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乔在这数日之间,一直半夜做梦,还是那种兵荒马乱的梦。醒来总是有汗沾湿头发,她常常要抱着被子坐很久,等到脸上的泪痕干了,才在东方露白之际不安地再次睡去。
她纵是如何学习医术,读了再多的史书,那些油墨刻上的字,也只是前人所经过的故事而已,如果不是她亲眼所见,那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寇暴城邑,杀掠人民”总是文字。可是当战争,发生在她的兄长亲族身上时,她才感觉道恐惧。
她原先常去军营,是因为有习业伤寒的仲景弟子相助,所见不过是轻症的军士。那日战后,她再见到那些军士,已是各个面有疲色,有些中了箭的,还得处理伤处。那些伤口有箭伤,刀伤,有些因为被火燎过,甚至难以愈合。
那些军士却笑着,说治不好就不必治了,甚至有用烧红的烙铁自行处理,可谓触目惊心。一开始小乔看到盖着白布的尸体被抬出营门还会感觉有些目眩,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就可以假装无视。她日日穿梭于各个军帐,为了干活方便穿了短衣和麻布做的旧裙子,与那些乡村妇女不甚差别。
军营靠近河边,地气闷热潮湿,五月初,正午潮气更甚。那些原本痊愈的军士往往出去巡逻一趟回来,结痂的伤口又开裂了。小乔忙的一天不喝几杯水,自掏腰包央求那个中原来的医士多留几日,与医士重新攒了个方子,那几位家丁连日也住在营中。小乔将那个新方,指挥家丁做成膏药给军士敷用。
也因此她每天日落后才回家,大桥等她时在做一副鸳鸯戏水肚兜,经常她还没回来,就已经睡着了。小乔回家后,看到姐姐歪在榻上,针线还没从绷子上取下来,如此过了数日。
******
乔羽和乔平倒是无所谓,那因为火攻而塌陷了一半的城墙还需修理。出钱,陆家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出于同乡之谊还得跟人家通个气。
乔平在一边的炭盆上拿着刀看烤羊腿,见状脱口而出:“那城门修不修有区别吗?”说完拿军刀削了一片烤熟的羊肉下来。乔羽瞪了弟弟一眼:“军中讲究头可断士气不可散,即便是拿沙袋堵也得给我堵上,城中百姓才会认为我们没有放弃他们。”
其实真不是乔平有这种想法,实在是这几日军中流言颇多,也不知道是谁散播出来的,撒出去抓奸细的斥候还没有回来。那些军士都在传皖城守不住了,还有的言之凿凿说潜江如今百姓安乐民生安康,全赖孙策行王道,不与民争利。
说的有些将领也开始私下好奇起来,乔平忙于备办粮草,锻造军械,一时无法觉察,等分出神来的时候已经难以追查谣言的源头了。
******
城外军营里,周瑜翻看着一卷书册,孙权已经在帐里习了一上午字,以他的心性坐一上午真不容易。他偷看周瑜几次,见对方端坐于书案后,眉眼都不曾抬一下。
十六岁终是半大不大的年纪,孙权不住地回头看帐外地日光,兵士巡逻的呼喝声由远及近,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他终于忍不住问道:“那个.....公瑾哥,我能不能,出去一下?”周瑜闻言放下批复军务的笔,起身查看孙权的临帖。
论带孩子其实周瑜并不擅长,不过是孙策临走时让他关注一下孙权的学业。说起来他还是看着孙权长大的,在他与孙策少年结交,有无通共的时候,经常看到扎着孩童发髻的孙权,抱着一本《千字文》或是《急就章》,坐在廊下旁若无人地摇头晃脑。
那时他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偶尔停留拜见一下吴夫人。少年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那孩子在舒县孙宅不知不觉长大了。吴夫人自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于居巢东归时孙权年仅十岁,直接当场背了一篇《谏逐客书》。那时他第一次有空闲仔细地看一看这个孩子,那时他才意识到孙权长大不少,然后又踏上征战的旅途。
孙权读书极为省心,自幼仿佛有目的似的只读兵法和史籍,并不怎么要周瑜操心他的学业。周瑜翻看了一遍临帖,表示允许孙权出门,朱然在帐外等候已久,皖城城外多山,两个少年早就约好了要进山打猎,孙权取了猎弓,二人策马出营。
周瑜见状轻笑一声,庞统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旁,银白色的凤纹面具遮住了大半边脸,只可见一双深邃的眼睛。周瑜对这样的打扮似乎早已习惯,施礼道:“士元先生。”庞统微微欠了欠身,看着孙权的马卷出的沙尘,片刻后收回目光:“我听说城外多贼匪,小公子如今出去,不会有事?”周瑜笑道:“那两个遇上贼匪,不知道是谁抢谁呢。对了士元,你来有什么事吗?”
