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十分不满李响臣对她提问的敷衍,跻身插进他和秦云谋之间,道:
“长兄,你看谁都像故人,遇见十个人,有九个你都说像故人。”
面对她的公然拆台,李响臣坦荡抗辩道:“哪有你说的那么频繁,最多是三个里面认两个。”
三分之二比十分之九,不能说差很多,只能说差不多。
康乐还要说些什么,被李响臣温柔地揉了揉脑袋后,便乖乖闭上了嘴巴。
其实这才是她的目的,吸引长兄的目光,得到长兄的另眼相待一份~~
就在康乐为自己的智慧沾沾自喜之际,唐棠突然出现,摆开手臂一把把她扫开,挺出身体挡在她和长兄之间。
哇偶,好熟悉的套路。
这招她刚用过的。
只不过是被别人用在了自己身上,她就差些要摔个趔趄,还好秦云谋在她肩上送了个力,才让她稳住了身形。
唐棠拘谨地站在李响臣面前,紧张地涨红了脸,右手不停搅着衣摆。
他鼓起勇气,语无伦次地询问:“李,李将军,我从小就听你的英雄事迹长大,这还是我第一次见,我,我能,我能摸摸你的手吗?”
“当然可以。”李响臣觉得十分迷惑,犹豫几息后,还是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伸出了手。
唐棠握上李响臣的手,激动道:“摸到了,是活的李将军!啊啊啊我是你拥趸会的成员!”
他从身上掏出一块木牌,小心翼翼拿给李响臣看:“这个是我们拥趸会的秘密徽章。”
李响臣一面温声与唐棠交谈,一面一心二用,眼神不善地扫了秦云谋一眼。
那是一种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神,像是在警告,也像是在质询。
可他们李家人身上都有一个特质,那便是长相太过温柔,还总是好脾气地对人笑。
以至于哪怕他们是在瞪着你,逼视你,也不会让你生出恐惧的心理。
秦云谋只与李响臣对视一眼,便极不自然地避开了目光,碰着康乐的手也快速缩回,握成拳垂了下去。
得了李响臣的几分礼待,唐棠得寸进尺地问:“李将军,我,我能向你请教如何射箭吗?听说被你指导过的人,都能百步穿杨!”
这话有康乐作证,不假。
她的射艺就是长兄手把手教的,百步穿杨不敢说,十发九中还是有的。
李响臣从手上取下个扳指,放在唐棠手中,笑道:“若是你想学,可以到崇星文馆来寻我,这几日我都会在那里。”
唐棠捧着玉扳指,犹犹豫豫不敢收下。
哪怕他知道对李响臣来说,这东西或许只是随手一赠的小物件,他也不能说就坦然收下了。
康乐在一旁解释道:“长兄记性不好,你须得拿着他的旧物,他才能认得出你。
“所以小六,你就收下吧。”
唐棠朝她冷“哼”一声,转脸又笑眼盈盈地对李响臣道:“李将军,这个那我就先拿着,日后我再还给你。”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两副面孔?
康乐歪着脑袋,想不明白唐棠对她冷眼以待的缘由。
不过,这个不重要啦。
又不是银钱,何必追求人人喜爱。
何况就算是银钱,还有清高的人不喜欢呢。
康乐摇了摇头,从秦云谋身边的吉祥物,变成了李响臣身边的吉祥物。
“长兄,你怎么就一个人?没有侍从就罢了,竟连马车也未乘吗?”她摇着李响臣的手问。
她那么大一个长兄,总不见得是靠两条腿,从长京走到苻阳来的。
李响臣摸着她的脑袋,道:“马车就在不远处,因着有女眷随行,我才将人引到了这处。”
还有女眷?这么多人来看她?
康乐激动地问:“阿宝姐姐也来了吗?还是勤崽?”
