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太的产期正值三伏天。
在那之前,蒋太太要办炎夏中伏前的第一个茶会。“漫游”回来之后,蒋家的气氛由优雅踱入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寂静。自新年过,这只是今年的第二场茶会,人数锐减不少,因朱太太不再来,所以与她亲近的,但与蒋太太全然不熟络的那些人,也收不到请函了。放眼望去,只两位新客——马太太与戌富。而陈太太,产期在即,本不该来,但人家却劝说她,这个时候更要多多走动。
蒋太太茶会的请函,从来是她自己手写的。落笔前后之别,沾了墨由浓转淡,玉生收到的请函愈来愈浓。展开来看,寥寥数语末了,上着重加了一笔,牵引出“李先生”。这是请夫妻二人的函。
自爱乔回南京后,玉生少见到他。李成笙走后不久,李文树也去了香港,从香港回来,他转又要去一趟莫斯科,从上海去要辗转多地,必要时刻为了舒适,要包下行途曲折的私船。李文树一去半月,归来时,仍没有什么变化。即便出惯远门的人,也总不会这样,至少要瘦一些,或者黑一些。
他久不见她。却仿佛没有分离过,在黄浦大路的炎日下,他正下了车,她因与孙曼琳刚从茶楼门前分别,正要乘上一辆人力车。遮了顶的人力车,在夏季来坐,总是比汽车舒适。
“太太。”
他唤住她。
越过流动的几对摩登男女,他迈出大步平稳地到她身旁。他少穿整套的哔叽西服,今日却穿了,她抬眼一望,并不能立即想到这是他,他回到上海了。
怔一怔,她未说话。他已近在面前,拥了拥她的肩头,道:“用过午饭了吗?”
他离去的一月之中,她几次想到他回来的景象,总之,至少是要有封信件,或者口信先到来的。但他一声不发,仿佛如果今日没有遇见他,便是坐在家中,他如寻常往日走进来,也只是问上一句道:“用过午饭了吗?”
玉生道:“用过了。”
然后,她坐上人力车。他向不远处的汽车挥出手去,接着,与她一同乘了车。
两人携手回到家中,如若不说,这就是一副琴瑟和鸣的夫妻图景,所以便不必说,她与他只是遇见的,正如街路上每日都会面对面见过的人。在厅面中落了座,她方将爱乔回南京后寄来的第一封信拆开来看,她又学了许多字,写下“困囿”两字。爱乔在信中说南风把今年的新棉花都吹潮了,雨滋养着棉,生出了花,但太多的雨,对于棉是一场“困囿”。玉生读后,不由得笑了一笑。
李文树换下西服,还有许多洁净的就像没有穿过的衣服,也让梅娣全部收拾了去清洗。此去莫斯科,和长春一样,是为关闭李氏在外的分行。
电话机许多天没有响过。今日响起,李文树接起来听,问道:“喂,家先。”
“是,我需要你今日批好此次工程的经费。”
“泰合总建。”
“对——金山。金山二字做金。”
“经费批好后,你交到王部长手。”
挂下电话之后,玉生已经离开厅面。只因她第一次在家中听他接公务电话,只以为厅面变成机密的银行大楼。她走出门去漫步,不过片刻,他后脚走来,唤住她,说道:“太太,这是你的礼物。”
他带回来两只狐毛护膝,当下看着,非常闷热。就像去香港时,他也带回来一双红跟小皮鞋,她是从不穿踩着跟的西洋鞋的。但是此刻,他却说此物非常实用,如果她要骑马,即是骑那匹他送她的马,便可以佩戴,护住膝盖就不会再有险情发生。只是那匹马,自他送她的那一天过后,她只见了一面,再没有见过了。它养在另一个她看不见,也不愿去见一见的马厩,请了人照养。
“太太,你用过午饭了。”
“是。”
“那么,晚上见。我要出外一趟,最迟七点钟前回来。”
李文树的步履不停,离去了。与他结婚以来,细细算过,竟已过去一年半,那么多日子流过去,他仿佛今时今日才有这一间银行,才有他的公务要做。从前骑马乘车,看报读书,他悠闲如人生散客。
独居一月,这晚他忽然回来,她重又发觉床榻原不是无边的旷野。他睡在外侧,坐了太久的船、车,于是他闭眼无言。直至她问他,道:“莫斯科冷不冷?”
