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闷热的夏季,进入八月晚风中终于有了一丝凉意,太子妃刚生下小郡主还在月子里。秦王妃与秦王感情寡淡,迁居侧室几乎足不出户。九月就是临安公主下嫁宰相独子的日子,宫里上下都为此忙碌着。
公主府早就休憩一新,临安公主是长女,生母孙贵妃备受皇帝宠爱,可惜两年多前孙贵妃薨逝了。面对如此情况,马皇后只能更加卖力为公主安排婚礼和嫁妆,生怕一点疏忽让皇帝不悦,影响自己的贤明。
马皇后如今能使上的儿媳只有燕王妃了,于是验收公主府,视察陪嫁田庄的差事都由妙贞带着皇后娘娘的大宫女腊月完成。妙贞嫁到宫中不足一年,宫里一场丧事一场喜事都由她打理,在皇后身边多年的认真学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阖宫上下都看到了她的有条不紊和调配得当。皇帝皇后和太子对她更是赞不绝口,六宫上下也愈发尊重燕王妃。
九月初六是钦天监为公主选定的下嫁的黄道吉日,一早上太子和诸位兄长陪着公主去太庙拜别祖宗,用过早膳后,公主在礼官在众人陪同下去坤宁宫辞别双亲。
虽不是亲生的,毕竟在众位娘娘跟前长大,皇后娘娘红了眼圈,嫔妃们也都是依依不舍了的。朱元璋虽不像他的女人们那般感性,心里却也有一份离愁,在公主拜别后,心里有些堵,干什么都有些抬不起精神。
驸马李琪在礼部官员和几位王公大臣的陪同下前来迎亲,太子亲自俯身把妹妹背上花轿,在公主的哭嫁声中,花轿慢慢远离了皇宫。除了太子要去主持婚礼,其他人都在宫里,神情恹恹。
妙贞觉得有些好笑:“大公主嫁给丞相府,已是这世上最煊赫的姻缘。公主是下嫁,公公婆婆见了也要参拜的。何况人家夫妻以后是住公主府,也不与公婆同住,也不会受拘束更不受气。怎么父皇母后还有你和太子都是如此不舍?”
燕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虽不是朝夕相见,总是都在宫里。以后再相见,都要逢年过节了,或者是父皇母后下诏才行。等我们就藩以后,手足之间见面更难了!何况公主又如何,女子婚后总要生儿育女,耗尽一生。“
听丈夫如此说,妙贞连忙说道:“既如此,我俩也别闲着了,你去陪父皇,我去陪母后,指不定二老这会儿心里多难受呢!”
妙贞到坤宁宫的时候,皇后娘娘正在盯着院子里荷花池中的金鱼发呆呢。看她来了,马皇后挤出一丝笑容:“怎么这会儿来了,大公主出嫁你忙得好些天没好好歇着了。今天怎么不在自己宫里好好休息休息。‘’
“母后,今日临安公主出嫁让我想起了孩儿出嫁那天,花轿走后,我父亲一天就喝了点水,饭都吃不下。我两位母亲哭了好半天也是水米未进。母后对大公主比自己的宁国公主还亲,尤其是孙贵妃薨逝后,怜其孤苦,更是牵肠挂肚。如今公主离宫嫁人,想着娘娘的心里定和我两位母亲是一样的,舍不得又有些担心。左右孩儿今天也没事,来陪母后说说话,能给您排遣两分离愁,也是儿的孝心。”
听妙贞如此说,马皇后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妙贞连忙上前拉住她的手,给她安慰。
“贞儿真是孝顺又贴心,虽说临安公主不是我亲生的,但从小在我膝下承欢,我对她实在是比宁国公主更上心,毕竟是陛下的长女,如珠如宝的养大。孙贵妃薨后,我每天就只操她和小太孙的心。贞儿被你那谢氏母亲抚养过爱护过,才能明白本宫的一片苦心,六宫上下实在是你最懂我,最贴心孝顺。”说着说着,声音又哽咽起来。
