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衾遥来了鄙远县城之后,看到的是一派荒凉景象。鄙远在姜国京都的边缘地位,但姜国建都地势靠北,鄙远不远处其实就是姜国和燕国的边境。这里黄沙漫天,山峦相错,是比当初宋姜两国边境之处更甚的荒凉。
姜国人口不多,地盘却广。鄙远县城的百姓,也大多是周围逃避战乱四散而来的商户走贩。进不了京都的城门,只能在外围安营扎寨。
所以,鄙远县城只不过是捍卫京都的一条防线罢了,在战争时期是首当其冲,在和平时期是饥寒交迫。
这更让宋衾遥对县令赵彧产生兴趣了。
看他那一派风流倜傥的样子,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这个地方的父母官。鄙远县城如此的偏僻落后,但他张口就是之乎者也,穿着打扮也是别出一格的雍容华贵,即便是穿着县令的官服,也总是一幅不能与之相称的贵气。但宋衾遥和三更说出这样的疑惑时,三更却给了她一个很能解释得通的答案,“我家里之前也有个很贫穷的表哥,爱读书却从未做官,一派潇洒倜傥,好似是大户人家的气质。有些人就是如此的。”
人和人之间,便总是有着诸多悬殊的差距,宋衾遥一想,倒也是自己以貌取人了。
赵彧为她们主仆二人找了一家客舍,想着先安顿下来再商讨以后的事宜。
虽然宋衾遥并没有说出自己是宋国公主身份的事实,但其实说了也不大有用。姜国素来和宋国对立,曾经更是兵败送出质子,姜国的人对宋国公主应当不会有什么尊敬之意。尽管如此,赵彧对宋衾遥十分客气,大概是看她携金银珠宝而来,是个难得的大户吧。
宋衾遥并没有等待赵彧的安排,她先去求问了当地的医馆,和三更一道成为了两个学徒。
以前,宋衾遥被深锁宫中,见到的、会的,其实对于眼下的瘟疫都没有什么用处,她所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找一家医馆,去做些打下手的事情。
宋衾遥投身的第一家医馆便是鄙远县城老字号“悬壶堂”。悬壶堂的老板唐乌尔是胡人,却很乐于在这片土地上栖息扎根,对本土的道教、佛教都颇有研习。听说一开始,姜国的百姓都不大喜欢这个总是行为举止都十分怪异的外地人,但与燕国人毗邻,自然少不得要接触胡人,久而久之大家竟也都接受了他。
宋衾遥跟在他身边,从最基础的扎针灸和煮汤药开始学起。
或许是因为专心致志,宋衾遥在药理上进益很大,就连唐乌尔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言,“看着你像是个大户人家的娇俏小姐,没想到这么好学肯学。”
宋衾遥谦虚的接受了他的夸奖,此后更加用心。
在鄙远县城住了一个月,她跟在唐乌尔的身后布粥棚、煮汤药,见识了这地方的人间疾苦。这里和其他的地方都不一样,百姓们生活艰苦,提起朝廷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即便是瘟疫已经蔓延开来,他们也从未期待过朝廷的帮助,只顾着自己求些活命的本事。
鄙远天高皇帝远,又地理环境复杂,充当交战的缓冲地带,自然不受重视,又不允许反叛。各项管理的制度都非常严苛,好在还有一个靠谱的鄙远县令赵彧,时不时的安抚民心。
但宋衾遥私心里却觉得,姜介腾出空来的时候,一定会管这里的。
赵彧谈及朝廷时更是不像一个县令,“鄙远城天高皇帝远,京都的达官贵人们自然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谁会管这里的瘟疫啊。即便是高坐皇椅庙堂上的那位,恐怕还不及姑娘你呢!”