他回道:“夏天不会,冬天会下非常厚的雪。”
她又问道:“你在哪儿睡过去一个月呢?”
他立即又回道:“华人饭店,在莫斯科最热闹的大街。”
“吵不吵?”
“十分安静,夜里可以听见街面上的犬吠。”
她与他说起话来。仿佛是一月积攒,才汇聚成今日。他从前,少听她发这样多的言。
忽地,她又道:“听着犬吠入睡,会想什么呢。”
他终于无声地一笑,道:“没有什么,只是犬吠——太太,人感到困倦,自然就会睡去。”
她正要回话。
他庞大的双臂一拥,便拥住她一整个身躯,接着,那具柔软的身躯躺在了一片广袤的温热大地,她知道那是他的胸膛。对于夫妻来说,即便赤身相拥,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夫妻的情分中,在此时,是可以提起思念的。但他没有话头,她便也没有了。
蒋太太的茶会正在隔日。如果李文树晚一日回来,便要失约,又或者是,他早已知道这一贴请函,即便远在莫斯科,他提早归来只为赴约。
因除去李先生、太太两人,他的爱驹波斯亦在请函之中。茶会是对于女人的说辞,男人们是赛马会,没有马的便赌马,不会看马的便跟着下注。总之,不会让任何一位来客感到无趣,是蒋太太一贯的宗旨。
苏姨太太见着孕妇,总要第一个上前。当下她在东门外见着陈太太的车子正驶入,她让车夫紧跟,陈太太下了车。她便立即来到身前,仿佛是有一段时日没见过陈太太,她面上红光显现,双颊却惊奇地凹下去,又或者,只是红粉擦多的缘故。
“陈太太,日子在下个月?”
“是这样说。”
“你找谁呢?费徳吗?”
“他以忙碌为借口坐地起价,要一千美元——但也没办法,仍找他呀。”
孕妇孕期难免身重脚肿,陈太太反而消瘦。除了肚皮大,她从前圆润漂亮的面颊,丰满的鬓角都凹了些,过三十的女人,一旦忽地瘦下来,就要显年岁了。
忽地,苏姨太太低低声道:“你瞧,她在看你。”
陈太太尽力睁大自己亮堂的双目,眼神却是平静的。
她淡淡问道:“谁?”
“唐郦慧小姐——你的老情敌。”
陈太太斜瞥了她一眼,远远地。接着,目光流转回苏姨太太身上,仿佛从一片枯枝败叶回到另一片残花败柳。她瞧不起她,本质上亘古不变。尤其说多了话,说错了话的她。
“但是,不得不这样说,她的眼尾耷拉了些。”
幸而,苏姨太太收拾惯了这局面。她笑一笑,又注道:“有一件最好笑的事,真正的李太太,和她的外甥同岁。那么,李太太要唤她什么呢?”
