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煦风看着清玥光明正大地将人带走后,眼里闪过几分阴鸷。
他不喜欢清玥这个人。清玥手段奇诡,皇上又对清玥的宠信太过,连他们这些重臣都得为之让步。
何氏因为之前的争执,对罗煦风态度冷淡着,见张姨娘还在哭个不停,只得捏着眉心,问罗煦风的意思:“国师留下来的签文,似乎不是吉兆。老爷,宛夏的事情,该如何是好呢?”
罗煦风见张姨娘拿着签文哭得厉害,本因清玥不快的心情更加火大,一把抢过签文掰成两半,骂到:“没出息的东西!一支签文就把你吓住了。他说的话难道是金科玉律么?找,给我仔仔细细地找!宛夏不会出事的!”
张姨娘听到他语气中的笃定,擦了擦眼泪,心中又升起了些许的希望:“老爷,夫人派出去的人已经快将城中翻遍了,如今还能去哪里找呢?”
罗煦风道:“城中没人,那就去城外、去郊野找。”
何氏忍不住开口:“老爷,出了城,四方之大,要如何寻人?咱们的人出去打听,可是一点线索都没有。这样漫无目的地寻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罗煦风近来都是早出晚归,只因为正在着手布局那件大事,如何有闲心来管这等小事,只对何氏道:“这你就看着办吧。多派点人,悄悄地找,不要走漏风声。人总能找到的。”
何氏欲言又止。她原本想跟罗煦风商量一下,可否借官场上的力量来寻人?罗煦风为官多年,人脉总是有的,这样也比内宅人手的效率高。可是听他的语气,竟是不想将事情闹大。
张姨娘妾室出身,没多少见识,想不到能借官场的人脉寻人的法子,只能扯着罗煦风的袖子哀求道:“老爷,夫人说的对。外头这么大,也不好找。不如……不如您去麻烦一下国师大人,让他算一算夏儿在何处行不行。就算……就算真的出了事,也……也要让她回家啊……”
罗煦风烦躁地甩开张姨娘的手:“国师是什么人,哪里轮我去得到求见?你让我去找国师,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宛夏失踪的事么?她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何氏眉头微皱,她知晓罗煦风一向为官谨慎,看重名声,但是这也谨慎太过了。罗宛夏失踪本是无妄之灾,这如何能与名声扯上关系?
张姨娘跌坐在地上,哭道:“名声?宛夏她又没做什么不要脸的事情,怎么就坏了名声了?而且,名声……名声能有你女儿的命重要么?”
罗煦风被张姨娘拿话一噎,只感觉自己威严受到了挑战,只骂了句“妇人之见”,便拂袖而去。
何氏看张姨娘哭得撕心裂肺的,捏了捏眉心,只觉得自己这个正房夫人,当得越来越糟心了。
眼见张姨娘的哭声没有要收敛的架势,何氏安抚了她几句,然后遣人将她送了回去。至于罗宛夏的事情,她只得暂且派探访着。
安排好这一切后,何氏又问罗煦风那边的消息,只听书房那边的人说罗煦风还忙着,暂且不要去打扰。
何氏明白他在忙些什么,隐约的忧虑泛上心头。
这些年她同罗煦风相处不说相濡以沫,也是相敬如宾。她不明白为何一向温和谨慎的夫君会像变了个模样似的,令她感到十足地陌生——不论是他心中的大计,还是他对待罗宛夏失踪一事的态度。
何氏的娘家和她关系亲厚,未出阁时她便受着家里万般宠爱,罗煦风这个夫婿也是她父母精心为她挑选的。
彼时的罗煦风身为两榜进士,相貌端正、品性温和,除了有些风流事迹外,是一位难得的佳婿。而罗煦风看到家世高贵、姿容端庄的何家小姐,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两家结亲后,在官场上何家对罗煦风多有帮扶,罗煦风也借着何家的人脉,走到如今的高位,两家已是深度绑定在一起。因此如今罗煦风的谋划,让何氏不得不多想。
此事若成功了,便是喜事一桩;若是失败事发,便是巫蛊之祸,论起罪来,必定牵连到她的儿女,甚至牵连到何家……
想到此处,何氏不得不谨慎起来,召来嬷嬷,去何府传了口信。
*
罗宛秋跟着清玥到了皇宫,做好了面见皇帝的准备。谁知入了宫后,清玥只将她交给一个童子,便又入了摘星楼。
童子正是慧印,慧印将她安排到离摘星楼不远的偏殿住下,对她的态度颇为冷淡,除去送餐食以外,两人全无交流。