庞统将字条递给周瑜,周瑜拉开,庞统道:“前日你派去皖城散播言论的细作,乔家已经开始追查,因此改为字条散发。”
周瑜轻声读出字条上的字:“刘勋已死,迎讨逆,不纳粮。”读完将字条撕碎,这时恰有一阵清风,碎纸随风飘散。
周瑜语带讥诮:“不管真假,达到效果最好,哦还有,给寻阳西塞那边也送去几份,谅刘勋那家伙气死,也不敢来找我们麻烦。”
庞统抱拳躬身,似乎想起什么,又道:“如今孙将军不在营中,您与程老将军......”
程普为孙家老将,见周瑜年少负盛名,多又不屑,周瑜顾及军旅旧谊,每当意见相左时总是主动避开争执。
周瑜看见桌案上香炉里的香已经没剩多少了,揭开黄铜炉盖,取出香座,一边点香,一边道:“此事我有分寸,你不必担心。”
须臾烟雾渐起,一股混合着药香和西域合香的香味沁人肺腑,庞统正转身要走,看到一缕袅袅而上的青烟,顿住了脚步:“这香从何而来?”周瑜伸出修长的手指,似在托举缭绕出某种形状的香雾。
“蜀中客商相赠,士元先生若是喜欢,拿去便是。”
庞统似乎出了出神,倏然神志又恢复了清明,“没什么,只是想起了过去的同门。”
五月的傍晚渐有虫鸣,帐外军士的影子映尽帐中,攻城就在今夜。
孙权在日落前赶了回来,兴致高昂似乎猎得不少山味。周瑜略微表示了赞许,然后手写一张花押字条交给孙权。
“仲谋,你从阳羡带来的军士都是你的心腹,今夜便命你带领先锋攻城。”孙权十五为阳羡长,早与一般少年不同,双手接过凋令,与吕蒙自行前去。
周瑜负手站在沙盘边,听部将你一言我一语,始终不发一词。
等到所有人该说的都说完了,周瑜才推动沙盘上的一枚小旗:“今日午夜,必须攻下皖城,仰仗各位相助,江东大计,在此一举。”
在场所有大小将领都知道庐江对于孙氏的重要意义,各自领命回去。营中点起火炬,照亮如白昼。
始终隐匿在黑暗中的庞统终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帐中,周瑜将乔家的书信翻了几遍,几片竹简数度开合,沉吟良久,方道:“士元,我要你做的事情,你想必都清楚了,务必保人性命。”庞统意会,默然行礼而去。
周瑜取出随身佩剑,肩上数日前的伤在铠甲下仍隐隐作痛,他翻身上马,身后数千舒县兵士在月光下军容整肃,随令而动。
******
皖城内。
师爷按照乔公的安排将府库里的财物都悉数搬至门外,沿街打开。乔公这数月来似乎多了许多白发,多年从军,拿长刀的手早已不复当年为妻子月下吹箫时的情状,师爷完事后前来复命,却发现书房已锁,门锁上留了一封乔公亲笔书信。
师爷见是给自己的便打开,未看完便不由大悲,靠着书房门瘫坐下去。痛哭过后,朝东北城门方向,行了跪拜大礼。
远方城楼上喊杀声渐起,小乔与姐姐背着包袱,混在百姓之中。
城内破旧的土地庙里聚集了避难的百姓,多是靠近城门那一带的,不及避难的都紧闭房门,偶有小儿啼哭,被大人捂住了嘴。
******
一个时辰前,乔家。
庞统在乔家门前下马,自称是乔公故友,有救急大计,请求相见。
乔平和乔羽并不在家中,城头上已经挂起了新做成的战旗,皖城内所有剩余军队全被召集。乔公坐在书房里,下人引着庞统一路进去,庞统依旧带着银白色凤纹面具,身着暗褐色金纹长衫,院里的下人都为之侧目,议论这个不同寻常的客人。下人在书房门口退至一边,庞统径直进去,乔公喝道:“来者何人?”
