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宁绢县的主街道之后,哪怕是紧紧盖着窗帘,四面喧杂的人声也可以如潮水一般把人给淹没。
在荒芜崎岖的山野中,能够疾速驰骋的两匹马,到了坚硬平坦的道路时,居然只能够缓慢前行。
坐在这样的车厢里,晏传义就梦回了自己穿书之前,周末开车路过市中心去网红打卡景点玩的那些场面。
车厢外头驾驭缰绳的驿站车夫,紧索着眉头掀开了身后的帘子,一脸无奈地与二人说:“二位客官,这前面实在是太堵了,虽说这儿距离宁绢县的官家驿站只有不到五里路了,但看这个场面,天黑都未必走到那儿哦!”
按照这些官营驿站的规定路线,只有其它官营驿站才可以作为中途站点,车夫只有把客人送到官营驿站,才能算规范完成工作任务,费用也是根据途经了多少个官营驿站来算的。
可是只要一看到帘子外那车水马龙的盛景,晏传义心里就不禁开始发急,给了车夫过两个站点的车费:“我们本来也是来宁绢县随心游玩的。既然从这里走到宁绢县的县驿站那么不容易,你就原路返回吧,不要耽误时间。”
“呃……”
车夫见他此举,一时有些疑惑无措,支吾几下后,还是收下了那数量不低的碎银:“可是,我只带二位过了一个站啊!而且……”
晏传义顾不上回复他,小心翼翼地牵起林晚殊的手,仔细观察了四周情况一番,才一起跳到了地上。
“对了,你们是官家驿站,规定比较严格。但你们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你们内部肯定早就商定了什么成文的解决办法,可有什么凭证文书?”
“哦,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
晏传义严肃认真的眼神,让憨憨懵懂的车夫记起了最重要的事情,他从衣兜里掏出来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几个大小不一的黑色大字,表头是一行印红大字。
“麻烦客官在这里写下今日付给我的车费,并按下自己的手印……”车夫拿出了一盒胭脂色的印泥,恭敬地为他打开,憨厚地呲牙笑着,“记得写一站的钱,是一站的钱。千万别写实际给我的,哈哈哈……”
还好晏传义是先按的手印,再写的车费数额,不然这个可怜的小车夫,就失去了赚外快的机会咯。
“有这份官家文书,客官在三月之内,帮我交到宁绢县的官家驿站就好了。多谢客官。”车夫努力克制着满脸笑意。
林晚殊和晏传义好不容易下马车后,过来的路也开始变得拥挤堵塞,车夫和两匹干瘦老马的身影,很久都是回头就能清楚看到的。
比起广言县那些宽敞冷清的街道与杂乱无序的店铺,宁绢县的街景是另一种画风,因人太多、摊子太多而显得一点都不宽敞的街道,还有因为顾客太多太聒噪,而显得一点都不整齐的店铺,才是宁绢县的风格。
目前的林晚殊和晏传义,可不再是当年在帝京繁华街道上寻开心的两个愣头青。
这样热闹拥挤的街道与商铺,不会让俩人心里产生去凑热闹的冲动,客流量相对少的时候,才最适合做市场调研。
“传义,你看不少明明一看主要是卖首饰卖孩童玩具的摊子,居然也摆着一筐筐贴着红纸的李子在卖,最近定是宁绢县的什么重要节日,才这般热闹的。”林晚殊刻苦的视线,透过一堆堆人群的身影,发现了好几个有意思的小摊,指尖也想精准地指住一个,却老是被人挡着,“我们,我们今日就不要逛街了。既然宁绢县曾经和广言县一样不景气,如今却狠狠将广言县甩在了身后,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我们找来宁绢县的县志来看看吧。”
晏传义找了个刚刚支起摊子来,还没有什么客人光顾的小贩,问他县衙怎么走。
小贩告诉了他一条人少不拥挤的近路,走进一条都是居民住宅的巷道,不停地左拐,就可以看到比标志性很强的县衙了。
说来惭愧,与广言县的俊男美女县令夫妇组合关系这般熟络,林晚殊和晏传义却从没有去县衙看望过人家,甚至连广言县县衙的大门都没有看过。
反倒是来了这边,还没听说过这边县令的名声,就去了这边的县衙。
一般情况下,县衙不得随便进出,但县衙外面的墙上,会有许多对外公开的有用信息,说不定就有一篇精心编辑、通俗易懂的浓缩版县志。
正如晏传义所料,围绕县衙的那堵长长的墙,在起始处就有一篇刻在石板是、行书写作的简要县志。
通过这篇只用了两面墙的县志,可以得知宁绢县于一百一十多年前,作为一位犯了大错但身份着实尊贵的皇室宗亲的封地,迎来了一位名声远扬的封王,许多才华横溢的读书治国人,来自各行各业的手艺人。
