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雨寒风,难话悲怆。
京城秋日的雨少见绵延,往往都是倾盆而下来的也快去得也快,像这种斜斜绵绵的细雨的确少见。
似乎在为谁言道愁苦。
炽平候府门前的浮土被雨水冲刷干净,这种并不影响来往的生意,照旧车马穿梭接踵而行。
没有谁注意到在候府对街久立的谢簌黎,明明一步之遥就是避雨的屋檐,她却久而立在难没有挪动半步。
昨日之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正如连翎所期待的那样,消息传到帝王耳中之时宫中递过来的是一道召回禁军的命令。
这一切的确扭转了时局,只是没想到是以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收尾。
谢簌黎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是炽平府的遗孤,曾经护卫一方的炽平候夫妇是她的父母,南境的守护者、先前与她交谈过的端国公会是她的外祖父,而那一面之缘的候府大小姐就是她的阿姊。
这一切如同一场黄梁大梦,荒诞的不能再荒诞。
可在她见到师父的手迹后一切尘埃落定,这的确是她的身世,是谢清苦守了一辈子的秘密,也是为她留下的护命符咒。
可这一切都是拿已故者的鲜血换来的,没有失而复得的喜悦,没有久别重逢的欢愉,只有无限的距离和悲怆。
她在雨中站了两个多时辰,以至于衣衫浸透,黑衣吸了水显得愈发暗沉深刻,除了月夜夜行她极少穿这样深沉的颜色,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谢女侠永远明艳耀眼,何曾如此神伤暗淡过。
她是在凭吊故人,与她戚戚相关却再难相见的故人。
雨没有停,却不在有水珠落在她的身上,一柄伞撑在了她的面前,举伞人的另一只手拨开了她额前被雨水打湿的碎发,将她揽入了有温度的怀抱中。
“绾绾,你还好吗?”故人离去后能呼唤她小字的也就只有连翎一个人了。
她抬头望向了那熟悉的眉眼,将头埋在了他的肩上,无声的啜泣着,将压抑的情绪随着雨水倾泻而出,不必要在故作坚定。
而对街的酒楼上,一身红衣隐藏在围帘之后,仰头饮尽了杯中酒。
此时此刻朝堂上又有一道消息传开,端国公姚勰要入京了。
老侯爷戎马一生,自安国郡主亡故后再也没踏入过京城半步,就连南境也甚少离开,此番入京所为何事大家心知肚明。
连翎告诉谢簌黎这个消息时她明显愣了一下,她与老国公有过两面之缘,没想到一夕之间身份转换,和善的老国公竟是她的外祖父,再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更像是对晚辈的疼爱。
以老国公爵位入京无需另行请旨,也可带自己的亲卫兵马,老国公本在南境与中川交界处追捕叛乱余孽,听闻消息后只带了一队轻骑,聊聊十余人就转道入京。
此前听闻老国公入京的消息后百姓们更是夹道在城门前、主街处,连翎更是入宫将迎候老国公的差事拦到了自己处。直至一日午后犹是细雨绵延,连翎与谢簌黎策马早早到了十里长亭处迎候,还有孟鸣风徐映卫瑾如魏琅四人,宸王府诸将北境旧部皆到场迎候。
马蹄声由远及近,老国公一行人策马而来,见有人相迎逐渐止步。
“晚辈连翎迎国公入京。”连翎拱手行的是晚辈礼,老国公身后的亲卫连忙下马还礼。
