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清宜分开已经到晚上八点多,搭乘上地铁,算上换乘的时间,这趟回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
这会儿是高峰,司晚运气很好的找到个空位,拿出手机低头摆弄。
滑开屏幕就看到银行的通知信息,指尖轻点在文字信息的余额数字上,心情骤然起飞。
以他们家的现状要卖多少凤爪才能赚到七万五千块?
果然,还是有钱的感觉好。
成功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实战,理想状态是开家店铺,位置固定,操作方便,能更好把控卫生,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支持。
问题是店面选择,店面大小影响后续经营管理,好地段成本太高,偏僻地段在打出知名度前的沉寂期无法估量。
退而求其次就是夜市、大排档这类受众广的露天摊位,好处是客流自动聚集,生意很快就能步入正轨,不用担心选址问题。
司晚沉眉思索片刻后打开手机,本想向司慧询问今天的出摊情况,结果却发现之前拉的“秘制小凤爪”群里有不少消息。
点进群,率先注意到群里的人数变化,这会儿比白天多出十几个,说话的大部分是先前没见过的头像。
司晚把聊天记录慢慢往上拉,很快就确定群里热闹起来的原因。
原来是傍晚有城管突击她们平时摆摊的小巷子,所有摊位被驱赶离开,没买到凤爪的人在群里询问老板的位置。
司慧回复的比较慢,还附加了定位地址,只是新地址离原来摆摊的地方太远,不情愿绕路的人抱怨不断,不过言语都还算正常,没有出现难听的词汇。
后面的内容都是闲聊,几个新加群的比较话多,司晚翻完全部消息,没有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信息便放下手机,微调过坐姿后陷入沉思。
城管会出现在预想之内,小巷内的其他摊贩早已见怪不怪,原则就是见人就收、骂不还口、人来我走,只要不去硬碰硬,就不会出现没收东西的情况。
不过那种随时可能被驱赶的感觉会让人很不舒服。
还没到站,司晚接到司慧已经到家的消息,今天收摊比前两天晚了近两个小时,好不容易积攒出的成就感大打折扣。
回到家,司晚看到是司慧独自忙碌的身影,快速换了身方便的衣服走到厨房帮忙。
司晚拿起蒜就剥:“妈,今天有城管来?”
司慧情绪不太高,挤出一抹笑:“我到那桌子刚架好城管就来了,还好我们那个位置离巷口近,走的比较快。后来我拉着东西想找其他地方摆,试了几个地方人都不让我待。走着走着就绕到前头那个广场,那边有个大排档一条街。我就在入口那试了试,还把定位发到群里,好几个老顾客骑着电瓶车就过来了。”
虽然在这住了小半年,但来往路线固定就那么几个,印象中附近也没有规模较大的娱乐场所,司晚连广场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更别提大排档一条街了。
注意到司慧眉眼间带着愁色,司晚放下手中的蒜,关切询问:“妈,你怎么了?今天受伤了吗?”
司慧摇摇头:“不是,就是今天突然看到城管,被吓了一跳,后来连换几个地方继续被赶,心脏就一直扑通扑通的跳。哎,你别放心上,没什么大事,多经历几次就好了。”
摆地摊不仅要胆子大,还要脸皮厚,性格如果偏内敛就很难放开,抹不开面子。
先前创业开店让司慧积攒了些经验,但她原本就不是很外放开朗,又是第一次和城管正面交锋,会心有余悸也在所难免。
正如她自己说的,多经历几次习惯成自然,胆子可以磨炼,没有人天生什么都可以应对,生活中大部分摊贩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这样做生意真的很不方便,司晚索性把心里的计划全盘托出:“妈,我们搞个固定的摊位或者店面吧,就我这天赋,随便弄几样东西都能赚大钱。”
司慧以为司晚是因为遇到城管才生出其他念头,组织过语言温声说道:“你爸也说找个店面会轻松点,不过我觉得成本有点高,金市物价房价都很高,转让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只有我一个人很难运作。我的意思就继续现在的模式,等我们存点钱再考虑开店。”
其实司慧的考量才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案,但司晚不想再等,她坚定说道:“那就先考虑固定摊位,入驻大排档或小吃街。钱不用担心,我今天收了笔零花钱。”
司慧忙问怎么回事,司晚把事情经过说了个大概。
听完前因后果,司慧心情低落了许久,再开口时已下定决心要改变当前现状,重新鼓足干劲。
说干就干,隔天早上司慧就拉着司晚跑到昨天提过的大排档一条街,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管理处,原本只是抱着尝试心态,没想到正好有个待租摊位。
