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对镜梳妆,知韫跽坐于胡床,阖目而思,身畔宫娥自上而下将她通身妆扮。
“殿下,罗尚仪已在殿外候着。”采蓝自漆屏后入内,垂手道,打断了知韫的思绪。
知韫向她投去一眼,颔首:“让她入内吧。”
采蓝行礼,点点头便出去了。知韫向案台垂眸看去,须臾,罗尚仪入内纳拜。
“罗尚仪请起。”知韫抬眼看着她,浅笑道。
罗尚仪不知皇后为何这般特殊时候召她,心中思绪万千,却没头绪,她低头不语的神情出卖了她。
知韫勾唇一笑,随手从案台上捧起茶盏,轻抿几口,方道:“罗鳆是尔大兄吧?”
罗尚仪惊慌失措的神情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赔笑,她低着头说:“殿下好记性,多年前大兄曾与殿下有过一面之缘。”
“故而吾就说么,”知韫说到此处,有意一停顿,果见罗尚仪紧绷着面庞,迅速抬眼看她神色的动作。
“尔与尔大兄皆乃大材,叫尔兄妹二人屈身于宫廷,实乃大材小用,尔等甘心?”知韫徐徐地说。
身畔宫娥仿佛颇有兴致,频频顾盼罗尚仪。
罗尚仪心里叫苦,这皇后今日怎不避讳旁人在场,竟如此说,叫她日后如何管辖宫人。又不可敷衍她,岂非进退两难……良久,她只好避重就轻,谦虚道:“殿下抬举,大兄与妾不过尔尔。不值一提,殿下娘家兄弟子侄,方是个个凤毛麟角,人中龙凤。”
知韫闻言笑笑,不置可否,又问:“若吾非皇后,岂能闻此言?”
罗尚仪再跪,忙道:“殿下过虑了,洛阳孟氏名满天下,何人不识。远的不提,前些时日,妾教导六局女史时,何人不识文慧皇后与殿下呢。”
“文慧皇后之子之孙之后人,无不名流千古,乃真龙天子,吾么,日后之事,非人力可窥。”知韫看着她,又道。
罗尚仪已起身,向前倾身,道:“殿下亦如此。”
知韫扬眉,心下有几分成算,便等宫娥侍奉好,让她们退下。
她悠悠地说:“阿馥何故羞怯?”
罗馥面露不解,不待她开口,知韫轻笑一声,道:“尔这名讳非原本的吧?”
罗馥心中松口气,面上仍谦和着说:“妾本名媃,十岁那年,府中名籍不知为何人所毁,家中大人携妾与大兄往之官府,一记载名籍的官吏问妾名甚,那时妾正与大兄追逐嬉闹,口中念着大兄名讳,官吏记上便是‘馥’,待回府大人方发觉错处,为时晚矣,便一直到如今。”
知韫道:“那吾唤尔阿媃还是阿馥呢?”
罗馥一滞,道:“殿下如何唤皆可。”
知韫眸中划过几分戏谑的笑意,道:“吾想,尔定是不喜人唤你阿媃的,否则为何尔十岁那年,将大人保管的名籍烧掉呢?”
罗馥怔愣了一下,察觉出自己身上沁上了涔涔冷汗。她心知埋藏于深处的隐秘被人挖掘出来。行一礼,便直言道:“妾大兄不过酒囊饭袋尔,只因是家中惟一男丁,自小家中五姊妹有何物件,凡他想,大人一律将物件归于大兄,妾不服,为何女子本是女子,名讳非要加上‘女’,以示温顺么?妾不甘心,想改名讳,便如适才皇后所言,那般做了,也成了。”
知韫凝视着她,未几,目含赞赏地道:“好,好!你知我为何今日召见你么?”
