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正月十五,宁国公主跟皇后闹着要谢绮玉和妙芸进宫陪她住一段儿时间。皇后当着妙贞的面说:“你这孩子,三公主五公主哪个不能陪你玩,非要从宫外给你找玩伴!魏国公府的二小姐,你父皇本来就要嘉奖魏国公让他家二小姐入宫在我身边学规矩的。这永城侯府的女眷,你父皇可是一直颇有微词,你招惹她们干嘛!”
宁国公主拉住皇后的手,撒着娇说:“母后,您就让绮玉进宫吧,你不知道她有多善解人意,不信你们问我四嫂,和我三嫂绝对不是一类人。”
看皇后看向自己,妙贞连忙回话:“回母后,宁国公主所言非虚,那谢二小姐因是庶出,生母早亡,非常谦虚有礼。儿媳见过她几次,对她颇有好感,是个谨慎守礼、心地善良的姑娘,比我那不成器的二妹稳重的多,她在公主身边陪伴,您尽管放心。”
皇后娘娘看妙贞这么说,于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听妙贞对谢绮玉如此汗的评价也不禁对她有点好奇。于是吩咐身边的宫女去安排谢绮玉和徐妙芸入宫。
二人进宫这日,妙贞一早守在宫门口接她们,看到她二人均十分欣喜,忙一左一右拥住了她。妙贞看绮玉今天只是寻常打扮,收拾的十分干净清爽,心里不禁夸赞她的聪慧。转头看见妙芸,在绮玉的衬托下愈发显得珠光宝气,不由地生气谢氏一把年纪依然不明白皇后和陛下的心思,竟然把妹妹打扮的如此招摇。于是当走到一处拐角时,她迅速拔下妙芸头上两支显眼的珠钗,又趁机从拉住妹妹的手,从手腕上褪下所有手镯,只留下最不显眼的一个白玉镯子,又装作给她整理头发对样子,褪下了耳边硕大的耳坠。
妙芸不以为意,反而高兴地说:姐姐,去掉这些舒服多了,尤其是这耳坠把我的耳朵弄的痛死了!”
妙贞拉着她和绮玉对手说道:“皇后娘娘不喜奢华,来宫里只要衣着得体干净就好,你看你打扮的比公主娘娘还阔气,总有喧宾夺主僭越的嫌疑,以后你俩都要注意。”
然后有看了看手上的珠钗,挑了一支插在绮玉的发间:“今天毕竟要觐见皇后娘娘,身上太素净,一来显得不正重,二来也给侯府丢人。”
绮玉连忙致谢:“谢燕王妃指教,绮玉差点出丑。”
妙贞不再说话,只是引她们向坤宁宫走去。
三人到了坤宁宫,几位公主早就恭候多时了,一看她们进来,连忙起身相迎。三人忙上前两步,妙贞连忙引导她俩给皇后娘娘行大礼。
皇后娘娘看谢绮玉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生得花容月貌,眉宇之间温婉动人,身材纤细如弱柳扶风,躬身行礼进退有度,跟她姐姐谢润玉确实强不少,不由一喜。
再看妙芸不过十岁左右到样子,看起来稚气未脱娇憨可爱,眉眼之间与她爹徐达十分相像。虽不及姐姐妙贞那般出落得漂亮,眼神中却有一股难得的清澈透明,一看就是个爽朗磊落的人,皇后心里也十分满意。于是连忙让二人平身,招呼她俩吃点心。
宁国公主看俩人进了宫,高兴得不得了,连忙结果了招待二人的活儿。三公主四公主也和她俩一见如故,一群女孩子其乐融融得样子,也让皇后娘娘特别欣慰。
“绮玉白天就与公主们一起学些女红,尤其是临安公主,与你年龄相仿,婚期定在十月,你是个好孩子性格也稳重,多帮着本宫规劝着她。晚上就睡在临安公主宫里吧,与她做个伴。这妙芸小一些,就与宁国公主作伴,宫里玩几天,我给你俩也派个嬷嬷,不管是学规矩还是学针线,你俩做个伴。”