妙贞轻声道:“母后的苦心,不光我明白,临安公主心里更是清楚,父皇也是心如明镜。要不然公主离宫上花轿时哭的如此伤心,心里定然是舍不得您的。娘娘是天下之母,一片慈母心肠纯然天成、发自肺腑,不但满朝文武有口皆碑,就连民间也是一片赞誉。我父亲当年送我入宫在您身边学规矩的时候就说,您是妇德典范,我能学三成就可以相夫教子操持好家务了。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皇后被妙贞这番言语安慰不但离愁烟消云散,心里也是很受用,更觉得这个儿媳妇孝顺又乖巧。
那边燕王捧着妙贞做的点心去了皇帝的书房。看他进来,朱元璋神情冷漠地抬起头:“你怎们来了,听你母亲说,燕王妃操持临安公主的婚礼,这阵子十分辛苦,你今天陪着她好好休息。”
燕王听父亲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轻声说:“妹妹上了花轿离宫后,儿臣不知怎的,心里突然堵的慌,干什么都提不起劲,说不出来的难受。贞儿看我这样,调侃我说,嫁女儿的人家,婚礼这天都这样。我大婚那日,据说魏国公在送走宾客后,一整天都在书房,茶饭不思,贞儿的两位母亲各自在房中哭了一场。儿臣突然想到,身为兄长儿都如此不舍,那父皇心里必定也为妹妹牵肠挂肚,想到此,儿就忍不住想过来陪陪父皇。”
朱元璋纵然杀伐决断,无妇人之仁,也被儿子的孝心打动了,声音顿时柔软下来:“你这孩子素来比老二老三懂事,很少让朕操心,娶了个好媳妇,愈发稳重踏实,朕和你母后都很欣慰,你自己多跟徐达好好学,将来带领我大明勇士四处征战、开疆拓土,这才是朕心中的好儿子。”
燕王一听,连忙躬身答道:“儿受父皇和太子大力栽培,定不负众望。待儿到燕地后定好好治理藩地,守好城池,歼灭鞑子,为我大明攻城略地,扩大疆域。”
朱元璋见他如此受教,心里十分高兴,破天荒留下他和自己一起吃点心,这也是燕王第一次被父亲如此疼爱,一时间热泪盈眶。朱元璋看他如此这般模样,更是心里觉得这个儿子对自己一片赤诚,孝顺有加。
忙完临安公主的婚礼,妙贞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与绮玉一起带二皇孙。这孩子一岁多了,养的极好,白白胖胖身体结实,走路也很稳当。看到皇后祖母就伸着手要抱抱,晋王本就是众皇子中长相最俊朗的,二皇孙也明显比皇太孙更可爱好看,偏心眼的马皇后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孙子。
这一日,晋王跟着燕王来到燕王宫里议事,一进来就看到妙贞和绮玉在院子里陪着孩子玩耍,一时间两人都忍不住停下了脚步。二皇子小肉墩一样,拿着球跑到他们面前,一脸骄傲:“父王,四叔,球球。”
晋王被儿子这一声父王,感动的眼眶都湿了:“这孩子竟然都会喊父王了,口齿还如此清晰,真是有劳贞儿和姨妹如此辛苦了。”说完就给两人作揖感谢,妙贞和绮玉连忙还礼。
绮玉以还要回宁国公主宫里陪伴公主做女工为由,离开了燕王宫里,又引得小皇孙一阵哭闹。妙贞忍不住说:“俗话说见姨如见娘,当年我母亲下落不明时就是姨母对我悉心照料,让我安心的。孩子虽然不幸失去了母亲,还好有亲姨妈照看,总算是能弥补一二。
晋王一脸悲戚:“自润玉走后,亏得有你们二位,也是这孩子的福气,只是以后你们总会有自己的孩子,绮玉也要嫁人,我还是把孩子带回我宫里让侧妃抚养吧。今日太子和母后找我过去,依礼制我只用为王妃服丧一年,就可续弦。孩子呢不能没有母亲照料,我宫里也不能一直没有王妃料理家事。母后已经开始为我物色继妃人选了,太子说听太子妃讲侧妃性格沉稳服侍我也尽心尽力,不如扶正了算了,有机会了再纳两个侧妃算了。我心里很乱,你们夫妇俩帮我拿个主意。”
燕王夫妇对视了一眼,都不发一言,过了一会儿燕王才说:“三哥,依小弟愚见,还是重新续弦的好。虽说再续弦的肯定不如原配结发夫妻贴心,可依母后的眼光至少也是大家闺秀,必能为你当家理事,养育子女。这侧妃小官家里的,见识学识总是不足,这样不把孩子养坏了?”
