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之间陷入沉默。
荣华郡主之死是袁姮心中最大的窟窿。母亲早逝,她未曾见过一面,长大后知晓缘故,她也只是哀却不曾伤。父亲袁其鄂真心爱着儿女,但只知花银子请先生打首饰做衣裳,不知小女儿心事;兄长袁恪忙着念书备考,心有余力不足;只有姐姐袁姝,能懂得袁姮成长中的所有心绪,悉心照料,如姐如母。
袁姮从未想过她会那样早便离自己而去。
虽然大嫂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对丈夫的这个小妹关照有加,但终究隔着一层,许多话不可直说,加上自幼经历不同,思虑起来,也同袁姮不十分一致。这些生活中的微末不如意,不值当拿出来与人说,却又难以自我消解,便压在心中,砌成隔阂。
袁其鄂放下拭泪掩面的手掌,嗓音也变得喑哑,朝外头叫道:“进来!”守在不远处的袁恪和柳氏立刻推门入内。
“你们俩肯定也都听见了,现下都说说,怎么看,又如何办?”
夫妻俩面面相觑,犹豫片刻,世子袁恪才道:“其实我觉得姮儿这样挺好,哪怕以后夫妻过不下去回到府中,我,她嫂嫂,要不就正晴,肯定会待她好,让她在家里享受天伦,想来也没啥差。”
袁其鄂觉得自己这双儿女真是没救了,立时教育起来:“怎能没差?何况就算你们愿意,正晴难道不嫁人?不过她自己的日子?就守着家里照料一群老人?”
袁姮无奈:说来说去还是嫁人生子那些事,不是催着自己,就是催着小侄女。怎么就不存在其他活法?
见儿子儿媳都没有顺着自己心意,袁其鄂大手一挥,直接安排:“一来,这事须得保密!二来,恪儿去查查你舅舅那边的远房亲戚,看有没有年龄尚小、身体健康的孩子,先不提过继之事,只是问问,若是有合适人选,我亲自去跑一趟也……”
“父王,”袁姮打断他:“我不要孩子。”
“你不要孩子想要什么?后半辈子全靠骑马打猎打马球活着?我告诉你,年轻时再好玩的日子,到老了都是无趣,唯有子孙才能支撑你好好的、满足地活着。”
“我朝子民多如牛毛,必有无婚姻的女子、无子女的家庭,也不见得就活不下去。”
袁其鄂立即驳道:“若是好过,怎么京中贵女们个个恨嫁?怎么无孩子时都要过继?”
袁姮不说话了。
老王爷见她沉默,想着是自己说出的道理噎住了袁姮,便觉女儿或还有救,尝试继续说服:“我这些年殚精竭虑为的什么?还不就是为你和你哥哥?我保住王位、挣下万贯家财,就是要你们开枝散叶,和后世都能无忧无虑地活。如果当初没成亲没孩子,那随便有间房住,有口饭吃就行,活到哪天活不下去破席子卷起往乱坟岗里一丢,了无牵挂。那样好吗?那样不好!”
袁恪听罢插了嘴:“父王,现下这些您都不必操心,好好修养,去各处游玩商乐才是。”
“当爹的不操心,你们能翻了天!呵?我这会倒是想问问,钟选因的事,你是不是以前就知道啊?!”
“不知道不知道。”世子赶忙摇头,“我若是知道,怎能眼看着妹妹往火坑里跳,哪怕和钟家和上头闹翻了,也要拦下这门婚事。”
“哥——”袁姮戳他,这会就别火上浇油了。
“别戳你哥!他说的一点没错。你这胆子是真的大,拿自己后半生当儿戏!钟选因呢,我们说这么久话了,他怎么还不来?!”
袁姮只好解释:“他奉旨出京。”
老王爷阴阳怪气:“呦,他倒是会躲清闲。是怕我被我两鞭子彻底抽成一个废人吧!”
“父王……”袁姮实在不知该说啥了,平时一直谨小慎微、眼观八方的父亲,情绪上头时也是不管不顾,什么都敢谈。
“他的账等回来我再慢慢算,你的事现在就处理。恪儿,刚才说的话都记下没?”
