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内,严府。
一场法事之后,成都下起了雨。这雨来得急而快,匆匆而过,将头顶的天都洗得发碧。残余在屋瓦上的雨水顺着淌下,滴滴落于散水间。
严府举目缟素,素幔垂落、白灯高挂,堂前触目惊心一个漆黑的“奠”字。
过些时日仍有法事,丹墀散人便被安排在府中厢房。薛介远盯了她远去的方向一会儿,正要转身离开,忽然看到府外走来一人。
有客而来,布衣潦倒、神色凄凉,将手中的纸伞收起,望向堂内灵柩。
薛介远认出来人:“杜先生。”
“薛使君。”
杜甫僵立许久,才徐徐走向中堂,从严府仆役手中接过香,为故友作了一番祭拜。他于灵柩旁默然半晌,终只是哀然长叹一声。
薛介远走上前来,低声道:“某素来听闻杜先生与严节镇交好,还望节哀。”
又是一叹,杜甫问道:“之后,季鹰的灵柩是要归返旧京吧?”
“严节镇是华阴人,想来是这个打算。”
杜甫点了点头,向一旁的严府仆役要了纸笔,便在一旁的香案之上挥毫落笔,于这满目素白飞扬间,留了一首诗。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1]
最后一笔不知是气力不足,还是他的手抖了一下,偏斜了几分。薛介远随着他的笔将这首诗默念了一遍,又问道:“杜先生此后有何计较?”
“如今季鹰一去,过往恩仇一笔勾销,杜二也不该再滞于此地。”杜甫转身,缓步往严府外走去,慨然叹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2]啊……”
目送杜甫身影远去,薛介远静立许久,终也低低地念了一句:“不如早还家……”
···
成都城内,候雪亭,浣雪间。
沈亦之听着人来,头也不抬地继续批复手中文书,只随手示意了一下对面的座位:“回来了?坐吧。且稍等我一炷香时间。”
“好说。”
等到将最后一份文书批复完毕,沈亦之一面整理书案,一面与他们说:“琳琅集那份案卷我收到了,这两天在查,目前有了些眉目。”
何子规笑了声:“不愧是风雅楼。”
沈亦之微蹙了眉,按了下额角,从一旁取过那案卷,在书案上展开:“目前所得的情报都在上面,稍有些多,你们慢慢看。”
何子规先大致扫了几眼,随口问了句:“风雅楼都拿不到更确切的消息么?”
沈亦之抬眼看她:“……那毕竟与黄泉巷有关,风雅楼还没那么大能耐,能在短短几天内就查清楚。”
“我本以为,有你们那位东家在……”她低笑了声,摇了摇头止住了话头,“不过无妨,这便够了。”
这回他听出来她话里的含义了——刚刚那句话并非是强求风雅楼如何,更像是在试探东家的态度。
她到底都知道些什么?
沈亦之只是偏过头去,又按了下额角,忽而见何子规身旁那一直沉默着的年轻医者伸出手来,将一个白瓷瓶放到了他面前。
“……这是?”
沈亦之放下了手,忽而顿悟,又思及先前肖沉璧那一次切脉,大致明白了过来。他这头疼之症已有一阵子,只是一直忙着,也未放在心上。
“药每日晨晚各一粒,先用半个月。”
他一时失语,片刻后点了点头:“好。多谢。”
何子规在仔细看着案卷,顺着这话说了句:“沈楼主可要保重身体。你身后是风雅楼,但你膝下……还有阿碧。”
“……我知道了。”
待二人都将案卷上的内容看完。何子规阖了下眸,过了会儿才睁开眼,似笑非笑望向对面的风雅楼楼主:“这般看来,琳琅集能撑到如今,不容易。”
“的确。”沈亦之颔首,“黄泉巷从几十年前就意图收编琳琅集,但或许是因为唐门根基牢固,竟一直未成。”
“不过最近唐门的局势实在不大好,若是唐门内门被黄泉巷渗入,那琳琅集失守也不过迟早的事。”何子规将案卷递回沈亦之,“唐门内斗虽是他们唐家家事,但一旦扯上了黄泉巷……洛东家可有什么打算?”