罗宛秋看得出慧印对她有些意见,似乎不敢相信他家大人竟然收了这样一个人为徒。
左右也没人限制她的行动,她便无视慧印的冷脸,日日往摘星楼跑。
摘星楼是皇帝专为国师而修建,有百尺之高。数十根巨木桩子架起了空中楼阁,顺着长长的木梯走上露台,便可俯瞰整个皇宫。
罗宛秋走过露台,推开大门,毫不意外地看到了站在石刻罗盘前的清玥。
“师父。”
罗宛秋玩笑似地唤了一声,清玥只专心地看着罗盘,没有搭理她。
罗宛秋已经习惯了他的寡言,也不打算和他搭话,进门后便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在楼里逛了起来。
摘星楼里有专门的书房,里面的放了许多书籍。罗宛秋一眼扫过,全是些晦涩难懂的奇门遁甲、八卦卜辞之类的书籍。
罗宛秋顺手抽出一本翻看,从头翻到尾,觉得没意思后,将书放了回去;然后她又抽出一本,又从头翻到尾,觉得没意思然后又放了回去。如此反复很多次后,她终于看到了感兴趣的东西。
这是一本叫《妖怪杂谈》的书,里面有一小节详细介绍了妖怪各类契约。罗宛秋仔细看了这一部分,神色怔忡起来。
你知道了。
轻轻的叹息逸散开来,让人来不及察觉。
罗宛秋下意识扭头,却只看到了满是书的木架。她扯了扯嘴角,将书放了回去,脑海中有万千思绪闪过。
她没想到,珈蓝与她结的契,竟然是同心契——妖族的婚契。那书上说,只有最恩爱的妖侣,才肯结下这古老的契约。
珈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罗宛秋心中有片刻的茫然。
她知道自己当初为何要留下珈蓝,一半是受美色的诱惑,一半是豢养食人花妖带来的刺激——天真而残忍的生物,唯有在你面前乖巧听话,如何不让人动容呢。
可是珈蓝又为什么要留在她身边呢;他并不是真的天真愚蠢,他完全可以看透她,可是他还是甘心被她束缚。
“罗宛秋。”清玥走进书房,打断了她的思绪:“婉嫔差人请你去祥福宫一趟。”
罗宛秋回神,只道一句“知道了”。
她听何氏提过婉嫔这个人,不过从未见过,也不知道突然请她是要做什么?
经过清玥身边时,罗宛秋忽然反应过来:怎么是清玥来叫她?
这几天他不是在看罗盘就是在闭关,对她都是视而不见,怎么还有闲心来叫她?
罗宛秋朝清玥看去,敏锐察觉到清玥正在盯着某个方向。
“师父,你在看什么?”
清玥在罗宛秋一声“师父”中回过神来。
他想起每天她见他第一面,必定唤一声“师父”,听下来总觉得怪异,皱眉道:“你既不是真心拜我为师,便不必以师父相称。”
罗宛秋微笑道:“国师难道不想认我这个徒弟了吗,堂堂国师说过的话,还想反悔不成?”
没错,她就是故意的,谁让他威胁她。
清玥清冷的神色有一瞬间的茫然,仔细瞧了她好几眼,决定扭过头不搭理她。
罗宛秋并未放过他:“师父,你还没告诉我你在看什么呢。”
清玥:“没什么,或许是我多心。”
罗宛秋问他多心什么,他充耳不闻。
于是她换了个话题:“师父,你那天说,在我这木镯上闻到了非人的气息,可否细说?”
清玥闻言,终于肯拿正眼瞧她:“你这是明知故问。”
罗宛秋但笑不语。
清玥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只警告她:“所谓人妖殊途,并不是空话。且不说寿命之事,就说妖怪大多以人类为食,或□□气,或食血肉;不要奢望它们会对食物有多余的感情。”
罗宛秋笑道:“这话听起来倒像是一个师父该说的。”
清玥见她这般,只冷哼一声:“冥顽不灵!”
慧印不知何时上来,对清玥行了一个礼后,抬着下巴对罗宛秋道:“罗小姐,婉嫔娘娘的人已经在外等候许久,还请您不要耽搁。”
罗宛秋本来打算走人,此刻见着慧印却不着急了。
“如今我是国师大人的徒弟,慧印你怎么还唤我罗小姐。”
慧印脸色一变,下意识看向清玥。
清玥面无表情,似乎不想理这等俗事。
慧印深吸一口气,对着罗宛秋微微弯了腰:“罗师姐。”
他只在清玥身边伺候着,名义上算半个徒弟。这声师姐,倒是恰如其分。
罗宛秋笑眯眯应声,看的慧印/心中一梗,却又拿她无可奈何。
等到罗宛秋走后,慧印忍不住问清玥:“大人,您果真要收她为徒么?此人瞧着既无善良心肠又无慧根,如何担得起您的徒弟!”
