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3
姬发×太子之女殷姝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殷姝将翔麟从马厩牵出来,熟练地理了理棕色鬓毛后轻拍了几下它的鼻子,随即翻身上马,朝着大营后山的郊野树林信马由缰而去。从冬祀到新年祭典,再到春祭结束,这是她时隔四个月头一回来大营,只可惜来的不巧——殷郊同众质子今日被殷寿突击检阅,正如九岁时她第一次偷溜来大营所碰到那般。殷姝自小同这位血缘上同宗同源的叔父关系不甚亲近,加之她知道殷寿一向极重视在军中威严,不喜检阅巡防时有人打扰,便没敢大摇大摆地去校场。
这两年她长大了些,逐渐通人事明道理,隐隐察觉叔父殷寿对她态度一直冷淡客气、点到即止的缘故应与父亲太子启和祖父商王有关。在她看来,祖父与叔父的关系不像父子,更像君臣——互相倚仗却有各自的盘算与防备。祖父似乎很满意有这样能文能武、精明强干的儿子来分忧解难,但担心他抢了宝贝太子的风头,因此即便经常委以重任,也时时刻意打压和冷落殷寿。身为太子之女,殷姝多年来在叔父殷寿跟前有此待遇也不足为奇了。所幸在这座冰冷肃穆的王城还有叔母和哥哥,还有姬发……
她脑中思绪纷乱、喜忧不明,一边于马背上琢磨着满腹心事,一边骑着翔麟在郊野灌丛中随意漫步。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流逝,待缓过神来,太阳已斜斜倚靠在地平线上,玫瑰色的云霞布满天空。她向西对着余霞成绮痴望了一会儿,便准备回营同哥哥他们打声招呼,见一下惦念许久的姬发,就准备回宫。
她用力揽缰绳调转了翔麟的马头,想让它驱步小跑回去,却在抬头举目远望之时停驻了——伴随着晚风而来的急促马蹄声和再熟悉不过的欣喜呼唤,在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矫健的身影正朝她策马奔来。云霞明灭间,一人一马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
见姬发叫着她名字奔来,殷姝并未急于出声回应,嘴角先已不自绝地绽出笑意,双眼却是带着些迷惘怔怔地看向他。待姬发骑着浮云跑近,殷姝才发觉他仍穿着日常军中受训的赭黄色衣衫和褐色软甲,浑身灰扑扑汗涔涔的,显然是刚结束了训练并应对完殷寿的检查便顾不得换身衣衫就策马奔来见她。
他怀中斜斜挎了个棕色布包,等勒住缰绳使浮云立于殷姝近前时,便打开布包热切地说:“阿姝,我带了苹果!……给你和翔麟。”
殷姝依旧没说话,缓缓抬起眼眸凝视着眉目端挺、英姿勃发的少年,但见他红扑扑的脸尚且挂着些汗珠,而他的眼神——不知是不是因为瑰丽霞光的映衬,殷姝只觉那双熠熠星眸,带着比以往更浓烈纯粹的真挚与稚拙注视着她。“这是独属于姬发的,只有他会如此……”情感像潮水一样涌起将她包围,顷刻间,她颤栗的心轰然一声,于一片汪洋之中逐渐清明。
红日西垂,自远方天际抛掷出如火似锦的霞光万丈,带着最后一抹灿烂余晖照在二人身上,她的眼眶有些发酸,但不想让姬发觉察,恍然愣神间想起上次有如此百转千回的心绪还是冬祀前的梅园,而那时也是姬发陪在她身旁。
她伸手接过了姬发递来的两只苹果,跳下马背喂给了翔麟吃了一个,一旁的姬发见她情绪有异且一直默不作声,便也下马立于她的身侧,热切地补充了一句:“都已经洗过了,可以直接吃。”
殷姝伸手喂翔麟吃完,轻柔地摸了摸它的鼻子,终于转头开口问姬发道:“浮云吃了没?”
姬发笑得眉目舒朗:“浮云刚刚在大营吃过一个了,放心!”
“那你呢?”
姬发愣了一下,连忙说:“我,我也吃过了,就在大营,和浮云一起……”
殷姝撇撇嘴,从那片刻迟疑已然猜出是怎么回事,揶揄道:“这话骗骗殷郊还行……你没吃,还走得急忘了给自己拿一个是不是?”
姬发被她戳穿也不气恼,只不好意思地笑着挠挠头,一双眼睛看天看地,最终还是热切地看向殷姝。
只见她伸手从怀里掏出一把袖剑,拔剑出鞘,手起剑落间,苹果已被利落地分成两半。她拿起其中一半苹果递给他,不疑有他地道:“给你,我们分着吃吧。可不许推辞!”