庞统略施一礼:“在下周将军部下曹议史,师从南阳司马徽,姓庞名统,为乔公身后事而来。”
乔公按住膝上的刀,庞统抬眉,丝毫不惧,朗声道:“乔公不必惊慌,周将军看到乔公的书信,甚为乔公诚心所感动。许诺城破后不会惊扰百姓。特命庞某前来安抚老将军。”
乔公依旧不接话,但听庞统话中之意,似乎是将他的书信过了眼的。
庞统又道:“我们明白乔公心志所在,故不要求老将军临阵变节,至于老将军心中所虑家小一事,周将军愿意照拂。”
说完从随身包袱中取出一只檀木盒子,乔公一看之下,面色大变。盒中是一对玉双凤系璧,这是江南地方下聘时的物件。
庞统深揖一礼:“我家二位将军久闻乔公二女之名,令爱归宿,请乔公深思。”
乔公叹了口气,事到如今已经由不得他“深思”了。相比于沦为战俘,这样尚可护两个女儿周全。
李和见状会意:“主公可是要我去通知二位女公子?”乔公叹道:“婉儿啊,爹是对不住你啊........”
李和派人骑快马疾驰到土地庙,庙中百姓见状惊恐不已,都以为是城外的人。小乔与姐姐窝在靠里的一方草席上,身穿寻常百姓的破烂衣衫,脸上故意弄脏使人看不出来。
小乔认出这是自家亲兵,起身接过典吏手中的书信,远处有人喊城头守不住了,似乎有墙体倒塌的轰然响声。
小乔一目十行地扫过去,手渐渐冰凉,她那时忧虑的结局终于还是来了。典吏行礼道:“女公子早做打算,这是主公要跟女公子说的话。”
小乔看向东北方的城门,早上挂起的战旗此刻溅上了不知是谁的血,却依旧在风中飘摇。她的目光骤然变得冷峻起来,与之前娇俏的小女娘判若两人:“告诉父亲,我知道了。”
乔公接到典吏的回复,长叹一声,取出随身佩刀:“李和,去办我让你做的最后一件事吧。”
******
庞统从乔家出门,翻身上马,疾驰到城门边。
他不着急出城,城门上如今箭矢如雨。
乔羽手下兵士已经换了三四批,城下大有今夜入主皖城的架势,射上来的箭都扎着浸润了火油的茅草,逆风射向城头,擦燃火星,到城墙之时已成火势,转眼就塌陷了一处。
孙权攥紧战马的缰绳,抬手往下一劈:“架云梯!”立刻有兵士抬来云梯,乔羽怒道:“给我守死了!不许退!后退者斩!”守城兵士都是皖城子弟,自不会临阵后退,见有攀着云梯上来的,就与之肉搏,城门上血肉横飞倒也一时可以相持。
乔平被一直羽箭刺伤右臂,眼见城门下他设的机关竟是挡不住外面的攻势,便也不顾处理伤口,叫道:“放箭!”