妙芸连忙起身谢恩,绮玉却站起来,像是鼓足了勇气,才怯生生地说:“娘娘,我姐姐自从生下二皇孙以后,身体一直不好,父母常为此忧心。如今蒙陛下,娘娘和公主的恩典,臣女有幸得到皇后娘娘的提点和教诲。只是心里惦记姐姐,恳请娘娘开恩,允许我每天能去姐姐那里探望陪伴,帮姐姐一起照顾下孩子。”绮玉说着说着竟然不由自主哽咽起来,眼中也噙满了泪水,努力忍着不让落下。
马皇后看她言语真诚,与姐姐手足情深,又想到晋王妃这病恐怕是好不了了,也心生怜悯,同意了她的请求。心中对绮玉更是喜欢,觉得她重情重义。
妙芸和绮玉自此在宫里住下。妙芸天真烂漫,在家里就不怎么守规矩,经常把母亲气个半死。进宫后,皇家特有的威严让她不敢造次,姐姐又见缝插针提点她,她也耐着性子一板一眼陪着公主学规矩。好在宫里的人都知道她是徐达将军的千金,又是燕王妃的亲妹,无人敢欺辱怠慢她,她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宁国公主和三公主、四公主与她相处两天就知道她秉性纯良,性格直率,没有不喜欢她的。
绮玉就比较忙碌了,她除了要陪着临安公主做女红,还要去晋王宫里陪伴姐姐,照顾小皇孙。她在家里本就不受宠,家里很多杂事都是她在料理,她从小犹如寄人篱下活得小心翼翼最擅长察言观色,来宫里没几天就适应了,各种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
尤其是听小皇子的乳母说,孩子最近开始认人了,只要绮玉抱住他就手舞足蹈一点也不闹人,吃奶也多了,肉眼可见地长肉长胖,变得结实强壮。隔辈亲就是这般没道理,虽然二皇孙比不得皇太孙朱雄英在皇帝和皇后心目中的地位,但是也比几位年幼的皇子受宠多了。一听绮玉把小孙子照顾的这样好,帝后二人都对绮玉好感倍增。
秦王晋王都已成婚,按规矩过两年都要去就藩了,秦王的封地在长安,原本城建的城建规制虽然屡经战火,好在基本城郭还在,只是稍微修缮一下唐时的宫殿就可以做秦王府。晋阳的封地在太原,整个城池都需要重新规划建造,晋王府没有现成可用的府邸,也需要重新建造,这可是和大工程。
工部和皇帝都比较发愁,这时候永平侯谢成站出来,主动请缨亲自去太原为女婿城池和晋王府。去了三个多月就大有成效,朱元璋看到特使带回的太原城的图纸大喜过望。如今蒙古人还是心腹大患,燕京和太原的城防是重中之重,是对抗蒙古的前沿。太原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朱元璋十分看重,才把如此重要的城池交由嫡子去镇守,也可见他对晋王的器重。
谢成扩建太原府城,他在宋城的基础上,向北、南、东三面扩展,建成周长24里,城高约四丈,深约三丈多,土砌砖包的新城,城设八个城门,八门四隅设门楼12座,城周建小楼92座,敌台32座等防御设施。城周又建南关城、北关堡、新堡以拱卫,如此严密的防御也只有如谢成这般久经沙场的人才能设计出来。
朱元璋龙心大悦,几次嘉奖谢成,连带着晋王妃也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格外开恩让太医院院正伺候在侧,早晚把脉侍奉汤药。