“我不关注。”
说罢,陈太太在她的老座位落了座。那时,她仍笑了,只是无声地,飞快地。
余太太带上她的妹妹唐二小姐,因为李爱蓝屡屡收到邀请,但次次无法前来,唐二小姐就会是蒋太太茶会上,第一位,唯一一位没有结婚的女人。当然,钱富莉小姐除外,她不是来客,是太太们眼中的“贩夫走卒”。余太太敢于开此先河,是由于大家都知道蒋太太的住宅,昨日住进了她的胞弟,自几年前随了军后,她唯一的胞弟再也没有来过上海。这一月行军经过停驻,才能停下脚步,在姐姐家中小住几日。
世上除去父母之情,最深不过手足。余太太想,如果蒋太太真爱自己的弟弟,那么必然得体谅她为了她这唯一一个妹妹,年近二八还没有婚嫁的妹妹,怎样多寻机缘。蒋太太的弟弟,当然是绝好的机缘。
唐郦慧小姐,在面貌上,不逊于她的姐姐佳慧小姐,也可以说不逊于许多小姐。她十八岁时,就读上海女中,就读那几年成为最漂亮的女学生。她的美丽并不都来自天然的五官,更多是娇媚气,她和她姐姐一样瘦,但绝不是一样的干瘦,她的胸部丰腴又挺拔。她面小,又圆,常烫最流行的美国卷发,卷到耳后,露出尖尖长长的耳朵。她姐姐余太太便这样说,她定是被她这双耳朵拖累了,好福气都分给大耳朵的人,比方说陈太太那对大耳。
“您来了。”
她戴着那顶法国人手工做的蕾丝遮阳帽,因为坚信它的天鹅绒帽檐和蕾丝帽带搭配的独一无二,所以即便蒋太太的厅面没有太阳,她也不愿脱下来。帽带看似繁琐,且以一种最显脖颈纤长的系结方式,固定在她的下颚。
唐郦慧向戌富问好。夏季之前她与她在一张牌桌上初结识,但一拍即合无话不谈。即便戌富的中文仍非常怪异,但她认为她是出手大方的一个人,她在中国多地购置了房地,并且常常邀人到各地去游玩。自几天前戌富要为她引荐一位在日本的堂兄弟时,她才渐渐有意疏远她,她看重容貌,从来都不愿意和容貌不出众,或者是矮小的男人结识。
接着,她又看见有两位女人穿过厅门。然后发觉,这是马太太和袁太太,这两位官太太,穿得再素净不过,一条花青旗袍,一条藏蓝旗袍,不愿做镶金扣子,因此看起来,也就和成衣店里卖的没什么分别,甚至是稍微低廉的那一种。
马太太向她点一点头,她当然知道这个头是为她姐姐而点的。但这没什么要紧,她的目光跟随了马太太一段路程,直至看见她在临近窗边的一张牛皮沙发单人椅上落了座。
“郦慧小姐。”
正走近来叫她的这一位,是赵先生的太太。她和她的小叔子虽已告吹,但她心宽眼大,仿佛早忘记这件事了。
赵太太来到身旁,笑盈盈道:“我远远走来,远远看见,今日出现了一道不多见的风景。”
唐郦慧想,她的面貌虽是最平庸的,但说话还是讨喜的。
“我打电话给过您,您不在。”
“我不知道的呀——什么时候?”
唐郦慧思索片刻,道:“前天下午。”
赵太太这一个在上海扎根了三十多年,没有留洋,没有出外,结婚生子都在上海的女人。她要表达自己的惊讶,必要先“啊”一声,再飞快皱皱眉,然后道:“啊哟!没有人告诉我的,谁接你电话的呀?我问一问。”
唐郦慧道:“怪我没有再联络您。佣人也不是容易的。”
赵太太道:“那天我和我丈夫是到钢铁公司和木行走了一趟,你姐夫也分了青浦铁路的羹,我们若是谈得下钢木的价钱——当然,等李氏放款,一切会宽裕多。”
“赵太太,我不懂这些。”
“我也不懂!这是我丈夫的原话。”
唐郦慧这时才望见她新换了一只镶绿翠红钻,绿影衬出红光,美得很,只是她的手仍不是非常白,戴上也不是多么漂亮。
但她仍要称赞她道:“这一颗有价无市,人戴钻,钻衬人。”
如果是赵太太这样普通的容貌,也能戴上这样好的宝石。那么她为什么至今没有呢?当然,一颗钻石,一筐金子,她想要随时可买,但要是有人——当然,这个人容貌不能比她差的太多。如果有这样的人将这些捧着送给她,金银珠宝才会发出真正的光彩来不是吗。她每一次面对命运的不公时,总要将镜面对向自己上乘的身段,与不能说不十分美丽的面庞,就连发丝卷曲扬起在耳畔的弧度,也美如画笔游过。但是蒋太太的厅中没有镜面,只是一面面净如水面的窗面的倒影。但是,忽然,从那倒影中——多出来另一幅画。