她见姬发应了声好并接了过去,也笑了,略带嗔怪地,又像是满足地轻叹:“幸亏你拿的不是梨……伏嬷嬷提过,两人分食一梨便是‘分离’,这很不吉利……”
姬发啃了口苹果,见殷姝神情比刚刚舒展了不少,心里安然,口齿略带含糊:“不会的不会的,不会这样啦。”
-------------------------------------
因着殷姝已年满十四,仅有一年及笄,婚姻之事便提上议程。古往今来,王女议亲无非两种——出降诸侯臣子或和亲外邦异国。然无论议亲对象是谁,王女之婚都是用来彰显君王恩典以换取更多利益和支持,如同质子入京,都是条件交换下的政治筹码。
殷姝为大商储君之独女,又因生母鄂夫人和养母姜夫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同南疆与东夷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她的婚事平添了许多诱人又复杂的意味。她的两位同胞兄长俱已婚配多年,而殷郊因殷寿颇受打压的缘故加之常年混迹军营,在朝中基本无影响力,他的婚事无人关心。因此,王公大臣便将目光都聚焦在朝歌王宫内唯一的女王孙——殷姝身上。
各方诸侯与群臣一边揣摩着商王和太子的心思,一边为己方势力运筹帷幄。然而若直接在朝会提及此事并推举人选,太子必会多心多疑,结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几个人微言轻或是与此事无利益牵扯的臣子在朝会上提及此事,各抒己见之时,人选更是五花八门,争论之下无甚结果。反而最关心此事的那些王公大臣在此时选择仍默不作声,观望风向以图伺机而动。
如此氛围之下,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人云亦云间,各种猜想的流言慢慢滋长。殷姝对此亦有所听闻,心内烦闷却无可奈何地沮丧。太子对叔父叔母态度向来倨傲轻视,贸然请求叔母向大王谏言帮忙只怕会事与愿违。况且,前朝诸位王女贵女的婚事也都是因势利导,作为政治礼物迎来送往。反倒是姜夫人此时很能沉住气,颇有见过大风大浪的气度,耐心安慰殷姝道:“此时各方势力都在观望,大王的态度尚不明朗,此时有动向反而风险太大得不偿失,况且只要还未求神问卜,一切定论尚早。姝儿莫怕,我知你心内所想所虑,但最紧要是先看清楚再想对策。”
虽然心里仍盘踞着许多疑虑,但听得叔母如此说,殷姝便只得先努力安定心神,将一切先按在心底里。
一日,她如往常到大营见完哥哥准备离开,却在翔麟的马厩外看见了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他把弄着手里的剑的同时正好整以暇地面对着她,显然是在此地特意等候。
殷姝面上不动声色未见波澜,心下却是一惊,想到之前碰见他都没什么好事,加之近一个月的波云诡谲,只觉今日来者不善。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殷姝将翔麟从马厩牵出来,熟练地理了理棕色鬓毛后轻拍了几下它的鼻子,随即翻身上马,朝着大营后山的郊野树林信马由缰而去。从冬祀到新年祭典,再到春祭结束,这是她时隔四个月头一回来大营,只可惜来的不巧——殷郊同众质子今日被殷寿突击检阅,正如九岁时她第一次偷溜来大营所碰到那般。殷姝自小同这位血缘上同宗同源的叔父关系不甚亲近,加之她知道殷寿一向极重视在军中威严,不喜检阅巡防时有人打扰,便没敢大摇大摆地去校场。
这两年她长大了些,逐渐通人事明道理,隐隐察觉叔父殷寿对她态度一直冷淡客气、点到即止的缘故应与父亲太子启和祖父商王有关。在她看来,祖父与叔父的关系不像父子,更像君臣——互相倚仗却有各自的盘算与防备。祖父似乎很满意有这样能文能武、精明强干的儿子来分忧解难,但担心他抢了宝贝太子的风头,因此即便经常委以重任,也时时刻意打压和冷落殷寿。身为太子之女,殷姝多年来在叔父殷寿跟前有此待遇也不足为奇了。所幸在这座冰冷肃穆的王城还有叔母和哥哥,还有姬发……
她脑中思绪纷乱、喜忧不明,一边于马背上琢磨着满腹心事,一边骑着翔麟在郊野灌丛中随意漫步。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流逝,待缓过神来,太阳已斜斜倚靠在地平线上,玫瑰色的云霞布满天空。她向西对着余霞成绮痴望了一会儿,便准备回营同哥哥他们打声招呼,见一下惦念许久的姬发,就准备回宫。
她用力揽缰绳调转了翔麟的马头,想让它驱步小跑回去,却在抬头举目远望之时停驻了——伴随着晚风而来的急促马蹄声和再熟悉不过的欣喜呼唤,在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矫健的身影正朝她策马奔来。云霞明灭间,一人一马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
见姬发叫着她名字奔来,殷姝并未急于出声回应,嘴角先已不自绝地绽出笑意,双眼却是带着些迷惘怔怔地看向他。待姬发骑着浮云跑近,殷姝才发觉他仍穿着日常军中受训的赭黄色衣衫和褐色软甲,浑身灰扑扑汗涔涔的,显然是刚结束了训练并应对完殷寿的检查便顾不得换身衣衫就策马奔来见她。
他怀中斜斜挎了个棕色布包,等勒住缰绳使浮云立于殷姝近前时,便打开布包热切地说:“阿姝,我带了苹果!……给你和翔麟。”
殷姝依旧没说话,缓缓抬起眼眸凝视着眉目端挺、英姿勃发的少年,但见他红扑扑的脸尚且挂着些汗珠,而他的眼神——不知是不是因为瑰丽霞光的映衬,殷姝只觉那双熠熠星眸,带着比以往更浓烈纯粹的真挚与稚拙注视着她。“这是独属于姬发的,只有他会如此……”情感像潮水一样涌起将她包围,顷刻间,她颤栗的心轰然一声,于一片汪洋之中逐渐清明。
红日西垂,自远方天际抛掷出如火似锦的霞光万丈,带着最后一抹灿烂余晖照在二人身上,她的眼眶有些发酸,但不想让姬发觉察,恍然愣神间想起上次有如此百转千回的心绪还是冬祀前的梅园,而那时也是姬发陪在她身旁。
她伸手接过了姬发递来的两只苹果,跳下马背喂给了翔麟吃了一个,一旁的姬发见她情绪有异且一直默不作声,便也下马立于她的身侧,热切地补充了一句:“都已经洗过了,可以直接吃。”
殷姝伸手喂翔麟吃完,轻柔地摸了摸它的鼻子,终于转头开口问姬发道:“浮云吃了没?”
