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明月出了春晖堂,谨记母亲的嘱咐,片刻也不敢在后院里停留,急急地往家赶。
沁芳毕竟年纪小,难得进了后院,起了玩性,哀求明月允她在后花园子里逛一逛。
听说那里养着好些锦鲤,样子好看得紧。明月无法,只她也不知后花园在哪,还是问了旁人,得了指点,才找到了地方。
二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看鱼时,身后传来一声娇喝:“谁准你们坐在那的?”
沁芳被吓得腿都软了,还是明月一把拉住她往后藏。只见亭子外走来一行人,为首的姑娘,柳眉粉黛,脸圆圆地。
若是张氏看到,定会觉得这是宜家宜室的福相。
而旁边的娘子身形瘦削,只不过面上颧骨有些偏高,稍显几分刻薄。
后面跟着的丫鬟们手中拿着书袋,看上去应该是姑娘们下了学堂。
听说三姑娘与林姑娘二人在府里焦不离孟,看来这位定是齐三奶奶的妹妹林姑娘了。
“你们是哑巴了不成,三姑娘问你们话呢,还不快点回话!”
明月敛了敛身上的衣裳,低眉上前行礼道:“我们二人是住在跨院的董家人,今日是来给老太太贺寿的。
回去路上觉着有些乏了,便在此处歇歇脚。我们也不知此处原是不能坐人的,还请三姑娘见谅。”
三姑娘听了这话,倒也没在意,便打发她们走。
她是国公爷的幼女,虽不是嫡出,但她的生母杜姨娘是宠妾,跟老太太有些亲缘关系。
她向来最得国公爷的宠爱,因而心性仍如小孩子般,气性来得快,去得更快。
明月二人正打算退出亭子时,却又被人叫住了。林芳奴本也没有在意这两个衣着普通的小丫头。
那些住在跨院的人家,不过是来国公府打秋风的穷亲戚。
哪比得上自己,姐姐是国公府的掌家人,阖府上下谁不把她当正经主子看。
可当明月抬起头那一刻,林芳奴被她的美貌惊住了。
她因着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不知为何总是吃不了多的东西,一到夏日,便苦夏得脸上也有些挂不住相,因而最在意容貌了。
她与三姑娘交好,不过是觉得她容貌完全不及自己,身边站着一个胖子愈发能衬托出自己弱柳拂风来。
只是若是那个人也能察觉到,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林芳奴越瞧明月那张脸越不舒服,随口说道:“方才我在此地观鱼时,掉了一支珠钗。你们两个有没有看到啊?”
明月不知就里,她与林芳奴之前从未见过,也不知她为何要为难自己 ,只念着应付了早些回去。
再晚的话母亲怕是要着急了。于是便回她没有看到。
林芳奴却不依不挠,偏生要丫鬟们搜她俩的身。
明月有些恼了,昨日隔壁院的李玉娘来找过她要绣花样子,闲聊起说是今日二爷要去学堂查功课。
这林姑娘今日定在学堂里,怎么可能在这里掉了珠钗,不过是无事生非,故意寻她的错处罢了。
她肃着一张脸,质问林芳奴:“林姑娘,且不说我们不是府里的下人,姑娘要搜身怕也要跟我母亲说一声,由着长辈们在场才好。
再者,方才姑娘不是应该在学堂吗,又怎会掉落珠钗在此?”
林芳奴被她说得一滞,待还要发作,一旁的三姑娘却开了口:“好了,快来看鱼,不就是二叔没有夸你嘛,大好的日子何必跟不相干的人置气。
等下我们去给老太太拜寿去,说不定她老人家一高兴,把前些日子那套头面就给了我。”
三姑娘都发话了,林芳奴虽心里仍是愤愤,但也只好作罢。
正当二人行了礼要迈出亭子时,林芳奴却眼尖地看到了沁芳手中拿着的匣子,示意一旁的丫鬟,趁沁芳不注意一把夺了过去。
甫一打开,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就连原先坐在一旁的三姑娘也站了起来,蹙着娥眉,直愣愣看着这匣子里的首饰:“这是老太太的东西,你是怎么得来的,莫不是你们刚才趁拜寿,从老太太房里偷来的。”
明月心下叫不好,这头面老太太前头刚拒了三姑娘,后头就给了自己,三姑娘这会子知道怕是要将气撒在自己身上。
但她现在也没有其他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如实地回答:“两位姑娘,这是方才拜寿时老太太赏的,姑娘们若不信,可以使人去问下老太太跟前的半夏姐姐。“
三姑娘听了这话,果然像踩着了爆竹似的,叉着腰就冲了上来,围着明月看了几圈:“你是哪里冒出来的,这等贵重的东西,老太太连我都不愿给,怎么就赏了你了?”
