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尼姑受捧时她是人人另眼相看的世外高人,遭厌弃时,她便与寻常破落俗人没什么两样了。
没人注意到她狼狈离开的落魄身影,算起来府上唯一对她的离开有些反应的便只有兰苑的人了。
然而这几日兰苑里忙着招待暂居国公府的贵客岳绮,提起那位老尼姑古板严苛的老尼姑,也提不起什么兴致。
而这几日一直被老尼姑迫着遵守清规戒律的姜妩,心情难得也轻松愉快起来。
老尼姑要求的戒律虽不至于让她叫苦不迭,但这种无人紧盯,时不时可以同好友相约的日子实在叫人难以拒绝。
她觉得自己像是回到了在西府陪伴魏芷时的那段时光。
不过不同于那会儿偷来的闲暇,这会儿她倒是真的没什么性命攸关的忧虑了。
现在的她好像真的得到了安宁。
岳绮的堂弟在国公府因祸得福后,一向精于人情世故的魏玉敏锐的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自那日后,他对兰苑的态度上心了许多,时不时派人嘘寒问暖,此外还会礼数周到的请姜妩赴家宴。
这日姜妩跟着魏玉身边的老管事到南光堂时,刚一进去,便被堂中那个淡漠威严的人吸引了目光。
姜妩心里吃惊,面上还是一丝不苟的行了礼。
上一次国公府家宴,她还只是一个默默跟在将军之后的走投无路之人。
那时她即使站在将军身后,也不能大大方方的看着将军。
而今她可以在高堂满座时从容迎上将军的视线,她与将军的距离看似近了许多。
可姜妩很清楚,她和将军已经越来越远了。东西二府对峙的情况下,将军可以收留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却绝不会信任一个与东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
魏煊淡淡的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丝毫波动。
方姨娘与魏嫣等人赶到后,魏玉清了清嗓子,“过些日子便是荣儿的忌日,今日唤你们过来,一来是因为圣上在平州修建的忠贤祠已修缮妥当,国公府能得此等圣恩,合该入宫拜谢。”
“二来顾氏在家祠中面壁思过已有几个月了,念在荣儿的份上,也该放她出来了。”
魏玉此言一出,堂上静的落针可闻。
过了好一会儿,魏玉察觉气氛僵硬,又开了口,“姜妩,顾氏当日所作是受顾家挑拨,迷了心智,如今她有悔过之心,与我商议要将你的名字归于族谱,昭告诸位族人。”
魏玉此言并非是简单将名字记在族谱上那么简单,对于国公府这等注重传承的勋贵而言,记名和昭告族人意味着他们认可了姜妩的身份。
这种认可代表的是血脉延续方面的认可,只要族中有合适的子嗣,便可以将其过继于魏荣这一脉上。
如此一来,丧夫且膝下无子的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日子便能大大更改。
没有夫君白头到老,有个子嗣承欢膝下也算是圆了缺。
起码再不必等到风烛残年,与些不通人性的山中鸟雀为伴。
魏煊垂眸,前些日子翻涌的那些缠绵的心绪彻底平静了下来。
现在不过是将一切拨回正轨罢了,她和他之间从始至终都只会是最纯粹的交易关系啊。
他不否认自己心里深处那丝小小的悸动,可是那种心动在他危机四伏的人生中实在太不起眼了。
靠近姜妩本就是为了借助与她相处的愉悦压制异族情毒,可现在他从她身上感知到的困惑焦躁已经多过悸动。
这份没有益处情感实在没有存在下去必要了。
姜妩听到国公爷几乎是一锤定音的决断后,先是愣住,随后又有些茫然。
魏嫣眉梢眼角的欢喜已经快要满的溢出来,这几日她与岳绮姜妩时常凑在一块,与姜妩的关系亲近许多,不由的替姜妩高兴。
姜妩本身没有太大实感,她的人生从来由不得她来抉择,可国公爷已经一副骄矜自傲静等着恭维的模样,她似乎不能不开心。
“为着我的事您费心了许多,儿媳实在无以为报。”
魏玉满意的笑了,“这是哪的话,你既是荣儿的妻子,那便是国公府的人了,自家事谈不上什么费心不费心。”
话虽如此,姜妩仍是起身对着国公爷欠身行了一礼。
魏玉脸上的笑容便更加明显了。
姜妩性子温软,当她抿唇浅笑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慈和秀美,有些这样一个温润娇软又谦和的美人儿,屋子里的气氛很难僵持起来。
于是乎国公府众人难得安生的得了一场还算平和的家宴。
魏煊与府上众人鲜少凑在一起,今日与东府的人聚在一块,他饮了一口酒。
越喝便越是苦涩,到最后唇角挂着一抹异样的嘲讽。
她这哪里是柔弱呢,有这样的心性,怕是在哪都能如鱼得水。
既然这样,他又何必优柔寡断。
魏玉心情甚佳,享天伦之乐时,也一直分神留意着魏煊,这一留意,便忍不住心惊,这煞神又是犯了什么忌讳?