“东家已有对策。”
何子规笑道:“那便好。不过我对唐门之事也有些兴趣,希望不会挡了她的路。”
“无妨。妳且做妳要做的便是。”
思量几番,他并未告知何子规师父如今的动向。三人只又将那案卷上的消息分析一遍,大致圈定了几家或与黄泉巷有关联的铺子,留待进一步追查。
送二人出了浣雪间,沈亦之忽而一阵晕眩,抬手扶着门边稳住身形。良久,他垂首闭目,无声地叹了口气。
···
成都郊外,竹林。
距离竹林小筑一里处,林间被开出了一小片空地,栽着一架紫藤萝。而紫藤萝之下,正掩映一块青石墓碑。
上刻六字,恩师紫嫣之墓。
此时花期刚过,枝蔓上结了荚,地上还留着些枯落花瓣。将墓前的花瓣清扫干净,何子规与肖沉璧跪于墓碑之前,拜了下去。
直起上身,何子规凝视那墓碑上的刻字许久,道:“孙老先生很惦念紫嫣前辈。”
“师父是师祖惟一的亲传弟子,师徒二人一直感情很好。”
“师父从未与我明说什么。但想来……他也仍念着她的。”顿了一下,她忽然苦笑了下:“孙老先生让我来成都寻找我之所愿……可我如今见着紫嫣前辈的墓,却还是想着,若是没有当年那些事,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
肖沉璧未说什么,只是偏过头看着她。
“我想来并无师姐那样远大的抱负与坚定的信念……但时至如今,我所想的,还是不希望昔年之事重演。”
她抬起头,望向竹林上被扶疏枝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四面八方、天地之大,却仿佛是个能将世间所有人死死囚住的牢笼。
“但唐门走这一遭,那黄泉散之事……让我想起当年战场之上,那被蒙骗服下黄泉散、最后惨死的兵士,还有当时那位火长。”
或许那本与她无关。
或许这些事本非一时所能为。
又或许,最终一切所作所为都只是徒劳。
但——
“……我仍想做些什么。”
···
五月初四,成都,候雪亭。
一辆马车悠悠而来,停在了候雪亭之前。先自马车中下来的是一位身着银丝半臂衫、金缕梨花裳的女性,她姿态轻盈、妆容艳丽,发间却已见斑驳雪色。
随后,她自车中引出一位坐着机关轮椅的白衣男子,将那轮椅稳稳落到地上。
“多谢大娘。”
宁子清朝她颔首致意,自袖中取出风雅令,递向前来迎接的风雅楼弟子。先前沈亦之于永安镖局见到那本应在师父宁子清手中的风雅令后,便又送了一块去霁月居。
风雅楼弟子接过风雅令确认了一番后,恭敬递还,行了一礼:“如今楼中影客之一的辛未统领正在候雪亭,在下这便请她来为二位贵客打点。”
“那便有劳了。”
弟子又行了一礼便匆匆而去。一炷香后,有道暗粉身影自候雪亭中而出,如桃花枯落、飘零世间。
“二位贵客久等了。”
公孙清平顺着这道嘶哑声音望去,见那自候雪亭中走出来的婀娜身影、如画眉眼,忽而怔住,一个旧时名字携着几分不可置信的轻颤,从她唇间漏了出来。
“……寻烟?”
辛未步子不留痕迹地一顿,旋即又径直走到了公孙清平与宁子清面前,神色如常地抱拳一揖。
“在下风雅楼辛未。有失远迎,还望贵客海涵。”
一场法事之后,成都下起了雨。这雨来得急而快,匆匆而过,将头顶的天都洗得发碧。残余在屋瓦上的雨水顺着淌下,滴滴落于散水间。
严府举目缟素,素幔垂落、白灯高挂,堂前触目惊心一个漆黑的“奠”字。
过些时日仍有法事,丹墀散人便被安排在府中厢房。薛介远盯了她远去的方向一会儿,正要转身离开,忽然看到府外走来一人。
有客而来,布衣潦倒、神色凄凉,将手中的纸伞收起,望向堂内灵柩。
薛介远认出来人:“杜先生。”
“薛使君。”
杜甫僵立许久,才徐徐走向中堂,从严府仆役手中接过香,为故友作了一番祭拜。他于灵柩旁默然半晌,终只是哀然长叹一声。
薛介远走上前来,低声道:“某素来听闻杜先生与严节镇交好,还望节哀。”
又是一叹,杜甫问道:“之后,季鹰的灵柩是要归返旧京吧?”
“严节镇是华阴人,想来是这个打算。”
杜甫点了点头,向一旁的严府仆役要了纸笔,便在一旁的香案之上挥毫落笔,于这满目素白飞扬间,留了一首诗。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1]
最后一笔不知是气力不足,还是他的手抖了一下,偏斜了几分。薛介远随着他的笔将这首诗默念了一遍,又问道:“杜先生此后有何计较?”
“如今季鹰一去,过往恩仇一笔勾销,杜二也不该再滞于此地。”杜甫转身,缓步往严府外走去,慨然叹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2]啊……”
目送杜甫身影远去,薛介远静立许久,终也低低地念了一句:“不如早还家……”
···
成都城内,候雪亭,浣雪间。
沈亦之听着人来,头也不抬地继续批复手中文书,只随手示意了一下对面的座位:“回来了?坐吧。且稍等我一炷香时间。”
“好说。”
等到将最后一份文书批复完毕,沈亦之一面整理书案,一面与他们说:“琳琅集那份案卷我收到了,这两天在查,目前有了些眉目。”
何子规笑了声:“不愧是风雅楼。”
沈亦之微蹙了眉,按了下额角,从一旁取过那案卷,在书案上展开:“目前所得的情报都在上面,稍有些多,你们慢慢看。”
何子规先大致扫了几眼,随口问了句:“风雅楼都拿不到更确切的消息么?”
