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辉殿中,在长久的沉默后,子丞相开口:“若这就是殿下最终的决定,那我没有什么再说的了。”
日照殿窗,落下大片格影,将地面分割数块明暗。风临就站在那床榻边的窗影里,盯着她笑了下,扶着床柱站直,慢慢走到光下。
直挺的鼻梁先现于光下,随后一点点是眼睫、面颊,她像一只从暗影中走出的虎,盯着子丞相微笑道:“如此极好……不过姑母,若你还欲与孤同行,那么,方才那样的对话,不要再有第二次。”
子丞相闻言有一瞬沉眸,站在那默了片刻,复而作揖道:“刚刚是臣冒犯了。”
风临强撑着站立,压着怨恨,极为克制地看向她们。子丞相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现在不是可以任性的时候,目下无论为救徽仪还是稳大局,她都还需要这两人。忍耐,她必须忍耐。
等把他救回来,我就……
风临缓慢抬起眼,看向二人,忽而笑了。
现下局面紧张,光阴尤贵,时机稍纵即失,风临知她须得用最快的速度压制下京中诸势力,统兵突袭明州救人。她忍痛低语:“不能再耽搁了……孤要出府。”
听罢子丞相眼睛登时一亮。
寝殿门外,宁歆正在与秋怀慈低声交谈。秋怀慈道:“殿下自昨晚子时后呕血,到今日晌午止住,时间虽不似去岁长,但血不归经,气脉外溢,到底伤了身,还是要静养为上,尤忌大喜大悲,否则——”
宁歆正忧心忡忡听着,忽闻殿内唤:“银川,更衣。”
她一惊,忙跟着那银川奔了进去,见风临站在那立刻跑过去扶住,问:“更衣做什么?难道要出门?”
慕归雨在旁边,暗暗收回了想搀扶的手。
风临点头,不动声色后退一步,暗靠着床柱站稳,遂挥手令诸人去厅中等候,而自己独与宁歆说了几句话。
少顷她更衣毕,领宁歆出,坐于映辉殿正厅座上,与子、慕道:“我们人手不足,说是封锁城门,然而实际只控制了东三门、北三门、南宁将军旧部所驻一门而已,余下还剩五处城门未布人手,只传了命令,焉知守兵不会阴奉阳违?暗中倒戈?”
“须得派人查今晨有无人员自西南五门出京,咳咳……”
风临咳喘了下,眼睛寒亮道:“册封之礼要尽快。”
子丞相见她终于提及此事,免不得生出一点喜意,很迅速地附和道:“正是,待离王府,臣便着人去准备。”
风临说:“明日能不能办?”
子、慕俱是一愣。子丞相道:“明日实不能成……”
“后日呢?”
“后日也稍有仓促……”
“最快哪日可行?”
子丞相知她所急为局势,但还是不得不劝说:“殿下,纵使大行缩减,宗庙不可不告,群臣不可不诏,仪庆不可不兴。如此至少也需五日……”
“后日行册。”风临没有赘言,直接了当地给了决定,“除告宗庙,诏天下外,其余仪礼能省就省。先把册宝承接过来,余下的大不了过后再补。”
子丞相蹙眉,仍有犹豫,而风临已经在讲下一项:“待会离府后,就请丞相借此事为名,以中书令身份联门下省,召四品以上京官小朝,看看谁人缺席。”
说着风临看向她:“册立的事,依丞相来看,礼部与鸿胪寺那边棘手否?”
子丞相虽仍蹙眉,但听后露出一点意味深长的笑:“礼部鸿胪寺主官皆为陛下亲选,最是懂事。”
风临立时明晓,一瞬间嘴角也带了微许讽意。
慕归雨此时忽而说了句:“门下省的官员若有不识趣的呢?”
风临笑了下,冷声道:“都到了今日,我们也该给自己提拔些人了。该换就换。”
慕归雨道:“内卫呢?”
“内卫。”风临暗暗咬牙,她一刻未忘平康寒江等人在那一年遭受的迫害,不禁带了些恨意道:“陛下都已不问世事,她的袖刀也该收折了。”
慕归雨终于又露出点惯有的微笑,像是习惯,上前一步,微微俯首道:“虽是弃刀,但折前也不妨物尽其用。如若殿下不嫌,可否交由臣来办?”
话音传来刹那,风临全身像给石刀剌了遍,险难遏制情绪,深吸一口气,才能克制地回复:“可。”
慕归雨觉察她异样,不再多言。风临却道:“孤若要提审王钥,可行否?”
慕归雨瞬息明白她意欲何为,回以:“凡涉法属三司之事,殿下所愿,皆可如意。”
“好极了。”风临坐在椅上忍着痛意道,“重翻旧案,今日孤将拿谋刺储君的大逆之罪,办一件事。”
慕归雨了然于心,起身行揖:“祝殿下大成。”
子丞相隐隐觉得不妙,但碍于昨夜至此已与风临数次争执,再辩驳恐伤情分,故也起身作揖:“祝殿下大成。”
风临哑咳数声,撑着把手站起身道:“那我们便各归各处吧。”
众行礼离厅,分别前,风临对慕归雨低语了句:“五皇女落水案,于册封后发。”
二人离去,风临随后,谁料在跨过殿门槛的瞬间,风临右手猝不及防传来一阵剧痛,宛如游走在血肉中的刀子,一路顺着胳膊扎进心脏!