可这话他很难问出口,他思索了片刻,对着魏煊,“芷儿被圣上留在宫中已有数月。”
“过些日子就是她的生辰,看这形势,她是回不来了,说起来你回盛京之后,一直称病不出,想来圣上心中也挂念着你。”
先帝膝下子嗣单薄,除了当今圣上外,也只有太后生下的龙凤胎,当今圣上是宫婢的遗腹子,太后见他可怜,遂将他接入自己宫中与小太子和公子一起教养。
姐弟三人自小在太后膝下长大,亲密无间,后来小太子十岁生辰那日出了意外,当今圣上便成了继承大统的唯一血脉,而那些本该由小太子掌握的太后母族的势力也顺理成章交到了当今圣上手上。
是以当今圣上与长公主虽非一母同胞,却姐弟情深,连带着对魏煊这个外甥也真真切切疼宠过。
可惜在那个世间至上的位子呆的太久了,那些真心早就湮没在制衡与算计之中。
比起早逝的太子与长公主,他的才干实在平庸,平庸到了即使他独揽大权,依旧有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
随着他日渐衰老,后宫却迟迟没有诞下天赋绝佳的皇子,太后那一脉愈发惊才绝艳便越发叫他忌惮惶恐。
如今的大盛看上去风平浪静,可是那些经过风浪的老狐狸们很清楚,现在的平静都只是表面罢了。
魏玉本意想调节气氛,不曾想提了一个更要命的话题,这场家宴便这么彻底散了。
之后几日国公府里彻底安静了一阵子,西府里隐约传出魏煊入宫的消息。
起初国公府众人只当无稽之谈,然而随后在朝堂中无数眼睛的注视下,魏煊几乎是被石全和几个太监抬着出宫的。
没人知道魏煊在宫中出了什么事,只是自魏煊离宫后,圣上待魏煊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就连一直紧咬着的魏芷的去处也有松口的迹象。
能让一个多疑猜忌的君主在短短半日之内便卸下心防是一件堪称不可能的是,除非圣上已经笃定魏煊对他已经失去威胁。
此事过后,朝中要员们忽的想起了当初魏煊回京后拒不入宫的托辞,难道魏煊说的是真的,他当真受了重伤?
这等朝中密辛原本传不到姜妩耳中,可巧就巧在姜妩身边有一个混迹在军营中多年的岳绮。
岳绮为姜妩带回了最新的传闻,“西府附近都被将军的亲卫围起来了,这几日便是卢定的身影也甚少见到了。”
姜妩的一颗心不由的提了起来,“将军当真出事了?”
