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外篝火彻夜长明,巡逻的士兵一遍遍从营帐前走过,这些时日长途跋涉本该人困马乏,马现在应是乏了,可纪澜却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他闭上眼脑海中全是严明月的话,“伯父与你一样,也是中毒所致。”
又是中毒,又是中毒。
纪澜翻了个身,帐中红火火的暖盆让营帐内少了几分寒意,他挣扎着睁开眼,看着炭火明明灭灭,最终还是起了身,披上那件墨紫色的狐皮大氅出了营帐。
外面不知何时起,纷纷扬扬下起雪来,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发梢,很快消失不见。
他情不自禁缩了缩脖子,向近处的篝火走去。
围坐的士兵见他来了,很快起身让出个宽敞的位子来,纪澜抬了抬手,随意指了指边上的位置,“不必,你们继续,我坐这就行。”
那些士兵见状都往一处挤了挤,他也不再多说什么,欣然坐下。
刚一坐下,一旁的士兵就拿起脚边温着的酒囊朝他举了举,“来两口不?”
纪澜拢了拢衣袖,似是看出他畏寒,那士兵将酒囊强行塞进他手里,“你放心俺没病,这可是个好东西,喝上两口就不冷了。”
话已至此,这好意不能不领,纪澜拿起酒囊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初入口的辛辣另他皱了眉头,两口下去酒入豪肠又令人回味无穷。
自从中毒后,他已经很少饮酒了。
这酒比他喝过的所有酒都烈,都说北地民风彪悍,这酒也比旁的地方烈上几分。
他沾了沾嘴角,将酒囊还给对方。
那士兵接过酒囊也不嫌弃,扬起头灌了几口后,又将酒囊传给下一个人。
“如何?”
纪澜笑看着众人喝完酒后,脸上满足的表情,“好酒!”
这些人的皮肤在连年苦寒中早就变的粗糙无比,但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比眼前的明火更加热烈。
“听他们说,你是大将军的儿子。”
纪澜点了点头,“嗯。”
那人的目光毫不避讳地在他身上来回打量,纪澜挑眉笑道:“怎么?不像吗?”
他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不像,大将军刚正勇猛,你看起来柔柔弱弱的。”
一旁的士兵听后连忙捣了捣他的胳膊,生怕他接下来又语出惊人,“章程,你说什么呢。”
章程大咧咧的,浑不在意道:“我又没说错,你捣我作甚。”
旁边那人赔着笑,道:“他这人就这样,嘴上也没个把门的,您甭跟他计较。”
纪澜无所谓的笑笑,“无妨,军营里面无外人,大家能敞开心扉是好事。”
看他们犹犹豫豫的,似是知道他们不知该如何称呼,总不能一直叫他大将军的儿子。
纪澜学着他们就地盘着腿,大氅垂在身后,边缘已经沾满灰尘,他也毫不在意,“我也无个一官半职的,你们直接叫我纪澜就行。”
章程更疑惑了,“大将军姓沈,可你怎么叫纪澜?是沈纪澜吗?”
纪澜道:“不,就叫纪澜。我随母姓纪。”
章程挠了挠头,“哦。”
长夜漫漫,北风呼啸,好在他们驻扎之地有一片树林做挡,距离天明还有一段距离,纪澜抬眼望向他们,他们脸上没有丝毫倦意,彷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章程不说话后,几人连着静默好久。
纪澜从一旁的柴堆随意捡了根柴火扔入火中,随口道:“我父亲,是何时病倒的?”
几人相互看了看,沉默着垂下了头。
纪澜又拿起一根柴火在火堆中左右倒腾了一番,火苗越烧越旺,他手一松,柴火被轻轻掷入火堆里,又添了几分烈焰。
他嘴角挂着笑,抬手朝章程示意道:“你说。”
章程正准备作答时,一根长箭破空而来射入他面前的火堆里,火势大猛,长长的火舌窜起险些烧着纪澜那狐皮大氅的毛领。
接下来是长长的号角声和呐喊声,“全军戒备!有敌来袭!有敌来袭!”
章程一把将纪澜拉向身后,“你身子弱,先回营帐里去。”
他转身,听见后面大喊的杀伐声。
纪澜第一反应是去寻沈肃,他进到沈肃帐中时,严明月已经守在沈肃床边。
沈肃睡得很沉,看着并没有要醒的迹象,即使现在外面箭雨如林喊声揉杂乱成一片,严明月从床边拿起长剑,回首戒备的望向来人,发现是纪澜后遂解释道:“不用担心,是药效所致,天明就会醒来。”
“嗯,”纪澜点了点头,坐在书案前,看向案上铺就的舆图。
不多时,外面声音渐小,吴莽掀帐进来,“怎么样?吓坏了吧。”
他用巾帕擦了擦身上沾染的血迹,顺势坐下,开始擦刀上残留不多的鲜血,似是安慰他们一般,“夜半偷袭,常有的事,不必惊慌。”
随后朝床上的沈肃望去,“主帅如何了?”
