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近别苑,乐声便愈发清晰。
门外隐隐溢出一种说不上来什么味道的异香。琵琶筝笙,鼓瑟丝弦,众乐齐奏,其清越缥缈,合奏起来真仿若仙境。
那把清澈的嗓子还在唱:“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
雾起得愈发大了,玉徊需要更走近,才能抬头看清楚别苑上匾,上书“明诲”二字。
方走到那别苑门口,白玉徊便认出了昨日见过的东宫内侍。
她走得急,来时发出阵阵踩雪声,连雪沫都飞扬了起来,动静绝不算小。可内侍却连脸儿都不抬,就无知无觉似的站在原地。
玉徊心中一惊,她知道,这位内侍名为薛襄,是太子身边得力的宫人。薛襄明显已在此多时,也目睹了全部过程。然而他却垂脸敛目,像入了定似的,好像没看见玉徊。
在关于如何在宫中活着这件事上,果然这群老人远比她更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
玉徊停了一息,心下有些犹豫。薛襄明显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底还要不要求见太子?她身上虽冷,但其实忍忍也便罢了。
直到身后传来大皇子带着人前来的声音,白玉徊才猛地一震,到底还是转向看起来突然对地缝看入了迷的薛襄:“薛内人,是我冒犯了。我可否求见太子哥哥?”
-
太子所居别苑中遍植翠梅,清泉从山中引来,蔓延整个别苑,过处皆生青苔。呼吸之间皆是潮湿的,甫一踏入,仿佛进入了发冷的夏季。
薛内人在前引路:“公主小心,这青苔十分湿滑,一踩上便会跌跤。”
白玉徊轻声道好。
小心翼翼拎起裙子,玉徊踏入殿中。
殿中一圈宫装乐师,各色乐部围坐在一起奏乐。然而再细看,却见无一位歌姬,而是太子倚着阑干,手中拿着册书,也不看,只拿书轻轻敲掌心,和着拍子笑唱《蝶恋花》。
大永开国皇帝是戏子发家,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该说祖辈之间果然代代相传么?太子唱起词歌来的声音,比坊间最出名昂贵的乐者还要清澈动听。
薛襄弓腰上前,低声禀报仁乐公主求见。
而太子转脸看见湿漉漉的玉徊,也是有些惊讶。但他没先说什么,而是叫来宫女:“给公主把暖炉往那边挪挪。”
宫女依言将屋中的暖炉朝玉徊身边挪去。温暖烘烤着玉徊的全身。
别苑中的宫人均进退有度。乐师纷纷停下,向白玉徊行礼。其余宫女有了太子的示意,便依序为她递上热巾子、大氅、红糖蛋羹,一个个服侍起她来。
“冒昧打扰太子哥哥了,实在抱歉。”
待宫女为她披上氅衣后,白玉徊控制不住自己,轻轻颤抖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朝宋怀琮一礼,“只是我方才衣裳尽被打湿了,住处又实在太远,所以想借太子哥哥间屋子略作更衣。”
太子微微讶然,却不是在说行不行,而是看着玉徊想了一下:“小仁乐,我这边没有女孩子的衣裳。”
“要不要叫人去替你问其余姐妹要一套?”他把手中的书册合上,看着她,接着道。
“没关系的太子哥哥,我方才与降真在一起,借了她的衣服来。只是周围都是空地,找不到地方能更衣。这才来...”
玉徊从身后的侍女手中接过衣物抱在胸前,鬓边的头发都被打潮湿了,贴在脸颊侧边,平白显得楚楚可怜的。她把湿发挽到耳后,眼睛亮亮的,看向宋怀琮。
太子的眼神从神色慌张匆忙的点鹭面上滑过,很轻微地停顿一霎。
然后便移开,安抚地看着白玉徊:“无妨的,去吧。”然后朝身边侍女颔首:“带公主去更衣。”
待白玉徊离开,薛襄面上的笑才渐渐褪去。他细细扫视一圈周围的陈设,没觉出什么没遮掩好的地方。
但他仍皱了皱眉,低声问太子:“殿下觉得,仁乐公主是不是看出什么了...”
