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安巷子是夹在城北老工业区中的一处平房区,最高的楼不超过五层,电线杆横飞乱走、路灯七零八落,顶上裤衩旗帜似的迎风招展,一下雨屋内屋外不知谁雨更大、路边的积水脏的看不出颜色,破损的围墙掉一圈砖、第二天砖就没了,那破洞甚至还大了几分。
住在这里的都不是什么体面人,一盆脏水泼出来沾上一滴就够热闹一阵子,叉腰互骂的、光膀子动手的,骂人的词汇也丰富的很,各种带着父母长辈祖宗十八代生殖器和各种粗鄙动作的词蹦豆似的,不分男女老幼都熟练的很。
不过脏归脏、吵归吵,人都有各自的活法,活着就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住久了也就形成了自有的生态,谁家最凶、谁家最悍、谁不要脸、谁穷到死、谁手最脏,几公里外的派出所都门儿清,这里是治安管理的难点区域,每走两步就能看见治安宣传的红横幅,“安全一小步,生活一大步”、“礼让三分、同乐共好”、“打架赔钱、犯法坐牢”,言语简洁直白。
黄老太是这巷子里不起眼的一个,常年佝偻着腰,拖着一条脏兮兮的破口袋,走街串巷的在各个垃圾堆里翻找,跟抢纸板的老头打架,为一个矿泉水瓶子跟人一路,早年身后总跟着一条瘸了腿的大黄狗,再往后就变成了个半人高的精瘦小孩儿。
光捡垃圾是养不活孩子的,纵然有几家心善的杂货店,收拾出不要的纸板铁盒都主动给她,临期的米面油象征性的收几毛钱就送她了,孩子要上学要吃饭,生病还要去医院,这都需要钱,于是黄老太洗干净了脸、换了身周正点的衣服,扎起头发开始卖早点。
这一片原先是一个军工厂的宿舍区,后来工厂搬迁,厂区荒废,有能力的人都搬走了,搬不走的也得出门找活干,总不能在家里呆着穷死,早餐生意还是好做的,她每天推着一辆早餐车,沿着人最多的几条街转悠,烙饼包子油条、豆浆米糕面条,晚上做好白天卖,给那孩子攒到了初中,送去一间技校学汽修,刚成年就哐当入了狱。
知道这事儿的人都没少嚼舌根,好听的不好听的都有人说,辛苦打了水漂的、孩子不孝的、老人可怜的、社会不公的、读书没用的、善心过剩的,茶余饭后没事做,就拿别人家的事嚼舌根,不过黄老太听不见了,她一病不起,早餐做不动了,只能趁着清早人少的时候去翻垃圾桶。
杳安巷子是个封闭的小社会,未必谁都认识谁,但谁家出了大点事很快就能传遍,谁家多来了个人多了条狗,隔天就有人明里暗里的打听,比治安联防员还靠谱。
黄老太家里最近多了个男人,个子高有点驼背,看着年纪不大,总穿一身黑色的运动服,帽子遮脸不爱说话,大早上跟着黄老太卖早餐,一手推车一手拉着人,就在人最多的那个街口扎根,不再推着车到处走了。
初时大家议论,是不是那个坐牢的混小子提前出来了,早点摊上遇见了就叫小黄,那人不答应也不反驳,埋头装袋收钱找零,动作利索的很,就是不爱说话、也不搭理人。
穷有穷的善、也有穷的恶,这片卖早餐的不少,一些饭馆杂货店早上支个摊子就能卖包子馒头、勤快点的还能做热汤面,基本每家卖的都差不多,但小黄来了之后,黄老太的早餐摊多了样拌面,热水烫面条,面上铺小葱段和辣椒丝,再用热油滚滚的一浇,葱香扑鼻、咸鲜开胃,因此吸引了不少客人,八点多那会热闹的时候甚至排起队来。
