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万米的时间”
韩公决赛,莎莎大头对阵特殊的朝韩组合张宇镇和车孝芯。
上场前,德华重新给大头的脚做了一次紧急镇痛。
但他的脚肿得尤其厉害,闭眼咬牙才一股劲给它们塞进鞋里。
看大头连站起来都费劲,莎莎眉头紧锁问:“实在不行,要不决赛咱不比了吧?”
大头立刻严肃正色道:“胡说什么呢小豆包,哥说要带你走到最后就会带你走到最后!”
然后他又蹦蹦跳跳走了两步,“你看我这不没事吗?一会儿你要是不认真打我可就真给你甩脸了!”
莎莎知道自己拗不过他,一路小跑跟在大头身后上了场。
双方比赛一上来就无比焦灼,从1平一直打到4平。
考虑到大头的脚伤,俩人主要采用发球抢攻战术,11:5赢下第一局。
“德华,要不再给大头喷点药?”中场休息时,莎莎盯着大头的脚拧着眉心问。
“没事,顶得住。”大头挥挥手示意德华不用麻烦,继而和莎莎边讨论下一局战术边走上场。
“他真没事吗?”我看德华满脸无奈就知道事情不像大头说得这么简单。
“估计是镇痛的药效果不大了。”德华叹了口气。
“你是说…他在生生扛着痛打?”
德华点点头,“你看,张宇镇的跑位更灵活了,落点变化也更多了。”
后面几局比赛,朝韩组合完全调动了起来,跑位越来越拼命,补板越来越快。
最终莎头1:3惜败,获得韩公混双亚军。
“没事,健康完赛就好。”莎莎下场时,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我就不该答应大头上场,他的脚连动都动不了。”
莎莎低头抠着衣角,声音里带着哭腔,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
那一声微弱的哽咽让我骤然清醒。
我原以为体育竞技只该关注名次,我原以为17岁的少女还不懂得心疼。
我好像习惯于大头对莎莎的保护,却总是在低估她对他的感情。
大多数人都很擅长隐藏爱意,所以我们喜欢在小心翼翼、别别扭扭、躲躲藏藏里发现爱情。
可是莎莎的感情似乎太坦荡了。
直白到不只是我,甚至连她自己都常常浑然不觉。
所以后来,在他们的感情秘而不宣却又人尽皆知的某个晚上,我曾和她聊起过这种感情。
“笙姐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感情就像是条隐秘的河流。”
“他在往河里扔石头。”
“而我在一块一块摸着它们淌过这条河。”
微风拂过的夜晚,少女微红的脸颊上是亮晶晶的眼睛。
“这条河看起来深不见底,但我知道它被填满了石头。”
少女的幸福溢于言表,甚至让我也沉溺其中。
我笑着理了理她被风吹乱的发丝。
“莎莎,其实不只是他在往河里扔石头。”
“嗯?”
“他也未尝不在淌过这条河。”
*
18年7月23日,我随莎莎大头一起前往成都进行亚运会封闭训练。
其实原本翻译并不需要跟封训,但师傅希望我能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乒乓球术语。
正好我放暑假,也乐意陪着他俩。
“你的脚没事了吧?”看着在莎莎跟前生龙活虎的大头,我指着他的脚问。
“嗨,这都小伤,很快就好了。”
“是吗?那时候可给我们莎莎心疼坏了!”
又开始了,我这颗八卦的心。
大头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然后又假装傲娇地逼问一旁向我投来杀意的莎莎:“真的吗小豆包?”