即便如此,晋王妃还是日渐消瘦,卧床不起,整个太医院会诊过好几次,都束手无策。皇后问起来也不敢隐瞒,宫里人都明白这晋王妃油尽灯枯,不过是等死而已。
晋王与谢润玉是少年结发夫妻,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尤其是润玉又为他生下长子,两人本该是感情最好的时候,谢润玉却天不假年,奄奄一息。
小皇孙似乎是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舍不得与母亲分开,日夜啼哭。临近端午,天气炎热,小皇孙食欲不振,吃什么吐什么,太子们束手无策。二皇孙身体虚弱不住啼哭,只有姨母抱起才止住啼哭,安静一会儿。绮玉放下皇孙就要去姐姐那里,几日下来憔悴的不成人样。
可怜的晋王妃端午过后不到三日就昏迷了,两天后终究油尽灯枯,撒手人寰。大明建国不足十年,礼部关于王子妃的丧礼并没有制定过流和礼仪,惹的朱元璋发怒,礼部夜以继日终于两天就制定好了相关礼仪。
朱元璋私下里非但一点也不可怜儿媳英年早逝,反而抱怨晋王妃没有福气,让自己家办了丧事,晦气到不行。还好谢成知趣,上表说不能因为父女私事影响城建大事,不会回来奔丧。
晋王妃的丧礼,除了礼部的人,内宫就是燕王妃和郭宁妃操办。妙贞没料到自己入宫后第一件正式差事就是操办晋王妃丧礼。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怠慢。太子妃怀着孕,不用过来,秦王妃和侧妃早晚都要来晋王妃灵前致祭上香。
秦王妃哭着对妙贞说:“贞儿,我本以为自己命苦,一定是妯娌几个里最早离开的那个,不想润玉竟然走到了我前面。这才几年,花朵一般对年纪,皇孙还不到周岁连个名字都没起,她就抛下孩子走了,想想就令人难过。妯娌一场,我一点想不起她的不好,脑子里全是姐妹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话没说完,她就泣不成声了,惹的妙贞也泪水涟涟。
晚上看着娇妻越来越瘦,忙碌到不行的样子,燕王心疼到不行:“贞儿,你这么熬了不行,东宫有几个得力的女官,熟知宫里各项礼仪,你明天去跟太子妃讨要两个,宫里的事若事事亲力亲为还不得把我的王妃累坏了!”秒针见丈夫关心自己,心里觉得很踏实,也希望自己能身体健康陪着丈夫白头到老。
第二日,妙贞先去东宫找太子妃借人,原以为说一声到事,太子妃却直接拒绝了:“贞儿,这原本不是什么事,东宫能临时给你好几个人,任你调遣,只是这俩孩子最近暑天都有点不舒服,我这身子也笨,需要服侍的人也多。母后失去了儿媳,也病恹恹的,我还要去母后那里侍奉,又把太孙接回东宫照顾,人手也不够用’
妙贞知太子妃对她一向是有啥说啥,也不以为意,聊了两句就准备告辞了,这时侧妃吕昭月过来了,说到:“太子妃娘娘要不我带着我身边的大宫女蔷薇过去给燕王妃帮忙吧。我在咱东宫天天闲着净给你和殿下添乱,不如过去给燕王妃帮忙呢。何况宫里这样大的事儿,咱们东宫也不能没人去磕头上香啊。虽说天气热,我年轻能受。”
太子妃一听,也觉得不错:“贞儿,我把昭月忘了,这孩子聪明伶俐,她的宫女蔷薇也是宫里老人了,指定能把差事办好,让她跟你过去吧。”妙贞一听很高兴,带着她俩就去了晋王宫里。
路上妙贞说:“昭月,这伏里天,披麻戴孝让你受罪了。”昭月忙说:“这宫里如今最苦最累就是王妃您了,我这点没什么?”
