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延禧宫当差
翌日天不亮,张如婉的舅舅便已备好了车马。因会计司历来是卯时二刻唱名点卯,所以全家也未曾睡沉,只过了寅时,便俱行起身相送。
母女姊妹的话一时一刻也说不尽,最后还是老大人果决地将张如婉送上车,挥挥手让去。
张书生在人群后面负手而立,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手心已经湿透,却直到马车消失无踪,都未肯抬起手挥那么一下。
张如婉见父亲竟如此,心不觉灰了一灰,握紧了包袱,只摸到一折硬邦邦的东西。打开一看,才知是父亲当日在书房送她的字帖,她坚持不拿,却到底塞进了包袱里。天方有一丝亮气,车内并无一丝烛火,看不分明。她仍把东西塞进包袱,不再细看。
至会计司门前,已有不少家的车马在此。
舅舅扶张如婉下了车,又欲往门里送,早有管事的出来驱赶,让赶紧把车马挪走。
“我家大姑娘一个人,怪不放心的,好歹让送到二门上罢!”说着就要与那管事的塞东西。
谁想到那人竟不理会,只摆手道:“你家也是大姑娘,他家也是大姑娘,这里头谁不是各家的姑奶奶来的?要是都送到二门上,这门槛子不早踩烂了?”
张如婉见舅舅为难,便向他深深作揖道:“舅舅不必再送了,内里规矩也多,咱们没得冲撞了。家里人都等着,您不如趁早回去报个信,一家子也都没什么可惦记的了。”
“瞧瞧,你姑娘多明白?这里也不是别处,是内府衙门,到了这儿还有什么可记挂的呢?过了今儿可就都是大内的人了。”
张如婉的舅舅这才又嘱咐了几句,回身驾车走了。
眼见家里的车真个没了影,张如婉心中倒是空落落的,加之春风一拂,更引起那悲春伤秋之感,几欲落泪。忽而手上一轻,惊了她一跳。
“张大姐姐,怎么还在这儿发愣呢?快快随我进去罢!”
原来又是那小太监林清,早已将她的包袱拿在手中。张如婉虽然心里别扭,但也不好驳人家的好意,便点点头随着进院了。
“姐姐的包袱倒比前日重了不少,想是在家里没少增添好东西罢!”林清一面在前引路,一面回首瞧着张如婉,只见她生得娇怯怯,那袍褂倒像格外宽大似的,有自然一种风流态度,不觉心醉神驰。
“谁回家不多添些好东西回来呢?往后在里面当差,家里的东西也够不着几样了,好歹是个念想。”
穿过游廊,绕至后院,只见诸秀女已在当院肃立,与待选时乱糟糟的样子迥然不同。
张如婉刚要接过包袱,便听林清悄声道:“姐姐且去,一应物件都由我们挂牌放到西屋看顾,不必你们费一点心。”她点了点头,快步走到秀女队中去。
她虽想寻找和珍等人,因为眼力不济,天色又暗,所以周围有谁,都看不分明,只得默默立着,神思不知飘向何处。
忽而记起那日父亲在书房里说的话。
“你且放宽心,阿玛如今在里面很是得脸,不单笔帖式一队,便是各司衙门主事,也都交游一二。我知你素日只爱雅事,日前你一入选,我便为此奔走,想来日后分派差事,不会有错。”
“是何关系?如此能耐?”
“这你就不用管了。宫中诸多活计,针线、茶水、果子,这些一般的差事哪里是我大姑娘应当的呢?自然是书房上,不然是皇子公主们身侧做个伴读人,与你最是相宜。”
“阿玛,你哪里知道里面的规矩,主子的书房、皇子跟前,是从来不用我们上去的,我瞧你又是被什么人糊弄去了也未可知。”
“又无银钱之交,也没什么可糊弄的,你只管放心就是。”
“那里面没有银钱,谁替你办事呢?我看,指望这一层,还不如指望我自己的能耐挣上去。”
“傻孩子,你哪里知道,用钱收买,向来是最不牢靠的,我自有我的办法。况且你一个姑娘家,不过会些读书写字的本事,又有什么实在的能耐自己挣得上去呢?”