风临大喘息扶住门,眼前昏黑,许久方缓。众人连忙奔回关切,她摇头示意无事,只是对这股痛意莫名心悸。
踏出殿门前,风临回望一眼身后,殿中安安静静,仿佛还停留在他离去的那天。
风临深深合目,咽下口中血腥味,转身离去。
往外走的路上,她怕引属下恐慌,强撑着步行,谢拒了肩辇。
宁歆扶着她慢慢走,风临说:“安愉,你不能总这样待在孤的身边。眼下你已无须再躲藏,该立自己的一番事业了。孤认真思虑,京中守备军中有几个你母亲的旧部,你接手起来应当比别处顺利,孤会助你站稳脚跟,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番话代表着什么,宁歆岂会不明白——她这是以她为将之心啊!
分明这时候,留宁歆这样的心腹在身边才对她更稳妥,然而她却……
宁歆内心激荡,感动之余,却也不免因过往而生出酸楚:“我……能行么?这些年我做惯了影中人,我,我……”
“不试怎知不行?”风临虚弱难当,但强撑着平稳气息,抬手轻轻拍她肩膀,“你是将门虎女,莫自轻自怯。放手去闯,有孤给你兜底。”
宁歆眼圈渐渐泛红,可眼中却终于现出明亮的眸光。她拉住风临的手,重重地点了头。
至前府,风临召集了四百兵士,此时她们都已休养过,弩也调好,刀亦擦净。
风临握住腰间沉重的双刀,环视她们,苍白面上现出诡异的神采,“随孤出府。”
带着人浩浩至府门处,风临边往车驾处走,边问乐柏道:“昨晚延平门处交战,难道就没留下对面一个活口?”
“回殿下,守备军倒捉了几个飞骑营伤兵,但都由她们看押着了。”
风临道:“派人让谢燕翎去交涉,至少带来一个,送与孤亲自审。”
“遵命!”
“恭定亲王处——”风临正欲问亲卫他事,却突然听见街末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殿下!”
风临转头望去,发现是魏泽。
此时丞相已乘车离去,慕归雨刚登车欲离,见到魏泽后也下了车。
风临抬手示意属下莫阻,魏泽得以进入此街,踉跄地奔到风临面前,两眼红彤彤地问:“殿下,有人告诉我,昨夜您入了皇城,这是真的么?”
慕归雨眼神微沉,无声注视而来。风临心想消息传得如此快,不免生出点好笑,对魏泽点头:“是真。”
在二字迎来刹那,魏泽像受到巨大打击,怔在原地,忽觉荒谬至极,摇头惨笑道:“真没想到,您会如此……”
风临冷冷地看着她。
魏泽仰头看天,似是想忍下情绪,奈何心中荒唐酸楚无法可抑,混着微风,化成了眼眶中的泪花,“您是要做什么?”
“魏霈然,三思而言。”慕归雨声音微冷。
魏泽闻言发笑,含着泪连连摇头,忽然看向风临道:“您还记得您是懿明太女的妹妹吗!”
“魏霈然。”慕归雨声调陡沉,欲上前来,然而风临抬手制止,似笑非笑地望着魏泽道:“让她说。”
魏泽道:“殿下让说我便说,您可还记得当年先太女的教导?而今这般行事……您是要夺权自立,做这天下的主人吗!”
“孤为何如此,你当真不知缘由吗?”
“那也该以正道求诉!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为一念之私便弃纲常礼义不顾,那与禽兽何异?”
魏泽两眼微红盯着她,一字一句道:“弑母之罪,天下不容。若要我做一个虎狼的老师,我宁可去死!”
风临笑了许久,忽然抬起头,森冷地说出了五个字:
“那你去死吧。”
-
明州官署。
刘达意正与众人安排事宜,围看舆图道:“先动为客,后动为主,客难而主易。[1]目下我方稍占优势,敌有北军,我有飞骑,现在就看谁先与主力汇合,率先发攻了。”
众正沉思之际,外忽有来报:“大人,城北发现一辆可疑马车,士兵们前去擒拿,车中人自称是朝中大员祝勉之,逃来求见殿下,报来请个示下!”
“谁?”刘达意等人颇为意外,忙道:“快把人带来瞧一瞧!”
及兵士押人而来,刘达意赶忙上前看,大为意外道:“真的是你!”
面前女子形容稍显狼狈,但衣冠仍端,确是祝勉。刘达意亲自为之解绑,道:“你怎会在此啊?”
祝勉讪讪一笑……她家便在京西,邻近西市,可望皇城。昨晚事发,她是亲眼望见风临带着一堆人马朝皇城奔去,随后便是京东震响,国宾馆火烟,便是个傻子也知道出事了。
当夜她就生出了防备之心,根本未睡,次日清晨,当收到风临为储的消息后,祝勉立刻明白:大事不妙!
她再三思虑,狠心跟随一众官员往皇城面圣做最后试探,结果发现进不去皇城了。
祝勉哪还不明白,皇城已在风临的控制下了!
