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过后的一天,宫里来了人,赏了好些东西,安阳疑惑问她父亲。
她父亲却跟她说:我们要去荆州了。
安阳那时并不知道父亲说的去荆州,是从此不会再回来,于是高高兴兴跑去跟那个人说:“我要去荆州了。”
见他没有笑,她又问:“你不为我高兴吗?”
他只淡淡回答了一句:“高兴。”
那天他没怎么说话,虽然平时也不怎么说话,可安阳就是感觉他不太高兴。
而后又过了不知多久,母亲终于开始让人收拾东西了,安阳才知道,父亲口中的去荆州,是不再回来了。
她吵闹着哭了好久,终于在下人一个不注意的时候,又溜了出去。
这次她没有去其他地方瞎逛,而是直接跑到了他那儿。
郑允之提着蘸着墨的笔一抬眼时,就看见安阳站在院子里,眼眶红红的。
安阳见了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连忙放下笔,将她拉进屋:“你怎么了?”
安阳不说话,反而哭的更大声了。
外面伺候的仆人听见这动静,赶忙过来,郑允之却摆手示意他们下去,然后给她倒了一杯水,等她哭累了,自己停下来,这才将水递给她。
安阳接过水喝了,这才平复了心情,对他道:“他们说要去荆州了,再也不回来了。”
“荆州是哪里?我为什么要去那里?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的?”安阳盯着郑允之的眼睛问,一副说着说着又要开始哭的样子。
郑允之安慰她:“你别难过,荆州也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
“可是荆州没有你啊!”她委屈道。
郑允之看着她,哄道:“皇上登基有一年了,荆王也该离开了,若再不有所行动皇上心里该不高兴了。”
安阳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不高兴,她只知道自己永远都不能再回来,也不能离开荆州,父亲甚至要在那个地方待到老。
君王之心,谁能揣度的一清二楚呢。
安阳那日天黑了也没有回去,不论郑允之再怎么劝她,她都听不进去。
直到一更天过了。
二更天过了。
三更天过了。
四更天了。
她娘终于找上门来了。
荆王妃李宛生的美貌之余,还有几分由内而外的威仪,看人的时候不怒而威。
郑宵从宫里回来尚未歇息,听见下人说荆王妃来了,都惊诧了好久,连忙又穿戴好去外面迎接。
李宛带着人将安阳是何时不见了,不见了多久,又走到了哪儿一一问清楚之后,终于在侍卫的回禀中抓住了关键信息。
午时出门,翻墙进了吏部侍郎郑宵的府上。
她带着人半夜往这边赶时,心里想着这个死丫头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性子,到时候要好好将她关在家里让她日日跟着自己,免得三更半夜不知道去哪儿鬼混。
见了郑宵她说明了来意后,这位郑大人似乎也很惊讶,完全不知道自己儿子每日跟谁厮混在一起,于是荆王妃一边道歉赔笑一边跟着郑宵往后院走,二人走的是脚下生风。
郑允之正在劝她好好回去,不然王妃该生气了,苦口婆心连茶壶里的水都喝干了。
安阳实在是不想听,就是要赖在他这儿,说不过便捂着耳朵,一会儿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又去抱他的腿大喊:“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荆王妃黑着脸,刚进门见到这一幕,她喊:“李安风!”
鬼知道安阳在听见这熟悉的声音时,心里有多害怕,就像活人见了鬼似的。
她缓缓转头看见她娘亲时,尚未开口,人就已经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提起安阳的后衣领就往外面拖。
郑宵看了这架势,以及刚才抱着郑允之的腿的画面,连忙劝道:“王妃莫要冲动,县主这不是好好的嘛,夜深了,还是赶紧让她好好休息吧。”
荆王妃看着就火冒三丈,“这管孩子要好好管,不然她能翻了天。”说罢她又看了郑允之一眼,面带歉意,“不像郑大人,郑小公子如此年纪在京城就已经人人称道了,是我管教不力,叨扰郑大人了。”
郑宵连忙行礼道:“哪里哪里,是下官疏忽了才是。”
李宛提着她出府时,安阳还不死心:“我不回去,我不去荆州!”