说起来,明月不过是无妄之灾,赏的人不是她,她又怎知老太太为何要赏给她。
若非情势逼人,她势必要附上一双白眼。
可明月自知不能得罪她们,被母亲责罚事小,万一因此事被赶出了国公府。
她们几个,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女子,在外面怕是活不下去。
因此她按下不耐的情绪,恳切地回道:“三姑娘有所不知,我母亲擅做糕点,许是合了老太太的胃口,这才赏了下来。”
林芳奴听了,在一旁噗嗤一笑,鄙夷道:“不过会一样上不得台面的手艺罢了,老太太什么没吃过,就连宫中御赐也是时常有的。
你母亲莫不是会做什么玉帝老爷吃的糕点,这般稀奇。”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捏着帕子笑起来,沁芳躲在明月后面小声地啜泣。
明月反过手,轻轻拍了拍她以作安抚。
她没有错过三姑娘听到糕点时脸上的变化,早就听说三姑娘不喜作学问,也不爱女工,最爱的便是一口吃食了。
她心下稍定,看似回答林芳奴的问题,却面朝着三姑娘正襟回道,“回娘子的话,我母亲今日做的寿礼,第一层是北方的做法,是用各色蔬果碾成汁,将麦粉上了色,再和面捏成寿星公和仙桃的模样,上锅蒸出来的;
第二层是南方的做法,冰糕中间是嵌了薄荷蔗糖,吃一口便是沁凉……”
她还未说完,林芳奴便急急地打断了她的话,心忖:“这死丫头,倒是不傻,怕是要把三姑娘的馋虫都要勾起来了,再下去三姑娘得跟着她去跨院找她母亲去了。”
“三妹妹,你莫要听她巧舌如簧。她定是这般在老太太面前哄骗,才把老祖宗给蒙骗了。”
正是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清。明月真不知是哪里得罪这林姑娘,为何就要这般为难于她。
幸好这时从亭外走来一位男子,笑着对三姑娘说:“三妹妹,你怎么跑这里来了,我让人买了你最爱吃的凉水荔枝膏,用冰镇着,还不快回去吃了。”
来人是三姑娘一母同胞的兄长,行四,名惟安。
三姑娘一听,完全顾不得这一头的官司,带着人便走了。
林芳奴见势,也只得心有不甘地与人见了礼后跟了出去。
眼见着人都走了,明月如获大赦般松了一口气,蹙着的眉头也舒展了开。
赵惟安一旁看着原觉着有些好笑,却在对上她的眼睛时呆住了。
好一双绝妙的眼,像是藏着浩瀚星海,闪着欲语还休的波光。
他是庶子,自小就知道这府里的东西都将是世子的,得靠自己发奋读书才能挣个好前程。
因而是这府里难得的正经读书人,平日里在书院念书,回了府里也躲在书斋里做功课。
除了自家的姐妹,一向与其他年轻的女子敬而远之。
明月走向前朝他行礼致谢,便要告退。赵惟安待要拉住她,却也知道与礼不合,悻悻地回了礼,口道“姑娘慢走。”
不远处的抄手走廊上,随侍行舟看着这一幕,笑对着赵如琢说道:“二爷,四郎君怕不是被那姑娘迷住了吧。
二爷您不过是让他去解个围,那姑娘都走出老远了,郎君还在那看着。”
赵如琢闻言,脑中闪过那张粉面桃花脸,却也只是一瞬,呵斥道:“四郎君也是你可以调笑的,是想被撵到庄子里种谷子去吗?