“心疼你个锤子!”莎莎气鼓鼓地嘴硬,还装腔作势地伸出了拳头。
白嫩嫩软乎乎的,像是小叮当的圆手。
不过,封闭训练总是枯燥无味且痛苦不堪的。
这句话出自我们的王大头。
他说的倒也是真心话,连我这个非体育专业人士都深有同感。
每天早上6点半,训练集合后,我负责收缴他们的手机。
不过这个规定背后被吐槽过无数次的始作俑者,早已无从考证。
毕竟瓜队从来不缺刺头。
手机收齐后,他们开始晨跑,而我一般在跑道内圈散步,耳机里听Podcast。
大部分时候,晨跑这项运动,是被用来醒觉的。
通常第一圈每个人都迷迷瞪瞪哈欠连天,还带着对昨晚被窝的眷恋,而最后一圈又是神清气爽迎接崭新的一天。
我很喜欢看莎莎跑步,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
莎莎的皮肤很白,清晨的阳光晕在她周身的时候,像是一块璞玉镶上了金边。
“笙姐,我的姓拼音是Sun,英语里是太阳的意思。”
有一次给莎莎缝名牌,她指着自己的姓对我说。
这名字和她再合适不过。
毕竟,在她方圆5米内,我总能看见大头这朵头发炸开的向日葵。
我时常忍不住担心他那明目张胆的心思被这群老狐狸们察觉。
不过这种担心在回到训练场上时,倒也显得多余。
除了白天密集的训练,他们晚上还要进行战术分析讨论,通常晚上回去已经是11点多。
但身体和技术上的训练远远不够。
为了模拟亚运赛场的激烈竞争,教练组每周都会安排分组考核。
考核有单打项目,也有团体项目,每周更新积分,按照积分排名挂榜公示。
“这会不会太打击排名靠后运动员的信心?”第一次帮李隼指导更新排名榜的时候,我看着名次并不靠前的莎莎大头问。
“梁笙呐,不排名次,怎么能叫竞技体育?”李指反问我。
我承认自己提了个愚蠢的问题。
“克服自己的弱点是贯穿所有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命题,”李指不紧不慢地扫视着榜单,“但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那是什么?”
“他们得先接受自己的弱点。”
是我没有想到的答案。
“能出现在这里的运动员,大多是好胜心极强的。争强好胜的人性子都挺犟,所以弱点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包袱。”
说到这里,李指指了指正在上混双训练课的莎莎和大头,“尤其是像他俩这样从小就在队里还有天赋的,包袱反而更多。”
这话说得我不由得担心。
李指却云淡风轻,“这都是顶级运动员必经的路,能甩掉包袱的人才能走到金字塔尖。”
“你会见证的,你要对他们有信心。”
李指离开时,给我留下这么一句。
也是,我还能陪他们一起走很多很多年。
*
集训期间,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干饭,莎莎一般都会等她哥一块儿吃。
之前在体总的时候,我也总和他俩一起吃饭。
俩人的小嘴都细细碎碎的,边吃边聊一顿饭能吃上半个多小时。
大多数时间我都在旁边安安静静地听,有时候他们聊的是今天攻克的难点,有时候是某个教练的糗事,甚至偶尔还有莎莎路上偶遇的游泳队帅哥。
不过最后一条莎莎通常会被大头的白眼噎回去。
莎莎在踩大头雷点这方面,总是乐此不疲。
像个知错不改的小孩。
一个被某人溺爱过度的小孩。
不过在成都封训的这段日子里,二人吃饭时明显兴致都不高。
“你俩怎么回事?和这盘子里的蒸茄子一样蔫。”我忍不住开口问。
莎莎嘴里一口饭已经被她嚼了好几圈,听到我问才咽下去说道,“哎,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和大头最近训练状态都不太理想。”
“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莎莎摇了摇头,“我也弄不太清楚。就是感觉自己内战松松垮垮的,毕竟对面都是认识的姐姐。”
“那你呢?”
我问向对面一声不吭的大头,发现男孩脸上因为压力最近长了不少青春痘。
“不知道。好像就是太想打好了,反而打得很糟糕。”
“尤其是练团体的时候。”莎莎替他补充。
“明天就要中期考核了,”大头丧气道:“现在这状态我实在提不起一点信心。”
“没事,现在还只是集训,能发现问题是好事。”我安慰他俩。
“但愿我俩都能解决叭。”莎莎用筷子托住下巴喃喃道。
不过,第二天的考核结果表明,他俩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你看看自己打得像个年轻队员吗?”
莎莎刚输给老将木子,李隼指导就立刻把她拉到场下训起了话。
“我问问你,你平时训练有目标吗?达到全队训练标准了吗?”