作为曾经风恪的姻亲,参与暗害定安王府的人,在此时刻,她当机立断,跑!
也偏亏了她决断之快,趁对方人手不足,尚不足以控制京中十二道城门时,火速赶到守备较松的西城门,重贿相识,赶在锁城令前单车出城,一路狂奔往明州府,只带了个忠仆与她的二儿子,其余全抛。
她随刘达意坐下,后将昨夜城中她所知之事尽数告与对方。
刘达意听罢,喜不自胜道:“好,好!她反的正是时候!原本我们还有所不利,眼下便可解了。这是她助我们掌握大义之名!我们应即刻广布公告,告示天下,镇北王囚禁陛下,谋反篡逆,我们起兵勤王!”
-
北皇城,朱雀大道前,一众文臣正怒目而立。
她们正在与装死的羽林士兵对峙,忽见远处有一辆车驾自青鸾道驶往另一处皇城门。她们本冷然观望,未想此车竟进了皇城,登时大噪,跑去追问。
面对这群人的质问,士兵不胜其扰,终于开口说出来一句话:“那是定安王府的车驾。”
一众人皆先震而后怒,一御史执笏而恼:“她镇北王当真跋扈至此,出入皇城若自家宅门?!”
士兵闭上眼,再没说话。
皇城内,车停于二门,车内走下二男二女,跟随内侍去往紫宸殿。
在紫宸殿的长阶之下,梁佑元早已得信等候,面对到来的平康、裴怀南,和气笑礼。
平康作为风临的心腹,此时被派来之用意,梁佑元自然清楚。他十分得体地退出紫宸殿,让平康入殿接手,而他则于外摄皇城事,领裴怀南去与羽林军对接。
裴怀南与平康无声对视一眼,复转身,带着那名北军女兵沉面而去。平康向后,带着心腹内侍走进了紫宸殿。
紫宸殿寝宫内,武皇正坐在妆台前,阴沉自视。
殿内近仆皆无踪影,所留唯有两个着甲女兵,自然无人为她梳髻,而她独坐镜前,也没有自妆的意思。
金袍裹在她身上,像捧黄昏的霞光。
她镜中面容阴沉可怖,似将发作的暴风雨,发狂只在下一瞬。然而她到底是执掌这皇朝二十四年的皇帝,岂会一直失度。昨夜的失态不过因骤变刺激,此时她已恢复了理智。
而她也已在一夜的沉思中,看透了风临此局行动的关窍与弱点。
她完全可以翻盘,只要得到一个契口。
寝殿门被开启,有人入内,伴着淡淡的粥香,应是来送膳的。
武皇沉稳转过头,在看到平康时阴笑了下:“你是从前她身边跟着的那个。”
平康端着托盘步入,放在桌上,面无波澜道:“陛下好记性。”
武皇冷笑一声,身未动,阴寒地盯着他道:“让他来见朕。”
平康一边摆碗筷,一边淡淡问:“谁?”
“皇夫。朕的那位好皇夫。”武皇开口,在说到那二字时像在牙中磨了一遍。
她冷笑道:“让他来见朕。他都做下这样的事,难道还不敢来见朕吗!”
平康并不看她,淡淡开口:“陛下,到现在皇夫也未露面,您还不明白吗?”
“奴猜,殿下大约不想再见您。”
他声音毫无起伏,以特有的冰冷陈述着事实。并不算尖锐的话,武皇听后却像力气被抽离,怔怔坐在椅上。
或许直到听见这句话,她才肯承认那个,她不愿承认的事实。
心脏传来细密的痛意,不剧烈,却似千只火蚁啃噬,难以忍受。她转头看向镜中,却没有看到自己,而是看到了他的脸。在日光下,许许多多的他幻现于镜中,晃得她双眼刺痛。
那样如春水温玉的男人,也会做这样残忍的事吗?
武皇怔坐,感到荒谬,不愿相信,却按不下嘴角苦笑。
都是……她逼的吗?
不。不。
是别人蛊骗了他,是他病昏了头,是他遭人利用。
她无声摇头,伸手抓起妆台上螺黛,颤着自描眉。可无论她把眉弯画得再黑、再浓,也改变不了这事实。
螺黛在她大力之下兀地断折,摔落在地上,她僵硬垂眸,看向那一地的碎黛,苦涩地笑了。
众叛亲离。
-
南皇城,栖梧宫内,一道褪色的美人影立于窗前。
从昨夜至此刻,子南玉一直坐在殿窗旁,眼望地面,听着窗外传来的声响,像狂风中驻立的石,也似囚牢中的树。
他没有过多言语,一切决定都果断而正确,他甚至连眉都未曾皱起。可偏偏让文雁觉得,他如陷煎熬之中。
殿外来禀,风依云回来了。
子南玉点点头,手抓着椅子像要站起来,却终究未成。
在他愣神的片刻,风依云已步入殿内。他向父亲问安,禀告,一番话流畅得体,独隐去了风临呕血。
子南玉注视着他,沉默许久,才点头道:“好。”
风依云起身道:“若父亲暂时无事,容请孩儿先去更衣。”
得到允准后,他行礼告辞,退出此殿,一路沿着廊下回到自己殿中,在关上门的那刻,他突然像失去了支撑的力气,整张脸神情都变了,踉跄走回寝殿,“去,打盆水来,吾要净手……”
宫人将水、皂、药粉呈来,风依云屏退他们,躲在房中,一遍又一遍地洗手,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盆中,涟漪将他水中面容打得破碎跌宕。
他颤着搓指缝中的血迹,像念咒一样,在口中低声念道:“我是定安王的弟弟,皇夫的儿子,我能行,我必须行……”
可越念,他声音越破碎,眼泪如落雨,淅沥沥坠在水中。
正此时,身后门开了。
他兀地受惊转头,却看到父亲。
子南玉走到他身旁,什么也没有说,俯身拉过他的手,在水中帮他清洗。
凉水经过他掌中仿佛也变得温暖,感受着手指间的温度,风依云情绪突然决堤,哽声大哭起来。
子南玉伸手将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病羸的面容显出鲜明痛意,“是父亲没用。”
-
此时华京谢府中,谢老太君正在与几个掌权的后代密语,外有人来禀告,称柳府人请见,她立马变了脸色:“就说我们不在,晚间再说。”
谢元珩不在,此时旁人有疑:“柳府与我们同襄净王,家尊缘何不见啊?”
