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捌长安月·喜
城门外,姜家一家已经在马车前候着了。姜正熙、姜亭和杨氏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在。见绾月出来,姜亭便冲上前去将人抱住。因是皇帝特意嘱咐的,绾月和萧瑯从山上下来便进了宫。姜家人心中挂念的紧,便一同来宫门口接应绾月。
“姐姐,姐姐,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姜亭还是一如既往地会撒娇。一边嘟囔着“姐姐不在府中十分无聊”一边被姜正熙提溜开。
“亭儿,君子端方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改!”
“我怕端方起来,姐姐不知道我多么想念她!”姜亭嘟着嘴道。
姜正熙也顾不上和他计较,笑盈盈看着绾月,双目满是疼惜。
“好孩子,你瘦了。”
杨氏上前环上绾月的手臂。
“回去我要多做些好吃的,好好给月儿补补身子。”
绾月被一家人环绕着好不热闹,反观萧瑯那边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了。”伍一离开后,他身边似乎就没有人了。
萧瑯恭敬地向姜正熙行了个礼。姜相却并无想要和萧瑯寒暄的意思,携着家眷上了马车。
远天绛紫色的晚霞正一点点变暗。夜色像一张血盆大口,从朱红色的城墙里吞噬到最外面的宫门。萧瑯就站在那里。风吹得他衣袂飘飘,像是道破了天机不得飞升,慢慢遇黑夜融为一体。绾月从前没关注夜是从哪个方向降临人间的。今日她这一瞥方才知晓。
“姐姐,你是在看萧瑯哥哥吗?”姜亭伸手摇晃她,绾月才回过神来,见一家人都盯着她看,姜正熙那张慈父面孔已经变了大半,不觉脸上一热。
姜正熙语重心长道:“月儿啊,你与萧瑯……萧瑯从前是个好孩子,可家中经历过变故之后,就变得有些偏执。你从前在外已经吃了不少苦,爹想你以后的路能走的平坦些、顺遂些。”
他顿了顿,接着又说:“若是你同萧瑯这孩子在一起的话,只怕以后又要经历坎坷波折。如今你二人虽定下了亲,但成婚不在一时之间,为父不是棒打鸳鸯,只是希望你将来能幸福。”
绾月嘴上说这些年过得很快乐并未曾吃什么苦,心里还很感动。
“父亲,萧瑯是您的学生,若说这世上还有什么人最了解他的话那一定是您了。女儿选他并不单是因为他救了我的命,更是因为知道他和父亲娘亲一样,都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女儿也想做这样的人。”
绾月看着父亲的脸,认真道:“前路虽然坎坷艰难,若是能有人同行的话,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姜正熙笑了笑,温和道:“若是你不喜欢萧瑯了,或是看上了别的公子,只管和爹爹说。我去跟皇上退婚。”
二人意见相左,姜亭从中调和道:“爹爹你放心,有我姜亭在,定不会叫姐姐被人欺负了去的。”
杨氏笑盈盈摸着姜亭的头。
“我们亭儿长大了,知道保护姐姐了。老爷,您方才不还挂念着皇上如何评价咱家月儿的画吗?怎么一时关心则乱反倒忘了,”又转头向绾月道,“月儿你和我们说道说道,也好叫你爹爹放心。”
绾月将在养心殿的事情一一讲来。姜正熙听到萧夫人的时又说了些许当年萧大将军与夫人伉俪情深的往事。
一个风华正茂,一个名冠京师,可惜,可叹。
说话间马车已到姜府。用过晚饭后,绾月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将李昭要她和萧瑯完婚的事告诉了姜正熙。
“奇怪的是得知我与萧瑯不能……完婚后,皇上说,‘另找他人’。”
姜正熙闻言皱了皱眉。
绾月道:“爹爹是早知道这件事?”
