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母女心结
“我早知道她不疼我,给了她,一分也不能给我剩下。”
闻言,陶母脊背一凉,忙把外孙女从怀里分开,抓着她的肩膀正色道:“可不准这么说!你额涅好不容易生下了你,为你吃了多大的苦你都不知道。往后一句也不许提!”
张如婉鼻子一哼,身子一撇道:“为我吃苦?是,恐怕是因为生了我之后才吃了大苦吧!”不由得用袖角子点了点眼泪,向她外祖母诉云:“您也知道,我太太那个人素来是不喜欢我的,就因为我是女孩儿,天天阴阳怪气儿,这是天生的,没法子,我也认了。她却还要连带着我额涅一起说,我气不过,与她辩白,哪次不是挨骂?我以为,我们娘儿俩在这家都是受委屈的,理当是一体同心,互相照应才是。这些您看在眼里,我自小儿对她是什么样的心?可是……可是……”想到那件事,张如婉再也说不下去,不由得哽咽住。
陶母对着她越说越红的眼,终于不落忍,将她拥入怀里,不住地抚摸:“好孩子,好孩子。”
依偎进外祖母怀里的一刹那,张如婉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又怕惊扰旁人,只得低声轻轻抽泣,“明明是怀生,却偏偏说是胖的,全家上下都知道,只我不知。哪里有这样的?我可是她亲姑娘啊!”说着,越发伤心起来。
陶母长叹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说道:“你不知道,当年赶上大行皇后的丧仪,他们只得如此瞒着,不然全家上下都得受牵连,哪还能有今日?”
“凭它是因为什么,难道告诉了我,我就满街敲锣打鼓告诉去了不成?我嘴上就那么没有把门儿的?就是他们天生一颗偏心,认定了只有他儿子才是好的,都快四十岁了,挣了半条命出去也要往下生,只有她儿子的命是命,自己的就不是命了吗?”
“当啷——”
外间一声响动,惊得祖孙二人慌忙拭泪整装。陶母探出身去,见女儿陶格斯痴痴立在当间,铜盆掉在地上,泼洒了一地的热水。
“郭罗嫲嫲,怎么了?”张如婉方才在镜盒前把眼睛擦干净,又理了理鬓发,起身欲探。陶母连忙把陶格斯推进另一边的屋门,匆匆进来,将张如婉拦了回去。
“不妨事,是那大狸花猫上蹿下跳,把水盆子踢倒了。”
陶格斯愣在小屋,许久才反应过来,不知如何措置。转而却听见自己父亲爽朗的声音从屋外进来,似在里间交谈了半日,竟又往这边来了。
老大人一掀门帘子,果然见女儿愣在那里,不由得叹了口气:“你额吉说你在这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教我带你过去。青儿么,我们已经安慰好了。往后她入宫当了差,没有多少见的日子,过去的是非说不清楚,也不用再说了,你只说是帮我张罗去的,旁的话别提。”
陶格斯木讷地点头,随着父亲去了,只听父亲叹道:“糊涂人,因为当年那个痴想头,生出多少事来……”
晚间是家宴,仅在内院正堂上支了一桌。只见姨母、舅舅等长辈都坐在下首,唯独把老大人身侧的主宾位置给张如婉留着。她推辞再三,不肯就坐。
“咱们蒙古人,女儿是家里的娇客,又说儿女在外回家头三日都是客,你只在家三日,自然坐这儿。”见外孙女仍然犹豫,老大人不禁佯作嗔怪:“看来是青儿嫌弃郭罗玛法老了,不愿意挨着我咯!”
张如婉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口外,同郭罗玛法一起烤羊肉、看星星的快活日子,连连作揖入座,不再推辞。
一时家人坐定,老大人才端杯起酒。
“今日青儿回来了,咱们一家借此团圆团圆,也沾沾青儿的喜气,来,先共饮此杯!”
杯子里装的是他家自酿的马奶酒,独有一股醇香。只是张如婉甚少吃酒,不由得五官皱在一起,引得老大人哈哈大笑。
“怎么?我的孩子,小时候咱们爷孙俩在口外喝酒吃肉,何等畅快?如今反倒不能了?”
张如婉缓和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还是她母亲陶格斯接过话茬道:“您还说呢,当日在口外,您一烤肉,她就闻着味儿来,见您喝的酒香甜,还以为是浆子,嚷着要喝,您被缠烦了,便用筷子沾一点给她尝,就这么一点一点的,不一会儿就醉得醒不过来,哪里是她能吃酒呢?”