谢老太君深沉道:“共辅一王又如何,今日形势已变……这时候我们该做的是熄声屏气,默观事态。燕翎既然参与了昨夜事变,那么她势必受到定安王的信任,我们相当于在定安王处有了保障。那么无论最终谁主天下,我族都有余地。既如此,大局未明前,万言不如一默……”
谢元珊也叹息,附和道:“是啊,谁能料想那镇北王……多亏了燕翎,我们不必像柳家那样,惶如惊弓之鸟了。”
谢老太君手握拐杖,幽幽道:“今后,改称定安王吧……”
-
文昌公爵府中,柳忠召集官场心腹,振振言道:“昨夜她骤然发难,暂占先利,却并非定下大局。没有行册封礼,她就还不算真正的储君,我们还有翻盘的机会!”
“陛下属意为谁,满朝皆知,早有圣意授门下省,孝陵祭后便立净王,今镇北王之举,实为逼宫篡逆,我等绝不可容忍!”
柳忠大袖一挥:“我们当召集百官,广告天下,联合各州,集兵救驾!”
一番话说得众人慷慨激昂,皆纷纷欲献策。室中正讨论认真,突有亲随急叩门,柳忠微愠,命人唤来,喝斥:“不是告诉你,不许前来搅扰么。”
亲随道:“大人,实有紧急!镇北王不知为何突然带着数百人朝我们府上来了!卑职已派人去唤邻近衙役、官兵,对方气势汹汹,只怕来者不善啊!”
柳忠大震,立命心腹收拾,自暗道逃离。
然她不知风临此行报以何种决心,根本未料风临入府即动兵,阻者皆斩,须臾已破府门,突入此地。
四百兵如飓风袭来,顷刻席卷全府。三百人受风临令,将府内人尽数抓出。而风临带百人,胁柳府随从引路,飞速赶到柳忠所在。
士兵踹门而入时,柳忠还正端持姿态,意欲喝斥,但当她看到风临手上滴血的长刀时,便明此回与先前所有皆不同,震惊而喝:“你岂敢如此!我乃朝中一部尚书,我府乃国朝敕造公爵府!你怎可动私刑,视国之律法何在!”
风临自众人中慢慢走出,看向宁歆,忽然笑了:“她怎么这么天真啊?”
天真,用来形容一个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臣,怎样看都不恰当。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宁歆居然也跟着嗤笑出声,讽然看向柳忠。
风临问:“你谋杀储君时,国之律法何在啊?”
柳忠脸色陡变!