晋王仔细思索片刻说:“自润玉走后,我也没这心思了,新人总是还要相处,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我这侧妃也是个性格温柔的,定不会亏待了孩子。倘若在续弦一位家世好的,不了解她的脾性,总怕她亏待了孩子。”
妙贞听晋王如此说,连忙说:“晋王殿下,此事原轮不上我多言,只是咱们从小玩在一处,您待我像亲妹妹一般,这半年多禧儿养在我宫里我们也有感情,我忍不住跟您说说我的心里话。扶正侧妃,万万不可!如燕王所言,侧妃小门小户实在难当大任,更重要的是晋王妃在世时就与侧妃面和心不和。我是女人我知道,这侧妃对晋王妃也是颇有不满,保不齐这笔争风吃醋的帐要算在孩子头上。不如让母后为您认真择选一位毫无瓜葛的新人,一切从头开始。”
晋王听到这里,面露痛苦之色:“是了,是我在润玉身怀六甲时太过于宠爱侧妃,让她生产不顺,也是侧妃的哭诉,让我逐渐冷落了产后虚弱的发妻,我若再扶正侧妃,百年后我什么面目与她在黄泉相见。我这就去与母后说,让她为我择选大家淑女,好好抚养孩子。”
晋王话音刚落,就扭头要有,妙贞看晋王马上就要走出宫了,连忙叫住他:“晋王殿下若真的要续弦,为何舍近求远,不看看身边的人呢?”
晋王转身,一脸不解看着妙贞,她继续说道:“说到疼爱孩子,有谁比孩子的亲人做的更好?您也担心续弦的王妃会不合心意,可眼下就有知根知底的啊?您扪心自问,这孩子最喜欢谁?谁最疼这孩子?这姑娘无论是相貌还是谈吐,哪一点配不上您?更何况她父亲正在为您营造太原城,以后就是您藩国的左膀右臂,再换个岳家不就是给禧儿撤了一份力吗?”
妙贞的话,让晋王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妙贞说的是谁,眼前浮现出与发妻四五分相似的俏丽脸庞,她对待禧儿的关心和爱护历历在目。她温婉善良的性格自己要有体会,是的倘若她愿意,没有人比她更适合做禧儿的母亲,自己的王妃。
晋王半晌脸上才浮现出轻松的神色,继而又有些羞赧地问道:“贞儿你是一片好意,只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倘若她愿意,我去让父皇母后赐婚。”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妙贞望着他的背影,总觉得没有来的时候沉重,轻快的步伐透着轻松愉悦,呵呵,这就是男人的深情。
晚上躺在床上,燕王揶揄着说道:“太子妃让扶正侧妃摆明是为了抬举拉拢林燕儿,咱俩这横插一杠,可要把太子妃得罪完了。”
妙贞不以为然:“我与太子妃亲如姐妹,她才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就生我的气呢,我这么做也没有什么私心,只是可怜禧儿这孩子罢了。”
燕王笑着拍了妙贞两下:“你这丫头,这又促成了一桩姻缘,我三哥的谢媒大礼肯定是跑不了的。不过我母后一贯不喜欢谢家人,你那母亲,我堂哥那媳妇,还有晋王妃,母后都不太喜欢,说谢家不会教育女儿,这次未必同意续弦谢家庶出的二小姐呢,说真的,绮玉真是个好姑娘,配我三哥挺合适的。”
妙贞一脸坏笑:“哎呀没事,母后要是不同意续弦谢绮玉做晋王正妃,那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跟母后说,让她把绮玉赐给燕王殿下做侧妃好了””……
话没说完,妙贞就被燕王打了两下,夫妻俩又闹了起来。
