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孔阁老才让锦衣卫参与其中,以太后的性子,是绝不会让徐茂出事,徐茂不出事,你大理寺自然也不能出事。人是他们审的,供词是他们送来的,大理寺不过是敲定最后一笔禀报皇上。”纪文远接话,叹道:“阁老还是老谋深算。”

    胡直跳过话题,主动给薛思危沏茶,“自徐国公战死,顺天先皇后病逝,徐家就日渐式微,太后一介妇人虽远离朝政,深居后宫。可前朝的每一件事,她都知道。徐茂是她在前朝的眼睛,可锦衣卫毕竟不是朝臣,无进谏弹劾之职,太后有了眼睛,自然需要嘴巴。”

    “太后看重我什么,大理寺少卿的位置换个人来坐不难,她大可换个听话的人,何必大费周章试探拉拢。”薛思危警惕着这两人,尤其是纪文远。

    这人的初印象还是好的,只是拨开那层皮后,就深不见底。与司礼监的胡直扯上关系,又在户部当职和岳渟渊共事。活在内阁眼底,却与司礼监搭背。

    今日走这一趟真是收获颇丰。

    “思危这就不明白了,太后年轻时识人任事的才能不逊于先帝。她老人家的每一株算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拉拢你定然是符合她的需要。”胡直起身绕道他身后,在他耳畔轻声提醒。

    “你与太后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可仔细掰数,你们还算是姻亲。”

    薛思危竟然忘了这一茬,庆阳长公主死去的驸马薛长庸是他的本族兄弟,庆阳长公主又是太后唯一的亲生女儿。

    关系这么一攀,他倒也能和太后牵扯起来。

    “而且,薛大人还曾帮薛长庸求过情。”

    薛思危点头,“是有这回事,不过徒劳无功。”

    纪文远笑嘻嘻附和着:“那也是情谊,宁王之乱下狱的人不少,薛长庸身为驸马也难逃此祸。庆阳长公主磕破了头也没能见着太后。皇上年纪小,不顶事。满朝文武只有你薛思危肯为庆阳长公主站出来说话,甚至不惜扣押此案。”

    宁王之乱时,薛思危在大理寺初出茅庐。随着大批官员下狱,薛长庸的案子落到了他手里。薛长庸无罪,但他身后的东河薛氏与宁王牵扯不清,为了表明肃清朝野的决心,太后下令一律处死。

    满朝臣子,皆知驸马无罪。

    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可惜了薛思危的力理据争,最后薛长庸被杀,庆阳长公主含泪观刑。

    “你想搭把手,助我扳倒周策。”薛思危从久远的记忆中回神。

    “周策倒台了,不仅对咱们有利。也对太后有利,太后借机收回京城的巡防之权,锦衣卫一家独大。”胡直再次坐下。

    “这事就算你们同意了,太后同意了。皇上和阁老也不会同意。徐茂是太后的亲侄子,锦衣卫独大就是太后独大。就冲这一点阁老是绝不会同意的。皇上喜观骑射,没了禁军他还能看什么?”

    纪文远合上折扇,幽幽开口:“禁军与锦衣卫谁都不能独大,禁军统领的职位不是非周策不可。”

    他吊儿郎当的看向胡直,怂恿着:“禁军的领头羊可以换,让周怀恩吃点亏,把禁军变成咱们的人。”

    话里的‘咱们’让薛思危听着不大顺耳。

    本不打算开口,忽然想起来还躲在外面的裴钊。

    薛思危道:“把禁军统领换成你的人,三司法这边不用顾虑。六部里有纪大人,这一局要是成功了,司礼监的掌印也该换换人了。”

    忽然被点到的胡直有些不自在,脸色一阵青白。似是受宠若惊,又好似不敢接受这个提议。

    纪文远端起茶盏,用笑意压下疑惑。薛思危也是只狐狸,这才多久,就入局了。看来他远不似传闻中的那般孤立。

    两人对视,眸中带着笑,心里却各怀鬼胎。就这样一捧一和让胡直提紧的心渐渐松下来。

    “用周邱的事顺手扳倒周策,禁军统领的位置自然就空出来了。”纪文远敲了敲桌面,“把宁王罪眷反扣到周策头上,这事不就成了。”

    “难。”薛思危出声打断,“北镇抚司堂上,周策带来的那个慕姬是假的。这招他们已经用过了。”

    “周策掌管禁军多年,树大招风,他能屹立不倒就绝不是单靠周怀恩的庇护。从他身上找不到弱点,只能从周邱身上下手。”纪文远道:“还有一点,禁军与周策是蛇鼠一窝,內部虽乌烟瘴气,但还是唯周策马首是瞻。如果不能让周策心服口服的下台,难以服众,禁军也不会服从新的统领,一旦闹起来,后患无穷。”

    “把周策拉下来,还要让他与禁军一众心甘情愿。谁能做到?”胡直有些犯难。

    薛思危抬起眼皮,与纪文远想到了一块。他慢悠悠的开口:“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是皇上。”

    除了皇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

    天子一言九鼎,如果借着圣意把周策赶下来,禁军能闭上嘴,也不会遭人非议。孔阁老与岳渟渊忙着盘算户部的开支,太后久居慈宁宫不出。能左右圣人言的,只有周怀恩一人。

    “北镇抚司的事我听说了,周怀恩这临门一脚够及时。众目睽睽之下还能把周策救走,叫徐茂也不能奈他如何。”胡直叹息,拍着膝盖。“让他们父子俩死在徐茂手里,还能顺便打压周怀恩。这种事锦衣卫来办最合适不过,大家同拿一把刀,一人剐一刀,看似剐在周策身上,实际上周怀恩心里喘着大气。”