城头守军立刻连发几努,暂时逼退爬云梯的敌军。
她纵是如何学习医术,读了再多的史书,那些油墨刻上的字,也只是前人所经过的故事而已,如果不是她亲眼所见,那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寇暴城邑,杀掠人民”总是文字。可是当战争,发生在她的兄长亲族身上时,她才感觉道恐惧。
她原先常去军营,是因为有习业伤寒的仲景弟子相助,所见不过是轻症的军士。那日战后,她再见到那些军士,已是各个面有疲色,有些中了箭的,还得处理伤处。那些伤口有箭伤,刀伤,有些因为被火燎过,甚至难以愈合。
那些军士却笑着,说治不好就不必治了,甚至有用烧红的烙铁自行处理,可谓触目惊心。一开始小乔看到盖着白布的尸体被抬出营门还会感觉有些目眩,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就可以假装无视。她日日穿梭于各个军帐,为了干活方便穿了短衣和麻布做的旧裙子,与那些乡村妇女不甚差别。
军营靠近河边,地气闷热潮湿,五月初,正午潮气更甚。那些原本痊愈的军士往往出去巡逻一趟回来,结痂的伤口又开裂了。小乔忙的一天不喝几杯水,自掏腰包央求那个中原来的医士多留几日,与医士重新攒了个方子,那几位家丁连日也住在营中。小乔将那个新方,指挥家丁做成膏药给军士敷用。
也因此她每天日落后才回家,大桥等她时在做一副鸳鸯戏水肚兜,经常她还没回来,就已经睡着了。小乔回家后,看到姐姐歪在榻上,针线还没从绷子上取下来,如此过了数日。
******
乔羽和乔平倒是无所谓,那因为火攻而塌陷了一半的城墙还需修理。出钱,陆家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出于同乡之谊还得跟人家通个气。
乔平在一边的炭盆上拿着刀看烤羊腿,见状脱口而出:“那城门修不修有区别吗?”说完拿军刀削了一片烤熟的羊肉下来。乔羽瞪了弟弟一眼:“军中讲究头可断士气不可散,即便是拿沙袋堵也得给我堵上,城中百姓才会认为我们没有放弃他们。”
其实真不是乔平有这种想法,实在是这几日军中流言颇多,也不知道是谁散播出来的,撒出去抓奸细的斥候还没有回来。那些军士都在传皖城守不住了,还有的言之凿凿说潜江如今百姓安乐民生安康,全赖孙策行王道,不与民争利。
说的有些将领也开始私下好奇起来,乔平忙于备办粮草,锻造军械,一时无法觉察,等分出神来的时候已经难以追查谣言的源头了。
******
城外军营里,周瑜翻看着一卷书册,孙权已经在帐里习了一上午字,以他的心性坐一上午真不容易。他偷看周瑜几次,见对方端坐于书案后,眉眼都不曾抬一下。
十六岁终是半大不大的年纪,孙权不住地回头看帐外地日光,兵士巡逻的呼喝声由远及近,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他终于忍不住问道:“那个.....公瑾哥,我能不能,出去一下?”周瑜闻言放下批复军务的笔,起身查看孙权的临帖。
论带孩子其实周瑜并不擅长,不过是孙策临走时让他关注一下孙权的学业。说起来他还是看着孙权长大的,在他与孙策少年结交,有无通共的时候,经常看到扎着孩童发髻的孙权,抱着一本《千字文》或是《急就章》,坐在廊下旁若无人地摇头晃脑。
那时他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偶尔停留拜见一下吴夫人。少年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那孩子在舒县孙宅不知不觉长大了。吴夫人自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于居巢东归时孙权年仅十岁,直接当场背了一篇《谏逐客书》。那时他第一次有空闲仔细地看一看这个孩子,那时他才意识到孙权长大不少,然后又踏上征战的旅途。
孙权读书极为省心,自幼仿佛有目的似的只读兵法和史籍,并不怎么要周瑜操心他的学业。周瑜翻看了一遍临帖,表示允许孙权出门,朱然在帐外等候已久,皖城城外多山,两个少年早就约好了要进山打猎,孙权取了猎弓,二人策马出营。
周瑜见状轻笑一声,庞统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旁,银白色的凤纹面具遮住了大半边脸,只可见一双深邃的眼睛。周瑜对这样的打扮似乎早已习惯,施礼道:“士元先生。”庞统微微欠了欠身,看着孙权的马卷出的沙尘,片刻后收回目光:“我听说城外多贼匪,小公子如今出去,不会有事?”周瑜笑道:“那两个遇上贼匪,不知道是谁抢谁呢。对了士元,你来有什么事吗?”
