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行舟送走了郎中后,紧赶着回二爷住的院子复命。
如今老太太还在,二爷虽然成了家,但并未辟府另居。正房原是二爷起居的地方,谁知二太太离府后,他便一直歇在西稍间。
行舟在门外通禀时,赵如琢正靠在临窗的坐榻上看书。
“二爷,郎中给董夫人和小丫头都看过了,也已开了药方子。”
斟酌了一下,行舟试探着道:“只不过,郎中说董家夫人是内里亏空,得吃些丸药才行。
奴才看,董家怕是没这银钱,您看,要不要帮她们一把,董姑娘长得怪可怜见的。”
里面一时没有声音。正当行舟觉得二爷是默许的意思时,突然却听到一声呵斥:“我倒不知你何时如此爱管闲事了,不如扣了你的月银给董家。”
行舟吓了一跳,连连求饶。起身告退时,他挠了挠头,心道:“二爷果然还是冷情的二爷,董姑娘那般我见犹怜的模样,他倒也能狠下心来。”
行舟的主子不愿多管闲事,半夏这边却是另一番场景。
春晖堂内,老太太向来少眠,由着一众丫头嬷嬷们伺候着起身。
半夏的手最巧,老太太素来爱使她梳头。往日里梳头时,半夏爱讲些不知从哪听来的事给老太太逗逗趣。
“老太太,您可知昨夜奴婢下值时,在春晖堂门口碰到谁了?”
老太太可不乐意猜谜,“你这丫头,还不快说,莫不是见到神仙了不成。”
半夏见状,也不坚持,将昨晚的事竹筒倒豆子般说了个干干净净。
老太太这下坐不住了,忙问:“你是说,昨夜小二从我这出了门后,叫行舟给董家那个姑娘请郎中,还就一直陪着她等郎中来?”
半夏笑盈盈地蹲下身子,对着老太太说:“正是呢,董姑娘说是行舟无意撞倒了她的小丫头,二爷才叫请的郎中。
可就算去请郎中,二爷也不用这般陪着人家姑娘。请的郎中还是那位平日里给您请平安脉的胡郎中。您说二爷是不是对董姑娘有意啊?”
老太太却有些迟疑,她蹙着眉,沉吟道:“这姑娘白日里刚来过,夜里又来作甚,莫不是也跟林家那个一样,故意来偶遇的?”
半夏对明月颇有一番好感,她忙着为她解释:“老太太,这您就冤枉董姑娘了。
昨日她不是也说她母亲病了不能来给您请安么,夜里病势有些不妙,她是个孝顺的孩子,便去三奶奶那求请郎中,哪知三奶奶已经睡下了。
她知道您是最仁爱不过了,就想着来这边碰碰运气,能不能求着您请个郎中。”
听了这番话,老太太才放下心,转念一想,哼了一声道:“这府里让外人来当家就是不成事,小二走的那会儿连我这个老婆子都还没歇下。
她一个掌中馈的,哪有那么早就睡下了,怕不是白日里她妹子未在董家姑娘那讨了便宜,这会子故意不理会呢。”
昨日三姑娘来拜寿时,扯着老太太的衣袖说她偏心,那套头面她早就看中了,偏她不给自家孙女,给旁人得了便宜去。就这般,顺带着将林芳如在后花园里如何为难明月的事都抖了出来。
半夏心知老太太对齐三奶奶早有不满,只不过碍在府里的夫人们一个两个地都不理事,没法子才将府里的中馈托付给她。
昨夜里她在屋里内伺候时,老太太又同二爷谈起妾室的事情,他兄长国公爷都要抱孙子了,而他却连个子嗣也没有。以往二爷都是态度绝决,昨夜里却有些余地。
“半夏,听你说郎中叫董家夫人得吃丸药温补才行,你一会子去叫了董姑娘来。”
平日里这等事,半夏自会使个半大的小丫头去叫人。但这程子,她却觉着这董姑娘以后未必不是身份贵重,早早地在她那卖个好也好。
半夏带着小丫头到董家小院之时,明月正服待好母亲喝完药。
一觉醒来,张氏虽还是体虚,倒也好了许多,早上更是用了一碗粥。
