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雨季,高原上的雨季充满了生机,牧草如雨后春笋般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河流水位上涨,水塘中注满水源。

    天晴时,牧人会驱赶着成群的牛羊马匹出来放牧,被牛羊马匹吃掉的牧草翌日便会重新长出来。

    这是高原上草本植物的特色,旱季时死去,雨季时以惊人的速度生长。

    秋时扯下一丛牧草端详,白家败落前,他跟着行商来过高原,因而一眼便认出高原上的草成分有所变化。

    高原上原本的牧草以苜蓿草为主,那是在久远前的时代,风神从玄洲带回瀛洲,又从瀛洲带到长洲的一种耐旱的优质牧草。

    苜蓿经过数千年的时间,慢慢占据了高原上能让它生长的土地,但这一次除了苜蓿草还有另一种牧草。

    “是龙伯草。”出身靖人的副使道。

    秋时不由问:“龙伯草?与龙伯族有什么关系?”

    长北很少见到龙伯族人,倒不是龙伯族不想来,而是龙伯族体型高大,体温也相对高,与热带的高温严重水土不服,但少见不是没有,秋时虽未见过,却也听说过。

    “龙伯草正是龙伯族培育的一种优质牧草,可以在最贫瘠苦寒的土地上生长,种子种下后可以收获数岁。且龙伯草根系庞大,地下的根系是地面部分的十倍不止,会粉碎坚硬的土壤乃至石头,增加土壤厚度,甚至肥地。据说在元洲,他们用这种牧草改变了整个元洲北方荒原的地形与土壤。”

    “安息也想通过这种牧草来改变高原上的土壤?这应该不是小工程吧?”

    副使点头。“龙伯人改造元洲北方荒原耗费数千载。”

    秋时愣了下。“那么长的时间?为何不搬家?”

    副使答:“打不过。”

    秋时瞬懂。

    天色将暮时,装作商队的使团行至一座小镇,一部分人在镇外扎营(比住客舍省钱),一部分去镇上采购。

    过了这座镇便是无尽山脉,翻过无尽山脉便是无尽沙海,沿途补给的地方不多,必须在这里进行超额补给。

    其它东西还可以节省,但食水,尤其是葡萄酒不能少。

    无尽沙海,顾名思义,黄沙莽莽的世界,绿洲太少了。

    采购了供整队人喝一年的葡萄酒与半年的干粮后,队伍重新上路。

    虽然南边是干旱的无尽沙海,但无尽山脉的北端风景却截然相反,海拔低一些的谷地中,皆为郁郁葱葱的雨林,终年湿润多雨,连草都长得比外边的同类更高更大。

    海拔高了后,则逐渐向雪山转变,翻到山南后,气候又开始变化,从雪山向森林向稀树草原向干旱转变。

    越往南,见到的长人也越来越多。

    据说久远之前,长洲只有长人一个物种,遍布长洲各地,直到其它族群到来,长人才在长北变得少见。

    倒不是被杀光了,就算移民想这么干,长人也不是吃素的。

    尽管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种族王朝,但长人非常团结,也必须团结,不团结,冲着长人的繁衍方式,长人早灭绝了。

    让长人在长北变成少数族群的最大原因是,长人是长生种,外来族群大多是短生种。

    只有有足够的食物,短生种繁衍飞快,而长生种,就算有足够的食物,繁衍速度也不变。

    时间一长,长生种很自然的变成了少数族群——这也是无尽山脉以南的长人走向集权的原因,只有集权,才能将短生种遏制在无尽山脉以北。

    虽然从进入无尽沙海后还能看到人族、夫诸、天吴等族群的身影来看,长盟的目的并未达成,短生种的足迹已经越过无尽山脉,只是无尽沙海能养活的人口太少,才没形成气候。

    “不竭城是无尽沙海最大的绿洲,是神赐之地....”

    驼铃声中,长人向导滔滔不绝的向秋时等人介绍着。

    秋时好奇的问:“神赐之地?这从何说起?”

