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地处大虞之西,北有秦岭,南靠巴山,本应是个多山的地方,但得天垂怜,中有沔水横贯东西,西有汉水纵穿南北,倒也有不少富饶之地。徐承锦虽封侯不过十几载,又多战事,但徐家四代镇守梁州,基业牢固,府院宏伟,后园自然占地不小。徐家祖上本是江南人士,因此这后园修建的也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园内亭台楼阁,水榭长廊,无不精巧秀丽。此时虽是四月晚春时节,却也花木丛生,鱼穿沟池,一片生机盎然。
我和红缨信步漫游,穿廊过径间,忽地瞥见前方水榭内有两道背影,虽未见正面,但也可知男俊女娇。俩人身边并无旁人,显然是不负好春光正幽会呢。
坏人好事并非我所好,正要和红缨绕道避开,却听女子娇滴滴的声音响起:“锦哥哥,湖畔这片杜若长势极好,花开之时必定香满榭,落日时分,在这里赏夕阳,定是极美。”
我脚下一个踉跄,并暗自感慨:没想到话本里的经典桥段竟也有让我遇到一天。三月间,我曾听红缨说过,府内有从蜀地购来一批杜若花,想不到竟是徐承锦买的,原来他也会做儿女柔情之事。
我尚在兀自发呆,又听徐承锦道:“倩倩觉得好那便是好的。”这声音平缓柔和,透着些许欣喜,与平时的骄纵戏谑大不相同。“你现在可还觉得舒适,要不我们找一处休息?”
我抖了抖身上泛起的鸡皮疙瘩,决定尽快远离是非之地,只是这脚才走出两步,就被徐承锦一声怒喝叫停了,“站住!见到本侯为何不见礼,是欺本侯看不见吗?”
我被这声“莫须有”的罪名砸愣了片刻,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拉着红缨屈膝跪下,稍改声线恭恭敬敬地叫了声“侯爷”。但这好像并未平息徐承锦的怒气,听他继续道:“你们是哪个院落的丫头?李总管就是这么教你们规矩的?”
我在心里翻个白眼,正在考虑自己该谎报哪个院落才好,却被徐承锦身后的倩倩姑娘点破了身份,她拉了拉徐承锦的衣袖,忐忑道:“锦哥哥,她们不是……是、是小嫂子。”
这就太尴尬了!
果然,徐承锦的脸色明显变了几变,我赶在他再次开口之前,站起急急道:“我还有事,你们慢逛。”随后,拉着红缨赶紧跑了。
这事不能怪我怂,毕竟这位倩倩姑娘我是知道的。她是母亲的义女,与母亲收养的那些战死将领的遗孤不同,这位身份特殊——她父亲杨益曾是徐父徐继业的副将,也是杨父的结义兄弟,十几年前,与徐父一同战死;此外,杨益还有个身份,他曾是氐人的首领,倩倩在氐人之中身份尊贵。
据府内之人偷偷议论,徐承锦与杨倩倩自幼一块长大,青梅竹马,感情一向极好。在徐承锦还未眼瞎之前,倩倩舅舅曾跟徐承锦商议过俩人的婚事,然而,未等事情有所定论,就遇到了徐承锦眼瞎。可惜倩倩姑娘身子骨太弱,无法承担现有局面。
对于这些议论,我也就听听,若非要说点感想,也替俩人惋惜,若有机会,还是愿意成人之美。因此,今日遇见俩人独处,我下意识地选择了回避,不想反倒让事情更糟了。事后,我也曾懊恼地想过当时是否存在更好的处理之道,然而,未等我想出满意地办法,就被他事分去了心神。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流去,也不知倩倩姑娘搭错了哪根神经,往后她再来兴元府,定先见过我后才去找寻徐承锦。几次下来,外人反倒觉得她与我更加亲厚。后又听闻我曾学过医,非要让我给她看病开药。我觉得此事完全没必要,府内有老医师为她调理,哪里还需我这并未出师的半吊子?但无奈倩倩姑娘太能闹腾,本着医者心我还是会给她把把脉,给她些食疗意见,顺便夸赞下老医师这个前辈。
倩倩姑娘虽让我觉得无奈,但也并未太过在意,反倒另有一事让我深感不安——府内悄无声息地少了些许人,也不知都犯了什么错。我向府内的其他人询问过此事,但大家对此讳莫如深,这态度就跟对徐承锦的眼瞎一模一样。我也曾委婉地问过母亲一次。
母亲难得脸露不悦,说:“这世上总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随后,她拉着我的手,笑道,“他们呀,哪儿知道,有时不争不抢,尽好本分,反而能走的更远。”
我觉得母亲这话说的十分在理,但这和我想知道的事有何关系?难道这是对我的敲打?还好母亲言尽于此,我也识趣的换了话题。
其实,我大可不必如此东问西问,而是直接去问徐承锦,但我实在不想、也不敢去找他。不知为何,我直觉这事可能与倩倩姑娘有关,因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曾偷偷议论过倩倩和徐承锦的事。然而,在不久之前,我才同徐承锦谈过倩倩,为此,他还大发雷霆过。要知道,徐承锦虽然脾气不怎么好,但发火这事还是不多见。
至于我为何要跟他谈倩倩呢?这事还真不能怪我,完全是徐承锦自己挑起的。自园内那次尴尬事后,我是想方设法的躲着徐承锦,拒绝与他单独相处,就怕他提起这事。
但老话说的好,跑得了和尚跑不掉庙。当徐承锦右腿三天一次的理疗到来,我还是不得不去他居住的院落中单独见他,毕竟当初为了让徐承锦配合理疗我可费了不少心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起初,我是考虑过让府内的老医师给徐承锦做理疗,但无奈我虽能给对方药水的配置方法,却无法将崔氏那套按摩手法短时间内教给对方,这需要经验。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徐承锦所在的房间。还好,他只是板着张脸朝我这边望了望,并未说什么,就又摆正了头,目不斜视。我也不同他废话,将双带了手套的手浸入热烫的药水中,为他的右腿做着放松,并且再次暗骂他活该。
也不知徐承锦当初受伤为何不好好休养,才会致使肌肉萎缩韧带扭曲。现在,理疗已经初有成效,徐承锦走路虽还有些坡,但我有自信,不久后他就能恢复如常。至于他的眼睛,我也无能无力。听老医师说,他的眼球未受损伤,应该是颅内有积血,也许哪天积血消尽他就再见光明。
我胡思乱想,手下忙个不停,当三桶热水全部变凉,我也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当我正要去拿活血化瘀的药膏,要给徐承锦上药的时候,就听他问:“那天你为何不说话?”
“妨碍他人谈情说爱是不人道的。”话,脱口而出。说完我就懊悔,千防万防,不想还是栽在这里!
其实,我有一毛病,不太为人知——当我累倦之时,思想上会有片刻的松懈,往往这时,我话说做事都会……比较任性。
也不知徐承锦是什么时候发现的,竟让他抓在这刻发难。
看着徐承锦一脸被人戳破秘密般难以置信的表情,我试图弥补:“我觉得倩倩蛮好的,将来等你眼睛恢复了,你们还是可以在一起。”
但我这话显然没有起到自救的效果,还使事态更严重些,徐承锦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咬牙切齿的问道:“我和她怎么在一起?”
我眨了眨眼,他这是在担心我挡道?于是我赶紧表态,“大户人家三妻四妾不过是常事,何况侯爷堂堂一表人才,多几个红袖添香红颜相伴也是美事。”
想必是我马匹拍到了位,徐承锦笑了,并且和颜悦色的放过了我,“你走吧。”
我想了想,将手中药膏放在他的身侧,并且叮嘱他别忘了涂抹,随后溜之大吉。未等我走出院落,就听屋内乒乓乱响。我站在屋檐下,叹了口气:这次怒火,可比上次在兴元府内他因某个长吏隐瞒公文上某个不重要的数字大多了。看来,在他眼睛未好之前,还是先别同他谈倩倩姑娘的好啊。
春来秋往,不知不觉间,我又在梁州已经生活了一年。
这一年来,梁州境内一切太平,虽然偶有秦兵来扰,但都是些小打小闹,倒无大碍。徐承锦的右脚也已痊愈,他本就武艺极好,五感异于常人,而今没了瘸腿,更是行动自如,若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眼瞎。
至于我自己,半年前我已从母亲手中接过百善堂的管理,每日除了处理善堂的事务外,更多是待在书房里帮徐承锦看公文,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转述给他,再根据他的意思,回复这些公文。偶尔,我也需跟随徐承锦参加一些聚会。
我也似乎真的像母亲所说,做了徐承锦的眼睛。但我觉得我更像是徐承锦的秘书官,而不是大众口中所说“我是他的爱人”。至于世人为何会这样误解?这事还需从街肆酒坊间一个流言说起——
流言所起时间已不可考,内容如下:年少的某侯爷随母亲奉诏入京述职,在路上救了离家出走的某郡郡守千金,俩人一见钟情,并许下婚约。分别时,年少的侯爷对千金说,当她十六岁的时候,他就会派人去她家提亲,并迎娶她。三年后,侯爷力排众议,迎娶了他千金,并将心爱的姑娘一直护在身边,就怕有半点差池。
流言虽没指名道姓,但谁都认为这就是我和徐承锦。我能跟人说我不是吗?显然我不能。先不提听信流言的人信不信,单就流言的另一位主角的态度而言,我都需要保持沉默。在徐承锦可谓纵容的态度下,此流言越传越广,以至还演变成好几个版本,引人为之感动之余,大家更是坚定的错误以为我是徐承锦的挚爱。
这些听信流言的人啊,他们怎会知道,在我和徐承锦的婚事背后,存着多少阴谋和算计!