见半夏又来,董家人都有些狐疑,但也不好露在脸上,客客气气地请了她进来坐。
半夏先在张氏那探了病,说明了来意,道是老太太今早听说董夫人昨夜里病情加重,便使了她来,一来是代她老人家来探病,二来是请明明姑娘到春晖堂一趟,老太太要问一问病情。
张氏自是感激涕零,人还只能歪靠在床头,话也说不了几句,却一直打发明月赶紧去老太太那回话,莫要失了礼数,让她久等。
明月心里却有些忐忑。今早张氏醒来时,明月下意识地没提二爷的事,只说是老太太让半夏给请的郎中。
一路上,她细细地回想,昨夜里跟二爷应无逾距的事。
只不过从那人身上传来的陌生的若有若无的清冽气息让她实在有些心慌意乱。
进了春晖堂,老太太用完了早膳,正坐在坐榻上与丁嬷嬷扯着闲篇。
自老国公为国捐躯后,世子袭了爵,她便做起了老祖宗,这国公府内的一干事务俱都抛开了。
如今的定国府韬光养晦,国公爷赵如晦领的是闲职,成日里就只是以文会友,吟诗作画,丝毫不关心俗务。
二爷赵如琢自从西陲回来,任了殿前司副指挥使。只不过这指挥使与另一位副指挥使是二皇子的人。
老国公当年可是为了救太子而死的,虽说太子早已被废,但定国公府还是被打上了废太子党的标识。
对这朝廷里的事,老太太其实并不关心。
这都是男人们该愁的事,后院才是女人的天下。
可幼子的子嗣问题却成了她近年来的一桩糟心事。
原先着急上火的时候,也曾病急乱投医,想着不过是找个女人生个孩子,做过将丫头洗干净了送上赵如琢的床上的事。
可他哪怕在喝醉了,房间里燃了迷情香的情形下,还能在冬日里将着了薄纱的女子扔到院门口的雪地里。
之后虽每日晨昏定省从未落下,却不肯在春晖堂多呆一会。
最后还是老太太先低了头,保证此事再不会发生,母子二人才和好如初。
再后来,老太太好了伤疤忘了疼,想再好生挑个容貌上乘的丫头去伺候。
谁知身边的丫头们因上回的事对二爷颇有惧意。
连丁嬷嬷都劝他,二爷不是个贪色的人,丫头毕竟身份低下,连带着生出的孩子也不贵重。
不如好好找个门庭清白、才貌双全的姑娘,正房是御赐的动不了,做个贵妾总还相宜,兴许二爷就看上了呢。
听了丁嬷嬷的话,老太太倒也颇为认同。故而齐三奶奶携她妹子上门长住时,老太太虽知她们有那样的打算,倒也不阻拦。
若是这林芳如能让赵如琢看上,进得了他的门,也是一桩美事。等生了子嗣,她也有脸去见地下的老国公了。
可谁知这林芳如也是个没用的,不要说与二爷见面,连带每次送去的东西都被拒在门外。
最后二爷更是亲自敲打了齐三郎,且不表齐三郎回去之后如何行事,但林芳如却是再也没有在二爷的院子里出现了。
昨夜里,老太太又与赵如琢扯起了纳房妾室的话匣子,丫头们不行,就找个身家清白的官宦千金。
这一次赵如琢竟没有一口回绝,只道待忙过这一阵再议。就这一句话,老太太心里已是欢喜。
晨起时半夏又来报,称昨夜里他不仅派了行舟给董家请郎中,更是陪着董家姑娘等。
这哪是他往日的做派,老太太心想怕不是自己每日里佛前祷告,菩萨显灵了。
瞧着明月盈盈行礼,老太太是愈看愈中意,这最好的人选不正在眼前嘛。
唤丫头给她取来玳瑁叆叇,拉着明月的手又是一番上下打量,身姿如弱风扶柳,凝肤又欺雪赛霜,这一双眼睛,更是勾魂动魄。
若是端从这容貌上看,实在是挑不出错处来。
明月被老太太打量地心里更有些不安。沁芳那个在门房当差的干奶奶,早就说过老太太在给二爷寻一房妾室。
可前一阵子不是说定的是齐三奶奶的妹子么。这会儿难不成又瞧上了她?