罗馥感受着知韫态度变化,身上冷汗渐渐褪去,只是腻在里衣上,使她欲走动走动,让里衣与肌肤隔开。
知韫仿佛心领神会,她亲自下胡床,牵过罗馥的手,两人踱了几步,她直视罗馥说:“你大兄与你本乃涪陵人士,如今却为琅琊王属臣,其中原因想必你最是清楚。”
罗馥冷笑一声,道:“不过是他不中用,耗尽了大人钱财,才换得一个琅琊王少府之职。”
知韫唇角漾起优美的弧度,随手捻起窗牖外的一朵花,道:“旁人都说你要过继族中子侄养老,属实否?”
罗馥叹息一声:“确有此事。却不是为着养老送终,妾入宫时,便起誓一生无需罗氏子弟奉养。只是,妾长嫂走得早,她的一儿一女被继室磋磨,妾未入宫时,与长侄女感情甚笃,原有心日后照拂她,可惜事与愿违,她没活过九岁,临走时,拉着妾的手,红着眼睛叫妾定要保她弟弟一生康健,脱离罗府……”
知韫心里有些动容,劝慰了她几句,仍问道:“这般说来,你待罗鳆仍有些情分,只怕成不了这事啊。”
罗馥问:“…殿下所指何事?”
“太子一事,昨夜的风声莫说你未听闻。宫外的人不知,我等宫内人想来无人不知吧?”知韫道。
罗馥心里一动,看着静静地窗牖外,疑惑道:“是妾想的那般么?”
知韫倏尔转身,笑眼明亮,道:“长公主?”
罗馥迟疑地点点头。
这回倒是知韫疑惑了,问她:“怎么见你像是没听到风声一样?”
罗馥无奈道:“这一年以来,妾那小侄儿随他父亲去往琅琊,路途遥远,妾担忧他身体吃消否,每每通信后,凡未收到回信,便心有牵挂,常常力不从心,风声耳闻归耳闻,却没大往心里去。”
知韫揶揄她:“你如何这般扭捏了?从前吾在东宫时,哪回见你,你不是像你小时烧名籍般有决心。这一年倒是变了。”
罗馥摇头道:“妾一直未变。只是有了牵挂,人柔软了些。”
知韫笑笑,进入正题道:“长公主自然算上,不过凭她一人,想做成此事,那是毫无胜算的,况且她非愚人,自会有勾结之人。”
罗馥见皇后的面上虽在笑,却隐含杀意。心里不由一凛,知她不会善罢甘休。想来也是,若是自己那小侄儿遇难,自己亦不会袖手旁观。
“中宫的心意,妾明白。正好大兄在琅琊,妾想出宫借着探望他的由头便是,届时出宫为殿下效力,若事成,殿下不忘妾便好。”她神情正色。
知韫面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岂会不知这罗馥在探查方面的能力甚好,今日召见,当真不负她的期许。
“如此便好。你安心,为我效力,自不会亏待,太子日后安然继位,你的地位不仅无可撼动,有天子与太后撑腰,你何愁年老后地位为新人所夺?况且你的抱负应当不止这点吧。”知韫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
罗馥亦笑,与知韫又闲谈许久,为防时辰一长,走漏风声,便告辞离开。
她走后不久,采芙便急急入内,忙问她如何了。
知韫有心捉弄她,便不语。
采芙更是心焦,忙道:“殿下!殿下!”
知韫“噫”了一声,点了点她,笑道:“你作甚呢?吾在此,你急甚?”
采芙眼睛一热,顿足,从陶奁里找出一张书信,那信简方拿出时,还有淡淡的檀香。
采芙知晓知韫既有心调侃她,定是事成,便不追问。将手中玄善的书信递给知韫,道:“玄善主持一去数月,昨夜我才取来,事多防疏忽,便放于匣中。”
知韫微讶,接过信来,心中默念,旋即,眉眼弯弯带笑,向采芙道:“玄善回来了。”
采芙掰着指头数了数,叹道:“这么说来,玄善主持此番去洛阳莲云观,做法事了十个月之久。”
知韫行至漆屏旁,道:“备辇,去玉清观。”
*****
三月里的倒春寒,下了些毛毛细雨,更衬春日朦胧的诗画美。
玉清观的花儿一簇簇争相盛放,竹林幽幽,知韫命人去了凤辇,只余采芙缓缓行于阡陌小径。
“殿下为何偏喜走这处?”采芙笔直望了望她的履,沾了些泥,皱了皱眉对知韫抱怨道。
知韫笑道:“多赏赏景不好么?”