袁恪立即应承:“是,都记下了。”
“父王!”袁姮终于急了,声音拔得更高:“我说,我不要孩子!不光是不生,养也不行!您少操这闲心!我和钟选因不过是各取所需,从来也没想过生儿育女伉俪情深,所以您大可不必将他叫来再批评一番。若是没有其他事,我先回院里,您吃了药早些休息吧!”说罢随便行过礼,便大跨步出了门,气得老王爷在后头连骂讨债鬼。
都是读过先贤经典、见过世间百态的人,怎么交流起来就这么困难呢?
悠悠看着郡主脸朝下趴在被窝中,有些愁:“郡主,王爷不会真的给您塞个孩子吧?”
“我不同意,哥哥也不会硬办。到时候弄来了相看两厌更糟糕。”
“那就好。”
袁姮烦躁:“但他们最近肯定会一直劝我,没完没了。烦死了!”
悠悠跟着一块烦,“现在大人也不在京城,郡主只能一个人扛着。”
“傻丫头,”袁姮坐起来,望着悠悠:“钟大人在京城也不能陪我扛呀。这件事的根源本就不在他。若不是他,就会是另外一个不满足父王要求的人,能有多大差别?”
“那这件事您会告诉他吗?”
袁姮思忖一阵,答:“顺其自然吧。”
没成亲前,二人相逢在墙头边,那时袁姮什么都敢与钟选因讲,讲她的烦恼,讲她的忧虑,讲她惊世骇俗的言论,因着这番放松的状态,袁姮愿意成就婚事,两人搭伙过日子。
可成亲后,许多事,她却渐渐有些说不出口。当钟选因也成为同她休戚与共、福祸相依的家人时,袁姮便不自觉地隐藏自己心意,以求减少冲突,安稳度日。
或许说的多了,他就会像父亲兄嫂一般,也开始插手自己的生活,妄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还是不要走到那一天吧。
“对了,悠悠,准备一下,过几天进宫去看看皇后娘娘。”
荣华郡主之死是袁姮心中最大的窟窿。母亲早逝,她未曾见过一面,长大后知晓缘故,她也只是哀却不曾伤。父亲袁其鄂真心爱着儿女,但只知花银子请先生打首饰做衣裳,不知小女儿心事;兄长袁恪忙着念书备考,心有余力不足;只有姐姐袁姝,能懂得袁姮成长中的所有心绪,悉心照料,如姐如母。
袁姮从未想过她会那样早便离自己而去。
虽然大嫂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对丈夫的这个小妹关照有加,但终究隔着一层,许多话不可直说,加上自幼经历不同,思虑起来,也同袁姮不十分一致。这些生活中的微末不如意,不值当拿出来与人说,却又难以自我消解,便压在心中,砌成隔阂。
袁其鄂放下拭泪掩面的手掌,嗓音也变得喑哑,朝外头叫道:“进来!”守在不远处的袁恪和柳氏立刻推门入内。
“你们俩肯定也都听见了,现下都说说,怎么看,又如何办?”
夫妻俩面面相觑,犹豫片刻,世子袁恪才道:“其实我觉得姮儿这样挺好,哪怕以后夫妻过不下去回到府中,我,她嫂嫂,要不就正晴,肯定会待她好,让她在家里享受天伦,想来也没啥差。”
袁其鄂觉得自己这双儿女真是没救了,立时教育起来:“怎能没差?何况就算你们愿意,正晴难道不嫁人?不过她自己的日子?就守着家里照料一群老人?”
袁姮无奈:说来说去还是嫁人生子那些事,不是催着自己,就是催着小侄女。怎么就不存在其他活法?
