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生将没有使用的两张船票顺手放入了箱柜。
她极少撕毁信件或票面,包括爸爸与爱乔寄来的信,看完了,她仍储存着。新春那一天她收到了新的来信,其中有一封是从北平寄来的,这封信她首先拆开,本以为是还没有回到南京的袁瑞先生寄来,但来信人却是姓邱的。
“邱姑姑。”
安华姑妈来送寺里的素食,听见她说话,微笑道:“邱姑姑,是哪位姑姑?”
没有等到玉生回话,因院外有人呼唤,听清了,北方口音非常浑厚,似乎是某一个车夫的声音。安华姑妈走出院门外出,那声音即刻就停止了,而后,是馆门打开的声音,有人将车子开进来了。
玉生望一望那素食,并没有立即用饭。
她将信件打开来,的确是邱姑姑的信,她的信件字体永远是端正,需要多多思索后才落笔的,并不流畅的笔触,才有了许多修正的机会,因此竟有些像字帖。玉生想,这是她的女儿教会她的,她女儿结了婚之后,兴许是留在了北平任教师。
果然,玉生读过一半信件,就读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是祝她新婚和新春的恭贺,邱姑姑始终是这样的,从不提何时再会,却常提到北平的秋天多么好,希望她能看见。玉生想着给她回信,但是她要寄的“信件”实在累赘,最终托了李文树帮忙。
接着,是爸爸与爱乔的信件。
爸爸的信是诸多讯息,展开来看,更像是一张样布图纸,问过近况后,便说到这个季节穿怎样的衣料,怎样的样式更舒适些,末了,匆匆注一句道:“何时再回南京?”
爱乔的信仍那样简短。
她似乎太害怕暴露自己的字学得还是不精,因此不敢多写,那一句话这一句话仿佛都在上封信看过了,说是信,不如说是供她练字的信纸。玉生看了笑一笑,直至读到其中一句:“您怀孕了吗?”
她几乎认为这是谁的信寄错了。
正读到这里,李文树推门而进,他没有唤她,只是往她身旁走过,往长衣架上挂上了外衣。
她匆匆收掉了信,最后望了那句话后一句,写道:“来订衣服的太太们说,结了婚后的女人会很快就怀孕。”
玉生仍然没有同他说什么话。
起了身来,她要往门外走。这时,李文树站在她身前,笑道:“太太要去哪里?”
玉生道:“门外。”
李文树道:“你生了好大的气。”
玉生道:“我即没有骂你,更没有瞪你,为什么要说我生气?”
李文树道:“你这样的人,如果骂人,如果瞪人,就不止是生气,简直是疯掉了。像你这样的小姐,生气起来,往往只是不说话。”
玉生道:“你说得对。”
说罢,再不理会他。梅娣正在门外,原是送洗面水来,她只以为玉生将那份素食用完了,要为她准备饭后的漱口洗面。
玉生回过脸,不望他,只是道:“梅娣,请放这里,我等会洗。”
梅娣道:“等会只怕冷了,太太先用饭,我再来。”
关上门,梅娣将洗面水端走了。李文树挂上了外衣,似乎是不打算再换另一件,他的那一件皮革马甲,许多天没有见他穿过。他的马场已修整好,只需等那些拖延了的干草到来,便可以将波斯,他最爱的那匹马送到他身边。
他说道他昨晚去看跑马。
玉生正吃着素食,以“食不言”为借口不回应他的话。他坐往她身旁,这样大的一张六足圆台,本是不必要一定坐在她身旁的。
“这有两个碗。”
于是玉生用帕巾擦了擦手,递向他一个。
李文树注道:“从前我在英国过新春,第一天我也常吃素食。”
玉生道:“你似乎说过,你是从不赌博的。”
话头又转到他一开始说的跑马上面来。
“是的,所以我没有赌。”
“不赌马,又为什么看跑马。”
李文树舀入一勺煮的粉白的藕圆进碗中,道:“他们哄骗我入会去做会长,昨晚去,实际是捐款,为跑马厅做来年的建设——但是十分可惜,没有一匹马比波斯漂亮。”
“如果你有空,我约你一同去看。”
抹完了一整瓶消痕的药物,玉生脚踝的淤青这几日才渐渐消散了许多。
于是她回道:“不要。”
李文树道:“你吃这样少。”
她又起了身来了。
李文树望着她用梅娣重新送来的洗面水漱过口,洗过面,又取了件外衣,她已经不用拉下幔帐,到幔帐里头去换,她在他面前赤着臂膀和背脊,先将里衣换成朱红颜色。那时他也用好了餐食,便同她穿上外衣一起走出门去。直跟着她直直走出馆门,仿佛在那里等着谁。
原是等芳萝。
芳萝的车子开来,唤道:“先生,太太。”
即是这样唤了,他便理所当然地一同上了车。玉生起初不理会他,也不同他说话,直至车子因磕碰而动荡,他握上她的手,她方转过脸,仿佛此时此刻才看见他。
玉生道:“你为什么来。”
李文树微笑道:“我并不知道你要到哪去,你先告诉了我,我方回你的话,为什么我要跟着你到那个地方去。”
玉生道:“我要去见孙曼琳。”
李文树道:“那我也有礼物送孙曼琳小姐。”
玉生道:“什么?”