采芙撇了撇嘴。
正这时,堂中传来女冠朗朗的唱诵声,着实清脆。
知韫亦见到了熟悉的倩影,她虽一身道服,头带莲花冠,素臂持拂尘,通身无饰物,仿若雨水洗涤的百合花一般。
玄善素来聪慧,瞥见远处知韫,便从堂上而出。
待她走近,四目相对,知韫熟稔地道:“走吧,主持。”
玄善瞪她一眼,亦不多言,自然地走在知韫前面,引她到自己的住处。
知韫甫一入内,凝神细看,发现木案上,早已烹好了茶,且观那茶的热气,似乎正好可入腹。
原来如此!
知韫似笑非笑看着玄善,示意她看看木案上的茶。
玄善面色从容,淡定地说:“早料到你会来。”
幸而采芙未入内,否则定要惊呼,“主持莫不是掐指一算的?”
知韫亦不见外地入坐,举起茶盏,道:“人人都当你我于东宫时相识。实则,你这小女冠,可是我少小时不可缺的玩伴。”
玄善道:“……对外,自要说是东宫时结缘,否则你我背地里的‘勾当’,不就为外人所知。”
知韫将茶盏重重放到木案上,霎了霎眼道:“什么‘勾当’?分明是你这小女冠不一门心思修道,日日不舍凡尘俗世……”
玄善道:“什么小女冠?我与你一般大,瞧瞧你这言辞,多少年来亦不长进。”
知韫“噗嗤”一笑,道:“我们何时能一见面不嚷嚷?”
玄善:“……”
知韫见她不做声,复拿起茶盏,顾盼左右无声,悄声道:“你告诉我的许家旧仆——余六,昨夜曜儿遇刺,我即刻命小娟说要传家信,实则是命余大盯着那巷口。你知余大回信甚么?”
玄善沉吟不语。
知韫接着道:“发现了琅琊王的印鉴!”
玄善望天仿佛无语的神情,道:“他没那个脑子。”
“……这话我都说不出口,”知韫道,“再者说了,再愚钝之人,若有了坏心思,不也同样么?”
玄善神情依旧,道:“我在洛阳时,他来看过我……背着人来的。”
知韫桃花瓣样的眼睛微瞪,语气不屑,“你如今过得甚滋润,他何以如此旧情难忘,幺蛾子一出又一出。”
“李霖珪骨子里与她母亲一般,颇无情无义。不过是从前庞从母在世时,口头上给我与他订过亲,他便私以为我是他的,至今仍固执地这般认为,丝毫不顾虑旁人是否有意。”玄善冷冷地道。
知韫说:“既如此,凭他的脑子,确不像刺杀曜儿的主谋,况且他那副模样能有何野心?我只怀疑他是否为人利用罢了。”
玄善亦正色起来。
“既有他的印鉴,看来是为人所陷害,就是不知他的仇雠乃何人?”
知韫点点头,颇赞同她的说法。
“他素性沾花惹草,能与何人结怨呢?”
玄善呷了口茶,道:“他的姬妾么?”
知韫觉得不可置信,眉眼弯弯,笑道:“玄善,你莫不是内宫法事做多了,想到的皆是后妃。若照你这般说辞,那李霖瑾岂不是日日要防着这满宫嫔御了?”