众人无不嬉笑,引得张如婉不好意思起来,狠捏了母亲一把。
老大人见她母女有所缓和,心中稍稍宽解,正色道:“虽然如此,但往后入内当差,便是大人了,少不得有吃酒的时候。今日在家索性多吃些,看看自己到底能吃多少,到时候也有个章程,总好过教人糊弄过去!”
家人都道在理,纷纷都要敬酒,却统统被老大人按了回去。
“这群急猴儿!你们怕是知道,我们青儿这么出众,后日进去万一直接送去学了规矩,当了主子,就没你们敬酒的份儿了!”
陶母一听这话僭越,忙暗中扯他的衣服:“你阿爸果真是老了,方吃一口酒,便说出这么多梦话来!还是我说罢!”
老大人亦觉不妥,遂住了口,听老伴一言。
陶母举杯,向外孙女道:“青儿是咱们家这辈儿里头一个大姑娘,我自小看她,就知道她最是好的。前几年只不过因为久病缠绵,所以一直在家将养。今年身子大好了之后,果然一举选上,给咱们全家脸上添了多少光彩?”
“这都是不用说的!”老大人嫌老伴的话太磨叽,遂打断了自己又举起杯来:“青儿,冠冕堂皇的话今天都不再说了,我们只希望,你进宫以后,无论当什么差事、伺候哪一门主子,都稳稳当当的,并不指望你出类拔萃攀什么高枝儿,只要你小心把自己看顾好,将这几年的差事安安生生地办完出宫。那时候我想必也不用再跑外了,到时候我亲自去给你相一门好亲,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处,一起过好日子!”
众人举杯同饮之时,只听一个幼稚声音传来:“我也要喝!我也要喝!”
原来是张如婉的弟弟,扑在姐姐身上抢酒吃。那张如婉虽然从来都不愿意搭理这个与自己相差十岁的小弟弟,可今见他虎头虎脑的,总往自己身边凑,不由得心生怜悯。便也学着郭罗玛法的样子,用筷子沾着马奶酒给张骋怀吃了几点。唬得他也满面绯红,不一会儿就窝在姐姐怀里呼呼大睡起来。陶格斯几次要接手过来,张如婉却怕惊醒了孩子,一直自己抱着。
一时家宴已毕,张如婉的双腿都被小孩子坐得有些酥麻,站不起身,终于把她弟弟给她母亲抱着,揉着腿站起身来。
老大人有些吃醉了,坚持要让青儿在这里,在正堂的碧纱橱跟着她外祖母住。陶格斯推脱不得,忙说:“今儿是姑娘的好日子,咱们还是听姑娘的道理。”
老大人最宠外孙女,便规规矩矩地躬身侧耳听着外孙女的话。
张如婉本是千万个不愿意回到那个逼仄的张家小院的,可瞧着母亲愈发佝偻的身子,抱着胖小子的手臂勒得发白,很是吃力,又于心不忍。便向外祖父母深深请了安:“玛法、嫲嫲,我能有今日,全仗您二老拉扯,论理是应当在跟前好好伺候一日。可您也明白我那太太是个什么情形,我额涅自己回去,还不知道怎么说呢。”说着瞟了瞟她母亲绝望的眼睛。
“是,是,咱们乐一天了,也该回去给他阿玛和太太报个喜,请个安,后日再来,从咱们家送去也是一样。”陶母劝和着,终于说服了老头回屋安置,仍让孩子的舅将他们三人好好送回张家才罢。
天色已晚,路上已经没有几盏灯亮着,张如婉母女看着熟睡的张骋怀,一路无话。到张家小院门口,她舅却不见门口有灯亮着,隔着帘子悄声问道:“大姐,灯也没亮,恐是睡下了?”
陶格斯闻言,将车帘掀开一条缝瞧了瞧,只见尚未落锁,冷笑了一声,她弟弟顺着视线看过去,也明白了,不满地撇了撇嘴。
“要我说,到底还是趁着小子不懂事,送到咱们家去,同家里的孩子一起念念书、学学规矩,只怕还强些。”他舅舅一手接过熟睡的骋怀,一手扶着他们母女下来,又回身把包袱够了出来。
只见陶格斯无奈苦笑,他心下也明白了大半,只向陶格斯道:“外甥女在家略住一日,还过这边来罢!你姨你舅也都想着请请你,讨讨你的面子呢!”
张如婉微笑作揖:“舅舅放心,我自然要去烦你们一烦。”
他舅舅回身驾车回家,不在话下。
刚一进门,只见小院地上放着一个大盆,一大堆油渍麻花的杯盘碗盏散落在那里,竟等着陶格斯母女回来清洗,张如婉瞧着就气儿不打一处来,刚要发作,只见书房门“吱呀”一开,她父亲探身出来:
“姑娘回来了!”