还不去快去请了他来,莫要误了正事。”
行舟一听赶紧敛了笑,领命去请赵惟安了。
沁芳毕竟年纪小,难得进了后院,起了玩性,哀求明月允她在后花园子里逛一逛。
听说那里养着好些锦鲤,样子好看得紧。明月无法,只她也不知后花园在哪,还是问了旁人,得了指点,才找到了地方。
二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看鱼时,身后传来一声娇喝:“谁准你们坐在那的?”
沁芳被吓得腿都软了,还是明月一把拉住她往后藏。只见亭子外走来一行人,为首的姑娘,柳眉粉黛,脸圆圆地。
若是张氏看到,定会觉得这是宜家宜室的福相。
而旁边的娘子身形瘦削,只不过面上颧骨有些偏高,稍显几分刻薄。
后面跟着的丫鬟们手中拿着书袋,看上去应该是姑娘们下了学堂。
听说三姑娘与林姑娘二人在府里焦不离孟,看来这位定是齐三奶奶的妹妹林姑娘了。
“你们是哑巴了不成,三姑娘问你们话呢,还不快点回话!”
明月敛了敛身上的衣裳,低眉上前行礼道:“我们二人是住在跨院的董家人,今日是来给老太太贺寿的。
回去路上觉着有些乏了,便在此处歇歇脚。我们也不知此处原是不能坐人的,还请三姑娘见谅。”
三姑娘听了这话,倒也没在意,便打发她们走。
她是国公爷的幼女,虽不是嫡出,但她的生母杜姨娘是宠妾,跟老太太有些亲缘关系。
她向来最得国公爷的宠爱,因而心性仍如小孩子般,气性来得快,去得更快。
明月二人正打算退出亭子时,却又被人叫住了。林芳奴本也没有在意这两个衣着普通的小丫头。
那些住在跨院的人家,不过是来国公府打秋风的穷亲戚。
哪比得上自己,姐姐是国公府的掌家人,阖府上下谁不把她当正经主子看。
可当明月抬起头那一刻,林芳奴被她的美貌惊住了。
她因着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不知为何总是吃不了多的东西,一到夏日,便苦夏得脸上也有些挂不住相,因而最在意容貌了。
她与三姑娘交好,不过是觉得她容貌完全不及自己,身边站着一个胖子愈发能衬托出自己弱柳拂风来。
只是若是那个人也能察觉到,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林芳奴越瞧明月那张脸越不舒服,随口说道:“方才我在此地观鱼时,掉了一支珠钗。你们两个有没有看到啊?”
明月不知就里,她与林芳奴之前从未见过,也不知她为何要为难自己 ,只念着应付了早些回去。
再晚的话母亲怕是要着急了。于是便回她没有看到。
林芳奴却不依不挠,偏生要丫鬟们搜她俩的身。
明月有些恼了,昨日隔壁院的李玉娘来找过她要绣花样子,闲聊起说是今日二爷要去学堂查功课。
这林姑娘今日定在学堂里,怎么可能在这里掉了珠钗,不过是无事生非,故意寻她的错处罢了。
她肃着一张脸,质问林芳奴:“林姑娘,且不说我们不是府里的下人,姑娘要搜身怕也要跟我母亲说一声,由着长辈们在场才好。
再者,方才姑娘不是应该在学堂吗,又怎会掉落珠钗在此?”
林芳奴被她说得一滞,待还要发作,一旁的三姑娘却开了口:“好了,快来看鱼,不就是二叔没有夸你嘛,大好的日子何必跟不相干的人置气。
等下我们去给老太太拜寿去,说不定她老人家一高兴,把前些日子那套头面就给了我。”
三姑娘都发话了,林芳奴虽心里仍是愤愤,但也只好作罢。
正当二人行了礼要迈出亭子时,林芳奴却眼尖地看到了沁芳手中拿着的匣子,示意一旁的丫鬟,趁沁芳不注意一把夺了过去。
甫一打开,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就连原先坐在一旁的三姑娘也站了起来,蹙着娥眉,直愣愣看着这匣子里的首饰:“这是老太太的东西,你是怎么得来的,莫不是你们刚才趁拜寿,从老太太房里偷来的。”
明月心下叫不好,这头面老太太前头刚拒了三姑娘,后头就给了自己,三姑娘这会子知道怕是要将气撒在自己身上。
但她现在也没有其他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如实地回答:“两位姑娘,这是方才拜寿时老太太赏的,姑娘们若不信,可以使人去问下老太太跟前的半夏姐姐。“
三姑娘听了这话,果然像踩着了爆竹似的,叉着腰就冲了上来,围着明月看了几圈:“你是哪里冒出来的,这等贵重的东西,老太太连我都不愿给,怎么就赏了你了?”