“若我是他,确是会防着的。”玄善道。
知韫失笑道:“李霖瑾要防也是防皇嗣,妃嫔一般来说,与他能与何仇怨?”
玄善向来洞察人心精确,知韫也不得不细细想想琅琊王的姬妾。
“你似乎什么话都撇不开皇帝。”玄善看着知韫,目光深深地说道。
知韫没有否认,道:“谁让他是皇帝呢?”
玄善没追问,也没接话,道:“我不在宫里的时候,你应当见过几面裴郬吧。”
知韫没好气道:“一面……什么叫你不在宫里,我就见他。”
“你看你,一提裴郬,便像一条刚从河里捞上来的鱼,慌慌张张的,”玄善不愠不火地说,“他是朝臣,做何事皆比你方便,他来见你定是有所愧,你让他帮你查明此事,自不在话下,这一切慢慢就水落石出了。”
知韫有些了悟地看着玄善,回避方才话题,奇道:“到底你是女冠还是我是女冠?说起这些,你倒是厉害,好生可惜,你若是未遭变故就好了,入仕为官,或是开疆扩土。”
玄善云淡风轻道:“别以为我不知你在想什么。”
知韫目光幽幽,有些啼笑皆非道:“你这不是赞你么?好,那你说我想什么了?”
“你在想——朝中一些酒囊饭袋一点不如我们女子。”
“不错,自小我就这般想。”知韫笑得开怀。
玄善颔首,正当二人皆以为今日谈话已止,二人各自起身,转身欲走时。
玄善脚步顿住,知韫看她停下,亦是步履一顿。
“你但凡不对裴郬那么心软,能抛下男女情感,我想你或可成为第二个高祖窦皇后。”
玄善的声音平缓,却让知韫愣神。
玄善愈是严肃,知韫愈是好奇玄善是出于调侃,还是别的。便狐疑地问:“……高祖窦皇后结局并不善。”
玄善投去意味深长地一眼,“结局不善的非高祖窦皇后,而是她的后人。你若成她,你的后人结局自不同。”
说罢,玄善轻提拂尘,转身离开。
“殿下,罗尚仪已在殿外候着。”采蓝自漆屏后入内,垂手道,打断了知韫的思绪。
知韫向她投去一眼,颔首:“让她入内吧。”
采蓝行礼,点点头便出去了。知韫向案台垂眸看去,须臾,罗尚仪入内纳拜。
“罗尚仪请起。”知韫抬眼看着她,浅笑道。
罗尚仪不知皇后为何这般特殊时候召她,心中思绪万千,却没头绪,她低头不语的神情出卖了她。
知韫勾唇一笑,随手从案台上捧起茶盏,轻抿几口,方道:“罗鳆是尔大兄吧?”
罗尚仪惊慌失措的神情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赔笑,她低着头说:“殿下好记性,多年前大兄曾与殿下有过一面之缘。”
“故而吾就说么,”知韫说到此处,有意一停顿,果见罗尚仪紧绷着面庞,迅速抬眼看她神色的动作。
“尔与尔大兄皆乃大材,叫尔兄妹二人屈身于宫廷,实乃大材小用,尔等甘心?”知韫徐徐地说。
身畔宫娥仿佛颇有兴致,频频顾盼罗尚仪。
罗尚仪心里叫苦,这皇后今日怎不避讳旁人在场,竟如此说,叫她日后如何管辖宫人。又不可敷衍她,岂非进退两难……良久,她只好避重就轻,谦虚道:“殿下抬举,大兄与妾不过尔尔。不值一提,殿下娘家兄弟子侄,方是个个凤毛麟角,人中龙凤。”
知韫闻言笑笑,不置可否,又问:“若吾非皇后,岂能闻此言?”