她没有察觉到,她说话时连声音都是颤抖着的。
岳绮神情凝重。
姜妩站了起来,不安的在屋中走了几步,“素月兰是疗伤奇药,我屋中还有着素月兰的干花,我这便为将军取来。”
岳绮倒是冷静,她拦住姜妩,“前些日子,你往西府里送了不少素月兰,那些足够缓解将军的伤势了。”
姜妩从岳绮沉稳的表现中领略到了什么,她很快便安静下来了。
素月兰是经她之手培植出的,她很清楚那些素月兰和朱草的功效。
眼下西府戒严的越来越严重,落在不知情的眼中,那便是将军的身子已经很不好了。
这么多的灵丹妙药服下后,再重的伤也会有所好转,这一切只能说明眼下不是将军“好转”的好时机。
这么一想,姜妩也平静下来了,安分守己的在兰苑中等着魏煊的消息。
前些日子,顾氏被魏玉从祠堂中也放出来了,不过不知为何,顾氏没有来寻姜妩的麻烦,姜妩起初还有些紧张,后来盛京里兴起了替将军绣吉祥纹保平安的热潮,她投入其中,也顾不得忌惮顾氏了。
魏煊这伤一养便是十几天,有好几次宫中的御医都胆战心惊险些下了回天乏术的诊断,幸好魏煊每次都挺了下来。
魏煊开始好转去道观上香那日,盛京里有许多百姓自发的效仿魏煊军中的习俗,将绣好的吉祥纹荷包挂在观里的老树上。
那日被岳绮与魏嫣撺掇着一道出游的姜妩也到了清风观中。
岳绮一脸惊喜,“没想到今日竟然可以见到将军,我要去见他。”
魏嫣看了一眼道观里冷肃的将士,缩了一下脑袋,“观里人这么多,我累了,肯定挤不进去,我在茶馆等你好了。”
岳绮将目光转向姜妩,这时魏嫣也眼巴巴的看着她。
姜妩看了二人一眼,有些歉然,“出府时,国公爷要我为他求一道平安符,抱歉,陪不了你们了。”
二人都有些蔫巴,三人便这么分了头。
魏玉算是道观里的道士们很熟的香客,姜妩道出来意后,很快便有道长赠了符。
道长派了一个小道士引着姜妩出去,小道士年纪小,玩兴不减,走到一处院子时停了脚,他指了指一颗树,“魏将军就在那个院子里,只要爬上去,就能看到,夫人可想亲眼看看将军?”
“将军是从无败绩的战神,是被运道眷顾之人呢?”
小道士极力邀请,姜妩的目光被院中鼎沸的人声吸引了,可她终究只是腼腆的摇了摇头。
她这样的身份堂而皇之去见将军是不合适的。
小道士有些失落,姜妩知道他想凑热闹,便主动提出自己走。
小道士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屈服在将军的荣光之下。
这会儿道观中所有的人都在往将军所在的院子中奔去,像是欢欣着去簇拥最耀眼的朝阳。
唯有姜妩孤零零的往外行去,在走到那颗挂满如意纹荷包的树旁,她停了一下,捧住荷包祈祷片刻,随后专注认真的挂好了荷包。
这一刻原本阴霾笼罩的心忽的明朗了许多,这样其实也很好,将军的光是很耀眼,哪怕她所在的地方如何阴暗,却总还是会被那缕光拂过。
姜妩弯了弯唇角,默默告诉自己,只要将军安好,就已经很好了啊。
没人注意到她狼狈离开的落魄身影,算起来府上唯一对她的离开有些反应的便只有兰苑的人了。
然而这几日兰苑里忙着招待暂居国公府的贵客岳绮,提起那位老尼姑古板严苛的老尼姑,也提不起什么兴致。
而这几日一直被老尼姑迫着遵守清规戒律的姜妩,心情难得也轻松愉快起来。
老尼姑要求的戒律虽不至于让她叫苦不迭,但这种无人紧盯,时不时可以同好友相约的日子实在叫人难以拒绝。
她觉得自己像是回到了在西府陪伴魏芷时的那段时光。
不过不同于那会儿偷来的闲暇,这会儿她倒是真的没什么性命攸关的忧虑了。
现在的她好像真的得到了安宁。
岳绮的堂弟在国公府因祸得福后,一向精于人情世故的魏玉敏锐的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自那日后,他对兰苑的态度上心了许多,时不时派人嘘寒问暖,此外还会礼数周到的请姜妩赴家宴。
这日姜妩跟着魏玉身边的老管事到南光堂时,刚一进去,便被堂中那个淡漠威严的人吸引了目光。
姜妩心里吃惊,面上还是一丝不苟的行了礼。
上一次国公府家宴,她还只是一个默默跟在将军之后的走投无路之人。
那时她即使站在将军身后,也不能大大方方的看着将军。
而今她可以在高堂满座时从容迎上将军的视线,她与将军的距离看似近了许多。
可姜妩很清楚,她和将军已经越来越远了。东西二府对峙的情况下,将军可以收留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却绝不会信任一个与东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
魏煊淡淡的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丝毫波动。