李指铁青着脸,我很少看到他如此生气到失控。
莎莎低头紧紧抿着嘴,指节攥得发白。
“回答我的问题。”
“不像。没有。”
声音虽小却透露着不甘心。
“孙颖莎,我给你布置个作业吧。”见莎莎的小脸涨得通红,李指的语气也逐渐冷静下来。
“你告诉我你为什么打乒乓球。”
莎莎眼神里满是错愕地抬起头。
“你必须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才能重新开始训练。”
而另一边男队的大头,境地更为难堪。
“王楚钦,你和于子洋的比赛重打。”刘国正指导环着手臂,似乎在用惯常的儒雅隐忍心中的怒意。
“为啥重打刘指?”刚刚轻松赢下比赛的于子洋一头雾水。
“他刚上场就泄气还打什么?”刘指看着大头,满脸严肃地问。
“前两个人都输了…”大头的状态确实萎靡不振。
“他怎么回事?”我拍了拍一边的大胖,问道。
“我们在模拟亚运团体赛,大头的队友已经输了两场,给他把气势全输没了。”大胖满是悲悯地看着自己兄弟挨批。
“团体赛是5局3胜,让2追3完全有可能发生,你作为第三个人凭什么泄气?”刘指凝视着大头的眼睛,似乎想把他的想法看透。
“我不想输,但是这个位置压力太大了…”
“压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责任越大不应该更把自己调动起来去投入比赛吗?”
刘指说的没错,只是大头陷在和自己较劲的困局里。
“比赛困难多,输赢是一回事,但在场上的气势不能输!”刘指说完看向观赛区域,“大胖、小胖、高远、大飞,你们四个过来,就坐在这里,这次你们就负责全程给大头加油。”
“啊?我们都来吗?”一边刚和鳗鱼约好饭的高远心里叫苦。
“是。而且如果大头这场输了,你们四个今天晚上和他一起跑一万米。”
“一万米?!”这下不止高远,四人心态同时爆炸。
“你们五个既然要一起参加亚运团体赛,从今天开始就要绑在一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指的语气不容辩驳。
大胖生无可恋地给大头来了一套马杀鸡:“弟,你今天是我哥,我求你一定把这场给我赢下来。”
大头两手一摊无奈道:“得,谁不想赢呢?”
“你咋回事?以你平时的水平赢那哥们应该不算难事啊?”大胖挠了挠头,小声嘀咕。
大头摇了摇脑袋,继续上场比赛。
但士气正盛的于子洋很快又打了大头2:0。
“大头大头!有勇有谋!”大胖为这一万米真豁出去了,在场边扯着嗓子喊起了应援口号。
观战两局的小胖也发现了问题所在,直接当起场外指导:“反手拉不动就换正手!拉长不行就摆短!不要和他犟!加油加油!”
连一直待在角落自己反思的莎莎也被大胖的声音吸引过来,和四人一起为大头赢下的每一颗球拍手叫好。
第三局大头终于慢慢找到感觉,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但由于第四局的无谓失误偏多,大头还是1:3不敌于子洋输掉了比赛。
“我对不起大家。”
这是大头下场后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
*
晚上下训后,大头按照国正指导的要求,准时来到了操场。
“其他四个人呢?”刘指问。
“是我输掉的比赛,我自己替他们跑完。”大头不想连累大家。
“那你能一个人打完团体赛吗?”刘指的声音不免提高了几分。
“报告教练,他不能。”
远处带着众人走来的大胖挥了挥手里的毛巾。
“你小子溜这么快干啥,我们几个又不会为这事吃了你。”
男孩们身上带着训练残留的热气,一股脑轰轰烈烈地涌到我面前。
“那…你来干什么?”
不仅出乎大头意料,我更是没想到,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一个披着白毛巾的莎莎。
“我跟李指申请了,请他给我一万米的时间,把白天的问题想清楚。”
“这是被罚不是玩儿孙颖莎。”大头怕莎莎一时热血上头。
“我知道这是惩罚,我的问题比你还多。”莎莎的语气冷静又真诚。
“行,那都跑起来吧,跑起来把该想的问题都想清楚。”
随着刘指一声“开始”,大头立刻冲到了前头,莎莎也紧随其后。
一个像静谧草原上的雄狮,另一个则像深邃夜海里的白鲨。
“他俩心里都有疙瘩没解开呢。”刘指平和的语气里是难掩的心疼。
我点点头:“莎莎这么小就跟着这些姐姐打球,内战的时候没那股狠劲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是个重感情的人。”
“体育竞技是个很矛盾的东西,球场上可以是情同手足的战友,也可能是头破血流的对手。”刘指说这话时满是感慨。
“所以这就是李指让她想清楚为什么打球的原因?”