纪澜道:“无碍,天明就会醒来。”
吴莽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刚毅的脸上历经风霜,从前圆润的脸庞也消瘦了不少。
纪澜犹豫了片刻,还是问了出来,“吴伯伯,怎的不见祁伯伯?”
“他啊,”吴莽话音未落,帐外传来欢呼声,接着一人掀帐入内,带起一阵寒意。
吴莽抬眸看了一眼,“呐,你祁伯伯这不就来了。”
祁礼见到纪澜丝毫未觉意外,只淡淡道:“来了。”
“嗯,”纪澜边答边起身,朝祁礼躬身一礼,“老师。”
祁礼虚扶一把,道:“坐吧。”
严明月悄然退出帐外,看着地上零零散散的尸体,闭眼长长叹了一口气。
“亏得我们提前将粮草转移,让他们扑了空。”吴莽脸上涌上笑意,带着些许得意,“倒要叫他们看看,今夜到底是谁的粮仓起了火。”
祁礼向外吩咐道:“传令下去,即刻拔营,前往裕岭关。”
纪澜看着这位少时的老师,明明看起来身姿如旧,依旧像个文人墨客,但现在身上穿着铮铮铁甲,竟也沾上了几分北疆的寒。
这位才气满京都的祁侍郎,眼中再也不是千山万水的锦绣山河,而是北疆受战乱侵扰贫苦多艰的黎民百姓,是前线浴血奋战保一方太平不惧牺牲的无畏将士。
纪澜守在沈肃的马车上一夜未眠,东方已现鱼肚白,一抹橘红悄然越过地平线,渐渐往高处攀升。
他未曾想过,裕岭关将会在他生命的长河中占据整整三年之久,他会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振臂高呼。
这场战争比他想象中要久。
——
三年后,江州城,木桑镇。
江亦柔天还未亮便起了身,今日是她的及笄之日,她需早早沐浴一番。
初时只觉三年之期遥遥,如今掐指不过弹指间,她穿着艳红采衣端坐于镜前,长发柔顺直达腰际。
她身姿纤细,比身侧同龄的女子看起来还要小上一些。
江亦柔从枕下取出那枚同心佩握在手中,细细摩挲着,嘴角勾起灿烂笑意。
三年了,也不知他今日何时会到。
春和一边替她将长发梳顺,一边嘴上调笑道:“小姐,这玉佩都被你抚得少了些光泽了。”
“哪有,”江亦柔转头尽显小女儿神态,她将玉佩对着冉冉升起的金光,金光从缝隙中穿过,“你看,光就在那里。”
“从未变过。”
及笄礼是女子一生中颇为重要的礼节,流程纷繁复杂,江亦柔每回东房换一次衣裳首饰,都会在人群中搜寻一遍那抹期待的身影。
可接连三次,直至礼毕,江亦柔都未看见纪澜的影子。
她的手无意识的攥紧大袖,袖上的大朵山茶被她扯的微微皱起,底下宾客众多纷纷道贺,江亦柔又挂上一副习惯性的得体笑容。
然而她心中是有些许不痛快的,早上她还在房中再度拆开那封信,上面明明白白白,清清楚楚的写着,及笄之日即是重逢之时。
可……
纪澜……你会食言吗?
江亦柔抬眸看了眼正盛的阳光,是刺眼的夺目的,她转而又想,今日才将过半,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他定会信守承诺归来的。
可直至宾客散去,暮色将至,她等的人依旧没有出现。
夜晚她一件件卸去头上的瑶环钗冠,那些首饰在光亮里依旧灿灿生辉,春和见状忙道:“小姐今日定是累坏了,不若早些歇息养好精神,说不定明日就能见到想见的人了呢。”
江亦柔垂眸笑着摇了摇头,她要再等等。
就算人被琐事牵绊住,那至少应该有封信前来吧。
可眼瞧着那一根香烛见了底,化成一滩烛泪,远方的人和信,竟是一个都不见踪影。
明明起初还会有信传来的,哪怕后来她再也没有收到过纪澜的回信,她也依旧相信,他一定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不过是几封需要跨越无数山海时隔数月才能送达到手的信件,薄薄几张哪里抵得过那千金的情意深重。
没有,也是可以的。
她也一直信着,他终会归来,与她重逢。
可直到此刻,她才忽然觉得,万千情谊若没有那以寄相思的鸿雁是多么痛苦,多么轻飘飘,仿若微风一徐,便会被吹散,化为无数飞天之花,落在回忆里生根发芽。
他闭上眼脑海中全是严明月的话,“伯父与你一样,也是中毒所致。”
又是中毒,又是中毒。
纪澜翻了个身,帐中红火火的暖盆让营帐内少了几分寒意,他挣扎着睁开眼,看着炭火明明灭灭,最终还是起了身,披上那件墨紫色的狐皮大氅出了营帐。
外面不知何时起,纷纷扬扬下起雪来,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发梢,很快消失不见。
他情不自禁缩了缩脖子,向近处的篝火走去。
围坐的士兵见他来了,很快起身让出个宽敞的位子来,纪澜抬了抬手,随意指了指边上的位置,“不必,你们继续,我坐这就行。”
那些士兵见状都往一处挤了挤,他也不再多说什么,欣然坐下。
刚一坐下,一旁的士兵就拿起脚边温着的酒囊朝他举了举,“来两口不?”