    “不竭城有一泉眼,泉眼源源不断的流淌出可以饮用的干净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论大漠如何干旱,不竭城从未缺过水,整个不竭城所在,湿润若南方水乡。”

    秋时觉得对方在扯淡。

    如此干旱的沙漠,怎么可能湿润若南方水乡?太违反自然规律了。

    然驼队走到不竭城外,秋时感觉自己的脸有点疼。

    从走进无尽沙海起,他能见到的植物只有红柳、仙人掌、芨芨草、胡杨,还都稀稀拉拉的,但不竭城外赫然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宛若水乡,风吹在脸上都是湿润的,没有任何刀割的感觉。

    向导笑道:“我没说错吧,不竭城湿润若水乡。”

    秋时用力点头。“但这样的地方是如何形成的?”

    “不知道,所以我们称它为神赐之城。”

    秋时无言。

    向导继续道:“对了,你们入城后是准备花钱买水还是用故事换水?”

    秋时茫然。“啊?”

    “忘了,你们是第一次来不竭城,不竭城的规矩,想用这里的水,必须用故事同城主换,一个故事可以在城中自由消耗一个月的水,不限量。不过后来不竭城的人口越来越多,故事不够了,城主体恤大家,允许花钱买水,但非常贵,一桶水要三枚银币。”

    秋时真挚的问:“一桶水三枚银币,城主为什么不去抢劫?”

    “这个问题也有人问过城主,城主说钱对自己没意义,既然没有价值,自然随心所欲定价。大家不接受也可以用故事换,一个故事可以不限量的使用不竭城的水,两个都不接受的话,那就没办法了,可以不从这里经过。但怎么可能不从这里经过?这可是沙漠,其它的绿洲会随气候变化而改变位置,甚至干涸,唯有不竭城,它的地理位置沧海桑田,亘古不变,有现成的中转站与地标,谁会冒着生命危险绕远路?”

    “钱怎么可能没有价值?”

    向导叹息。“对城主确实没价值,城主从不离开不竭城,不好美色不好美食不好华服,没有后代,除了听故事,祂什么都不好。”

    秋时懂了,碰上这么无欲则刚的奇人,金钱确实没意义。

    但往来的商队会允许这么重要的中转站不在自己掌控中?

    就算商队能允许,北边的高原与南边的长人政权会允许这么一座金山存在于此,却不心动?

    秋时很疑惑,便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向导道。“我族的话,据说这里是神赐之地,不可冒犯,城主只要不危害长人的利益,祂想干嘛就干嘛。而北边的高原,很久以前,高原之王攻打过这座城,城主告诉高原上的王,不竭城仰赖于不竭之泉,而不竭之泉非天然生成,他打下这座城也得不到想要的。高原之王没听,杀了城主,不竭之泉很快枯竭了,高原之王与他的军队只能撤退,但没有足够的水,归途中自相残杀,饮人血补充水分,高原之王被他的下属割开血管,吸干最后一滴血而亡。”

    秋时奇道:“不竭之泉干涸了?那不竭城如今怎么还在?”

    向导答:“高原之王离开后,新的城主到来,不竭之泉重新涌出泉水。”

    秋时觉得,这故事要么是后人看不竭之泉源源不断的水源而编造的传说,要么城主不是人。

    不竭城虽然在水源这点很坑,但城主并非什么类人统治者。

    不竭城的规矩不多,除了以故事换水,还有四条。

    不竭城不收任何税赋,不论人头税还是商税、杂七杂八税,统统不收,理由同定水价一样,钱对祂没意义,所以祂是自由的。

    不竭城不允许卖/淫,城主的理由是祂不能理解人为什么要买卖这种事,两性结合是为了繁衍后代,虽然我觉得这种繁衍方式非常落后,但大家就是这样的生理构造,想要获得新生儿,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我不理解,但我尊重,可你不为繁衍子嗣,那搞这些是干啥?吃饱了撑的?