“你给我老实点,不去荆州你赖在郑大人府上做什么?”李宛一边往外走一边道,“明日跟我过来登门道歉。”
她是半夜被提回去的。
第二天是被拖过来的。
经过一晚上的教育,安阳无奈地接受了半个月后就要去荆州的事实,这半个月,她都是神情恹恹的,不怎么吃饭也不怎么跟人说话。
离京那日下了雪,细若柳絮的雪花落在人的脸上,冷的让人直想哭。
她没怎么见过雪,可真的下雪了时,她想的却不是在雪地里堆雪人,而是郑家那个少年会不会来送她。
她等啊等,等到皇上都来了又走了,等到小厮终于将剩下要带的东西都先送去荆州了,等到雪都停了,她也没有见到想见的那个人。
马车在雪地缓缓离去,城门消失在了视线里,她终于走远了,再也看不到京城的半点儿影子了,这才回过头来。
她枕在她爹的腿上,抱着刚递给她的套着藕粉色锦缎的汤婆子,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或许,这一别终究是见不到了吧。
*
安阳忽然觉得有马车里有些热,虽然以前的记忆都很模糊了,可她兄长这么一说,她也记起了很多的细节。
比如怎么从府里溜出来,又怎么爬进郑允之的院子里。
巧的是,从前那个少年并没有告诉过她自己的姓名,所以这次回京她见了郑允之,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并未将他认出来。
这么一回忆,竟然让人不自觉有些尴尬,她抱着人家的腿不松手的混样,此刻别提有多见不得人了,前些日子人还追到望仙楼来了,让她不要再这么沉沦下去了。
最最最令她尴尬的是,她完全不知道那天晚上他有没有把她认出来。
这风流的名声,不要其实也可以,安阳扶额,有些羞耻地低着头。
李安佑不知道她这是做什么,正要说话时,马车突然停下了。
他掀开帘子出去,看见一位身穿绯色官袍的人站在马车前,似是知道他们要经过这儿,早早在这里等候。
李安佑下了马车行了一个礼,安阳也从车厢出来,一抬头就看见郑允之站在那儿,依旧一副丰神俊朗的模样。
她动作顿了顿,随即深吸一口气恢复正常,下车规规矩矩行了礼道:“郑大人。”
有句话说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她此时低着头,完全就是一番规矩模样,心里默念着“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那句“认我做大哥”仿佛还在两人之间飘荡,让她恨不得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昨日这条街的对面发生了命案,陛下让我来看看。”郑允之与李安佑解释,他们在回京那日在宫里遇见过,此时碰上也算是个熟人了。
李安佑点点头:“原来如此,难怪能在这儿见到日理万机的郑大人。”
郑允之一笑:“世子言重了,不过是为人臣子替陛下分忧罢了。”
昨日那条封了的街道尚未解封,安阳让车夫特意绕路多走了一圈,在这儿都能碰见办案的郑大人,可见她最近有多倒霉。
二人寒暄一番,正要行礼告辞,郑允之又问道:“世子这是要去何处?”
李安佑笑着答道:“去拜访庞大人,来京城这么久了,庞大人也算是父亲老友,理应去拜访一番的。”
郑允之:“这可不巧了,我出宫时才看到庞大人跟着羽林军统领秦将军进宫,此刻怕是在宣政殿与陛下议事。”
庞叔进宫了?安阳下意识就想到他带着人出京的事情是不是败露了,可镇定下来又想到若是真的败露,陛下的禁军此刻就该找上门来拿人了,哪儿还能进宫议事呢!
郑允之对她们二人继续说道:“县主与世子若是着急,不妨此刻去宫门口等,这几日羽林军在城外校场练兵,庞校尉恐怕忙的脚不着地呢。”
李安佑听他说完:“多谢郑大人告知,免了我与妹妹白跑一趟。”
安阳也随兄长朝他行礼:“多谢郑大人。”
她想赶快离开,可李安佑说完之后又顺口问了几句朝堂之上的情况,而这位郑大人似乎也很有兴致,两人站在马车前聊着这次又是哪个官员贪污,结果分赃不均被同伙找上门来泄愤。
安阳兴致恹恹,过了一会儿,郑允之好像才注意到她在一旁等着,便对李安佑道:“下官还有事在身,失陪了。”于是转身往回走。
安阳心想总算是走了,正打算深吸一口气时,郑允之原本离去的背影突然转过身,看着兄妹二人道:“过几日郑某休沐,世子与县主若是无事,不妨来我府上坐坐?”