一听这话,张如婉气不打一处来。
她本以为父亲是这家人里最疼她的,可没想到居然也隐隐露出不屑的意思,便嗔道:“没有能耐?您这话是瞧不上我了?”
本以为她父亲多少能有些愧意,谁成想,那张书生却“嗤”一声笑了。
“我怎么是瞧不上你呢?我从来都是说,自来女子办不成什么大事,天下女子,再厉害也只在闺阁之中,至于光宗耀祖、振兴家业,那都得指着家里的爷们儿。你如今不全得靠着你阿玛在外头走动呢?再往后,少不得还要靠着你兄弟……”
张如婉一时哑口无言,事到如今,她要进宫当差了,才知道一直视为依靠的阿玛不过把她当成个配件儿,半天也缓不过神来。
阿玛塞过来的字帖,她恨不能撕成几瓣扔在地上。所幸在家只待两日,她好歹忍住了生气。却暗暗下决心,必要活出个样来给他瞧瞧。
忽然有人从背后一拍,惊得张如婉一下子魂归本心,缓应过来。
天已经蒙蒙亮了,原来是七妞从她身后路过。一见七妞胖乎乎的鬼脸儿,张如婉似也渐渐回到现实中来。秀女们几乎都已到场,就等到了时辰唱名点卯了。
会计司管事忽然领着一干人呼啦啦地挤在门口,只见他干咳两声道:“诸位姑娘受累,唱到名的,与来人对准了牌子,便可去领差事了。”
众人皆屏息凝神,生怕听错一点儿。
站了许久,仍听不到自己的名字,张如婉已有些懈怠。眼见七妞得了翊坤宫的美差,喜滋滋地前去伺候宜妃娘娘了,她心下不住地羡慕。
“早听闻宜妃娘娘十分得宠,多子多福,想来七妞到那儿去,无论当什么差事都能过得不错罢?”
方才这么想着,突然听闻一个尖利的声音唱曰:
“笔帖式张之碧之女如婉,张氏!”
还是那个颐指气使的长瓜脸太监过来,仍向她伸出了如枯木一般皱巴的手巴掌,示意她把名字牌递过去核对。
那长瓜脸太监装模作样地核对了三次,先是哼了两声,才慢悠悠地开口:
“延禧宫!”
张如婉心霎时冷了半截,木然地接过牌子,仿佛冷水兜头浇了一般,僵直地跟在后面,往前院去了。
只因前日她父亲说的话,她虽然气恼不信,却也存了一段心思。又自认是包衣秀女中第一识文断字、知书达理之人,必不可能到什么粗使活计上去。
可延禧宫主位惠妃娘娘,却也是内三旗的包衣出身。虽然有大阿哥,可是如今大阿哥已过弱冠,早就成家立室,出宫建府了,这宫中必是没有什么读书写字的活计留给她做。想到这一关,张如婉更添郁结。
来到前院,见前面已经有了两个女孩。按规矩是四个一队分派的,现在还短一员,也不知是谁。不一会儿,管事的领来一员,站在她身后,也不及转身,便被领着往前去了。
这延禧宫是东六宫中最东南角的宫室,墙外便是大库一类,不仅离内务府衙门最远,还十分嘈杂,惠妃的他坦也不在西边,反在东华门外。
这下子张如婉不禁有些悲哀,自己从小除了在张家口外那一段日子,就一直生活在西华门外的皇城根子底下,什么远道儿都没去过。此前大宫女带着参观的,也不过是西华门外、内务府墙里的他坦,自己留心记了大半日,竟一点也用不上。如今从延禧宫往内务府去的道路,并去惠妃他坦的路,都还是一头雾水,能不能服侍笔墨这一点,倒显得不那么要紧了。
一路随着从内务府的小门进来,到了正堂衙门,方才停妥。
张如婉这才知道走了一路,方才进了内务府,连真正的大内还没进呢。
各宫管事宫女早已等在那里领人,见他们来了,忙不迭地要领走。内务府会计司的主事仍叮嘱了几句,交割了牌子、名册,便着管事宫女各领回去了。
向东出了内务府大门,道路一下子宽阔起来,两旁栽种着许多高大乔木,一眼都望不到树枝子,也不知是何年月栽下的。正值早春二月,那树木都已抽了新芽,远远望去蒙蒙地如绿雾一般萦绕其间,与朱红的围墙更为相称。