说起来,明月不过是无妄之灾,赏的人不是她,她又怎知老太太为何要赏给她。
若非情势逼人,她势必要附上一双白眼。
可明月自知不能得罪她们,被母亲责罚事小,万一因此事被赶出了国公府。
她们几个,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女子,在外面怕是活不下去。
因此她按下不耐的情绪,恳切地回道:“三姑娘有所不知,我母亲擅做糕点,许是合了老太太的胃口,这才赏了下来。”
林芳奴听了,在一旁噗嗤一笑,鄙夷道:“不过会一样上不得台面的手艺罢了,老太太什么没吃过,就连宫中御赐也是时常有的。
你母亲莫不是会做什么玉帝老爷吃的糕点,这般稀奇。”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捏着帕子笑起来,沁芳躲在明月后面小声地啜泣。
明月反过手,轻轻拍了拍她以作安抚。
她没有错过三姑娘听到糕点时脸上的变化,早就听说三姑娘不喜作学问,也不爱女工,最爱的便是一口吃食了。
她心下稍定,看似回答林芳奴的问题,却面朝着三姑娘正襟回道,“回娘子的话,我母亲今日做的寿礼,第一层是北方的做法,是用各色蔬果碾成汁,将麦粉上了色,再和面捏成寿星公和仙桃的模样,上锅蒸出来的;
第二层是南方的做法,冰糕中间是嵌了薄荷蔗糖,吃一口便是沁凉……”
她还未说完,林芳奴便急急地打断了她的话,心忖:“这死丫头,倒是不傻,怕是要把三姑娘的馋虫都要勾起来了,再下去三姑娘得跟着她去跨院找她母亲去了。”
“三妹妹,你莫要听她巧舌如簧。她定是这般在老太太面前哄骗,才把老祖宗给蒙骗了。”
正是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清。明月真不知是哪里得罪这林姑娘,为何就要这般为难于她。
幸好这时从亭外走来一位男子,笑着对三姑娘说:“三妹妹,你怎么跑这里来了,我让人买了你最爱吃的凉水荔枝膏,用冰镇着,还不快回去吃了。”
来人是三姑娘一母同胞的兄长,行四,名惟安。
三姑娘一听,完全顾不得这一头的官司,带着人便走了。
林芳奴见势,也只得心有不甘地与人见了礼后跟了出去。
眼见着人都走了,明月如获大赦般松了一口气,蹙着的眉头也舒展了开。
赵惟安一旁看着原觉着有些好笑,却在对上她的眼睛时呆住了。
好一双绝妙的眼,像是藏着浩瀚星海,闪着欲语还休的波光。
他是庶子,自小就知道这府里的东西都将是世子的,得靠自己发奋读书才能挣个好前程。
因而是这府里难得的正经读书人,平日里在书院念书,回了府里也躲在书斋里做功课。
除了自家的姐妹,一向与其他年轻的女子敬而远之。
明月走向前朝他行礼致谢,便要告退。赵惟安待要拉住她,却也知道与礼不合,悻悻地回了礼,口道“姑娘慢走。”
不远处的抄手走廊上,随侍行舟看着这一幕,笑对着赵如琢说道:“二爷,四郎君怕不是被那姑娘迷住了吧。
二爷您不过是让他去解个围,那姑娘都走出老远了,郎君还在那看着。”
赵如琢闻言,脑中闪过那张粉面桃花脸,却也只是一瞬,呵斥道:“四郎君也是你可以调笑的,是想被撵到庄子里种谷子去吗?
还不去快去请了他来,莫要误了正事。”
行舟一听赶紧敛了笑,领命去请赵惟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