宋衾遥听他提起姜介满是嘲讽,一是觉得他实在胆大,二却是不自觉的维护了姜介一声,“如今的陛下刚刚登基,想来也一定是夙兴夜寐,不得空闲。”
赵彧揶揄的看着宋衾遥,“你一个姑娘家,倒是政治上很正确啊。”
宋衾遥现在已经可以堂而皇之的提起姜介了,她觉得这是一种微小的进步,于是便更加活力四射的开始煮汤药。从她来到鄙远小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这里的瘟疫渐渐的消散,大家都处在了休养生息的阶段,宋衾遥和周围的伯伯大娘都相处的很好,他们对她也十分和煦可亲。她突然觉得,就算是在这里一直住下去,也未尝不可。
何况,何况,她已经出来了一个多月,京都里也没有传来任何的消息,恐怕根本没有人管她的死活。她前往的是森罗阎王殿,他没有拦,自然也一点都没有把她挂在心里。
可是想到这里,宋衾遥突然就笑了。
她在干什么呢?姜介没有把宋衾遥放在心里这件事,从十四岁到如今,她不过是在反复的验证罢了。
赵彧看她出神,小巧的鼻翼上露出薄薄的一层汗,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悲伤。他有些疑惑,高大的身影笼罩在她的身上,有些好奇的问,“姑娘,你怎么了?”
宋衾遥缓过神来,冲他又笑了笑,“我没事,赵大人今日怎么来视察民情了?”
赵彧却神色严肃的道,“姑娘家住何方啊?”
宋衾遥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有些愣怔。“做什么问这些?”
赵彧道,“眼下,瘟疫已经尽数消散了,姑娘若是没什么事,该尽早回家去了。”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赵彧看着远处大朵大朵绽开的云,正经道,“燕国要与姜国作战了。”
有战事?姜介自从登基之后,的确一直都在忙于战事。宋国就已经被他不断弹压,以至于走到了和亲求安这一步,赵国更是在自己一味作死挑衅之下先被宋国碾压,之后又遭到了姜国的杀戮,已经灭国。南方水土肥沃,姜介已经掌握大半,转眼间就进攻北方了吗?
“如今的陛下登基半年,可谓是风光无限。先是打服了过去的霸主宋国,又是灭了西赵,如今终于开拔,解决燕国。要说这燕国人也实在是可恨,这些年来多有骚扰,我们没理他们罢了,竟一味扩张,如今半数国人都视燕人为虎患。”
这些,宋衾遥当然都明白,她却有一点不解,“即便即将就有战事,为何我得走呢?”
赵彧苦笑,“这等蛮荒之地,黄沙漫天,有什么好呆的?”
两人说话之际,正碰上一个小姑娘来抓药,宋衾遥止住和赵彧聊天,耐心听她的症状,“我爷爷感染瘟疫之后痊愈,可是总是咳嗽不见好,一日又一日咳出血来,我有些害怕,想让姐姐给我爷爷抓一副药。”
瘟疫的后遗症确实如同洪水猛兽,这几日宋衾遥几乎已经开堂坐诊,唐乌尔也很是放心,一个人去了对面的黄武山采药去了。
宋衾遥见惯了这一类的症状,赶忙写了一副方子让小姑娘去抓药,小姑娘搜刮全身,有些畏怯的道,“我,银两恐怕不够。”
宋衾遥见她可怜,摸了摸她的头,拿了一个铜板,假若无事的道,“这些就够了?”
赵彧看着那一个铜板笑道,“你还不如不收。”
宋衾遥道,“这也许是在照顾她的心思,她有手有脚,肯定不愿意白吃白拿,一个铜板,是维护她的脸面。”
赵彧不经意道,“看来宋姑娘对维护别人脸面这件事很是驾轻就熟啊。”
不知怎么的,宋衾遥听到这句话脸色微变。赵彧也察觉到了这样的脸色微变,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住嘴。
宋衾遥道,“赵大人,我与你说实话,我没家可归,无处可去。在这里坐诊的日子很不错,我挺喜欢的,故而不打算走。”
环视宋衾遥一圈,赵彧将手中的折扇放在手心,“在下有些不明白,你携重金而来,救鄙远百姓于一时,可比得上是神女降世。竟,无家可归?”