太子未答,看起来也不太在意薛襄口中话的样子,只倚在案边,问:“人呢?”
薛襄悄悄指了下外边翠梅下茂密浓绿的草丛。
太子道:“带进来。”
片刻后,檐下掠下来两个侍卫。很难想象,那样狭小且开放的空间中竟能隐着这样活生生的两个人。而这也正是皇太子亲卫的玄奇之处。
二人进来时,便见薛襄仍保持之前在别苑门口的样子。垂着眼,维持着不闻不问的状态,小心地弓着腰,为太子翻过面前的一页书。
这薛内人,倒也算忠心,为人也玲珑——若换做他们,是绝不会叫仁乐公主进门的。仁乐公主是哪位,和太子又无甚干系,万一今日的事真被她察觉了怎么办。
侍卫不再多想,动作利索地把一团人影拎起来,脸朝地,押在廊下的地面上,然后朝太子抱拳。
“殿下,刺客在此。”
太子这时才张开蜷着的手掌。白皙如玉的掌心中,被刺目的鲜血淌满。方才他就是握着这样一双手,与仁乐公主谈笑关怀、轻松闲聊的。
他示意薛襄退下,这才起身,行至那被扣押在地上的刺客面前,左手挽了挽广袖,然后伸出右手。
他慢慢拔出了那人后背上贯穿的匕首。
贯穿伤一旦有了,便每时每刻都宛如抽筋剥骨。更别提这样慢慢拔。
就算是方才太子拿匕首亲手把他钉在墙上时,都没有这样的痛。那刺客终于忍不住嚎叫出声,一张口,便有大口血呕出来:“殿下,求你饶命,我说!”
他看着正笑蹲在他身旁的太子。不论是插刀还是拔刀,这太子都面色柔静,严刑折磨,对他而言仿佛在呼吸吐纳一般的自然。
而想到他在吐蕃边境三年的传闻...刺客终于崩溃,“殿下,我全都说!”
殿中的哀号一阵高过一阵,薛襄守在殿外,心下却有些不安。
待到其中一名侍卫出来了,他也不敢去想这侍卫满身的血究竟是从何而来,只壮着胆子问:“稍等,稍等...后院还有位公主在,诸位,她方才应当没有发现什么吧?”
“薛内人,殿下都没有放心上,你担心个什么劲儿?”
侍卫笑他多年如一日的胆子,“再说了,仁乐公主不就是要去吐蕃的么?今日这人是吐蕃那边的密探。若仁乐公主到处去说自己发现了什么,那才真是洗不清她自己呢。我就看她敢不敢与别人多嘴。”
旁边另一位面目寻常的侍卫微微笑了下,摇头,拍拍他的肩,与他一道走了。
-
白玉徊越走越快,直到点鹭在身后追得有些艰难,她才放慢了脚步,放慢了呼吸,喘匀气息。
方才太子的指尖...她知道自己没有看错,那是黏稠鲜红的血。
她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些她根本不该知道的事,而她现下最该做的,便是做个聋子瞎子。
也怪不得方才薛内人在别苑门口守着。太子乃一人之下,掌握至高权势。与太子有关的,她本该一再谨慎才是。
玉徊红润的嘴唇一直在抖,拼命咬了下才镇定下来。
转过身,她如常更衣,一边换一边与点鹭抱怨:“今日怎么这样倒霉?下次我可不穿这样薄的衣裳了!也不知道太子哥哥会不会与别人说,若真说出去了,那我得丢死脸。”
点鹭笑着宽慰两句,替她换好衣裳。
“下回也不能再身边只带这么少人,就与降真公主出去了。”点鹭低低道。今日若是与妙华公主一同出来,大皇子岂敢如此行事。
不过是看白玉徊本就好欺负,而降真公主年纪又小又势弱,没人能拦住他而已。
白玉徊叹了口气。
今日的事,实在是太糟糕了。她下次必不会再疏忽。
但她没想到的是,还有更糟的情形在等着她。
“公主,大殿下来接你了。说是降真公主担心姐姐呢。”
薛内人看着小宫女为白玉徊整理头发,站在一侧笑,“公主快着些吧。大殿下身边儿的内人正往这边来呢。”
白玉徊闭了闭眼,朝报信儿的薛内人感谢地一礼,回到殿内。还未踏入殿门,便听见大皇子的声音。
大皇子放下茶杯,“仁乐在二弟这里搅扰许久,我这便带她走了。”
白玉徊从更衣的地方过来,一路都是腿发软的。到底还是想最后为自己抗争片刻,她走进来,清晰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大哥,我觉得二哥这里的乐师技艺卓绝,可否容我再留片刻?”