李文树道:“只是一件紫貂皮。”
玉生忽然想起那张臭鼬皮,她已藏起来了,或者是说,扔掉了。但她暂且忘不了那一阵恶臭。
听到“皮”,又怔一怔,方回他的话道:“你知道曼琳喜欢紫色。”
李文树道:“实际是不知道,因为那张紫貂皮是黑色的。”
但是来到孙曼琳的女子宿舍门前,玉生看见她的门紧锁着,门上那一张新春春联仿佛是有人专程为她贴上去的,那字并不是孙曼琳所喜欢的,写了“花好月圆万里春”,但孙曼琳如今的心境与“花好月圆”并无关系。
玉生将李文树的那一张紫貂皮,与那一包玉生托梅娣从苏州带来的梅花糕一同托给了孙曼琳的一位宿友。那位宿友向玉生说道孙曼琳今早出门时,曾说过最迟是夜晚便回来。
“太太可以请曼琳小姐回家用晚饭。”
因是女子宿舍,李文树并没有陪同她进去。出了门,又坐进车子中,那时李文树还未知道她没有看见孙曼琳。宿舍门前忽然放炮竹,打断了她的回话,炮竹声很长,如果不是教会学校,对于新春便有很浓厚的期盼。
响声尽了,玉生方回他的话道:“对不起——我没有听见。”
李文树笑道:“我不能出远门。”
芳萝重又发动了车子。
李文树注道:“我去到长春几天,倒像是去了几年。你竟又同我说起“对不起”了,难道下一次要说“谢谢”,或者是“您”。”
玉生终于笑一笑。
李文树道:“今晚蒋少成夫妻要来用饭,孙曼琳小姐如果在这牢狱里用饭,你可以请她过来。”
玉生猜想于李文树眼中,四四方方的天地,背文规训的任何地方,就是牢狱。她当下只听见“蒋少成”,想起那日孙曼琳的不悦,她先为孙曼琳婉拒了。
“曼琳不在这里。”
“她回南京了。”
“不是,她应是去庙会了——上海有没有庙会?”
李文树思索片刻,方道:“这问题十分为难我——芳萝。”
芳萝道:“没有。”
李文树道:“我只认为曼琳小姐不会到那种地方去。”
玉生道:“那样的地方有真正香甜的梅花糕,有精巧逼真的布绒花,还有细嫩清香的雨花茶,为什么不能去呢。”
李文树微笑道:“太太也去过。”
玉生道:“我没有,从前邱姑姑在并不让去。”
想了想,她注道:“是孙曼琳画图给我看过。”
“看图所创造的意象,要比真实见到的更美好,太太是个浪漫主义者。”
“我不明白你的话。”
“太太想去吗?”