就算自己头上那片巨大的帽檐挡住身后她半张脸,只露出来那半张,素白的、洁净的,又令人不得不心头一震的美。眉整齐细长,浓如衫叶,眼光影流转,恬若春水,仿佛蒋太太不常画的那一类仕女图在今天活了出来。唐郦慧承认自己最爱仿制法国人的穿着打扮,但也愿意承认她之所以爱,是由于西式的浓烈能遮掩她五官上许多平色。令她总不至于在遇见这样一个美得毫不费力,只需睁着眼,站在那儿,穿一条最淡的水青中袖旗袍,肌理也能相映出最细腻柔软的纹路来,乍然望见这样的人——她总不至于太黯淡。
却又总是不甘。唐郦慧回过脸,仍认不得,这两年自己徘徊香港、巴黎两地“寻缘”,忽然回来,已经多了许多张生面孔。
她的“生”,一面来源于陌生,另一面,因为她太过年轻。以至于令唐郦慧这一个见面立识神佛的人,猜不出她的名号来。
于是唐郦慧开了口,只唤玉生道:“你好。”
总之,玉生是见惯生面孔的。如今她对许多人也并没有深刻的印象,除陈太太、苏太太,还有美玲,其余都是朦朦胧胧的一张张脸。她望定,觉得眼前人有些像余太太,又仿佛比余太太年小一些。
“你好,你请坐。”
“生来在上海走过不少地方,却没有见过你。”
唐郦慧笑着,却不坐下来,注道:“你不是上海人。”
玉生真诚道:“不是。”
“贵姓呢?”
“林。”
“林小姐。”
玉生怔一怔,随后向她一笑,道:“你的手套做得很漂亮。”
唐郦慧笑道:“对,你第一个这样说。”
玉生道:“真丝做面,蚕棉充内里。应当要有更多人夸赞。”
唐郦慧道:“却总有人觉得缎蓝做手套,不比白、黑这些颜色大气。”
玉生道:“但多衬你的白帽呢。”
这许多年来,唐郦慧竟忽然觉得,美人之中也能出知己。她对比她逊色的女人充分友好,但对优胜自己一些,甚至太多的,这时候又不得不提陈太太——她总戒备着这些人。以防她人如自己,总要拉旁人做衬。
正愉悦地要再与她说话。忽地,一扇扇窗面之下的马场,却传来一阵胜利的惊呼。
在那之前,蒋太太要办炎夏中伏前的第一个茶会。“漫游”回来之后,蒋家的气氛由优雅踱入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寂静。自新年过,这只是今年的第二场茶会,人数锐减不少,因朱太太不再来,所以与她亲近的,但与蒋太太全然不熟络的那些人,也收不到请函了。放眼望去,只两位新客——马太太与戌富。而陈太太,产期在即,本不该来,但人家却劝说她,这个时候更要多多走动。
蒋太太茶会的请函,从来是她自己手写的。落笔前后之别,沾了墨由浓转淡,玉生收到的请函愈来愈浓。展开来看,寥寥数语末了,上着重加了一笔,牵引出“李先生”。这是请夫妻二人的函。
自爱乔回南京后,玉生少见到他。李成笙走后不久,李文树也去了香港,从香港回来,他转又要去一趟莫斯科,从上海去要辗转多地,必要时刻为了舒适,要包下行途曲折的私船。李文树一去半月,归来时,仍没有什么变化。即便出惯远门的人,也总不会这样,至少要瘦一些,或者黑一些。
他久不见她。却仿佛没有分离过,在黄浦大路的炎日下,他正下了车,她因与孙曼琳刚从茶楼门前分别,正要乘上一辆人力车。遮了顶的人力车,在夏季来坐,总是比汽车舒适。
“太太。”
他唤住她。
越过流动的几对摩登男女,他迈出大步平稳地到她身旁。他少穿整套的哔叽西服,今日却穿了,她抬眼一望,并不能立即想到这是他,他回到上海了。
怔一怔,她未说话。他已近在面前,拥了拥她的肩头,道:“用过午饭了吗?”
他离去的一月之中,她几次想到他回来的景象,总之,至少是要有封信件,或者口信先到来的。但他一声不发,仿佛如果今日没有遇见他,便是坐在家中,他如寻常往日走进来,也只是问上一句道:“用过午饭了吗?”