罗尚仪再跪,忙道:“殿下过虑了,洛阳孟氏名满天下,何人不识。远的不提,前些时日,妾教导六局女史时,何人不识文慧皇后与殿下呢。”
“文慧皇后之子之孙之后人,无不名流千古,乃真龙天子,吾么,日后之事,非人力可窥。”知韫看着她,又道。
罗尚仪已起身,向前倾身,道:“殿下亦如此。”
知韫扬眉,心下有几分成算,便等宫娥侍奉好,让她们退下。
她悠悠地说:“阿馥何故羞怯?”
罗馥面露不解,不待她开口,知韫轻笑一声,道:“尔这名讳非原本的吧?”
罗馥心中松口气,面上仍谦和着说:“妾本名媃,十岁那年,府中名籍不知为何人所毁,家中大人携妾与大兄往之官府,一记载名籍的官吏问妾名甚,那时妾正与大兄追逐嬉闹,口中念着大兄名讳,官吏记上便是‘馥’,待回府大人方发觉错处,为时晚矣,便一直到如今。”
知韫道:“那吾唤尔阿媃还是阿馥呢?”
罗馥一滞,道:“殿下如何唤皆可。”
知韫眸中划过几分戏谑的笑意,道:“吾想,尔定是不喜人唤你阿媃的,否则为何尔十岁那年,将大人保管的名籍烧掉呢?”
罗馥怔愣了一下,察觉出自己身上沁上了涔涔冷汗。她心知埋藏于深处的隐秘被人挖掘出来。行一礼,便直言道:“妾大兄不过酒囊饭袋尔,只因是家中惟一男丁,自小家中五姊妹有何物件,凡他想,大人一律将物件归于大兄,妾不服,为何女子本是女子,名讳非要加上‘女’,以示温顺么?妾不甘心,想改名讳,便如适才皇后所言,那般做了,也成了。”
知韫凝视着她,未几,目含赞赏地道:“好,好!你知我为何今日召见你么?”
罗馥感受着知韫态度变化,身上冷汗渐渐褪去,只是腻在里衣上,使她欲走动走动,让里衣与肌肤隔开。
知韫仿佛心领神会,她亲自下胡床,牵过罗馥的手,两人踱了几步,她直视罗馥说:“你大兄与你本乃涪陵人士,如今却为琅琊王属臣,其中原因想必你最是清楚。”
罗馥冷笑一声,道:“不过是他不中用,耗尽了大人钱财,才换得一个琅琊王少府之职。”
知韫唇角漾起优美的弧度,随手捻起窗牖外的一朵花,道:“旁人都说你要过继族中子侄养老,属实否?”
罗馥叹息一声:“确有此事。却不是为着养老送终,妾入宫时,便起誓一生无需罗氏子弟奉养。只是,妾长嫂走得早,她的一儿一女被继室磋磨,妾未入宫时,与长侄女感情甚笃,原有心日后照拂她,可惜事与愿违,她没活过九岁,临走时,拉着妾的手,红着眼睛叫妾定要保她弟弟一生康健,脱离罗府……”
知韫心里有些动容,劝慰了她几句,仍问道:“这般说来,你待罗鳆仍有些情分,只怕成不了这事啊。”
罗馥问:“…殿下所指何事?”
“太子一事,昨夜的风声莫说你未听闻。宫外的人不知,我等宫内人想来无人不知吧?”知韫道。
罗馥心里一动,看着静静地窗牖外,疑惑道:“是妾想的那般么?”
知韫倏尔转身,笑眼明亮,道:“长公主?”
罗馥迟疑地点点头。
这回倒是知韫疑惑了,问她:“怎么见你像是没听到风声一样?”