蔷薇也说道:“侧妃娘娘,按理说晋王妃薨逝当天您就得跟秦王、晋王侧妃去守灵上香的,咱们已经算是躲懒了。”
昭月一脸委屈:当天我就想过来的,被太子妃斥责一通,她说别的宫理都是正妃带着侧妃过去,她身怀六甲喜不碰丧,我是侧妃自己一个人来不合适。”
众人都不再说话了,秦王府正妃和侧妃不睦,两人就是分开去的,邓侧妃每天都去早晚上香守灵。正妃不带着侧妃怎么就不能去致祭了,还不是太子妃对晋王妃有心结,人都不在了,还不给她面子。妙贞也觉得太子妃太小心眼儿了,人都死了,还有啥放不下的。
天气热,停尸不能太久,不过四五日就出殡下葬了,皇宫里似乎恢复了平静。
晋王痛失爱妻,一蹶不振。二皇孙自母亲过世后,更是日夜啼哭。绮玉自姐姐下葬后,也没了理由再去晋王宫里,小皇孙看不到姨母,更是闹人。
燕王邀请晋王来他宫里散心,妙贞看玉树临风的晋王,如今如此颓废,忍不住安慰:“嫂子九泉之下看三哥如此伤心,一定不安。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孩子想想。这是三嫂唯一的血脉了,没了娘就够可怜了,爹再不管不问,孩子指望谁呢?”
晋王猛喝了几口酒说到:“这孩子是个孝顺孩子,自他母亲走后,就天天哭,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妙贞闻言一脸关切说道:“三哥,这孩子这半月一直食欲不振,如今又日夜啼哭,再这样下去如何使得?不如这样,这孩子一贯依恋绮玉,不如每日清晨让乳母和宫女带着孩子来我宫里,我让绮玉过来帮我一起照顾。虽说于礼不合,不过子嗣为大事从权宜,母后那边我去说。”
晋王听妙贞这么说,起身作揖致谢,然后有捧着酒杯号啕大哭。
晚上燕王夫妇二人躺在床上,燕王搂着爱妻动情地说:“原想着婚后要些让你给我生几个孩子的,如今看来晋王妃就是生完孩子才落下这致命的病根。贞儿,你把身子调养好,咱们过两年再要孩子。什么都不及结发夫妻白头到老。”妙贞也才15岁,本就对生育十分恐惧,听丈夫这么说,如此为自己考虑,不禁有些感动,头往燕王怀里埋的更深了。
宁国公主拉住皇后的手,撒着娇说:“母后,您就让绮玉进宫吧,你不知道她有多善解人意,不信你们问我四嫂,和我三嫂绝对不是一类人。”
看皇后看向自己,妙贞连忙回话:“回母后,宁国公主所言非虚,那谢二小姐因是庶出,生母早亡,非常谦虚有礼。儿媳见过她几次,对她颇有好感,是个谨慎守礼、心地善良的姑娘,比我那不成器的二妹稳重的多,她在公主身边陪伴,您尽管放心。”
皇后娘娘看妙贞这么说,于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听妙贞对谢绮玉如此汗的评价也不禁对她有点好奇。于是吩咐身边的宫女去安排谢绮玉和徐妙芸入宫。
二人进宫这日,妙贞一早守在宫门口接她们,看到她二人均十分欣喜,忙一左一右拥住了她。妙贞看绮玉今天只是寻常打扮,收拾的十分干净清爽,心里不禁夸赞她的聪慧。转头看见妙芸,在绮玉的衬托下愈发显得珠光宝气,不由地生气谢氏一把年纪依然不明白皇后和陛下的心思,竟然把妹妹打扮的如此招摇。于是当走到一处拐角时,她迅速拔下妙芸头上两支显眼的珠钗,又趁机从拉住妹妹的手,从手腕上褪下所有手镯,只留下最不显眼的一个白玉镯子,又装作给她整理头发对样子,褪下了耳边硕大的耳坠。
妙芸不以为意,反而高兴地说:姐姐,去掉这些舒服多了,尤其是这耳坠把我的耳朵弄的痛死了!”