管理员是个上了岁数的阿姨,热忱实在,带着她们从街头走到街尾,待租的摊位就在街尾最后的位置,范围比较宽敞,尾端还有两张固定的长桌。
这种固定在地面的长桌整条街都有,不过前面的是在中间位置,每张间隔两米左右的距离,不会堵路,又正好能供人休息。
流程走完,管理员也不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这块是尾摊,地理位置其实不怎么好,上一个摊主也是因为赚不到几个钱就不再续租了。你看我们这条街这么长,卖什么的都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不会走到最后,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走到一半就吃饱了。”
“比起头部位置,尾摊客流量肯定会少很多,不过你看这边这条路能拐出去,偶尔也会有人进出。前面五米多的位置有岔路口,两侧可以通往其他街道,左边是居民区,晚上都是出来吃宵夜或者散步的人。”
“然后右边通向街道,那边也有好几个小区,不过中间隔了条马路,出门散步的不怎么往这边走。那边有小学和中学,住在后边居民区的孩子们会往这走,但不多,因为往这走有点绕路。”
尾摊位置虽然不好,但这年头遍地都是想做生意的人,对外还真不愁租,签约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管理处不愿意天天有人上门闹,提前把话说明白省的日后起争端。
司慧听说客流不大,不由生出几分顾虑,附近虽然有学校,但却不是消费能力高的大学生。
她本意是多看几个地方,不想盲目做下决定。
管理员阿姨见她们面善,反而担心她们冲动,半劝道:“做生意不能胡来,回去好好商量商量,不过你们得快点决定,我们这租的挺快的,昨天就有两个人来问过,我们这不能预定,先签约先得。”
道过谢,她们和管理员分开,司慧打算到医院和虞舟商量下摊位的事情,司晚也没闲着,把周围的路都走过一遍,观察能有几条路线到达尾摊。
把前后都绕过一遍,司晚越看越满意。同个片区基本上不会出现两条专卖小吃的街道,这条街离她们租住房子的步行距离在二十分钟左右,出行算是比较方便的。
距离近,住户多,旁边还有学校,如果摊位能挪到中间点的位置就完美了。
这会儿看不出客流量,司晚决定晚上再过来看看,要是人多,就直接选定这个位置。
-
司慧白天到医院把想法告诉虞舟,他也挺赞同弄个固定摊位,大排档一条街自带客流量,只要味道足够吸引人,真正的吃货闻着味就能找过来。
夫妻俩合计过后把想法发进群里,同时得到两个女儿的赞同票。
今天的凤爪生意照旧很快卖完,把小推车送回家,母女俩各扫了辆共享单车,踩了不到十分钟就到达大排档一条街。
刚到街口就闻到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调味料香味,烟火气重,勾得人挪不动步子。
司晚观察到大排档外的整条横街几乎全是卖吃食的,显眼的有横跨三层楼的火锅店,招牌又大又亮的牛肉拉面,还有在店外摆了好几张大桌的砂锅粥。
这些店铺适合以群体为单位的聚餐活动,流动速度慢但流水量大。
母女俩一路往里走,越走周围的人就越少,到达街尾时客流少了大半,两边摊子前的客人也就三五个。
前后人气对比差距太过明显,司慧面露犹豫。
司晚见她又打起退堂鼓,说出心中想法:“其实还好,虽然不像前面那些摊位好多人围着买,但后面的摊子前基本上一直都有人,没有一次性聚集太多人,一个人也能忙活过来。假设他们营业到凌晨两点,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司慧眸光亮起,对啊,她怎么忘记了人工成本,客流大的那些摊子都是两三个人同时操作,赚得钱平摊到人头上,说不定和她们也差不多。
司晚提议:“那我们现在就过去把约签了。”
司慧下意识看了眼时间:“现在会不会太晚了?人家可能下班了。”
司晚挽着她胳膊往外走:“先到管理处看看,要是下班就明天早上来。”
管理处有人值班,但大晚上没法办手续,母女俩第二天踩着人上班的点到,流程办理的很快,签完合同,交完摊位费和管理费,后续还要带着办理好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进行登记才能出摊。
回到家,司慧迫不及待把定好摊位的事情发在群里,活跃代表虞今夏火速冒泡。
一嘴甜言蜜语把氛围拉满,仿佛他们已经靠着摆地摊走上人生巅峰,随后发出不经意的灵魂拷问。
[夏夏:所以咱们家准备卖什么好吃的?]
群内骤然陷入沉默。
司慧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茫然又无助地望向司晚。
对啊,咱们家摊位卖什么啊!
