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日月如梭。
时间像一个不断往前滚动的巨大球体。移动时会留下深刻的痕迹,扬起漫天的尘土。人们会被场景震撼,会被风沙迷了眼睛。会哭泣,会呐喊,会绝望,会发誓将这一切刻在心底,永远也不会忘记。
但在岁月长河中多的是被掩埋的东西,一些下定决心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尘埃落定后,再拾起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刻骨铭心。
时代的更迭或许能翻起巨浪,而个人的浮沉不过荡起一点涟漪。
可时间从未停止,一切终将归于平静。
我在红尘外,见苦海翻涌,众生浮沉无动于衷。却独独为叶归侧目。看他一片赤忱入绝境,用修罗刀渡世,以菩提心,杀人。
夏朝建国之初,新朝将立,国根不稳。皇帝为巩固皇权,开始笼络各地名门世家,遂以此举形成门阀制度。
此后近百年,门阀士族蓬勃发展,揽政权,封经济,占土地,养私兵。鼎盛时期已有五家能与皇权分庭抗礼。
至夏朝后期,国库空虚,政权旁落。世家门阀权势滔天,极尽荒唐,以剥削,奴役百姓为乐,视人命如草芥,如牲口,如闲暇之玩物。
各地义士纷纷揭竿而起,均被一一镇压。整个国家如同乌云压境,不见天日。
夏朝末期,新帝继位,改年号“同光”。
为更好控制新帝,刘氏,谢氏,李氏,王氏,和远在吴郡的赵氏纷纷送女入宫为妃。
同光三年六月初九,正午时分,天现异象日月争辉,一刻钟后隐于西方。观星阁夜观星象,言,彗星出于西,将有妖孽降世,必天下大乱,有灭国之象。
后推算占卜得出,此子出生于六月初九亥时。双星同宫,命主紫杀。有孤克刑杀的帝王之相。
六月初十,圣旨下,言:天佑大夏,于同光三年六月初九,降圣童于西。帝承天意,令,以东都为界,往西各个郡府排查辖地,送圣童入宫,聆听圣训,以待来日怀珠抱玉,为社稷之才。
民间哀戚不敢言,唯其母黯然神伤,泪满衣襟。
此后七日,东都往西几十个郡被逐一搜查,凡六月初九出生的孩童,不论男女,皆被“请”入京,秘密绞杀。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令驻守河西边防的武安大将军,千里奔袭回京。身上戎装都没来得及换,回家便带着出生刚满七日的儿子进宫面圣。
武安将军段成弘,祖上与大夏皇帝一同征战,后被封“武安侯”。门阀崛起后,朝堂官员“唯亲是举”。武安侯不愿同流合污,后代皆为闲职。
段成弘自幼被送入军中,从最低等的士兵做起,一步步靠着军功至千夫长。后因五姓世家明争暗斗,各不相让。由吴郡郡守赵越提议,启用五姓外人为将,能者居之,才一步步爬升至此。
大将军年近半百又得一子,自然欢喜,告假的奏折已于五月底送至宫中。但军中事务繁杂,安置妥帖用了近半个月。风声传至河西他才匆忙动身,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
孩子生于六月初九,正是圣旨下圣童的出生之日。身为大将军,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不会明目张胆的下手。可孩子的出生始终是个变数,先不说人命何其廉价,单就京中势力暗潮汹涌,稍微行差踏错更会招致灭族之祸。
人们对未知总是恐惧的,而对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才会放松警惕。他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依照圣旨亲自送孩子入宫,让孩子活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六月正值夏日,天气炎热,孩子在颠簸中哭闹不止,段成弘充耳未闻。