宋衾遥不说话,三更正挎着药篮子走进来,问赵彧中午想吃什么?赵彧忙推脱,“府衙还有公务,我就先走了。”
望着赵彧身影,三更有些莫名其妙,“这赵大人,为何怪怪的?”
宋衾遥问,“哪里怪?”
三更说,“他明明是姜国人,却总感觉有些宋国人的影子;他在鄙远这样的地方当县令,却这派文雅风度,有些格格不入;他长得很是俊俏,才识更是不凡,这样的人,怎会蜗居于鄙远这个地方?”
显然,三更识人更甚,她看出了如此多不合时宜的地方。
宋衾遥道,“这鄙远果然卧虎藏龙。”
方才他说,鄙远要打仗了。宋衾遥转过身去吩咐三更,“多去囤积一些吃的、药品,过几日将又有战事,我们要留在这帮他们。”
三更道,“为何又有战事了?”
宋衾遥叹了口气,收拾着药渣,“这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但凡是战争,都是上位者的权谋。可平民百姓、征夫士卒却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并不想豁出身家性命去为上位者们实现什么宏图伟业却不得不这样做,我们能帮他们一点,就是一点吧。”
三更有些不满的嘟囔着,“我才不想帮姜国人。”言罢,又想起了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噤声。
宋衾遥却说,“我们治病救人,是医者了。姜国人还是燕国人,都要救。”
三更知道宋衾遥在想什么,只是说,“公主就是太善良了,你帮助过这么多的人,他们未必感念你的好。当初你护过他多少次,如今可曾过问过你一句,姜介欺你骗你,不在意你.......”
“够了”。宋衾遥难得生气,是因为真的不想再回忆过去的事情。
鄙远向北五十里,是个偌大的战场。
每日暮时鸣金收兵,宋衾遥总是会和三更一起去那里给士兵们送药送水。毗邻战场,总会有很多百姓前去送药送水,所以宋衾遥和三更也并不显眼,家家户户征兵,这些妇女们也会把此刻的士卒当成自己的孩子,家有余力的都会拿上些酒菜前去。
这种事情很多,姜国的将领们自然也见怪不见。
此刻巡逻的清风却感觉眼前有个身影十分熟悉,想了半天,竟然也没有想明白那人是谁。朗月拍着他的肩膀,问,“怎么了?”
清风道,“不知道,刚好像看见一个熟悉的人。”
朗月纳闷,“什么熟悉的人?有你以前的亲兵?”
“不是,是个女子。”
朗月来了兴致,“女子?”
清风懒得理他,拿了一壶水就回到了军帐。
此时的姜介穿着一件胡灰色的大氅,坐在帐中书案前看着目前的形势,他深思熟虑,已经立志半月之内解决这场战争。
朗月前去倒茶,“主上,我们的士卒损伤不过半,眼下鸣金收兵,算是险胜。”
姜介不语,唯有地图上鄙远县城被墨水圈了一道。
朗月凑上前去,“鄙远县城前阵子闹了瘟疫,主上是想要利用鄙远做些什么吗?”
姜介看着鄙远县城顿了顿神色,“有密探来报,说萧綦去了鄙远县城。”
萧綦?
朗月闻言大惊,“萧綦?北燕的六皇子?”
