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栀在家休息了四天,周日吃完午饭后依依不舍垂头丧气地背上书包提上零食去镇上坐车回了学校。
台风来得太晚,晴了一个礼拜的天气偏偏在军训结束后下起了雨,实在让人有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军训结训后,高一的教学终于步入了正轨。李俅喊了十个男生去教材室搬来了新教材,九个科目像九座大山,朝他们重重地压了过来。
不过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北栀还是挺开心的。高中和初中不一样,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听上去挺高级。
北栀用从文具店新买的签字笔郑重地翻开封面,在每本书的内页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班号。她原本还想给新书包书壳,但发现周围人都没这个习惯后,她也就凡事从简了。
在发完新书后,学校还给他们发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教材,很薄的一本,有练习也有知识点。
北栀原本以为从星期一开始就会上新课,没想到接下来的五天要上初高中的衔接课程。班主任说一中考虑到大家放了那么久暑假,怕大家把初中的知识都抛诸脑后了,所以先简单复习一下再上新课。
“磨刀不误砍柴工。”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屁咧,我听说重点班他们都是直接上新课的。”下完课后,有同学撇了撇嘴翻了个白眼。
“我们成绩是没重点班的人好,但考试也有运气的成分在,我们又不是智障,没必要复习。”
同学们的议论声飘进她耳朵,北栀猜说话的人成绩应该都挺好的。不过学校的考虑也是合理的,至少对于她来说,中考完后知识确实缩水了,老师能帮着复习一下还是不错的。
她拔开笔帽,又郑重地在新买的漂亮笔记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一天下来,北栀发现他们班的科任老师讲课都讲得挺好的,其中让她印象最深最有好感的是语文和英语老师。
语文老师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留着黑长直,皮肤白净、身材苗条,性格和她的名字邝莹一样温柔润泽。
如果说邝老师走的是温柔知性风的话,那英语老师就是金庸笔下的黄蓉,聪明又搞怪,不但教学本领高强,还很有个性。
她的出场的方式很特别,早在下课的时候就偷偷来了教室,坐在第一排。上课铃声打响后,她并没有马上走上讲台,而是在大家翘首以盼不见英语老师来后开始焦躁时,从第一排起身缓步走上了讲台。
大家原本以为她是自己的同学,乍然看到她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时才反应过来。
“各位同学好啊!”她俏皮又得逞地笑了,带上扩音器后自我介绍说:“我叫杨桃,不是水果,是你们的英语老师。”
大家看着她的样子都有点惊讶。
杨桃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戴一副黑色的圆框眼镜。她穿着朴素,扎着简单的马尾,素面朝天,从外表上看根本和高中生没什么区别。
“今天是你们高中英语的第一节课,我们先不着急上课,先给大家看个英文电影。”杨老师微笑着说。
底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杨老师宠溺又理解地看着他们,含笑拉开黑板,把u盘插入一体机的卡槽,找到相应的文件打开。
老师播放的是《摇滚夏令营》,美国的一部青春电影,讲的是热爱音乐的青春少女米琪·桃瑞斯希参加一个摇滚夏令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收获了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电影的基调青春又富有活力,闪闪发光的青春故事落在屏幕外正值年华的少年少女眼中,像舞台剧的聚光灯洒落,暂时隔绝了繁重的学业和竞争的压力,只剩下胸膛里那颗揣满了美好想象的心。
时间眨眼即逝,就在男女主相认互生好感时下课铃响了,英语老师比了个中止的手势,转身关掉了电影,在大家惋惜哀叹时,她像哄孩子一样温声安慰大家等下次有时间再继续看。
北栀从没觉得一节课这么短,幻想的聚光灯消失后,她被一把拉入现实。现实是孤单厚重的,是桌前垒得高高的书堆。
五天的初高中衔接课程上完后,学校又掀起了一场名为新课改的教育变革,除了重点班外,其他的班级都是学校手里实验的小白鼠,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按照这种新模式上课。
班主任按照上级的要求,以每八人一组的方式把他们编排成六个大组。小组成员两两对坐,教室除了前后外,左右两边也安上了黑板。
