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点酒,粽叶飘香,时值重五,长安城的一百零八坊内,家家艾草高悬,男女老少腕上佩戴着长命丝缕,以祈辟邪消灾、五毒不侵。
圣人所居的西京,百姓有多富庶,就有多爱凑热闹,逢年过节,城内东南角的乐游原一带,向来人满为患,再加上今年曲江的龙舟会,是由东市珍宝阁的元家一手操办,其盛大程度便更是尤胜往年。
刚过辰时,长安城内外的百姓便已携家带口,陆续赶往曲江沿岸,一路上宝马香车、花团锦簇,好不热闹,而等到临近巳时,龙舟竞渡开始前夕时,曲江两岸已是仕女如云、观者如堵。
西京律令对于东西市的商贾规范极其严格,也只有这般的年节时日,商贾小贩能够不拘场所和时间,沿街穿行叫卖。
“哗啦”数声轰鸣,伴随着龙舟下水的声响,人群一阵喧闹,穿行在人堆中贩花的卖花女被吓得打了个颤,背篓里水灵灵的各色鲜花随之倾倒而出了几支,她忙不迭躬身去捡。
俯身的动作扬起她的衣衫下摆,一簇毛绒绒的白色毛团一闪而过,顿时引得她身后一名状似将将入城没多久的灰衣郎君,直勾勾地挪不开眼,甚至欲要探出手去触碰……
“看什么看呐?乡巴佬,你是头一次进西京城,没见过小娘子吗?!”在那灰衣郎君凑上去一探究竟前,近旁一个支着摊子卖饮子的大娘,忽而大声开口,甩出了她手里的巾帕,一手巾擦着那郎君的面颊愤然打过。
卖花女闻声回头望了一眼,捞起地上的花匆匆跑走,剩下的那被手巾甩得耳目轰鸣的灰衣郎君,则是转换对象盯着卖饮子的大娘,呲起牙面上露出了一副凶相。
青天白日里,与之对峙的大娘,分毫都未被吓住,反而撸起袖子当街就接着开骂道:“还看?!长得本来就丑,还当街窥探人家小娘子,人不要脸树不要皮,你个泼皮!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什么德行……”
众目睽睽之下,劈头盖脸的斥骂一气儿话口不停,直把那灰衣郎君骂得脸色铁青,周身的妖气隐隐有按捺不住的趋势。
不到百息的功夫,本就熙攘的人群,于此处围观停驻已有聚拢之势,以至于还不待那灰衣郎君原地发作,远处便已经有好几位巡逻的执刀金吾,徇着卖花女的指引闻讯朝这一处赶来。
那灰衣郎君胸膛剧烈起伏了好一阵,几乎咬碎了嘴里那口牙,末了也只能是恶狠狠地拂袖而去,只是他离去之时的姿态,活像条灰溜溜耷拉着尾巴逃窜的狗,通身上下说不出的喜感。
榴花树荫下,莳萝忍不住“噗呲”一声笑,本以为长安城中戒律森严,该是古板无趣、生硬至极的一处所在,却没想到还能见到这样一幕。
无论是那卖花遁走的白兔精,还是那见猎心喜、难以抵抗本性的灰狼妖,抑或是那身为凡人一无所知却声势逼人的卖饮子的大娘……
全然是满目新鲜的光景,使得她不由自主便眼瞳发亮,同身边的年轻仆从发出感叹:“别说,这金吾卫在长安城里,的确是还有几分本事。”
今日尚且是她来到长安的第二日,商陆一大清早便奉召当值去了,被郎古自顾自磨出门凑这场热闹时,莳萝一开始还十分不情愿,但此刻却是再没有先前的抵触情绪。
十几岁的郎古听了她的话眉梢一动,很是得意地答道:“那是自然,我们郎君就任中郎将的这几年来,长安城里不说夜不闭户了,至少白日里敢在街市上无故滋事的宵小歹徒,那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
知晓他并未看懂方才暗流涌动下的惊险,只以为是发生了场寻常口角,莳萝也不说破,只就着郎谷絮絮叨叨吹捧自家郎君的声音,同他行走在拥簇的人群之中,欣赏着长安城重五节的这番热闹。