姜介皱眉,“如今他应当早就料到我会布开北边的战线攻打燕国。”那么,萧綦一定在鄙远做了什么。
朗月道,“要去鄙远县城一趟吗?那里离这里不过五十里。”
姜介道,“先让一队探子去看看,找到萧綦。”
“是”。
燕国为了取胜,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六皇子萧綦更是一个腹黑阴险至极的将帅奇才,此次姜介之所以亲自来到战场之上,便是冲着萧綦此人前来的。用兵奇诡,便需要更甚之人来与他相对。
此刻的鄙远县城夜深人静,宋衾遥和三更早早的睡下了。
因为战事频频,赵彧不放心,特地将两个人接到了鄙远县衙当中,看着宋衾遥屋子里的灯光暗下去,赵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一时失笑,“有趣有趣。”
赵彧身边并无侍从,吃穿住行都是自己一力照料。
他显然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叹身边并无人分享,所以大家也就无从知道了。
姜国人口不多,地盘却广。鄙远县城的百姓,也大多是周围逃避战乱四散而来的商户走贩。进不了京都的城门,只能在外围安营扎寨。
所以,鄙远县城只不过是捍卫京都的一条防线罢了,在战争时期是首当其冲,在和平时期是饥寒交迫。
这更让宋衾遥对县令赵彧产生兴趣了。
看他那一派风流倜傥的样子,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这个地方的父母官。鄙远县城如此的偏僻落后,但他张口就是之乎者也,穿着打扮也是别出一格的雍容华贵,即便是穿着县令的官服,也总是一幅不能与之相称的贵气。但宋衾遥和三更说出这样的疑惑时,三更却给了她一个很能解释得通的答案,“我家里之前也有个很贫穷的表哥,爱读书却从未做官,一派潇洒倜傥,好似是大户人家的气质。有些人就是如此的。”
人和人之间,便总是有着诸多悬殊的差距,宋衾遥一想,倒也是自己以貌取人了。
赵彧为她们主仆二人找了一家客舍,想着先安顿下来再商讨以后的事宜。
虽然宋衾遥并没有说出自己是宋国公主身份的事实,但其实说了也不大有用。姜国素来和宋国对立,曾经更是兵败送出质子,姜国的人对宋国公主应当不会有什么尊敬之意。尽管如此,赵彧对宋衾遥十分客气,大概是看她携金银珠宝而来,是个难得的大户吧。
宋衾遥并没有等待赵彧的安排,她先去求问了当地的医馆,和三更一道成为了两个学徒。
以前,宋衾遥被深锁宫中,见到的、会的,其实对于眼下的瘟疫都没有什么用处,她所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找一家医馆,去做些打下手的事情。
宋衾遥投身的第一家医馆便是鄙远县城老字号“悬壶堂”。悬壶堂的老板唐乌尔是胡人,却很乐于在这片土地上栖息扎根,对本土的道教、佛教都颇有研习。听说一开始,姜国的百姓都不大喜欢这个总是行为举止都十分怪异的外地人,但与燕国人毗邻,自然少不得要接触胡人,久而久之大家竟也都接受了他。
宋衾遥跟在他身边,从最基础的扎针灸和煮汤药开始学起。
或许是因为专心致志,宋衾遥在药理上进益很大,就连唐乌尔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言,“看着你像是个大户人家的娇俏小姐,没想到这么好学肯学。”
宋衾遥谦虚的接受了他的夸奖,此后更加用心。
在鄙远县城住了一个月,她跟在唐乌尔的身后布粥棚、煮汤药,见识了这地方的人间疾苦。这里和其他的地方都不一样,百姓们生活艰苦,提起朝廷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即便是瘟疫已经蔓延开来,他们也从未期待过朝廷的帮助,只顾着自己求些活命的本事。
鄙远天高皇帝远,又地理环境复杂,充当交战的缓冲地带,自然不受重视,又不允许反叛。各项管理的制度都非常严苛,好在还有一个靠谱的鄙远县令赵彧,时不时的安抚民心。
但宋衾遥私心里却觉得,姜介腾出空来的时候,一定会管这里的。
赵彧谈及朝廷时更是不像一个县令,“鄙远城天高皇帝远,京都的达官贵人们自然都在忙着争权夺利,谁会管这里的瘟疫啊。即便是高坐皇椅庙堂上的那位,恐怕还不及姑娘你呢!”