沈亦之抬眼看她:“……那毕竟与黄泉巷有关,风雅楼还没那么大能耐,能在短短几天内就查清楚。”
“我本以为,有你们那位东家在……”她低笑了声,摇了摇头止住了话头,“不过无妨,这便够了。”
这回他听出来她话里的含义了——刚刚那句话并非是强求风雅楼如何,更像是在试探东家的态度。
她到底都知道些什么?
沈亦之只是偏过头去,又按了下额角,忽而见何子规身旁那一直沉默着的年轻医者伸出手来,将一个白瓷瓶放到了他面前。
“……这是?”
沈亦之放下了手,忽而顿悟,又思及先前肖沉璧那一次切脉,大致明白了过来。他这头疼之症已有一阵子,只是一直忙着,也未放在心上。
“药每日晨晚各一粒,先用半个月。”
他一时失语,片刻后点了点头:“好。多谢。”
何子规在仔细看着案卷,顺着这话说了句:“沈楼主可要保重身体。你身后是风雅楼,但你膝下……还有阿碧。”
“……我知道了。”
待二人都将案卷上的内容看完。何子规阖了下眸,过了会儿才睁开眼,似笑非笑望向对面的风雅楼楼主:“这般看来,琳琅集能撑到如今,不容易。”
“的确。”沈亦之颔首,“黄泉巷从几十年前就意图收编琳琅集,但或许是因为唐门根基牢固,竟一直未成。”
“不过最近唐门的局势实在不大好,若是唐门内门被黄泉巷渗入,那琳琅集失守也不过迟早的事。”何子规将案卷递回沈亦之,“唐门内斗虽是他们唐家家事,但一旦扯上了黄泉巷……洛东家可有什么打算?”
“东家已有对策。”
何子规笑道:“那便好。不过我对唐门之事也有些兴趣,希望不会挡了她的路。”
“无妨。妳且做妳要做的便是。”
思量几番,他并未告知何子规师父如今的动向。三人只又将那案卷上的消息分析一遍,大致圈定了几家或与黄泉巷有关联的铺子,留待进一步追查。
送二人出了浣雪间,沈亦之忽而一阵晕眩,抬手扶着门边稳住身形。良久,他垂首闭目,无声地叹了口气。
···
成都郊外,竹林。
距离竹林小筑一里处,林间被开出了一小片空地,栽着一架紫藤萝。而紫藤萝之下,正掩映一块青石墓碑。
上刻六字,恩师紫嫣之墓。
此时花期刚过,枝蔓上结了荚,地上还留着些枯落花瓣。将墓前的花瓣清扫干净,何子规与肖沉璧跪于墓碑之前,拜了下去。
直起上身,何子规凝视那墓碑上的刻字许久,道:“孙老先生很惦念紫嫣前辈。”
“师父是师祖惟一的亲传弟子,师徒二人一直感情很好。”
“师父从未与我明说什么。但想来……他也仍念着她的。”顿了一下,她忽然苦笑了下:“孙老先生让我来成都寻找我之所愿……可我如今见着紫嫣前辈的墓,却还是想着,若是没有当年那些事,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
肖沉璧未说什么,只是偏过头看着她。
“我想来并无师姐那样远大的抱负与坚定的信念……但时至如今,我所想的,还是不希望昔年之事重演。”
她抬起头,望向竹林上被扶疏枝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四面八方、天地之大,却仿佛是个能将世间所有人死死囚住的牢笼。
“但唐门走这一遭,那黄泉散之事……让我想起当年战场之上,那被蒙骗服下黄泉散、最后惨死的兵士,还有当时那位火长。”
或许那本与她无关。
或许这些事本非一时所能为。
又或许,最终一切所作所为都只是徒劳。
但——
“……我仍想做些什么。”
···
五月初四,成都,候雪亭。
一辆马车悠悠而来,停在了候雪亭之前。先自马车中下来的是一位身着银丝半臂衫、金缕梨花裳的女性,她姿态轻盈、妆容艳丽,发间却已见斑驳雪色。
随后,她自车中引出一位坐着机关轮椅的白衣男子,将那轮椅稳稳落到地上。
“多谢大娘。”
宁子清朝她颔首致意,自袖中取出风雅令,递向前来迎接的风雅楼弟子。先前沈亦之于永安镖局见到那本应在师父宁子清手中的风雅令后,便又送了一块去霁月居。
风雅楼弟子接过风雅令确认了一番后,恭敬递还,行了一礼:“如今楼中影客之一的辛未统领正在候雪亭,在下这便请她来为二位贵客打点。”
“那便有劳了。”
弟子又行了一礼便匆匆而去。一炷香后,有道暗粉身影自候雪亭中而出,如桃花枯落、飘零世间。
“二位贵客久等了。”
公孙清平顺着这道嘶哑声音望去,见那自候雪亭中走出来的婀娜身影、如画眉眼,忽而怔住,一个旧时名字携着几分不可置信的轻颤,从她唇间漏了出来。
“……寻烟?”
辛未步子不留痕迹地一顿,旋即又径直走到了公孙清平与宁子清面前,神色如常地抱拳一揖。
“在下风雅楼辛未。有失远迎,还望贵客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