因着龙舟盛会,曲江江面上被清得异常干净,悠悠水面一望无垠,全无一艘游船画舫,唯有一列排开的竞渡船只,船头彩旗迎风招展,从近江的一处楼阁高台俯视而望,蓄势待发如同亟待奔窜而出的各色活鲤。
楼阁靠窗处的软榻上,斜倚了个轻摇团扇的女子,烟紫色的罗衫轻薄,伴着鎏金香炉内徐徐燃烧的沉香,衬得她身姿妩媚窈窕非常。
外间有脚步声靠近,停在楼阁之外毕恭毕敬:“东家,是时候了。”
闭目假寐的女子,闻言缓缓睁眼,一双上挑的丹凤眼所落之处,外间元家的侍婢皆默默低头避让。
作为汇天下之便利、聚九州之财气的国都所在,长安城里商贾千千万,元家十几年前在城中只是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一家,真正发迹崭露头角,也仅仅是这短短几年间的事情。
长安城内和元家略有往来的人家都知晓,在数年前元家老掌柜犯了风邪瘫痪之后,元家真正的掌事人,便换成了元家老掌柜的亲孙女,也就是东市珍宝阁的二东家元英。
而至于为什么东市元家继承家业的是个年轻娘子,便又是在西京内令人唏嘘的另一桩事了。
通俗而论,怪只能怪元家满堂男丁,却无一个堪当大用的,不是沉迷流连平康坊的美人罗裙,便是于商贾经营一事上毫无才干,甚至还曾闹出过不到一月便新店关门大吉的笑话,是以年轻轻轻就精通算学,于商贾一道上极为老成持重的元家小娘子元英,便不得不掌起元家这艘船的舵了。
及至今朝元家夺得了城内龙舟盛会的筹办权,真正到了声名鹊起、风头正盛的地步,素来有着救穷济慈美名的元掌柜,也是真正走进了长安城众多百姓的视野中。
就比如今日,便是要由承制此次盛会的商贾登台击锣,以作竞渡开始的标志,长安城内的百姓往年所见的,不是上了年纪的老翁,便是大腹便便的富商,此时陡然见着登上高台、手持锣锤的,是个倩丽的年轻娘子,人群中顿然便爆发出了难以估量的热情。
即便这位元家二掌柜,于京中是个远超了寻常娘子嫁人的年岁仍待字闺中的异类,朝她抛花掷果的热情民众,尤是络绎不绝。
江畔人声熙攘,莳萝被郎古引着挤出人群来到近水的一处岸边,影影绰绰所望见的便是立于高台之上的紫衫女郎,正含笑同台下诸人招手。
风声猎猎,箫管奏鸣,祭祀乐章响起之时,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而在无人注意处,隐匿于江畔树梢枝头的一抹艳红,也渐渐迫近了那一处高台。
嘹亮悠长的乐声,停息的时刻,人群又渐渐沸响起来,只见高台之上的元家娘子悠悠抬手,烟紫色衣衫下露出一截雪白的腕骨,一击一响,锣声悠长响亮,一列排开的竞渡船只们,霎时间如离弦之箭般射了出去。
沿江百姓即时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一时间浆声、水波声,混着沸腾的人声,壮阔之至,声响恍能震天。
也恰是这个时刻,隐在暗处的那道艳红以常人难以到达甚至看清的速度,向着高台奔窜而出,日光一耀,显出艳红衣裙主人的那双锐利眉眼,与她手中所持利器的耀眼银光。
她像一团烧到极致的艳火,以毫不留情欲要取命的姿态,落在高台上后,便将手里的匕首朝元英胸口刺去。
江畔还未从高台处收回目光的部分百姓,被这出乎意料的刺杀惊得一片哗然,而高台之上,就在那红衣女子的刀锋只差分毫就要刺进元家娘子身体的时刻,立在元英身后此前全无存在感的一名随从,不知用何物挑落了那名行刺女子的匕首,迎上前去与那女子打斗了起来。