各科老师上课前都会给他们发一份导学案,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会围绕着导学案进行授课,也会给每个小组抛出问题,让大家商议讨论,大家讨论总结后会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给大家讲解。最后老师会点评总结,并且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计分,加分细则由学校的文件规定,班主任把文件交给了学习委员。学委根据上面的加分细则给每个小组登记好分数后会登在教室后的公布栏上,分数每周一统计,排名靠前的小组会得到流动红旗,听说攒到七个流动红旗就可以得到奖励。
北栀不知道是什么奖励,有同学说可以召唤神龙。
北栀对召唤神龙没什么兴趣,她还是比较喜欢原来的教学方式。对社恐的她来说,听课和做导学案上题目不算什么难事,但针对问题和还没有混熟的同学积极讨论,起身发言甚至上黑板讲解题目简直是要她的命。更何况,语文课上得分最低的小组还要派组员在第二节课开始前表演节目,她一想到这个就窒息。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似乎越长大越失去勇气。初一时候还敢上台表演节目,高一时却连介绍自己都困难。
北栀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路变成这样的性格的。
好在组员们虽然不是很熟但也对彼此有个大差不差的印象,一个组里除了胆怯内敛的她外其他人都挺外向的,大家也都挺照顾包容她的,除非她自愿,否则不会逼她上黑板讲题。
北栀很感恩他们但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她虽然不喜欢展示自己,但每次都会思考后把答案认真地写下来拿给他们看,如果思路是对的能用得上的话。她会很开心,毕竟也算是为这个小组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她从小到大都不习惯欠别人的,总想在别人照顾她之后用自己的方式还回去。
不知不觉就到了九月中旬,在北栀差不多接受了高中的生活后,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来了。
上次的分班考试虽然没出排名和成绩,但通过月考的座次安排,北栀知道自己进步了,原来她在最后一个考场,现在她被分到了35考场。
成绩和排名上升了,她当然开心。可有时候,看着这个偌大的校园,她也会觉得有点压抑荒诞。
很多大人都觉得校园环境很单纯,远没有社会复杂,也没有那么多不公平。可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明白单纯只是相对而言的,社会不公平的缩影无处不在。她有时候觉得学校像个等级森严的皇城,成绩和排名是他们这群学生的依仗。成绩好的人能去到好班,不用当试验品参加新课改,排名靠前考室和座位号也会相应地靠前,而被这个筛选机制打上差这个标签的人、成绩不断退步的人,则会被老师忽视,逐渐边缘化。
可是他们真的差吗?大家都是费尽辛苦从各个初中考上来的,在初中老师们的眼里他们也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也是被悉心灌溉认真栽培过的,是历尽辛苦才走到这里来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可在这个筛选机制下,全科发展均衡的人总比偏科一骑绝尘的人更出色,理科好的人总是比文科好的人更受老师重视,男孩子总比女孩子更得青睐。
在学校的眼里升学率是最重要的,评定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只看成绩。在这套体系的笼罩下,竞争无处不在,适应了这套体系为好成绩骄傲自满的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俯视成绩排名不如他的人时总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北栀无法否认重点高中的招牌是为他们镀了金,但这一层金也是由无数个他们寒窗苦读挑灯夜战悬梁刺股熬出来的。她也不是否认努力学习的意义,她只是单纯不喜欢这套评价的体系,所以当她为自己的成绩排名上升而高兴的时候,她也在暗暗警醒自己不要被同化异变,变成她最讨厌的那种人。
北栀带着满腹心事走进了考场,第一堂是语文,八点开考。她坐到自己的座位后把文具袋放在面前的课桌上,无意识低头看向眼前的课桌。
明明是崭新的教室,眼前的木桌却老旧斑驳,桌面被刀刻笔篆,写满了时光的印记,虽然大多都是没头没尾的只言片语,但从中也可窥见当时那些少年少女的烦恼和心事。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你知道我喜欢你吗?”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为什么不理我啊?我做错什么了吗,为什么要被孤立,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珍珠奶茶好好喝!”