大皇子闻言转过身来。
他看着白玉徊秾丽的小脸上现出一点恐惧——她不知道,以她的姿貌,恐惧反而会更让人兴奋不已。
他走近了些,手又轻轻搭在玉徊肩上。他从头到脚看一遍玉徊,轻轻闻她发间的香气。
她不知道,大皇子妃不知道,只有他宫中形形色色的姬妾知道,他在难自禁时常喊出的是哪个名字。
“降真一直见不着你,心里害怕。你真舍得叫她一直如此?”
他笑笑,“走吧,她又不会吃了你。”
降真不会,但他会...他早就等着这一刻了。
玉徊心里还剩最后一点希望,看向宋怀琮。
然而另一边,太子支颐看着二人,并不开口,也不反对。就只披着天青色的氅衣,倚在窗边,垂眼去看指间的玉戒环。素纱中单的雪白领子衬得他面色愈发的洁白。
对上了白玉徊的眼神,他就朝白玉徊弯了眼睛笑笑;对上了大皇子的眼神,他就朝大皇子也弯着眼睛笑笑。
而他的面容虽然柔和,笑着的眼神却冷冷的。就像这座别苑一样,明明绿意匝地,却仍泛着冬日的丝丝寒意。
正是这时,白玉徊才想起来,她根本不是宋怀琮的什么人。她并不像其余公主一样,是太子的亲妹妹。甚至她与他根本没见过几面,他回到金陵,不过是一个月内的事情。而在这之前,她与他毫无任何交际。
白玉徊什么都明白了。
她再无任何借口可推脱,只得向太子一礼,跟随大皇子离去。
门外隐隐溢出一种说不上来什么味道的异香。琵琶筝笙,鼓瑟丝弦,众乐齐奏,其清越缥缈,合奏起来真仿若仙境。
那把清澈的嗓子还在唱:“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
雾起得愈发大了,玉徊需要更走近,才能抬头看清楚别苑上匾,上书“明诲”二字。
方走到那别苑门口,白玉徊便认出了昨日见过的东宫内侍。
她走得急,来时发出阵阵踩雪声,连雪沫都飞扬了起来,动静绝不算小。可内侍却连脸儿都不抬,就无知无觉似的站在原地。
玉徊心中一惊,她知道,这位内侍名为薛襄,是太子身边得力的宫人。薛襄明显已在此多时,也目睹了全部过程。然而他却垂脸敛目,像入了定似的,好像没看见玉徊。
在关于如何在宫中活着这件事上,果然这群老人远比她更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
玉徊停了一息,心下有些犹豫。薛襄明显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底还要不要求见太子?她身上虽冷,但其实忍忍也便罢了。
直到身后传来大皇子带着人前来的声音,白玉徊才猛地一震,到底还是转向看起来突然对地缝看入了迷的薛襄:“薛内人,是我冒犯了。我可否求见太子哥哥?”