妙贞拉着她和绮玉对手说道:“皇后娘娘不喜奢华,来宫里只要衣着得体干净就好,你看你打扮的比公主娘娘还阔气,总有喧宾夺主僭越的嫌疑,以后你俩都要注意。”
然后有看了看手上的珠钗,挑了一支插在绮玉的发间:“今天毕竟要觐见皇后娘娘,身上太素净,一来显得不正重,二来也给侯府丢人。”
绮玉连忙致谢:“谢燕王妃指教,绮玉差点出丑。”
妙贞不再说话,只是引她们向坤宁宫走去。
三人到了坤宁宫,几位公主早就恭候多时了,一看她们进来,连忙起身相迎。三人忙上前两步,妙贞连忙引导她俩给皇后娘娘行大礼。
皇后娘娘看谢绮玉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生得花容月貌,眉宇之间温婉动人,身材纤细如弱柳扶风,躬身行礼进退有度,跟她姐姐谢润玉确实强不少,不由一喜。
再看妙芸不过十岁左右到样子,看起来稚气未脱娇憨可爱,眉眼之间与她爹徐达十分相像。虽不及姐姐妙贞那般出落得漂亮,眼神中却有一股难得的清澈透明,一看就是个爽朗磊落的人,皇后心里也十分满意。于是连忙让二人平身,招呼她俩吃点心。
宁国公主看俩人进了宫,高兴得不得了,连忙结果了招待二人的活儿。三公主四公主也和她俩一见如故,一群女孩子其乐融融得样子,也让皇后娘娘特别欣慰。
“绮玉白天就与公主们一起学些女红,尤其是临安公主,与你年龄相仿,婚期定在十月,你是个好孩子性格也稳重,多帮着本宫规劝着她。晚上就睡在临安公主宫里吧,与她做个伴。这妙芸小一些,就与宁国公主作伴,宫里玩几天,我给你俩也派个嬷嬷,不管是学规矩还是学针线,你俩做个伴。”
妙芸连忙起身谢恩,绮玉却站起来,像是鼓足了勇气,才怯生生地说:“娘娘,我姐姐自从生下二皇孙以后,身体一直不好,父母常为此忧心。如今蒙陛下,娘娘和公主的恩典,臣女有幸得到皇后娘娘的提点和教诲。只是心里惦记姐姐,恳请娘娘开恩,允许我每天能去姐姐那里探望陪伴,帮姐姐一起照顾下孩子。”绮玉说着说着竟然不由自主哽咽起来,眼中也噙满了泪水,努力忍着不让落下。
马皇后看她言语真诚,与姐姐手足情深,又想到晋王妃这病恐怕是好不了了,也心生怜悯,同意了她的请求。心中对绮玉更是喜欢,觉得她重情重义。
妙芸和绮玉自此在宫里住下。妙芸天真烂漫,在家里就不怎么守规矩,经常把母亲气个半死。进宫后,皇家特有的威严让她不敢造次,姐姐又见缝插针提点她,她也耐着性子一板一眼陪着公主学规矩。好在宫里的人都知道她是徐达将军的千金,又是燕王妃的亲妹,无人敢欺辱怠慢她,她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宁国公主和三公主、四公主与她相处两天就知道她秉性纯良,性格直率,没有不喜欢她的。
绮玉就比较忙碌了,她除了要陪着临安公主做女红,还要去晋王宫里陪伴姐姐,照顾小皇孙。她在家里本就不受宠,家里很多杂事都是她在料理,她从小犹如寄人篱下活得小心翼翼最擅长察言观色,来宫里没几天就适应了,各种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
尤其是听小皇子的乳母说,孩子最近开始认人了,只要绮玉抱住他就手舞足蹈一点也不闹人,吃奶也多了,肉眼可见地长肉长胖,变得结实强壮。隔辈亲就是这般没道理,虽然二皇孙比不得皇太孙朱雄英在皇帝和皇后心目中的地位,但是也比几位年幼的皇子受宠多了。一听绮玉把小孙子照顾的这样好,帝后二人都对绮玉好感倍增。