纪澜拢了拢衣袖,似是看出他畏寒,那士兵将酒囊强行塞进他手里,“你放心俺没病,这可是个好东西,喝上两口就不冷了。”
话已至此,这好意不能不领,纪澜拿起酒囊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初入口的辛辣另他皱了眉头,两口下去酒入豪肠又令人回味无穷。
自从中毒后,他已经很少饮酒了。
这酒比他喝过的所有酒都烈,都说北地民风彪悍,这酒也比旁的地方烈上几分。
他沾了沾嘴角,将酒囊还给对方。
那士兵接过酒囊也不嫌弃,扬起头灌了几口后,又将酒囊传给下一个人。
“如何?”
纪澜笑看着众人喝完酒后,脸上满足的表情,“好酒!”
这些人的皮肤在连年苦寒中早就变的粗糙无比,但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比眼前的明火更加热烈。
“听他们说,你是大将军的儿子。”
纪澜点了点头,“嗯。”
那人的目光毫不避讳地在他身上来回打量,纪澜挑眉笑道:“怎么?不像吗?”
他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不像,大将军刚正勇猛,你看起来柔柔弱弱的。”
一旁的士兵听后连忙捣了捣他的胳膊,生怕他接下来又语出惊人,“章程,你说什么呢。”
章程大咧咧的,浑不在意道:“我又没说错,你捣我作甚。”
旁边那人赔着笑,道:“他这人就这样,嘴上也没个把门的,您甭跟他计较。”
纪澜无所谓的笑笑,“无妨,军营里面无外人,大家能敞开心扉是好事。”
看他们犹犹豫豫的,似是知道他们不知该如何称呼,总不能一直叫他大将军的儿子。
纪澜学着他们就地盘着腿,大氅垂在身后,边缘已经沾满灰尘,他也毫不在意,“我也无个一官半职的,你们直接叫我纪澜就行。”
章程更疑惑了,“大将军姓沈,可你怎么叫纪澜?是沈纪澜吗?”
纪澜道:“不,就叫纪澜。我随母姓纪。”
章程挠了挠头,“哦。”
长夜漫漫,北风呼啸,好在他们驻扎之地有一片树林做挡,距离天明还有一段距离,纪澜抬眼望向他们,他们脸上没有丝毫倦意,彷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章程不说话后,几人连着静默好久。
纪澜从一旁的柴堆随意捡了根柴火扔入火中,随口道:“我父亲,是何时病倒的?”
几人相互看了看,沉默着垂下了头。
纪澜又拿起一根柴火在火堆中左右倒腾了一番,火苗越烧越旺,他手一松,柴火被轻轻掷入火堆里,又添了几分烈焰。
他嘴角挂着笑,抬手朝章程示意道:“你说。”
章程正准备作答时,一根长箭破空而来射入他面前的火堆里,火势大猛,长长的火舌窜起险些烧着纪澜那狐皮大氅的毛领。
接下来是长长的号角声和呐喊声,“全军戒备!有敌来袭!有敌来袭!”
章程一把将纪澜拉向身后,“你身子弱,先回营帐里去。”
他转身,听见后面大喊的杀伐声。
纪澜第一反应是去寻沈肃,他进到沈肃帐中时,严明月已经守在沈肃床边。
沈肃睡得很沉,看着并没有要醒的迹象,即使现在外面箭雨如林喊声揉杂乱成一片,严明月从床边拿起长剑,回首戒备的望向来人,发现是纪澜后遂解释道:“不用担心,是药效所致,天明就会醒来。”
“嗯,”纪澜点了点头,坐在书案前,看向案上铺就的舆图。
不多时,外面声音渐小,吴莽掀帐进来,“怎么样?吓坏了吧。”
他用巾帕擦了擦身上沾染的血迹,顺势坐下,开始擦刀上残留不多的鲜血,似是安慰他们一般,“夜半偷袭,常有的事,不必惊慌。”
随后朝床上的沈肃望去,“主帅如何了?”