闻言,陶母脊背一凉,忙把外孙女从怀里分开,抓着她的肩膀正色道:“可不准这么说!你额涅好不容易生下了你,为你吃了多大的苦你都不知道。往后一句也不许提!”
张如婉鼻子一哼,身子一撇道:“为我吃苦?是,恐怕是因为生了我之后才吃了大苦吧!”不由得用袖角子点了点眼泪,向她外祖母诉云:“您也知道,我太太那个人素来是不喜欢我的,就因为我是女孩儿,天天阴阳怪气儿,这是天生的,没法子,我也认了。她却还要连带着我额涅一起说,我气不过,与她辩白,哪次不是挨骂?我以为,我们娘儿俩在这家都是受委屈的,理当是一体同心,互相照应才是。这些您看在眼里,我自小儿对她是什么样的心?可是……可是……”想到那件事,张如婉再也说不下去,不由得哽咽住。
陶母对着她越说越红的眼,终于不落忍,将她拥入怀里,不住地抚摸:“好孩子,好孩子。”
依偎进外祖母怀里的一刹那,张如婉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又怕惊扰旁人,只得低声轻轻抽泣,“明明是怀生,却偏偏说是胖的,全家上下都知道,只我不知。哪里有这样的?我可是她亲姑娘啊!”说着,越发伤心起来。
陶母长叹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说道:“你不知道,当年赶上大行皇后的丧仪,他们只得如此瞒着,不然全家上下都得受牵连,哪还能有今日?”
“凭它是因为什么,难道告诉了我,我就满街敲锣打鼓告诉去了不成?我嘴上就那么没有把门儿的?就是他们天生一颗偏心,认定了只有他儿子才是好的,都快四十岁了,挣了半条命出去也要往下生,只有她儿子的命是命,自己的就不是命了吗?”
“当啷——”
外间一声响动,惊得祖孙二人慌忙拭泪整装。陶母探出身去,见女儿陶格斯痴痴立在当间,铜盆掉在地上,泼洒了一地的热水。
“郭罗嫲嫲,怎么了?”张如婉方才在镜盒前把眼睛擦干净,又理了理鬓发,起身欲探。陶母连忙把陶格斯推进另一边的屋门,匆匆进来,将张如婉拦了回去。
“不妨事,是那大狸花猫上蹿下跳,把水盆子踢倒了。”
陶格斯愣在小屋,许久才反应过来,不知如何措置。转而却听见自己父亲爽朗的声音从屋外进来,似在里间交谈了半日,竟又往这边来了。
老大人一掀门帘子,果然见女儿愣在那里,不由得叹了口气:“你额吉说你在这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教我带你过去。青儿么,我们已经安慰好了。往后她入宫当了差,没有多少见的日子,过去的是非说不清楚,也不用再说了,你只说是帮我张罗去的,旁的话别提。”
陶格斯木讷地点头,随着父亲去了,只听父亲叹道:“糊涂人,因为当年那个痴想头,生出多少事来……”
晚间是家宴,仅在内院正堂上支了一桌。只见姨母、舅舅等长辈都坐在下首,唯独把老大人身侧的主宾位置给张如婉留着。她推辞再三,不肯就坐。
“咱们蒙古人,女儿是家里的娇客,又说儿女在外回家头三日都是客,你只在家三日,自然坐这儿。”见外孙女仍然犹豫,老大人不禁佯作嗔怪:“看来是青儿嫌弃郭罗玛法老了,不愿意挨着我咯!”
张如婉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口外,同郭罗玛法一起烤羊肉、看星星的快活日子,连连作揖入座,不再推辞。
一时家人坐定,老大人才端杯起酒。
“今日青儿回来了,咱们一家借此团圆团圆,也沾沾青儿的喜气,来,先共饮此杯!”
杯子里装的是他家自酿的马奶酒,独有一股醇香。只是张如婉甚少吃酒,不由得五官皱在一起,引得老大人哈哈大笑。
“怎么?我的孩子,小时候咱们爷孙俩在口外喝酒吃肉,何等畅快?如今反倒不能了?”
张如婉缓和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还是她母亲陶格斯接过话茬道:“您还说呢,当日在口外,您一烤肉,她就闻着味儿来,见您喝的酒香甜,还以为是浆子,嚷着要喝,您被缠烦了,便用筷子沾一点给她尝,就这么一点一点的,不一会儿就醉得醒不过来,哪里是她能吃酒呢?”