“对。要想在这里取得成绩,就必须明白,她不是来这里交朋友,而是来拿冠军的。”
“可他们的感情也并非如此非黑即白对吧?”我看向跑在他们身后的其他四人。
“所以这也是顶级运动员必备的修养——分得清事业和生活。”
“那大头呢?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因为瑞典团体世乒赛。”
“瑞典团体……”短短几个字,对我却如同醍醐灌顶。
“那时候有主力们带着拿冠军,所以给他招了很多骂名。”
原来,那场流言的风暴,终究还是成为了深扎在他心头的肉刺。
远看波澜不惊,拔出却鲜血淋漓。
“这次都是年轻小将,他很想证明自己。”
“当然,他也很怕证明不了自己。”
所以莎莎才会在昨天吃饭的时候和我提到“团体赛”。
原来她也在仔细地收集,收集疼痛给那个陪她长大的男孩带来的褶皱。
然后用她温热的小手,一寸一寸地熨帖抚平。
大头穿过终点的时候,“咚”的一声躺倒在了草坪上。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似乎是要排出内心积郁的所有浑浊。
随后莎莎也跑完一万米,躺倒在他的身边。
嘶哑的蝉鸣、豆大的汗水、暴雨后的土腥气混合着燥热的晚风向我袭来。
像是柑橘成熟时褪去爆裂的酸涩,开始慢慢沁出甜蜜的期许。
一股无名的热血涌上我的心头,又莫名成为热泪潮湿我的眼眶。
少年乘风去,归来正当时。
这十个字,是我能对那个独一无二夜晚的唯一描述。
在这个普通却又非比寻常的夏夜里,他们终于把包袱留在了呼啸而过的风中,开始和缺点、和过去、和伤痛、和自己和解。
所以他们又能再一次,以轻松的、清新的、青春的样子站在我的眼前。
如果说还有哪句话,能在那晚冲出情绪的氤氲留在我心里,大概只有踏出操场的那刻,大头对莎莎说的那句。
“莎莎,跑完这一万米,我们都要重新开始了。”
上场前,德华重新给大头的脚做了一次紧急镇痛。
但他的脚肿得尤其厉害,闭眼咬牙才一股劲给它们塞进鞋里。
看大头连站起来都费劲,莎莎眉头紧锁问:“实在不行,要不决赛咱不比了吧?”
大头立刻严肃正色道:“胡说什么呢小豆包,哥说要带你走到最后就会带你走到最后!”
然后他又蹦蹦跳跳走了两步,“你看我这不没事吗?一会儿你要是不认真打我可就真给你甩脸了!”
莎莎知道自己拗不过他,一路小跑跟在大头身后上了场。
双方比赛一上来就无比焦灼,从1平一直打到4平。
考虑到大头的脚伤,俩人主要采用发球抢攻战术,11:5赢下第一局。
“德华,要不再给大头喷点药?”中场休息时,莎莎盯着大头的脚拧着眉心问。
“没事,顶得住。”大头挥挥手示意德华不用麻烦,继而和莎莎边讨论下一局战术边走上场。
“他真没事吗?”我看德华满脸无奈就知道事情不像大头说得这么简单。
“估计是镇痛的药效果不大了。”德华叹了口气。
“你是说…他在生生扛着痛打?”
德华点点头,“你看,张宇镇的跑位更灵活了,落点变化也更多了。”
后面几局比赛,朝韩组合完全调动了起来,跑位越来越拼命,补板越来越快。
最终莎头1:3惜败,获得韩公混双亚军。
“没事,健康完赛就好。”莎莎下场时,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我就不该答应大头上场,他的脚连动都动不了。”
莎莎低头抠着衣角,声音里带着哭腔,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
那一声微弱的哽咽让我骤然清醒。
我原以为体育竞技只该关注名次,我原以为17岁的少女还不懂得心疼。
我好像习惯于大头对莎莎的保护,却总是在低估她对他的感情。
大多数人都很擅长隐藏爱意,所以我们喜欢在小心翼翼、别别扭扭、躲躲藏藏里发现爱情。
可是莎莎的感情似乎太坦荡了。
直白到不只是我,甚至连她自己都常常浑然不觉。
所以后来,在他们的感情秘而不宣却又人尽皆知的某个晚上,我曾和她聊起过这种感情。
“笙姐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感情就像是条隐秘的河流。”
“他在往河里扔石头。”
“而我在一块一块摸着它们淌过这条河。”
微风拂过的夜晚,少女微红的脸颊上是亮晶晶的眼睛。
“这条河看起来深不见底,但我知道它被填满了石头。”
少女的幸福溢于言表,甚至让我也沉溺其中。
我笑着理了理她被风吹乱的发丝。
“莎莎,其实不只是他在往河里扔石头。”
“嗯?”