“是的,如果能去。”
李文树笑道:“这不是什么不能做的事。”
说着话,车子又停住了。芳萝并没有驶回公馆,黄浦的新春是苍白的,那样洁净的玻璃窗面极少有人为它贴窗花,剪彩纸,光明大道之上偶尔游走过巡逻的马车,他们挑着眼望将被燃起的烟火,直至那烟火被无声地熄灭。
他与她下了车,要走上几步,到人声鼎沸的门内去。牌号用中英文同样刻着“芳园”。
李文树道:“选一些点心做新春的手礼,让梅娣同银钱一起包好分下去。我听说这是从前成笙为我做的事,我想他的证券所实在忙碌,所以我劳烦你同我一起。”
玉生道:“这儿有许多不一样的蝴蝶酥。”
糕点像宝石一样被放置于透明的橱面,像标本,供人指点。接着,一张不是中国女人的面孔从橱窗后展露出来,宝蓝眼睛的女人露着齿牙笑道:“您好。”
这是玉生第一次看见白皮肤的洋人被雇用。
也是唯一一次,出了“芳园”后,再没有见过了。此时,她走到李文树身边来,她认得他吗?忽然和他说起了英文。
女人又用中文唤道:“太太,您可以尝一块我们的松果塔吗?”
玉生道:“什么是松果塔呢?”
李文树在一旁道:“我刚才问了她,她说那里面没有牛乳的成分,是松果和栗子。”
女人将盘面递上来。
这里有两个座,竟正正好是两个,两张单人的英式印花沙发。坐下来,如坠云雾间,将人的腰肢全部吸进去,可以说没有一点支撑的作用,玉生想,如果让爸爸坐这样的椅子,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精神萎靡”的表现。
但玉生接过那盘面,忽然望到不远处,也放了两张一模一样的沙发椅子。又或者并不是很远,只是两三步的距离,方才竟没有望见。
“您觉得好吗?”
玉生只当在问她。
回脸去望,又发觉那两张一模一样的椅子上竟这样快有人落了座,一个女人坐下来了,另一张椅子仍是空的。
声音从那里传过来,被询问的女人抬起脸,正回道:“是,我觉得很好,油脂气很香。”
李文树道:“你认得她。”
那是马太太——玉生只记得这一个名号。
她的脸,是普罗大众眼中温和、敦厚的女人面孔的总和,那样圆的鼻头,绝不能再尖一点,也不能再圆一些,只因为要配她那双同样圆润但不愚笨的双眼。她望着人,只是淡淡地望,不会注视,更不能打量。
她走过来,道:“李太太。”
她竟也认得她。
玉生起了身,淡淡地笑一笑,道:“你好。”
马太太道:“我一直猜想李太太的“李”是哪一个李呢。但原来是李文树先生的“李”,很好,很好,这样坐着,实在般配。”
她似乎很乐意说“很好”一词,往后她也常以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玉生认为这一件土黄半开襟旗袍穿在她的身上,是这样地衬她,那光滑厚实的绒面将她本有些瘦小的身形拉宽,像极了窑彩陶的瓶身。但这样的美与周遭大幅的英国花卉画作,和卷草纹路的墙面产生了冲突。玉生因此看得出神,直至忽然记起来她曾回苏太太的话道:“搬到南京路,东边。”
她是坐电车来的吗?玉生又想起那一只长龙一样的车子,她总是对它感到好奇。
但马太太回道:“我丈夫带我来,他去哪了?哦,可能追着他的同僚出去说话了,是这样的呀,男人们都不爱太香甜的味道。”
马太太将那张沙发椅子拍了拍,注道:“你坐着,李太太,是我打扰你了——但是有人说过你实在年轻吗?你站在这里,几乎像十几岁的女人。”
李文树忽地道:“新春后,我太太十九岁。”
马太太怔一怔,道:“是的,女人的年龄在肩膀这里最易体现,肩膀薄,不是瘦便好。我那妹妹年后就十六,三年后她要是像李太太这样漂亮,我会多高兴呢?”