姜正熙摇了摇头。
**
回府后,绾月将那日所见画了出来。她不是仵作,能看出来不过皮毛。真正厉害的仵作,是能照着骨头画出死者生前面貌的。而这样厉害的人,她恰巧就认识一个。
有了与萧瑯的婚约,两人见面也不再避嫌。次日她便约了萧瑯去茶楼听曲,商议此事。
“当日我未曾提起,是因为我也不确定他现今是否健在。入京时我曾写信给他报过平安,但一直未曾收到回信,直到几日前方才有回信。”
萧瑯对此能人异士很好奇。
“你的这位朋友可是忘年交?”
绾月摇摇头。
“他比起如圭哥哥还要小两岁呢,只是他先天不足,病骨沉疴。我阿娘为他调理过多年,但也……只能强撑到弱冠之年。”
萧瑯为他惋惜了一番。绾月却道:“不必为他感到惋惜,他本人自述出生于仵作世家,早已看淡生死,只求活着时能做点有意义的事。眼下便有一桩有意义的事等着他做。”
萧瑯点点头,表示礼金都可从侯府支取。绾月回忆了一番那“惟吾德馨”的侯府,笑着摇了摇头。
“他脾气有些古怪,或许是太看淡生死,寻常金银财宝都不放在眼里。酬金向来是凭心情要想要的。”
萧瑯:“倒真是个率性的人。”
当日绾月便飞鸽传书去了金陵。之后一连十日,她都未曾再见到萧瑯。同萧瑯一起消失的,还有先前她曾画过像的几个官员,其中绾月最熟悉的便是常林。宦海沉浮,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常有的事。门外人看不出这其中的门道,但绾月知道,有一双手已经悄悄在搅弄风云了。
瞬息万变的朝中局势她看不明白,皇帝在早朝时突然宣布要册立戚思络为贵妃,并在六月二十二日举行册封仪式这一有违礼制的消息却绾月倒是听得很真切。
据说当日下了早朝,跪在殿外的大臣就有十余人直谏。
至此绾月才知道当日李昭那句“另找他人”是何意。
戚思瑜应是提早便接到了消息,当日便赶回了京城,进宫请命。但绾月看看他的脸色,应该也无济于事。
“这该如何是好,依照我妹的性格,进宫去肯定是要疯了呀!”戚思瑜急的吃不下喝不下。
萧瑯尝了口茶楼新出的茶点:“依照你妹的性格,宫里还指不定是谁先疯呢。”
戚思瑜道:“你说得也是……不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戚家不能再出第三个皇后了。”他声音放低了些。
萧瑯给绾月倒了杯新茶,道:“不是贵妃吗?”
戚思瑜道:“那位要真是对我妹有意思,早就将她接进宫去了。他们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顺理成章,又何苦等到现在?”
“现在流民四起,你可知道民间是如何编排我们戚家的。‘太阳红,黄土裂,生个女儿莫姓八。溪儿弯,泉水干,生个儿子做傻蛋。’”
绾月着实被这流言吓了一跳。她自乡间长大,与京中的风气不同,阡陌田埂间倒是畅游人谈论朝政。或许称为朝政不太小准确,应该说是朝政给他们带来的困苦。天高皇帝远,恨极了唾骂几句也是有的。
只是想戚思瑜口中这样几乎指明太后和皇帝的,也是少有。
萧瑯给戚思瑜倒了杯茶:“太后的意思呢?”