“那人是史书上的齐王,我曾外祖父的一个弟弟,是当时皇帝与皇后双双年过四十得来的小儿子,哥哥是一代明君仁元皇帝,姐姐和嫂子是主张让女子读书、编撰女子书籍的宁贤长公主和文安皇后。一家子的人中龙凤,唯独他被娇生惯养坏了,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他性格憨厚天真,没有主见,生活奢靡高调,贪图享乐。”
作为一篇县志,有些东西还是不能提及,却也因此失去了叙事的完整度。
见县衙附近和街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林晚殊仔细打量了一圈,小声凑在晏传义耳边道。
“他的哥哥姐姐嫂子都知道他年过三十,心智却依然与小孩一般,就安排了许多贤人在他身边辅佐他,其中包括几位历经两三朝帝王的老能臣,可老能臣的去世,还是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钻了空子。这个齐王受了几个很懂吃喝玩乐的人的蛊惑,干起了科举生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按律最轻也该贬为庶人,但老太后护子心切,说什么也要保住小儿子的封王身份。
“仁元皇帝再三权衡,把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宁绢县、银柯县及周围半城半郊区,划成了一个平时连末等嫔妃所生皇子都看不上的封地,给了齐王。
“但齐王是什么身份?他来了这边,滋润的日子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老太后为了他晚年幸福,人生的最后几年,一直在想着法子往他的封地送人送钱。有了这么多的倾斜,宁绢县如得神助,不到二十年就换了模样,把曾经的患难老姐妹广言县狠狠甩到了屁股后面。”
晏传义本来觉得这篇县志,写得过于简短且模糊了,很多地方为了消去本应有的褒贬之意,替换成了一些并不准确的中性词,看得人云里雾里的。
不过结合林晚殊这个前皇室成员的一番补充,就瞬间明朗多了。
“这篇县志,也就只能告诉我们这么多东西了。我们若想要真的赚到宁绢县人的钱,还是要去街上的一家家店子里找答案。”
晏传义卷王的性子,让他有了超强的行动力,他正要临风而走,林晚殊的眼睛却像被墙上的县志黏了住一般,以一个会被妈妈和老师说容易得近视的姿势,盯着某具体两行字。
“这里还写了,”她转一转眼珠,认真做了个换算,“九十七年前,当时的县令撤城东三座官营纺织作坊和一家官营纺织工具店,遣散一百多名在册的高级纺织匠。同年,宁绢县第一纺织大亨高氏家族,变卖所有家产,举家迁移到了帝京。随后的七八年里,同为宁绢纺织大亨的秦家、吴家也陆陆续续地,举家迁到了帝京一带……”
看到县志里的这几个细节,林晚殊仿佛受到了什么启发一样,猛地看向他激动微笑:“对了,华锦阁的掌柜就姓高!而华锦阁勉强算个百年老字号,这时间也对上了。”
她的这个发现很是惊艳,晏传义也停下了往前的步伐,看向同样惊艳的她。
“在宁绢县变为齐王封地的一部分之后,纺织就再也不是宁绢县的米饭了,甚至连榨菜都算不上。你看我们这一路来,穿过了这么多条大街和巷道,也没有见到过一家卖布的店,卖成衣或被褥窗帘的倒还看到过几家……”
她顺着他的感慨往下:“世事变迁,如今的宁绢县,怕是只有这个名字,留下了一些曾经‘桑麻之国’、‘纺机之城’的痕迹了。”
眼下还是宁绢县盛大热闹的秋收节,很多街上都是人挤人,不便于去那些生意跑火的成衣店铺里观察学习,就只能在还能有地方下脚的人居巷道里逛逛。
从寻常百姓身上,也能看到很多比广延线富裕的标志,这里的大人小孩身上都穿着与广言县一般华美精致的衣裳,脸上却挂着广言县人没有的幸福笑意,看得出来是殷实日子过得多一些。
若是在广言县的人居巷道,在清晨这么重要的时间,定是这家的机杼声,连着那家的洗纱声,就算到了孩子聚集的地方,也全是适合孩子的小织机发出的声音。
一百多年前的宁绢县或许也是这样,但如今的宁绢县,只有男人读书喝酒、女人梳妆嬉笑、小孩嬉笑打闹的声音,处处充满了和帝京相似的生活情调。
俩人牵着对方的手,眼里却是不知未来如何的迷茫,不停洒向不见尽头的巷道。
直到,同时听见了纺机运作的声音……
在荒芜崎岖的山野中,能够疾速驰骋的两匹马,到了坚硬平坦的道路时,居然只能够缓慢前行。
坐在这样的车厢里,晏传义就梦回了自己穿书之前,周末开车路过市中心去网红打卡景点玩的那些场面。
车厢外头驾驭缰绳的驿站车夫,紧索着眉头掀开了身后的帘子,一脸无奈地与二人说:“二位客官,这前面实在是太堵了,虽说这儿距离宁绢县的官家驿站只有不到五里路了,但看这个场面,天黑都未必走到那儿哦!”