姬发笑得眉目舒朗:“浮云刚刚在大营吃过一个了,放心!”
“那你呢?”
姬发愣了一下,连忙说:“我,我也吃过了,就在大营,和浮云一起……”
殷姝撇撇嘴,从那片刻迟疑已然猜出是怎么回事,揶揄道:“这话骗骗殷郊还行……你没吃,还走得急忘了给自己拿一个是不是?”
姬发被她戳穿也不气恼,只不好意思地笑着挠挠头,一双眼睛看天看地,最终还是热切地看向殷姝。
只见她伸手从怀里掏出一把袖剑,拔剑出鞘,手起剑落间,苹果已被利落地分成两半。她拿起其中一半苹果递给他,不疑有他地道:“给你,我们分着吃吧。可不许推辞!”
她见姬发应了声好并接了过去,也笑了,略带嗔怪地,又像是满足地轻叹:“幸亏你拿的不是梨……伏嬷嬷提过,两人分食一梨便是‘分离’,这很不吉利……”
姬发啃了口苹果,见殷姝神情比刚刚舒展了不少,心里安然,口齿略带含糊:“不会的不会的,不会这样啦。”
-------------------------------------
因着殷姝已年满十四,仅有一年及笄,婚姻之事便提上议程。古往今来,王女议亲无非两种——出降诸侯臣子或和亲外邦异国。然无论议亲对象是谁,王女之婚都是用来彰显君王恩典以换取更多利益和支持,如同质子入京,都是条件交换下的政治筹码。
殷姝为大商储君之独女,又因生母鄂夫人和养母姜夫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同南疆与东夷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她的婚事平添了许多诱人又复杂的意味。她的两位同胞兄长俱已婚配多年,而殷郊因殷寿颇受打压的缘故加之常年混迹军营,在朝中基本无影响力,他的婚事无人关心。因此,王公大臣便将目光都聚焦在朝歌王宫内唯一的女王孙——殷姝身上。
各方诸侯与群臣一边揣摩着商王和太子的心思,一边为己方势力运筹帷幄。然而若直接在朝会提及此事并推举人选,太子必会多心多疑,结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几个人微言轻或是与此事无利益牵扯的臣子在朝会上提及此事,各抒己见之时,人选更是五花八门,争论之下无甚结果。反而最关心此事的那些王公大臣在此时选择仍默不作声,观望风向以图伺机而动。
如此氛围之下,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人云亦云间,各种猜想的流言慢慢滋长。殷姝对此亦有所听闻,心内烦闷却无可奈何地沮丧。太子对叔父叔母态度向来倨傲轻视,贸然请求叔母向大王谏言帮忙只怕会事与愿违。况且,前朝诸位王女贵女的婚事也都是因势利导,作为政治礼物迎来送往。反倒是姜夫人此时很能沉住气,颇有见过大风大浪的气度,耐心安慰殷姝道:“此时各方势力都在观望,大王的态度尚不明朗,此时有动向反而风险太大得不偿失,况且只要还未求神问卜,一切定论尚早。姝儿莫怕,我知你心内所想所虑,但最紧要是先看清楚再想对策。”
虽然心里仍盘踞着许多疑虑,但听得叔母如此说,殷姝便只得先努力安定心神,将一切先按在心底里。
一日,她如往常到大营见完哥哥准备离开,却在翔麟的马厩外看见了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他把弄着手里的剑的同时正好整以暇地面对着她,显然是在此地特意等候。
殷姝面上不动声色未见波澜,心下却是一惊,想到之前碰见他都没什么好事,加之近一个月的波云诡谲,只觉今日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