老太太此刻心里是十分的欢喜,面上却也不显,一脸关切地问明月:“听闻你母亲昨夜里请了郎中,可是为了给我做寿礼累着了。郎中昨日里可怎么说的?”
明月听她问的是母亲的病情,心下稍定,回道:“郎中说母亲内里亏空,只不过恰巧昨日发作。
依我看,母亲是平日里总为舅舅安危忧思才至如此。也是我年纪小,不懂事,不知道为母亲分忧。往后我定会好好照顾母亲,多开解开解。”
老太太听了她的话,愈发觉得她行事周全,想起半夏提起张氏还得进些温补的丸药。
这董家孤儿寡母的,出事时家里又是那样的光景,怕是没有多余的银钱。
眼下正是施恩的好时机,故而,老太太便提起丸药的事:“听半夏说你母亲得靠平日里补养才行,正好我这边正配丸药。
你母亲需要的话,吩咐下去让他们多配一味药好了。”
谁知明月并没有借势求丸药,仍是笑意盈盈地言道:“托老太太的福,母亲和我才能在府里安心的住着,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哪还有其他难处。
我母亲这病看起来凶险,实则上倒也不碍事。心病还需心药医,日后我多为她分担些,她定能早日康复的。”
老太太的打算落了空,觉得这姑娘没有些眼力界。
毕竟是小门小户人家出来的,她曾祖还是个农户。
若不是赵如琢婚姻之事实在坎坷,又何至于如今只能在这些人家中找妾室。
丁嬷嬷是老太太身边伺候惯了的,一看老太太脸上露出不耐的神色,便上前对老太太说:“您看您,一见着董姑娘便说个不停。
胡郎中开的那汤药还未用呢,丫头早就煎好了,再不用就凉了。”
明月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忙起身告退,又是一番致谢。老太太这下不留人了,笑意也淡了些,唤她平日里多来来。
如今老太太还在,二爷虽然成了家,但并未辟府另居。正房原是二爷起居的地方,谁知二太太离府后,他便一直歇在西稍间。
行舟在门外通禀时,赵如琢正靠在临窗的坐榻上看书。
“二爷,郎中给董夫人和小丫头都看过了,也已开了药方子。”
斟酌了一下,行舟试探着道:“只不过,郎中说董家夫人是内里亏空,得吃些丸药才行。
奴才看,董家怕是没这银钱,您看,要不要帮她们一把,董姑娘长得怪可怜见的。”
里面一时没有声音。正当行舟觉得二爷是默许的意思时,突然却听到一声呵斥:“我倒不知你何时如此爱管闲事了,不如扣了你的月银给董家。”
行舟吓了一跳,连连求饶。起身告退时,他挠了挠头,心道:“二爷果然还是冷情的二爷,董姑娘那般我见犹怜的模样,他倒也能狠下心来。”
行舟的主子不愿多管闲事,半夏这边却是另一番场景。
春晖堂内,老太太向来少眠,由着一众丫头嬷嬷们伺候着起身。
半夏的手最巧,老太太素来爱使她梳头。往日里梳头时,半夏爱讲些不知从哪听来的事给老太太逗逗趣。
“老太太,您可知昨夜奴婢下值时,在春晖堂门口碰到谁了?”
老太太可不乐意猜谜,“你这丫头,还不快说,莫不是见到神仙了不成。”
半夏见状,也不坚持,将昨晚的事竹筒倒豆子般说了个干干净净。
老太太这下坐不住了,忙问:“你是说,昨夜小二从我这出了门后,叫行舟给董家那个姑娘请郎中,还就一直陪着她等郎中来?”
半夏笑盈盈地蹲下身子,对着老太太说:“正是呢,董姑娘说是行舟无意撞倒了她的小丫头,二爷才叫请的郎中。
可就算去请郎中,二爷也不用这般陪着人家姑娘。请的郎中还是那位平日里给您请平安脉的胡郎中。您说二爷是不是对董姑娘有意啊?”