公主府早就休憩一新,临安公主是长女,生母孙贵妃备受皇帝宠爱,可惜两年多前孙贵妃薨逝了。面对如此情况,马皇后只能更加卖力为公主安排婚礼和嫁妆,生怕一点疏忽让皇帝不悦,影响自己的贤明。
马皇后如今能使上的儿媳只有燕王妃了,于是验收公主府,视察陪嫁田庄的差事都由妙贞带着皇后娘娘的大宫女腊月完成。妙贞嫁到宫中不足一年,宫里一场丧事一场喜事都由她打理,在皇后身边多年的认真学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阖宫上下都看到了她的有条不紊和调配得当。皇帝皇后和太子对她更是赞不绝口,六宫上下也愈发尊重燕王妃。
九月初六是钦天监为公主选定的下嫁的黄道吉日,一早上太子和诸位兄长陪着公主去太庙拜别祖宗,用过早膳后,公主在礼官在众人陪同下去坤宁宫辞别双亲。
虽不是亲生的,毕竟在众位娘娘跟前长大,皇后娘娘红了眼圈,嫔妃们也都是依依不舍了的。朱元璋虽不像他的女人们那般感性,心里却也有一份离愁,在公主拜别后,心里有些堵,干什么都有些抬不起精神。
驸马李琪在礼部官员和几位王公大臣的陪同下前来迎亲,太子亲自俯身把妹妹背上花轿,在公主的哭嫁声中,花轿慢慢远离了皇宫。除了太子要去主持婚礼,其他人都在宫里,神情恹恹。
妙贞觉得有些好笑:“大公主嫁给丞相府,已是这世上最煊赫的姻缘。公主是下嫁,公公婆婆见了也要参拜的。何况人家夫妻以后是住公主府,也不与公婆同住,也不会受拘束更不受气。怎么父皇母后还有你和太子都是如此不舍?”
燕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虽不是朝夕相见,总是都在宫里。以后再相见,都要逢年过节了,或者是父皇母后下诏才行。等我们就藩以后,手足之间见面更难了!何况公主又如何,女子婚后总要生儿育女,耗尽一生。“
听丈夫如此说,妙贞连忙说道:“既如此,我俩也别闲着了,你去陪父皇,我去陪母后,指不定二老这会儿心里多难受呢!”
妙贞到坤宁宫的时候,皇后娘娘正在盯着院子里荷花池中的金鱼发呆呢。看她来了,马皇后挤出一丝笑容:“怎么这会儿来了,大公主出嫁你忙得好些天没好好歇着了。今天怎么不在自己宫里好好休息休息。‘’
“母后,今日临安公主出嫁让我想起了孩儿出嫁那天,花轿走后,我父亲一天就喝了点水,饭都吃不下。我两位母亲哭了好半天也是水米未进。母后对大公主比自己的宁国公主还亲,尤其是孙贵妃薨逝后,怜其孤苦,更是牵肠挂肚。如今公主离宫嫁人,想着娘娘的心里定和我两位母亲是一样的,舍不得又有些担心。左右孩儿今天也没事,来陪母后说说话,能给您排遣两分离愁,也是儿的孝心。”
听妙贞如此说,马皇后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妙贞连忙上前拉住她的手,给她安慰。
“贞儿真是孝顺又贴心,虽说临安公主不是我亲生的,但从小在我膝下承欢,我对她实在是比宁国公主更上心,毕竟是陛下的长女,如珠如宝的养大。孙贵妃薨后,我每天就只操她和小太孙的心。贞儿被你那谢氏母亲抚养过爱护过,才能明白本宫的一片苦心,六宫上下实在是你最懂我,最贴心孝顺。”说着说着,声音又哽咽起来。
妙贞轻声道:“母后的苦心,不光我明白,临安公主心里更是清楚,父皇也是心如明镜。要不然公主离宫上花轿时哭的如此伤心,心里定然是舍不得您的。娘娘是天下之母,一片慈母心肠纯然天成、发自肺腑,不但满朝文武有口皆碑,就连民间也是一片赞誉。我父亲当年送我入宫在您身边学规矩的时候就说,您是妇德典范,我能学三成就可以相夫教子操持好家务了。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皇后被妙贞这番言语安慰不但离愁烟消云散,心里也是很受用,更觉得这个儿媳妇孝顺又乖巧。