玉生道:“用过了。”
然后,她坐上人力车。他向不远处的汽车挥出手去,接着,与她一同乘了车。
两人携手回到家中,如若不说,这就是一副琴瑟和鸣的夫妻图景,所以便不必说,她与他只是遇见的,正如街路上每日都会面对面见过的人。在厅面中落了座,她方将爱乔回南京后寄来的第一封信拆开来看,她又学了许多字,写下“困囿”两字。爱乔在信中说南风把今年的新棉花都吹潮了,雨滋养着棉,生出了花,但太多的雨,对于棉是一场“困囿”。玉生读后,不由得笑了一笑。
李文树换下西服,还有许多洁净的就像没有穿过的衣服,也让梅娣全部收拾了去清洗。此去莫斯科,和长春一样,是为关闭李氏在外的分行。
电话机许多天没有响过。今日响起,李文树接起来听,问道:“喂,家先。”
“是,我需要你今日批好此次工程的经费。”
“泰合总建。”
“对——金山。金山二字做金。”
“经费批好后,你交到王部长手。”
挂下电话之后,玉生已经离开厅面。只因她第一次在家中听他接公务电话,只以为厅面变成机密的银行大楼。她走出门去漫步,不过片刻,他后脚走来,唤住她,说道:“太太,这是你的礼物。”
他带回来两只狐毛护膝,当下看着,非常闷热。就像去香港时,他也带回来一双红跟小皮鞋,她是从不穿踩着跟的西洋鞋的。但是此刻,他却说此物非常实用,如果她要骑马,即是骑那匹他送她的马,便可以佩戴,护住膝盖就不会再有险情发生。只是那匹马,自他送她的那一天过后,她只见了一面,再没有见过了。它养在另一个她看不见,也不愿去见一见的马厩,请了人照养。
“太太,你用过午饭了。”
“是。”
“那么,晚上见。我要出外一趟,最迟七点钟前回来。”
李文树的步履不停,离去了。与他结婚以来,细细算过,竟已过去一年半,那么多日子流过去,他仿佛今时今日才有这一间银行,才有他的公务要做。从前骑马乘车,看报读书,他悠闲如人生散客。
独居一月,这晚他忽然回来,她重又发觉床榻原不是无边的旷野。他睡在外侧,坐了太久的船、车,于是他闭眼无言。直至她问他,道:“莫斯科冷不冷?”
他回道:“夏天不会,冬天会下非常厚的雪。”
她又问道:“你在哪儿睡过去一个月呢?”
他立即又回道:“华人饭店,在莫斯科最热闹的大街。”
“吵不吵?”
“十分安静,夜里可以听见街面上的犬吠。”
她与他说起话来。仿佛是一月积攒,才汇聚成今日。他从前,少听她发这样多的言。
忽地,她又道:“听着犬吠入睡,会想什么呢。”
他终于无声地一笑,道:“没有什么,只是犬吠——太太,人感到困倦,自然就会睡去。”
她正要回话。
他庞大的双臂一拥,便拥住她一整个身躯,接着,那具柔软的身躯躺在了一片广袤的温热大地,她知道那是他的胸膛。对于夫妻来说,即便赤身相拥,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夫妻的情分中,在此时,是可以提起思念的。但他没有话头,她便也没有了。
蒋太太的茶会正在隔日。如果李文树晚一日回来,便要失约,又或者是,他早已知道这一贴请函,即便远在莫斯科,他提早归来只为赴约。
因除去李先生、太太两人,他的爱驹波斯亦在请函之中。茶会是对于女人的说辞,男人们是赛马会,没有马的便赌马,不会看马的便跟着下注。总之,不会让任何一位来客感到无趣,是蒋太太一贯的宗旨。
苏姨太太见着孕妇,总要第一个上前。当下她在东门外见着陈太太的车子正驶入,她让车夫紧跟,陈太太下了车。她便立即来到身前,仿佛是有一段时日没见过陈太太,她面上红光显现,双颊却惊奇地凹下去,又或者,只是红粉擦多的缘故。
“陈太太,日子在下个月?”
“是这样说。”
“你找谁呢?费徳吗?”