    不竭城不允许蓄奴,城主的理由是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伤害同类,而且你是缺胳膊还是断了腿,自力更生不行吗?

    不竭城允许外来者定居,条件是死后不允许火化,人死后,尸体要交给城主处理,城主保证,尸体最后会入土为安。这条规矩的理由,城主倒是没解释,不确定是不想解释,还是理由太离谱,怕大家接受不了,所以无知是福。

    以上规矩或合理或不合理,但合理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干不过城主,因此在别人的地盘就要守别人的规矩。

    秋时听完后,好奇的问:“城主是长人吗?”

    这脑回路听着就很有长人风采。

    向导点头,又摇头。“有的是有的不是,城主经常换的,什么族群都有。”

    商队步入城中。

    城中有十字大道,大道连接四扇城门,每个从正门入城的人,站在大道上都能一眼看到十字中心的喷泉水池——也不知喷泉怎么设计的,喷涌而出的水高达丈余。

    水池呈圆形,长宽半里,周围种了一圈遮阴的树,有不少人在池子里游泳、洗衣服、打水。

    但最引人瞩目的是水池边,树荫下,书案后正在吃葡萄的老妪。

    老妪很苍老,头发全白且稀疏,皮肤褶子赛鸡皮,但不知为何,十字大道上人来人往,老妪始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独特感。

    让秋时来形容的话,大概是,老妪吃葡萄的模样,给人一种非常享受且好奇的感觉,仿佛第一次品尝葡萄的婴孩。

    向导带着秋时来到老妪面前。

    “城主,这位商人用故事换水。”

    “好嘞。”老妪放下葡萄,洗了洗手,拿起笔。“什么故事?事先声明,我虽然收故事,但不是什么故事都收,必须是好故事。”

    秋时问:“什么样的才是好故事?”

    “我觉得有意思就是好故事。”

    秋时:“....”这不就是自由心证吗?

    向导提醒道:“只要你的故事是真实的,基本能通关。”

    秋时心说,这家伙难道有办法辨别别人说的故事是真实故事还是编造的?

    思考片刻,秋时决定听向导的劝。

    “我要讲的故事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故事,两家父母是很好的朋友,约定两家以后生了孩子,且有男有女,便结为夫妻。后来果然生了男孩与女孩,但男孩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女孩的父母便将他带回了家,与自家孩子一起养....”

    一炷香后。

    “很好的故事,你通过了。”

    老妪道:“未来一个月,你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取水。”

    秋时愣了下。“不给我什么信物吗?”

    “不用。”老妪道。“我认得城中每一个人。”

    秋时看着老妪的眼睛,老人的眼睛是苍老浑浊的,但老妪的眼睛却有种苍老浑浊又清澈如孩童的感觉。

    尽管感觉老妪有些奇怪,但秋时并未深究,不多管闲事是美德,拥有这种美德才有希望活着回家见白术。

    半个时辰后。

    一名容貌普通的中年男子来到树荫下。“今天怎么样?”

    “听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老妪将纸递给男子。

    男子伸手拿纸,没拿住。

    老妪一把抓住被风吹起来的纸重新递给男子。

    “这身体太不习惯了。”男子道。“我还是更习惯女子的身体。”

    “躯体就是衣服,能穿就行,是男是女只是表象,你所谓的习惯是你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女子。但有性别的只是衣服,而不是灵魂,灵魂是没有性别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不同的衣服穿起来感觉是不同的。”

    “所以更应该尝试不同的衣服,体验不同的自己。”

    “有道理。”

    男子阅览起纸上内容。“又是这种强取豪夺的故事,哇哦,这结局,和以前的倒是不太一样。”

    老妪点头。“以前的结局,男子要么被杀死,要么认命,另择一人再婚,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要么利用另一个女子得到力量报仇,小部分会找机会刺杀仇人。头回见到他还在刺杀的路上,仇人已经被人捷足先登,爱人也重获自由。”

    男子补充道:“更难得的是,俩人一起做了吏,虽然遇到的上级似乎有点没人性,新婚就让新郎出远门。”