“他也未尝不在淌过这条河。”
*
18年7月23日,我随莎莎大头一起前往成都进行亚运会封闭训练。
其实原本翻译并不需要跟封训,但师傅希望我能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乒乓球术语。
正好我放暑假,也乐意陪着他俩。
“你的脚没事了吧?”看着在莎莎跟前生龙活虎的大头,我指着他的脚问。
“嗨,这都小伤,很快就好了。”
“是吗?那时候可给我们莎莎心疼坏了!”
又开始了,我这颗八卦的心。
大头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然后又假装傲娇地逼问一旁向我投来杀意的莎莎:“真的吗小豆包?”
“心疼你个锤子!”莎莎气鼓鼓地嘴硬,还装腔作势地伸出了拳头。
白嫩嫩软乎乎的,像是小叮当的圆手。
不过,封闭训练总是枯燥无味且痛苦不堪的。
这句话出自我们的王大头。
他说的倒也是真心话,连我这个非体育专业人士都深有同感。
每天早上6点半,训练集合后,我负责收缴他们的手机。
不过这个规定背后被吐槽过无数次的始作俑者,早已无从考证。
毕竟瓜队从来不缺刺头。
手机收齐后,他们开始晨跑,而我一般在跑道内圈散步,耳机里听Podcast。
大部分时候,晨跑这项运动,是被用来醒觉的。
通常第一圈每个人都迷迷瞪瞪哈欠连天,还带着对昨晚被窝的眷恋,而最后一圈又是神清气爽迎接崭新的一天。
我很喜欢看莎莎跑步,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
莎莎的皮肤很白,清晨的阳光晕在她周身的时候,像是一块璞玉镶上了金边。
“笙姐,我的姓拼音是Sun,英语里是太阳的意思。”
有一次给莎莎缝名牌,她指着自己的姓对我说。
这名字和她再合适不过。
毕竟,在她方圆5米内,我总能看见大头这朵头发炸开的向日葵。
我时常忍不住担心他那明目张胆的心思被这群老狐狸们察觉。
不过这种担心在回到训练场上时,倒也显得多余。
除了白天密集的训练,他们晚上还要进行战术分析讨论,通常晚上回去已经是11点多。
但身体和技术上的训练远远不够。
为了模拟亚运赛场的激烈竞争,教练组每周都会安排分组考核。
考核有单打项目,也有团体项目,每周更新积分,按照积分排名挂榜公示。
“这会不会太打击排名靠后运动员的信心?”第一次帮李隼指导更新排名榜的时候,我看着名次并不靠前的莎莎大头问。
“梁笙呐,不排名次,怎么能叫竞技体育?”李指反问我。
我承认自己提了个愚蠢的问题。
“克服自己的弱点是贯穿所有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命题,”李指不紧不慢地扫视着榜单,“但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那是什么?”