罗馥无奈道:“这一年以来,妾那小侄儿随他父亲去往琅琊,路途遥远,妾担忧他身体吃消否,每每通信后,凡未收到回信,便心有牵挂,常常力不从心,风声耳闻归耳闻,却没大往心里去。”
知韫揶揄她:“你如何这般扭捏了?从前吾在东宫时,哪回见你,你不是像你小时烧名籍般有决心。这一年倒是变了。”
罗馥摇头道:“妾一直未变。只是有了牵挂,人柔软了些。”
知韫笑笑,进入正题道:“长公主自然算上,不过凭她一人,想做成此事,那是毫无胜算的,况且她非愚人,自会有勾结之人。”
罗馥见皇后的面上虽在笑,却隐含杀意。心里不由一凛,知她不会善罢甘休。想来也是,若是自己那小侄儿遇难,自己亦不会袖手旁观。
“中宫的心意,妾明白。正好大兄在琅琊,妾想出宫借着探望他的由头便是,届时出宫为殿下效力,若事成,殿下不忘妾便好。”她神情正色。
知韫面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岂会不知这罗馥在探查方面的能力甚好,今日召见,当真不负她的期许。
“如此便好。你安心,为我效力,自不会亏待,太子日后安然继位,你的地位不仅无可撼动,有天子与太后撑腰,你何愁年老后地位为新人所夺?况且你的抱负应当不止这点吧。”知韫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
罗馥亦笑,与知韫又闲谈许久,为防时辰一长,走漏风声,便告辞离开。
她走后不久,采芙便急急入内,忙问她如何了。
知韫有心捉弄她,便不语。
采芙更是心焦,忙道:“殿下!殿下!”
知韫“噫”了一声,点了点她,笑道:“你作甚呢?吾在此,你急甚?”
采芙眼睛一热,顿足,从陶奁里找出一张书信,那信简方拿出时,还有淡淡的檀香。
采芙知晓知韫既有心调侃她,定是事成,便不追问。将手中玄善的书信递给知韫,道:“玄善主持一去数月,昨夜我才取来,事多防疏忽,便放于匣中。”
知韫微讶,接过信来,心中默念,旋即,眉眼弯弯带笑,向采芙道:“玄善回来了。”
采芙掰着指头数了数,叹道:“这么说来,玄善主持此番去洛阳莲云观,做法事了十个月之久。”
知韫行至漆屏旁,道:“备辇,去玉清观。”
*****
三月里的倒春寒,下了些毛毛细雨,更衬春日朦胧的诗画美。
玉清观的花儿一簇簇争相盛放,竹林幽幽,知韫命人去了凤辇,只余采芙缓缓行于阡陌小径。
“殿下为何偏喜走这处?”采芙笔直望了望她的履,沾了些泥,皱了皱眉对知韫抱怨道。
知韫笑道:“多赏赏景不好么?”
采芙撇了撇嘴。
正这时,堂中传来女冠朗朗的唱诵声,着实清脆。
知韫亦见到了熟悉的倩影,她虽一身道服,头带莲花冠,素臂持拂尘,通身无饰物,仿若雨水洗涤的百合花一般。
玄善素来聪慧,瞥见远处知韫,便从堂上而出。
待她走近,四目相对,知韫熟稔地道:“走吧,主持。”
玄善瞪她一眼,亦不多言,自然地走在知韫前面,引她到自己的住处。
知韫甫一入内,凝神细看,发现木案上,早已烹好了茶,且观那茶的热气,似乎正好可入腹。
原来如此!
知韫似笑非笑看着玄善,示意她看看木案上的茶。
玄善面色从容,淡定地说:“早料到你会来。”
幸而采芙未入内,否则定要惊呼,“主持莫不是掐指一算的?”
知韫亦不见外地入坐,举起茶盏,道:“人人都当你我于东宫时相识。实则,你这小女冠,可是我少小时不可缺的玩伴。”
玄善道:“……对外,自要说是东宫时结缘,否则你我背地里的‘勾当’,不就为外人所知。”
知韫将茶盏重重放到木案上,霎了霎眼道:“什么‘勾当’?分明是你这小女冠不一门心思修道,日日不舍凡尘俗世……”
玄善道:“什么小女冠?我与你一般大,瞧瞧你这言辞,多少年来亦不长进。”
知韫“噗嗤”一笑,道:“我们何时能一见面不嚷嚷?”