莳萝二人所处的位置,与那高台相隔了一段距离,伴着郎古的惊呼声,她亦是讶异地瞪大了眼睛。
不单单因为被刺杀的对象,乃是她尚未来得及去会见的那位可能身负线索的元家小娘子,还因为,她看得明晰,不论是那陡然出现欲要行刺元英的红衣娘子,还是守在元英身后为之护卫的随从,都分明不是人。
甚至与先前小打小闹的那兔精和狼妖不同,仅是能在人前打斗而分毫不暴露出妖族特征这一点,便能推测出他们绝不是将将化型没多久的小妖,十之八九至低也是如余非晚一类修为不低的大妖。
高台之上的打斗一直未停,显而易见那红衣女子并不能敌,几十招往来的功夫,她处处后退已见颓势,高台之下人群哗然混乱也是不断,本就驻守于江畔巡守的金吾卫,已赶到高台之下渐渐形成了围拢的姿态。
又是一掌击打,那红衣女子险些掉下高台,她抹去唇角血迹,回身望了一眼高台之下,她的视线穿过重重混乱无措的惊慌人群,冷不丁与凝望着高台若有所思的莳萝对上了眼神。
水声激越,贺声高涨,河道尽头的竞渡船队似乎已分出了胜负,但此刻,曲江周遭关注江上竞渡结果之人却是寥寥。
四目相对之间,莳萝缓缓眨了眨眼,不知是不是莳萝过于平淡的神情,激怒了那红衣女子,下一瞬她竟是跃下高台穿越重重人群阻隔,以骇人的速度奔至了莳萝这一处。
银光一晃,脖子霎时一凉,身后女子冷冰冰的声线,自莳萝耳畔响起,又传向曲江沿岸:“别过来,否则我杀了她!”
原本远在天边的威胁,忽然落到了面前实处,人群惊骇之至,幡然四散而逃,而莳萝垂眼望了望置于她颈间的匕首,又瞧了瞧身旁被惊得腿脚发软的郎古,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她于人间的运道着实是差得可怕。
重五盛会曲江边围观者恐有上万,而在这万人之中,她正是那个被抓住做了人质的倒霉蛋,这运道,不说是霉神上身,也堪比是诸天神佛没一个保佑的了。
圣人所居的西京,百姓有多富庶,就有多爱凑热闹,逢年过节,城内东南角的乐游原一带,向来人满为患,再加上今年曲江的龙舟会,是由东市珍宝阁的元家一手操办,其盛大程度便更是尤胜往年。
刚过辰时,长安城内外的百姓便已携家带口,陆续赶往曲江沿岸,一路上宝马香车、花团锦簇,好不热闹,而等到临近巳时,龙舟竞渡开始前夕时,曲江两岸已是仕女如云、观者如堵。
西京律令对于东西市的商贾规范极其严格,也只有这般的年节时日,商贾小贩能够不拘场所和时间,沿街穿行叫卖。
“哗啦”数声轰鸣,伴随着龙舟下水的声响,人群一阵喧闹,穿行在人堆中贩花的卖花女被吓得打了个颤,背篓里水灵灵的各色鲜花随之倾倒而出了几支,她忙不迭躬身去捡。
俯身的动作扬起她的衣衫下摆,一簇毛绒绒的白色毛团一闪而过,顿时引得她身后一名状似将将入城没多久的灰衣郎君,直勾勾地挪不开眼,甚至欲要探出手去触碰……
“看什么看呐?乡巴佬,你是头一次进西京城,没见过小娘子吗?!”在那灰衣郎君凑上去一探究竟前,近旁一个支着摊子卖饮子的大娘,忽而大声开口,甩出了她手里的巾帕,一手巾擦着那郎君的面颊愤然打过。
卖花女闻声回头望了一眼,捞起地上的花匆匆跑走,剩下的那被手巾甩得耳目轰鸣的灰衣郎君,则是转换对象盯着卖饮子的大娘,呲起牙面上露出了一副凶相。
青天白日里,与之对峙的大娘,分毫都未被吓住,反而撸起袖子当街就接着开骂道:“还看?!长得本来就丑,还当街窥探人家小娘子,人不要脸树不要皮,你个泼皮!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什么德行……”
