当时宋易辞让人来传话时,她心中当真是又急又忧,这丫头从小到大就没怎么生过病,怎么就去了趟扬州回来就病了,要不是杨嬷嬷他们劝着,她怕是当即就要回府。
“想您了,所以就来了。”宋意宛偎进她怀中,闻着她身上熟悉的香气软声撒娇。
“再过两日我就回府了,你就已经想到连两日都等不及了?”傅芫华享受着女儿的撒娇,心中好笑。
“病好了总得知会您一声,免得您心中担忧,府里来人传话怕您以为是宽慰您的,得让您亲自瞧见女儿好了才能真正放下心。”宋意宛只说其一,免去了为舒白打掩护的原因。
“就你机灵。”傅芫华无奈,“好好地去了趟扬州怎么就病了?”
宋意宛将自己埋得更甚,有些心虚道:“回程的路上急了些,没计划好行程,有天夜里错过了客栈,寻落脚的地方时又淋了场急雨,吹了点风就不小心染了风寒。”
“你这丫头当真是······”
见她生气,宋意宛忙搂着她的腰求饶:“我错了娘,这次我真的知道错了,哥哥和二哥已经教训过我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您别生气,您别生气,当心气坏身子,到时爹晚上要来狠狠收拾我,您就不心疼吗。”
她这噼里啪啦一连串不带歇的,听完之后傅芫华心中的气消了大半,伸手点了点她的额角:“这伶牙俐齿的也不知是跟谁学的,你爹要是舍得打你,今儿的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怕是就要从东边落下。”
“跟我哥学的。”宋意宛嘻嘻一笑,甩锅甩得毫不犹豫。
“你两个哥哥加起来都没有你一半会说。”自家女儿是什么性子,傅芫华再清楚不过,这话题要是再说还不知要被她扯到谁身上去,轻拍着她的脊背问起别的。
“好了不跟你扯皮,你祖父祖母他们的身体如何?”
“挺好的,前段时间祖母迷上了听曲儿,天天都去戏楼坐着,祖父在家闹小脾气呢,说祖母有了戏看就忘了他。他们还让我给您带话,让您在国寺好好照顾自己,别委屈自个儿,有空的话,就去扬州散散心。”
“我才不去扬州呢。”扬州是那人长大的地方,去了若是触景伤情,勾起了两位老人的伤心事,那倒是她的罪过了。
“你祖父祖母可想要回长安看看?”
“祖父说年轻的时候天天看着,早就看腻了,有那个时间来回奔波,还不如把祖母从戏楼里揪出来。”宋意宛好笑。
宋家是江南有名的书香世家。宋意宛的祖父宋世臣,而立之年被太宗皇帝亲自请回京给先帝做老师,便带着妻子和刚满八岁的宋仲在长安安了家。宋世臣做了帝师后,宋仲也被太宗皇帝送到嫡长孙身边做伴读,被太宗皇帝带在身边一起教导。
宋仲第一次立战功后,宋世臣就辞了官,老实在家颐养天年,后来宋仲离世,两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愿再呆在这个伤心地,就回了扬州本家,自此很少再来长安。
“你祖父也就嘴上说说,心里哪儿舍得让你祖母不开心。他们宋家人最是怕心上人不开心。”傅芫华嘴角带着笑,眼里却盛着悲伤,若他还在,他们也会这般自在吧,不对,如果他还在,他现在应该正在边关镇敌呢。
见母亲又想起了父亲,宋意宛正要开口就被打断。
“罢了,不说这些了,去给你父亲上柱香吧。太后娘娘和靖安王妃也在国寺,前些日子还说起了你,少不得要去拜见一番。”
待怀中人直起身,傅芫华仔细整理好她的衣着与发髻,细细打量了镜中人一番后,轻轻拍拍她的肩,示意她起身。