文德殿在议事,大臣们争论不休。皇帝高坐龙椅,神态萎靡,全然没有上位者的凌厉之气。
段成弘不顾旁边跟他打招呼的官员,对皇帝行了参拜礼,皇帝才正了正坐姿,同他寒暄了几句。
段成弘以自己驻守边关,无暇顾及孩子教导事宜为由说得情真意切。皇帝不知真假的婉拒了几次后答应,并赐名,段晏。
段晏很聪明,半岁能言,周岁出口成章,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
可就是这种聪明反而让所有知道圣童内幕的人夜不能寐。偏又碍其身份,不能马上斩草除根。
如芒在背的情况持续了三年。
段晏的乳母是一个普通农妇,二十左右的年纪,大字不识。而缺少陪伴的孩子会将对母亲的依赖转移到别人身上。
他和乳母的感情很好,比那位只草草见过几面的亲生母亲更甚。
四岁时宫中宴会,段晏的一篇诗作震惊全场,也坚定了那些势力的决心。
宴会后的晚上,段晏将赏赐的一部分东西送给了乳母,乳母欲言又止,暗地里抹了好几回眼泪。她并不是傻子,四年也足够她猜到段晏的处境。
这几年的陪伴她早已经把段晏当成自己的孩子,可这孩子头上悬着一把随时会斩下来的刀。
要不要说,该不该说困扰了她很久。终于在半夜来到段晏房里,轻轻叫醒了他。
段晏被吵醒后睡眼朦胧的看着她。
“小侯爷…”乳母支支吾吾了半天,又沉默了一阵,开口道:“阿宴,你不能…做自己。”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叫了段晏的乳名。
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让段晏一头雾水,却还是乖巧的点点头,“哦。”
乳母不知道他究竟听懂没有,摇着头,叹了口气,让他躺下继续睡觉,又拍了拍他的背,说:“睡吧,明天我做桂花糕给你吃。”
段晏没有等来桂花糕,只等来一具尸体。乳母被抬出门的时候他站在不远处看着,管事的崔嬷嬷说她得了失心疯自杀了,可那白布下的缝隙里血肉模糊。
段晏病了半个月,半个月里他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衣不解带的照顾着他,眼里总是带着抹不去的哀伤。
两位姐姐也来看过他,这是他第一次和自己的家人如此近距离的相处。他从下人闲聊的嘴里得知,这次的特例是母亲和两个姐姐在宫门外跪了近四个时辰求来的。他不懂,为何母亲想见自己的儿子会如此艰难?
房里很热闹,也不热闹,她们总是在说天气有多好,糕点有多好吃,也只有在说这些的时候才能感觉到那种没有顾忌的轻松。
母亲在他病好后离了宫,同他道别时的欲言又止与乳母那天晚上的表情出奇的一致。
宫里伺候他的人全被换了一遍。他没有深究那些人被换去了哪里,毕竟在宫里,死人这件事情稀松平常。只是这些新来的面孔对他格外恐惧,有时候连给他倒个茶都忍不住哆嗦。
段晏知道这些事情一定与自己有关。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那日他从学堂回来的路上被人推到池中,明明是散学的时辰,周围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他在水里挣扎,想起乳母的那句话。想起母亲支走下人后用茶水没来得及写完“藏”字,和她日日不离手的一本诗集。
母亲走后段晏随手翻阅过那本诗集,诗集记录了上百首诗,翻阅过程中总是会十分凑巧的停留在同一页,而那一页的诗中也十分凑巧的有一个“藏”字。
藏锋避世故,轻敌丧吾宝?