简单点来说,就是当年徐承锦腿瘸眼瞎后,有无数双眼睛想在他的婚事上做文章,为了扼杀这些人的不怀好意,也为了稳住徐家在梁州的地位,徐家母子想到了我——曾跟他们有过短暂接触、且跟哪方都无利害。所以,母亲当年向我家直接提了亲,这背后的考量太多,也并非我所认为的只是出自她对我的喜爱。
关于这些,也是在我接触了府内的政事后才明白的。也因此,我能理解徐承锦对流言的处置方式,他现在虽然暂无外忧,但内患一直未除,难免需要做些混淆视听在的事。
但不管我怎么能理解,都难逃一件窘事——常有人拿着既羡慕又向往的姿态向我求证:“夫人,听说你和侯爷当年一见钟情?”
此刻,我望着眼前的小少年,无力扶额。少年十岁左右的模样,虽然瘦弱了点,倒也一派天真烂漫。我就奇了怪了,为何如此可爱的小少年也会听信流言?
我虽惋惜,但也只能同以往遇到此事一样,选择笑而不语。我的不回答虽不能阻挡提问者继续美好脑补,但能阻止继续被问。可今日的少年有些不同,未见我回答,又听少年雀跃的问道:“夫人您当时多大?你和侯爷谁先提出婚约的?”
看着少年一脸殷勤恳求的神情,我没法继续保持沉默,想了想,回道:“当时我十三岁。这事自然是侯爷先提出的。”被泼了这么久的脏水,剩下的锅我可不背。
少年讨得答案,一脸心满意足,突然正色道:“原来是侯爷啊。不过,夫人十三岁就能与侯爷私定终生,这可大大有违《闺训》中的‘冰媒月妁,两性相逢’!”
少年的声音铿锵有力,周遭原本还觥筹交错的春宴霎时一片肃静。在这突来寂静中,我却暗觉好笑:原来这小少年并非什么流言的脑残粉,只是个古板的小学究啊。小学究可比脑残粉好拯救。
在我倍感欣慰之时,一彪形大汉闪出,一脚将少年踹翻在地,对着全场怒喝道:“这是谁家小孩?胆敢如此放肆!”四周的守卫应声而动,将今日的赴宴之人团团围困起来,大有严阵以待的架势。徐承锦的亲随倒是从容,但也各个面色不善。
少年显然被大汉这一脚伤得不轻,许久未从地上爬起;席上众人面面相觑,却无一人出声。盏茶之后,席上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众人将双闪着“贼喊抓贼”的眼睛转向了大汉,就差直接喊出“你府上不是你的人吗?”大汉在众人的注视下,手足无措,“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侯爷,这孩子、这孩子不是我府上的啊。”
我呆愣愣的看着眼前的闹剧,在泫然欲泣的大汉和伏地颤抖的少年之间思忖了一番,壮了壮胆,偷偷扯了扯神色不悦的徐承锦的衣袖,试探道:“侯爷可否将此事让给我处置?”见他并未反对,这才站起走向少年将他扶起,微笑着问道:“你是谁家孩子?怎么一介堂堂男子汉也爱背诵女儿家的《闺训》。”
少年无措的小脸瞬间涨红,望着我“你我”了半天,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只得羞愤的别转了头。
我也不需要他说什么,继续说道:“你可知道百善堂?堂里有位吴老夫子,他和你一样,虽是男子汉却最爱背诵《闺训》。如今他年事已高,我们一直想给他寻个有相同喜好的男孩当侍童,一来,能与老夫子作个伴,二来,也能跟老夫子学习,他虽最爱背诵《闺训》,但会的东西很多。我看你啊,还挺适合的,不知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善堂,给吴老夫子当个侍童?”
我语调轻快,尽量将事情掰碎了说。这些话,既是讲给眼前给少年听的,也是讲给宴席上众人听的,就是不知少年能听懂几分。还好,少年理解了,他虽诧异,还是极快的点了点头,并且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我愿意、我愿意!”
在席上众人夸赞声中,我暗自松了口气,拉着少年走回徐承锦身侧。徐承锦眉头依旧紧蹙,仅是朝着跪在地上的大汉方向稍稍望了望,“还不起来?”大汉眉开眼笑的站起,凑到我跟前奉承道,“夫人仁义!侯爷能娶到夫人真是三生有幸,难怪侯爷将夫人视作珍宝。”
望着眼前的彪形大汉,我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一个开府设宴的主人家,能够差点搅了自己的宴席,我对他真的无语可说。但是,谁让这位素来以耿直闻名的军曹对徐承锦忠心耿耿算是他心腹之一呢,我只能厚着脸皮稍稍同他客气几句,还好,他还知道席上还有许多人事需要他的关照,无需让人催赶他就自己尽快走了。
但是,不管主人如何善后,经此一闹总有人没了宴席的心情,我与徐承锦也并未在久坐,识趣的提前离席。当我拉着少年坐上马车,他显然还没醒过神;我从车内箱格中拿出盒药膏,让他脱衣服,他下意识的抓紧衣服,战战兢兢地问:“干、干什么!不是说让我去什么老夫子那当伴童吗?”
我好笑的刚要解释,却被板着脸的徐承锦抢了先,他声音低沉暗哑,不怒自威,“你可知当众指责夫人不守闺训已是死罪?”
闻言,我偷偷瞥了徐承锦一眼,少年所说也不过是流言现实化后所不美好的地方罢了,怎就死罪了?不管我内心如何不耻,少年却被徐承锦成功唬住,他蜷缩的身体颤抖了一下,低声道:“不、不知。”
“你不知难道连她也不知?若要对你怎样还用等到现在?不如直接将你交给刚才的大汉。让你脱衣服就赶紧脱,上完药,本侯还有话要问你。”言罢,徐侯爷就将个晦暗不明的侧脸丢给恐吓过度的小可怜,静坐不语。
小可怜睁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了看徐承锦,又看了看我,最终将视线落在我的身上,期期艾艾的问道:“要全脱吗?”
我干咳一声,“受伤的地方露出即可。”
我边为小可怜上药,边在心里哀叹不幸,不是为少年,而是为自己。在这个本是拔禊的上巳节里,我却倒霉的紧,不过是随人赴个宴,万万没想到会被人当众指责;而现在,我不仅不能将骂我的人怎样,还要帮他上药。这都叫什么事!
马车行至府门,徐承锦已向小可怜问完情况。小可怜名唤陶大有,十二岁,本是安康城内的小叫花,几日前,有个蒙面人找上他,将他带到此地,给了他身上的衣服,教了他上面的话,让他今日混进席中,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说出这些话。事成之后,他将给他十两银子。小叫花为了银子欣喜答应了,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危险。
至于那个蒙面人,徐承锦耐着性子问了许久,陶大有都是支支吾吾,始终不能说出半点有用信息。
对此,徐承锦显然十分不满,进了府门,他就板着张臭脸先走了。我再次为自己哀其不幸,任劳任怨的继续安慰小可怜,并为其安排住所。我虽诸多腹诽,但也能理解徐承锦今日的烦躁。想想若我是一方统帅,一场寻常的驻关巡视却遇敌袭,助军退敌后人困马乏返程,却被人泄了行程途中惨遭不明人马埋伏,虽终得脱身却因此腿瘸眼瞎只好退居内府之中,我想是谁都会愤恨不已吧。
是的,这是徐承锦当年眼瞎的原因,也是他的内患。事后他虽带病多方调查,但也只是找出泄密的人;关于那队突然冒出埋伏他的人马,他却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他们从何而来,藏匿何处,受何人所控,对此他一无所知。三年多来,这群人马如泥牛入海,舀无踪迹。