老太太却有些迟疑,她蹙着眉,沉吟道:“这姑娘白日里刚来过,夜里又来作甚,莫不是也跟林家那个一样,故意来偶遇的?”
半夏对明月颇有一番好感,她忙着为她解释:“老太太,这您就冤枉董姑娘了。
昨日她不是也说她母亲病了不能来给您请安么,夜里病势有些不妙,她是个孝顺的孩子,便去三奶奶那求请郎中,哪知三奶奶已经睡下了。
她知道您是最仁爱不过了,就想着来这边碰碰运气,能不能求着您请个郎中。”
听了这番话,老太太才放下心,转念一想,哼了一声道:“这府里让外人来当家就是不成事,小二走的那会儿连我这个老婆子都还没歇下。
她一个掌中馈的,哪有那么早就睡下了,怕不是白日里她妹子未在董家姑娘那讨了便宜,这会子故意不理会呢。”
昨日三姑娘来拜寿时,扯着老太太的衣袖说她偏心,那套头面她早就看中了,偏她不给自家孙女,给旁人得了便宜去。就这般,顺带着将林芳如在后花园里如何为难明月的事都抖了出来。
半夏心知老太太对齐三奶奶早有不满,只不过碍在府里的夫人们一个两个地都不理事,没法子才将府里的中馈托付给她。
昨夜里她在屋里内伺候时,老太太又同二爷谈起妾室的事情,他兄长国公爷都要抱孙子了,而他却连个子嗣也没有。以往二爷都是态度绝决,昨夜里却有些余地。
“半夏,听你说郎中叫董家夫人得吃丸药温补才行,你一会子去叫了董姑娘来。”
平日里这等事,半夏自会使个半大的小丫头去叫人。但这程子,她却觉着这董姑娘以后未必不是身份贵重,早早地在她那卖个好也好。
半夏带着小丫头到董家小院之时,明月正服待好母亲喝完药。
一觉醒来,张氏虽还是体虚,倒也好了许多,早上更是用了一碗粥。
见半夏又来,董家人都有些狐疑,但也不好露在脸上,客客气气地请了她进来坐。
半夏先在张氏那探了病,说明了来意,道是老太太今早听说董夫人昨夜里病情加重,便使了她来,一来是代她老人家来探病,二来是请明明姑娘到春晖堂一趟,老太太要问一问病情。
张氏自是感激涕零,人还只能歪靠在床头,话也说不了几句,却一直打发明月赶紧去老太太那回话,莫要失了礼数,让她久等。
明月心里却有些忐忑。今早张氏醒来时,明月下意识地没提二爷的事,只说是老太太让半夏给请的郎中。
一路上,她细细地回想,昨夜里跟二爷应无逾距的事。
只不过从那人身上传来的陌生的若有若无的清冽气息让她实在有些心慌意乱。
进了春晖堂,老太太用完了早膳,正坐在坐榻上与丁嬷嬷扯着闲篇。
自老国公为国捐躯后,世子袭了爵,她便做起了老祖宗,这国公府内的一干事务俱都抛开了。
如今的定国府韬光养晦,国公爷赵如晦领的是闲职,成日里就只是以文会友,吟诗作画,丝毫不关心俗务。
二爷赵如琢自从西陲回来,任了殿前司副指挥使。只不过这指挥使与另一位副指挥使是二皇子的人。
老国公当年可是为了救太子而死的,虽说太子早已被废,但定国公府还是被打上了废太子党的标识。
对这朝廷里的事,老太太其实并不关心。
这都是男人们该愁的事,后院才是女人的天下。
可幼子的子嗣问题却成了她近年来的一桩糟心事。
原先着急上火的时候,也曾病急乱投医,想着不过是找个女人生个孩子,做过将丫头洗干净了送上赵如琢的床上的事。
可他哪怕在喝醉了,房间里燃了迷情香的情形下,还能在冬日里将着了薄纱的女子扔到院门口的雪地里。
之后虽每日晨昏定省从未落下,却不肯在春晖堂多呆一会。
最后还是老太太先低了头,保证此事再不会发生,母子二人才和好如初。
再后来,老太太好了伤疤忘了疼,想再好生挑个容貌上乘的丫头去伺候。
谁知身边的丫头们因上回的事对二爷颇有惧意。