天黑得很快,皇宫的夜晚总是极尽奢侈,临近亥时还有奉命前往御膳房报膳的下人。他们形色匆匆,不时交头接耳的聊上两句。从大皇子再次发病,到赵郡守入宫探望婉妃,又上奏折要将三皇子夏文宣带回吴郡,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杂事。
段晏躺在假山上,听了个一知半解。
他没有死,还被人拖到了假山上,之所以是拖,因为救他的是一个高他一个头的少年。
假山上凹凸不平,硌得他浑身酸痛。他转了转身,想看看那个人的样貌,可光线太暗,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
“你…”段晏沙哑的声音刚出口就被捂住了嘴,等到山下宫人的脚步声逐渐走远,那孩子才松了手。段晏就着昏暗的光,看到他的虎口有一颗墨黑的痣。
那人小声说:“不想死的话,就别出去。”停顿了片刻后,又说:“等人来接你。”
段晏点点头,目送他离开。
时间像一个不断往前滚动的巨大球体。移动时会留下深刻的痕迹,扬起漫天的尘土。人们会被场景震撼,会被风沙迷了眼睛。会哭泣,会呐喊,会绝望,会发誓将这一切刻在心底,永远也不会忘记。
但在岁月长河中多的是被掩埋的东西,一些下定决心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尘埃落定后,再拾起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刻骨铭心。
时代的更迭或许能翻起巨浪,而个人的浮沉不过荡起一点涟漪。
可时间从未停止,一切终将归于平静。
我在红尘外,见苦海翻涌,众生浮沉无动于衷。却独独为叶归侧目。看他一片赤忱入绝境,用修罗刀渡世,以菩提心,杀人。
夏朝建国之初,新朝将立,国根不稳。皇帝为巩固皇权,开始笼络各地名门世家,遂以此举形成门阀制度。
此后近百年,门阀士族蓬勃发展,揽政权,封经济,占土地,养私兵。鼎盛时期已有五家能与皇权分庭抗礼。
至夏朝后期,国库空虚,政权旁落。世家门阀权势滔天,极尽荒唐,以剥削,奴役百姓为乐,视人命如草芥,如牲口,如闲暇之玩物。
各地义士纷纷揭竿而起,均被一一镇压。整个国家如同乌云压境,不见天日。
夏朝末期,新帝继位,改年号“同光”。
为更好控制新帝,刘氏,谢氏,李氏,王氏,和远在吴郡的赵氏纷纷送女入宫为妃。
同光三年六月初九,正午时分,天现异象日月争辉,一刻钟后隐于西方。观星阁夜观星象,言,彗星出于西,将有妖孽降世,必天下大乱,有灭国之象。
后推算占卜得出,此子出生于六月初九亥时。双星同宫,命主紫杀。有孤克刑杀的帝王之相。
六月初十,圣旨下,言:天佑大夏,于同光三年六月初九,降圣童于西。帝承天意,令,以东都为界,往西各个郡府排查辖地,送圣童入宫,聆听圣训,以待来日怀珠抱玉,为社稷之才。
民间哀戚不敢言,唯其母黯然神伤,泪满衣襟。
此后七日,东都往西几十个郡被逐一搜查,凡六月初九出生的孩童,不论男女,皆被“请”入京,秘密绞杀。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令驻守河西边防的武安大将军,千里奔袭回京。身上戎装都没来得及换,回家便带着出生刚满七日的儿子进宫面圣。
武安将军段成弘,祖上与大夏皇帝一同征战,后被封“武安侯”。门阀崛起后,朝堂官员“唯亲是举”。武安侯不愿同流合污,后代皆为闲职。
段成弘自幼被送入军中,从最低等的士兵做起,一步步靠着军功至千夫长。后因五姓世家明争暗斗,各不相让。由吴郡郡守赵越提议,启用五姓外人为将,能者居之,才一步步爬升至此。
大将军年近半百又得一子,自然欢喜,告假的奏折已于五月底送至宫中。但军中事务繁杂,安置妥帖用了近半个月。风声传至河西他才匆忙动身,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
孩子生于六月初九,正是圣旨下圣童的出生之日。身为大将军,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不会明目张胆的下手。可孩子的出生始终是个变数,先不说人命何其廉价,单就京中势力暗潮汹涌,稍微行差踏错更会招致灭族之祸。
人们对未知总是恐惧的,而对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才会放松警惕。他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依照圣旨亲自送孩子入宫,让孩子活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六月正值夏日,天气炎热,孩子在颠簸中哭闹不止,段成弘充耳未闻。