李响臣干巴巴笑了两声,也不回答。
这是他缓解尴尬的老办法了。
康乐顿感不妙。
果不其然,下一刻,面前就出现了一驾“金碧辉煌”的马车。
马车整体造型繁复,像一座移动的小楼。
舆盖仿望舒亭的攒尖顶,四端垂着刻文的响铃,就连轓上,都雕有花鸟虫兽。
“哇,好耀眼!”康乐眼睛被闪了一下。
出于这样,以及那样的原因,范阳发家的李氏,并不似旁人想象的那般富贵。
换句话说就是,李家人出行,绝不会有这么大的阵仗。
而且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驭车之人衣着光鲜,身侧还有媵女侍候,必不是普通马夫。
康乐只朝那人遥遥一眼,便打起了退堂鼓:“我突然想起来,方才我好像掉了什么东西。”
她做出在地上找东西的样子,慢慢往后退。
就等长兄一个不注意,直接开溜了。
李响臣揪着她的后衣领,和善地把她拎回身边,道:“会弄丢的东西,想来也不是什么重要东西,丢了便丢了。”
凡是长兄决定的事,向来是不容人拒绝的。
这是他们李家的规则怪谈。
康乐欲哭无泪,被提溜着,带到了华丽马夫面前。
“马夫”衣饰冠帽极考究,发一丝不苟地束起,戴一顶进贤冠,身着绯色直裾袍,外罩燕尾纱衣,腰封上缠了一枚香囊和一条长长的玉组佩。
他微微抬起头,露出脸来,蜂准秀目,面如冠玉,是人群中出挑的长相。
只额角一处有道不容忽视的伤疤,不过其眉心的一点朱砂,总让人忍不住将目光聚于他五官中最好看的眉眼,这一点小瑕疵便也不成问题。
若是康乐不认得他,定会觉得他,身姿颀长,体态端好,仅是往那一坐,便是话本子里,过街必掷果盈车的翩翩君子。
可是,康乐认得他,还十分不喜他。
所以朝他行礼时,面色很是不好。
李响臣领着康乐,朝那人介绍道:“这是家妹,方才我们遇上,便一同过来了。”
说起妹妹,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就像是在炫耀珍宝一样,哪怕康乐的表现仅算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大概就叫做,敝帚自珍。
宫锦年优哉游哉地扶轼起身,手上揽着一只绒兔逗弄,眼神打量着康乐。
这种打量带着侵略性,像是在对待一件商品,查看其是否奇货可居。
康乐在这样的打量下,不由得汗毛竖起,往后退了一步,那股寒意也没有消失,最后被激得在人前极不雅地打了个喷嚏。
宫锦年像是这才反应过一样,开口道:“几年不见,二姑娘长得越发像大姑娘了,只是这性子,倒是没怎么变。”
言外之意是在说她举止粗俗,仪态不足,性子顽劣,唯一可取之处,便只有三分像李喜容。
哈哈,好会说话,嘴里偷偷放砒霜了吧?
就是李响臣这样的好脾气,脸上的笑都撤下去几分,出声道:“家妹身子弱,受不得凉,寒暄的话可稍后再说。”
说罢,他俯身对康乐轻声道:“好阿乖,你先进马车,若是着凉了就不好了。”
康乐极力抗拒道:“不,不了,我性情顽劣不堪,唯恐言行无状,冲撞了二公子,不便同乘。”
人在内心十分抗拒某人的情况下,是愿意通过自贬的方式,以求达到远离某人的目的的。
然而宫锦年并没听出她的话外音,反是安慰道:“无事,日后改正就好了。”
说着还从身后媵女手上拿过一本书,扔进康乐怀里。
看样子,应是早就准备好了。
康乐接过书,还是推拒道:“适才我贪玩,污了衣裙,怕会将二公子的马车弄脏。”
宫锦年大手一挥,大方道:“无妨。”
怎么无妨?
看他手上那只雪白的兔子,就知道他本人爱干净得很,怎么可能无妨?
康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定他就是在装大度,可她不好拆穿,也不愿承他这情。
由是呆在原地,思索着可以应付的对策。
宫锦年不耐道:“二姑娘不愿就算了,要知昔日刘玄德请诸葛孔明出山,也就请了三次,”
这话明抬暗贬,让人听来很不舒服。
李响臣按下康乐的脑袋,道:“好了阿乖,别再说了,听话。”
康乐没再说话,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
她转头望了眼秦云谋,又难堪地别过眼睛,踩着铺了一层雪狐皮的脚踏,登上了舆车。
暖烘烘的马车里,瑞脑飘起袅袅香烟,香气扑鼻,康乐被香味包绕着,只觉得眼睛发酸。
她想打开侧窗透透气,却在碰上窗牖的一瞬间缩回了手,任由眼泪夺眶而出。
李响臣一走进来,康乐便扑进他怀里,细声哭诉道:“长兄,我讨厌他。
“每次见他,我都会头疼,还有止不住地流眼泪,手脚乏力,我不想再见到他了……”
这些话在李响臣听来,是对宫锦年没有根据的指控,甚至可以说是对其的诋毁了。
他顺着康乐的头发,道:“阿乖,你不要胡闹了,别忘了,我们李家对二公子有愧。”
设定更改:
古周×,大周√。
史称古周,当朝应自称大周。
我的错,我的锅,我忏悔。
孝愚山起义军×,孝愚山叛军?。
“长兄,你看谁都像故人,遇见十个人,有九个你都说像故人。”
面对她的公然拆台,李响臣坦荡抗辩道:“哪有你说的那么频繁,最多是三个里面认两个。”
三分之二比十分之九,不能说差很多,只能说差不多。
康乐还要说些什么,被李响臣温柔地揉了揉脑袋后,便乖乖闭上了嘴巴。
其实这才是她的目的,吸引长兄的目光,得到长兄的另眼相待一份~~
就在康乐为自己的智慧沾沾自喜之际,唐棠突然出现,摆开手臂一把把她扫开,挺出身体挡在她和长兄之间。
哇偶,好熟悉的套路。
这招她刚用过的。
只不过是被别人用在了自己身上,她就差些要摔个趔趄,还好秦云谋在她肩上送了个力,才让她稳住了身形。
唐棠拘谨地站在李响臣面前,紧张地涨红了脸,右手不停搅着衣摆。
他鼓起勇气,语无伦次地询问:“李,李将军,我从小就听你的英雄事迹长大,这还是我第一次见,我,我能,我能摸摸你的手吗?”