到了这个时刻,她怎还下意识以为可以用政治手段来斗争!柳忠对她此举猝不及防,是以拼命挣扎,妄图拖到衙役来,然而无论她如何抵抗,也无法转圜此刻事态。
当日,风临令军士将京内柳氏族人、集会官员尽数带走,拘于刑狱。复驱马入北皇城。
同日下午,慕归雨协同大理寺调审王钥、柳忠,重刑以待。
门下省数人以不敬罪左迁,闻人言卿奉储君令擢升为门下侍郎。柳弘死,门下省暂无主官,事务由二位侍郎暂代。
御史台吴冈右迁一级,其连日所奏罪人风恪毒害王夫一事,已由法司受理。
京兆府领诏受命,缉拿昨夜崇德寺、西市署当值人员,以风恪脱逃事问责。内卫府则复受慕归雨暗命,悄然停止西城渠搜捞。
虎贲军受令,缉拿京内荣氏余孽。捉押三品院中之荣恒威。其众态度消极。
酉初有北军候骑领王命出,加急赴北,令押荣恒远赴京。
傍晚,中书及门下发布诏令,以武皇名义斥柳合、刘达意一众犯上作乱,意欲谋逆,拘押其在京亲眷,着内卫审问。命人誊写讨贼公告,派候骑出京广告各州,兴兵讨之。
凡襄助逆贼者,与贼同罪,族诛。
是日夜,风临审过飞骑营伤兵后,强以药提神,持中书门下令文,整合可调兵员,终调集五千数,由潇湘郡王部护后,携风恪之女,自延平门而出。
夜袭明州城。
日照殿窗,落下大片格影,将地面分割数块明暗。风临就站在那床榻边的窗影里,盯着她笑了下,扶着床柱站直,慢慢走到光下。
直挺的鼻梁先现于光下,随后一点点是眼睫、面颊,她像一只从暗影中走出的虎,盯着子丞相微笑道:“如此极好……不过姑母,若你还欲与孤同行,那么,方才那样的对话,不要再有第二次。”
子丞相闻言有一瞬沉眸,站在那默了片刻,复而作揖道:“刚刚是臣冒犯了。”
风临强撑着站立,压着怨恨,极为克制地看向她们。子丞相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现在不是可以任性的时候,目下无论为救徽仪还是稳大局,她都还需要这两人。忍耐,她必须忍耐。
等把他救回来,我就……
风临缓慢抬起眼,看向二人,忽而笑了。
现下局面紧张,光阴尤贵,时机稍纵即失,风临知她须得用最快的速度压制下京中诸势力,统兵突袭明州救人。她忍痛低语:“不能再耽搁了……孤要出府。”
听罢子丞相眼睛登时一亮。
寝殿门外,宁歆正在与秋怀慈低声交谈。秋怀慈道:“殿下自昨晚子时后呕血,到今日晌午止住,时间虽不似去岁长,但血不归经,气脉外溢,到底伤了身,还是要静养为上,尤忌大喜大悲,否则——”
宁歆正忧心忡忡听着,忽闻殿内唤:“银川,更衣。”
她一惊,忙跟着那银川奔了进去,见风临站在那立刻跑过去扶住,问:“更衣做什么?难道要出门?”
慕归雨在旁边,暗暗收回了想搀扶的手。
风临点头,不动声色后退一步,暗靠着床柱站稳,遂挥手令诸人去厅中等候,而自己独与宁歆说了几句话。
少顷她更衣毕,领宁歆出,坐于映辉殿正厅座上,与子、慕道:“我们人手不足,说是封锁城门,然而实际只控制了东三门、北三门、南宁将军旧部所驻一门而已,余下还剩五处城门未布人手,只传了命令,焉知守兵不会阴奉阳违?暗中倒戈?”
“须得派人查今晨有无人员自西南五门出京,咳咳……”
风临咳喘了下,眼睛寒亮道:“册封之礼要尽快。”
子丞相见她终于提及此事,免不得生出一点喜意,很迅速地附和道:“正是,待离王府,臣便着人去准备。”
风临说:“明日能不能办?”
子、慕俱是一愣。子丞相道:“明日实不能成……”
“后日呢?”
“后日也稍有仓促……”
“最快哪日可行?”
子丞相知她所急为局势,但还是不得不劝说:“殿下,纵使大行缩减,宗庙不可不告,群臣不可不诏,仪庆不可不兴。如此至少也需五日……”
“后日行册。”风临没有赘言,直接了当地给了决定,“除告宗庙,诏天下外,其余仪礼能省就省。先把册宝承接过来,余下的大不了过后再补。”
子丞相蹙眉,仍有犹豫,而风临已经在讲下一项:“待会离府后,就请丞相借此事为名,以中书令身份联门下省,召四品以上京官小朝,看看谁人缺席。”
说着风临看向她:“册立的事,依丞相来看,礼部与鸿胪寺那边棘手否?”
子丞相虽仍蹙眉,但听后露出一点意味深长的笑:“礼部鸿胪寺主官皆为陛下亲选,最是懂事。”
风临立时明晓,一瞬间嘴角也带了微许讽意。
慕归雨此时忽而说了句:“门下省的官员若有不识趣的呢?”
风临笑了下,冷声道:“都到了今日,我们也该给自己提拔些人了。该换就换。”
慕归雨道:“内卫呢?”
“内卫。”风临暗暗咬牙,她一刻未忘平康寒江等人在那一年遭受的迫害,不禁带了些恨意道:“陛下都已不问世事,她的袖刀也该收折了。”
慕归雨终于又露出点惯有的微笑,像是习惯,上前一步,微微俯首道:“虽是弃刀,但折前也不妨物尽其用。如若殿下不嫌,可否交由臣来办?”
话音传来刹那,风临全身像给石刀剌了遍,险难遏制情绪,深吸一口气,才能克制地回复:“可。”
慕归雨觉察她异样,不再多言。风临却道:“孤若要提审王钥,可行否?”
慕归雨瞬息明白她意欲何为,回以:“凡涉法属三司之事,殿下所愿,皆可如意。”
“好极了。”风临坐在椅上忍着痛意道,“重翻旧案,今日孤将拿谋刺储君的大逆之罪,办一件事。”
慕归雨了然于心,起身行揖:“祝殿下大成。”
子丞相隐隐觉得不妙,但碍于昨夜至此已与风临数次争执,再辩驳恐伤情分,故也起身作揖:“祝殿下大成。”
风临哑咳数声,撑着把手站起身道:“那我们便各归各处吧。”
众行礼离厅,分别前,风临对慕归雨低语了句:“五皇女落水案,于册封后发。”
二人离去,风临随后,谁料在跨过殿门槛的瞬间,风临右手猝不及防传来一阵剧痛,宛如游走在血肉中的刀子,一路顺着胳膊扎进心脏!