“他以忙碌为借口坐地起价,要一千美元——但也没办法,仍找他呀。”
孕妇孕期难免身重脚肿,陈太太反而消瘦。除了肚皮大,她从前圆润漂亮的面颊,丰满的鬓角都凹了些,过三十的女人,一旦忽地瘦下来,就要显年岁了。
忽地,苏姨太太低低声道:“你瞧,她在看你。”
陈太太尽力睁大自己亮堂的双目,眼神却是平静的。
她淡淡问道:“谁?”
“唐郦慧小姐——你的老情敌。”
陈太太斜瞥了她一眼,远远地。接着,目光流转回苏姨太太身上,仿佛从一片枯枝败叶回到另一片残花败柳。她瞧不起她,本质上亘古不变。尤其说多了话,说错了话的她。
“但是,不得不这样说,她的眼尾耷拉了些。”
幸而,苏姨太太收拾惯了这局面。她笑一笑,又注道:“有一件最好笑的事,真正的李太太,和她的外甥同岁。那么,李太太要唤她什么呢?”
“我不关注。”
说罢,陈太太在她的老座位落了座。那时,她仍笑了,只是无声地,飞快地。
余太太带上她的妹妹唐二小姐,因为李爱蓝屡屡收到邀请,但次次无法前来,唐二小姐就会是蒋太太茶会上,第一位,唯一一位没有结婚的女人。当然,钱富莉小姐除外,她不是来客,是太太们眼中的“贩夫走卒”。余太太敢于开此先河,是由于大家都知道蒋太太的住宅,昨日住进了她的胞弟,自几年前随了军后,她唯一的胞弟再也没有来过上海。这一月行军经过停驻,才能停下脚步,在姐姐家中小住几日。
世上除去父母之情,最深不过手足。余太太想,如果蒋太太真爱自己的弟弟,那么必然得体谅她为了她这唯一一个妹妹,年近二八还没有婚嫁的妹妹,怎样多寻机缘。蒋太太的弟弟,当然是绝好的机缘。
唐郦慧小姐,在面貌上,不逊于她的姐姐佳慧小姐,也可以说不逊于许多小姐。她十八岁时,就读上海女中,就读那几年成为最漂亮的女学生。她的美丽并不都来自天然的五官,更多是娇媚气,她和她姐姐一样瘦,但绝不是一样的干瘦,她的胸部丰腴又挺拔。她面小,又圆,常烫最流行的美国卷发,卷到耳后,露出尖尖长长的耳朵。她姐姐余太太便这样说,她定是被她这双耳朵拖累了,好福气都分给大耳朵的人,比方说陈太太那对大耳。
“您来了。”
她戴着那顶法国人手工做的蕾丝遮阳帽,因为坚信它的天鹅绒帽檐和蕾丝帽带搭配的独一无二,所以即便蒋太太的厅面没有太阳,她也不愿脱下来。帽带看似繁琐,且以一种最显脖颈纤长的系结方式,固定在她的下颚。
唐郦慧向戌富问好。夏季之前她与她在一张牌桌上初结识,但一拍即合无话不谈。即便戌富的中文仍非常怪异,但她认为她是出手大方的一个人,她在中国多地购置了房地,并且常常邀人到各地去游玩。自几天前戌富要为她引荐一位在日本的堂兄弟时,她才渐渐有意疏远她,她看重容貌,从来都不愿意和容貌不出众,或者是矮小的男人结识。
接着,她又看见有两位女人穿过厅门。然后发觉,这是马太太和袁太太,这两位官太太,穿得再素净不过,一条花青旗袍,一条藏蓝旗袍,不愿做镶金扣子,因此看起来,也就和成衣店里卖的没什么分别,甚至是稍微低廉的那一种。
马太太向她点一点头,她当然知道这个头是为她姐姐而点的。但这没什么要紧,她的目光跟随了马太太一段路程,直至看见她在临近窗边的一张牛皮沙发单人椅上落了座。
“郦慧小姐。”
正走近来叫她的这一位,是赵先生的太太。她和她的小叔子虽已告吹,但她心宽眼大,仿佛早忘记这件事了。
赵太太来到身旁,笑盈盈道:“我远远走来,远远看见,今日出现了一道不多见的风景。”
唐郦慧想,她的面貌虽是最平庸的,但说话还是讨喜的。
“我打电话给过您,您不在。”
“我不知道的呀——什么时候?”