“他们得先接受自己的弱点。”
是我没有想到的答案。
“能出现在这里的运动员,大多是好胜心极强的。争强好胜的人性子都挺犟,所以弱点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包袱。”
说到这里,李指指了指正在上混双训练课的莎莎和大头,“尤其是像他俩这样从小就在队里还有天赋的,包袱反而更多。”
这话说得我不由得担心。
李指却云淡风轻,“这都是顶级运动员必经的路,能甩掉包袱的人才能走到金字塔尖。”
“你会见证的,你要对他们有信心。”
李指离开时,给我留下这么一句。
也是,我还能陪他们一起走很多很多年。
*
集训期间,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干饭,莎莎一般都会等她哥一块儿吃。
之前在体总的时候,我也总和他俩一起吃饭。
俩人的小嘴都细细碎碎的,边吃边聊一顿饭能吃上半个多小时。
大多数时间我都在旁边安安静静地听,有时候他们聊的是今天攻克的难点,有时候是某个教练的糗事,甚至偶尔还有莎莎路上偶遇的游泳队帅哥。
不过最后一条莎莎通常会被大头的白眼噎回去。
莎莎在踩大头雷点这方面,总是乐此不疲。
像个知错不改的小孩。
一个被某人溺爱过度的小孩。
不过在成都封训的这段日子里,二人吃饭时明显兴致都不高。
“你俩怎么回事?和这盘子里的蒸茄子一样蔫。”我忍不住开口问。
莎莎嘴里一口饭已经被她嚼了好几圈,听到我问才咽下去说道,“哎,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和大头最近训练状态都不太理想。”
“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莎莎摇了摇头,“我也弄不太清楚。就是感觉自己内战松松垮垮的,毕竟对面都是认识的姐姐。”
“那你呢?”
我问向对面一声不吭的大头,发现男孩脸上因为压力最近长了不少青春痘。
“不知道。好像就是太想打好了,反而打得很糟糕。”
“尤其是练团体的时候。”莎莎替他补充。
“明天就要中期考核了,”大头丧气道:“现在这状态我实在提不起一点信心。”
“没事,现在还只是集训,能发现问题是好事。”我安慰他俩。
“但愿我俩都能解决叭。”莎莎用筷子托住下巴喃喃道。
不过,第二天的考核结果表明,他俩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你看看自己打得像个年轻队员吗?”
莎莎刚输给老将木子,李隼指导就立刻把她拉到场下训起了话。
“我问问你,你平时训练有目标吗?达到全队训练标准了吗?”
李指铁青着脸,我很少看到他如此生气到失控。
莎莎低头紧紧抿着嘴,指节攥得发白。
“回答我的问题。”
“不像。没有。”
声音虽小却透露着不甘心。
“孙颖莎,我给你布置个作业吧。”见莎莎的小脸涨得通红,李指的语气也逐渐冷静下来。
“你告诉我你为什么打乒乓球。”
莎莎眼神里满是错愕地抬起头。
“你必须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才能重新开始训练。”
而另一边男队的大头,境地更为难堪。
“王楚钦,你和于子洋的比赛重打。”刘国正指导环着手臂,似乎在用惯常的儒雅隐忍心中的怒意。
“为啥重打刘指?”刚刚轻松赢下比赛的于子洋一头雾水。
“他刚上场就泄气还打什么?”刘指看着大头,满脸严肃地问。
“前两个人都输了…”大头的状态确实萎靡不振。
“他怎么回事?”我拍了拍一边的大胖,问道。
“我们在模拟亚运团体赛,大头的队友已经输了两场,给他把气势全输没了。”大胖满是悲悯地看着自己兄弟挨批。
“团体赛是5局3胜,让2追3完全有可能发生,你作为第三个人凭什么泄气?”刘指凝视着大头的眼睛,似乎想把他的想法看透。
“我不想输,但是这个位置压力太大了…”
“压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责任越大不应该更把自己调动起来去投入比赛吗?”
刘指说的没错,只是大头陷在和自己较劲的困局里。
“比赛困难多,输赢是一回事,但在场上的气势不能输!”刘指说完看向观赛区域,“大胖、小胖、高远、大飞,你们四个过来,就坐在这里,这次你们就负责全程给大头加油。”
“啊?我们都来吗?”一边刚和鳗鱼约好饭的高远心里叫苦。
“是。而且如果大头这场输了,你们四个今天晚上和他一起跑一万米。”
“一万米?!”这下不止高远,四人心态同时爆炸。
“你们五个既然要一起参加亚运团体赛,从今天开始就要绑在一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指的语气不容辩驳。
大胖生无可恋地给大头来了一套马杀鸡:“弟,你今天是我哥,我求你一定把这场给我赢下来。”
大头两手一摊无奈道:“得,谁不想赢呢?”