-
太子所居别苑中遍植翠梅,清泉从山中引来,蔓延整个别苑,过处皆生青苔。呼吸之间皆是潮湿的,甫一踏入,仿佛进入了发冷的夏季。
薛内人在前引路:“公主小心,这青苔十分湿滑,一踩上便会跌跤。”
白玉徊轻声道好。
小心翼翼拎起裙子,玉徊踏入殿中。
殿中一圈宫装乐师,各色乐部围坐在一起奏乐。然而再细看,却见无一位歌姬,而是太子倚着阑干,手中拿着册书,也不看,只拿书轻轻敲掌心,和着拍子笑唱《蝶恋花》。
大永开国皇帝是戏子发家,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该说祖辈之间果然代代相传么?太子唱起词歌来的声音,比坊间最出名昂贵的乐者还要清澈动听。
薛襄弓腰上前,低声禀报仁乐公主求见。
而太子转脸看见湿漉漉的玉徊,也是有些惊讶。但他没先说什么,而是叫来宫女:“给公主把暖炉往那边挪挪。”
宫女依言将屋中的暖炉朝玉徊身边挪去。温暖烘烤着玉徊的全身。
别苑中的宫人均进退有度。乐师纷纷停下,向白玉徊行礼。其余宫女有了太子的示意,便依序为她递上热巾子、大氅、红糖蛋羹,一个个服侍起她来。
“冒昧打扰太子哥哥了,实在抱歉。”
待宫女为她披上氅衣后,白玉徊控制不住自己,轻轻颤抖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朝宋怀琮一礼,“只是我方才衣裳尽被打湿了,住处又实在太远,所以想借太子哥哥间屋子略作更衣。”
太子微微讶然,却不是在说行不行,而是看着玉徊想了一下:“小仁乐,我这边没有女孩子的衣裳。”
“要不要叫人去替你问其余姐妹要一套?”他把手中的书册合上,看着她,接着道。
“没关系的太子哥哥,我方才与降真在一起,借了她的衣服来。只是周围都是空地,找不到地方能更衣。这才来...”
玉徊从身后的侍女手中接过衣物抱在胸前,鬓边的头发都被打潮湿了,贴在脸颊侧边,平白显得楚楚可怜的。她把湿发挽到耳后,眼睛亮亮的,看向宋怀琮。
太子的眼神从神色慌张匆忙的点鹭面上滑过,很轻微地停顿一霎。
然后便移开,安抚地看着白玉徊:“无妨的,去吧。”然后朝身边侍女颔首:“带公主去更衣。”
待白玉徊离开,薛襄面上的笑才渐渐褪去。他细细扫视一圈周围的陈设,没觉出什么没遮掩好的地方。
但他仍皱了皱眉,低声问太子:“殿下觉得,仁乐公主是不是看出什么了...”
太子未答,看起来也不太在意薛襄口中话的样子,只倚在案边,问:“人呢?”
薛襄悄悄指了下外边翠梅下茂密浓绿的草丛。
太子道:“带进来。”
片刻后,檐下掠下来两个侍卫。很难想象,那样狭小且开放的空间中竟能隐着这样活生生的两个人。而这也正是皇太子亲卫的玄奇之处。
二人进来时,便见薛襄仍保持之前在别苑门口的样子。垂着眼,维持着不闻不问的状态,小心地弓着腰,为太子翻过面前的一页书。
这薛内人,倒也算忠心,为人也玲珑——若换做他们,是绝不会叫仁乐公主进门的。仁乐公主是哪位,和太子又无甚干系,万一今日的事真被她察觉了怎么办。
侍卫不再多想,动作利索地把一团人影拎起来,脸朝地,押在廊下的地面上,然后朝太子抱拳。
“殿下,刺客在此。”
太子这时才张开蜷着的手掌。白皙如玉的掌心中,被刺目的鲜血淌满。方才他就是握着这样一双手,与仁乐公主谈笑关怀、轻松闲聊的。
他示意薛襄退下,这才起身,行至那被扣押在地上的刺客面前,左手挽了挽广袖,然后伸出右手。
他慢慢拔出了那人后背上贯穿的匕首。
贯穿伤一旦有了,便每时每刻都宛如抽筋剥骨。更别提这样慢慢拔。
就算是方才太子拿匕首亲手把他钉在墙上时,都没有这样的痛。那刺客终于忍不住嚎叫出声,一张口,便有大口血呕出来:“殿下,求你饶命,我说!”
他看着正笑蹲在他身旁的太子。不论是插刀还是拔刀,这太子都面色柔静,严刑折磨,对他而言仿佛在呼吸吐纳一般的自然。
而想到他在吐蕃边境三年的传闻...刺客终于崩溃,“殿下,我全都说!”
殿中的哀号一阵高过一阵,薛襄守在殿外,心下却有些不安。
待到其中一名侍卫出来了,他也不敢去想这侍卫满身的血究竟是从何而来,只壮着胆子问:“稍等,稍等...后院还有位公主在,诸位,她方才应当没有发现什么吧?”