“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好想回家啊。”
“不开心,好压抑。”
“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
眼前的课桌就像一片荒原,情绪从心房破窗而出顺着笔尖流淌到这里之后,开始落地生根,又被时光的春风吹绿,最后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野花。她走进这片花海,时光的风悠悠地吹着,她低头浅嗅每朵花的香味,有时感慨共情,有时怜悯同情,有时也会心一笑。
她的目光在这片花海游走,直到被一朵历经风雨却仍顽强挺立的花所打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她轻声在心里读出了这句话。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这句话,它小小的,纂刻在课桌边沿,却让她在一瞬间移不开目光。
确实,人生多风雨!哪怕是现在,她依旧在心里排斥这个陌生的新环境,孤独畏怯让她总想回到熟悉的过去,妄想做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可时光不会回头,再怀念也回不到过去,既然当初抱着走出去的梦想努力来到了这里,就算风吹雨打,也应该坚持下去。
她不知道是哪一届的人留下了这句话,但她很感谢这句话带给了她力量。
发卷哨在此时响起了,白色的试卷从前往后传了下来。
北栀拿到试卷后先把身份信息写好,等开考铃声响起后,她才摁下笔低头做题。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当她写完了前边的题目,低头看向作文题时,突然一愣。
像是命运的巧妙安排,这篇材料作文要他们写的主题,就是困难所抱持的态度。
她小心又郑重地在答题卡上的作文标题栏写上“风雨如晦,初心不改”这八个字。
台风来得太晚,晴了一个礼拜的天气偏偏在军训结束后下起了雨,实在让人有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军训结训后,高一的教学终于步入了正轨。李俅喊了十个男生去教材室搬来了新教材,九个科目像九座大山,朝他们重重地压了过来。
不过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北栀还是挺开心的。高中和初中不一样,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听上去挺高级。
北栀用从文具店新买的签字笔郑重地翻开封面,在每本书的内页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班号。她原本还想给新书包书壳,但发现周围人都没这个习惯后,她也就凡事从简了。
在发完新书后,学校还给他们发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教材,很薄的一本,有练习也有知识点。
北栀原本以为从星期一开始就会上新课,没想到接下来的五天要上初高中的衔接课程。班主任说一中考虑到大家放了那么久暑假,怕大家把初中的知识都抛诸脑后了,所以先简单复习一下再上新课。
“磨刀不误砍柴工。”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屁咧,我听说重点班他们都是直接上新课的。”下完课后,有同学撇了撇嘴翻了个白眼。
“我们成绩是没重点班的人好,但考试也有运气的成分在,我们又不是智障,没必要复习。”
同学们的议论声飘进她耳朵,北栀猜说话的人成绩应该都挺好的。不过学校的考虑也是合理的,至少对于她来说,中考完后知识确实缩水了,老师能帮着复习一下还是不错的。
她拔开笔帽,又郑重地在新买的漂亮笔记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一天下来,北栀发现他们班的科任老师讲课都讲得挺好的,其中让她印象最深最有好感的是语文和英语老师。
语文老师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留着黑长直,皮肤白净、身材苗条,性格和她的名字邝莹一样温柔润泽。
如果说邝老师走的是温柔知性风的话,那英语老师就是金庸笔下的黄蓉,聪明又搞怪,不但教学本领高强,还很有个性。
她的出场的方式很特别,早在下课的时候就偷偷来了教室,坐在第一排。上课铃声打响后,她并没有马上走上讲台,而是在大家翘首以盼不见英语老师来后开始焦躁时,从第一排起身缓步走上了讲台。
大家原本以为她是自己的同学,乍然看到她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时才反应过来。
“各位同学好啊!”她俏皮又得逞地笑了,带上扩音器后自我介绍说:“我叫杨桃,不是水果,是你们的英语老师。”
大家看着她的样子都有点惊讶。
杨桃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戴一副黑色的圆框眼镜。她穿着朴素,扎着简单的马尾,素面朝天,从外表上看根本和高中生没什么区别。
“今天是你们高中英语的第一节课,我们先不着急上课,先给大家看个英文电影。”杨老师微笑着说。
底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杨老师宠溺又理解地看着他们,含笑拉开黑板,把u盘插入一体机的卡槽,找到相应的文件打开。
老师播放的是《摇滚夏令营》,美国的一部青春电影,讲的是热爱音乐的青春少女米琪·桃瑞斯希参加一个摇滚夏令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收获了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电影的基调青春又富有活力,闪闪发光的青春故事落在屏幕外正值年华的少年少女眼中,像舞台剧的聚光灯洒落,暂时隔绝了繁重的学业和竞争的压力,只剩下胸膛里那颗揣满了美好想象的心。
时间眨眼即逝,就在男女主相认互生好感时下课铃响了,英语老师比了个中止的手势,转身关掉了电影,在大家惋惜哀叹时,她像哄孩子一样温声安慰大家等下次有时间再继续看。
北栀从没觉得一节课这么短,幻想的聚光灯消失后,她被一把拉入现实。现实是孤单厚重的,是桌前垒得高高的书堆。
五天的初高中衔接课程上完后,学校又掀起了一场名为新课改的教育变革,除了重点班外,其他的班级都是学校手里实验的小白鼠,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按照这种新模式上课。
班主任按照上级的要求,以每八人一组的方式把他们编排成六个大组。小组成员两两对坐,教室除了前后外,左右两边也安上了黑板。