连丁嬷嬷都劝他,二爷不是个贪色的人,丫头毕竟身份低下,连带着生出的孩子也不贵重。
不如好好找个门庭清白、才貌双全的姑娘,正房是御赐的动不了,做个贵妾总还相宜,兴许二爷就看上了呢。
听了丁嬷嬷的话,老太太倒也颇为认同。故而齐三奶奶携她妹子上门长住时,老太太虽知她们有那样的打算,倒也不阻拦。
若是这林芳如能让赵如琢看上,进得了他的门,也是一桩美事。等生了子嗣,她也有脸去见地下的老国公了。
可谁知这林芳如也是个没用的,不要说与二爷见面,连带每次送去的东西都被拒在门外。
最后二爷更是亲自敲打了齐三郎,且不表齐三郎回去之后如何行事,但林芳如却是再也没有在二爷的院子里出现了。
昨夜里,老太太又与赵如琢扯起了纳房妾室的话匣子,丫头们不行,就找个身家清白的官宦千金。
这一次赵如琢竟没有一口回绝,只道待忙过这一阵再议。就这一句话,老太太心里已是欢喜。
晨起时半夏又来报,称昨夜里他不仅派了行舟给董家请郎中,更是陪着董家姑娘等。
这哪是他往日的做派,老太太心想怕不是自己每日里佛前祷告,菩萨显灵了。
瞧着明月盈盈行礼,老太太是愈看愈中意,这最好的人选不正在眼前嘛。
唤丫头给她取来玳瑁叆叇,拉着明月的手又是一番上下打量,身姿如弱风扶柳,凝肤又欺雪赛霜,这一双眼睛,更是勾魂动魄。
若是端从这容貌上看,实在是挑不出错处来。
明月被老太太打量地心里更有些不安。沁芳那个在门房当差的干奶奶,早就说过老太太在给二爷寻一房妾室。
可前一阵子不是说定的是齐三奶奶的妹子么。这会儿难不成又瞧上了她?
老太太此刻心里是十分的欢喜,面上却也不显,一脸关切地问明月:“听闻你母亲昨夜里请了郎中,可是为了给我做寿礼累着了。郎中昨日里可怎么说的?”
明月听她问的是母亲的病情,心下稍定,回道:“郎中说母亲内里亏空,只不过恰巧昨日发作。
依我看,母亲是平日里总为舅舅安危忧思才至如此。也是我年纪小,不懂事,不知道为母亲分忧。往后我定会好好照顾母亲,多开解开解。”
老太太听了她的话,愈发觉得她行事周全,想起半夏提起张氏还得进些温补的丸药。
这董家孤儿寡母的,出事时家里又是那样的光景,怕是没有多余的银钱。
眼下正是施恩的好时机,故而,老太太便提起丸药的事:“听半夏说你母亲得靠平日里补养才行,正好我这边正配丸药。
你母亲需要的话,吩咐下去让他们多配一味药好了。”
谁知明月并没有借势求丸药,仍是笑意盈盈地言道:“托老太太的福,母亲和我才能在府里安心的住着,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哪还有其他难处。
我母亲这病看起来凶险,实则上倒也不碍事。心病还需心药医,日后我多为她分担些,她定能早日康复的。”
老太太的打算落了空,觉得这姑娘没有些眼力界。
毕竟是小门小户人家出来的,她曾祖还是个农户。
若不是赵如琢婚姻之事实在坎坷,又何至于如今只能在这些人家中找妾室。
丁嬷嬷是老太太身边伺候惯了的,一看老太太脸上露出不耐的神色,便上前对老太太说:“您看您,一见着董姑娘便说个不停。
胡郎中开的那汤药还未用呢,丫头早就煎好了,再不用就凉了。”
明月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忙起身告退,又是一番致谢。老太太这下不留人了,笑意也淡了些,唤她平日里多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