风临大喘息扶住门,眼前昏黑,许久方缓。众人连忙奔回关切,她摇头示意无事,只是对这股痛意莫名心悸。
踏出殿门前,风临回望一眼身后,殿中安安静静,仿佛还停留在他离去的那天。
风临深深合目,咽下口中血腥味,转身离去。
往外走的路上,她怕引属下恐慌,强撑着步行,谢拒了肩辇。
宁歆扶着她慢慢走,风临说:“安愉,你不能总这样待在孤的身边。眼下你已无须再躲藏,该立自己的一番事业了。孤认真思虑,京中守备军中有几个你母亲的旧部,你接手起来应当比别处顺利,孤会助你站稳脚跟,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番话代表着什么,宁歆岂会不明白——她这是以她为将之心啊!
分明这时候,留宁歆这样的心腹在身边才对她更稳妥,然而她却……
宁歆内心激荡,感动之余,却也不免因过往而生出酸楚:“我……能行么?这些年我做惯了影中人,我,我……”
“不试怎知不行?”风临虚弱难当,但强撑着平稳气息,抬手轻轻拍她肩膀,“你是将门虎女,莫自轻自怯。放手去闯,有孤给你兜底。”
宁歆眼圈渐渐泛红,可眼中却终于现出明亮的眸光。她拉住风临的手,重重地点了头。
至前府,风临召集了四百兵士,此时她们都已休养过,弩也调好,刀亦擦净。
风临握住腰间沉重的双刀,环视她们,苍白面上现出诡异的神采,“随孤出府。”
带着人浩浩至府门处,风临边往车驾处走,边问乐柏道:“昨晚延平门处交战,难道就没留下对面一个活口?”
“回殿下,守备军倒捉了几个飞骑营伤兵,但都由她们看押着了。”
风临道:“派人让谢燕翎去交涉,至少带来一个,送与孤亲自审。”
“遵命!”
“恭定亲王处——”风临正欲问亲卫他事,却突然听见街末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殿下!”
风临转头望去,发现是魏泽。
此时丞相已乘车离去,慕归雨刚登车欲离,见到魏泽后也下了车。
风临抬手示意属下莫阻,魏泽得以进入此街,踉跄地奔到风临面前,两眼红彤彤地问:“殿下,有人告诉我,昨夜您入了皇城,这是真的么?”
慕归雨眼神微沉,无声注视而来。风临心想消息传得如此快,不免生出点好笑,对魏泽点头:“是真。”
在二字迎来刹那,魏泽像受到巨大打击,怔在原地,忽觉荒谬至极,摇头惨笑道:“真没想到,您会如此……”
风临冷冷地看着她。
魏泽仰头看天,似是想忍下情绪,奈何心中荒唐酸楚无法可抑,混着微风,化成了眼眶中的泪花,“您是要做什么?”
“魏霈然,三思而言。”慕归雨声音微冷。
魏泽闻言发笑,含着泪连连摇头,忽然看向风临道:“您还记得您是懿明太女的妹妹吗!”
“魏霈然。”慕归雨声调陡沉,欲上前来,然而风临抬手制止,似笑非笑地望着魏泽道:“让她说。”
魏泽道:“殿下让说我便说,您可还记得当年先太女的教导?而今这般行事……您是要夺权自立,做这天下的主人吗!”
“孤为何如此,你当真不知缘由吗?”
“那也该以正道求诉!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为一念之私便弃纲常礼义不顾,那与禽兽何异?”
魏泽两眼微红盯着她,一字一句道:“弑母之罪,天下不容。若要我做一个虎狼的老师,我宁可去死!”
风临笑了许久,忽然抬起头,森冷地说出了五个字:
“那你去死吧。”
-
明州官署。
刘达意正与众人安排事宜,围看舆图道:“先动为客,后动为主,客难而主易。[1]目下我方稍占优势,敌有北军,我有飞骑,现在就看谁先与主力汇合,率先发攻了。”
众正沉思之际,外忽有来报:“大人,城北发现一辆可疑马车,士兵们前去擒拿,车中人自称是朝中大员祝勉之,逃来求见殿下,报来请个示下!”
“谁?”刘达意等人颇为意外,忙道:“快把人带来瞧一瞧!”
及兵士押人而来,刘达意赶忙上前看,大为意外道:“真的是你!”
面前女子形容稍显狼狈,但衣冠仍端,确是祝勉。刘达意亲自为之解绑,道:“你怎会在此啊?”
祝勉讪讪一笑……她家便在京西,邻近西市,可望皇城。昨晚事发,她是亲眼望见风临带着一堆人马朝皇城奔去,随后便是京东震响,国宾馆火烟,便是个傻子也知道出事了。
当夜她就生出了防备之心,根本未睡,次日清晨,当收到风临为储的消息后,祝勉立刻明白:大事不妙!
她再三思虑,狠心跟随一众官员往皇城面圣做最后试探,结果发现进不去皇城了。
祝勉哪还不明白,皇城已在风临的控制下了!
作为曾经风恪的姻亲,参与暗害定安王府的人,在此时刻,她当机立断,跑!
