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是一个能轻易用好不好来界定的提议。
见大弟子沉默,宁子清沉吟片刻,温笑问道:“怎么,莫非是信不过为师?”
“弟子不敢。让何方跟着师父,弟子自是放心。只是五仙之乱事关重大,弟子担心何方会给师父添麻烦。”
“你们四个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不差这一个。”宁子清摇了摇头,指尖轻轻点在轮椅扶手上,“而且,何方可比你们省心多了。”
沈亦之偏过头,下意识想辩驳什么,可对上师父的眼睛,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得颔首称是。宁子清这下终于把目光落在案头一个小瓷瓶上——他已然注意到它许久了。
“那是沉璧给你拿的药?”宁子清问道,“当年紫嫣也常用这种瓶子……我记得很清楚。”
沈亦之本想隐瞒,但不禁又抬手按上发疼的额角,索性都直说了:“是。弟子最近犯头疼,他就拿了些药过来。”
“你瞧,一个个的,哪里省心了?”
风雅楼楼主只能苦笑:“师父说的是。”
“好了,为师也不打扰你休息。不早了,先歇着吧,有些事情不急于一时,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若是这番话放到外面,少不得一帮江湖人会心一笑,想起自己家时常这么念叨自己的父母或师父,却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到,这是当年的一世风华、半生轻狂的“清风朗月”?
想来不会有多少人信的。江湖人口耳相传的那人一剑震慑天地、白衣不染纤尘,风光无限也风华绝代,怎会像如今这般,残了一双腿坐在机关轮椅上,和徒弟唠叨这些家常?
——不过“清风朗月”永远都是“清风朗月”,现在现身于此的,只是“醉居长安仙”。
“是。”沈亦之应下,又转而问道:“那师妹那边……”
宁子清抬起手,作了个噤声的手势:“莫要告诉她我来到这里了……待到时机合适,我自会亲自去找她。”
沈亦之怔了一怔,似乎是明白过来,颔首道:“弟子遵命。”
“好了。那为师便回去了。”
闻言沈亦之起身,走到了宁子清的机关轮椅后,小心翼翼地将轮椅调了个角度,慢慢推着他出了浣雪间。外面的长廊上只有公孙清平提灯候着,值夜的影卫隐匿于暗处。
沈亦之见了那人,思量着行了个晚辈礼:“公孙大娘。”
“沈楼主。”
公孙清平回礼时仍如当年般姿态从容优雅,青色的披帛上绣着是细碎的花瓣,有月光或是灯影偶尔从上面淌过,渲染出一种更鲜艳绚丽的光影。
值夜的影卫皆在暗处,沈亦之不便再送,只停在原地,目送公孙清平推着宁子清的机关轮椅缓缓远去,消失在长廊折角之处。他垂下头,许久又极轻地低叹了声,也或许是在苦笑,转身回了浣雪间去。
灯火摇曳,他定定地站了片刻,忽而想起什么,拿过桌上的瓷瓶,服了一颗药。
···
公孙清平推着宁子清缓步走在长廊之上,月光洒落如水,树影人影交叠成一地斑驳。他们谁也没多说什么,直到回了他们所暂居的院落,公孙清平方才落下声幽幽的叹息。
“公孙大娘有心事?”
“你才说睡了,这一转眼又见你溜了出去。”公孙清平拢了下披帛,颇有些无奈,“当年在梨园时你也总犯夜禁,这么多年过去,倒也不曾变过……”
宁子清低头笑了声:“那时我年少轻狂,自认能避过所有……后来才知道,也是大娘苦心帮我瞒着。”
公孙清平推着轮椅的手稍微紧了紧,静默了半晌。宁子清仍然只是安静温和地等待着,微风穿庭而过,拂过了他颊边垂落的发。
“……子清。我只最后再问你一句。”
宁子清似乎已经预料到了,微微颔首,回眸看了公孙清平一眼。那眼神不像是曾经风华绝代又轻狂半生的“清风朗月”,而更像是已沉淀了许久、又静置成一潭深湖的水。
“你来见了你的弟子,再次涉入这片江湖……可是已然下定决心了?”