听完陶大有的讲诉,我能肯定说,那蒙面人多半与那队神秘人马有关。但让我纳闷不解的是这人没事毁我名誉干嘛?难道三年无事可做,突来的恶趣味?我的疑惑也只在脑中转了两圈便被放下,对于这些想不明白的事,我已懒得多费心神,反正都是想不明白。
从陶大有的住所出来,我站在廊下犹豫的片刻,还是走去老医师那里帮小可怜捡了些药,煎药时顺便熬了锅清热降火的药粥。粥好之时,我想了想,还是让人端了些给徐承锦送去——今日春宴,大家都没怎么用食,想必他也饿了。
我该怎么形容陶大有这个孩子呢?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像他这么磨人的。前几日,我因为他的伤势,且稍稍有点担心他人生地不熟,不过是多去看了他几次,没想竟让他产生了我是个可靠保障的错觉,他伤好之后,既不愿去善堂了,非要留在府内给我做个跟班。
先不说府内用人一事我做不了主,单就两厢对比,我还是觉得给吴老夫子做侍童更有前途。本着捡回来就要对他负责的原则,我将道理跟他讲尽;他似乎铁了心,为达目的,撒泼耍赖,把旧日在外讨生活的伎俩全使了个遍。
无奈之下,只得搬出徐承锦这尊凶神,也不知俩人谈了什么,徐承锦居然同意让他的留下,还让自己的亲随之一徐谦亲自教管。对此,我只能说傻人有傻福,谁会想到这竟为日后造就个名声显赫的游侠。
当然,这都是后话。在当时的我看来,也只是稍感安心,毕竟徐谦是兴元府内数一数二的武艺高手,得他教导,陶大有应该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处理好陶大有的事后不久,我在个阴雨不停的天气中,迎来了自己的十八岁生辰。早在这之前,母亲就曾问过我想怎么过。她说:去年事多,又有秦兵异动,不想就这样错过了;今年倒是各处太平,也该热闹一回。但得知这日是我娘亲的忌日后,她只好遗憾地打消了大办一场的念头,并遵从我的意愿,还是按去年的样子,不做任何庆贺。
所以,这日如同往常一样,我早早的起床,然后先去书房。将昨日回复的文书交给前来的录事,并从他手中接过今日的加急文书;待我看完这些文书,徐承锦也练完剑来了书房。待我俩处理完这些加急件,就该一同去饭堂陪母亲吃早餐。早先年间的操劳,在母亲的身上留下不少暗症,尤其这些时日的雨水,更让她身体不适,尽管她没吃什么,但还是陪着我们一起用完餐。饭毕,我与徐承锦同母亲告辞,出门便分道扬镳,他要在亲随的陪同下去校场,我需在护卫的护送中去善堂。
恭送徐承锦先行之时,我又忍不住朝着他的亲随那边看了一下,相对徐承锦这里只有六人的亲随队伍,我身后那列十二人的护卫队就太过主次不分。我原来也有护卫,同徐承锦一样,不过六人;自出了陶大有的事后,徐承锦便给我增加人数。我虽很想反对,但想想徐承锦做事向来有原因,便又作罢了。想想那蒙面人能无聊到找我麻烦,兴许徐承锦这也是顺着对方的意引其出洞呢?越这样想越觉得有理,便随他安排,只是每次看到这样鲜明的对比,我还是莫名的心虚。
善堂内供养的都是些战死沙场兵将家无人赡养的老人和孩子,初建是靠先帝给予母亲的赏赐,后来是靠州府补贴以及大户的捐赠维持,但在母亲十几年的经营下,它已有了自己的产业。我虽不用去店铺内巡查,但也要定期查看账册,了解各类产业经营情况。
与堂内老人和孩子打过招呼之后,我便去后院审查账册。往往和我一起的还有吴老夫子,每次,老人最爱一面核对账目,一面碎碎念叨。对于这位唠唠叨叨的老人,我是十分具有好感的,他总是让我想起远在荆州的另一个师傅,这些日子来,我虽与崔老先生保有通信,但纸短情长,书信终究有许多限制。
但与以往不同,今日老夫子略显忧心忡忡,他时不时抬头,向天井内的蓄水池看去,并感慨梁州今年的雨水委实过多。他翻来覆去的说,在他记忆中已有多年未见天爷这么早就落下这么多雨水了,现在才五月下旬,七八月可怎办。
从吴老夫子的念叨中,我能听懂他的忧虑——他即在担心河水泛滥,又在慌恐山体滑坡。但不管哪种,我都觉得人力不可为,只得暗自叹息一声,并且记住回去后跟徐承锦说说这事,若能请他在政务上稍作些准备也是好事。
回府后我又去了书房,许是雨水的缘故,今日徐承锦比我先到。外面天光不是很亮,房内更是一片阴暗,满室寂寥中,徐承锦一袭深衣独自端坐屋内,似跟四周融为一体。
也不知徐承锦在想些什么,当我走进,他仍旧无所警觉,还在兀自出着神。自打去年岁末倩倩嫁人之后,他就偶尔会这样发呆。倩倩这场婚事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当她向府中众人宣知喜事的时候,我惊若木鸡,半晌才找回神思。
我也难得冲动一回,做了自己不应做的事。我将倩倩拉至无人之处,问道:“你为何不在等等呢?”
倩倩一脸困惑的问道:“为什么要等,遇到相互喜欢的人难道不应该尽快在一起吗?”
我沉吟片刻,艰难问道,“难道你不喜欢侯爷了?”
“我一直都喜欢锦哥……”倩倩话说到一半,恍然大悟道:“小嫂子,你误会了,我对锦哥哥的喜欢不是男女之情,我对他的喜爱如同兄长。”
这下轮到我懵了,说好的青梅竹马呢?平时感情那么好,喜欢也常挂在唇齿间,原来只是兄妹之情?怎么会是这样?
“怎么不会这样。”在倩倩的不满中,我才发现自己竟将所想最后一句说了出来。倩倩如常一样,在我的脸颊上轻轻掐了一下,继续道,“小嫂子,跟你说句交心的话吧,先不说我对锦哥哥并无半点男女之情,就算有,我也不想嫁给他。我就跟我的族人一样,只想一生安定的生活。锦哥哥这样的人,若是太平年月还好,但生逢这样的乱世,他注定要戎马一生。我可不想要个随时都会战死沙场的相公。当年,我阿妈就不想让阿爹上战场,可阿爹为了兄弟义气,再三保证说会回来,随同顾爹爹走了,可最后呢,他从此再没回来。这么多年了,我还时常听见阿妈半夜哭泣,她还以为我知道,其实我什么都清楚。
当然,我曾经我也迷惑过,锦哥哥这样的人,很难不让人迷惑,可后来他眼睛看不见了,我才明白长期以来我只是把他当哥哥一样喜爱。”
徐承锦这算是惨遭抛弃了吗?
我还震惊于这样的认知,倩倩又道,“小嫂子,你也别多想,锦哥哥他也一直将我当妹妹,他啊,另有心悦之人。”
尽管倩倩这样说,但倩倩婚礼之后,徐承锦平时倒也与往常无恙,只有我知道,他偶尔独处时会出神。
姑姑常说,世间男儿皆薄性。想想这话其实也不对,不是他们薄性,而是他们的世界太大,他们有恪尽职守,兄弟义气,景秀前程,国仇家恨……太多太多的事情,儿女私情不过只占一席之地罢了。
我在徐承锦三步之外站定,低声叫了几声“侯爷”,才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在他短暂错愕后,他一手扶额,一手挥示“知道了”。而我这才走近,一面揭开案几上油灯点亮,一面偷偷打量着徐承锦,他今日失态的委实严重。
然而,徐承锦并未让我好奇太久,当处理完今日的公文,我正在考虑怎么将吴老夫子的话讲给徐承锦,却听他悠悠的叹道:“听牧书说,倩倩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我心下一片“原来如此”感叹,面上却不知应该怎么答复。徐承锦似乎也不需要我的回应,稍作停顿,他又说道:“我似乎也该有个孩子了。”
我……我眨了眨眼,一时没反应过来徐承锦说了什么,直到他又重复了一遍:“我也到了该有个孩子的年龄了。”
我干咳了一声,保持镇定,问道,“可是近日到侯爷院中哪位姑娘有了侯爷的孩子?”