也偏亏了她决断之快,趁对方人手不足,尚不足以控制京中十二道城门时,火速赶到守备较松的西城门,重贿相识,赶在锁城令前单车出城,一路狂奔往明州府,只带了个忠仆与她的二儿子,其余全抛。
她随刘达意坐下,后将昨夜城中她所知之事尽数告与对方。
刘达意听罢,喜不自胜道:“好,好!她反的正是时候!原本我们还有所不利,眼下便可解了。这是她助我们掌握大义之名!我们应即刻广布公告,告示天下,镇北王囚禁陛下,谋反篡逆,我们起兵勤王!”
-
北皇城,朱雀大道前,一众文臣正怒目而立。
她们正在与装死的羽林士兵对峙,忽见远处有一辆车驾自青鸾道驶往另一处皇城门。她们本冷然观望,未想此车竟进了皇城,登时大噪,跑去追问。
面对这群人的质问,士兵不胜其扰,终于开口说出来一句话:“那是定安王府的车驾。”
一众人皆先震而后怒,一御史执笏而恼:“她镇北王当真跋扈至此,出入皇城若自家宅门?!”
士兵闭上眼,再没说话。
皇城内,车停于二门,车内走下二男二女,跟随内侍去往紫宸殿。
在紫宸殿的长阶之下,梁佑元早已得信等候,面对到来的平康、裴怀南,和气笑礼。
平康作为风临的心腹,此时被派来之用意,梁佑元自然清楚。他十分得体地退出紫宸殿,让平康入殿接手,而他则于外摄皇城事,领裴怀南去与羽林军对接。
裴怀南与平康无声对视一眼,复转身,带着那名北军女兵沉面而去。平康向后,带着心腹内侍走进了紫宸殿。
紫宸殿寝宫内,武皇正坐在妆台前,阴沉自视。
殿内近仆皆无踪影,所留唯有两个着甲女兵,自然无人为她梳髻,而她独坐镜前,也没有自妆的意思。
金袍裹在她身上,像捧黄昏的霞光。
她镜中面容阴沉可怖,似将发作的暴风雨,发狂只在下一瞬。然而她到底是执掌这皇朝二十四年的皇帝,岂会一直失度。昨夜的失态不过因骤变刺激,此时她已恢复了理智。
而她也已在一夜的沉思中,看透了风临此局行动的关窍与弱点。
她完全可以翻盘,只要得到一个契口。
寝殿门被开启,有人入内,伴着淡淡的粥香,应是来送膳的。
武皇沉稳转过头,在看到平康时阴笑了下:“你是从前她身边跟着的那个。”
平康端着托盘步入,放在桌上,面无波澜道:“陛下好记性。”
武皇冷笑一声,身未动,阴寒地盯着他道:“让他来见朕。”
平康一边摆碗筷,一边淡淡问:“谁?”
“皇夫。朕的那位好皇夫。”武皇开口,在说到那二字时像在牙中磨了一遍。
她冷笑道:“让他来见朕。他都做下这样的事,难道还不敢来见朕吗!”
平康并不看她,淡淡开口:“陛下,到现在皇夫也未露面,您还不明白吗?”
“奴猜,殿下大约不想再见您。”
他声音毫无起伏,以特有的冰冷陈述着事实。并不算尖锐的话,武皇听后却像力气被抽离,怔怔坐在椅上。
或许直到听见这句话,她才肯承认那个,她不愿承认的事实。
心脏传来细密的痛意,不剧烈,却似千只火蚁啃噬,难以忍受。她转头看向镜中,却没有看到自己,而是看到了他的脸。在日光下,许许多多的他幻现于镜中,晃得她双眼刺痛。
那样如春水温玉的男人,也会做这样残忍的事吗?
武皇怔坐,感到荒谬,不愿相信,却按不下嘴角苦笑。
都是……她逼的吗?
不。不。
是别人蛊骗了他,是他病昏了头,是他遭人利用。
她无声摇头,伸手抓起妆台上螺黛,颤着自描眉。可无论她把眉弯画得再黑、再浓,也改变不了这事实。
螺黛在她大力之下兀地断折,摔落在地上,她僵硬垂眸,看向那一地的碎黛,苦涩地笑了。
众叛亲离。
-
南皇城,栖梧宫内,一道褪色的美人影立于窗前。
从昨夜至此刻,子南玉一直坐在殿窗旁,眼望地面,听着窗外传来的声响,像狂风中驻立的石,也似囚牢中的树。
他没有过多言语,一切决定都果断而正确,他甚至连眉都未曾皱起。可偏偏让文雁觉得,他如陷煎熬之中。
殿外来禀,风依云回来了。
子南玉点点头,手抓着椅子像要站起来,却终究未成。
在他愣神的片刻,风依云已步入殿内。他向父亲问安,禀告,一番话流畅得体,独隐去了风临呕血。
子南玉注视着他,沉默许久,才点头道:“好。”
风依云起身道:“若父亲暂时无事,容请孩儿先去更衣。”
得到允准后,他行礼告辞,退出此殿,一路沿着廊下回到自己殿中,在关上门的那刻,他突然像失去了支撑的力气,整张脸神情都变了,踉跄走回寝殿,“去,打盆水来,吾要净手……”
宫人将水、皂、药粉呈来,风依云屏退他们,躲在房中,一遍又一遍地洗手,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盆中,涟漪将他水中面容打得破碎跌宕。
他颤着搓指缝中的血迹,像念咒一样,在口中低声念道:“我是定安王的弟弟,皇夫的儿子,我能行,我必须行……”
可越念,他声音越破碎,眼泪如落雨,淅沥沥坠在水中。
正此时,身后门开了。
他兀地受惊转头,却看到父亲。
子南玉走到他身旁,什么也没有说,俯身拉过他的手,在水中帮他清洗。
凉水经过他掌中仿佛也变得温暖,感受着手指间的温度,风依云情绪突然决堤,哽声大哭起来。
子南玉伸手将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病羸的面容显出鲜明痛意,“是父亲没用。”
-
此时华京谢府中,谢老太君正在与几个掌权的后代密语,外有人来禀告,称柳府人请见,她立马变了脸色:“就说我们不在,晚间再说。”
谢元珩不在,此时旁人有疑:“柳府与我们同襄净王,家尊缘何不见啊?”