“大娘不是早就清楚了吗?”宁子清只是笑着,随手拂了下衣袖上落的花瓣,看着它随风悠悠而落,“否则,大娘也不会一路护送我来蜀地走这一遭。”
她只是抬起头来,望向空中半轮清冷的月。
“大娘啊。”宁子清轻轻一叹,笑着回头,“妳有一句话可错了……我并非是再次涉入这片江湖,而是我自始至终……都不曾自其中脱身。”
公孙清平眸光动了动,复又将视线落回宁子清身上。他的侧脸被月光模糊得有些柔和,长发披散,一瞬间落入眼底,恍然又是昔日梨园中年华正好的少年。
“我陷身其中几十年了,大娘。我如今很清楚我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什么。”
“……梨园也曾是皇帝的耳目。”公孙清平有些痛苦地垂下眼睛,低声将往事徐徐道来,声音轻得如同耳语,“我见过太多园中的兄弟姐妹和后来的孩子们卷入朝堂争斗中,最终离我而去……他们有的惨烈,有的无声无息……我看到寻烟时我竟在想,若是他们都这般,只是隐姓埋名地生活在世间某处该多好……”
“隐姓埋名……如寻烟娘子这般,也如宁某一般?”
公孙清平只是苦笑:“你一向是个聪明孩子……子清。”
“这几年我隐姓埋名,在长安做个教书先生,有了新的生活、新的人脉,我的确本可以一直这么过下去。”他忽而话锋一转:“只是大娘,妳本不必……将所有人的性命压在自己身上。这并非是妳之过,也并非是妳该担之责。”
“可我到底是要看着你们……一个个的去……”
公孙清平看上去憔悴了不少,抬手将脸埋入手心,声音像是缠着许多年的风沙。她早已离开梨园多年——对于那个地方和那里的主人,她实在没有多少眷念;但对于梨园中的人,她却从来不曾放下。
“大娘。”宁子清轻轻一叹,“至少无论如何,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之所愿。妳不必为我而难过。而且……大娘,我已经活了很久了,这个年纪,身上又有旧伤病,本也没多少来日。”
“你还分明比我年轻很多……”
宁子清轻轻摇了摇头,只是含笑道:“‘清风朗月’的时代,该结束了。”
他伸出手去,掌心拢了一抹轻纱般的月光。他的眼睛格外璨然,仿佛天上星辰都尽数落入他眼中般。
“接下来的路,是他们要自己走的……”
···
成都郊外,竹林小筑。
何子规睁开眼睛,望向窗边一闪而过的鸟影。她稍蹙了下眉,随手拿过外衣披上,轻步走出门去。
竹林月色间,一只火红色的鸟儿停在门前。
她抱臂倚在门边,与那火红鸟儿对视了片刻,终于蹲下身来,向它伸出手去。那鸟扑腾着翅膀飞到她手心里,左腿上正附着一只铜管。
何子规将那金属管取下,起身一抬手将鸟儿放飞。她仍在原地站了片刻,等那鸟儿完完全全飞出了自己的视线之外,方才转身进了屋,将竹门掩上,便靠着门将铜管拆了,取出其中的字条。
读完字条上的内容,她怔然片刻,低声自语道:“师父他……来了成都?”
然而疑虑只一瞬,她转而又思索起字条后半的内容——写信之人仍让她专注于唐门一事。
“师父既然亲赴此处,许是因着五仙之事。只是唐门之事牵扯到黄泉巷,若是他们捕捉到师父行踪,怕是……”
她闭了闭眼,似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字条在灯间烧尽了,只剩下余烬悠悠而落,风一吹,就都散了。
“罢了,师父且安心走这一程。余下的,都交给弟子便是。”
她转身走到窗边,望向那半轮明月,思绪几转,神色却愈发凝重了些。
“不过,洛云端……妳到底又在谋划些什么呢?”
竹林外围,两只赤羽鸟擦身而过,一只没入竹林之外山崖之间无边夜色,一只飞入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
这只赤羽鸟在竹林小筑外徘徊片刻,停在了另一间屋子半开的窗间。
肖沉璧似乎是被这轻微的动静惊醒,撑着竹席起身,盯了那赤羽鸟片刻,终于是抬起手,任由其落到自己掌心。
鸟足上同样附着一个铜管。
这种赤羽鸟,当时沈亦之曾用来传急信与他。他本也以为这次也同往常一样,可当展开字条,看到其中那潇洒字迹时,他方才意识到这次传信的人有所不同。
他并不知晓洛云端之事,但他却也同样清楚沈亦之与风雅楼背后,有一位真正的掌权之人——他与何子规都太熟悉这位风雅楼楼主了。
给他的传信相对而言简洁许多,不过寥寥几笔提到唐门之事——也许洛云端早就拿准了他必然会随着何子规同行。
肖沉璧低下头,垂下倒映着烛火的浅色眼瞳,将字条撕成几片烧去。
字条烧尽,他缓缓捻去指尖沾的些许黑灰,将灯熄了。
见大弟子沉默,宁子清沉吟片刻,温笑问道:“怎么,莫非是信不过为师?”