庞统将字条递给周瑜,周瑜拉开,庞统道:“前日你派去皖城散播言论的细作,乔家已经开始追查,因此改为字条散发。”
周瑜轻声读出字条上的字:“刘勋已死,迎讨逆,不纳粮。”读完将字条撕碎,这时恰有一阵清风,碎纸随风飘散。
周瑜语带讥诮:“不管真假,达到效果最好,哦还有,给寻阳西塞那边也送去几份,谅刘勋那家伙气死,也不敢来找我们麻烦。”
庞统抱拳躬身,似乎想起什么,又道:“如今孙将军不在营中,您与程老将军......”
程普为孙家老将,见周瑜年少负盛名,多又不屑,周瑜顾及军旅旧谊,每当意见相左时总是主动避开争执。
周瑜看见桌案上香炉里的香已经没剩多少了,揭开黄铜炉盖,取出香座,一边点香,一边道:“此事我有分寸,你不必担心。”
须臾烟雾渐起,一股混合着药香和西域合香的香味沁人肺腑,庞统正转身要走,看到一缕袅袅而上的青烟,顿住了脚步:“这香从何而来?”周瑜伸出修长的手指,似在托举缭绕出某种形状的香雾。
“蜀中客商相赠,士元先生若是喜欢,拿去便是。”
庞统似乎出了出神,倏然神志又恢复了清明,“没什么,只是想起了过去的同门。”
五月的傍晚渐有虫鸣,帐外军士的影子映尽帐中,攻城就在今夜。
孙权在日落前赶了回来,兴致高昂似乎猎得不少山味。周瑜略微表示了赞许,然后手写一张花押字条交给孙权。
“仲谋,你从阳羡带来的军士都是你的心腹,今夜便命你带领先锋攻城。”孙权十五为阳羡长,早与一般少年不同,双手接过凋令,与吕蒙自行前去。
周瑜负手站在沙盘边,听部将你一言我一语,始终不发一词。
等到所有人该说的都说完了,周瑜才推动沙盘上的一枚小旗:“今日午夜,必须攻下皖城,仰仗各位相助,江东大计,在此一举。”
在场所有大小将领都知道庐江对于孙氏的重要意义,各自领命回去。营中点起火炬,照亮如白昼。
始终隐匿在黑暗中的庞统终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帐中,周瑜将乔家的书信翻了几遍,几片竹简数度开合,沉吟良久,方道:“士元,我要你做的事情,你想必都清楚了,务必保人性命。”庞统意会,默然行礼而去。
周瑜取出随身佩剑,肩上数日前的伤在铠甲下仍隐隐作痛,他翻身上马,身后数千舒县兵士在月光下军容整肃,随令而动。
******
皖城内。
师爷按照乔公的安排将府库里的财物都悉数搬至门外,沿街打开。乔公这数月来似乎多了许多白发,多年从军,拿长刀的手早已不复当年为妻子月下吹箫时的情状,师爷完事后前来复命,却发现书房已锁,门锁上留了一封乔公亲笔书信。
师爷见是给自己的便打开,未看完便不由大悲,靠着书房门瘫坐下去。痛哭过后,朝东北城门方向,行了跪拜大礼。
远方城楼上喊杀声渐起,小乔与姐姐背着包袱,混在百姓之中。
城内破旧的土地庙里聚集了避难的百姓,多是靠近城门那一带的,不及避难的都紧闭房门,偶有小儿啼哭,被大人捂住了嘴。
******
一个时辰前,乔家。
庞统在乔家门前下马,自称是乔公故友,有救急大计,请求相见。
乔平和乔羽并不在家中,城头上已经挂起了新做成的战旗,皖城内所有剩余军队全被召集。乔公坐在书房里,下人引着庞统一路进去,庞统依旧带着银白色凤纹面具,身着暗褐色金纹长衫,院里的下人都为之侧目,议论这个不同寻常的客人。下人在书房门口退至一边,庞统径直进去,乔公喝道:“来者何人?”
