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周,杨二人驮匾游街的第二天,就是今科贡生们进宫殿策的大日子。

    许久没有露面的燕王,高坐在琼英殿上。

    贡生们集体请过安后,才由礼部官员引导,依次按签入座,跪接考题。

    今天殿试的题目十分简单,以《论语》的《学而篇》有感为题,写一篇五百字以上的策论。众人接过试卷,起初还个个胸有成竹,喜形于色,可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

    大道至简,陈言肤词,反而难写。

    梅延益的策论,以他个人的命运荣辱,真实经历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明理深刻,中间一节,尤其精彩!

    他写道: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恶紫之下。’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时乃命哉!运哉!”

    ‘今我陛下,周公吐脯,任贤图治,日以实政,天下归心。’

    ‘立纪纲,饬法度,改科举,悬诸象魏之表,着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人君之道,止于仁,先王之道,礼为美。’

    燕王,放下主考官王真卿,送荐上来的试卷,只说了一句:

    “文气光昌,字法敬慎,年纪轻轻就能识疾苦,辨荣辱,知天命,难得阿难得。”

    便钦点梅延益做了状元。

    燕暄这个辅政太子,一心整肃朝吏,推行新政,自是求才若渴,不拘一格。殿策应考的五百九十三人中,他一笔,就留下了一百一十三人。

    进士录取率,轿往年足足翻了三倍还多。

    但,这一百一十三名进士里,虽有几十寒门,可,绝大多数还是官宦或世家子弟。上层阶级之间,本就喜欢亲上加亲,利益更是盘根错节。

    是以,放榜那天,整个京都,那可真是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次日,梅延益作为新科状元,要着红蟒礼服,携同年们入宫叩恩。

    但,只有状元梅延益,探花何昌黎,榜眼赫连昱,仨人可以走中和门,其余考生只能走承天左门。

    待出宫来,京都师尹郭衡,要亲自为头名三人分敬金酒,插花披绸。

    由礼部出鼓乐御仗,三百禁军护送,领着状元,榜眼,探花绕京夸官。

    倾城而出的京都百姓们,追随着夸官队伍,夹道相迎,走到哪里都是欢声雷动,喜炮喧天。

    也不怪百姓们欣喜若狂,这头名三人里,除探花赫连昱出身勋贵,梅延益,何昌黎的出身都不高。

    颖州梅氏,虽然在夏朝时,也曾带金佩紫,权倾一时,如今,却早已是家破人亡,日暮途穷。

    梅延益的生父过世后,他母亲迫不得已,带着他,嫁给了镇上首富的傻儿子。小梅延益继承了父亲的天才,幼时就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又孝顺又机敏,十分得他继父一家的喜欢。

    老爷子,更是对他视如己出,尽心栽培,为他请名师,开私塾;等他大了,还卖了二十亩水田,就为送他进岳阳书院读书。

    如果说,梅延益再不济,大小也是个寒门子弟,家学渊源;那榜眼何昌黎,可就真的是桑户蓬枢,出身微寒了。

    何昌黎的父母虽都在世,却只是墨州西北小村的一介贫农,为人老实庸懦,大字不识一个,孩子却有一提溜串儿。家里家外,全赖在衙门当差的伯父何顺,主持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三年前,朝廷下旨,彻底废止了察举制,还要改革科举制度,推进教育公平。

    何顺认为机不可失!破釜沉舟,卖了祖产的五亩宅地,还找高利贷借了五十两银子,贿赂县丞,才把何昌黎硬塞进了雍州名士,刘准的门下。

    本就颖悟绝伦,又勤奋刻苦的何昌黎,再经名师刘准的种学绩文,查漏补缺,进步神速!去年秋试,首次应考便一鸣惊人,杀出重围。

    入了墨州知州,佟麟的法眼。在佟麟的咄咄逼人,恩威并施下,已经二十八岁的何昌黎,和他十五岁的嫡孙女,佟嫣订下婚约。

    只等小姑娘成年,典礼完婚了。

    这仨人中,何昌黎的年纪最大,相貌平平,却是名花有主,梅延益和赫连昱,却还孤标傲世,尚无婚约呢阿!

    赫连小小开的桃源,交通八达,闹中取静,只要爬上临仙阁,就能看到夸官的队伍。

    这些高门贵女们,也顾不得什么矜持礼法,个个精妆华裳,登高企足,只为能一睹这梅状元,和昱哥哥的风采。

    夸过官,状元和榜眼,探花还要开祠祭祖,摆筵谢师,接受百官道贺;外地赴京赶考的考生,一般会由同乡京官负责操办宴会,待回乡后再开祠祭祖,补上这份谢师礼。

    自那日燕暄,和燕煦离开后,苏蔓儿,便开始着手准备。原本古色素雅的天然居,这时,早已挂满了佳灯彩绸,布置一新。

    苏蔓儿,还特意请了有名的南菜大酒楼,为梅延益承办了这场状元宴。

    何昌黎的宴会,则设在了大官湖畔,最排场最奢华的酒楼,聚祥楼。

    夸官的队伍,经过琴台大街,远远就能看见,赫连大将军府前后左右几座勋贵高门,家家悬灯披彩,结社联台。

    比过年还热闹。

    小厮们抬着缸大的箩筐,站在自家门前,比着高的撒铜钱,发喜蛋,引得方圆几条街上的百姓都来讨喜。

    人人摩肩接踵,挤的是水泄不通,因为担心惊了马,再引起踩踏,逼得队伍只能绕路。可是让等候多时,望眼欲穿的赫连烨与王氏,好生失望。

    “孙子赫连昱给祖父,祖母请安。”

    大将军,赶忙下阶相迎,双手搀起赫连昱,哈哈大笑道:

    “好好好!不愧是我赫连烨的好孙子!文武双全!光宗耀祖!”

    “快让祖父看看,我家探花郎!”

    今科,老四赫连昱得了探花,老七赫连洵,老八赫连徵也通过了乡试,将门虎子,后生可畏!

    祖祠前,赫连烨和王氏率领家中儿女,男东女西,分昭穆列定,第一排,赫连昱一身洒金红蟒,捧着钦点诏书,肃然立中。

    三献爵,拜兴毕。

    赫连烨,从赫连昱手中接过诏书,与儿子们的拜将诏书,一起供在了香案上。

    赫连昱端端跪在蒲团,朗朗道:

    “儿孙赫连昱,今朝中进,实深惶悚。未敢忘祖。且赠佳品,四时八节,不断香烟。”

    “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儿孙赫连昱,天不赋智,昧于几微,但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上诚于君下诚于民。”

    “不以富贵屈其身,不以贫贱移其心。倾臣节以报国恩,守朴忠以全孝悌。告知祖宗,不敢忘矣!”

    赫连昱跪拜过祖宗,又起身,来到贡案东座上一飘逸老者面前,跪地拜道:

    “学生赫连昱,叩谢师恩。”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

    “生说义,皆称师以论道,听从皆尽力光明,方有今日。学生赫连昱定承师志,经学致用,利国利民,不违师教!”

    “不负天恩!”

    只见,这老者身材高瘦,须发皆白,却气质风流,风骨若神,竟是燕王陛下当年的太师,范昌明!

    范老太师,慢慢起身,伸手扶起赫连昱,欣慰道:

    “青出于蓝胜于蓝。”

    “为师只一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与君共勉。”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赫连钊,也是一揖到底。

    “请太公移步前院正厅。”

    “好好好!”

    “大将军,请。”

    “太公请。”

章节目录

吾凰安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麓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麓城并收藏吾凰安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