唐郦慧思索片刻,道:“前天下午。”
赵太太这一个在上海扎根了三十多年,没有留洋,没有出外,结婚生子都在上海的女人。她要表达自己的惊讶,必要先“啊”一声,再飞快皱皱眉,然后道:“啊哟!没有人告诉我的,谁接你电话的呀?我问一问。”
唐郦慧道:“怪我没有再联络您。佣人也不是容易的。”
赵太太道:“那天我和我丈夫是到钢铁公司和木行走了一趟,你姐夫也分了青浦铁路的羹,我们若是谈得下钢木的价钱——当然,等李氏放款,一切会宽裕多。”
“赵太太,我不懂这些。”
“我也不懂!这是我丈夫的原话。”
唐郦慧这时才望见她新换了一只镶绿翠红钻,绿影衬出红光,美得很,只是她的手仍不是非常白,戴上也不是多么漂亮。
但她仍要称赞她道:“这一颗有价无市,人戴钻,钻衬人。”
如果是赵太太这样普通的容貌,也能戴上这样好的宝石。那么她为什么至今没有呢?当然,一颗钻石,一筐金子,她想要随时可买,但要是有人——当然,这个人容貌不能比她差的太多。如果有这样的人将这些捧着送给她,金银珠宝才会发出真正的光彩来不是吗。她每一次面对命运的不公时,总要将镜面对向自己上乘的身段,与不能说不十分美丽的面庞,就连发丝卷曲扬起在耳畔的弧度,也美如画笔游过。但是蒋太太的厅中没有镜面,只是一面面净如水面的窗面的倒影。但是,忽然,从那倒影中——多出来另一幅画。
就算自己头上那片巨大的帽檐挡住身后她半张脸,只露出来那半张,素白的、洁净的,又令人不得不心头一震的美。眉整齐细长,浓如衫叶,眼光影流转,恬若春水,仿佛蒋太太不常画的那一类仕女图在今天活了出来。唐郦慧承认自己最爱仿制法国人的穿着打扮,但也愿意承认她之所以爱,是由于西式的浓烈能遮掩她五官上许多平色。令她总不至于在遇见这样一个美得毫不费力,只需睁着眼,站在那儿,穿一条最淡的水青中袖旗袍,肌理也能相映出最细腻柔软的纹路来,乍然望见这样的人——她总不至于太黯淡。
却又总是不甘。唐郦慧回过脸,仍认不得,这两年自己徘徊香港、巴黎两地“寻缘”,忽然回来,已经多了许多张生面孔。
她的“生”,一面来源于陌生,另一面,因为她太过年轻。以至于令唐郦慧这一个见面立识神佛的人,猜不出她的名号来。
于是唐郦慧开了口,只唤玉生道:“你好。”
总之,玉生是见惯生面孔的。如今她对许多人也并没有深刻的印象,除陈太太、苏太太,还有美玲,其余都是朦朦胧胧的一张张脸。她望定,觉得眼前人有些像余太太,又仿佛比余太太年小一些。
“你好,你请坐。”
“生来在上海走过不少地方,却没有见过你。”
唐郦慧笑着,却不坐下来,注道:“你不是上海人。”
玉生真诚道:“不是。”
“贵姓呢?”
“林。”
“林小姐。”
玉生怔一怔,随后向她一笑,道:“你的手套做得很漂亮。”
唐郦慧笑道:“对,你第一个这样说。”
玉生道:“真丝做面,蚕棉充内里。应当要有更多人夸赞。”
唐郦慧道:“却总有人觉得缎蓝做手套,不比白、黑这些颜色大气。”
玉生道:“但多衬你的白帽呢。”
这许多年来,唐郦慧竟忽然觉得,美人之中也能出知己。她对比她逊色的女人充分友好,但对优胜自己一些,甚至太多的,这时候又不得不提陈太太——她总戒备着这些人。以防她人如自己,总要拉旁人做衬。
正愉悦地要再与她说话。忽地,一扇扇窗面之下的马场,却传来一阵胜利的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