那边燕王捧着妙贞做的点心去了皇帝的书房。看他进来,朱元璋神情冷漠地抬起头:“你怎们来了,听你母亲说,燕王妃操持临安公主的婚礼,这阵子十分辛苦,你今天陪着她好好休息。”
燕王听父亲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轻声说:“妹妹上了花轿离宫后,儿臣不知怎的,心里突然堵的慌,干什么都提不起劲,说不出来的难受。贞儿看我这样,调侃我说,嫁女儿的人家,婚礼这天都这样。我大婚那日,据说魏国公在送走宾客后,一整天都在书房,茶饭不思,贞儿的两位母亲各自在房中哭了一场。儿臣突然想到,身为兄长儿都如此不舍,那父皇心里必定也为妹妹牵肠挂肚,想到此,儿就忍不住想过来陪陪父皇。”
朱元璋纵然杀伐决断,无妇人之仁,也被儿子的孝心打动了,声音顿时柔软下来:“你这孩子素来比老二老三懂事,很少让朕操心,娶了个好媳妇,愈发稳重踏实,朕和你母后都很欣慰,你自己多跟徐达好好学,将来带领我大明勇士四处征战、开疆拓土,这才是朕心中的好儿子。”
燕王一听,连忙躬身答道:“儿受父皇和太子大力栽培,定不负众望。待儿到燕地后定好好治理藩地,守好城池,歼灭鞑子,为我大明攻城略地,扩大疆域。”
朱元璋见他如此受教,心里十分高兴,破天荒留下他和自己一起吃点心,这也是燕王第一次被父亲如此疼爱,一时间热泪盈眶。朱元璋看他如此这般模样,更是心里觉得这个儿子对自己一片赤诚,孝顺有加。
忙完临安公主的婚礼,妙贞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与绮玉一起带二皇孙。这孩子一岁多了,养的极好,白白胖胖身体结实,走路也很稳当。看到皇后祖母就伸着手要抱抱,晋王本就是众皇子中长相最俊朗的,二皇孙也明显比皇太孙更可爱好看,偏心眼的马皇后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孙子。
这一日,晋王跟着燕王来到燕王宫里议事,一进来就看到妙贞和绮玉在院子里陪着孩子玩耍,一时间两人都忍不住停下了脚步。二皇子小肉墩一样,拿着球跑到他们面前,一脸骄傲:“父王,四叔,球球。”
晋王被儿子这一声父王,感动的眼眶都湿了:“这孩子竟然都会喊父王了,口齿还如此清晰,真是有劳贞儿和姨妹如此辛苦了。”说完就给两人作揖感谢,妙贞和绮玉连忙还礼。
绮玉以还要回宁国公主宫里陪伴公主做女工为由,离开了燕王宫里,又引得小皇孙一阵哭闹。妙贞忍不住说:“俗话说见姨如见娘,当年我母亲下落不明时就是姨母对我悉心照料,让我安心的。孩子虽然不幸失去了母亲,还好有亲姨妈照看,总算是能弥补一二。
晋王一脸悲戚:“自润玉走后,亏得有你们二位,也是这孩子的福气,只是以后你们总会有自己的孩子,绮玉也要嫁人,我还是把孩子带回我宫里让侧妃抚养吧。今日太子和母后找我过去,依礼制我只用为王妃服丧一年,就可续弦。孩子呢不能没有母亲照料,我宫里也不能一直没有王妃料理家事。母后已经开始为我物色继妃人选了,太子说听太子妃讲侧妃性格沉稳服侍我也尽心尽力,不如扶正了算了,有机会了再纳两个侧妃算了。我心里很乱,你们夫妇俩帮我拿个主意。”
燕王夫妇对视了一眼,都不发一言,过了一会儿燕王才说:“三哥,依小弟愚见,还是重新续弦的好。虽说再续弦的肯定不如原配结发夫妻贴心,可依母后的眼光至少也是大家闺秀,必能为你当家理事,养育子女。这侧妃小官家里的,见识学识总是不足,这样不把孩子养坏了?”