鬼才要去你府上!
她父亲却跟她说:我们要去荆州了。
安阳那时并不知道父亲说的去荆州,是从此不会再回来,于是高高兴兴跑去跟那个人说:“我要去荆州了。”
见他没有笑,她又问:“你不为我高兴吗?”
他只淡淡回答了一句:“高兴。”
那天他没怎么说话,虽然平时也不怎么说话,可安阳就是感觉他不太高兴。
而后又过了不知多久,母亲终于开始让人收拾东西了,安阳才知道,父亲口中的去荆州,是不再回来了。
她吵闹着哭了好久,终于在下人一个不注意的时候,又溜了出去。
这次她没有去其他地方瞎逛,而是直接跑到了他那儿。
郑允之提着蘸着墨的笔一抬眼时,就看见安阳站在院子里,眼眶红红的。
安阳见了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连忙放下笔,将她拉进屋:“你怎么了?”
安阳不说话,反而哭的更大声了。
外面伺候的仆人听见这动静,赶忙过来,郑允之却摆手示意他们下去,然后给她倒了一杯水,等她哭累了,自己停下来,这才将水递给她。
安阳接过水喝了,这才平复了心情,对他道:“他们说要去荆州了,再也不回来了。”
“荆州是哪里?我为什么要去那里?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的?”安阳盯着郑允之的眼睛问,一副说着说着又要开始哭的样子。
郑允之安慰她:“你别难过,荆州也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
“可是荆州没有你啊!”她委屈道。
郑允之看着她,哄道:“皇上登基有一年了,荆王也该离开了,若再不有所行动皇上心里该不高兴了。”
安阳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不高兴,她只知道自己永远都不能再回来,也不能离开荆州,父亲甚至要在那个地方待到老。
君王之心,谁能揣度的一清二楚呢。
安阳那日天黑了也没有回去,不论郑允之再怎么劝她,她都听不进去。
直到一更天过了。
二更天过了。
三更天过了。
四更天了。
她娘终于找上门来了。
荆王妃李宛生的美貌之余,还有几分由内而外的威仪,看人的时候不怒而威。
郑宵从宫里回来尚未歇息,听见下人说荆王妃来了,都惊诧了好久,连忙又穿戴好去外面迎接。
李宛带着人将安阳是何时不见了,不见了多久,又走到了哪儿一一问清楚之后,终于在侍卫的回禀中抓住了关键信息。
午时出门,翻墙进了吏部侍郎郑宵的府上。
她带着人半夜往这边赶时,心里想着这个死丫头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性子,到时候要好好将她关在家里让她日日跟着自己,免得三更半夜不知道去哪儿鬼混。
见了郑宵她说明了来意后,这位郑大人似乎也很惊讶,完全不知道自己儿子每日跟谁厮混在一起,于是荆王妃一边道歉赔笑一边跟着郑宵往后院走,二人走的是脚下生风。
郑允之正在劝她好好回去,不然王妃该生气了,苦口婆心连茶壶里的水都喝干了。
安阳实在是不想听,就是要赖在他这儿,说不过便捂着耳朵,一会儿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又去抱他的腿大喊:“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荆王妃黑着脸,刚进门见到这一幕,她喊:“李安风!”
鬼知道安阳在听见这熟悉的声音时,心里有多害怕,就像活人见了鬼似的。
她缓缓转头看见她娘亲时,尚未开口,人就已经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提起安阳的后衣领就往外面拖。
郑宵看了这架势,以及刚才抱着郑允之的腿的画面,连忙劝道:“王妃莫要冲动,县主这不是好好的嘛,夜深了,还是赶紧让她好好休息吧。”
荆王妃看着就火冒三丈,“这管孩子要好好管,不然她能翻了天。”说罢她又看了郑允之一眼,面带歉意,“不像郑大人,郑小公子如此年纪在京城就已经人人称道了,是我管教不力,叨扰郑大人了。”
郑宵连忙行礼道:“哪里哪里,是下官疏忽了才是。”
李宛提着她出府时,安阳还不死心:“我不回去,我不去荆州!”