“当然可以。”李响臣觉得十分迷惑,犹豫几息后,还是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伸出了手。
唐棠握上李响臣的手,激动道:“摸到了,是活的李将军!啊啊啊我是你拥趸会的成员!”
他从身上掏出一块木牌,小心翼翼拿给李响臣看:“这个是我们拥趸会的秘密徽章。”
李响臣一面温声与唐棠交谈,一面一心二用,眼神不善地扫了秦云谋一眼。
那是一种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神,像是在警告,也像是在质询。
可他们李家人身上都有一个特质,那便是长相太过温柔,还总是好脾气地对人笑。
以至于哪怕他们是在瞪着你,逼视你,也不会让你生出恐惧的心理。
秦云谋只与李响臣对视一眼,便极不自然地避开了目光,碰着康乐的手也快速缩回,握成拳垂了下去。
得了李响臣的几分礼待,唐棠得寸进尺地问:“李将军,我,我能向你请教如何射箭吗?听说被你指导过的人,都能百步穿杨!”
这话有康乐作证,不假。
她的射艺就是长兄手把手教的,百步穿杨不敢说,十发九中还是有的。
李响臣从手上取下个扳指,放在唐棠手中,笑道:“若是你想学,可以到崇星文馆来寻我,这几日我都会在那里。”
唐棠捧着玉扳指,犹犹豫豫不敢收下。
哪怕他知道对李响臣来说,这东西或许只是随手一赠的小物件,他也不能说就坦然收下了。
康乐在一旁解释道:“长兄记性不好,你须得拿着他的旧物,他才能认得出你。
“所以小六,你就收下吧。”
唐棠朝她冷“哼”一声,转脸又笑眼盈盈地对李响臣道:“李将军,这个那我就先拿着,日后我再还给你。”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两副面孔?
康乐歪着脑袋,想不明白唐棠对她冷眼以待的缘由。
不过,这个不重要啦。
又不是银钱,何必追求人人喜爱。
何况就算是银钱,还有清高的人不喜欢呢。
康乐摇了摇头,从秦云谋身边的吉祥物,变成了李响臣身边的吉祥物。
“长兄,你怎么就一个人?没有侍从就罢了,竟连马车也未乘吗?”她摇着李响臣的手问。
她那么大一个长兄,总不见得是靠两条腿,从长京走到苻阳来的。
李响臣摸着她的脑袋,道:“马车就在不远处,因着有女眷随行,我才将人引到了这处。”
还有女眷?这么多人来看她?
康乐激动地问:“阿宝姐姐也来了吗?还是勤崽?”