纪澜道:“无碍,天明就会醒来。”
吴莽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刚毅的脸上历经风霜,从前圆润的脸庞也消瘦了不少。
纪澜犹豫了片刻,还是问了出来,“吴伯伯,怎的不见祁伯伯?”
“他啊,”吴莽话音未落,帐外传来欢呼声,接着一人掀帐入内,带起一阵寒意。
吴莽抬眸看了一眼,“呐,你祁伯伯这不就来了。”
祁礼见到纪澜丝毫未觉意外,只淡淡道:“来了。”
“嗯,”纪澜边答边起身,朝祁礼躬身一礼,“老师。”
祁礼虚扶一把,道:“坐吧。”
严明月悄然退出帐外,看着地上零零散散的尸体,闭眼长长叹了一口气。
“亏得我们提前将粮草转移,让他们扑了空。”吴莽脸上涌上笑意,带着些许得意,“倒要叫他们看看,今夜到底是谁的粮仓起了火。”
祁礼向外吩咐道:“传令下去,即刻拔营,前往裕岭关。”
纪澜看着这位少时的老师,明明看起来身姿如旧,依旧像个文人墨客,但现在身上穿着铮铮铁甲,竟也沾上了几分北疆的寒。
这位才气满京都的祁侍郎,眼中再也不是千山万水的锦绣山河,而是北疆受战乱侵扰贫苦多艰的黎民百姓,是前线浴血奋战保一方太平不惧牺牲的无畏将士。
纪澜守在沈肃的马车上一夜未眠,东方已现鱼肚白,一抹橘红悄然越过地平线,渐渐往高处攀升。
他未曾想过,裕岭关将会在他生命的长河中占据整整三年之久,他会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振臂高呼。
这场战争比他想象中要久。
——
三年后,江州城,木桑镇。
江亦柔天还未亮便起了身,今日是她的及笄之日,她需早早沐浴一番。
初时只觉三年之期遥遥,如今掐指不过弹指间,她穿着艳红采衣端坐于镜前,长发柔顺直达腰际。
她身姿纤细,比身侧同龄的女子看起来还要小上一些。
江亦柔从枕下取出那枚同心佩握在手中,细细摩挲着,嘴角勾起灿烂笑意。
三年了,也不知他今日何时会到。
春和一边替她将长发梳顺,一边嘴上调笑道:“小姐,这玉佩都被你抚得少了些光泽了。”
“哪有,”江亦柔转头尽显小女儿神态,她将玉佩对着冉冉升起的金光,金光从缝隙中穿过,“你看,光就在那里。”
“从未变过。”
及笄礼是女子一生中颇为重要的礼节,流程纷繁复杂,江亦柔每回东房换一次衣裳首饰,都会在人群中搜寻一遍那抹期待的身影。
可接连三次,直至礼毕,江亦柔都未看见纪澜的影子。
她的手无意识的攥紧大袖,袖上的大朵山茶被她扯的微微皱起,底下宾客众多纷纷道贺,江亦柔又挂上一副习惯性的得体笑容。
然而她心中是有些许不痛快的,早上她还在房中再度拆开那封信,上面明明白白白,清清楚楚的写着,及笄之日即是重逢之时。
可……
纪澜……你会食言吗?
江亦柔抬眸看了眼正盛的阳光,是刺眼的夺目的,她转而又想,今日才将过半,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他定会信守承诺归来的。
可直至宾客散去,暮色将至,她等的人依旧没有出现。
夜晚她一件件卸去头上的瑶环钗冠,那些首饰在光亮里依旧灿灿生辉,春和见状忙道:“小姐今日定是累坏了,不若早些歇息养好精神,说不定明日就能见到想见的人了呢。”
江亦柔垂眸笑着摇了摇头,她要再等等。
就算人被琐事牵绊住,那至少应该有封信前来吧。
可眼瞧着那一根香烛见了底,化成一滩烛泪,远方的人和信,竟是一个都不见踪影。
明明起初还会有信传来的,哪怕后来她再也没有收到过纪澜的回信,她也依旧相信,他一定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不过是几封需要跨越无数山海时隔数月才能送达到手的信件,薄薄几张哪里抵得过那千金的情意深重。
没有,也是可以的。
她也一直信着,他终会归来,与她重逢。
可直到此刻,她才忽然觉得,万千情谊若没有那以寄相思的鸿雁是多么痛苦,多么轻飘飘,仿若微风一徐,便会被吹散,化为无数飞天之花,落在回忆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