    “能在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上坐这么多年,他岂非泛泛之辈。想让皇上开口,这事就不能在刑部审,龚清与周怀恩有交情。就算他不向着周怀恩,也不会帮咱们。”纪文远对着胡直道:“先把周邱查个底朝天。”

    胡直点头,表示赞同。“周邱常年浪迹于各大酒楼与花坊,这好查。”

    提到酒楼,薛思危灵光一现。他抬手打断两人,“机会来了,不用等刑部,明日就可以扳倒周策。”

    不仅要让皇上亲自审,还要让周策被名正言顺的参一本。

    胡直与纪文远目光愕然,疑惑的看向他脸上的笑容。

    禁军办差大院里,几个侍卫坐在廊下划拳斗酒吆喝着,周策还未抬脚迈进门槛。就听里边传出一阵嬉笑声,他求助无门,累的前胸贴后背。这些当值的混账在这里酒肉斗乐,身为禁军统领,周策自己都看不下去。

    “敢情你们是拿禁军的办差大院当鸳鸯楼。”他跨步进院。

    几个勾肩搭背的侍卫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在看见来者是周策后,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浇下,面色青白不定。

    周策步子没停,站在台沟前快速扫了几人一眼。

    抱臂冷言开口:“要不改日我请个戏班子进宫,就搁这大院里搭个戏台子,再请鸳鸯楼里的姐儿把爷几个伺候舒服了,您看哪天日子好,再出来当值,行吗?”

    机灵点的侍卫立刻擦干额头的汗,回道:“大人您说笑,弟们几个也是托了沈副统领的福。”

    侍卫从地上东倒西歪的酒坛子里捡了坛还没来得及开的酒。“沈副统领从奉京带来的凉酒。”

    剩余侍卫跟着打马虎,赶相着把手中的酒往周策身前递。

    周策没看向酒,而是敏锐的捕捉到侍卫口中的‘沈副统领’。他上前一步,问:“郑观海,你说沈晋回来了?”

    放下酒坛子的郑观海一愣,“统领,您不知道?”

    “什么时候回来的?”周策急切问道。

    还真不知道,郑观海结巴道:“今日上午就回了。”

    沈晋此前北上并州,协助并州按察使剿匪,按照日子也应该是五月底回京。如今五月中旬还不到,他竟提前回来了。

    一点风声也没走漏,应当是提前回来的。

    种种迹象让周策心脏一悸。

    “沈晋人呢?”

    “这属下也不知啊,沈副统领回来的匆匆,离开时谁也不敢多问。”

    这一问三不知的态度直接把周策点炸了,他怒嚎:“不知道就去给我找,一定要把沈晋给我找到。”

    郑观海和身后的几个侍卫吓得连连点头哈腰。火速溜出禁军大院,周策气的头晕目眩,腰牌上的穗子晃悠悠的荡。

    慈宁宫内,莲河扶着太后坐上罗汉床。

    “沈晋去北镇抚司了?”

    徐茂在太后的示意下落座。回道:“来了,上午来了躺北镇抚司,要看沈愈的尸体。”

    “看也是应该的,毕竟是他的兄弟。”太后刮着茶沫,抬眼问徐茂:“周邱这事说起来也不麻烦,他杀人有锦衣卫作证。不论事出何因,杀人偿命这一点不会变,周策这会是热锅上的蚂蚁,急不可耐。”

    “禁军三万人,军饷皇粮这两项开支已经弥天。周策倒台后,可以奏请皇上削减禁军人数,省下的开支可以入户部。这样一来,内阁与户部也不会有异议。”

    “咱们徐家是武将世家,你爹和你大哥战死沙场的时候你才三个月大。那时徐家就像天塌了般,哀家被先帝软禁在后宫里,什么话也说不上。贺氏葬送了景阳十四城的百姓,连带着你母亲的裴氏全族,皆死在胡族的马蹄下。”

    当年的回忆走马观花浮现在眼前,光景如云,变幻莫测。一个个早已黄土白骨的脸庞在光影里出现。

    裕殇王、先帝、游崇山、贺殿成,嬴承麟……

    她看着他们在文渊阁里坐而论道,在演武场上起而行之。从少年意气的藩王到暮年垂老的皇帝,昭阳与夕月轮回翻转,皇极殿的龙椅换了新的主人。

    高阳当空的皇城里再也没有裕王与靖王,也没有天统帝与皇后。

    旧的朝臣以死谢罪,新的翰林前仆后继,这座皇城百年屹立不动,一代又一代帝王在此问政。先人已去,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太后从回忆里猛然睁开眼睛,道:“徐家不需要武将,哀家也能独当一面。坐在这深宫里,亦不能限制哀家。跟随帝嬴打天下的百年世家,哀家就让它在边陲乖乖趴着,京城里蠢蠢欲动的野狗,连自己被谁牵着走都不知道。”

    “先帝背弃了自己的誓言,他对不起徐家满门忠烈。哀家不计前嫌,辅佐皇帝登基。如今也到该收利息的时候了。”太后笑意盛然。“沉寂了这么多年,这京城的天也该变一变了。”

章节目录

逐明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试玉白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试玉白环并收藏逐明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