“殿下亲迎,老臣幸甚。”姚勰下得马来 ,冲连翎回已军礼,只是他的目光却始终注视着谢簌黎,未曾从她身上移开。
谢簌黎声音颤抖,礼还未行全已然被老国公扶住:“经年一别,国公别来无恙。”
老国公眼中含泪,嘴角却掩不住笑意,是喜极而泣是失而复得:“好孩子,你受苦了。”
谢簌黎的名字还未写回顾家族谱,皇帝也未正式下旨言明其身份,单凭一封手迹自然不足以让众人信服,可偏偏炽平候府的小侯爷又告病在家迟迟没有现身。如今老国公回京无异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谢簌黎就是顾家儿女,是留着顾家与姚家铁血的后人,可谓彻底解了谢簌黎的危困。
虽不是大战归来,民众亦夹道迎候,他们是在感念国公保了南境安平,让他们免受战火之路,民心所向莫不如此。
入京之后老国公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宫陈情,言明当年隐瞒了双生子的事实,为自己多年未入京城请罪。
皇帝行降阶之礼亲自扶老国公其身,又亲自为先皇当年所为道歉,从此君臣重修旧好。
而后皇帝也颇为深明大义道:“朕知道国公惦念家人,改日朕再设宴为国公接风洗尘,来人送端国公出宫。”
谢簌黎借住在宸王府,宴席也就设在了府中,端国公出宫门后就被接到了宸王府中。
宴席未开,自留下谢簌黎与国公二人说话,到此谢簌黎却先跪了下去,姚勰忙要去搀扶。
“这个礼迟了二十余年,今日簌黎一定要行,请外祖父允我礼全。”谢簌黎坚持行完了全礼,被老国公拉着坐到了近前。
姚勰一点点说着当年的旧事,将迟来二十余年的亲情紧握在手中:“当年事发突然,玖娘到时你已被谢清带走,多年来苦寻无果我本已想放弃,可我在南境见才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谁了,你和你阿娘年少的时候太像了。”
说到这老国公已眼泛泪光,再如何铁骨铮铮的汉子,到了情动处也难自抑心中的情绪,他继续说:“我知道你师父不敢将详情告知是怕连累到我,也是担忧你的安危,如今兜兜转转能再相认,也算是好事多磨吧。”
南境如今安顺平稳,端国公也打算留居京城小住月余,谢簌黎随着他老人家回府住了几日,本想着要往炽平候府走一遭,却得来小侯爷尚在病中不方便见客的消息。
这日谢簌黎回到王府,从宫中归来的连翎却带来一个消息。
“皇帝传旨明日大朝会,让你同上朝晖殿,”连翎带来皇帝的手书,虽不是由内侍传召,可御笔亲书的卷帛是不可撼动的天子尊严,“我是想着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要不要替你挡一挡?”
谢簌黎将诏书看了一遍,没有什么新鲜的字眼,她毫不掩饰的说道:“皇帝这么急着召见我,无非就是怕落得个刻待功臣之后的污名,他把猜忌功臣的罪名往先帝身上一推,再早些封赏了我,一来可以落个爱护功臣的贤明,二来炽平候府如今虽然没落可三代人的余晖仍在,四境守军各城驻防都少不了老侯爷的旧部,更何况还有我外祖父坐镇南境,这是收拢人心的最好方式,三来嘛……不寒宫遗世独立,至今仍未归顺朝廷,若我接受皇帝册封,不寒宫自然归顺朝廷,一举多得,不愧是帝王心术,算盘打的真不错。”
这般通透的话语说出,连翎倒不再担心,却还人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你准备好应对之法了吗?”