按照这些官营驿站的规定路线,只有其它官营驿站才可以作为中途站点,车夫只有把客人送到官营驿站,才能算规范完成工作任务,费用也是根据途经了多少个官营驿站来算的。
可是只要一看到帘子外那车水马龙的盛景,晏传义心里就不禁开始发急,给了车夫过两个站点的车费:“我们本来也是来宁绢县随心游玩的。既然从这里走到宁绢县的县驿站那么不容易,你就原路返回吧,不要耽误时间。”
“呃……”
车夫见他此举,一时有些疑惑无措,支吾几下后,还是收下了那数量不低的碎银:“可是,我只带二位过了一个站啊!而且……”
晏传义顾不上回复他,小心翼翼地牵起林晚殊的手,仔细观察了四周情况一番,才一起跳到了地上。
“对了,你们是官家驿站,规定比较严格。但你们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你们内部肯定早就商定了什么成文的解决办法,可有什么凭证文书?”
“哦,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
晏传义严肃认真的眼神,让憨憨懵懂的车夫记起了最重要的事情,他从衣兜里掏出来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几个大小不一的黑色大字,表头是一行印红大字。
“麻烦客官在这里写下今日付给我的车费,并按下自己的手印……”车夫拿出了一盒胭脂色的印泥,恭敬地为他打开,憨厚地呲牙笑着,“记得写一站的钱,是一站的钱。千万别写实际给我的,哈哈哈……”
还好晏传义是先按的手印,再写的车费数额,不然这个可怜的小车夫,就失去了赚外快的机会咯。
“有这份官家文书,客官在三月之内,帮我交到宁绢县的官家驿站就好了。多谢客官。”车夫努力克制着满脸笑意。
林晚殊和晏传义好不容易下马车后,过来的路也开始变得拥挤堵塞,车夫和两匹干瘦老马的身影,很久都是回头就能清楚看到的。
比起广言县那些宽敞冷清的街道与杂乱无序的店铺,宁绢县的街景是另一种画风,因人太多、摊子太多而显得一点都不宽敞的街道,还有因为顾客太多太聒噪,而显得一点都不整齐的店铺,才是宁绢县的风格。
目前的林晚殊和晏传义,可不再是当年在帝京繁华街道上寻开心的两个愣头青。
这样热闹拥挤的街道与商铺,不会让俩人心里产生去凑热闹的冲动,客流量相对少的时候,才最适合做市场调研。
“传义,你看不少明明一看主要是卖首饰卖孩童玩具的摊子,居然也摆着一筐筐贴着红纸的李子在卖,最近定是宁绢县的什么重要节日,才这般热闹的。”林晚殊刻苦的视线,透过一堆堆人群的身影,发现了好几个有意思的小摊,指尖也想精准地指住一个,却老是被人挡着,“我们,我们今日就不要逛街了。既然宁绢县曾经和广言县一样不景气,如今却狠狠将广言县甩在了身后,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我们找来宁绢县的县志来看看吧。”
晏传义找了个刚刚支起摊子来,还没有什么客人光顾的小贩,问他县衙怎么走。
小贩告诉了他一条人少不拥挤的近路,走进一条都是居民住宅的巷道,不停地左拐,就可以看到比标志性很强的县衙了。
说来惭愧,与广言县的俊男美女县令夫妇组合关系这般熟络,林晚殊和晏传义却从没有去县衙看望过人家,甚至连广言县县衙的大门都没有看过。
反倒是来了这边,还没听说过这边县令的名声,就去了这边的县衙。
一般情况下,县衙不得随便进出,但县衙外面的墙上,会有许多对外公开的有用信息,说不定就有一篇精心编辑、通俗易懂的浓缩版县志。
正如晏传义所料,围绕县衙的那堵长长的墙,在起始处就有一篇刻在石板是、行书写作的简要县志。
通过这篇只用了两面墙的县志,可以得知宁绢县于一百一十多年前,作为一位犯了大错但身份着实尊贵的皇室宗亲的封地,迎来了一位名声远扬的封王,许多才华横溢的读书治国人,来自各行各业的手艺人。
“那人是史书上的齐王,我曾外祖父的一个弟弟,是当时皇帝与皇后双双年过四十得来的小儿子,哥哥是一代明君仁元皇帝,姐姐和嫂子是主张让女子读书、编撰女子书籍的宁贤长公主和文安皇后。一家子的人中龙凤,唯独他被娇生惯养坏了,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他性格憨厚天真,没有主见,生活奢靡高调,贪图享乐。”