我虽管不着府内的用人,但其他事务还是具有决策权的,自然知道徐承锦最近两月有招姑娘到他的院落。
闻言,徐承锦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双手捏拳,显然气的不轻。我不知我的话有何不妥,还在纳闷,倒是徐承锦先颓然坐下,单手撑额,声色暗哑:“算了,就当本侯没说这事。”
他主动提出不说,我自是配合,可吴老夫子的事还未说,我只得继续端坐着。
等待了片刻,徐承锦已恢复正常,他低声道:“还有什么事?”我便将吴老夫子的今日的话告知了他,道:“老夫子早年走南闯北,又在沔水生活多年,而今他有这样的担忧,我个人觉得还是早做些防备的好。”见徐承锦依旧微蹙的眉,我习惯性的顺毛,“当然,这些还需侯爷定夺。”
然而,我的示弱似乎并未让徐承锦满意,他阴阳怪气的道:“别人的话,你倒理解的很是透彻。”我沉默不言,等待着他的决定。徐承锦是个合格的一方统领,虽然他的眼睛目前看不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决策能力。有时,我都好奇他是怎么做到那么多东西都了然于胸。我俩一阵忙碌之后,已有了个大致的防洪抗灾方案,只是一些细节还需根据各郡县的情况稍作调整。
当我将书房整理好,已是深夜时分,打着哈欠正欲离开,却闻见了饭香。抬头,看见去而复返的徐承锦竟提着个食屉站在门前。我赶紧上前接过,并帮忙取出,不想竟是碗长寿面。
“给我的?”我不确定的问道。
“不然呢?”徐承锦态度恶虐,不耐烦道,“赶紧吃吧。”
得到肯定答案,想想该是母亲让他拿来的,便打消了与他推让的想法。只是这面越吃越觉得不对,联系先前徐承锦想要孩子的事情,我有些食不下咽了。
自新婚夜徐承锦另寻住所,我和他就一直各居一院。早先母亲对此并未说什么,可是最近半年,她偶尔会跟我说夫妻如此太过生分。我虽清楚有的事不过是个早晚,但心里还是希望能拖一时就拖一时。
放筷之时,我朝身边不知把玩着什么的徐承锦看了看,踌躇了片刻,还是决定将心中想法说出,“我今日才十八。”徐承锦愣了愣,然后偏了偏头,朝着我“嗯”了一声,示意我继续。得了允许,我反而莫名的心虚,不自觉地低了声,嘟囔道,“我觉得我还小。”
一阵安静后,徐承锦轻叹一声,他将手中把玩之物拿了出来,竟是根发簪,随后,他摸索着将发簪插上我的发髻,低声道:“没逼你的意思,咱顺其自然吧。”
听了他这话,我长舒了一口气,并偷偷将头上发簪取下。没想到这事我竟会如此紧张,连他给我戴发簪都没反应过来,只是这发簪险险的挂在发髻边缘,若不赶紧取下随时能掉。我藏好发簪,正准备收拾碗筷,却听徐承锦说,“放着吧,你先回去吧。”
我看了看徐承锦,按照他所说起身出了书房。只是出门还是忍不住回头叮嘱道:“雨天湿气重,侯爷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出了院落,就见红缨如往常一样,掌着灯站在廊下,已候我多时。
回到卧房,洗漱完毕,只剩我自己一人之后,我将那根藏起的发簪拿出,是根素银嵌珍珠簪,珍珠虽大了些,倒也简朴雅致。望着这根不知算什么的发簪,我又想起了姑姑的话。姑姑让我守好自己的本心,但我始终想不明白自己的本心是什么。我叹口气,将发簪放入妆盒中,准备睡觉。
佛经有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我个人觉得吧,这话是在说因为你先有了这样的担忧,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八月下旬,沔水汉水如吴老夫子的担忧,在七八月连续多日的降雨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断堤,尤其汉水,可谓是一泻千里,梁州境内,顿时流民无数。
一时,各地郡县城外,都拥挤着许多的难民。但不幸中的万幸。各地郡守都有遵守徐承锦的政令,早做了准备,虽有些吃力,但还能支应。
然而,好景不长,九月中旬,宕渠郡又爆发了疫情,事态开始朝着失控的方向倾斜。许多郡县的医师都被调集去宕渠郡。我在府内看着不断上报的死亡人数,心急如焚。当老医师也要前去宕渠郡时,我终于跟徐承锦提出了也想去看看的请求。
最初,徐承锦是不同意的,他觉得我一个并未出师的半吊子去了能有什么用。但当我拿出娘亲留给我的书札,从中翻出与此次疫情极为相似的两种病例记载后,他不得不同意我的请求,毕竟其中一种我在荆州也曾遇到过。于是,我同老医师一起坐上了马车,前往了宕渠郡。
该怎么形容我在宕渠郡的所见呢,这是我为数不多人生中所见最为凄惨的场景。当我们一行人尚离宕渠郡还有很长距离,就已在道路上看见零星的尸体。这些尸体有大有小,有老有少,他们身体朝着宕渠所在方向匍匐,有的甚至伸出只手,似在努力向前爬……可他们永远都不会到目的地了。
行至宕渠城下,情况也并未好到哪里去。还未走进,首先闻到的是股恶臭的味道,在走近些,所见都是些零时搭建起来的破败窝棚。窝棚凌乱散落在城墙根下,里面挤满或躺或坐的人。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幕天席地,他们无遮无拦的躺在地上,发出毫无意义的呻吟。
蒙面的兵丁在恶臭之中穿梭,搜检着病死的人,一经确认,就将之拖出,扔上外围的板车,准备一同运走填埋。也有不愿放开的,哭喊着与兵卒们拉扯。明明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吵闹,我却觉得自己仿佛失聪一般,什么声音都听不见。
通过层层守卫,进入城内,街巷更是一片寂静,除了来回奔走的兵卒,很难见到一个百姓。在守城将领的引领下,我们安静地向郡守府衙走去。沉默间,老医师拍拍我的肩膀,低声安慰道:“我第一次见这么多死人的时候,比你脸色还差,之后几天几夜都做恶梦。但是现在……都已习惯了哦。”
听得老医生的感慨,我一时好奇:“那是在战场上吗?”
许是未料到我会接话,老医师稍有片刻错愕,“可不是嘛。那时我还只是个药童,就被赶着去战后之地抬人。什么叫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总算是有了清晰的认识。相对,这里至少没有血。”
我想了想,觉得老医师说的有理,但还是忍不住道,“但都有泪。”
老医师停了下来,望着我笑了笑,慈祥的道:“是啊。”
宕渠郡这场疫情虽与我治疗过的那例无关,但与娘亲记录的另一例有所关联。根据娘亲的记录,在全体医师的努力下,我们很快摸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疫情得到控制时,我已有大半个月未曾好好休息过。我自我感觉还好,老医师却再三请我先回兴元府,他说府内更需要我。无奈之下,我只得听他的。但我拒绝了来时随行军队的护送,只领了一小队人马就踏上了归路。我觉得随行军队留在宕渠要比护送我回兴元府更有意义。
关于这个决定,当我在巴渠下蒲遭遇包围时,我仍不后悔。只是望着马车周围围站的一对人员,我有些于心不忍,厉声道:“众人只管朝着前方冲杀,不必管我。这是命令!”
这是我所能喊出的最具气势的话,能为这句话赴死我觉得自己也算死得其所,可偏偏有人不能让我如意。我才喊完话,就从包围中站出个头领模样的人,“夫人到了此时还如此仁义,真是令在下感动,在下都不忍继续无礼下去了。”就在我以为他会好心就此放过我们一行时,那人又说,“不如夫人主动受缚,我便放了你身边的这些人,不取他们一人性命?”
我虽然对这个要求很不满,但我还是得夸夸这个头领,至少他还算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他虽将我们一众人等都敲晕了,但真的没取一人性命。鉴于此人尚算良好的脾性,当我手脚被缚与他同坐马车之中时,我忍不住试探道:“为何绑我?”
本没指望这人能答,不想他竟口开了,“不过是想用夫人跟徐侯爷换件东西罢了。”
“什么东西?”
“夫人可听说过子午鸳鸯钺?”
“子午鸳鸯钺?”我眉头微蹙,忍不住跟着重复了一遍。别说,我还真的知道。百年前,徐家曾祖领兵攻打仇池,氐人大败,随后归降大虞。至于子午鸳鸯钺,那是当时的首领送给徐家曾祖的一把形制特殊的刀而已。“要它干什么?”
对方抬眼看了我一眼,道,“钺叫子午鸳鸯钺,自是有一雌一雄两把,本是氐人世代相传的信物。而今氐人手中只剩把雌钺,据说手持雄钺者,能暂驱氐人一族。”
我恍然大悟,却又觉得可笑。
与许多蛮夷相同,氐人因为生活环境的艰辛,天性就比常人凶悍些,该族之人无论男女各个骁勇无比,就连倩倩这个弱质身躯之人,都有颗桀骜不羁的心。但与其他蛮夷的野性难训不同,氐人并不好战,若能生活的下去,他们只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安心的过自己的日子。
当年侯瑾叛乱,母亲能在两方夹击中稳住梁州局势,得氐人相助甚多,但那完全是氐人为了守护本族和平所为,不想竟有会人认为是把刀的功劳。就算此刀早年间确有能驱氐人的功效,但历经百年,氐人还能信守一死物?再有,若此物真的这么重要,徐承锦又会换?
我觉得这人想法处处都是逻辑漏洞,但从对方的态度来看,我跟他说清不楚,便转而问道,“你是秦人?”
我本以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却不想对方答道,“我乃大虞之民。”我诧异不已,这就让我不解了——既是大虞人,为何要把破刀来驱使氐人呢?明明他们也是大虞之民。
本欲再问,却被对方看穿,抢先道,“我劝夫人最好不要再问,有些事不知反倒是福。刚才所答,不过是感谢你对宕渠百姓所做的一切。那里面也有我的家人。”话毕,他将我的头用个布袋蒙了,就在未开口。
马车一直晃晃荡荡,也不知行了多久。昏昏沉沉间,我被人拉下了马车,推攘着过了几道槛,跌坐在地的同时,手上的绳索被人割断,就此便没了动静。我迫不及待的坐起,挣脱身上的束缚,扯下头上的布袋,身边已无他人,而我此时坐在某个农家卧房之中。
我仔细打量着四周,怎么看都只是个寻常不过的农家卧室,正在我纳闷间,却见虚掩的房门外有个五六岁孩子,他正趴在门口睁着双乌溜溜的眼、怯生生地望着我。我朝孩子招了招手,他却朝着屋外跑去,脆生生的喊着“爷爷”。
几天后,我已知道小孩叫五儿,至于我所待的这个院落,原来的确是个寻常人家的院落,但是,此地却不普通,而是个秘密的屯兵之所。据五儿的爷爷刘老头所说,刘家村愿本也是个普通的村落,只是稍微深入大山人烟稀少了点而已。六年前,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伙人马,将此地据为己有,驻兵在此。
我问老人,他可曾见过这群人的首领?老人答言不曾见过,这里除了那日绑我的人头领外,并无其他主事,但外面应该有个真正的首领。平日这群人也无其他事,除了这次出兵捆了我,也就三年前出兵过一次。言毕,老人唉声叹气道,也不知三年前这些人到底干了什么,一半的兵卒在未归来,而其中就有他儿子。
我瞠目结舌,揉了揉过于震惊而发木的脑袋,虽在被绑时就有不好的预感,但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到了敌人的巢穴。根据时间顺序,若我没有猜错,三年前这里的那次出兵,就是徐承锦遇袭那队人马。
至于我为什么能从刘老头这里知道这么多?还不是因为在外面那些人看来,刘老头祖孙俩一个年老哑巴一个懵懂无知,并不能向我透露什么。可他们不知,刘老头也曾在外谋生过,若不是侯瑾那场战乱,导致他家破人亡,他也不会带着唯一的儿子来此避世。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此间山野之地,还能遇到兵匪。当初不知来人底细,他便一开始就选择了装哑,不想这个下意识地行为竟让他获得这群兵匪的信任,成了他们的杂役,救得自己一命不说,还护得小孙女无恙。可惜终究未能保的儿子性命,就连儿媳也在儿子死后不久也去世了。
不知是不是绑我的头领有过交待,我在刘老头家相对来说还算安全,虽不能走出刘老头家,但也没人来打搅。关于外界的信息,基本都是刘老头告诉的。我天天与五儿玩闹,倒也是难得清闲。
我和红缨信步漫游,穿廊过径间,忽地瞥见前方水榭内有两道背影,虽未见正面,但也可知男俊女娇。俩人身边并无旁人,显然是不负好春光正幽会呢。
坏人好事并非我所好,正要和红缨绕道避开,却听女子娇滴滴的声音响起:“锦哥哥,湖畔这片杜若长势极好,花开之时必定香满榭,落日时分,在这里赏夕阳,定是极美。”
我脚下一个踉跄,并暗自感慨:没想到话本里的经典桥段竟也有让我遇到一天。三月间,我曾听红缨说过,府内有从蜀地购来一批杜若花,想不到竟是徐承锦买的,原来他也会做儿女柔情之事。
我尚在兀自发呆,又听徐承锦道:“倩倩觉得好那便是好的。”这声音平缓柔和,透着些许欣喜,与平时的骄纵戏谑大不相同。“你现在可还觉得舒适,要不我们找一处休息?”