这会儿是高峰,司晚运气很好的找到个空位,拿出手机低头摆弄。
滑开屏幕就看到银行的通知信息,指尖轻点在文字信息的余额数字上,心情骤然起飞。
以他们家的现状要卖多少凤爪才能赚到七万五千块?
果然,还是有钱的感觉好。
成功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实战,理想状态是开家店铺,位置固定,操作方便,能更好把控卫生,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支持。
问题是店面选择,店面大小影响后续经营管理,好地段成本太高,偏僻地段在打出知名度前的沉寂期无法估量。
退而求其次就是夜市、大排档这类受众广的露天摊位,好处是客流自动聚集,生意很快就能步入正轨,不用担心选址问题。
司晚沉眉思索片刻后打开手机,本想向司慧询问今天的出摊情况,结果却发现之前拉的“秘制小凤爪”群里有不少消息。
点进群,率先注意到群里的人数变化,这会儿比白天多出十几个,说话的大部分是先前没见过的头像。
司晚把聊天记录慢慢往上拉,很快就确定群里热闹起来的原因。
原来是傍晚有城管突击她们平时摆摊的小巷子,所有摊位被驱赶离开,没买到凤爪的人在群里询问老板的位置。
司慧回复的比较慢,还附加了定位地址,只是新地址离原来摆摊的地方太远,不情愿绕路的人抱怨不断,不过言语都还算正常,没有出现难听的词汇。
后面的内容都是闲聊,几个新加群的比较话多,司晚翻完全部消息,没有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信息便放下手机,微调过坐姿后陷入沉思。
城管会出现在预想之内,小巷内的其他摊贩早已见怪不怪,原则就是见人就收、骂不还口、人来我走,只要不去硬碰硬,就不会出现没收东西的情况。
不过那种随时可能被驱赶的感觉会让人很不舒服。
还没到站,司晚接到司慧已经到家的消息,今天收摊比前两天晚了近两个小时,好不容易积攒出的成就感大打折扣。
回到家,司晚看到是司慧独自忙碌的身影,快速换了身方便的衣服走到厨房帮忙。
司晚拿起蒜就剥:“妈,今天有城管来?”
司慧情绪不太高,挤出一抹笑:“我到那桌子刚架好城管就来了,还好我们那个位置离巷口近,走的比较快。后来我拉着东西想找其他地方摆,试了几个地方人都不让我待。走着走着就绕到前头那个广场,那边有个大排档一条街。我就在入口那试了试,还把定位发到群里,好几个老顾客骑着电瓶车就过来了。”
虽然在这住了小半年,但来往路线固定就那么几个,印象中附近也没有规模较大的娱乐场所,司晚连广场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更别提大排档一条街了。
注意到司慧眉眼间带着愁色,司晚放下手中的蒜,关切询问:“妈,你怎么了?今天受伤了吗?”
司慧摇摇头:“不是,就是今天突然看到城管,被吓了一跳,后来连换几个地方继续被赶,心脏就一直扑通扑通的跳。哎,你别放心上,没什么大事,多经历几次就好了。”
摆地摊不仅要胆子大,还要脸皮厚,性格如果偏内敛就很难放开,抹不开面子。
先前创业开店让司慧积攒了些经验,但她原本就不是很外放开朗,又是第一次和城管正面交锋,会心有余悸也在所难免。
正如她自己说的,多经历几次习惯成自然,胆子可以磨炼,没有人天生什么都可以应对,生活中大部分摊贩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这样做生意真的很不方便,司晚索性把心里的计划全盘托出:“妈,我们搞个固定的摊位或者店面吧,就我这天赋,随便弄几样东西都能赚大钱。”
司慧以为司晚是因为遇到城管才生出其他念头,组织过语言温声说道:“你爸也说找个店面会轻松点,不过我觉得成本有点高,金市物价房价都很高,转让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只有我一个人很难运作。我的意思就继续现在的模式,等我们存点钱再考虑开店。”
其实司慧的考量才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案,但司晚不想再等,她坚定说道:“那就先考虑固定摊位,入驻大排档或小吃街。钱不用担心,我今天收了笔零花钱。”
司慧忙问怎么回事,司晚把事情经过说了个大概。
听完前因后果,司慧心情低落了许久,再开口时已下定决心要改变当前现状,重新鼓足干劲。
说干就干,隔天早上司慧就拉着司晚跑到昨天提过的大排档一条街,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管理处,原本只是抱着尝试心态,没想到正好有个待租摊位。
管理员是个上了岁数的阿姨,热忱实在,带着她们从街头走到街尾,待租的摊位就在街尾最后的位置,范围比较宽敞,尾端还有两张固定的长桌。