有一些问句往往不需要答案,只需人听后微微地笑一笑。玉生只当她口中“妹妹”是她的姐妹,后来知道,是她亲生的女儿,上海人不提囡囡,“妹妹”便是另一种极亲昵的称呼。
马太太的丈夫仍没有进门来。
但她走出去了,在出门前一刻,她同玉生告别,道:“下回见我定请你喝茶,好吗?李太太——很好很好,我很喜欢你的。”
望见玉生点了点头,她在门前摆了摆手。
没有一会儿,大约是她出门去不过一口咖啡的工夫,又有人走进来。或是说走出来,从这面面橱窗后另一面水波荡漾的粉帘子,一个女人从中慢悠悠踱步出来,她看见谁,唤一唤,不是说中文。是唤那一个蓝眼睛的女人。
“布斯。”
这一句玉生竟听懂了。听起来十分像李文树的“波斯”。
接着,她唤玉生道:“李太太。”
她是陈太太。
她少了些趾高气昂的神态,但面色仍是冷冷地,挑着眉毛望一望,又道:“布斯——李太太吩咐了什么?即刻准备着。”
布斯道:“是的,蝴蝶酥要等一会儿,有些不够。”
“为什么不够呢?”
“马太太刚取了五十个。”
“你为什么不把别的单子撤一撤呢,将那些口头订了,但没有还钱的人先撤掉,等下一批。你应该要知道,李太太是爱蓝小姐的嫂嫂,她来到这里就要优先的。”
玉生仿佛才明白,陈太太与李爱蓝并不只是一盏茶,碰个面的交情。很久之后,她无意望见李爱蓝的旧照,那是李爱蓝十二岁时,为陈太太的新婚当花童的相片。
她走近,对李文树只点一点头,接过布斯递来的围脖,应是新春,她也将围脖换成红颜色,红气更映的人珠圆玉润,春光满面。
她终于笑一笑,淡淡地,道:“李太太,原谅我要先走。”
玉生向她道了谢意。
但她走之后,李文树将原定的蝴蝶酥减为四十个,他认为方才尝试的松果塔口感要更酥软一些,样子也做得更精巧,更适合为手礼。来去的帮佣中,李文树只为常在公馆内的梅娣、鸳儿,还有门前的两个男孩,玉生才知道他们叫祖儿,茂儿,这四个人定了百芳茶,一人两罐,但梅娣的手礼和她妈妈从前一样是双数,便总共定下十罐。
而梅娣的那四罐百芳茶一直藏着,直至有一天回苏州,才带回了苏州,和她丈夫一起泡了第一回水后又封起。
然后她丈夫离开家回军队时,她又将全部的百芳茶装在了她丈夫的行包里。
她极少撕毁信件或票面,包括爸爸与爱乔寄来的信,看完了,她仍储存着。新春那一天她收到了新的来信,其中有一封是从北平寄来的,这封信她首先拆开,本以为是还没有回到南京的袁瑞先生寄来,但来信人却是姓邱的。
“邱姑姑。”
安华姑妈来送寺里的素食,听见她说话,微笑道:“邱姑姑,是哪位姑姑?”
没有等到玉生回话,因院外有人呼唤,听清了,北方口音非常浑厚,似乎是某一个车夫的声音。安华姑妈走出院门外出,那声音即刻就停止了,而后,是馆门打开的声音,有人将车子开进来了。
玉生望一望那素食,并没有立即用饭。
她将信件打开来,的确是邱姑姑的信,她的信件字体永远是端正,需要多多思索后才落笔的,并不流畅的笔触,才有了许多修正的机会,因此竟有些像字帖。玉生想,这是她的女儿教会她的,她女儿结了婚之后,兴许是留在了北平任教师。
果然,玉生读过一半信件,就读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是祝她新婚和新春的恭贺,邱姑姑始终是这样的,从不提何时再会,却常提到北平的秋天多么好,希望她能看见。玉生想着给她回信,但是她要寄的“信件”实在累赘,最终托了李文树帮忙。
接着,是爸爸与爱乔的信件。
爸爸的信是诸多讯息,展开来看,更像是一张样布图纸,问过近况后,便说到这个季节穿怎样的衣料,怎样的样式更舒适些,末了,匆匆注一句道:“何时再回南京?”
爱乔的信仍那样简短。
她似乎太害怕暴露自己的字学得还是不精,因此不敢多写,那一句话这一句话仿佛都在上封信看过了,说是信,不如说是供她练字的信纸。玉生看了笑一笑,直至读到其中一句:“您怀孕了吗?”