我抖了抖身上泛起的鸡皮疙瘩,决定尽快远离是非之地,只是这脚才走出两步,就被徐承锦一声怒喝叫停了,“站住!见到本侯为何不见礼,是欺本侯看不见吗?”
我被这声“莫须有”的罪名砸愣了片刻,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拉着红缨屈膝跪下,稍改声线恭恭敬敬地叫了声“侯爷”。但这好像并未平息徐承锦的怒气,听他继续道:“你们是哪个院落的丫头?李总管就是这么教你们规矩的?”
我在心里翻个白眼,正在考虑自己该谎报哪个院落才好,却被徐承锦身后的倩倩姑娘点破了身份,她拉了拉徐承锦的衣袖,忐忑道:“锦哥哥,她们不是……是、是小嫂子。”
这就太尴尬了!
果然,徐承锦的脸色明显变了几变,我赶在他再次开口之前,站起急急道:“我还有事,你们慢逛。”随后,拉着红缨赶紧跑了。
这事不能怪我怂,毕竟这位倩倩姑娘我是知道的。她是母亲的义女,与母亲收养的那些战死将领的遗孤不同,这位身份特殊——她父亲杨益曾是徐父徐继业的副将,也是杨父的结义兄弟,十几年前,与徐父一同战死;此外,杨益还有个身份,他曾是氐人的首领,倩倩在氐人之中身份尊贵。
据府内之人偷偷议论,徐承锦与杨倩倩自幼一块长大,青梅竹马,感情一向极好。在徐承锦还未眼瞎之前,倩倩舅舅曾跟徐承锦商议过俩人的婚事,然而,未等事情有所定论,就遇到了徐承锦眼瞎。可惜倩倩姑娘身子骨太弱,无法承担现有局面。
对于这些议论,我也就听听,若非要说点感想,也替俩人惋惜,若有机会,还是愿意成人之美。因此,今日遇见俩人独处,我下意识地选择了回避,不想反倒让事情更糟了。事后,我也曾懊恼地想过当时是否存在更好的处理之道,然而,未等我想出满意地办法,就被他事分去了心神。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流去,也不知倩倩姑娘搭错了哪根神经,往后她再来兴元府,定先见过我后才去找寻徐承锦。几次下来,外人反倒觉得她与我更加亲厚。后又听闻我曾学过医,非要让我给她看病开药。我觉得此事完全没必要,府内有老医师为她调理,哪里还需我这并未出师的半吊子?但无奈倩倩姑娘太能闹腾,本着医者心我还是会给她把把脉,给她些食疗意见,顺便夸赞下老医师这个前辈。
倩倩姑娘虽让我觉得无奈,但也并未太过在意,反倒另有一事让我深感不安——府内悄无声息地少了些许人,也不知都犯了什么错。我向府内的其他人询问过此事,但大家对此讳莫如深,这态度就跟对徐承锦的眼瞎一模一样。我也曾委婉地问过母亲一次。
母亲难得脸露不悦,说:“这世上总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随后,她拉着我的手,笑道,“他们呀,哪儿知道,有时不争不抢,尽好本分,反而能走的更远。”
我觉得母亲这话说的十分在理,但这和我想知道的事有何关系?难道这是对我的敲打?还好母亲言尽于此,我也识趣的换了话题。
其实,我大可不必如此东问西问,而是直接去问徐承锦,但我实在不想、也不敢去找他。不知为何,我直觉这事可能与倩倩姑娘有关,因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曾偷偷议论过倩倩和徐承锦的事。然而,在不久之前,我才同徐承锦谈过倩倩,为此,他还大发雷霆过。要知道,徐承锦虽然脾气不怎么好,但发火这事还是不多见。
至于我为何要跟他谈倩倩呢?这事还真不能怪我,完全是徐承锦自己挑起的。自园内那次尴尬事后,我是想方设法的躲着徐承锦,拒绝与他单独相处,就怕他提起这事。
但老话说的好,跑得了和尚跑不掉庙。当徐承锦右腿三天一次的理疗到来,我还是不得不去他居住的院落中单独见他,毕竟当初为了让徐承锦配合理疗我可费了不少心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起初,我是考虑过让府内的老医师给徐承锦做理疗,但无奈我虽能给对方药水的配置方法,却无法将崔氏那套按摩手法短时间内教给对方,这需要经验。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徐承锦所在的房间。还好,他只是板着张脸朝我这边望了望,并未说什么,就又摆正了头,目不斜视。我也不同他废话,将双带了手套的手浸入热烫的药水中,为他的右腿做着放松,并且再次暗骂他活该。
也不知徐承锦当初受伤为何不好好休养,才会致使肌肉萎缩韧带扭曲。现在,理疗已经初有成效,徐承锦走路虽还有些坡,但我有自信,不久后他就能恢复如常。至于他的眼睛,我也无能无力。听老医师说,他的眼球未受损伤,应该是颅内有积血,也许哪天积血消尽他就再见光明。
我胡思乱想,手下忙个不停,当三桶热水全部变凉,我也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当我正要去拿活血化瘀的药膏,要给徐承锦上药的时候,就听他问:“那天你为何不说话?”
“妨碍他人谈情说爱是不人道的。”话,脱口而出。说完我就懊悔,千防万防,不想还是栽在这里!
其实,我有一毛病,不太为人知——当我累倦之时,思想上会有片刻的松懈,往往这时,我话说做事都会……比较任性。
也不知徐承锦是什么时候发现的,竟让他抓在这刻发难。
看着徐承锦一脸被人戳破秘密般难以置信的表情,我试图弥补:“我觉得倩倩蛮好的,将来等你眼睛恢复了,你们还是可以在一起。”
但我这话显然没有起到自救的效果,还使事态更严重些,徐承锦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咬牙切齿的问道:“我和她怎么在一起?”
我眨了眨眼,他这是在担心我挡道?于是我赶紧表态,“大户人家三妻四妾不过是常事,何况侯爷堂堂一表人才,多几个红袖添香红颜相伴也是美事。”
想必是我马匹拍到了位,徐承锦笑了,并且和颜悦色的放过了我,“你走吧。”
我想了想,将手中药膏放在他的身侧,并且叮嘱他别忘了涂抹,随后溜之大吉。未等我走出院落,就听屋内乒乓乱响。我站在屋檐下,叹了口气:这次怒火,可比上次在兴元府内他因某个长吏隐瞒公文上某个不重要的数字大多了。看来,在他眼睛未好之前,还是先别同他谈倩倩姑娘的好啊。
春来秋往,不知不觉间,我又在梁州已经生活了一年。
这一年来,梁州境内一切太平,虽然偶有秦兵来扰,但都是些小打小闹,倒无大碍。徐承锦的右脚也已痊愈,他本就武艺极好,五感异于常人,而今没了瘸腿,更是行动自如,若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眼瞎。
至于我自己,半年前我已从母亲手中接过百善堂的管理,每日除了处理善堂的事务外,更多是待在书房里帮徐承锦看公文,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转述给他,再根据他的意思,回复这些公文。偶尔,我也需跟随徐承锦参加一些聚会。
我也似乎真的像母亲所说,做了徐承锦的眼睛。但我觉得我更像是徐承锦的秘书官,而不是大众口中所说“我是他的爱人”。至于世人为何会这样误解?这事还需从街肆酒坊间一个流言说起——
流言所起时间已不可考,内容如下:年少的某侯爷随母亲奉诏入京述职,在路上救了离家出走的某郡郡守千金,俩人一见钟情,并许下婚约。分别时,年少的侯爷对千金说,当她十六岁的时候,他就会派人去她家提亲,并迎娶她。三年后,侯爷力排众议,迎娶了他千金,并将心爱的姑娘一直护在身边,就怕有半点差池。
流言虽没指名道姓,但谁都认为这就是我和徐承锦。我能跟人说我不是吗?显然我不能。先不提听信流言的人信不信,单就流言的另一位主角的态度而言,我都需要保持沉默。在徐承锦可谓纵容的态度下,此流言越传越广,以至还演变成好几个版本,引人为之感动之余,大家更是坚定的错误以为我是徐承锦的挚爱。
这些听信流言的人啊,他们怎会知道,在我和徐承锦的婚事背后,存着多少阴谋和算计!