    “那没什么,新娘也未必在意,她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能有多少时间思念新郎是个问题。”

    *

    白术确实没时间思念新婚便分别的新郎,不仅不思念,还非常快乐。

    芦苇与莎草造纸终于研究出来了。

    “这种纸的配比中,芦苇占比更高,所以质感很粗糙,比麻纸竹纸要差一些,但能写就行,又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麻纸竹纸,可以卖给有一定钱财,但又没有钱到买得起麻纸竹纸的人。”

    图南摸了摸芦苇纸,手感是真不咋的,又往上面写了两个字,手感同样不咋的,但字迹是清晰的,这就够了。

    “这一种和芦苇纸相反,莎草占比更高,所以很细腻,缺点是有点厚,成本也比芦苇纸高。做书写用纸,可能没人会买,但我们可以卖画纸。”

    图南同样摸了摸,很细腻,与百钱一张的好纸不差多少,再写下两个字,书写很流畅。“定价如何?”

    白术回答:“芦苇纸一刀三百钱,莎草纸一刀一千钱,我们自己赚得不多,但不卖便宜点,商队没理由大老远跑来我们这里购纸,这个价格只比成本高一点,让匠人也有得赚。”

    一刀纸一百张,三百钱一刀芦苇纸与莎草纸一刀一千钱,是很合适的定价。

    不论是芦苇还是莎草,在长北都是随处可见的植物,氓庶完全可以在农闲时造纸赚点钱。

    图南道:“可以,常备方在前几日编好了,正在准备给每家每户发一份,这两种纸的配方可以合在一起下方。”

    白术愣了下。“国相要将造纸配方散于民?”

    图南点头。“收归公有,最终结果一定是便宜大王,让她有更多钱享乐,还不如散于民,既能增加氓庶的收入,又能大幅增加纸的总产量。”

    你也可以与大王一人一半利润,再雇佣氓庶做工,如此自己吃肉,氓庶喝汤,既得钱又得民心,一举多得,大部分人都会这么做的,但想了想图南的性格与处境,白术没将这话说出口。

    *

    海皇书房。

    折丹翻着文书,文书上是一名退伍士卒的供词,面无表情的问:“星纪并未死于盗贼或民变,而是为图南所杀?”

    五车稽首道:“图南不仅残忍的杀害了七殿下,为了毁尸灭迹,更是将七殿下挫骨扬灰,骨灰撒入河中,分明是要让他永不得解脱。”

    折丹又问:“你怎么查到的?她既然杀了七郎,怎会让你查出来?”

    “她并未处理那些军卒,其中一名军卒在喝醉后说出了真相。”

    “这份供词如何得来的?军卒喝醉后泄露真相,难道清醒时会写下这份供词?这字迹可不像喝醉时所书。”

    五车下意识想说谎,但面对折丹威严的目光,下意识吭哧出真相:“我绑了他的家人,但这份供词绝无虚言,字字句句皆属实,犹母不信可以令人去问,我将他全家都带了来。”

    折丹问:“人在哪?有几口人?”

    “我在东郭郊外有一处别院,他一家六口人都安置在那。”

    折丹沉吟须臾,又问:“我记得你与柔然王女有子嗣了。”

    五车茫然,但还是回答。“有了一名女儿。”

    折丹起身,行至香炉前,将文书卷起,投入火中。

    五车错愕的看着折丹。“犹母?”

    折丹道:“你病了,御医说你需要静养,以后就待在府邸里,不要出门,送五车回府养病。”

    五车震惊的看着折丹,但门口的侍卫已走了进来。

    “犹母!”

    一名侍卫抬手捂住五车的嘴,与同伴一并将身体不适的五车“扶”了下去。

    折丹的眼睛从始至终没离开香炉中燃烧的纸张,未看五车一眼。

    “去五车在东郭郊外的别院,将那六口人处理掉。”

章节目录

图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都广建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都广建木并收藏图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