清玥想说不是,又想起她那一番“言而无信”的话,闷了半晌,才道:“她还是有慧根的……”
慧印气闷,却不敢反驳清玥的话。反正他是没瞧出罗宛秋有什么慧根,小气又记仇的。
他不喜欢清玥这个人。清玥手段奇诡,皇上又对清玥的宠信太过,连他们这些重臣都得为之让步。
何氏因为之前的争执,对罗煦风态度冷淡着,见张姨娘还在哭个不停,只得捏着眉心,问罗煦风的意思:“国师留下来的签文,似乎不是吉兆。老爷,宛夏的事情,该如何是好呢?”
罗煦风见张姨娘拿着签文哭得厉害,本因清玥不快的心情更加火大,一把抢过签文掰成两半,骂到:“没出息的东西!一支签文就把你吓住了。他说的话难道是金科玉律么?找,给我仔仔细细地找!宛夏不会出事的!”
张姨娘听到他语气中的笃定,擦了擦眼泪,心中又升起了些许的希望:“老爷,夫人派出去的人已经快将城中翻遍了,如今还能去哪里找呢?”
罗煦风道:“城中没人,那就去城外、去郊野找。”
何氏忍不住开口:“老爷,出了城,四方之大,要如何寻人?咱们的人出去打听,可是一点线索都没有。这样漫无目的地寻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罗煦风近来都是早出晚归,只因为正在着手布局那件大事,如何有闲心来管这等小事,只对何氏道:“这你就看着办吧。多派点人,悄悄地找,不要走漏风声。人总能找到的。”
何氏欲言又止。她原本想跟罗煦风商量一下,可否借官场上的力量来寻人?罗煦风为官多年,人脉总是有的,这样也比内宅人手的效率高。可是听他的语气,竟是不想将事情闹大。
张姨娘妾室出身,没多少见识,想不到能借官场的人脉寻人的法子,只能扯着罗煦风的袖子哀求道:“老爷,夫人说的对。外头这么大,也不好找。不如……不如您去麻烦一下国师大人,让他算一算夏儿在何处行不行。就算……就算真的出了事,也……也要让她回家啊……”
罗煦风烦躁地甩开张姨娘的手:“国师是什么人,哪里轮我去得到求见?你让我去找国师,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宛夏失踪的事么?她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何氏眉头微皱,她知晓罗煦风一向为官谨慎,看重名声,但是这也谨慎太过了。罗宛夏失踪本是无妄之灾,这如何能与名声扯上关系?
张姨娘跌坐在地上,哭道:“名声?宛夏她又没做什么不要脸的事情,怎么就坏了名声了?而且,名声……名声能有你女儿的命重要么?”
罗煦风被张姨娘拿话一噎,只感觉自己威严受到了挑战,只骂了句“妇人之见”,便拂袖而去。
何氏看张姨娘哭得撕心裂肺的,捏了捏眉心,只觉得自己这个正房夫人,当得越来越糟心了。
眼见张姨娘的哭声没有要收敛的架势,何氏安抚了她几句,然后遣人将她送了回去。至于罗宛夏的事情,她只得暂且派探访着。
安排好这一切后,何氏又问罗煦风那边的消息,只听书房那边的人说罗煦风还忙着,暂且不要去打扰。
何氏明白他在忙些什么,隐约的忧虑泛上心头。
这些年她同罗煦风相处不说相濡以沫,也是相敬如宾。她不明白为何一向温和谨慎的夫君会像变了个模样似的,令她感到十足地陌生——不论是他心中的大计,还是他对待罗宛夏失踪一事的态度。
何氏的娘家和她关系亲厚,未出阁时她便受着家里万般宠爱,罗煦风这个夫婿也是她父母精心为她挑选的。
彼时的罗煦风身为两榜进士,相貌端正、品性温和,除了有些风流事迹外,是一位难得的佳婿。而罗煦风看到家世高贵、姿容端庄的何家小姐,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两家结亲后,在官场上何家对罗煦风多有帮扶,罗煦风也借着何家的人脉,走到如今的高位,两家已是深度绑定在一起。因此如今罗煦风的谋划,让何氏不得不多想。
此事若成功了,便是喜事一桩;若是失败事发,便是巫蛊之祸,论起罪来,必定牵连到她的儿女,甚至牵连到何家……
想到此处,何氏不得不谨慎起来,召来嬷嬷,去何府传了口信。
*
罗宛秋跟着清玥到了皇宫,做好了面见皇帝的准备。谁知入了宫后,清玥只将她交给一个童子,便又入了摘星楼。
童子正是慧印,慧印将她安排到离摘星楼不远的偏殿住下,对她的态度颇为冷淡,除去送餐食以外,两人全无交流。
罗宛秋看得出慧印对她有些意见,似乎不敢相信他家大人竟然收了这样一个人为徒。