秦王晋王都已成婚,按规矩过两年都要去就藩了,秦王的封地在长安,原本城建的城建规制虽然屡经战火,好在基本城郭还在,只是稍微修缮一下唐时的宫殿就可以做秦王府。晋阳的封地在太原,整个城池都需要重新规划建造,晋王府没有现成可用的府邸,也需要重新建造,这可是和大工程。
工部和皇帝都比较发愁,这时候永平侯谢成站出来,主动请缨亲自去太原为女婿城池和晋王府。去了三个多月就大有成效,朱元璋看到特使带回的太原城的图纸大喜过望。如今蒙古人还是心腹大患,燕京和太原的城防是重中之重,是对抗蒙古的前沿。太原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朱元璋十分看重,才把如此重要的城池交由嫡子去镇守,也可见他对晋王的器重。
谢成扩建太原府城,他在宋城的基础上,向北、南、东三面扩展,建成周长24里,城高约四丈,深约三丈多,土砌砖包的新城,城设八个城门,八门四隅设门楼12座,城周建小楼92座,敌台32座等防御设施。城周又建南关城、北关堡、新堡以拱卫,如此严密的防御也只有如谢成这般久经沙场的人才能设计出来。
朱元璋龙心大悦,几次嘉奖谢成,连带着晋王妃也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格外开恩让太医院院正伺候在侧,早晚把脉侍奉汤药。
即便如此,晋王妃还是日渐消瘦,卧床不起,整个太医院会诊过好几次,都束手无策。皇后问起来也不敢隐瞒,宫里人都明白这晋王妃油尽灯枯,不过是等死而已。
晋王与谢润玉是少年结发夫妻,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尤其是润玉又为他生下长子,两人本该是感情最好的时候,谢润玉却天不假年,奄奄一息。
小皇孙似乎是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舍不得与母亲分开,日夜啼哭。临近端午,天气炎热,小皇孙食欲不振,吃什么吐什么,太子们束手无策。二皇孙身体虚弱不住啼哭,只有姨母抱起才止住啼哭,安静一会儿。绮玉放下皇孙就要去姐姐那里,几日下来憔悴的不成人样。
可怜的晋王妃端午过后不到三日就昏迷了,两天后终究油尽灯枯,撒手人寰。大明建国不足十年,礼部关于王子妃的丧礼并没有制定过流和礼仪,惹的朱元璋发怒,礼部夜以继日终于两天就制定好了相关礼仪。
朱元璋私下里非但一点也不可怜儿媳英年早逝,反而抱怨晋王妃没有福气,让自己家办了丧事,晦气到不行。还好谢成知趣,上表说不能因为父女私事影响城建大事,不会回来奔丧。
晋王妃的丧礼,除了礼部的人,内宫就是燕王妃和郭宁妃操办。妙贞没料到自己入宫后第一件正式差事就是操办晋王妃丧礼。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怠慢。太子妃怀着孕,不用过来,秦王妃和侧妃早晚都要来晋王妃灵前致祭上香。
秦王妃哭着对妙贞说:“贞儿,我本以为自己命苦,一定是妯娌几个里最早离开的那个,不想润玉竟然走到了我前面。这才几年,花朵一般对年纪,皇孙还不到周岁连个名字都没起,她就抛下孩子走了,想想就令人难过。妯娌一场,我一点想不起她的不好,脑子里全是姐妹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话没说完,她就泣不成声了,惹的妙贞也泪水涟涟。