李响臣干巴巴笑了两声,也不回答。
这是他缓解尴尬的老办法了。
康乐顿感不妙。
果不其然,下一刻,面前就出现了一驾“金碧辉煌”的马车。
马车整体造型繁复,像一座移动的小楼。
舆盖仿望舒亭的攒尖顶,四端垂着刻文的响铃,就连轓上,都雕有花鸟虫兽。
“哇,好耀眼!”康乐眼睛被闪了一下。
出于这样,以及那样的原因,范阳发家的李氏,并不似旁人想象的那般富贵。
换句话说就是,李家人出行,绝不会有这么大的阵仗。
而且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驭车之人衣着光鲜,身侧还有媵女侍候,必不是普通马夫。
康乐只朝那人遥遥一眼,便打起了退堂鼓:“我突然想起来,方才我好像掉了什么东西。”
她做出在地上找东西的样子,慢慢往后退。
就等长兄一个不注意,直接开溜了。
李响臣揪着她的后衣领,和善地把她拎回身边,道:“会弄丢的东西,想来也不是什么重要东西,丢了便丢了。”
凡是长兄决定的事,向来是不容人拒绝的。
这是他们李家的规则怪谈。
康乐欲哭无泪,被提溜着,带到了华丽马夫面前。
“马夫”衣饰冠帽极考究,发一丝不苟地束起,戴一顶进贤冠,身着绯色直裾袍,外罩燕尾纱衣,腰封上缠了一枚香囊和一条长长的玉组佩。
他微微抬起头,露出脸来,蜂准秀目,面如冠玉,是人群中出挑的长相。
只额角一处有道不容忽视的伤疤,不过其眉心的一点朱砂,总让人忍不住将目光聚于他五官中最好看的眉眼,这一点小瑕疵便也不成问题。
若是康乐不认得他,定会觉得他,身姿颀长,体态端好,仅是往那一坐,便是话本子里,过街必掷果盈车的翩翩君子。
可是,康乐认得他,还十分不喜他。
所以朝他行礼时,面色很是不好。
李响臣领着康乐,朝那人介绍道:“这是家妹,方才我们遇上,便一同过来了。”
说起妹妹,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就像是在炫耀珍宝一样,哪怕康乐的表现仅算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大概就叫做,敝帚自珍。
宫锦年优哉游哉地扶轼起身,手上揽着一只绒兔逗弄,眼神打量着康乐。
这种打量带着侵略性,像是在对待一件商品,查看其是否奇货可居。
康乐在这样的打量下,不由得汗毛竖起,往后退了一步,那股寒意也没有消失,最后被激得在人前极不雅地打了个喷嚏。
宫锦年像是这才反应过一样,开口道:“几年不见,二姑娘长得越发像大姑娘了,只是这性子,倒是没怎么变。”
言外之意是在说她举止粗俗,仪态不足,性子顽劣,唯一可取之处,便只有三分像李喜容。
哈哈,好会说话,嘴里偷偷放砒霜了吧?
就是李响臣这样的好脾气,脸上的笑都撤下去几分,出声道:“家妹身子弱,受不得凉,寒暄的话可稍后再说。”
说罢,他俯身对康乐轻声道:“好阿乖,你先进马车,若是着凉了就不好了。”
康乐极力抗拒道:“不,不了,我性情顽劣不堪,唯恐言行无状,冲撞了二公子,不便同乘。”
人在内心十分抗拒某人的情况下,是愿意通过自贬的方式,以求达到远离某人的目的的。
然而宫锦年并没听出她的话外音,反是安慰道:“无事,日后改正就好了。”
说着还从身后媵女手上拿过一本书,扔进康乐怀里。
看样子,应是早就准备好了。
康乐接过书,还是推拒道:“适才我贪玩,污了衣裙,怕会将二公子的马车弄脏。”
宫锦年大手一挥,大方道:“无妨。”
怎么无妨?
看他手上那只雪白的兔子,就知道他本人爱干净得很,怎么可能无妨?
康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定他就是在装大度,可她不好拆穿,也不愿承他这情。
由是呆在原地,思索着可以应付的对策。
宫锦年不耐道:“二姑娘不愿就算了,要知昔日刘玄德请诸葛孔明出山,也就请了三次,”
这话明抬暗贬,让人听来很不舒服。
李响臣按下康乐的脑袋,道:“好了阿乖,别再说了,听话。”
康乐没再说话,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
她转头望了眼秦云谋,又难堪地别过眼睛,踩着铺了一层雪狐皮的脚踏,登上了舆车。
暖烘烘的马车里,瑞脑飘起袅袅香烟,香气扑鼻,康乐被香味包绕着,只觉得眼睛发酸。
她想打开侧窗透透气,却在碰上窗牖的一瞬间缩回了手,任由眼泪夺眶而出。
李响臣一走进来,康乐便扑进他怀里,细声哭诉道:“长兄,我讨厌他。
“每次见他,我都会头疼,还有止不住地流眼泪,手脚乏力,我不想再见到他了……”
这些话在李响臣听来,是对宫锦年没有根据的指控,甚至可以说是对其的诋毁了。
他顺着康乐的头发,道:“阿乖,你不要胡闹了,别忘了,我们李家对二公子有愧。”
设定更改:
古周×,大周√。
史称古周,当朝应自称大周。
我的错,我的锅,我忏悔。
孝愚山起义军×,孝愚山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