“我不会接受皇帝的册封,当然也不会全然不顾皇帝的面子,事情做绝了总不是件好事。”谢簌黎如是说。
旦日朝会,文武百官列阵两旁,由摄政王连翎将谢簌黎在南境的功绩一一宣告,帝王当众宣告了其先炽平候遗孤的身份,并旨告中枢,欲加赐公爵显位,以彰显其功并褒奖其救驾中宫之义。
如此,一门三侯爵可谓荣耀倍至,更何况已经数朝未有女子受到如此封赏,从此名流史书足矣为一段佳话。
只是任谁没想到的是谢簌黎居然会辞拒,她跪拜叩礼言说道:“陛下,臣女有一言望能禀明,臣女一身荣辱皆源于父母先辈,还往陛下收回对臣女的封赏,推恩于炽平候府。”
她未说话之前朝廷重臣、世家大族自然不敢先冒头,可此话一出自然群臣应和,毕竟谁也不愿意见顾府一家坐大,更不愿见一个女儿家爬到自己的头上。
大朝会散后谢簌黎没有过多逗留,全然没有结交重臣笼络人心的意思,倒是一干老臣对此品评不绝,夸赞着美曰其忠孝仁义,可总有能看破局势的老臣。
“这可不只是忠孝仁义,她是个聪明人,炽平候可不是世代承袭的爵位,就照那位小侯爷这般蹉跎下去,十几年后皇帝必然会削位降级,历朝历代的贵戚皆是如此。可她这一殿前请辞,可谓是保住了炽平候府和端国公府的百年荣光,姚老国公虽然没有子嗣,可有这么个外孙女在何愁无人承继啊。”
闻声者不由感慨:“皇上想用她收拢人心,她就用皇帝换取最大的好处,这番心术若是男儿何愁不能一展宏图啊。”
“若她真是个男儿,炽平候府当真是要四代为将了。”
朝堂之事了却,拜访炽平候府的事便提上日程,除却想要在祠堂正式祭拜父母,谢簌黎更想与长姐、兄弟相聚,虽那日无意之中曾与炽平候府大小姐有过一面之缘,却始终未能再得以相见。
谢簌黎听姚勰说了些当年的旧事,其实如今候府的大小姐也就是她名义上的长姐,并非顾家夫妇的亲生女儿,而使当年顾侯爷与谢清同游南境时收养的孤儿,那时婴孩尚在襁褓平,而顾家夫妇成婚数年一直未有子嗣,便将其养在膝下,对外便称是安国郡主所出的嫡长女。
当年无意之中的善举却救了谢簌黎,安国郡主怀胎时因老国公担忧便选择在南境生产,因为战事不断安国郡主怀的又是双生子,诞下的一双儿女都有些瘦弱,彼时谢清也来看望故友,顾候就请他起了一卦。卦象是好,两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只是女儿命格有些坎坷,顾候担心之余与安国郡主商量,三岁前将两个孩子养在南境,免遭京城纷扰世家算计。
这样一来京城众人只知安国郡主诞下麟儿,却不知是双生子,因此得以瞒天过海,让谢簌黎隐藏身份平安长大。
拜府前一日,谢簌黎宿在了山月居,她和连翎已向老国公坦诚了心意,姚勰虽然早已明白却并未亲口问过,见两人相携相敬也就放心的将谢簌黎的终身交给了连翎。
入夜,虽熄了烛火谢簌黎却并未如往日一般安然入眠,明日的相见是一场未知数,她并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场错失二十余年的亲情。虽是阴差阳错可她到底是最幸运的那一个,候府败落身遭污名的数年间,她在谢家父子的庇佑下无忧无虑的玩耍,而长姐与她孪生的胞弟却在横遭苦楚,难以想象孤女与幼子是如何度过那难挨的岁月的。
老国公提及此事也是满腹心酸充满愧疚,彼时他心有不甘却被南境局势束缚无法出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孙辈身陷囹圄,日夜煎熬直至真相大白于天下。而那之后,他本有机会接一双儿女到寒城安稳度日,可这样一来南境势必成为帝王的眼中刺,而炽平候府的荣光也将会从此暗淡下去。他不得不放弃,将一双儿女留在京城,留在无人支撑的候府中,在亲人与南境苍生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如今苦尽甘来,一切都在向好的势头发展。