方姨娘与魏嫣等人赶到后,魏玉清了清嗓子,“过些日子便是荣儿的忌日,今日唤你们过来,一来是因为圣上在平州修建的忠贤祠已修缮妥当,国公府能得此等圣恩,合该入宫拜谢。”
“二来顾氏在家祠中面壁思过已有几个月了,念在荣儿的份上,也该放她出来了。”
魏玉此言一出,堂上静的落针可闻。
过了好一会儿,魏玉察觉气氛僵硬,又开了口,“姜妩,顾氏当日所作是受顾家挑拨,迷了心智,如今她有悔过之心,与我商议要将你的名字归于族谱,昭告诸位族人。”
魏玉此言并非是简单将名字记在族谱上那么简单,对于国公府这等注重传承的勋贵而言,记名和昭告族人意味着他们认可了姜妩的身份。
这种认可代表的是血脉延续方面的认可,只要族中有合适的子嗣,便可以将其过继于魏荣这一脉上。
如此一来,丧夫且膝下无子的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日子便能大大更改。
没有夫君白头到老,有个子嗣承欢膝下也算是圆了缺。
起码再不必等到风烛残年,与些不通人性的山中鸟雀为伴。
魏煊垂眸,前些日子翻涌的那些缠绵的心绪彻底平静了下来。
现在不过是将一切拨回正轨罢了,她和他之间从始至终都只会是最纯粹的交易关系啊。
他不否认自己心里深处那丝小小的悸动,可是那种心动在他危机四伏的人生中实在太不起眼了。
靠近姜妩本就是为了借助与她相处的愉悦压制异族情毒,可现在他从她身上感知到的困惑焦躁已经多过悸动。
这份没有益处情感实在没有存在下去必要了。
姜妩听到国公爷几乎是一锤定音的决断后,先是愣住,随后又有些茫然。
魏嫣眉梢眼角的欢喜已经快要满的溢出来,这几日她与岳绮姜妩时常凑在一块,与姜妩的关系亲近许多,不由的替姜妩高兴。
姜妩本身没有太大实感,她的人生从来由不得她来抉择,可国公爷已经一副骄矜自傲静等着恭维的模样,她似乎不能不开心。
“为着我的事您费心了许多,儿媳实在无以为报。”
魏玉满意的笑了,“这是哪的话,你既是荣儿的妻子,那便是国公府的人了,自家事谈不上什么费心不费心。”
话虽如此,姜妩仍是起身对着国公爷欠身行了一礼。
魏玉脸上的笑容便更加明显了。
姜妩性子温软,当她抿唇浅笑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慈和秀美,有些这样一个温润娇软又谦和的美人儿,屋子里的气氛很难僵持起来。
于是乎国公府众人难得安生的得了一场还算平和的家宴。
魏煊与府上众人鲜少凑在一起,今日与东府的人聚在一块,他饮了一口酒。
越喝便越是苦涩,到最后唇角挂着一抹异样的嘲讽。
她这哪里是柔弱呢,有这样的心性,怕是在哪都能如鱼得水。
既然这样,他又何必优柔寡断。
魏玉心情甚佳,享天伦之乐时,也一直分神留意着魏煊,这一留意,便忍不住心惊,这煞神又是犯了什么忌讳?
可这话他很难问出口,他思索了片刻,对着魏煊,“芷儿被圣上留在宫中已有数月。”
“过些日子就是她的生辰,看这形势,她是回不来了,说起来你回盛京之后,一直称病不出,想来圣上心中也挂念着你。”
先帝膝下子嗣单薄,除了当今圣上外,也只有太后生下的龙凤胎,当今圣上是宫婢的遗腹子,太后见他可怜,遂将他接入自己宫中与小太子和公子一起教养。
姐弟三人自小在太后膝下长大,亲密无间,后来小太子十岁生辰那日出了意外,当今圣上便成了继承大统的唯一血脉,而那些本该由小太子掌握的太后母族的势力也顺理成章交到了当今圣上手上。
是以当今圣上与长公主虽非一母同胞,却姐弟情深,连带着对魏煊这个外甥也真真切切疼宠过。
可惜在那个世间至上的位子呆的太久了,那些真心早就湮没在制衡与算计之中。
比起早逝的太子与长公主,他的才干实在平庸,平庸到了即使他独揽大权,依旧有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
随着他日渐衰老,后宫却迟迟没有诞下天赋绝佳的皇子,太后那一脉愈发惊才绝艳便越发叫他忌惮惶恐。
如今的大盛看上去风平浪静,可是那些经过风浪的老狐狸们很清楚,现在的平静都只是表面罢了。
魏玉本意想调节气氛,不曾想提了一个更要命的话题,这场家宴便这么彻底散了。
之后几日国公府里彻底安静了一阵子,西府里隐约传出魏煊入宫的消息。
起初国公府众人只当无稽之谈,然而随后在朝堂中无数眼睛的注视下,魏煊几乎是被石全和几个太监抬着出宫的。
没人知道魏煊在宫中出了什么事,只是自魏煊离宫后,圣上待魏煊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就连一直紧咬着的魏芷的去处也有松口的迹象。
能让一个多疑猜忌的君主在短短半日之内便卸下心防是一件堪称不可能的是,除非圣上已经笃定魏煊对他已经失去威胁。
此事过后,朝中要员们忽的想起了当初魏煊回京后拒不入宫的托辞,难道魏煊说的是真的,他当真受了重伤?