各科老师上课前都会给他们发一份导学案,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会围绕着导学案进行授课,也会给每个小组抛出问题,让大家商议讨论,大家讨论总结后会选出代表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给大家讲解。最后老师会点评总结,并且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计分,加分细则由学校的文件规定,班主任把文件交给了学习委员。学委根据上面的加分细则给每个小组登记好分数后会登在教室后的公布栏上,分数每周一统计,排名靠前的小组会得到流动红旗,听说攒到七个流动红旗就可以得到奖励。
北栀不知道是什么奖励,有同学说可以召唤神龙。
北栀对召唤神龙没什么兴趣,她还是比较喜欢原来的教学方式。对社恐的她来说,听课和做导学案上题目不算什么难事,但针对问题和还没有混熟的同学积极讨论,起身发言甚至上黑板讲解题目简直是要她的命。更何况,语文课上得分最低的小组还要派组员在第二节课开始前表演节目,她一想到这个就窒息。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似乎越长大越失去勇气。初一时候还敢上台表演节目,高一时却连介绍自己都困难。
北栀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路变成这样的性格的。
好在组员们虽然不是很熟但也对彼此有个大差不差的印象,一个组里除了胆怯内敛的她外其他人都挺外向的,大家也都挺照顾包容她的,除非她自愿,否则不会逼她上黑板讲题。
北栀很感恩他们但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她虽然不喜欢展示自己,但每次都会思考后把答案认真地写下来拿给他们看,如果思路是对的能用得上的话。她会很开心,毕竟也算是为这个小组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她从小到大都不习惯欠别人的,总想在别人照顾她之后用自己的方式还回去。
不知不觉就到了九月中旬,在北栀差不多接受了高中的生活后,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来了。
上次的分班考试虽然没出排名和成绩,但通过月考的座次安排,北栀知道自己进步了,原来她在最后一个考场,现在她被分到了35考场。
成绩和排名上升了,她当然开心。可有时候,看着这个偌大的校园,她也会觉得有点压抑荒诞。
很多大人都觉得校园环境很单纯,远没有社会复杂,也没有那么多不公平。可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明白单纯只是相对而言的,社会不公平的缩影无处不在。她有时候觉得学校像个等级森严的皇城,成绩和排名是他们这群学生的依仗。成绩好的人能去到好班,不用当试验品参加新课改,排名靠前考室和座位号也会相应地靠前,而被这个筛选机制打上差这个标签的人、成绩不断退步的人,则会被老师忽视,逐渐边缘化。
可是他们真的差吗?大家都是费尽辛苦从各个初中考上来的,在初中老师们的眼里他们也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也是被悉心灌溉认真栽培过的,是历尽辛苦才走到这里来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可在这个筛选机制下,全科发展均衡的人总比偏科一骑绝尘的人更出色,理科好的人总是比文科好的人更受老师重视,男孩子总比女孩子更得青睐。
在学校的眼里升学率是最重要的,评定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只看成绩。在这套体系的笼罩下,竞争无处不在,适应了这套体系为好成绩骄傲自满的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俯视成绩排名不如他的人时总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北栀无法否认重点高中的招牌是为他们镀了金,但这一层金也是由无数个他们寒窗苦读挑灯夜战悬梁刺股熬出来的。她也不是否认努力学习的意义,她只是单纯不喜欢这套评价的体系,所以当她为自己的成绩排名上升而高兴的时候,她也在暗暗警醒自己不要被同化异变,变成她最讨厌的那种人。
北栀带着满腹心事走进了考场,第一堂是语文,八点开考。她坐到自己的座位后把文具袋放在面前的课桌上,无意识低头看向眼前的课桌。
明明是崭新的教室,眼前的木桌却老旧斑驳,桌面被刀刻笔篆,写满了时光的印记,虽然大多都是没头没尾的只言片语,但从中也可窥见当时那些少年少女的烦恼和心事。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你知道我喜欢你吗?”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为什么不理我啊?我做错什么了吗,为什么要被孤立,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珍珠奶茶好好喝!”
“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好想回家啊。”
“不开心,好压抑。”
“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
眼前的课桌就像一片荒原,情绪从心房破窗而出顺着笔尖流淌到这里之后,开始落地生根,又被时光的春风吹绿,最后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野花。她走进这片花海,时光的风悠悠地吹着,她低头浅嗅每朵花的香味,有时感慨共情,有时怜悯同情,有时也会心一笑。
她的目光在这片花海游走,直到被一朵历经风雨却仍顽强挺立的花所打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她轻声在心里读出了这句话。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这句话,它小小的,纂刻在课桌边沿,却让她在一瞬间移不开目光。
确实,人生多风雨!哪怕是现在,她依旧在心里排斥这个陌生的新环境,孤独畏怯让她总想回到熟悉的过去,妄想做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可时光不会回头,再怀念也回不到过去,既然当初抱着走出去的梦想努力来到了这里,就算风吹雨打,也应该坚持下去。
她不知道是哪一届的人留下了这句话,但她很感谢这句话带给了她力量。
发卷哨在此时响起了,白色的试卷从前往后传了下来。
北栀拿到试卷后先把身份信息写好,等开考铃声响起后,她才摁下笔低头做题。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当她写完了前边的题目,低头看向作文题时,突然一愣。
像是命运的巧妙安排,这篇材料作文要他们写的主题,就是困难所抱持的态度。
她小心又郑重地在答题卡上的作文标题栏写上“风雨如晦,初心不改”这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