她几乎认为这是谁的信寄错了。
正读到这里,李文树推门而进,他没有唤她,只是往她身旁走过,往长衣架上挂上了外衣。
她匆匆收掉了信,最后望了那句话后一句,写道:“来订衣服的太太们说,结了婚后的女人会很快就怀孕。”
玉生仍然没有同他说什么话。
起了身来,她要往门外走。这时,李文树站在她身前,笑道:“太太要去哪里?”
玉生道:“门外。”
李文树道:“你生了好大的气。”
玉生道:“我即没有骂你,更没有瞪你,为什么要说我生气?”
李文树道:“你这样的人,如果骂人,如果瞪人,就不止是生气,简直是疯掉了。像你这样的小姐,生气起来,往往只是不说话。”
玉生道:“你说得对。”
说罢,再不理会他。梅娣正在门外,原是送洗面水来,她只以为玉生将那份素食用完了,要为她准备饭后的漱口洗面。
玉生回过脸,不望他,只是道:“梅娣,请放这里,我等会洗。”
梅娣道:“等会只怕冷了,太太先用饭,我再来。”
关上门,梅娣将洗面水端走了。李文树挂上了外衣,似乎是不打算再换另一件,他的那一件皮革马甲,许多天没有见他穿过。他的马场已修整好,只需等那些拖延了的干草到来,便可以将波斯,他最爱的那匹马送到他身边。
他说道他昨晚去看跑马。
玉生正吃着素食,以“食不言”为借口不回应他的话。他坐往她身旁,这样大的一张六足圆台,本是不必要一定坐在她身旁的。
“这有两个碗。”
于是玉生用帕巾擦了擦手,递向他一个。
李文树注道:“从前我在英国过新春,第一天我也常吃素食。”
玉生道:“你似乎说过,你是从不赌博的。”
话头又转到他一开始说的跑马上面来。
“是的,所以我没有赌。”
“不赌马,又为什么看跑马。”
李文树舀入一勺煮的粉白的藕圆进碗中,道:“他们哄骗我入会去做会长,昨晚去,实际是捐款,为跑马厅做来年的建设——但是十分可惜,没有一匹马比波斯漂亮。”
“如果你有空,我约你一同去看。”
抹完了一整瓶消痕的药物,玉生脚踝的淤青这几日才渐渐消散了许多。
于是她回道:“不要。”
李文树道:“你吃这样少。”
她又起了身来了。
李文树望着她用梅娣重新送来的洗面水漱过口,洗过面,又取了件外衣,她已经不用拉下幔帐,到幔帐里头去换,她在他面前赤着臂膀和背脊,先将里衣换成朱红颜色。那时他也用好了餐食,便同她穿上外衣一起走出门去。直跟着她直直走出馆门,仿佛在那里等着谁。
原是等芳萝。
芳萝的车子开来,唤道:“先生,太太。”
即是这样唤了,他便理所当然地一同上了车。玉生起初不理会他,也不同他说话,直至车子因磕碰而动荡,他握上她的手,她方转过脸,仿佛此时此刻才看见他。
玉生道:“你为什么来。”
李文树微笑道:“我并不知道你要到哪去,你先告诉了我,我方回你的话,为什么我要跟着你到那个地方去。”
玉生道:“我要去见孙曼琳。”
李文树道:“那我也有礼物送孙曼琳小姐。”
玉生道:“什么?”