谢老太君深沉道:“共辅一王又如何,今日形势已变……这时候我们该做的是熄声屏气,默观事态。燕翎既然参与了昨夜事变,那么她势必受到定安王的信任,我们相当于在定安王处有了保障。那么无论最终谁主天下,我族都有余地。既如此,大局未明前,万言不如一默……”
谢元珊也叹息,附和道:“是啊,谁能料想那镇北王……多亏了燕翎,我们不必像柳家那样,惶如惊弓之鸟了。”
谢老太君手握拐杖,幽幽道:“今后,改称定安王吧……”
-
文昌公爵府中,柳忠召集官场心腹,振振言道:“昨夜她骤然发难,暂占先利,却并非定下大局。没有行册封礼,她就还不算真正的储君,我们还有翻盘的机会!”
“陛下属意为谁,满朝皆知,早有圣意授门下省,孝陵祭后便立净王,今镇北王之举,实为逼宫篡逆,我等绝不可容忍!”
柳忠大袖一挥:“我们当召集百官,广告天下,联合各州,集兵救驾!”
一番话说得众人慷慨激昂,皆纷纷欲献策。室中正讨论认真,突有亲随急叩门,柳忠微愠,命人唤来,喝斥:“不是告诉你,不许前来搅扰么。”
亲随道:“大人,实有紧急!镇北王不知为何突然带着数百人朝我们府上来了!卑职已派人去唤邻近衙役、官兵,对方气势汹汹,只怕来者不善啊!”
柳忠大震,立命心腹收拾,自暗道逃离。
然她不知风临此行报以何种决心,根本未料风临入府即动兵,阻者皆斩,须臾已破府门,突入此地。
四百兵如飓风袭来,顷刻席卷全府。三百人受风临令,将府内人尽数抓出。而风临带百人,胁柳府随从引路,飞速赶到柳忠所在。
士兵踹门而入时,柳忠还正端持姿态,意欲喝斥,但当她看到风临手上滴血的长刀时,便明此回与先前所有皆不同,震惊而喝:“你岂敢如此!我乃朝中一部尚书,我府乃国朝敕造公爵府!你怎可动私刑,视国之律法何在!”
风临自众人中慢慢走出,看向宁歆,忽然笑了:“她怎么这么天真啊?”
天真,用来形容一个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臣,怎样看都不恰当。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宁歆居然也跟着嗤笑出声,讽然看向柳忠。
风临问:“你谋杀储君时,国之律法何在啊?”
柳忠脸色陡变!
到了这个时刻,她怎还下意识以为可以用政治手段来斗争!柳忠对她此举猝不及防,是以拼命挣扎,妄图拖到衙役来,然而无论她如何抵抗,也无法转圜此刻事态。
当日,风临令军士将京内柳氏族人、集会官员尽数带走,拘于刑狱。复驱马入北皇城。
同日下午,慕归雨协同大理寺调审王钥、柳忠,重刑以待。
门下省数人以不敬罪左迁,闻人言卿奉储君令擢升为门下侍郎。柳弘死,门下省暂无主官,事务由二位侍郎暂代。
御史台吴冈右迁一级,其连日所奏罪人风恪毒害王夫一事,已由法司受理。
京兆府领诏受命,缉拿昨夜崇德寺、西市署当值人员,以风恪脱逃事问责。内卫府则复受慕归雨暗命,悄然停止西城渠搜捞。
虎贲军受令,缉拿京内荣氏余孽。捉押三品院中之荣恒威。其众态度消极。
酉初有北军候骑领王命出,加急赴北,令押荣恒远赴京。
傍晚,中书及门下发布诏令,以武皇名义斥柳合、刘达意一众犯上作乱,意欲谋逆,拘押其在京亲眷,着内卫审问。命人誊写讨贼公告,派候骑出京广告各州,兴兵讨之。
凡襄助逆贼者,与贼同罪,族诛。
是日夜,风临审过飞骑营伤兵后,强以药提神,持中书门下令文,整合可调兵员,终调集五千数,由潇湘郡王部护后,携风恪之女,自延平门而出。
夜袭明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