众目睽睽之下,劈头盖脸的斥骂一气儿话口不停,直把那灰衣郎君骂得脸色铁青,周身的妖气隐隐有按捺不住的趋势。
不到百息的功夫,本就熙攘的人群,于此处围观停驻已有聚拢之势,以至于还不待那灰衣郎君原地发作,远处便已经有好几位巡逻的执刀金吾,徇着卖花女的指引闻讯朝这一处赶来。
那灰衣郎君胸膛剧烈起伏了好一阵,几乎咬碎了嘴里那口牙,末了也只能是恶狠狠地拂袖而去,只是他离去之时的姿态,活像条灰溜溜耷拉着尾巴逃窜的狗,通身上下说不出的喜感。
榴花树荫下,莳萝忍不住“噗呲”一声笑,本以为长安城中戒律森严,该是古板无趣、生硬至极的一处所在,却没想到还能见到这样一幕。
无论是那卖花遁走的白兔精,还是那见猎心喜、难以抵抗本性的灰狼妖,抑或是那身为凡人一无所知却声势逼人的卖饮子的大娘……
全然是满目新鲜的光景,使得她不由自主便眼瞳发亮,同身边的年轻仆从发出感叹:“别说,这金吾卫在长安城里,的确是还有几分本事。”
今日尚且是她来到长安的第二日,商陆一大清早便奉召当值去了,被郎古自顾自磨出门凑这场热闹时,莳萝一开始还十分不情愿,但此刻却是再没有先前的抵触情绪。
十几岁的郎古听了她的话眉梢一动,很是得意地答道:“那是自然,我们郎君就任中郎将的这几年来,长安城里不说夜不闭户了,至少白日里敢在街市上无故滋事的宵小歹徒,那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
知晓他并未看懂方才暗流涌动下的惊险,只以为是发生了场寻常口角,莳萝也不说破,只就着郎谷絮絮叨叨吹捧自家郎君的声音,同他行走在拥簇的人群之中,欣赏着长安城重五节的这番热闹。
因着龙舟盛会,曲江江面上被清得异常干净,悠悠水面一望无垠,全无一艘游船画舫,唯有一列排开的竞渡船只,船头彩旗迎风招展,从近江的一处楼阁高台俯视而望,蓄势待发如同亟待奔窜而出的各色活鲤。
楼阁靠窗处的软榻上,斜倚了个轻摇团扇的女子,烟紫色的罗衫轻薄,伴着鎏金香炉内徐徐燃烧的沉香,衬得她身姿妩媚窈窕非常。
外间有脚步声靠近,停在楼阁之外毕恭毕敬:“东家,是时候了。”
闭目假寐的女子,闻言缓缓睁眼,一双上挑的丹凤眼所落之处,外间元家的侍婢皆默默低头避让。
作为汇天下之便利、聚九州之财气的国都所在,长安城里商贾千千万,元家十几年前在城中只是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一家,真正发迹崭露头角,也仅仅是这短短几年间的事情。
长安城内和元家略有往来的人家都知晓,在数年前元家老掌柜犯了风邪瘫痪之后,元家真正的掌事人,便换成了元家老掌柜的亲孙女,也就是东市珍宝阁的二东家元英。
而至于为什么东市元家继承家业的是个年轻娘子,便又是在西京内令人唏嘘的另一桩事了。
通俗而论,怪只能怪元家满堂男丁,却无一个堪当大用的,不是沉迷流连平康坊的美人罗裙,便是于商贾经营一事上毫无才干,甚至还曾闹出过不到一月便新店关门大吉的笑话,是以年轻轻轻就精通算学,于商贾一道上极为老成持重的元家小娘子元英,便不得不掌起元家这艘船的舵了。
及至今朝元家夺得了城内龙舟盛会的筹办权,真正到了声名鹊起、风头正盛的地步,素来有着救穷济慈美名的元掌柜,也是真正走进了长安城众多百姓的视野中。
就比如今日,便是要由承制此次盛会的商贾登台击锣,以作竞渡开始的标志,长安城内的百姓往年所见的,不是上了年纪的老翁,便是大腹便便的富商,此时陡然见着登上高台、手持锣锤的,是个倩丽的年轻娘子,人群中顿然便爆发出了难以估量的热情。