“你咋回事?以你平时的水平赢那哥们应该不算难事啊?”大胖挠了挠头,小声嘀咕。
大头摇了摇脑袋,继续上场比赛。
但士气正盛的于子洋很快又打了大头2:0。
“大头大头!有勇有谋!”大胖为这一万米真豁出去了,在场边扯着嗓子喊起了应援口号。
观战两局的小胖也发现了问题所在,直接当起场外指导:“反手拉不动就换正手!拉长不行就摆短!不要和他犟!加油加油!”
连一直待在角落自己反思的莎莎也被大胖的声音吸引过来,和四人一起为大头赢下的每一颗球拍手叫好。
第三局大头终于慢慢找到感觉,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但由于第四局的无谓失误偏多,大头还是1:3不敌于子洋输掉了比赛。
“我对不起大家。”
这是大头下场后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
*
晚上下训后,大头按照国正指导的要求,准时来到了操场。
“其他四个人呢?”刘指问。
“是我输掉的比赛,我自己替他们跑完。”大头不想连累大家。
“那你能一个人打完团体赛吗?”刘指的声音不免提高了几分。
“报告教练,他不能。”
远处带着众人走来的大胖挥了挥手里的毛巾。
“你小子溜这么快干啥,我们几个又不会为这事吃了你。”
男孩们身上带着训练残留的热气,一股脑轰轰烈烈地涌到我面前。
“那…你来干什么?”
不仅出乎大头意料,我更是没想到,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一个披着白毛巾的莎莎。
“我跟李指申请了,请他给我一万米的时间,把白天的问题想清楚。”
“这是被罚不是玩儿孙颖莎。”大头怕莎莎一时热血上头。
“我知道这是惩罚,我的问题比你还多。”莎莎的语气冷静又真诚。
“行,那都跑起来吧,跑起来把该想的问题都想清楚。”
随着刘指一声“开始”,大头立刻冲到了前头,莎莎也紧随其后。
一个像静谧草原上的雄狮,另一个则像深邃夜海里的白鲨。
“他俩心里都有疙瘩没解开呢。”刘指平和的语气里是难掩的心疼。
我点点头:“莎莎这么小就跟着这些姐姐打球,内战的时候没那股狠劲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是个重感情的人。”
“体育竞技是个很矛盾的东西,球场上可以是情同手足的战友,也可能是头破血流的对手。”刘指说这话时满是感慨。
“所以这就是李指让她想清楚为什么打球的原因?”
“对。要想在这里取得成绩,就必须明白,她不是来这里交朋友,而是来拿冠军的。”
“可他们的感情也并非如此非黑即白对吧?”我看向跑在他们身后的其他四人。
“所以这也是顶级运动员必备的修养——分得清事业和生活。”
“那大头呢?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因为瑞典团体世乒赛。”
“瑞典团体……”短短几个字,对我却如同醍醐灌顶。
“那时候有主力们带着拿冠军,所以给他招了很多骂名。”
原来,那场流言的风暴,终究还是成为了深扎在他心头的肉刺。
远看波澜不惊,拔出却鲜血淋漓。
“这次都是年轻小将,他很想证明自己。”
“当然,他也很怕证明不了自己。”
所以莎莎才会在昨天吃饭的时候和我提到“团体赛”。
原来她也在仔细地收集,收集疼痛给那个陪她长大的男孩带来的褶皱。
然后用她温热的小手,一寸一寸地熨帖抚平。
大头穿过终点的时候,“咚”的一声躺倒在了草坪上。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似乎是要排出内心积郁的所有浑浊。
随后莎莎也跑完一万米,躺倒在他的身边。
嘶哑的蝉鸣、豆大的汗水、暴雨后的土腥气混合着燥热的晚风向我袭来。
像是柑橘成熟时褪去爆裂的酸涩,开始慢慢沁出甜蜜的期许。
一股无名的热血涌上我的心头,又莫名成为热泪潮湿我的眼眶。
少年乘风去,归来正当时。
这十个字,是我能对那个独一无二夜晚的唯一描述。
在这个普通却又非比寻常的夏夜里,他们终于把包袱留在了呼啸而过的风中,开始和缺点、和过去、和伤痛、和自己和解。
所以他们又能再一次,以轻松的、清新的、青春的样子站在我的眼前。
如果说还有哪句话,能在那晚冲出情绪的氤氲留在我心里,大概只有踏出操场的那刻,大头对莎莎说的那句。
“莎莎,跑完这一万米,我们都要重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