简单点来说,就是当年徐承锦腿瘸眼瞎后,有无数双眼睛想在他的婚事上做文章,为了扼杀这些人的不怀好意,也为了稳住徐家在梁州的地位,徐家母子想到了我——曾跟他们有过短暂接触、且跟哪方都无利害。所以,母亲当年向我家直接提了亲,这背后的考量太多,也并非我所认为的只是出自她对我的喜爱。
关于这些,也是在我接触了府内的政事后才明白的。也因此,我能理解徐承锦对流言的处置方式,他现在虽然暂无外忧,但内患一直未除,难免需要做些混淆视听在的事。
但不管我怎么能理解,都难逃一件窘事——常有人拿着既羡慕又向往的姿态向我求证:“夫人,听说你和侯爷当年一见钟情?”
此刻,我望着眼前的小少年,无力扶额。少年十岁左右的模样,虽然瘦弱了点,倒也一派天真烂漫。我就奇了怪了,为何如此可爱的小少年也会听信流言?
我虽惋惜,但也只能同以往遇到此事一样,选择笑而不语。我的不回答虽不能阻挡提问者继续美好脑补,但能阻止继续被问。可今日的少年有些不同,未见我回答,又听少年雀跃的问道:“夫人您当时多大?你和侯爷谁先提出婚约的?”
看着少年一脸殷勤恳求的神情,我没法继续保持沉默,想了想,回道:“当时我十三岁。这事自然是侯爷先提出的。”被泼了这么久的脏水,剩下的锅我可不背。
少年讨得答案,一脸心满意足,突然正色道:“原来是侯爷啊。不过,夫人十三岁就能与侯爷私定终生,这可大大有违《闺训》中的‘冰媒月妁,两性相逢’!”
少年的声音铿锵有力,周遭原本还觥筹交错的春宴霎时一片肃静。在这突来寂静中,我却暗觉好笑:原来这小少年并非什么流言的脑残粉,只是个古板的小学究啊。小学究可比脑残粉好拯救。
在我倍感欣慰之时,一彪形大汉闪出,一脚将少年踹翻在地,对着全场怒喝道:“这是谁家小孩?胆敢如此放肆!”四周的守卫应声而动,将今日的赴宴之人团团围困起来,大有严阵以待的架势。徐承锦的亲随倒是从容,但也各个面色不善。
少年显然被大汉这一脚伤得不轻,许久未从地上爬起;席上众人面面相觑,却无一人出声。盏茶之后,席上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众人将双闪着“贼喊抓贼”的眼睛转向了大汉,就差直接喊出“你府上不是你的人吗?”大汉在众人的注视下,手足无措,“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侯爷,这孩子、这孩子不是我府上的啊。”
我呆愣愣的看着眼前的闹剧,在泫然欲泣的大汉和伏地颤抖的少年之间思忖了一番,壮了壮胆,偷偷扯了扯神色不悦的徐承锦的衣袖,试探道:“侯爷可否将此事让给我处置?”见他并未反对,这才站起走向少年将他扶起,微笑着问道:“你是谁家孩子?怎么一介堂堂男子汉也爱背诵女儿家的《闺训》。”
少年无措的小脸瞬间涨红,望着我“你我”了半天,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只得羞愤的别转了头。
我也不需要他说什么,继续说道:“你可知道百善堂?堂里有位吴老夫子,他和你一样,虽是男子汉却最爱背诵《闺训》。如今他年事已高,我们一直想给他寻个有相同喜好的男孩当侍童,一来,能与老夫子作个伴,二来,也能跟老夫子学习,他虽最爱背诵《闺训》,但会的东西很多。我看你啊,还挺适合的,不知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善堂,给吴老夫子当个侍童?”
我语调轻快,尽量将事情掰碎了说。这些话,既是讲给眼前给少年听的,也是讲给宴席上众人听的,就是不知少年能听懂几分。还好,少年理解了,他虽诧异,还是极快的点了点头,并且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我愿意、我愿意!”
在席上众人夸赞声中,我暗自松了口气,拉着少年走回徐承锦身侧。徐承锦眉头依旧紧蹙,仅是朝着跪在地上的大汉方向稍稍望了望,“还不起来?”大汉眉开眼笑的站起,凑到我跟前奉承道,“夫人仁义!侯爷能娶到夫人真是三生有幸,难怪侯爷将夫人视作珍宝。”
望着眼前的彪形大汉,我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一个开府设宴的主人家,能够差点搅了自己的宴席,我对他真的无语可说。但是,谁让这位素来以耿直闻名的军曹对徐承锦忠心耿耿算是他心腹之一呢,我只能厚着脸皮稍稍同他客气几句,还好,他还知道席上还有许多人事需要他的关照,无需让人催赶他就自己尽快走了。
但是,不管主人如何善后,经此一闹总有人没了宴席的心情,我与徐承锦也并未在久坐,识趣的提前离席。当我拉着少年坐上马车,他显然还没醒过神;我从车内箱格中拿出盒药膏,让他脱衣服,他下意识的抓紧衣服,战战兢兢地问:“干、干什么!不是说让我去什么老夫子那当伴童吗?”
我好笑的刚要解释,却被板着脸的徐承锦抢了先,他声音低沉暗哑,不怒自威,“你可知当众指责夫人不守闺训已是死罪?”
闻言,我偷偷瞥了徐承锦一眼,少年所说也不过是流言现实化后所不美好的地方罢了,怎就死罪了?不管我内心如何不耻,少年却被徐承锦成功唬住,他蜷缩的身体颤抖了一下,低声道:“不、不知。”
“你不知难道连她也不知?若要对你怎样还用等到现在?不如直接将你交给刚才的大汉。让你脱衣服就赶紧脱,上完药,本侯还有话要问你。”言罢,徐侯爷就将个晦暗不明的侧脸丢给恐吓过度的小可怜,静坐不语。
小可怜睁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了看徐承锦,又看了看我,最终将视线落在我的身上,期期艾艾的问道:“要全脱吗?”
我干咳一声,“受伤的地方露出即可。”
我边为小可怜上药,边在心里哀叹不幸,不是为少年,而是为自己。在这个本是拔禊的上巳节里,我却倒霉的紧,不过是随人赴个宴,万万没想到会被人当众指责;而现在,我不仅不能将骂我的人怎样,还要帮他上药。这都叫什么事!
马车行至府门,徐承锦已向小可怜问完情况。小可怜名唤陶大有,十二岁,本是安康城内的小叫花,几日前,有个蒙面人找上他,将他带到此地,给了他身上的衣服,教了他上面的话,让他今日混进席中,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说出这些话。事成之后,他将给他十两银子。小叫花为了银子欣喜答应了,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危险。
至于那个蒙面人,徐承锦耐着性子问了许久,陶大有都是支支吾吾,始终不能说出半点有用信息。
对此,徐承锦显然十分不满,进了府门,他就板着张臭脸先走了。我再次为自己哀其不幸,任劳任怨的继续安慰小可怜,并为其安排住所。我虽诸多腹诽,但也能理解徐承锦今日的烦躁。想想若我是一方统帅,一场寻常的驻关巡视却遇敌袭,助军退敌后人困马乏返程,却被人泄了行程途中惨遭不明人马埋伏,虽终得脱身却因此腿瘸眼瞎只好退居内府之中,我想是谁都会愤恨不已吧。
是的,这是徐承锦当年眼瞎的原因,也是他的内患。事后他虽带病多方调查,但也只是找出泄密的人;关于那队突然冒出埋伏他的人马,他却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他们从何而来,藏匿何处,受何人所控,对此他一无所知。三年多来,这群人马如泥牛入海,舀无踪迹。
听完陶大有的讲诉,我能肯定说,那蒙面人多半与那队神秘人马有关。但让我纳闷不解的是这人没事毁我名誉干嘛?难道三年无事可做,突来的恶趣味?我的疑惑也只在脑中转了两圈便被放下,对于这些想不明白的事,我已懒得多费心神,反正都是想不明白。
从陶大有的住所出来,我站在廊下犹豫的片刻,还是走去老医师那里帮小可怜捡了些药,煎药时顺便熬了锅清热降火的药粥。粥好之时,我想了想,还是让人端了些给徐承锦送去——今日春宴,大家都没怎么用食,想必他也饿了。
我该怎么形容陶大有这个孩子呢?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像他这么磨人的。前几日,我因为他的伤势,且稍稍有点担心他人生地不熟,不过是多去看了他几次,没想竟让他产生了我是个可靠保障的错觉,他伤好之后,既不愿去善堂了,非要留在府内给我做个跟班。
先不说府内用人一事我做不了主,单就两厢对比,我还是觉得给吴老夫子做侍童更有前途。本着捡回来就要对他负责的原则,我将道理跟他讲尽;他似乎铁了心,为达目的,撒泼耍赖,把旧日在外讨生活的伎俩全使了个遍。
无奈之下,只得搬出徐承锦这尊凶神,也不知俩人谈了什么,徐承锦居然同意让他的留下,还让自己的亲随之一徐谦亲自教管。对此,我只能说傻人有傻福,谁会想到这竟为日后造就个名声显赫的游侠。
当然,这都是后话。在当时的我看来,也只是稍感安心,毕竟徐谦是兴元府内数一数二的武艺高手,得他教导,陶大有应该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处理好陶大有的事后不久,我在个阴雨不停的天气中,迎来了自己的十八岁生辰。早在这之前,母亲就曾问过我想怎么过。她说:去年事多,又有秦兵异动,不想就这样错过了;今年倒是各处太平,也该热闹一回。但得知这日是我娘亲的忌日后,她只好遗憾地打消了大办一场的念头,并遵从我的意愿,还是按去年的样子,不做任何庆贺。