这等朝中密辛原本传不到姜妩耳中,可巧就巧在姜妩身边有一个混迹在军营中多年的岳绮。
岳绮为姜妩带回了最新的传闻,“西府附近都被将军的亲卫围起来了,这几日便是卢定的身影也甚少见到了。”
姜妩的一颗心不由的提了起来,“将军当真出事了?”
她没有察觉到,她说话时连声音都是颤抖着的。
岳绮神情凝重。
姜妩站了起来,不安的在屋中走了几步,“素月兰是疗伤奇药,我屋中还有着素月兰的干花,我这便为将军取来。”
岳绮倒是冷静,她拦住姜妩,“前些日子,你往西府里送了不少素月兰,那些足够缓解将军的伤势了。”
姜妩从岳绮沉稳的表现中领略到了什么,她很快便安静下来了。
素月兰是经她之手培植出的,她很清楚那些素月兰和朱草的功效。
眼下西府戒严的越来越严重,落在不知情的眼中,那便是将军的身子已经很不好了。
这么多的灵丹妙药服下后,再重的伤也会有所好转,这一切只能说明眼下不是将军“好转”的好时机。
这么一想,姜妩也平静下来了,安分守己的在兰苑中等着魏煊的消息。
前些日子,顾氏被魏玉从祠堂中也放出来了,不过不知为何,顾氏没有来寻姜妩的麻烦,姜妩起初还有些紧张,后来盛京里兴起了替将军绣吉祥纹保平安的热潮,她投入其中,也顾不得忌惮顾氏了。
魏煊这伤一养便是十几天,有好几次宫中的御医都胆战心惊险些下了回天乏术的诊断,幸好魏煊每次都挺了下来。
魏煊开始好转去道观上香那日,盛京里有许多百姓自发的效仿魏煊军中的习俗,将绣好的吉祥纹荷包挂在观里的老树上。
那日被岳绮与魏嫣撺掇着一道出游的姜妩也到了清风观中。
岳绮一脸惊喜,“没想到今日竟然可以见到将军,我要去见他。”
魏嫣看了一眼道观里冷肃的将士,缩了一下脑袋,“观里人这么多,我累了,肯定挤不进去,我在茶馆等你好了。”
岳绮将目光转向姜妩,这时魏嫣也眼巴巴的看着她。
姜妩看了二人一眼,有些歉然,“出府时,国公爷要我为他求一道平安符,抱歉,陪不了你们了。”
二人都有些蔫巴,三人便这么分了头。
魏玉算是道观里的道士们很熟的香客,姜妩道出来意后,很快便有道长赠了符。
道长派了一个小道士引着姜妩出去,小道士年纪小,玩兴不减,走到一处院子时停了脚,他指了指一颗树,“魏将军就在那个院子里,只要爬上去,就能看到,夫人可想亲眼看看将军?”
“将军是从无败绩的战神,是被运道眷顾之人呢?”
小道士极力邀请,姜妩的目光被院中鼎沸的人声吸引了,可她终究只是腼腆的摇了摇头。
她这样的身份堂而皇之去见将军是不合适的。
小道士有些失落,姜妩知道他想凑热闹,便主动提出自己走。
小道士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屈服在将军的荣光之下。
这会儿道观中所有的人都在往将军所在的院子中奔去,像是欢欣着去簇拥最耀眼的朝阳。
唯有姜妩孤零零的往外行去,在走到那颗挂满如意纹荷包的树旁,她停了一下,捧住荷包祈祷片刻,随后专注认真的挂好了荷包。
这一刻原本阴霾笼罩的心忽的明朗了许多,这样其实也很好,将军的光是很耀眼,哪怕她所在的地方如何阴暗,却总还是会被那缕光拂过。
姜妩弯了弯唇角,默默告诉自己,只要将军安好,就已经很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