这种固定在地面的长桌整条街都有,不过前面的是在中间位置,每张间隔两米左右的距离,不会堵路,又正好能供人休息。
流程走完,管理员也不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这块是尾摊,地理位置其实不怎么好,上一个摊主也是因为赚不到几个钱就不再续租了。你看我们这条街这么长,卖什么的都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不会走到最后,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走到一半就吃饱了。”
“比起头部位置,尾摊客流量肯定会少很多,不过你看这边这条路能拐出去,偶尔也会有人进出。前面五米多的位置有岔路口,两侧可以通往其他街道,左边是居民区,晚上都是出来吃宵夜或者散步的人。”
“然后右边通向街道,那边也有好几个小区,不过中间隔了条马路,出门散步的不怎么往这边走。那边有小学和中学,住在后边居民区的孩子们会往这走,但不多,因为往这走有点绕路。”
尾摊位置虽然不好,但这年头遍地都是想做生意的人,对外还真不愁租,签约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管理处不愿意天天有人上门闹,提前把话说明白省的日后起争端。
司慧听说客流不大,不由生出几分顾虑,附近虽然有学校,但却不是消费能力高的大学生。
她本意是多看几个地方,不想盲目做下决定。
管理员阿姨见她们面善,反而担心她们冲动,半劝道:“做生意不能胡来,回去好好商量商量,不过你们得快点决定,我们这租的挺快的,昨天就有两个人来问过,我们这不能预定,先签约先得。”
道过谢,她们和管理员分开,司慧打算到医院和虞舟商量下摊位的事情,司晚也没闲着,把周围的路都走过一遍,观察能有几条路线到达尾摊。
把前后都绕过一遍,司晚越看越满意。同个片区基本上不会出现两条专卖小吃的街道,这条街离她们租住房子的步行距离在二十分钟左右,出行算是比较方便的。
距离近,住户多,旁边还有学校,如果摊位能挪到中间点的位置就完美了。
这会儿看不出客流量,司晚决定晚上再过来看看,要是人多,就直接选定这个位置。
-
司慧白天到医院把想法告诉虞舟,他也挺赞同弄个固定摊位,大排档一条街自带客流量,只要味道足够吸引人,真正的吃货闻着味就能找过来。
夫妻俩合计过后把想法发进群里,同时得到两个女儿的赞同票。
今天的凤爪生意照旧很快卖完,把小推车送回家,母女俩各扫了辆共享单车,踩了不到十分钟就到达大排档一条街。
刚到街口就闻到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调味料香味,烟火气重,勾得人挪不动步子。
司晚观察到大排档外的整条横街几乎全是卖吃食的,显眼的有横跨三层楼的火锅店,招牌又大又亮的牛肉拉面,还有在店外摆了好几张大桌的砂锅粥。
这些店铺适合以群体为单位的聚餐活动,流动速度慢但流水量大。
母女俩一路往里走,越走周围的人就越少,到达街尾时客流少了大半,两边摊子前的客人也就三五个。
前后人气对比差距太过明显,司慧面露犹豫。
司晚见她又打起退堂鼓,说出心中想法:“其实还好,虽然不像前面那些摊位好多人围着买,但后面的摊子前基本上一直都有人,没有一次性聚集太多人,一个人也能忙活过来。假设他们营业到凌晨两点,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司慧眸光亮起,对啊,她怎么忘记了人工成本,客流大的那些摊子都是两三个人同时操作,赚得钱平摊到人头上,说不定和她们也差不多。
司晚提议:“那我们现在就过去把约签了。”
司慧下意识看了眼时间:“现在会不会太晚了?人家可能下班了。”
司晚挽着她胳膊往外走:“先到管理处看看,要是下班就明天早上来。”
管理处有人值班,但大晚上没法办手续,母女俩第二天踩着人上班的点到,流程办理的很快,签完合同,交完摊位费和管理费,后续还要带着办理好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进行登记才能出摊。
回到家,司慧迫不及待把定好摊位的事情发在群里,活跃代表虞今夏火速冒泡。
一嘴甜言蜜语把氛围拉满,仿佛他们已经靠着摆地摊走上人生巅峰,随后发出不经意的灵魂拷问。
[夏夏:所以咱们家准备卖什么好吃的?]
群内骤然陷入沉默。
司慧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茫然又无助地望向司晚。
对啊,咱们家摊位卖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