生意就那么大,这家火了那家自然就差了,没几天就有混子上门找麻烦,挑小黄不在的时候,跟老太太摔碗砸锅的闹,旁人看不过眼说几句,被那群混子拎着衣领一顿连喷带揍,也就没人再管了,有两次撞上小黄半路回来,打了一架,几个人冲着一个打,黄老太蹒跚着在旁边拦,站都站不稳,还好被人拖拉着弄到一边去才没遭殃。
杳安巷子乱但也有秩序,打架闹事一般不会闹到派出所,两边打了几架、都挂了彩,没人出来主持公道但事儿也没闹大,各自小诊所上药包扎了完事,早餐摊子又成了流动的,葱油面也就吃个新鲜,没几天又各吃各的了。
鱼龙混杂的地方,小黄像一颗石子被甩上了河滩,无声无息的融入了杳安巷子,他年轻有力气、又会修水电,早上出完早餐摊之后,整天都在各处找活干,搬货运沙刷墙换瓦,都是踏实卖力气的活,脏活累活也不嫌,黄老太那两间破瓦漏风的平房换了瓦刷了墙,一日三餐也有烟火气和饭菜香,楼道门边的垃圾隔天一清,终于又有了点有人生活的模样。
小黄变成了小莫,大家终于意识到那个从小上房揭瓦、淘气使坏,大了游街胡混、早晚杀人放火的混小子还在牢里没出来,还是小莫好,不爱说话闷头干事,吃点亏不放在心上,欠点工钱也不会追着要,还能镇住一群半大不小整日胡混的小孩儿。
春来冰消雪融,杳安巷子大片彩钢屋顶渐渐露出面来,杂草从墙缝里冒头,冬里裹成球满地滚的小孩换了轻便衣裳、见风就长,闹腾劲儿也跟着长了不少,冬里办了几场丧事,路边树叉子上还夹着变形褪色的白幡黄纸,小孩儿不懂事拿树杈子支着举脑袋顶上到处跑。
社区诊所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小路尽头是一扇蓝色的木门,门口三棵高大的银杏树对立成三角,春夏绿顶高耸入云,树干一个成年人合包不住,小孩三两个围着打圈,短胳膊支棱半天也摸不到同伴,据说有近百年的历史,树下头那片土大概是中药渣子滋养着,不生杂草,倒长出一片草药,诊所的人便拿竹片砌了片围栏,辟成了药圃。
诊所医生姓梁,一家三代人,老梁小梁看诊开方,媳妇老娘开药煎药,内内外外的操持,整片巷子的大病小灾都有本账,受人尊重、名声也不错。
小莫走到诊所门口的时候,太阳已经往西边的山那边沉下去,天暖和起来便黑的晚,开春有几户人家造房子,他去做小工,这几天已经快收尾。
小梁的女儿七岁,半大小女孩每天跟一群男孩在巷子里蹿,打起架来一点不吃亏,又蛮又虎,小莫碰见过几次,她把个小的男孩骑在身下,顾头不顾脸的揍,男孩一边虚弱的还手一边大声哭嚎,他费了点劲儿才将人分开。
小丫头这会儿埋头蹲在墙角,羊角辫一甩一甩的不知道在干什么,见人过来忙不迭的丢下木棍站起身打招呼:“小莫哥,你来啥事儿啊?”
她这一站起来,原本扒着的蚂蚁窝就遮不住了,挖起来的土堆在一边,一长队蚂蚁黑乎乎的聚在一起往外跑,脚边还散着几只蚂蚁的尸体。
“开点药,爷爷在不?”小莫拍掉她肩头上的蚂蚁,“药采完了没?”
药圃边上摆着只小竹篮,药草垫着底,小丫头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发:“玩儿忘了!嘿嘿!”
说着跑着过去将篮子提溜起来往药圃里踩,“爷爷今天不在,我爸在呢!小莫哥你进去吧!”