众人无不嬉笑,引得张如婉不好意思起来,狠捏了母亲一把。
老大人见她母女有所缓和,心中稍稍宽解,正色道:“虽然如此,但往后入内当差,便是大人了,少不得有吃酒的时候。今日在家索性多吃些,看看自己到底能吃多少,到时候也有个章程,总好过教人糊弄过去!”
家人都道在理,纷纷都要敬酒,却统统被老大人按了回去。
“这群急猴儿!你们怕是知道,我们青儿这么出众,后日进去万一直接送去学了规矩,当了主子,就没你们敬酒的份儿了!”
陶母一听这话僭越,忙暗中扯他的衣服:“你阿爸果真是老了,方吃一口酒,便说出这么多梦话来!还是我说罢!”
老大人亦觉不妥,遂住了口,听老伴一言。
陶母举杯,向外孙女道:“青儿是咱们家这辈儿里头一个大姑娘,我自小看她,就知道她最是好的。前几年只不过因为久病缠绵,所以一直在家将养。今年身子大好了之后,果然一举选上,给咱们全家脸上添了多少光彩?”
“这都是不用说的!”老大人嫌老伴的话太磨叽,遂打断了自己又举起杯来:“青儿,冠冕堂皇的话今天都不再说了,我们只希望,你进宫以后,无论当什么差事、伺候哪一门主子,都稳稳当当的,并不指望你出类拔萃攀什么高枝儿,只要你小心把自己看顾好,将这几年的差事安安生生地办完出宫。那时候我想必也不用再跑外了,到时候我亲自去给你相一门好亲,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处,一起过好日子!”
众人举杯同饮之时,只听一个幼稚声音传来:“我也要喝!我也要喝!”
原来是张如婉的弟弟,扑在姐姐身上抢酒吃。那张如婉虽然从来都不愿意搭理这个与自己相差十岁的小弟弟,可今见他虎头虎脑的,总往自己身边凑,不由得心生怜悯。便也学着郭罗玛法的样子,用筷子沾着马奶酒给张骋怀吃了几点。唬得他也满面绯红,不一会儿就窝在姐姐怀里呼呼大睡起来。陶格斯几次要接手过来,张如婉却怕惊醒了孩子,一直自己抱着。
一时家宴已毕,张如婉的双腿都被小孩子坐得有些酥麻,站不起身,终于把她弟弟给她母亲抱着,揉着腿站起身来。
老大人有些吃醉了,坚持要让青儿在这里,在正堂的碧纱橱跟着她外祖母住。陶格斯推脱不得,忙说:“今儿是姑娘的好日子,咱们还是听姑娘的道理。”
老大人最宠外孙女,便规规矩矩地躬身侧耳听着外孙女的话。
张如婉本是千万个不愿意回到那个逼仄的张家小院的,可瞧着母亲愈发佝偻的身子,抱着胖小子的手臂勒得发白,很是吃力,又于心不忍。便向外祖父母深深请了安:“玛法、嫲嫲,我能有今日,全仗您二老拉扯,论理是应当在跟前好好伺候一日。可您也明白我那太太是个什么情形,我额涅自己回去,还不知道怎么说呢。”说着瞟了瞟她母亲绝望的眼睛。
“是,是,咱们乐一天了,也该回去给他阿玛和太太报个喜,请个安,后日再来,从咱们家送去也是一样。”陶母劝和着,终于说服了老头回屋安置,仍让孩子的舅将他们三人好好送回张家才罢。
天色已晚,路上已经没有几盏灯亮着,张如婉母女看着熟睡的张骋怀,一路无话。到张家小院门口,她舅却不见门口有灯亮着,隔着帘子悄声问道:“大姐,灯也没亮,恐是睡下了?”
陶格斯闻言,将车帘掀开一条缝瞧了瞧,只见尚未落锁,冷笑了一声,她弟弟顺着视线看过去,也明白了,不满地撇了撇嘴。
“要我说,到底还是趁着小子不懂事,送到咱们家去,同家里的孩子一起念念书、学学规矩,只怕还强些。”他舅舅一手接过熟睡的骋怀,一手扶着他们母女下来,又回身把包袱够了出来。
只见陶格斯无奈苦笑,他心下也明白了大半,只向陶格斯道:“外甥女在家略住一日,还过这边来罢!你姨你舅也都想着请请你,讨讨你的面子呢!”
张如婉微笑作揖:“舅舅放心,我自然要去烦你们一烦。”
他舅舅回身驾车回家,不在话下。
刚一进门,只见小院地上放着一个大盆,一大堆油渍麻花的杯盘碗盏散落在那里,竟等着陶格斯母女回来清洗,张如婉瞧着就气儿不打一处来,刚要发作,只见书房门“吱呀”一开,她父亲探身出来:
“姑娘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