戚思瑜垂头丧气地摇摇头。
萧瑯道:“看来真是太后的意思了,不过这真不像是你那姑姑的性格。就算是想要扶持你妹,眼下也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啊。”
戚思瑜道:“今年天灾频发,钦天监那帮老家伙夜观天象说是皇帝未能为天家开枝散叶,上天怪罪,因此上奏提议广开后宫,册立妃嫔。”
绾月和萧瑯闻言不约而同“嘶”了一声。
戚思瑜接着道:“非但如此,钦天监那帮老头还昼夜不停的占卜,一连列出了二十多个黄道吉日……”
……
绾月心道,这不就是宫廷版的冲喜吗。
几人静默地吃完了桌上的茶点。这日原本是他们约好要为戚思瑜接风洗尘,把酒畅言一番的,未曾想最后只能安慰他多为妹妹准备几车嫁妆。
六月二十二日风雨大作。雨从二十一日夜下起,次日五更已成瓢泼之势。
戚思络安静坐着让丫鬟梳妆,面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或许她的泪早在李昭告知她的时候就已经流干了。
老嬷嬷边篦头边笑道:“小姐真好看,皇上见了一定喜欢。”
戚思络没反应。
直到吉时将至,新娘要出门时,戚思络才向戚夫人道:“阿娘,今日下雨,我不喜欢雨天出门。”
语气还是淡淡的,与平日那个嚣张跋扈的大小姐判若两人。
戚夫人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
“下雨是老天爷在留人,阿娘也舍不得你进宫啊呜呜呜呜……”
“我儿进宫后要多听你姑母的话,万事小心。”
新娘到底还是冒雨出了门。身后仆人主子跪了一地。
恭送贵妃。
朱雀大街上挂满了红色的绸布。太后特意送了戚思络半副仪仗。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迎送亲的队伍洋洋洒洒几百号人,场面好不恢弘壮观。冒雨出来观看的百姓不在少数,一直迎送到宫门。
锣鼓喧天,唢呐一直吹到百鸟朝凤。
临近宫门的那一刻,雨忽小了,都道是吉兆。
戚思络回头看了一眼,花轿的帘子便再没掀起过。
一入宫门深似海。同她一起埋进宫里的还有一桩尘封已久的往事。
……
七月上旬,绾月终于收到了金陵的来信。信她没拆,亲自送到了宁安侯府。
同萧瑯一起拆开这封信后,才发现信中并无他们期待的人像。只有一张字条,字迹娟秀,上书:画像我已画出,不过我要你来金陵,自己找我拿。
绾月道:“我就知道!他的脾气还是一点也没变。”
萧瑯将信纸放进香炉焚毁,道:“ 去金陵,带上我。”
绾月皱了皱眉:“只怕父亲会不同意。”
城门外,姜家一家已经在马车前候着了。姜正熙、姜亭和杨氏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在。见绾月出来,姜亭便冲上前去将人抱住。因是皇帝特意嘱咐的,绾月和萧瑯从山上下来便进了宫。姜家人心中挂念的紧,便一同来宫门口接应绾月。
“姐姐,姐姐,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姜亭还是一如既往地会撒娇。一边嘟囔着“姐姐不在府中十分无聊”一边被姜正熙提溜开。
“亭儿,君子端方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改!”
“我怕端方起来,姐姐不知道我多么想念她!”姜亭嘟着嘴道。
姜正熙也顾不上和他计较,笑盈盈看着绾月,双目满是疼惜。
“好孩子,你瘦了。”
杨氏上前环上绾月的手臂。
“回去我要多做些好吃的,好好给月儿补补身子。”
绾月被一家人环绕着好不热闹,反观萧瑯那边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了。”伍一离开后,他身边似乎就没有人了。
萧瑯恭敬地向姜正熙行了个礼。姜相却并无想要和萧瑯寒暄的意思,携着家眷上了马车。
远天绛紫色的晚霞正一点点变暗。夜色像一张血盆大口,从朱红色的城墙里吞噬到最外面的宫门。萧瑯就站在那里。风吹得他衣袂飘飘,像是道破了天机不得飞升,慢慢遇黑夜融为一体。绾月从前没关注夜是从哪个方向降临人间的。今日她这一瞥方才知晓。
“姐姐,你是在看萧瑯哥哥吗?”姜亭伸手摇晃她,绾月才回过神来,见一家人都盯着她看,姜正熙那张慈父面孔已经变了大半,不觉脸上一热。