李文树道:“只是一件紫貂皮。”
玉生忽然想起那张臭鼬皮,她已藏起来了,或者是说,扔掉了。但她暂且忘不了那一阵恶臭。
听到“皮”,又怔一怔,方回他的话道:“你知道曼琳喜欢紫色。”
李文树道:“实际是不知道,因为那张紫貂皮是黑色的。”
但是来到孙曼琳的女子宿舍门前,玉生看见她的门紧锁着,门上那一张新春春联仿佛是有人专程为她贴上去的,那字并不是孙曼琳所喜欢的,写了“花好月圆万里春”,但孙曼琳如今的心境与“花好月圆”并无关系。
玉生将李文树的那一张紫貂皮,与那一包玉生托梅娣从苏州带来的梅花糕一同托给了孙曼琳的一位宿友。那位宿友向玉生说道孙曼琳今早出门时,曾说过最迟是夜晚便回来。
“太太可以请曼琳小姐回家用晚饭。”
因是女子宿舍,李文树并没有陪同她进去。出了门,又坐进车子中,那时李文树还未知道她没有看见孙曼琳。宿舍门前忽然放炮竹,打断了她的回话,炮竹声很长,如果不是教会学校,对于新春便有很浓厚的期盼。
响声尽了,玉生方回他的话道:“对不起——我没有听见。”
李文树笑道:“我不能出远门。”
芳萝重又发动了车子。
李文树注道:“我去到长春几天,倒像是去了几年。你竟又同我说起“对不起”了,难道下一次要说“谢谢”,或者是“您”。”
玉生终于笑一笑。
李文树道:“今晚蒋少成夫妻要来用饭,孙曼琳小姐如果在这牢狱里用饭,你可以请她过来。”
玉生猜想于李文树眼中,四四方方的天地,背文规训的任何地方,就是牢狱。她当下只听见“蒋少成”,想起那日孙曼琳的不悦,她先为孙曼琳婉拒了。
“曼琳不在这里。”
“她回南京了。”
“不是,她应是去庙会了——上海有没有庙会?”
李文树思索片刻,方道:“这问题十分为难我——芳萝。”
芳萝道:“没有。”
李文树道:“我只认为曼琳小姐不会到那种地方去。”
玉生道:“那样的地方有真正香甜的梅花糕,有精巧逼真的布绒花,还有细嫩清香的雨花茶,为什么不能去呢。”
李文树微笑道:“太太也去过。”
玉生道:“我没有,从前邱姑姑在并不让去。”
想了想,她注道:“是孙曼琳画图给我看过。”
“看图所创造的意象,要比真实见到的更美好,太太是个浪漫主义者。”
“我不明白你的话。”
“太太想去吗?”
“是的,如果能去。”
李文树笑道:“这不是什么不能做的事。”
说着话,车子又停住了。芳萝并没有驶回公馆,黄浦的新春是苍白的,那样洁净的玻璃窗面极少有人为它贴窗花,剪彩纸,光明大道之上偶尔游走过巡逻的马车,他们挑着眼望将被燃起的烟火,直至那烟火被无声地熄灭。
他与她下了车,要走上几步,到人声鼎沸的门内去。牌号用中英文同样刻着“芳园”。
李文树道:“选一些点心做新春的手礼,让梅娣同银钱一起包好分下去。我听说这是从前成笙为我做的事,我想他的证券所实在忙碌,所以我劳烦你同我一起。”
玉生道:“这儿有许多不一样的蝴蝶酥。”
糕点像宝石一样被放置于透明的橱面,像标本,供人指点。接着,一张不是中国女人的面孔从橱窗后展露出来,宝蓝眼睛的女人露着齿牙笑道:“您好。”
这是玉生第一次看见白皮肤的洋人被雇用。
也是唯一一次,出了“芳园”后,再没有见过了。此时,她走到李文树身边来,她认得他吗?忽然和他说起了英文。
女人又用中文唤道:“太太,您可以尝一块我们的松果塔吗?”
玉生道:“什么是松果塔呢?”
李文树在一旁道:“我刚才问了她,她说那里面没有牛乳的成分,是松果和栗子。”
女人将盘面递上来。
这里有两个座,竟正正好是两个,两张单人的英式印花沙发。坐下来,如坠云雾间,将人的腰肢全部吸进去,可以说没有一点支撑的作用,玉生想,如果让爸爸坐这样的椅子,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精神萎靡”的表现。
但玉生接过那盘面,忽然望到不远处,也放了两张一模一样的沙发椅子。又或者并不是很远,只是两三步的距离,方才竟没有望见。
“您觉得好吗?”