“弟子不敢。让何方跟着师父,弟子自是放心。只是五仙之乱事关重大,弟子担心何方会给师父添麻烦。”
“你们四个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不差这一个。”宁子清摇了摇头,指尖轻轻点在轮椅扶手上,“而且,何方可比你们省心多了。”
沈亦之偏过头,下意识想辩驳什么,可对上师父的眼睛,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得颔首称是。宁子清这下终于把目光落在案头一个小瓷瓶上——他已然注意到它许久了。
“那是沉璧给你拿的药?”宁子清问道,“当年紫嫣也常用这种瓶子……我记得很清楚。”
沈亦之本想隐瞒,但不禁又抬手按上发疼的额角,索性都直说了:“是。弟子最近犯头疼,他就拿了些药过来。”
“你瞧,一个个的,哪里省心了?”
风雅楼楼主只能苦笑:“师父说的是。”
“好了,为师也不打扰你休息。不早了,先歇着吧,有些事情不急于一时,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若是这番话放到外面,少不得一帮江湖人会心一笑,想起自己家时常这么念叨自己的父母或师父,却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到,这是当年的一世风华、半生轻狂的“清风朗月”?
想来不会有多少人信的。江湖人口耳相传的那人一剑震慑天地、白衣不染纤尘,风光无限也风华绝代,怎会像如今这般,残了一双腿坐在机关轮椅上,和徒弟唠叨这些家常?
——不过“清风朗月”永远都是“清风朗月”,现在现身于此的,只是“醉居长安仙”。
“是。”沈亦之应下,又转而问道:“那师妹那边……”
宁子清抬起手,作了个噤声的手势:“莫要告诉她我来到这里了……待到时机合适,我自会亲自去找她。”
沈亦之怔了一怔,似乎是明白过来,颔首道:“弟子遵命。”
“好了。那为师便回去了。”
闻言沈亦之起身,走到了宁子清的机关轮椅后,小心翼翼地将轮椅调了个角度,慢慢推着他出了浣雪间。外面的长廊上只有公孙清平提灯候着,值夜的影卫隐匿于暗处。
沈亦之见了那人,思量着行了个晚辈礼:“公孙大娘。”
“沈楼主。”
公孙清平回礼时仍如当年般姿态从容优雅,青色的披帛上绣着是细碎的花瓣,有月光或是灯影偶尔从上面淌过,渲染出一种更鲜艳绚丽的光影。
值夜的影卫皆在暗处,沈亦之不便再送,只停在原地,目送公孙清平推着宁子清的机关轮椅缓缓远去,消失在长廊折角之处。他垂下头,许久又极轻地低叹了声,也或许是在苦笑,转身回了浣雪间去。
灯火摇曳,他定定地站了片刻,忽而想起什么,拿过桌上的瓷瓶,服了一颗药。
···
公孙清平推着宁子清缓步走在长廊之上,月光洒落如水,树影人影交叠成一地斑驳。他们谁也没多说什么,直到回了他们所暂居的院落,公孙清平方才落下声幽幽的叹息。
“公孙大娘有心事?”
“你才说睡了,这一转眼又见你溜了出去。”公孙清平拢了下披帛,颇有些无奈,“当年在梨园时你也总犯夜禁,这么多年过去,倒也不曾变过……”
宁子清低头笑了声:“那时我年少轻狂,自认能避过所有……后来才知道,也是大娘苦心帮我瞒着。”
公孙清平推着轮椅的手稍微紧了紧,静默了半晌。宁子清仍然只是安静温和地等待着,微风穿庭而过,拂过了他颊边垂落的发。
“……子清。我只最后再问你一句。”
宁子清似乎已经预料到了,微微颔首,回眸看了公孙清平一眼。那眼神不像是曾经风华绝代又轻狂半生的“清风朗月”,而更像是已沉淀了许久、又静置成一潭深湖的水。
“你来见了你的弟子,再次涉入这片江湖……可是已然下定决心了?”