晚上看着娇妻越来越瘦,忙碌到不行的样子,燕王心疼到不行:“贞儿,你这么熬了不行,东宫有几个得力的女官,熟知宫里各项礼仪,你明天去跟太子妃讨要两个,宫里的事若事事亲力亲为还不得把我的王妃累坏了!”秒针见丈夫关心自己,心里觉得很踏实,也希望自己能身体健康陪着丈夫白头到老。
第二日,妙贞先去东宫找太子妃借人,原以为说一声到事,太子妃却直接拒绝了:“贞儿,这原本不是什么事,东宫能临时给你好几个人,任你调遣,只是这俩孩子最近暑天都有点不舒服,我这身子也笨,需要服侍的人也多。母后失去了儿媳,也病恹恹的,我还要去母后那里侍奉,又把太孙接回东宫照顾,人手也不够用’
妙贞知太子妃对她一向是有啥说啥,也不以为意,聊了两句就准备告辞了,这时侧妃吕昭月过来了,说到:“太子妃娘娘要不我带着我身边的大宫女蔷薇过去给燕王妃帮忙吧。我在咱东宫天天闲着净给你和殿下添乱,不如过去给燕王妃帮忙呢。何况宫里这样大的事儿,咱们东宫也不能没人去磕头上香啊。虽说天气热,我年轻能受。”
太子妃一听,也觉得不错:“贞儿,我把昭月忘了,这孩子聪明伶俐,她的宫女蔷薇也是宫里老人了,指定能把差事办好,让她跟你过去吧。”妙贞一听很高兴,带着她俩就去了晋王宫里。
路上妙贞说:“昭月,这伏里天,披麻戴孝让你受罪了。”昭月忙说:“这宫里如今最苦最累就是王妃您了,我这点没什么?”
蔷薇也说道:“侧妃娘娘,按理说晋王妃薨逝当天您就得跟秦王、晋王侧妃去守灵上香的,咱们已经算是躲懒了。”
昭月一脸委屈:当天我就想过来的,被太子妃斥责一通,她说别的宫理都是正妃带着侧妃过去,她身怀六甲喜不碰丧,我是侧妃自己一个人来不合适。”
众人都不再说话了,秦王府正妃和侧妃不睦,两人就是分开去的,邓侧妃每天都去早晚上香守灵。正妃不带着侧妃怎么就不能去致祭了,还不是太子妃对晋王妃有心结,人都不在了,还不给她面子。妙贞也觉得太子妃太小心眼儿了,人都死了,还有啥放不下的。
天气热,停尸不能太久,不过四五日就出殡下葬了,皇宫里似乎恢复了平静。
晋王痛失爱妻,一蹶不振。二皇孙自母亲过世后,更是日夜啼哭。绮玉自姐姐下葬后,也没了理由再去晋王宫里,小皇孙看不到姨母,更是闹人。
燕王邀请晋王来他宫里散心,妙贞看玉树临风的晋王,如今如此颓废,忍不住安慰:“嫂子九泉之下看三哥如此伤心,一定不安。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孩子想想。这是三嫂唯一的血脉了,没了娘就够可怜了,爹再不管不问,孩子指望谁呢?”
晋王猛喝了几口酒说到:“这孩子是个孝顺孩子,自他母亲走后,就天天哭,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妙贞闻言一脸关切说道:“三哥,这孩子这半月一直食欲不振,如今又日夜啼哭,再这样下去如何使得?不如这样,这孩子一贯依恋绮玉,不如每日清晨让乳母和宫女带着孩子来我宫里,我让绮玉过来帮我一起照顾。虽说于礼不合,不过子嗣为大事从权宜,母后那边我去说。”
晋王听妙贞这么说,起身作揖致谢,然后有捧着酒杯号啕大哭。
晚上燕王夫妇二人躺在床上,燕王搂着爱妻动情地说:“原想着婚后要些让你给我生几个孩子的,如今看来晋王妃就是生完孩子才落下这致命的病根。贞儿,你把身子调养好,咱们过两年再要孩子。什么都不及结发夫妻白头到老。”妙贞也才15岁,本就对生育十分恐惧,听丈夫这么说,如此为自己考虑,不禁有些感动,头往燕王怀里埋的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