在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之时,极轻的脚步声慢慢靠近,她知道来得人是连翎,所以没有设防,只是撩开帷幔以做回应表示自己尚未安眠。
“睡不着吗?”连翎身着素衣,已经去了冠,乌发散落在背后显得愈发温和随然。
谢簌黎往里面躺了躺,让连翎坐到了床边,顺带将外袍递给了他。入秋之后日渐寒凉,短短续续调养了半年后连翎的身体日渐好转,只是近来诸事多变,一时间无法分心关注他的身体。
“别太担心,你不是也见过顾家小姐吗?明天我也陪你一起去。”
连翎半抱着她,让自己枕在了他的腿上,哄睡的语调一贯轻柔和缓,让谢簌黎想起北境三关,想起南境寒城,想起她与连翎朝夕共处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自飞仙城的一夜烟火后,她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京城秋日的雨少见绵延,往往都是倾盆而下来的也快去得也快,像这种斜斜绵绵的细雨的确少见。
似乎在为谁言道愁苦。
炽平候府门前的浮土被雨水冲刷干净,这种并不影响来往的生意,照旧车马穿梭接踵而行。
没有谁注意到在候府对街久立的谢簌黎,明明一步之遥就是避雨的屋檐,她却久而立在难没有挪动半步。
昨日之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正如连翎所期待的那样,消息传到帝王耳中之时宫中递过来的是一道召回禁军的命令。
这一切的确扭转了时局,只是没想到是以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收尾。
谢簌黎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是炽平府的遗孤,曾经护卫一方的炽平候夫妇是她的父母,南境的守护者、先前与她交谈过的端国公会是她的外祖父,而那一面之缘的候府大小姐就是她的阿姊。
这一切如同一场黄梁大梦,荒诞的不能再荒诞。
可在她见到师父的手迹后一切尘埃落定,这的确是她的身世,是谢清苦守了一辈子的秘密,也是为她留下的护命符咒。
可这一切都是拿已故者的鲜血换来的,没有失而复得的喜悦,没有久别重逢的欢愉,只有无限的距离和悲怆。
她在雨中站了两个多时辰,以至于衣衫浸透,黑衣吸了水显得愈发暗沉深刻,除了月夜夜行她极少穿这样深沉的颜色,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谢女侠永远明艳耀眼,何曾如此神伤暗淡过。
她是在凭吊故人,与她戚戚相关却再难相见的故人。
雨没有停,却不在有水珠落在她的身上,一柄伞撑在了她的面前,举伞人的另一只手拨开了她额前被雨水打湿的碎发,将她揽入了有温度的怀抱中。
“绾绾,你还好吗?”故人离去后能呼唤她小字的也就只有连翎一个人了。
她抬头望向了那熟悉的眉眼,将头埋在了他的肩上,无声的啜泣着,将压抑的情绪随着雨水倾泻而出,不必要在故作坚定。
而对街的酒楼上,一身红衣隐藏在围帘之后,仰头饮尽了杯中酒。
此时此刻朝堂上又有一道消息传开,端国公姚勰要入京了。
老侯爷戎马一生,自安国郡主亡故后再也没踏入过京城半步,就连南境也甚少离开,此番入京所为何事大家心知肚明。
连翎告诉谢簌黎这个消息时她明显愣了一下,她与老国公有过两面之缘,没想到一夕之间身份转换,和善的老国公竟是她的外祖父,再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更像是对晚辈的疼爱。
以老国公爵位入京无需另行请旨,也可带自己的亲卫兵马,老国公本在南境与中川交界处追捕叛乱余孽,听闻消息后只带了一队轻骑,聊聊十余人就转道入京。