左右也没人限制她的行动,她便无视慧印的冷脸,日日往摘星楼跑。
摘星楼是皇帝专为国师而修建,有百尺之高。数十根巨木桩子架起了空中楼阁,顺着长长的木梯走上露台,便可俯瞰整个皇宫。
罗宛秋走过露台,推开大门,毫不意外地看到了站在石刻罗盘前的清玥。
“师父。”
罗宛秋玩笑似地唤了一声,清玥只专心地看着罗盘,没有搭理她。
罗宛秋已经习惯了他的寡言,也不打算和他搭话,进门后便如入无人之地一般,在楼里逛了起来。
摘星楼里有专门的书房,里面的放了许多书籍。罗宛秋一眼扫过,全是些晦涩难懂的奇门遁甲、八卦卜辞之类的书籍。
罗宛秋顺手抽出一本翻看,从头翻到尾,觉得没意思后,将书放了回去;然后她又抽出一本,又从头翻到尾,觉得没意思然后又放了回去。如此反复很多次后,她终于看到了感兴趣的东西。
这是一本叫《妖怪杂谈》的书,里面有一小节详细介绍了妖怪各类契约。罗宛秋仔细看了这一部分,神色怔忡起来。
你知道了。
轻轻的叹息逸散开来,让人来不及察觉。
罗宛秋下意识扭头,却只看到了满是书的木架。她扯了扯嘴角,将书放了回去,脑海中有万千思绪闪过。
她没想到,珈蓝与她结的契,竟然是同心契——妖族的婚契。那书上说,只有最恩爱的妖侣,才肯结下这古老的契约。
珈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罗宛秋心中有片刻的茫然。
她知道自己当初为何要留下珈蓝,一半是受美色的诱惑,一半是豢养食人花妖带来的刺激——天真而残忍的生物,唯有在你面前乖巧听话,如何不让人动容呢。
可是珈蓝又为什么要留在她身边呢;他并不是真的天真愚蠢,他完全可以看透她,可是他还是甘心被她束缚。
“罗宛秋。”清玥走进书房,打断了她的思绪:“婉嫔差人请你去祥福宫一趟。”
罗宛秋回神,只道一句“知道了”。
她听何氏提过婉嫔这个人,不过从未见过,也不知道突然请她是要做什么?
经过清玥身边时,罗宛秋忽然反应过来:怎么是清玥来叫她?
这几天他不是在看罗盘就是在闭关,对她都是视而不见,怎么还有闲心来叫她?
罗宛秋朝清玥看去,敏锐察觉到清玥正在盯着某个方向。
“师父,你在看什么?”
清玥在罗宛秋一声“师父”中回过神来。
他想起每天她见他第一面,必定唤一声“师父”,听下来总觉得怪异,皱眉道:“你既不是真心拜我为师,便不必以师父相称。”
罗宛秋微笑道:“国师难道不想认我这个徒弟了吗,堂堂国师说过的话,还想反悔不成?”
没错,她就是故意的,谁让他威胁她。
清玥清冷的神色有一瞬间的茫然,仔细瞧了她好几眼,决定扭过头不搭理她。
罗宛秋并未放过他:“师父,你还没告诉我你在看什么呢。”
清玥:“没什么,或许是我多心。”
罗宛秋问他多心什么,他充耳不闻。
于是她换了个话题:“师父,你那天说,在我这木镯上闻到了非人的气息,可否细说?”
清玥闻言,终于肯拿正眼瞧她:“你这是明知故问。”
罗宛秋但笑不语。
清玥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只警告她:“所谓人妖殊途,并不是空话。且不说寿命之事,就说妖怪大多以人类为食,或□□气,或食血肉;不要奢望它们会对食物有多余的感情。”
罗宛秋笑道:“这话听起来倒像是一个师父该说的。”
清玥见她这般,只冷哼一声:“冥顽不灵!”
慧印不知何时上来,对清玥行了一个礼后,抬着下巴对罗宛秋道:“罗小姐,婉嫔娘娘的人已经在外等候许久,还请您不要耽搁。”
罗宛秋本来打算走人,此刻见着慧印却不着急了。
“如今我是国师大人的徒弟,慧印你怎么还唤我罗小姐。”
慧印脸色一变,下意识看向清玥。
清玥面无表情,似乎不想理这等俗事。
慧印深吸一口气,对着罗宛秋微微弯了腰:“罗师姐。”
他只在清玥身边伺候着,名义上算半个徒弟。这声师姐,倒是恰如其分。
罗宛秋笑眯眯应声,看的慧印/心中一梗,却又拿她无可奈何。
等到罗宛秋走后,慧印忍不住问清玥:“大人,您果真要收她为徒么?此人瞧着既无善良心肠又无慧根,如何担得起您的徒弟!”
清玥想说不是,又想起她那一番“言而无信”的话,闷了半晌,才道:“她还是有慧根的……”
慧印气闷,却不敢反驳清玥的话。反正他是没瞧出罗宛秋有什么慧根,小气又记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