“大娘不是早就清楚了吗?”宁子清只是笑着,随手拂了下衣袖上落的花瓣,看着它随风悠悠而落,“否则,大娘也不会一路护送我来蜀地走这一遭。”
她只是抬起头来,望向空中半轮清冷的月。
“大娘啊。”宁子清轻轻一叹,笑着回头,“妳有一句话可错了……我并非是再次涉入这片江湖,而是我自始至终……都不曾自其中脱身。”
公孙清平眸光动了动,复又将视线落回宁子清身上。他的侧脸被月光模糊得有些柔和,长发披散,一瞬间落入眼底,恍然又是昔日梨园中年华正好的少年。
“我陷身其中几十年了,大娘。我如今很清楚我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什么。”
“……梨园也曾是皇帝的耳目。”公孙清平有些痛苦地垂下眼睛,低声将往事徐徐道来,声音轻得如同耳语,“我见过太多园中的兄弟姐妹和后来的孩子们卷入朝堂争斗中,最终离我而去……他们有的惨烈,有的无声无息……我看到寻烟时我竟在想,若是他们都这般,只是隐姓埋名地生活在世间某处该多好……”
“隐姓埋名……如寻烟娘子这般,也如宁某一般?”
公孙清平只是苦笑:“你一向是个聪明孩子……子清。”
“这几年我隐姓埋名,在长安做个教书先生,有了新的生活、新的人脉,我的确本可以一直这么过下去。”他忽而话锋一转:“只是大娘,妳本不必……将所有人的性命压在自己身上。这并非是妳之过,也并非是妳该担之责。”
“可我到底是要看着你们……一个个的去……”
公孙清平看上去憔悴了不少,抬手将脸埋入手心,声音像是缠着许多年的风沙。她早已离开梨园多年——对于那个地方和那里的主人,她实在没有多少眷念;但对于梨园中的人,她却从来不曾放下。
“大娘。”宁子清轻轻一叹,“至少无论如何,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之所愿。妳不必为我而难过。而且……大娘,我已经活了很久了,这个年纪,身上又有旧伤病,本也没多少来日。”
“你还分明比我年轻很多……”
宁子清轻轻摇了摇头,只是含笑道:“‘清风朗月’的时代,该结束了。”
他伸出手去,掌心拢了一抹轻纱般的月光。他的眼睛格外璨然,仿佛天上星辰都尽数落入他眼中般。
“接下来的路,是他们要自己走的……”
···
成都郊外,竹林小筑。
何子规睁开眼睛,望向窗边一闪而过的鸟影。她稍蹙了下眉,随手拿过外衣披上,轻步走出门去。
竹林月色间,一只火红色的鸟儿停在门前。
她抱臂倚在门边,与那火红鸟儿对视了片刻,终于蹲下身来,向它伸出手去。那鸟扑腾着翅膀飞到她手心里,左腿上正附着一只铜管。
何子规将那金属管取下,起身一抬手将鸟儿放飞。她仍在原地站了片刻,等那鸟儿完完全全飞出了自己的视线之外,方才转身进了屋,将竹门掩上,便靠着门将铜管拆了,取出其中的字条。
读完字条上的内容,她怔然片刻,低声自语道:“师父他……来了成都?”
然而疑虑只一瞬,她转而又思索起字条后半的内容——写信之人仍让她专注于唐门一事。
“师父既然亲赴此处,许是因着五仙之事。只是唐门之事牵扯到黄泉巷,若是他们捕捉到师父行踪,怕是……”
她闭了闭眼,似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字条在灯间烧尽了,只剩下余烬悠悠而落,风一吹,就都散了。
“罢了,师父且安心走这一程。余下的,都交给弟子便是。”
她转身走到窗边,望向那半轮明月,思绪几转,神色却愈发凝重了些。
“不过,洛云端……妳到底又在谋划些什么呢?”
竹林外围,两只赤羽鸟擦身而过,一只没入竹林之外山崖之间无边夜色,一只飞入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
这只赤羽鸟在竹林小筑外徘徊片刻,停在了另一间屋子半开的窗间。
肖沉璧似乎是被这轻微的动静惊醒,撑着竹席起身,盯了那赤羽鸟片刻,终于是抬起手,任由其落到自己掌心。
鸟足上同样附着一个铜管。
这种赤羽鸟,当时沈亦之曾用来传急信与他。他本也以为这次也同往常一样,可当展开字条,看到其中那潇洒字迹时,他方才意识到这次传信的人有所不同。
他并不知晓洛云端之事,但他却也同样清楚沈亦之与风雅楼背后,有一位真正的掌权之人——他与何子规都太熟悉这位风雅楼楼主了。
给他的传信相对而言简洁许多,不过寥寥几笔提到唐门之事——也许洛云端早就拿准了他必然会随着何子规同行。
肖沉璧低下头,垂下倒映着烛火的浅色眼瞳,将字条撕成几片烧去。
字条烧尽,他缓缓捻去指尖沾的些许黑灰,将灯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