姜正熙语重心长道:“月儿啊,你与萧瑯……萧瑯从前是个好孩子,可家中经历过变故之后,就变得有些偏执。你从前在外已经吃了不少苦,爹想你以后的路能走的平坦些、顺遂些。”
他顿了顿,接着又说:“若是你同萧瑯这孩子在一起的话,只怕以后又要经历坎坷波折。如今你二人虽定下了亲,但成婚不在一时之间,为父不是棒打鸳鸯,只是希望你将来能幸福。”
绾月嘴上说这些年过得很快乐并未曾吃什么苦,心里还很感动。
“父亲,萧瑯是您的学生,若说这世上还有什么人最了解他的话那一定是您了。女儿选他并不单是因为他救了我的命,更是因为知道他和父亲娘亲一样,都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女儿也想做这样的人。”
绾月看着父亲的脸,认真道:“前路虽然坎坷艰难,若是能有人同行的话,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姜正熙笑了笑,温和道:“若是你不喜欢萧瑯了,或是看上了别的公子,只管和爹爹说。我去跟皇上退婚。”
二人意见相左,姜亭从中调和道:“爹爹你放心,有我姜亭在,定不会叫姐姐被人欺负了去的。”
杨氏笑盈盈摸着姜亭的头。
“我们亭儿长大了,知道保护姐姐了。老爷,您方才不还挂念着皇上如何评价咱家月儿的画吗?怎么一时关心则乱反倒忘了,”又转头向绾月道,“月儿你和我们说道说道,也好叫你爹爹放心。”
绾月将在养心殿的事情一一讲来。姜正熙听到萧夫人的时又说了些许当年萧大将军与夫人伉俪情深的往事。
一个风华正茂,一个名冠京师,可惜,可叹。
说话间马车已到姜府。用过晚饭后,绾月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将李昭要她和萧瑯完婚的事告诉了姜正熙。
“奇怪的是得知我与萧瑯不能……完婚后,皇上说,‘另找他人’。”
姜正熙闻言皱了皱眉。
绾月道:“爹爹是早知道这件事?”
姜正熙摇了摇头。
**
回府后,绾月将那日所见画了出来。她不是仵作,能看出来不过皮毛。真正厉害的仵作,是能照着骨头画出死者生前面貌的。而这样厉害的人,她恰巧就认识一个。
有了与萧瑯的婚约,两人见面也不再避嫌。次日她便约了萧瑯去茶楼听曲,商议此事。
“当日我未曾提起,是因为我也不确定他现今是否健在。入京时我曾写信给他报过平安,但一直未曾收到回信,直到几日前方才有回信。”
萧瑯对此能人异士很好奇。
“你的这位朋友可是忘年交?”
绾月摇摇头。
“他比起如圭哥哥还要小两岁呢,只是他先天不足,病骨沉疴。我阿娘为他调理过多年,但也……只能强撑到弱冠之年。”
萧瑯为他惋惜了一番。绾月却道:“不必为他感到惋惜,他本人自述出生于仵作世家,早已看淡生死,只求活着时能做点有意义的事。眼下便有一桩有意义的事等着他做。”
萧瑯点点头,表示礼金都可从侯府支取。绾月回忆了一番那“惟吾德馨”的侯府,笑着摇了摇头。
“他脾气有些古怪,或许是太看淡生死,寻常金银财宝都不放在眼里。酬金向来是凭心情要想要的。”
萧瑯:“倒真是个率性的人。”
当日绾月便飞鸽传书去了金陵。之后一连十日,她都未曾再见到萧瑯。同萧瑯一起消失的,还有先前她曾画过像的几个官员,其中绾月最熟悉的便是常林。宦海沉浮,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常有的事。门外人看不出这其中的门道,但绾月知道,有一双手已经悄悄在搅弄风云了。
瞬息万变的朝中局势她看不明白,皇帝在早朝时突然宣布要册立戚思络为贵妃,并在六月二十二日举行册封仪式这一有违礼制的消息却绾月倒是听得很真切。
据说当日下了早朝,跪在殿外的大臣就有十余人直谏。
至此绾月才知道当日李昭那句“另找他人”是何意。
戚思瑜应是提早便接到了消息,当日便赶回了京城,进宫请命。但绾月看看他的脸色,应该也无济于事。
“这该如何是好,依照我妹的性格,进宫去肯定是要疯了呀!”戚思瑜急的吃不下喝不下。
萧瑯尝了口茶楼新出的茶点:“依照你妹的性格,宫里还指不定是谁先疯呢。”
戚思瑜道:“你说得也是……不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戚家不能再出第三个皇后了。”他声音放低了些。
萧瑯给绾月倒了杯新茶,道:“不是贵妃吗?”