所以,这日如同往常一样,我早早的起床,然后先去书房。将昨日回复的文书交给前来的录事,并从他手中接过今日的加急文书;待我看完这些文书,徐承锦也练完剑来了书房。待我俩处理完这些加急件,就该一同去饭堂陪母亲吃早餐。早先年间的操劳,在母亲的身上留下不少暗症,尤其这些时日的雨水,更让她身体不适,尽管她没吃什么,但还是陪着我们一起用完餐。饭毕,我与徐承锦同母亲告辞,出门便分道扬镳,他要在亲随的陪同下去校场,我需在护卫的护送中去善堂。
恭送徐承锦先行之时,我又忍不住朝着他的亲随那边看了一下,相对徐承锦这里只有六人的亲随队伍,我身后那列十二人的护卫队就太过主次不分。我原来也有护卫,同徐承锦一样,不过六人;自出了陶大有的事后,徐承锦便给我增加人数。我虽很想反对,但想想徐承锦做事向来有原因,便又作罢了。想想那蒙面人能无聊到找我麻烦,兴许徐承锦这也是顺着对方的意引其出洞呢?越这样想越觉得有理,便随他安排,只是每次看到这样鲜明的对比,我还是莫名的心虚。
善堂内供养的都是些战死沙场兵将家无人赡养的老人和孩子,初建是靠先帝给予母亲的赏赐,后来是靠州府补贴以及大户的捐赠维持,但在母亲十几年的经营下,它已有了自己的产业。我虽不用去店铺内巡查,但也要定期查看账册,了解各类产业经营情况。
与堂内老人和孩子打过招呼之后,我便去后院审查账册。往往和我一起的还有吴老夫子,每次,老人最爱一面核对账目,一面碎碎念叨。对于这位唠唠叨叨的老人,我是十分具有好感的,他总是让我想起远在荆州的另一个师傅,这些日子来,我虽与崔老先生保有通信,但纸短情长,书信终究有许多限制。
但与以往不同,今日老夫子略显忧心忡忡,他时不时抬头,向天井内的蓄水池看去,并感慨梁州今年的雨水委实过多。他翻来覆去的说,在他记忆中已有多年未见天爷这么早就落下这么多雨水了,现在才五月下旬,七八月可怎办。
从吴老夫子的念叨中,我能听懂他的忧虑——他即在担心河水泛滥,又在慌恐山体滑坡。但不管哪种,我都觉得人力不可为,只得暗自叹息一声,并且记住回去后跟徐承锦说说这事,若能请他在政务上稍作些准备也是好事。
回府后我又去了书房,许是雨水的缘故,今日徐承锦比我先到。外面天光不是很亮,房内更是一片阴暗,满室寂寥中,徐承锦一袭深衣独自端坐屋内,似跟四周融为一体。
也不知徐承锦在想些什么,当我走进,他仍旧无所警觉,还在兀自出着神。自打去年岁末倩倩嫁人之后,他就偶尔会这样发呆。倩倩这场婚事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当她向府中众人宣知喜事的时候,我惊若木鸡,半晌才找回神思。
我也难得冲动一回,做了自己不应做的事。我将倩倩拉至无人之处,问道:“你为何不在等等呢?”
倩倩一脸困惑的问道:“为什么要等,遇到相互喜欢的人难道不应该尽快在一起吗?”
我沉吟片刻,艰难问道,“难道你不喜欢侯爷了?”
“我一直都喜欢锦哥……”倩倩话说到一半,恍然大悟道:“小嫂子,你误会了,我对锦哥哥的喜欢不是男女之情,我对他的喜爱如同兄长。”
这下轮到我懵了,说好的青梅竹马呢?平时感情那么好,喜欢也常挂在唇齿间,原来只是兄妹之情?怎么会是这样?
“怎么不会这样。”在倩倩的不满中,我才发现自己竟将所想最后一句说了出来。倩倩如常一样,在我的脸颊上轻轻掐了一下,继续道,“小嫂子,跟你说句交心的话吧,先不说我对锦哥哥并无半点男女之情,就算有,我也不想嫁给他。我就跟我的族人一样,只想一生安定的生活。锦哥哥这样的人,若是太平年月还好,但生逢这样的乱世,他注定要戎马一生。我可不想要个随时都会战死沙场的相公。当年,我阿妈就不想让阿爹上战场,可阿爹为了兄弟义气,再三保证说会回来,随同顾爹爹走了,可最后呢,他从此再没回来。这么多年了,我还时常听见阿妈半夜哭泣,她还以为我知道,其实我什么都清楚。
当然,我曾经我也迷惑过,锦哥哥这样的人,很难不让人迷惑,可后来他眼睛看不见了,我才明白长期以来我只是把他当哥哥一样喜爱。”
徐承锦这算是惨遭抛弃了吗?
我还震惊于这样的认知,倩倩又道,“小嫂子,你也别多想,锦哥哥他也一直将我当妹妹,他啊,另有心悦之人。”
尽管倩倩这样说,但倩倩婚礼之后,徐承锦平时倒也与往常无恙,只有我知道,他偶尔独处时会出神。
姑姑常说,世间男儿皆薄性。想想这话其实也不对,不是他们薄性,而是他们的世界太大,他们有恪尽职守,兄弟义气,景秀前程,国仇家恨……太多太多的事情,儿女私情不过只占一席之地罢了。
我在徐承锦三步之外站定,低声叫了几声“侯爷”,才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在他短暂错愕后,他一手扶额,一手挥示“知道了”。而我这才走近,一面揭开案几上油灯点亮,一面偷偷打量着徐承锦,他今日失态的委实严重。
然而,徐承锦并未让我好奇太久,当处理完今日的公文,我正在考虑怎么将吴老夫子的话讲给徐承锦,却听他悠悠的叹道:“听牧书说,倩倩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我心下一片“原来如此”感叹,面上却不知应该怎么答复。徐承锦似乎也不需要我的回应,稍作停顿,他又说道:“我似乎也该有个孩子了。”
我……我眨了眨眼,一时没反应过来徐承锦说了什么,直到他又重复了一遍:“我也到了该有个孩子的年龄了。”
我干咳了一声,保持镇定,问道,“可是近日到侯爷院中哪位姑娘有了侯爷的孩子?”
我虽管不着府内的用人,但其他事务还是具有决策权的,自然知道徐承锦最近两月有招姑娘到他的院落。
闻言,徐承锦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双手捏拳,显然气的不轻。我不知我的话有何不妥,还在纳闷,倒是徐承锦先颓然坐下,单手撑额,声色暗哑:“算了,就当本侯没说这事。”
他主动提出不说,我自是配合,可吴老夫子的事还未说,我只得继续端坐着。
等待了片刻,徐承锦已恢复正常,他低声道:“还有什么事?”我便将吴老夫子的今日的话告知了他,道:“老夫子早年走南闯北,又在沔水生活多年,而今他有这样的担忧,我个人觉得还是早做些防备的好。”见徐承锦依旧微蹙的眉,我习惯性的顺毛,“当然,这些还需侯爷定夺。”
然而,我的示弱似乎并未让徐承锦满意,他阴阳怪气的道:“别人的话,你倒理解的很是透彻。”我沉默不言,等待着他的决定。徐承锦是个合格的一方统领,虽然他的眼睛目前看不见,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决策能力。有时,我都好奇他是怎么做到那么多东西都了然于胸。我俩一阵忙碌之后,已有了个大致的防洪抗灾方案,只是一些细节还需根据各郡县的情况稍作调整。
当我将书房整理好,已是深夜时分,打着哈欠正欲离开,却闻见了饭香。抬头,看见去而复返的徐承锦竟提着个食屉站在门前。我赶紧上前接过,并帮忙取出,不想竟是碗长寿面。
“给我的?”我不确定的问道。
“不然呢?”徐承锦态度恶虐,不耐烦道,“赶紧吃吧。”
得到肯定答案,想想该是母亲让他拿来的,便打消了与他推让的想法。只是这面越吃越觉得不对,联系先前徐承锦想要孩子的事情,我有些食不下咽了。
自新婚夜徐承锦另寻住所,我和他就一直各居一院。早先母亲对此并未说什么,可是最近半年,她偶尔会跟我说夫妻如此太过生分。我虽清楚有的事不过是个早晚,但心里还是希望能拖一时就拖一时。
放筷之时,我朝身边不知把玩着什么的徐承锦看了看,踌躇了片刻,还是决定将心中想法说出,“我今日才十八。”徐承锦愣了愣,然后偏了偏头,朝着我“嗯”了一声,示意我继续。得了允许,我反而莫名的心虚,不自觉地低了声,嘟囔道,“我觉得我还小。”
一阵安静后,徐承锦轻叹一声,他将手中把玩之物拿了出来,竟是根发簪,随后,他摸索着将发簪插上我的发髻,低声道:“没逼你的意思,咱顺其自然吧。”
听了他这话,我长舒了一口气,并偷偷将头上发簪取下。没想到这事我竟会如此紧张,连他给我戴发簪都没反应过来,只是这发簪险险的挂在发髻边缘,若不赶紧取下随时能掉。我藏好发簪,正准备收拾碗筷,却听徐承锦说,“放着吧,你先回去吧。”
我看了看徐承锦,按照他所说起身出了书房。只是出门还是忍不住回头叮嘱道:“雨天湿气重,侯爷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出了院落,就见红缨如往常一样,掌着灯站在廊下,已候我多时。
回到卧房,洗漱完毕,只剩我自己一人之后,我将那根藏起的发簪拿出,是根素银嵌珍珠簪,珍珠虽大了些,倒也简朴雅致。望着这根不知算什么的发簪,我又想起了姑姑的话。姑姑让我守好自己的本心,但我始终想不明白自己的本心是什么。我叹口气,将发簪放入妆盒中,准备睡觉。