黄老太每隔半个月就要来开一次药,坐诊的医生闭着眼睛都能开出方来,西药多是止痛副作用也多,黄老太舍不得钱,老梁医生便捡着便宜的中药给她开几幅,补气活血祛湿,给身体补点元气。
社区诊所那条路出来是走几步就是家超市,是这片最大的超市了,吃的用的大件小件都有,小莫拎着一塑料袋儿的药推开诊所门,竹篮在药圃里放着,小丫头已不见踪影,走两步想起什么似的又进了旁边超市,不多会儿手里多拎了个大袋子走了出来。
这片路灯坏得多亮的少,除了那条开阔点能过车的大路能看得清楚点,其它地方都是零星几盏,一入夜就黑乎乎的,只能靠路边人家窗户里漏出来的星点灯光照路,今天是阴天,这会儿天色暗下来,路灯还没完全亮,街边出摊的烧烤夜宵之类都开始准备了,几张塑料凳一摆,再加一张可收束的桌子,炭火一燃、油烟一起,就有人从各个方向涌出来,三五成群的扎堆喝酒海侃、聊的开心了全场蹦跶、一语不合大打出手,头天争的脸红脖子粗、头破血流的,隔天仍在一起拿毛豆下酒。
在监狱里一个人待久了,初时不习惯人多的场合,但现在却觉得闹哄哄的也挺好,一起聊天胡侃的朋友、甜甜蜜蜜互相喂食的情侣、甚至一边炒菜一边吵架的摊主夫妻,都让他觉得挺有意思。
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聊天吹牛、争吵谈情、打架亲吻,不论是好是坏,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么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就算是一时的聚散、过后连彼此姓名都不知晓,此刻的热闹也是真实的。
开春之后黄老太的病情比冬天那会儿好一点,白天能出门、也能在楼下院子里慢慢晃悠,晚上能睡着一会儿,不像先前总是胸闷咳喘睡不着,邻居都说黄老太有福气,老了病了还有大小伙子养老送终,可见人积德行善还是有些用处的。
这会儿浑然又忘了黄毛入狱时明里暗里嚼的舌根、看的热闹,不过人都这样,别人家的事总比自家的有意思,嗑瓜子看热闹聊八卦是最没有成本的娱乐。
大小伙子小莫并不常在黄老太家里呆,白天到处找活干、没活干就四处溜达,晚上挺晚了才回去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又推着早餐车出门了,短短几个月,杳安巷子每个犄角缝他都清楚,东家长西家短他听了满耳朵,只不过因为没上心根本对不上人。
他口袋里经常装着两样东西,几块钱一斤的水果糖,还有超市里拆分了散卖的火腿肠,糖拿来给小孩劝架,火腿肠给猫。
巷子里的孩子养的糙,刚会走的小疙瘩跟在一群大孩子后头跑,跑两步摔一跤就一屁股跌地上哭,脸上黑的灰的蹭一片,有人扶哭的更凶,没人扶他就抹抹眼泪自己站起来又跟上去了,总跟在小孩后头跑的几条野狗,不怕人还凶的狠,冲谁都汪汪龇牙,被卖肉的拎着刀一阵吓唬,夹着尾巴跑开。
莫子桉小时候怕狗,莫兰说他被狗咬过,大腿上还留着块小疤,土狗个头大,前腿离地往小孩身上扑,没轻没重的就栽一跟头,就算勉强站住了,那狗湿漉漉臭烘烘的舌头脸上脖子上一通舔,那滋味也不好受,脸皮都要被舔掉一层。
相比之下,猫就可爱的多,虽然不亲人,凶起来甚至挠人,大部分时候不招惹就各自安生,像安安那样从小跟人亲的,可爱又软乎,冬天往脚上一趴,比棉拖鞋还好用。
巷子里的猫不比狗那么张扬,平常都躲着人,墙缝里、树杈上、荒草丛里,哪人少往哪钻,但他大概是有点猫缘,每次转悠都能看见一两只,大的小的都有、花的橘的也分不清,咪咪的冲他喊,但又畏缩着不敢亲人,只有一只小奶猫,通体白毛居多,额头上门帘似吊着一片黑毛,活像年轻姑娘的齐刘海,滑稽的很,大概是流浪时间不长,不怎么怕人,莫子桉拿火腿肠逗了两次,就乖乖的往脚边凑上来了。
黄老太晚上睡的早,电视看不进去,眼睛不好也干不了针线活,早睡还省电,莫子桉睡不着,出门闲逛,今年天热的早,这才四月底,好几天太阳晒的灼人,夜风里都带着热乎气,像是夏天已经来了。
天一热出门纳凉的人就多,街市那片儿的夜宵摊都满座,莫子桉找了个靠墙的小桌子,点了一堆烧烤,油乎乎的撒着辣椒面,不锈钢盘里头冒着尖。
监狱里三餐定时、饮食清淡,不至于饿着,但好吃是没有的,更何况从他十几岁开始就吃食堂,奢侈的时候小餐馆里炒几个菜,在饮食上几乎已经没什么偏好,他凭记忆做出来的葱油拌面,如今吃起来也不觉得有多好吃。
鸡肉串上厚厚一层辣椒孜然,香味扑鼻,他吃了两串就放下了,低头将骨头扔给边上四处寻食被赶的小黄狗。
“小莫哥,你咋一个人在这呢?”