此前听闻老国公入京的消息后百姓们更是夹道在城门前、主街处,连翎更是入宫将迎候老国公的差事拦到了自己处。直至一日午后犹是细雨绵延,连翎与谢簌黎策马早早到了十里长亭处迎候,还有孟鸣风徐映卫瑾如魏琅四人,宸王府诸将北境旧部皆到场迎候。
马蹄声由远及近,老国公一行人策马而来,见有人相迎逐渐止步。
“晚辈连翎迎国公入京。”连翎拱手行的是晚辈礼,老国公身后的亲卫连忙下马还礼。
“殿下亲迎,老臣幸甚。”姚勰下得马来 ,冲连翎回已军礼,只是他的目光却始终注视着谢簌黎,未曾从她身上移开。
谢簌黎声音颤抖,礼还未行全已然被老国公扶住:“经年一别,国公别来无恙。”
老国公眼中含泪,嘴角却掩不住笑意,是喜极而泣是失而复得:“好孩子,你受苦了。”
谢簌黎的名字还未写回顾家族谱,皇帝也未正式下旨言明其身份,单凭一封手迹自然不足以让众人信服,可偏偏炽平候府的小侯爷又告病在家迟迟没有现身。如今老国公回京无异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谢簌黎就是顾家儿女,是留着顾家与姚家铁血的后人,可谓彻底解了谢簌黎的危困。
虽不是大战归来,民众亦夹道迎候,他们是在感念国公保了南境安平,让他们免受战火之路,民心所向莫不如此。
入京之后老国公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宫陈情,言明当年隐瞒了双生子的事实,为自己多年未入京城请罪。
皇帝行降阶之礼亲自扶老国公其身,又亲自为先皇当年所为道歉,从此君臣重修旧好。
而后皇帝也颇为深明大义道:“朕知道国公惦念家人,改日朕再设宴为国公接风洗尘,来人送端国公出宫。”
谢簌黎借住在宸王府,宴席也就设在了府中,端国公出宫门后就被接到了宸王府中。
宴席未开,自留下谢簌黎与国公二人说话,到此谢簌黎却先跪了下去,姚勰忙要去搀扶。
“这个礼迟了二十余年,今日簌黎一定要行,请外祖父允我礼全。”谢簌黎坚持行完了全礼,被老国公拉着坐到了近前。
姚勰一点点说着当年的旧事,将迟来二十余年的亲情紧握在手中:“当年事发突然,玖娘到时你已被谢清带走,多年来苦寻无果我本已想放弃,可我在南境见才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谁了,你和你阿娘年少的时候太像了。”
说到这老国公已眼泛泪光,再如何铁骨铮铮的汉子,到了情动处也难自抑心中的情绪,他继续说:“我知道你师父不敢将详情告知是怕连累到我,也是担忧你的安危,如今兜兜转转能再相认,也算是好事多磨吧。”
南境如今安顺平稳,端国公也打算留居京城小住月余,谢簌黎随着他老人家回府住了几日,本想着要往炽平候府走一遭,却得来小侯爷尚在病中不方便见客的消息。
这日谢簌黎回到王府,从宫中归来的连翎却带来一个消息。
“皇帝传旨明日大朝会,让你同上朝晖殿,”连翎带来皇帝的手书,虽不是由内侍传召,可御笔亲书的卷帛是不可撼动的天子尊严,“我是想着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要不要替你挡一挡?”
谢簌黎将诏书看了一遍,没有什么新鲜的字眼,她毫不掩饰的说道:“皇帝这么急着召见我,无非就是怕落得个刻待功臣之后的污名,他把猜忌功臣的罪名往先帝身上一推,再早些封赏了我,一来可以落个爱护功臣的贤明,二来炽平候府如今虽然没落可三代人的余晖仍在,四境守军各城驻防都少不了老侯爷的旧部,更何况还有我外祖父坐镇南境,这是收拢人心的最好方式,三来嘛……不寒宫遗世独立,至今仍未归顺朝廷,若我接受皇帝册封,不寒宫自然归顺朝廷,一举多得,不愧是帝王心术,算盘打的真不错。”
这般通透的话语说出,连翎倒不再担心,却还人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你准备好应对之法了吗?”