玉生只当在问她。
回脸去望,又发觉那两张一模一样的椅子上竟这样快有人落了座,一个女人坐下来了,另一张椅子仍是空的。
声音从那里传过来,被询问的女人抬起脸,正回道:“是,我觉得很好,油脂气很香。”
李文树道:“你认得她。”
那是马太太——玉生只记得这一个名号。
她的脸,是普罗大众眼中温和、敦厚的女人面孔的总和,那样圆的鼻头,绝不能再尖一点,也不能再圆一些,只因为要配她那双同样圆润但不愚笨的双眼。她望着人,只是淡淡地望,不会注视,更不能打量。
她走过来,道:“李太太。”
她竟也认得她。
玉生起了身,淡淡地笑一笑,道:“你好。”
马太太道:“我一直猜想李太太的“李”是哪一个李呢。但原来是李文树先生的“李”,很好,很好,这样坐着,实在般配。”
她似乎很乐意说“很好”一词,往后她也常以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玉生认为这一件土黄半开襟旗袍穿在她的身上,是这样地衬她,那光滑厚实的绒面将她本有些瘦小的身形拉宽,像极了窑彩陶的瓶身。但这样的美与周遭大幅的英国花卉画作,和卷草纹路的墙面产生了冲突。玉生因此看得出神,直至忽然记起来她曾回苏太太的话道:“搬到南京路,东边。”
她是坐电车来的吗?玉生又想起那一只长龙一样的车子,她总是对它感到好奇。
但马太太回道:“我丈夫带我来,他去哪了?哦,可能追着他的同僚出去说话了,是这样的呀,男人们都不爱太香甜的味道。”
马太太将那张沙发椅子拍了拍,注道:“你坐着,李太太,是我打扰你了——但是有人说过你实在年轻吗?你站在这里,几乎像十几岁的女人。”
李文树忽地道:“新春后,我太太十九岁。”
马太太怔一怔,道:“是的,女人的年龄在肩膀这里最易体现,肩膀薄,不是瘦便好。我那妹妹年后就十六,三年后她要是像李太太这样漂亮,我会多高兴呢?”
有一些问句往往不需要答案,只需人听后微微地笑一笑。玉生只当她口中“妹妹”是她的姐妹,后来知道,是她亲生的女儿,上海人不提囡囡,“妹妹”便是另一种极亲昵的称呼。
马太太的丈夫仍没有进门来。
但她走出去了,在出门前一刻,她同玉生告别,道:“下回见我定请你喝茶,好吗?李太太——很好很好,我很喜欢你的。”
望见玉生点了点头,她在门前摆了摆手。
没有一会儿,大约是她出门去不过一口咖啡的工夫,又有人走进来。或是说走出来,从这面面橱窗后另一面水波荡漾的粉帘子,一个女人从中慢悠悠踱步出来,她看见谁,唤一唤,不是说中文。是唤那一个蓝眼睛的女人。
“布斯。”
这一句玉生竟听懂了。听起来十分像李文树的“波斯”。
接着,她唤玉生道:“李太太。”
她是陈太太。
她少了些趾高气昂的神态,但面色仍是冷冷地,挑着眉毛望一望,又道:“布斯——李太太吩咐了什么?即刻准备着。”
布斯道:“是的,蝴蝶酥要等一会儿,有些不够。”
“为什么不够呢?”
“马太太刚取了五十个。”
“你为什么不把别的单子撤一撤呢,将那些口头订了,但没有还钱的人先撤掉,等下一批。你应该要知道,李太太是爱蓝小姐的嫂嫂,她来到这里就要优先的。”
玉生仿佛才明白,陈太太与李爱蓝并不只是一盏茶,碰个面的交情。很久之后,她无意望见李爱蓝的旧照,那是李爱蓝十二岁时,为陈太太的新婚当花童的相片。
她走近,对李文树只点一点头,接过布斯递来的围脖,应是新春,她也将围脖换成红颜色,红气更映的人珠圆玉润,春光满面。
她终于笑一笑,淡淡地,道:“李太太,原谅我要先走。”
玉生向她道了谢意。
但她走之后,李文树将原定的蝴蝶酥减为四十个,他认为方才尝试的松果塔口感要更酥软一些,样子也做得更精巧,更适合为手礼。来去的帮佣中,李文树只为常在公馆内的梅娣、鸳儿,还有门前的两个男孩,玉生才知道他们叫祖儿,茂儿,这四个人定了百芳茶,一人两罐,但梅娣的手礼和她妈妈从前一样是双数,便总共定下十罐。
而梅娣的那四罐百芳茶一直藏着,直至有一天回苏州,才带回了苏州,和她丈夫一起泡了第一回水后又封起。
然后她丈夫离开家回军队时,她又将全部的百芳茶装在了她丈夫的行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