住在这里的都不是什么体面人,一盆脏水泼出来沾上一滴就够热闹一阵子,叉腰互骂的、光膀子动手的,骂人的词汇也丰富的很,各种带着父母长辈祖宗十八代生殖器和各种粗鄙动作的词蹦豆似的,不分男女老幼都熟练的很。
不过脏归脏、吵归吵,人都有各自的活法,活着就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住久了也就形成了自有的生态,谁家最凶、谁家最悍、谁不要脸、谁穷到死、谁手最脏,几公里外的派出所都门儿清,这里是治安管理的难点区域,每走两步就能看见治安宣传的红横幅,“安全一小步,生活一大步”、“礼让三分、同乐共好”、“打架赔钱、犯法坐牢”,言语简洁直白。
黄老太是这巷子里不起眼的一个,常年佝偻着腰,拖着一条脏兮兮的破口袋,走街串巷的在各个垃圾堆里翻找,跟抢纸板的老头打架,为一个矿泉水瓶子跟人一路,早年身后总跟着一条瘸了腿的大黄狗,再往后就变成了个半人高的精瘦小孩儿。
光捡垃圾是养不活孩子的,纵然有几家心善的杂货店,收拾出不要的纸板铁盒都主动给她,临期的米面油象征性的收几毛钱就送她了,孩子要上学要吃饭,生病还要去医院,这都需要钱,于是黄老太洗干净了脸、换了身周正点的衣服,扎起头发开始卖早点。
这一片原先是一个军工厂的宿舍区,后来工厂搬迁,厂区荒废,有能力的人都搬走了,搬不走的也得出门找活干,总不能在家里呆着穷死,早餐生意还是好做的,她每天推着一辆早餐车,沿着人最多的几条街转悠,烙饼包子油条、豆浆米糕面条,晚上做好白天卖,给那孩子攒到了初中,送去一间技校学汽修,刚成年就哐当入了狱。
知道这事儿的人都没少嚼舌根,好听的不好听的都有人说,辛苦打了水漂的、孩子不孝的、老人可怜的、社会不公的、读书没用的、善心过剩的,茶余饭后没事做,就拿别人家的事嚼舌根,不过黄老太听不见了,她一病不起,早餐做不动了,只能趁着清早人少的时候去翻垃圾桶。
杳安巷子是个封闭的小社会,未必谁都认识谁,但谁家出了大点事很快就能传遍,谁家多来了个人多了条狗,隔天就有人明里暗里的打听,比治安联防员还靠谱。
黄老太家里最近多了个男人,个子高有点驼背,看着年纪不大,总穿一身黑色的运动服,帽子遮脸不爱说话,大早上跟着黄老太卖早餐,一手推车一手拉着人,就在人最多的那个街口扎根,不再推着车到处走了。
初时大家议论,是不是那个坐牢的混小子提前出来了,早点摊上遇见了就叫小黄,那人不答应也不反驳,埋头装袋收钱找零,动作利索的很,就是不爱说话、也不搭理人。
穷有穷的善、也有穷的恶,这片卖早餐的不少,一些饭馆杂货店早上支个摊子就能卖包子馒头、勤快点的还能做热汤面,基本每家卖的都差不多,但小黄来了之后,黄老太的早餐摊多了样拌面,热水烫面条,面上铺小葱段和辣椒丝,再用热油滚滚的一浇,葱香扑鼻、咸鲜开胃,因此吸引了不少客人,八点多那会热闹的时候甚至排起队来。