宋衾遥听他提起姜介满是嘲讽,一是觉得他实在胆大,二却是不自觉的维护了姜介一声,“如今的陛下刚刚登基,想来也一定是夙兴夜寐,不得空闲。”
赵彧揶揄的看着宋衾遥,“你一个姑娘家,倒是政治上很正确啊。”
宋衾遥现在已经可以堂而皇之的提起姜介了,她觉得这是一种微小的进步,于是便更加活力四射的开始煮汤药。从她来到鄙远小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这里的瘟疫渐渐的消散,大家都处在了休养生息的阶段,宋衾遥和周围的伯伯大娘都相处的很好,他们对她也十分和煦可亲。她突然觉得,就算是在这里一直住下去,也未尝不可。
何况,何况,她已经出来了一个多月,京都里也没有传来任何的消息,恐怕根本没有人管她的死活。她前往的是森罗阎王殿,他没有拦,自然也一点都没有把她挂在心里。
可是想到这里,宋衾遥突然就笑了。
她在干什么呢?姜介没有把宋衾遥放在心里这件事,从十四岁到如今,她不过是在反复的验证罢了。
赵彧看她出神,小巧的鼻翼上露出薄薄的一层汗,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悲伤。他有些疑惑,高大的身影笼罩在她的身上,有些好奇的问,“姑娘,你怎么了?”
宋衾遥缓过神来,冲他又笑了笑,“我没事,赵大人今日怎么来视察民情了?”
赵彧却神色严肃的道,“姑娘家住何方啊?”
宋衾遥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有些愣怔。“做什么问这些?”
赵彧道,“眼下,瘟疫已经尽数消散了,姑娘若是没什么事,该尽早回家去了。”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赵彧看着远处大朵大朵绽开的云,正经道,“燕国要与姜国作战了。”
有战事?姜介自从登基之后,的确一直都在忙于战事。宋国就已经被他不断弹压,以至于走到了和亲求安这一步,赵国更是在自己一味作死挑衅之下先被宋国碾压,之后又遭到了姜国的杀戮,已经灭国。南方水土肥沃,姜介已经掌握大半,转眼间就进攻北方了吗?
“如今的陛下登基半年,可谓是风光无限。先是打服了过去的霸主宋国,又是灭了西赵,如今终于开拔,解决燕国。要说这燕国人也实在是可恨,这些年来多有骚扰,我们没理他们罢了,竟一味扩张,如今半数国人都视燕人为虎患。”
这些,宋衾遥当然都明白,她却有一点不解,“即便即将就有战事,为何我得走呢?”
赵彧苦笑,“这等蛮荒之地,黄沙漫天,有什么好呆的?”
两人说话之际,正碰上一个小姑娘来抓药,宋衾遥止住和赵彧聊天,耐心听她的症状,“我爷爷感染瘟疫之后痊愈,可是总是咳嗽不见好,一日又一日咳出血来,我有些害怕,想让姐姐给我爷爷抓一副药。”
瘟疫的后遗症确实如同洪水猛兽,这几日宋衾遥几乎已经开堂坐诊,唐乌尔也很是放心,一个人去了对面的黄武山采药去了。
宋衾遥见惯了这一类的症状,赶忙写了一副方子让小姑娘去抓药,小姑娘搜刮全身,有些畏怯的道,“我,银两恐怕不够。”
宋衾遥见她可怜,摸了摸她的头,拿了一个铜板,假若无事的道,“这些就够了?”
赵彧看着那一个铜板笑道,“你还不如不收。”
宋衾遥道,“这也许是在照顾她的心思,她有手有脚,肯定不愿意白吃白拿,一个铜板,是维护她的脸面。”
赵彧不经意道,“看来宋姑娘对维护别人脸面这件事很是驾轻就熟啊。”
不知怎么的,宋衾遥听到这句话脸色微变。赵彧也察觉到了这样的脸色微变,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住嘴。
宋衾遥道,“赵大人,我与你说实话,我没家可归,无处可去。在这里坐诊的日子很不错,我挺喜欢的,故而不打算走。”
环视宋衾遥一圈,赵彧将手中的折扇放在手心,“在下有些不明白,你携重金而来,救鄙远百姓于一时,可比得上是神女降世。竟,无家可归?”
宋衾遥不说话,三更正挎着药篮子走进来,问赵彧中午想吃什么?赵彧忙推脱,“府衙还有公务,我就先走了。”
望着赵彧身影,三更有些莫名其妙,“这赵大人,为何怪怪的?”