“薛内人,殿下都没有放心上,你担心个什么劲儿?”
侍卫笑他多年如一日的胆子,“再说了,仁乐公主不就是要去吐蕃的么?今日这人是吐蕃那边的密探。若仁乐公主到处去说自己发现了什么,那才真是洗不清她自己呢。我就看她敢不敢与别人多嘴。”
旁边另一位面目寻常的侍卫微微笑了下,摇头,拍拍他的肩,与他一道走了。
-
白玉徊越走越快,直到点鹭在身后追得有些艰难,她才放慢了脚步,放慢了呼吸,喘匀气息。
方才太子的指尖...她知道自己没有看错,那是黏稠鲜红的血。
她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些她根本不该知道的事,而她现下最该做的,便是做个聋子瞎子。
也怪不得方才薛内人在别苑门口守着。太子乃一人之下,掌握至高权势。与太子有关的,她本该一再谨慎才是。
玉徊红润的嘴唇一直在抖,拼命咬了下才镇定下来。
转过身,她如常更衣,一边换一边与点鹭抱怨:“今日怎么这样倒霉?下次我可不穿这样薄的衣裳了!也不知道太子哥哥会不会与别人说,若真说出去了,那我得丢死脸。”
点鹭笑着宽慰两句,替她换好衣裳。
“下回也不能再身边只带这么少人,就与降真公主出去了。”点鹭低低道。今日若是与妙华公主一同出来,大皇子岂敢如此行事。
不过是看白玉徊本就好欺负,而降真公主年纪又小又势弱,没人能拦住他而已。
白玉徊叹了口气。
今日的事,实在是太糟糕了。她下次必不会再疏忽。
但她没想到的是,还有更糟的情形在等着她。
“公主,大殿下来接你了。说是降真公主担心姐姐呢。”
薛内人看着小宫女为白玉徊整理头发,站在一侧笑,“公主快着些吧。大殿下身边儿的内人正往这边来呢。”
白玉徊闭了闭眼,朝报信儿的薛内人感谢地一礼,回到殿内。还未踏入殿门,便听见大皇子的声音。
大皇子放下茶杯,“仁乐在二弟这里搅扰许久,我这便带她走了。”
白玉徊从更衣的地方过来,一路都是腿发软的。到底还是想最后为自己抗争片刻,她走进来,清晰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大哥,我觉得二哥这里的乐师技艺卓绝,可否容我再留片刻?”
大皇子闻言转过身来。
他看着白玉徊秾丽的小脸上现出一点恐惧——她不知道,以她的姿貌,恐惧反而会更让人兴奋不已。
他走近了些,手又轻轻搭在玉徊肩上。他从头到脚看一遍玉徊,轻轻闻她发间的香气。
她不知道,大皇子妃不知道,只有他宫中形形色色的姬妾知道,他在难自禁时常喊出的是哪个名字。
“降真一直见不着你,心里害怕。你真舍得叫她一直如此?”
他笑笑,“走吧,她又不会吃了你。”
降真不会,但他会...他早就等着这一刻了。
玉徊心里还剩最后一点希望,看向宋怀琮。
然而另一边,太子支颐看着二人,并不开口,也不反对。就只披着天青色的氅衣,倚在窗边,垂眼去看指间的玉戒环。素纱中单的雪白领子衬得他面色愈发的洁白。
对上了白玉徊的眼神,他就朝白玉徊弯了眼睛笑笑;对上了大皇子的眼神,他就朝大皇子也弯着眼睛笑笑。
而他的面容虽然柔和,笑着的眼神却冷冷的。就像这座别苑一样,明明绿意匝地,却仍泛着冬日的丝丝寒意。
正是这时,白玉徊才想起来,她根本不是宋怀琮的什么人。她并不像其余公主一样,是太子的亲妹妹。甚至她与他根本没见过几面,他回到金陵,不过是一个月内的事情。而在这之前,她与他毫无任何交际。
白玉徊什么都明白了。
她再无任何借口可推脱,只得向太子一礼,跟随大皇子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