见儿子儿媳都没有顺着自己心意,袁其鄂大手一挥,直接安排:“一来,这事须得保密!二来,恪儿去查查你舅舅那边的远房亲戚,看有没有年龄尚小、身体健康的孩子,先不提过继之事,只是问问,若是有合适人选,我亲自去跑一趟也……”
“父王,”袁姮打断他:“我不要孩子。”
“你不要孩子想要什么?后半辈子全靠骑马打猎打马球活着?我告诉你,年轻时再好玩的日子,到老了都是无趣,唯有子孙才能支撑你好好的、满足地活着。”
“我朝子民多如牛毛,必有无婚姻的女子、无子女的家庭,也不见得就活不下去。”
袁其鄂立即驳道:“若是好过,怎么京中贵女们个个恨嫁?怎么无孩子时都要过继?”
袁姮不说话了。
老王爷见她沉默,想着是自己说出的道理噎住了袁姮,便觉女儿或还有救,尝试继续说服:“我这些年殚精竭虑为的什么?还不就是为你和你哥哥?我保住王位、挣下万贯家财,就是要你们开枝散叶,和后世都能无忧无虑地活。如果当初没成亲没孩子,那随便有间房住,有口饭吃就行,活到哪天活不下去破席子卷起往乱坟岗里一丢,了无牵挂。那样好吗?那样不好!”
袁恪听罢插了嘴:“父王,现下这些您都不必操心,好好修养,去各处游玩商乐才是。”
“当爹的不操心,你们能翻了天!呵?我这会倒是想问问,钟选因的事,你是不是以前就知道啊?!”
“不知道不知道。”世子赶忙摇头,“我若是知道,怎能眼看着妹妹往火坑里跳,哪怕和钟家和上头闹翻了,也要拦下这门婚事。”
“哥——”袁姮戳他,这会就别火上浇油了。
“别戳你哥!他说的一点没错。你这胆子是真的大,拿自己后半生当儿戏!钟选因呢,我们说这么久话了,他怎么还不来?!”
袁姮只好解释:“他奉旨出京。”
老王爷阴阳怪气:“呦,他倒是会躲清闲。是怕我被我两鞭子彻底抽成一个废人吧!”
“父王……”袁姮实在不知该说啥了,平时一直谨小慎微、眼观八方的父亲,情绪上头时也是不管不顾,什么都敢谈。
“他的账等回来我再慢慢算,你的事现在就处理。恪儿,刚才说的话都记下没?”
袁恪立即应承:“是,都记下了。”
“父王!”袁姮终于急了,声音拔得更高:“我说,我不要孩子!不光是不生,养也不行!您少操这闲心!我和钟选因不过是各取所需,从来也没想过生儿育女伉俪情深,所以您大可不必将他叫来再批评一番。若是没有其他事,我先回院里,您吃了药早些休息吧!”说罢随便行过礼,便大跨步出了门,气得老王爷在后头连骂讨债鬼。
都是读过先贤经典、见过世间百态的人,怎么交流起来就这么困难呢?
悠悠看着郡主脸朝下趴在被窝中,有些愁:“郡主,王爷不会真的给您塞个孩子吧?”
“我不同意,哥哥也不会硬办。到时候弄来了相看两厌更糟糕。”
“那就好。”
袁姮烦躁:“但他们最近肯定会一直劝我,没完没了。烦死了!”
悠悠跟着一块烦,“现在大人也不在京城,郡主只能一个人扛着。”
“傻丫头,”袁姮坐起来,望着悠悠:“钟大人在京城也不能陪我扛呀。这件事的根源本就不在他。若不是他,就会是另外一个不满足父王要求的人,能有多大差别?”
“那这件事您会告诉他吗?”
袁姮思忖一阵,答:“顺其自然吧。”
没成亲前,二人相逢在墙头边,那时袁姮什么都敢与钟选因讲,讲她的烦恼,讲她的忧虑,讲她惊世骇俗的言论,因着这番放松的状态,袁姮愿意成就婚事,两人搭伙过日子。
可成亲后,许多事,她却渐渐有些说不出口。当钟选因也成为同她休戚与共、福祸相依的家人时,袁姮便不自觉地隐藏自己心意,以求减少冲突,安稳度日。
或许说的多了,他就会像父亲兄嫂一般,也开始插手自己的生活,妄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还是不要走到那一天吧。
“对了,悠悠,准备一下,过几天进宫去看看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