“你给我老实点,不去荆州你赖在郑大人府上做什么?”李宛一边往外走一边道,“明日跟我过来登门道歉。”
她是半夜被提回去的。
第二天是被拖过来的。
经过一晚上的教育,安阳无奈地接受了半个月后就要去荆州的事实,这半个月,她都是神情恹恹的,不怎么吃饭也不怎么跟人说话。
离京那日下了雪,细若柳絮的雪花落在人的脸上,冷的让人直想哭。
她没怎么见过雪,可真的下雪了时,她想的却不是在雪地里堆雪人,而是郑家那个少年会不会来送她。
她等啊等,等到皇上都来了又走了,等到小厮终于将剩下要带的东西都先送去荆州了,等到雪都停了,她也没有见到想见的那个人。
马车在雪地缓缓离去,城门消失在了视线里,她终于走远了,再也看不到京城的半点儿影子了,这才回过头来。
她枕在她爹的腿上,抱着刚递给她的套着藕粉色锦缎的汤婆子,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或许,这一别终究是见不到了吧。
*
安阳忽然觉得有马车里有些热,虽然以前的记忆都很模糊了,可她兄长这么一说,她也记起了很多的细节。
比如怎么从府里溜出来,又怎么爬进郑允之的院子里。
巧的是,从前那个少年并没有告诉过她自己的姓名,所以这次回京她见了郑允之,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并未将他认出来。
这么一回忆,竟然让人不自觉有些尴尬,她抱着人家的腿不松手的混样,此刻别提有多见不得人了,前些日子人还追到望仙楼来了,让她不要再这么沉沦下去了。
最最最令她尴尬的是,她完全不知道那天晚上他有没有把她认出来。
这风流的名声,不要其实也可以,安阳扶额,有些羞耻地低着头。
李安佑不知道她这是做什么,正要说话时,马车突然停下了。
他掀开帘子出去,看见一位身穿绯色官袍的人站在马车前,似是知道他们要经过这儿,早早在这里等候。
李安佑下了马车行了一个礼,安阳也从车厢出来,一抬头就看见郑允之站在那儿,依旧一副丰神俊朗的模样。
她动作顿了顿,随即深吸一口气恢复正常,下车规规矩矩行了礼道:“郑大人。”
有句话说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她此时低着头,完全就是一番规矩模样,心里默念着“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那句“认我做大哥”仿佛还在两人之间飘荡,让她恨不得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昨日这条街的对面发生了命案,陛下让我来看看。”郑允之与李安佑解释,他们在回京那日在宫里遇见过,此时碰上也算是个熟人了。
李安佑点点头:“原来如此,难怪能在这儿见到日理万机的郑大人。”
郑允之一笑:“世子言重了,不过是为人臣子替陛下分忧罢了。”
昨日那条封了的街道尚未解封,安阳让车夫特意绕路多走了一圈,在这儿都能碰见办案的郑大人,可见她最近有多倒霉。
二人寒暄一番,正要行礼告辞,郑允之又问道:“世子这是要去何处?”
李安佑笑着答道:“去拜访庞大人,来京城这么久了,庞大人也算是父亲老友,理应去拜访一番的。”
郑允之:“这可不巧了,我出宫时才看到庞大人跟着羽林军统领秦将军进宫,此刻怕是在宣政殿与陛下议事。”
庞叔进宫了?安阳下意识就想到他带着人出京的事情是不是败露了,可镇定下来又想到若是真的败露,陛下的禁军此刻就该找上门来拿人了,哪儿还能进宫议事呢!
郑允之对她们二人继续说道:“县主与世子若是着急,不妨此刻去宫门口等,这几日羽林军在城外校场练兵,庞校尉恐怕忙的脚不着地呢。”
李安佑听他说完:“多谢郑大人告知,免了我与妹妹白跑一趟。”
安阳也随兄长朝他行礼:“多谢郑大人。”
她想赶快离开,可李安佑说完之后又顺口问了几句朝堂之上的情况,而这位郑大人似乎也很有兴致,两人站在马车前聊着这次又是哪个官员贪污,结果分赃不均被同伙找上门来泄愤。
安阳兴致恹恹,过了一会儿,郑允之好像才注意到她在一旁等着,便对李安佑道:“下官还有事在身,失陪了。”于是转身往回走。
安阳心想总算是走了,正打算深吸一口气时,郑允之原本离去的背影突然转过身,看着兄妹二人道:“过几日郑某休沐,世子与县主若是无事,不妨来我府上坐坐?”
鬼才要去你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