戚思瑜道:“那位要真是对我妹有意思,早就将她接进宫去了。他们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顺理成章,又何苦等到现在?”
“现在流民四起,你可知道民间是如何编排我们戚家的。‘太阳红,黄土裂,生个女儿莫姓八。溪儿弯,泉水干,生个儿子做傻蛋。’”
绾月着实被这流言吓了一跳。她自乡间长大,与京中的风气不同,阡陌田埂间倒是畅游人谈论朝政。或许称为朝政不太小准确,应该说是朝政给他们带来的困苦。天高皇帝远,恨极了唾骂几句也是有的。
只是想戚思瑜口中这样几乎指明太后和皇帝的,也是少有。
萧瑯给戚思瑜倒了杯茶:“太后的意思呢?”
戚思瑜垂头丧气地摇摇头。
萧瑯道:“看来真是太后的意思了,不过这真不像是你那姑姑的性格。就算是想要扶持你妹,眼下也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啊。”
戚思瑜道:“今年天灾频发,钦天监那帮老家伙夜观天象说是皇帝未能为天家开枝散叶,上天怪罪,因此上奏提议广开后宫,册立妃嫔。”
绾月和萧瑯闻言不约而同“嘶”了一声。
戚思瑜接着道:“非但如此,钦天监那帮老头还昼夜不停的占卜,一连列出了二十多个黄道吉日……”
……
绾月心道,这不就是宫廷版的冲喜吗。
几人静默地吃完了桌上的茶点。这日原本是他们约好要为戚思瑜接风洗尘,把酒畅言一番的,未曾想最后只能安慰他多为妹妹准备几车嫁妆。
六月二十二日风雨大作。雨从二十一日夜下起,次日五更已成瓢泼之势。
戚思络安静坐着让丫鬟梳妆,面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或许她的泪早在李昭告知她的时候就已经流干了。
老嬷嬷边篦头边笑道:“小姐真好看,皇上见了一定喜欢。”
戚思络没反应。
直到吉时将至,新娘要出门时,戚思络才向戚夫人道:“阿娘,今日下雨,我不喜欢雨天出门。”
语气还是淡淡的,与平日那个嚣张跋扈的大小姐判若两人。
戚夫人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
“下雨是老天爷在留人,阿娘也舍不得你进宫啊呜呜呜呜……”
“我儿进宫后要多听你姑母的话,万事小心。”
新娘到底还是冒雨出了门。身后仆人主子跪了一地。
恭送贵妃。
朱雀大街上挂满了红色的绸布。太后特意送了戚思络半副仪仗。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迎送亲的队伍洋洋洒洒几百号人,场面好不恢弘壮观。冒雨出来观看的百姓不在少数,一直迎送到宫门。
锣鼓喧天,唢呐一直吹到百鸟朝凤。
临近宫门的那一刻,雨忽小了,都道是吉兆。
戚思络回头看了一眼,花轿的帘子便再没掀起过。
一入宫门深似海。同她一起埋进宫里的还有一桩尘封已久的往事。
……
七月上旬,绾月终于收到了金陵的来信。信她没拆,亲自送到了宁安侯府。
同萧瑯一起拆开这封信后,才发现信中并无他们期待的人像。只有一张字条,字迹娟秀,上书:画像我已画出,不过我要你来金陵,自己找我拿。
绾月道:“我就知道!他的脾气还是一点也没变。”
萧瑯将信纸放进香炉焚毁,道:“ 去金陵,带上我。”
绾月皱了皱眉:“只怕父亲会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