生意就那么大,这家火了那家自然就差了,没几天就有混子上门找麻烦,挑小黄不在的时候,跟老太太摔碗砸锅的闹,旁人看不过眼说几句,被那群混子拎着衣领一顿连喷带揍,也就没人再管了,有两次撞上小黄半路回来,打了一架,几个人冲着一个打,黄老太蹒跚着在旁边拦,站都站不稳,还好被人拖拉着弄到一边去才没遭殃。
杳安巷子乱但也有秩序,打架闹事一般不会闹到派出所,两边打了几架、都挂了彩,没人出来主持公道但事儿也没闹大,各自小诊所上药包扎了完事,早餐摊子又成了流动的,葱油面也就吃个新鲜,没几天又各吃各的了。
鱼龙混杂的地方,小黄像一颗石子被甩上了河滩,无声无息的融入了杳安巷子,他年轻有力气、又会修水电,早上出完早餐摊之后,整天都在各处找活干,搬货运沙刷墙换瓦,都是踏实卖力气的活,脏活累活也不嫌,黄老太那两间破瓦漏风的平房换了瓦刷了墙,一日三餐也有烟火气和饭菜香,楼道门边的垃圾隔天一清,终于又有了点有人生活的模样。
小黄变成了小莫,大家终于意识到那个从小上房揭瓦、淘气使坏,大了游街胡混、早晚杀人放火的混小子还在牢里没出来,还是小莫好,不爱说话闷头干事,吃点亏不放在心上,欠点工钱也不会追着要,还能镇住一群半大不小整日胡混的小孩儿。
春来冰消雪融,杳安巷子大片彩钢屋顶渐渐露出面来,杂草从墙缝里冒头,冬里裹成球满地滚的小孩换了轻便衣裳、见风就长,闹腾劲儿也跟着长了不少,冬里办了几场丧事,路边树叉子上还夹着变形褪色的白幡黄纸,小孩儿不懂事拿树杈子支着举脑袋顶上到处跑。
社区诊所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小路尽头是一扇蓝色的木门,门口三棵高大的银杏树对立成三角,春夏绿顶高耸入云,树干一个成年人合包不住,小孩三两个围着打圈,短胳膊支棱半天也摸不到同伴,据说有近百年的历史,树下头那片土大概是中药渣子滋养着,不生杂草,倒长出一片草药,诊所的人便拿竹片砌了片围栏,辟成了药圃。
诊所医生姓梁,一家三代人,老梁小梁看诊开方,媳妇老娘开药煎药,内内外外的操持,整片巷子的大病小灾都有本账,受人尊重、名声也不错。
小莫走到诊所门口的时候,太阳已经往西边的山那边沉下去,天暖和起来便黑的晚,开春有几户人家造房子,他去做小工,这几天已经快收尾。
小梁的女儿七岁,半大小女孩每天跟一群男孩在巷子里蹿,打起架来一点不吃亏,又蛮又虎,小莫碰见过几次,她把个小的男孩骑在身下,顾头不顾脸的揍,男孩一边虚弱的还手一边大声哭嚎,他费了点劲儿才将人分开。
小丫头这会儿埋头蹲在墙角,羊角辫一甩一甩的不知道在干什么,见人过来忙不迭的丢下木棍站起身打招呼:“小莫哥,你来啥事儿啊?”
她这一站起来,原本扒着的蚂蚁窝就遮不住了,挖起来的土堆在一边,一长队蚂蚁黑乎乎的聚在一起往外跑,脚边还散着几只蚂蚁的尸体。
“开点药,爷爷在不?”小莫拍掉她肩头上的蚂蚁,“药采完了没?”
药圃边上摆着只小竹篮,药草垫着底,小丫头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发:“玩儿忘了!嘿嘿!”
说着跑着过去将篮子提溜起来往药圃里踩,“爷爷今天不在,我爸在呢!小莫哥你进去吧!”