作为一篇县志,有些东西还是不能提及,却也因此失去了叙事的完整度。
见县衙附近和街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林晚殊仔细打量了一圈,小声凑在晏传义耳边道。
“他的哥哥姐姐嫂子都知道他年过三十,心智却依然与小孩一般,就安排了许多贤人在他身边辅佐他,其中包括几位历经两三朝帝王的老能臣,可老能臣的去世,还是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钻了空子。这个齐王受了几个很懂吃喝玩乐的人的蛊惑,干起了科举生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按律最轻也该贬为庶人,但老太后护子心切,说什么也要保住小儿子的封王身份。
“仁元皇帝再三权衡,把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宁绢县、银柯县及周围半城半郊区,划成了一个平时连末等嫔妃所生皇子都看不上的封地,给了齐王。
“但齐王是什么身份?他来了这边,滋润的日子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老太后为了他晚年幸福,人生的最后几年,一直在想着法子往他的封地送人送钱。有了这么多的倾斜,宁绢县如得神助,不到二十年就换了模样,把曾经的患难老姐妹广言县狠狠甩到了屁股后面。”
晏传义本来觉得这篇县志,写得过于简短且模糊了,很多地方为了消去本应有的褒贬之意,替换成了一些并不准确的中性词,看得人云里雾里的。
不过结合林晚殊这个前皇室成员的一番补充,就瞬间明朗多了。
“这篇县志,也就只能告诉我们这么多东西了。我们若想要真的赚到宁绢县人的钱,还是要去街上的一家家店子里找答案。”
晏传义卷王的性子,让他有了超强的行动力,他正要临风而走,林晚殊的眼睛却像被墙上的县志黏了住一般,以一个会被妈妈和老师说容易得近视的姿势,盯着某具体两行字。
“这里还写了,”她转一转眼珠,认真做了个换算,“九十七年前,当时的县令撤城东三座官营纺织作坊和一家官营纺织工具店,遣散一百多名在册的高级纺织匠。同年,宁绢县第一纺织大亨高氏家族,变卖所有家产,举家迁移到了帝京。随后的七八年里,同为宁绢纺织大亨的秦家、吴家也陆陆续续地,举家迁到了帝京一带……”
看到县志里的这几个细节,林晚殊仿佛受到了什么启发一样,猛地看向他激动微笑:“对了,华锦阁的掌柜就姓高!而华锦阁勉强算个百年老字号,这时间也对上了。”
她的这个发现很是惊艳,晏传义也停下了往前的步伐,看向同样惊艳的她。
“在宁绢县变为齐王封地的一部分之后,纺织就再也不是宁绢县的米饭了,甚至连榨菜都算不上。你看我们这一路来,穿过了这么多条大街和巷道,也没有见到过一家卖布的店,卖成衣或被褥窗帘的倒还看到过几家……”
她顺着他的感慨往下:“世事变迁,如今的宁绢县,怕是只有这个名字,留下了一些曾经‘桑麻之国’、‘纺机之城’的痕迹了。”
眼下还是宁绢县盛大热闹的秋收节,很多街上都是人挤人,不便于去那些生意跑火的成衣店铺里观察学习,就只能在还能有地方下脚的人居巷道里逛逛。
从寻常百姓身上,也能看到很多比广延线富裕的标志,这里的大人小孩身上都穿着与广言县一般华美精致的衣裳,脸上却挂着广言县人没有的幸福笑意,看得出来是殷实日子过得多一些。
若是在广言县的人居巷道,在清晨这么重要的时间,定是这家的机杼声,连着那家的洗纱声,就算到了孩子聚集的地方,也全是适合孩子的小织机发出的声音。
一百多年前的宁绢县或许也是这样,但如今的宁绢县,只有男人读书喝酒、女人梳妆嬉笑、小孩嬉笑打闹的声音,处处充满了和帝京相似的生活情调。
俩人牵着对方的手,眼里却是不知未来如何的迷茫,不停洒向不见尽头的巷道。
直到,同时听见了纺机运作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