晋王仔细思索片刻说:“自润玉走后,我也没这心思了,新人总是还要相处,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我这侧妃也是个性格温柔的,定不会亏待了孩子。倘若在续弦一位家世好的,不了解她的脾性,总怕她亏待了孩子。”
妙贞听晋王如此说,连忙说:“晋王殿下,此事原轮不上我多言,只是咱们从小玩在一处,您待我像亲妹妹一般,这半年多禧儿养在我宫里我们也有感情,我忍不住跟您说说我的心里话。扶正侧妃,万万不可!如燕王所言,侧妃小门小户实在难当大任,更重要的是晋王妃在世时就与侧妃面和心不和。我是女人我知道,这侧妃对晋王妃也是颇有不满,保不齐这笔争风吃醋的帐要算在孩子头上。不如让母后为您认真择选一位毫无瓜葛的新人,一切从头开始。”
晋王听到这里,面露痛苦之色:“是了,是我在润玉身怀六甲时太过于宠爱侧妃,让她生产不顺,也是侧妃的哭诉,让我逐渐冷落了产后虚弱的发妻,我若再扶正侧妃,百年后我什么面目与她在黄泉相见。我这就去与母后说,让她为我择选大家淑女,好好抚养孩子。”
晋王话音刚落,就扭头要有,妙贞看晋王马上就要走出宫了,连忙叫住他:“晋王殿下若真的要续弦,为何舍近求远,不看看身边的人呢?”
晋王转身,一脸不解看着妙贞,她继续说道:“说到疼爱孩子,有谁比孩子的亲人做的更好?您也担心续弦的王妃会不合心意,可眼下就有知根知底的啊?您扪心自问,这孩子最喜欢谁?谁最疼这孩子?这姑娘无论是相貌还是谈吐,哪一点配不上您?更何况她父亲正在为您营造太原城,以后就是您藩国的左膀右臂,再换个岳家不就是给禧儿撤了一份力吗?”
妙贞的话,让晋王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妙贞说的是谁,眼前浮现出与发妻四五分相似的俏丽脸庞,她对待禧儿的关心和爱护历历在目。她温婉善良的性格自己要有体会,是的倘若她愿意,没有人比她更适合做禧儿的母亲,自己的王妃。
晋王半晌脸上才浮现出轻松的神色,继而又有些羞赧地问道:“贞儿你是一片好意,只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倘若她愿意,我去让父皇母后赐婚。”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妙贞望着他的背影,总觉得没有来的时候沉重,轻快的步伐透着轻松愉悦,呵呵,这就是男人的深情。
晚上躺在床上,燕王揶揄着说道:“太子妃让扶正侧妃摆明是为了抬举拉拢林燕儿,咱俩这横插一杠,可要把太子妃得罪完了。”
妙贞不以为然:“我与太子妃亲如姐妹,她才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就生我的气呢,我这么做也没有什么私心,只是可怜禧儿这孩子罢了。”
燕王笑着拍了妙贞两下:“你这丫头,这又促成了一桩姻缘,我三哥的谢媒大礼肯定是跑不了的。不过我母后一贯不喜欢谢家人,你那母亲,我堂哥那媳妇,还有晋王妃,母后都不太喜欢,说谢家不会教育女儿,这次未必同意续弦谢家庶出的二小姐呢,说真的,绮玉真是个好姑娘,配我三哥挺合适的。”
妙贞一脸坏笑:“哎呀没事,母后要是不同意续弦谢绮玉做晋王正妃,那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跟母后说,让她把绮玉赐给燕王殿下做侧妃好了””……
话没说完,妙贞就被燕王打了两下,夫妻俩又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