隔壁的屋子供奉着宋仲的牌位,宋意宛进去后,傅芫华也抬脚站在门口的位置,目光透过女儿的肩颈看着桌上的牌位。
她每日都会对着牌位诵经,为的可不是让他早日投个好人家,而是让他再等等,等她一起过奈何桥,毕竟她可没那么大方让他和别人成亲生子,他们这一生有这么多遗憾,得下辈子再纠缠一生才能得个圆满。
宋意宛规规矩矩地给宋仲上了柱香,跟他简要说了说最近发生的事,还提醒他别只记得见娘亲一人,也要常常去看看祖父祖母,他们很想他;若是看完祖父祖母还有空的话,记得再来看看她和哥哥们,他们也有些想他了。
“太后娘娘和靖安王妃如今还在国寺,到时你少不得要去拜见一番,到时你可得注意些。”宋易辞不放心地叮嘱。
听他这番语气,宋意宛颇有些苦笑不得:“哥,太后娘娘和王妃又不是什么吃人的妖怪,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话你也说得,当真是越来越口无遮拦了。”宋易辞屈指敲她额角。
他敲得不重,宋意宛丝毫没觉着痛,正要还嘴就听见舒白在一旁悠悠补了句。
“别打了,本来就不是很灵光的脑子再敲就真的傻了。”
“二哥!”
闻言,宋意宛瞪大了双眼,宋易辞笑弯了眼。
有了这么一出,宋易辞心底的忧虑散了不少,又嘱咐了些话,才送他们离开。
“哥最近好像特别忙,扬州的事现在都还没个进展吗?”随着马车远去,宋易辞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看不见,宋意宛才放下车帘,看向车厢另一头的舒白。
“这种案子本就难查,这次背后牵扯的人还丝毫没有线索,怕扬州那边还没个消息,这边就已经将证据毁了,所以便谨慎了许多。”舒白捏了捏眉心,没把话说全。
这些日子除了贩卖私盐一案,他们还在暗中收集当年谢钰生平的信息,当初在望江楼里说的话两人都上了心,谢钰这事实在古怪,还可能牵扯进蛊毒,不查清楚总让人不安心。
听他这般说,宋意宛也跟着思索该从何处下手,一时间表情不免有些严肃。
舒白一抬眼就瞧着她苦着一张小脸,心中好笑。
“听说王府那边送了谢礼过来?”
宋意宛从思绪中抽回神,点头:“嗯,有两块玉石和一些暗器。”
“暗器,卿世子这谢礼倒是送得刚刚好。你之前惯用的那把扇子还没找到,重新找相同的材料再打一把还有些时日,给你拿来暂时防身的软剑要过两日才到,情况紧急时拿暗器防身也不错。”舒白语调柔和。
“我正有此意。”
“这几日在国寺陪着母亲仔细些,别把王府的事说漏嘴了,否则到时我俩都救不了你。” 事关傅芫华,舒白语气严肃了些。
宋仲死后,傅芫华就大病了一场,后来病虽然好了但心中郁气不散,久而久之身子骨便大不如前了,后来去了国寺才好转了许多。
这几年他们三兄妹怕她伤着身子都不敢惹她生气,宋意宛这事实在严重,就怕她一个不注意被察觉到了不对劲。
“我知道——”宋意宛拖长了音调。
“你啊。”舒白被她逗得好笑,没再板着脸严肃下去。
马车又走了一个时辰,离国寺还有四五里路旁的树上,沐阳见定国公府的马车驶来,悄然跃下树梢等在一旁。
驾车的时砚看见他,立马勒紧了缰绳。
“二公子,小姐,沐都尉在外面。”
“知道了。”舒白应声,便准备带着包袱下车。
宋意宛突然想到一件事,急急唤住他:“二哥。”
“怎么了?”舒白掀帘的手一顿,回头看她。
“中秋那日你可能与我们一起团圆?”