宋衾遥问,“哪里怪?”
三更说,“他明明是姜国人,却总感觉有些宋国人的影子;他在鄙远这样的地方当县令,却这派文雅风度,有些格格不入;他长得很是俊俏,才识更是不凡,这样的人,怎会蜗居于鄙远这个地方?”
显然,三更识人更甚,她看出了如此多不合时宜的地方。
宋衾遥道,“这鄙远果然卧虎藏龙。”
方才他说,鄙远要打仗了。宋衾遥转过身去吩咐三更,“多去囤积一些吃的、药品,过几日将又有战事,我们要留在这帮他们。”
三更道,“为何又有战事了?”
宋衾遥叹了口气,收拾着药渣,“这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但凡是战争,都是上位者的权谋。可平民百姓、征夫士卒却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并不想豁出身家性命去为上位者们实现什么宏图伟业却不得不这样做,我们能帮他们一点,就是一点吧。”
三更有些不满的嘟囔着,“我才不想帮姜国人。”言罢,又想起了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噤声。
宋衾遥却说,“我们治病救人,是医者了。姜国人还是燕国人,都要救。”
三更知道宋衾遥在想什么,只是说,“公主就是太善良了,你帮助过这么多的人,他们未必感念你的好。当初你护过他多少次,如今可曾过问过你一句,姜介欺你骗你,不在意你.......”
“够了”。宋衾遥难得生气,是因为真的不想再回忆过去的事情。
鄙远向北五十里,是个偌大的战场。
每日暮时鸣金收兵,宋衾遥总是会和三更一起去那里给士兵们送药送水。毗邻战场,总会有很多百姓前去送药送水,所以宋衾遥和三更也并不显眼,家家户户征兵,这些妇女们也会把此刻的士卒当成自己的孩子,家有余力的都会拿上些酒菜前去。
这种事情很多,姜国的将领们自然也见怪不见。
此刻巡逻的清风却感觉眼前有个身影十分熟悉,想了半天,竟然也没有想明白那人是谁。朗月拍着他的肩膀,问,“怎么了?”
清风道,“不知道,刚好像看见一个熟悉的人。”
朗月纳闷,“什么熟悉的人?有你以前的亲兵?”
“不是,是个女子。”
朗月来了兴致,“女子?”
清风懒得理他,拿了一壶水就回到了军帐。
此时的姜介穿着一件胡灰色的大氅,坐在帐中书案前看着目前的形势,他深思熟虑,已经立志半月之内解决这场战争。
朗月前去倒茶,“主上,我们的士卒损伤不过半,眼下鸣金收兵,算是险胜。”
姜介不语,唯有地图上鄙远县城被墨水圈了一道。
朗月凑上前去,“鄙远县城前阵子闹了瘟疫,主上是想要利用鄙远做些什么吗?”
姜介看着鄙远县城顿了顿神色,“有密探来报,说萧綦去了鄙远县城。”
萧綦?
朗月闻言大惊,“萧綦?北燕的六皇子?”
姜介皱眉,“如今他应当早就料到我会布开北边的战线攻打燕国。”那么,萧綦一定在鄙远做了什么。
朗月道,“要去鄙远县城一趟吗?那里离这里不过五十里。”
姜介道,“先让一队探子去看看,找到萧綦。”
“是”。
燕国为了取胜,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六皇子萧綦更是一个腹黑阴险至极的将帅奇才,此次姜介之所以亲自来到战场之上,便是冲着萧綦此人前来的。用兵奇诡,便需要更甚之人来与他相对。
此刻的鄙远县城夜深人静,宋衾遥和三更早早的睡下了。
因为战事频频,赵彧不放心,特地将两个人接到了鄙远县衙当中,看着宋衾遥屋子里的灯光暗下去,赵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一时失笑,“有趣有趣。”
赵彧身边并无侍从,吃穿住行都是自己一力照料。
他显然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叹身边并无人分享,所以大家也就无从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