黄老太每隔半个月就要来开一次药,坐诊的医生闭着眼睛都能开出方来,西药多是止痛副作用也多,黄老太舍不得钱,老梁医生便捡着便宜的中药给她开几幅,补气活血祛湿,给身体补点元气。
社区诊所那条路出来是走几步就是家超市,是这片最大的超市了,吃的用的大件小件都有,小莫拎着一塑料袋儿的药推开诊所门,竹篮在药圃里放着,小丫头已不见踪影,走两步想起什么似的又进了旁边超市,不多会儿手里多拎了个大袋子走了出来。
这片路灯坏得多亮的少,除了那条开阔点能过车的大路能看得清楚点,其它地方都是零星几盏,一入夜就黑乎乎的,只能靠路边人家窗户里漏出来的星点灯光照路,今天是阴天,这会儿天色暗下来,路灯还没完全亮,街边出摊的烧烤夜宵之类都开始准备了,几张塑料凳一摆,再加一张可收束的桌子,炭火一燃、油烟一起,就有人从各个方向涌出来,三五成群的扎堆喝酒海侃、聊的开心了全场蹦跶、一语不合大打出手,头天争的脸红脖子粗、头破血流的,隔天仍在一起拿毛豆下酒。
在监狱里一个人待久了,初时不习惯人多的场合,但现在却觉得闹哄哄的也挺好,一起聊天胡侃的朋友、甜甜蜜蜜互相喂食的情侣、甚至一边炒菜一边吵架的摊主夫妻,都让他觉得挺有意思。
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聊天吹牛、争吵谈情、打架亲吻,不论是好是坏,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么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就算是一时的聚散、过后连彼此姓名都不知晓,此刻的热闹也是真实的。
开春之后黄老太的病情比冬天那会儿好一点,白天能出门、也能在楼下院子里慢慢晃悠,晚上能睡着一会儿,不像先前总是胸闷咳喘睡不着,邻居都说黄老太有福气,老了病了还有大小伙子养老送终,可见人积德行善还是有些用处的。
这会儿浑然又忘了黄毛入狱时明里暗里嚼的舌根、看的热闹,不过人都这样,别人家的事总比自家的有意思,嗑瓜子看热闹聊八卦是最没有成本的娱乐。
大小伙子小莫并不常在黄老太家里呆,白天到处找活干、没活干就四处溜达,晚上挺晚了才回去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又推着早餐车出门了,短短几个月,杳安巷子每个犄角缝他都清楚,东家长西家短他听了满耳朵,只不过因为没上心根本对不上人。
他口袋里经常装着两样东西,几块钱一斤的水果糖,还有超市里拆分了散卖的火腿肠,糖拿来给小孩劝架,火腿肠给猫。
巷子里的孩子养的糙,刚会走的小疙瘩跟在一群大孩子后头跑,跑两步摔一跤就一屁股跌地上哭,脸上黑的灰的蹭一片,有人扶哭的更凶,没人扶他就抹抹眼泪自己站起来又跟上去了,总跟在小孩后头跑的几条野狗,不怕人还凶的狠,冲谁都汪汪龇牙,被卖肉的拎着刀一阵吓唬,夹着尾巴跑开。
莫子桉小时候怕狗,莫兰说他被狗咬过,大腿上还留着块小疤,土狗个头大,前腿离地往小孩身上扑,没轻没重的就栽一跟头,就算勉强站住了,那狗湿漉漉臭烘烘的舌头脸上脖子上一通舔,那滋味也不好受,脸皮都要被舔掉一层。
相比之下,猫就可爱的多,虽然不亲人,凶起来甚至挠人,大部分时候不招惹就各自安生,像安安那样从小跟人亲的,可爱又软乎,冬天往脚上一趴,比棉拖鞋还好用。
巷子里的猫不比狗那么张扬,平常都躲着人,墙缝里、树杈上、荒草丛里,哪人少往哪钻,但他大概是有点猫缘,每次转悠都能看见一两只,大的小的都有、花的橘的也分不清,咪咪的冲他喊,但又畏缩着不敢亲人,只有一只小奶猫,通体白毛居多,额头上门帘似吊着一片黑毛,活像年轻姑娘的齐刘海,滑稽的很,大概是流浪时间不长,不怎么怕人,莫子桉拿火腿肠逗了两次,就乖乖的往脚边凑上来了。
黄老太晚上睡的早,电视看不进去,眼睛不好也干不了针线活,早睡还省电,莫子桉睡不着,出门闲逛,今年天热的早,这才四月底,好几天太阳晒的灼人,夜风里都带着热乎气,像是夏天已经来了。
天一热出门纳凉的人就多,街市那片儿的夜宵摊都满座,莫子桉找了个靠墙的小桌子,点了一堆烧烤,油乎乎的撒着辣椒面,不锈钢盘里头冒着尖。
监狱里三餐定时、饮食清淡,不至于饿着,但好吃是没有的,更何况从他十几岁开始就吃食堂,奢侈的时候小餐馆里炒几个菜,在饮食上几乎已经没什么偏好,他凭记忆做出来的葱油拌面,如今吃起来也不觉得有多好吃。
鸡肉串上厚厚一层辣椒孜然,香味扑鼻,他吃了两串就放下了,低头将骨头扔给边上四处寻食被赶的小黄狗。
“小莫哥,你咋一个人在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