佛经有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我个人觉得吧,这话是在说因为你先有了这样的担忧,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八月下旬,沔水汉水如吴老夫子的担忧,在七八月连续多日的降雨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断堤,尤其汉水,可谓是一泻千里,梁州境内,顿时流民无数。
一时,各地郡县城外,都拥挤着许多的难民。但不幸中的万幸。各地郡守都有遵守徐承锦的政令,早做了准备,虽有些吃力,但还能支应。
然而,好景不长,九月中旬,宕渠郡又爆发了疫情,事态开始朝着失控的方向倾斜。许多郡县的医师都被调集去宕渠郡。我在府内看着不断上报的死亡人数,心急如焚。当老医师也要前去宕渠郡时,我终于跟徐承锦提出了也想去看看的请求。
最初,徐承锦是不同意的,他觉得我一个并未出师的半吊子去了能有什么用。但当我拿出娘亲留给我的书札,从中翻出与此次疫情极为相似的两种病例记载后,他不得不同意我的请求,毕竟其中一种我在荆州也曾遇到过。于是,我同老医师一起坐上了马车,前往了宕渠郡。
该怎么形容我在宕渠郡的所见呢,这是我为数不多人生中所见最为凄惨的场景。当我们一行人尚离宕渠郡还有很长距离,就已在道路上看见零星的尸体。这些尸体有大有小,有老有少,他们身体朝着宕渠所在方向匍匐,有的甚至伸出只手,似在努力向前爬……可他们永远都不会到目的地了。
行至宕渠城下,情况也并未好到哪里去。还未走进,首先闻到的是股恶臭的味道,在走近些,所见都是些零时搭建起来的破败窝棚。窝棚凌乱散落在城墙根下,里面挤满或躺或坐的人。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幕天席地,他们无遮无拦的躺在地上,发出毫无意义的呻吟。
蒙面的兵丁在恶臭之中穿梭,搜检着病死的人,一经确认,就将之拖出,扔上外围的板车,准备一同运走填埋。也有不愿放开的,哭喊着与兵卒们拉扯。明明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吵闹,我却觉得自己仿佛失聪一般,什么声音都听不见。
通过层层守卫,进入城内,街巷更是一片寂静,除了来回奔走的兵卒,很难见到一个百姓。在守城将领的引领下,我们安静地向郡守府衙走去。沉默间,老医师拍拍我的肩膀,低声安慰道:“我第一次见这么多死人的时候,比你脸色还差,之后几天几夜都做恶梦。但是现在……都已习惯了哦。”
听得老医生的感慨,我一时好奇:“那是在战场上吗?”
许是未料到我会接话,老医师稍有片刻错愕,“可不是嘛。那时我还只是个药童,就被赶着去战后之地抬人。什么叫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总算是有了清晰的认识。相对,这里至少没有血。”
我想了想,觉得老医师说的有理,但还是忍不住道,“但都有泪。”
老医师停了下来,望着我笑了笑,慈祥的道:“是啊。”
宕渠郡这场疫情虽与我治疗过的那例无关,但与娘亲记录的另一例有所关联。根据娘亲的记录,在全体医师的努力下,我们很快摸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疫情得到控制时,我已有大半个月未曾好好休息过。我自我感觉还好,老医师却再三请我先回兴元府,他说府内更需要我。无奈之下,我只得听他的。但我拒绝了来时随行军队的护送,只领了一小队人马就踏上了归路。我觉得随行军队留在宕渠要比护送我回兴元府更有意义。
关于这个决定,当我在巴渠下蒲遭遇包围时,我仍不后悔。只是望着马车周围围站的一对人员,我有些于心不忍,厉声道:“众人只管朝着前方冲杀,不必管我。这是命令!”
这是我所能喊出的最具气势的话,能为这句话赴死我觉得自己也算死得其所,可偏偏有人不能让我如意。我才喊完话,就从包围中站出个头领模样的人,“夫人到了此时还如此仁义,真是令在下感动,在下都不忍继续无礼下去了。”就在我以为他会好心就此放过我们一行时,那人又说,“不如夫人主动受缚,我便放了你身边的这些人,不取他们一人性命?”
我虽然对这个要求很不满,但我还是得夸夸这个头领,至少他还算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他虽将我们一众人等都敲晕了,但真的没取一人性命。鉴于此人尚算良好的脾性,当我手脚被缚与他同坐马车之中时,我忍不住试探道:“为何绑我?”
本没指望这人能答,不想他竟口开了,“不过是想用夫人跟徐侯爷换件东西罢了。”
“什么东西?”
“夫人可听说过子午鸳鸯钺?”
“子午鸳鸯钺?”我眉头微蹙,忍不住跟着重复了一遍。别说,我还真的知道。百年前,徐家曾祖领兵攻打仇池,氐人大败,随后归降大虞。至于子午鸳鸯钺,那是当时的首领送给徐家曾祖的一把形制特殊的刀而已。“要它干什么?”
对方抬眼看了我一眼,道,“钺叫子午鸳鸯钺,自是有一雌一雄两把,本是氐人世代相传的信物。而今氐人手中只剩把雌钺,据说手持雄钺者,能暂驱氐人一族。”
我恍然大悟,却又觉得可笑。
与许多蛮夷相同,氐人因为生活环境的艰辛,天性就比常人凶悍些,该族之人无论男女各个骁勇无比,就连倩倩这个弱质身躯之人,都有颗桀骜不羁的心。但与其他蛮夷的野性难训不同,氐人并不好战,若能生活的下去,他们只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安心的过自己的日子。
当年侯瑾叛乱,母亲能在两方夹击中稳住梁州局势,得氐人相助甚多,但那完全是氐人为了守护本族和平所为,不想竟有会人认为是把刀的功劳。就算此刀早年间确有能驱氐人的功效,但历经百年,氐人还能信守一死物?再有,若此物真的这么重要,徐承锦又会换?
我觉得这人想法处处都是逻辑漏洞,但从对方的态度来看,我跟他说清不楚,便转而问道,“你是秦人?”
我本以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却不想对方答道,“我乃大虞之民。”我诧异不已,这就让我不解了——既是大虞人,为何要把破刀来驱使氐人呢?明明他们也是大虞之民。
本欲再问,却被对方看穿,抢先道,“我劝夫人最好不要再问,有些事不知反倒是福。刚才所答,不过是感谢你对宕渠百姓所做的一切。那里面也有我的家人。”话毕,他将我的头用个布袋蒙了,就在未开口。
马车一直晃晃荡荡,也不知行了多久。昏昏沉沉间,我被人拉下了马车,推攘着过了几道槛,跌坐在地的同时,手上的绳索被人割断,就此便没了动静。我迫不及待的坐起,挣脱身上的束缚,扯下头上的布袋,身边已无他人,而我此时坐在某个农家卧房之中。
我仔细打量着四周,怎么看都只是个寻常不过的农家卧室,正在我纳闷间,却见虚掩的房门外有个五六岁孩子,他正趴在门口睁着双乌溜溜的眼、怯生生地望着我。我朝孩子招了招手,他却朝着屋外跑去,脆生生的喊着“爷爷”。
几天后,我已知道小孩叫五儿,至于我所待的这个院落,原来的确是个寻常人家的院落,但是,此地却不普通,而是个秘密的屯兵之所。据五儿的爷爷刘老头所说,刘家村愿本也是个普通的村落,只是稍微深入大山人烟稀少了点而已。六年前,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伙人马,将此地据为己有,驻兵在此。
我问老人,他可曾见过这群人的首领?老人答言不曾见过,这里除了那日绑我的人头领外,并无其他主事,但外面应该有个真正的首领。平日这群人也无其他事,除了这次出兵捆了我,也就三年前出兵过一次。言毕,老人唉声叹气道,也不知三年前这些人到底干了什么,一半的兵卒在未归来,而其中就有他儿子。
我瞠目结舌,揉了揉过于震惊而发木的脑袋,虽在被绑时就有不好的预感,但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到了敌人的巢穴。根据时间顺序,若我没有猜错,三年前这里的那次出兵,就是徐承锦遇袭那队人马。
至于我为什么能从刘老头这里知道这么多?还不是因为在外面那些人看来,刘老头祖孙俩一个年老哑巴一个懵懂无知,并不能向我透露什么。可他们不知,刘老头也曾在外谋生过,若不是侯瑾那场战乱,导致他家破人亡,他也不会带着唯一的儿子来此避世。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此间山野之地,还能遇到兵匪。当初不知来人底细,他便一开始就选择了装哑,不想这个下意识地行为竟让他获得这群兵匪的信任,成了他们的杂役,救得自己一命不说,还护得小孙女无恙。可惜终究未能保的儿子性命,就连儿媳也在儿子死后不久也去世了。
不知是不是绑我的头领有过交待,我在刘老头家相对来说还算安全,虽不能走出刘老头家,但也没人来打搅。关于外界的信息,基本都是刘老头告诉的。我天天与五儿玩闹,倒也是难得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