文德殿在议事,大臣们争论不休。皇帝高坐龙椅,神态萎靡,全然没有上位者的凌厉之气。
段成弘不顾旁边跟他打招呼的官员,对皇帝行了参拜礼,皇帝才正了正坐姿,同他寒暄了几句。
段成弘以自己驻守边关,无暇顾及孩子教导事宜为由说得情真意切。皇帝不知真假的婉拒了几次后答应,并赐名,段晏。
段晏很聪明,半岁能言,周岁出口成章,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
可就是这种聪明反而让所有知道圣童内幕的人夜不能寐。偏又碍其身份,不能马上斩草除根。
如芒在背的情况持续了三年。
段晏的乳母是一个普通农妇,二十左右的年纪,大字不识。而缺少陪伴的孩子会将对母亲的依赖转移到别人身上。
他和乳母的感情很好,比那位只草草见过几面的亲生母亲更甚。
四岁时宫中宴会,段晏的一篇诗作震惊全场,也坚定了那些势力的决心。
宴会后的晚上,段晏将赏赐的一部分东西送给了乳母,乳母欲言又止,暗地里抹了好几回眼泪。她并不是傻子,四年也足够她猜到段晏的处境。
这几年的陪伴她早已经把段晏当成自己的孩子,可这孩子头上悬着一把随时会斩下来的刀。
要不要说,该不该说困扰了她很久。终于在半夜来到段晏房里,轻轻叫醒了他。
段晏被吵醒后睡眼朦胧的看着她。
“小侯爷…”乳母支支吾吾了半天,又沉默了一阵,开口道:“阿宴,你不能…做自己。”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叫了段晏的乳名。
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让段晏一头雾水,却还是乖巧的点点头,“哦。”
乳母不知道他究竟听懂没有,摇着头,叹了口气,让他躺下继续睡觉,又拍了拍他的背,说:“睡吧,明天我做桂花糕给你吃。”
段晏没有等来桂花糕,只等来一具尸体。乳母被抬出门的时候他站在不远处看着,管事的崔嬷嬷说她得了失心疯自杀了,可那白布下的缝隙里血肉模糊。
段晏病了半个月,半个月里他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衣不解带的照顾着他,眼里总是带着抹不去的哀伤。
两位姐姐也来看过他,这是他第一次和自己的家人如此近距离的相处。他从下人闲聊的嘴里得知,这次的特例是母亲和两个姐姐在宫门外跪了近四个时辰求来的。他不懂,为何母亲想见自己的儿子会如此艰难?
房里很热闹,也不热闹,她们总是在说天气有多好,糕点有多好吃,也只有在说这些的时候才能感觉到那种没有顾忌的轻松。
母亲在他病好后离了宫,同他道别时的欲言又止与乳母那天晚上的表情出奇的一致。
宫里伺候他的人全被换了一遍。他没有深究那些人被换去了哪里,毕竟在宫里,死人这件事情稀松平常。只是这些新来的面孔对他格外恐惧,有时候连给他倒个茶都忍不住哆嗦。
段晏知道这些事情一定与自己有关。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那日他从学堂回来的路上被人推到池中,明明是散学的时辰,周围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他在水里挣扎,想起乳母的那句话。想起母亲支走下人后用茶水没来得及写完“藏”字,和她日日不离手的一本诗集。
母亲走后段晏随手翻阅过那本诗集,诗集记录了上百首诗,翻阅过程中总是会十分凑巧的停留在同一页,而那一页的诗中也十分凑巧的有一个“藏”字。
藏锋避世故,轻敌丧吾宝?
天黑得很快,皇宫的夜晚总是极尽奢侈,临近亥时还有奉命前往御膳房报膳的下人。他们形色匆匆,不时交头接耳的聊上两句。从大皇子再次发病,到赵郡守入宫探望婉妃,又上奏折要将三皇子夏文宣带回吴郡,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杂事。
段晏躺在假山上,听了个一知半解。
他没有死,还被人拖到了假山上,之所以是拖,因为救他的是一个高他一个头的少年。
假山上凹凸不平,硌得他浑身酸痛。他转了转身,想看看那个人的样貌,可光线太暗,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
“你…”段晏沙哑的声音刚出口就被捂住了嘴,等到山下宫人的脚步声逐渐走远,那孩子才松了手。段晏就着昏暗的光,看到他的虎口有一颗墨黑的痣。
那人小声说:“不想死的话,就别出去。”停顿了片刻后,又说:“等人来接你。”
段晏点点头,目送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