玄善:“……”
知韫见她不做声,复拿起茶盏,顾盼左右无声,悄声道:“你告诉我的许家旧仆——余六,昨夜曜儿遇刺,我即刻命小娟说要传家信,实则是命余大盯着那巷口。你知余大回信甚么?”
玄善沉吟不语。
知韫接着道:“发现了琅琊王的印鉴!”
玄善望天仿佛无语的神情,道:“他没那个脑子。”
“……这话我都说不出口,”知韫道,“再者说了,再愚钝之人,若有了坏心思,不也同样么?”
玄善神情依旧,道:“我在洛阳时,他来看过我……背着人来的。”
知韫桃花瓣样的眼睛微瞪,语气不屑,“你如今过得甚滋润,他何以如此旧情难忘,幺蛾子一出又一出。”
“李霖珪骨子里与她母亲一般,颇无情无义。不过是从前庞从母在世时,口头上给我与他订过亲,他便私以为我是他的,至今仍固执地这般认为,丝毫不顾虑旁人是否有意。”玄善冷冷地道。
知韫说:“既如此,凭他的脑子,确不像刺杀曜儿的主谋,况且他那副模样能有何野心?我只怀疑他是否为人利用罢了。”
玄善亦正色起来。
“既有他的印鉴,看来是为人所陷害,就是不知他的仇雠乃何人?”
知韫点点头,颇赞同她的说法。
“他素性沾花惹草,能与何人结怨呢?”
玄善呷了口茶,道:“他的姬妾么?”
知韫觉得不可置信,眉眼弯弯,笑道:“玄善,你莫不是内宫法事做多了,想到的皆是后妃。若照你这般说辞,那李霖瑾岂不是日日要防着这满宫嫔御了?”
“若我是他,确是会防着的。”玄善道。
知韫失笑道:“李霖瑾要防也是防皇嗣,妃嫔一般来说,与他能与何仇怨?”
玄善向来洞察人心精确,知韫也不得不细细想想琅琊王的姬妾。
“你似乎什么话都撇不开皇帝。”玄善看着知韫,目光深深地说道。
知韫没有否认,道:“谁让他是皇帝呢?”
玄善没追问,也没接话,道:“我不在宫里的时候,你应当见过几面裴郬吧。”
知韫没好气道:“一面……什么叫你不在宫里,我就见他。”
“你看你,一提裴郬,便像一条刚从河里捞上来的鱼,慌慌张张的,”玄善不愠不火地说,“他是朝臣,做何事皆比你方便,他来见你定是有所愧,你让他帮你查明此事,自不在话下,这一切慢慢就水落石出了。”
知韫有些了悟地看着玄善,回避方才话题,奇道:“到底你是女冠还是我是女冠?说起这些,你倒是厉害,好生可惜,你若是未遭变故就好了,入仕为官,或是开疆扩土。”
玄善云淡风轻道:“别以为我不知你在想什么。”
知韫目光幽幽,有些啼笑皆非道:“你这不是赞你么?好,那你说我想什么了?”
“你在想——朝中一些酒囊饭袋一点不如我们女子。”
“不错,自小我就这般想。”知韫笑得开怀。
玄善颔首,正当二人皆以为今日谈话已止,二人各自起身,转身欲走时。
玄善脚步顿住,知韫看她停下,亦是步履一顿。
“你但凡不对裴郬那么心软,能抛下男女情感,我想你或可成为第二个高祖窦皇后。”
玄善的声音平缓,却让知韫愣神。
玄善愈是严肃,知韫愈是好奇玄善是出于调侃,还是别的。便狐疑地问:“……高祖窦皇后结局并不善。”
玄善投去意味深长地一眼,“结局不善的非高祖窦皇后,而是她的后人。你若成她,你的后人结局自不同。”
说罢,玄善轻提拂尘,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