即便这位元家二掌柜,于京中是个远超了寻常娘子嫁人的年岁仍待字闺中的异类,朝她抛花掷果的热情民众,尤是络绎不绝。
江畔人声熙攘,莳萝被郎古引着挤出人群来到近水的一处岸边,影影绰绰所望见的便是立于高台之上的紫衫女郎,正含笑同台下诸人招手。
风声猎猎,箫管奏鸣,祭祀乐章响起之时,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而在无人注意处,隐匿于江畔树梢枝头的一抹艳红,也渐渐迫近了那一处高台。
嘹亮悠长的乐声,停息的时刻,人群又渐渐沸响起来,只见高台之上的元家娘子悠悠抬手,烟紫色衣衫下露出一截雪白的腕骨,一击一响,锣声悠长响亮,一列排开的竞渡船只们,霎时间如离弦之箭般射了出去。
沿江百姓即时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一时间浆声、水波声,混着沸腾的人声,壮阔之至,声响恍能震天。
也恰是这个时刻,隐在暗处的那道艳红以常人难以到达甚至看清的速度,向着高台奔窜而出,日光一耀,显出艳红衣裙主人的那双锐利眉眼,与她手中所持利器的耀眼银光。
她像一团烧到极致的艳火,以毫不留情欲要取命的姿态,落在高台上后,便将手里的匕首朝元英胸口刺去。
江畔还未从高台处收回目光的部分百姓,被这出乎意料的刺杀惊得一片哗然,而高台之上,就在那红衣女子的刀锋只差分毫就要刺进元家娘子身体的时刻,立在元英身后此前全无存在感的一名随从,不知用何物挑落了那名行刺女子的匕首,迎上前去与那女子打斗了起来。
莳萝二人所处的位置,与那高台相隔了一段距离,伴着郎古的惊呼声,她亦是讶异地瞪大了眼睛。
不单单因为被刺杀的对象,乃是她尚未来得及去会见的那位可能身负线索的元家小娘子,还因为,她看得明晰,不论是那陡然出现欲要行刺元英的红衣娘子,还是守在元英身后为之护卫的随从,都分明不是人。
甚至与先前小打小闹的那兔精和狼妖不同,仅是能在人前打斗而分毫不暴露出妖族特征这一点,便能推测出他们绝不是将将化型没多久的小妖,十之八九至低也是如余非晚一类修为不低的大妖。
高台之上的打斗一直未停,显而易见那红衣女子并不能敌,几十招往来的功夫,她处处后退已见颓势,高台之下人群哗然混乱也是不断,本就驻守于江畔巡守的金吾卫,已赶到高台之下渐渐形成了围拢的姿态。
又是一掌击打,那红衣女子险些掉下高台,她抹去唇角血迹,回身望了一眼高台之下,她的视线穿过重重混乱无措的惊慌人群,冷不丁与凝望着高台若有所思的莳萝对上了眼神。
水声激越,贺声高涨,河道尽头的竞渡船队似乎已分出了胜负,但此刻,曲江周遭关注江上竞渡结果之人却是寥寥。
四目相对之间,莳萝缓缓眨了眨眼,不知是不是莳萝过于平淡的神情,激怒了那红衣女子,下一瞬她竟是跃下高台穿越重重人群阻隔,以骇人的速度奔至了莳萝这一处。
银光一晃,脖子霎时一凉,身后女子冷冰冰的声线,自莳萝耳畔响起,又传向曲江沿岸:“别过来,否则我杀了她!”
原本远在天边的威胁,忽然落到了面前实处,人群惊骇之至,幡然四散而逃,而莳萝垂眼望了望置于她颈间的匕首,又瞧了瞧身旁被惊得腿脚发软的郎古,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她于人间的运道着实是差得可怕。
重五盛会曲江边围观者恐有上万,而在这万人之中,她正是那个被抓住做了人质的倒霉蛋,这运道,不说是霉神上身,也堪比是诸天神佛没一个保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