细细算来,今日距离中秋已不足月余。
舒白思索片刻,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应是可以的。”
一旁的沐阳见他下车,上前问候过后,知晓他此行还要带一个婢女和侍卫后,便引着三人朝另一条小道走去。
小道边上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待三人上车后,沐阳才驱车往别院去。
别院在国寺南面五六里的距离,从方才的小道驾车半个时辰后便到了。
别院内有一湖,湖边立有水车,水车缓慢转动,将水洒在一旁的花丛上,如雨水洒落的声音一般,因此得名听雨别院。
隐在暗处被指使来盯着谢昀卿的两人只看见沐阳架着马车出去了一趟,回来时马车上下来了两男一女,被沐阳迎着进了别院。
“那三人你见过吗?”其中一人发问。
“那三人都长着一张大众脸,谁记得见没见过。”另一人白眼都要翻上天了。
“你说这世子找这三个人来做什么?长相这么普通。”那人又问。
“你问我我问谁?我要是知道我还会在这儿守着吗。”另一人颇为无语。
不仅暗中盯梢的人没认出这三人是谁,亲自去接人的沐阳也没认出来。
“舒公子?”沐阳有些迟疑。
个子偏高的男子应声:“是我,进去说。”
沐阳反应过来,自然的转身走在前方为他们引路。
进了主院见到谢昀卿,对面的人一时也没认出三人来,还是舒白上前一步自觉表明了身份。
“他们是在下的侍卫,文竹,文元。”
两人上前见礼:“见过世子。”
文元一开口就暴露了男子的身份,谢昀卿神情有些讶然:“免礼。”
“还是舒公子考虑得周全。”转瞬间,谢昀卿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今日东魏投降的消息传来,世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引着别人的注意,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舒白并不觉得这是好事。
“说得也是,我也没想到东魏会今日投降。”谢昀卿也有些意外。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舒白将话题扭回正事上:“距离上次请脉已经过了十日,现在我先为世子再把一次脉,再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是否要修改。”
谢昀卿自觉抬手放在桌案上:“有劳。”
舒白不语,指尖附上他的手腕,细细感受他的脉搏情况,片刻后才收回手。
“和之前相比,情况略好了些,就按照之前说的法子治疗便可。若是药材已经备齐,今日便可以开始了。”
早开始早结束,他答应过阿宛那丫头要一起吃团圆饭的。
谢昀卿神色微亮:“药材前几日就让人备好了。”
“那就今日下午开始吧,午后我会将药浴的方子送来,让文竹看着熬药。”
“好。”
两人商定好药浴细节,谢昀卿便让沐阳领着三人去备好的院子休息。
国寺东客房的一处小院内,傅芫华抄写经书的手落下最后一笔,一旁研墨的宋意宛也随之而停手,就着杨嬷嬷打来的水洗过手后,母子俩才说上话。
“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就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研墨。”傅芫华饮了口茶润喉问道,要不是蘸墨时发现拿墨条的手不对劲抬头瞧了眼还不知这丫头来了。
“来时瞧您神情专注,怕吓着您,就没说话。”宋意宛笑道。
“你哥前几日来信说你病了,现在可好了?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日又跑上山做什么,山上湿气重得很。”傅芫华拉过她手细细瞧着她的脸色,见面色红润,并无病色才放下心。
当时宋易辞让人来传话时,她心中当真是又急又忧,这丫头从小到大就没怎么生过病,怎么就去了趟扬州回来就病了,要不是杨嬷嬷他们劝着,她怕是当即就要回府。
“想您了,所以就来了。”宋意宛偎进她怀中,闻着她身上熟悉的香气软声撒娇。
“再过两日我就回府了,你就已经想到连两日都等不及了?”傅芫华享受着女儿的撒娇,心中好笑。
“病好了总得知会您一声,免得您心中担忧,府里来人传话怕您以为是宽慰您的,得让您亲自瞧见女儿好了才能真正放下心。”宋意宛只说其一,免去了为舒白打掩护的原因。
“就你机灵。”傅芫华无奈,“好好地去了趟扬州怎么就病了?”