“我不会接受皇帝的册封,当然也不会全然不顾皇帝的面子,事情做绝了总不是件好事。”谢簌黎如是说。
旦日朝会,文武百官列阵两旁,由摄政王连翎将谢簌黎在南境的功绩一一宣告,帝王当众宣告了其先炽平候遗孤的身份,并旨告中枢,欲加赐公爵显位,以彰显其功并褒奖其救驾中宫之义。
如此,一门三侯爵可谓荣耀倍至,更何况已经数朝未有女子受到如此封赏,从此名流史书足矣为一段佳话。
只是任谁没想到的是谢簌黎居然会辞拒,她跪拜叩礼言说道:“陛下,臣女有一言望能禀明,臣女一身荣辱皆源于父母先辈,还往陛下收回对臣女的封赏,推恩于炽平候府。”
她未说话之前朝廷重臣、世家大族自然不敢先冒头,可此话一出自然群臣应和,毕竟谁也不愿意见顾府一家坐大,更不愿见一个女儿家爬到自己的头上。
大朝会散后谢簌黎没有过多逗留,全然没有结交重臣笼络人心的意思,倒是一干老臣对此品评不绝,夸赞着美曰其忠孝仁义,可总有能看破局势的老臣。
“这可不只是忠孝仁义,她是个聪明人,炽平候可不是世代承袭的爵位,就照那位小侯爷这般蹉跎下去,十几年后皇帝必然会削位降级,历朝历代的贵戚皆是如此。可她这一殿前请辞,可谓是保住了炽平候府和端国公府的百年荣光,姚老国公虽然没有子嗣,可有这么个外孙女在何愁无人承继啊。”
闻声者不由感慨:“皇上想用她收拢人心,她就用皇帝换取最大的好处,这番心术若是男儿何愁不能一展宏图啊。”
“若她真是个男儿,炽平候府当真是要四代为将了。”
朝堂之事了却,拜访炽平候府的事便提上日程,除却想要在祠堂正式祭拜父母,谢簌黎更想与长姐、兄弟相聚,虽那日无意之中曾与炽平候府大小姐有过一面之缘,却始终未能再得以相见。
谢簌黎听姚勰说了些当年的旧事,其实如今候府的大小姐也就是她名义上的长姐,并非顾家夫妇的亲生女儿,而使当年顾侯爷与谢清同游南境时收养的孤儿,那时婴孩尚在襁褓平,而顾家夫妇成婚数年一直未有子嗣,便将其养在膝下,对外便称是安国郡主所出的嫡长女。
当年无意之中的善举却救了谢簌黎,安国郡主怀胎时因老国公担忧便选择在南境生产,因为战事不断安国郡主怀的又是双生子,诞下的一双儿女都有些瘦弱,彼时谢清也来看望故友,顾候就请他起了一卦。卦象是好,两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只是女儿命格有些坎坷,顾候担心之余与安国郡主商量,三岁前将两个孩子养在南境,免遭京城纷扰世家算计。
这样一来京城众人只知安国郡主诞下麟儿,却不知是双生子,因此得以瞒天过海,让谢簌黎隐藏身份平安长大。
拜府前一日,谢簌黎宿在了山月居,她和连翎已向老国公坦诚了心意,姚勰虽然早已明白却并未亲口问过,见两人相携相敬也就放心的将谢簌黎的终身交给了连翎。
入夜,虽熄了烛火谢簌黎却并未如往日一般安然入眠,明日的相见是一场未知数,她并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场错失二十余年的亲情。虽是阴差阳错可她到底是最幸运的那一个,候府败落身遭污名的数年间,她在谢家父子的庇佑下无忧无虑的玩耍,而长姐与她孪生的胞弟却在横遭苦楚,难以想象孤女与幼子是如何度过那难挨的岁月的。
老国公提及此事也是满腹心酸充满愧疚,彼时他心有不甘却被南境局势束缚无法出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孙辈身陷囹圄,日夜煎熬直至真相大白于天下。而那之后,他本有机会接一双儿女到寒城安稳度日,可这样一来南境势必成为帝王的眼中刺,而炽平候府的荣光也将会从此暗淡下去。他不得不放弃,将一双儿女留在京城,留在无人支撑的候府中,在亲人与南境苍生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如今苦尽甘来,一切都在向好的势头发展。
在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之时,极轻的脚步声慢慢靠近,她知道来得人是连翎,所以没有设防,只是撩开帷幔以做回应表示自己尚未安眠。
“睡不着吗?”连翎身着素衣,已经去了冠,乌发散落在背后显得愈发温和随然。
谢簌黎往里面躺了躺,让连翎坐到了床边,顺带将外袍递给了他。入秋之后日渐寒凉,短短续续调养了半年后连翎的身体日渐好转,只是近来诸事多变,一时间无法分心关注他的身体。
“别太担心,你不是也见过顾家小姐吗?明天我也陪你一起去。”
连翎半抱着她,让自己枕在了他的腿上,哄睡的语调一贯轻柔和缓,让谢簌黎想起北境三关,想起南境寒城,想起她与连翎朝夕共处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自飞仙城的一夜烟火后,她就不再是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