庞统略施一礼:“在下周将军部下曹议史,师从南阳司马徽,姓庞名统,为乔公身后事而来。”
乔公按住膝上的刀,庞统抬眉,丝毫不惧,朗声道:“乔公不必惊慌,周将军看到乔公的书信,甚为乔公诚心所感动。许诺城破后不会惊扰百姓。特命庞某前来安抚老将军。”
乔公依旧不接话,但听庞统话中之意,似乎是将他的书信过了眼的。
庞统又道:“我们明白乔公心志所在,故不要求老将军临阵变节,至于老将军心中所虑家小一事,周将军愿意照拂。”
说完从随身包袱中取出一只檀木盒子,乔公一看之下,面色大变。盒中是一对玉双凤系璧,这是江南地方下聘时的物件。
庞统深揖一礼:“我家二位将军久闻乔公二女之名,令爱归宿,请乔公深思。”
乔公叹了口气,事到如今已经由不得他“深思”了。相比于沦为战俘,这样尚可护两个女儿周全。
李和见状会意:“主公可是要我去通知二位女公子?”乔公叹道:“婉儿啊,爹是对不住你啊........”
李和派人骑快马疾驰到土地庙,庙中百姓见状惊恐不已,都以为是城外的人。小乔与姐姐窝在靠里的一方草席上,身穿寻常百姓的破烂衣衫,脸上故意弄脏使人看不出来。
小乔认出这是自家亲兵,起身接过典吏手中的书信,远处有人喊城头守不住了,似乎有墙体倒塌的轰然响声。
小乔一目十行地扫过去,手渐渐冰凉,她那时忧虑的结局终于还是来了。典吏行礼道:“女公子早做打算,这是主公要跟女公子说的话。”
小乔看向东北方的城门,早上挂起的战旗此刻溅上了不知是谁的血,却依旧在风中飘摇。她的目光骤然变得冷峻起来,与之前娇俏的小女娘判若两人:“告诉父亲,我知道了。”
乔公接到典吏的回复,长叹一声,取出随身佩刀:“李和,去办我让你做的最后一件事吧。”
******
庞统从乔家出门,翻身上马,疾驰到城门边。
他不着急出城,城门上如今箭矢如雨。
乔羽手下兵士已经换了三四批,城下大有今夜入主皖城的架势,射上来的箭都扎着浸润了火油的茅草,逆风射向城头,擦燃火星,到城墙之时已成火势,转眼就塌陷了一处。
孙权攥紧战马的缰绳,抬手往下一劈:“架云梯!”立刻有兵士抬来云梯,乔羽怒道:“给我守死了!不许退!后退者斩!”守城兵士都是皖城子弟,自不会临阵后退,见有攀着云梯上来的,就与之肉搏,城门上血肉横飞倒也一时可以相持。
乔平被一直羽箭刺伤右臂,眼见城门下他设的机关竟是挡不住外面的攻势,便也不顾处理伤口,叫道:“放箭!”
城头守军立刻连发几努,暂时逼退爬云梯的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