宋意宛将自己埋得更甚,有些心虚道:“回程的路上急了些,没计划好行程,有天夜里错过了客栈,寻落脚的地方时又淋了场急雨,吹了点风就不小心染了风寒。”
“你这丫头当真是······”
见她生气,宋意宛忙搂着她的腰求饶:“我错了娘,这次我真的知道错了,哥哥和二哥已经教训过我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您别生气,您别生气,当心气坏身子,到时爹晚上要来狠狠收拾我,您就不心疼吗。”
她这噼里啪啦一连串不带歇的,听完之后傅芫华心中的气消了大半,伸手点了点她的额角:“这伶牙俐齿的也不知是跟谁学的,你爹要是舍得打你,今儿的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怕是就要从东边落下。”
“跟我哥学的。”宋意宛嘻嘻一笑,甩锅甩得毫不犹豫。
“你两个哥哥加起来都没有你一半会说。”自家女儿是什么性子,傅芫华再清楚不过,这话题要是再说还不知要被她扯到谁身上去,轻拍着她的脊背问起别的。
“好了不跟你扯皮,你祖父祖母他们的身体如何?”
“挺好的,前段时间祖母迷上了听曲儿,天天都去戏楼坐着,祖父在家闹小脾气呢,说祖母有了戏看就忘了他。他们还让我给您带话,让您在国寺好好照顾自己,别委屈自个儿,有空的话,就去扬州散散心。”
“我才不去扬州呢。”扬州是那人长大的地方,去了若是触景伤情,勾起了两位老人的伤心事,那倒是她的罪过了。
“你祖父祖母可想要回长安看看?”
“祖父说年轻的时候天天看着,早就看腻了,有那个时间来回奔波,还不如把祖母从戏楼里揪出来。”宋意宛好笑。
宋家是江南有名的书香世家。宋意宛的祖父宋世臣,而立之年被太宗皇帝亲自请回京给先帝做老师,便带着妻子和刚满八岁的宋仲在长安安了家。宋世臣做了帝师后,宋仲也被太宗皇帝送到嫡长孙身边做伴读,被太宗皇帝带在身边一起教导。
宋仲第一次立战功后,宋世臣就辞了官,老实在家颐养天年,后来宋仲离世,两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愿再呆在这个伤心地,就回了扬州本家,自此很少再来长安。
“你祖父也就嘴上说说,心里哪儿舍得让你祖母不开心。他们宋家人最是怕心上人不开心。”傅芫华嘴角带着笑,眼里却盛着悲伤,若他还在,他们也会这般自在吧,不对,如果他还在,他现在应该正在边关镇敌呢。
见母亲又想起了父亲,宋意宛正要开口就被打断。
“罢了,不说这些了,去给你父亲上柱香吧。太后娘娘和靖安王妃也在国寺,前些日子还说起了你,少不得要去拜见一番。”
待怀中人直起身,傅芫华仔细整理好她的衣着与发髻,细细打量了镜中人一番后,轻轻拍拍她的肩,示意她起身。
隔壁的屋子供奉着宋仲的牌位,宋意宛进去后,傅芫华也抬脚站在门口的位置,目光透过女儿的肩颈看着桌上的牌位。
她每日都会对着牌位诵经,为的可不是让他早日投个好人家,而是让他再等等,等她一起过奈何桥,毕竟她可没那么大方让他和别人成亲生子,他们这一生有这么多遗憾,得下辈子再纠缠一生才能得个圆满。
宋意宛规规矩矩地给宋仲上了柱香,跟他简要说了说最近发生的事,还提醒他别只记得见娘亲一人,也要常常去看看祖父祖母,他们很想他;若是看完祖父祖母还有空的话,记得再来看看她和哥哥们,他们也有些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