却说内廷规矩比内务府衙门更为严苛,宫女一入大内,便不许抬头,张如婉想瞧瞧四周的建筑记路都不能够,更别说一路上全是几人高的红墙,都是一个样。间或遇见小主经过,还要俯首避让,这一里一里的门槛越过,自己倒像是进了迷宫一般。
内廷宫女是断断不能走前殿的大门的,必要向北从养心殿后的小路夺出,经西六宫的小路到御花园后墙根下穿行,自墙上的小门进来,方至东六宫内。到最东南角的延禧宫,还要走到最底,可是兜了最大的一个圈子才罢。
张如婉心里早已是一团乱麻,方才抬头瞧见延禧宫的大门,便又走了一条极隐蔽的小道,也不知道从哪一处峥嵘大殿后穿出,经过一片青瓦的房子,才见包衣走的小门,方能出宫城门,往墙根底下的惠妃他坦去了。
所幸出了这小门头几间屋子便是惠妃他坦,屋舍也比旁的他坦齐整些,并不难找。张如婉这才叹了口气,这么一大段路程,只有这一小段能认得清楚。
进入惠妃他坦,便只是自家奴才的地方,规矩没有里头那么大,几个宫女便有些松懈下来,这才有功夫互相瞧瞧。
张如婉一回身,不由得惊了一大跳。
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那第四个宫女,你道是谁?
“我就瞧你什么时候认出我呢!谁承想等到这早晚?”
母女姊妹的话一时一刻也说不尽,最后还是老大人果决地将张如婉送上车,挥挥手让去。
张书生在人群后面负手而立,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手心已经湿透,却直到马车消失无踪,都未肯抬起手挥那么一下。
张如婉见父亲竟如此,心不觉灰了一灰,握紧了包袱,只摸到一折硬邦邦的东西。打开一看,才知是父亲当日在书房送她的字帖,她坚持不拿,却到底塞进了包袱里。天方有一丝亮气,车内并无一丝烛火,看不分明。她仍把东西塞进包袱,不再细看。
至会计司门前,已有不少家的车马在此。
舅舅扶张如婉下了车,又欲往门里送,早有管事的出来驱赶,让赶紧把车马挪走。
“我家大姑娘一个人,怪不放心的,好歹让送到二门上罢!”说着就要与那管事的塞东西。
谁想到那人竟不理会,只摆手道:“你家也是大姑娘,他家也是大姑娘,这里头谁不是各家的姑奶奶来的?要是都送到二门上,这门槛子不早踩烂了?”
张如婉见舅舅为难,便向他深深作揖道:“舅舅不必再送了,内里规矩也多,咱们没得冲撞了。家里人都等着,您不如趁早回去报个信,一家子也都没什么可惦记的了。”
“瞧瞧,你姑娘多明白?这里也不是别处,是内府衙门,到了这儿还有什么可记挂的呢?过了今儿可就都是大内的人了。”
张如婉的舅舅这才又嘱咐了几句,回身驾车走了。
眼见家里的车真个没了影,张如婉心中倒是空落落的,加之春风一拂,更引起那悲春伤秋之感,几欲落泪。忽而手上一轻,惊了她一跳。
“张大姐姐,怎么还在这儿发愣呢?快快随我进去罢!”
原来又是那小太监林清,早已将她的包袱拿在手中。张如婉虽然心里别扭,但也不好驳人家的好意,便点点头随着进院了。
“姐姐的包袱倒比前日重了不少,想是在家里没少增添好东西罢!”林清一面在前引路,一面回首瞧着张如婉,只见她生得娇怯怯,那袍褂倒像格外宽大似的,有自然一种风流态度,不觉心醉神驰。
“谁回家不多添些好东西回来呢?往后在里面当差,家里的东西也够不着几样了,好歹是个念想。”
穿过游廊,绕至后院,只见诸秀女已在当院肃立,与待选时乱糟糟的样子迥然不同。
张如婉刚要接过包袱,便听林清悄声道:“姐姐且去,一应物件都由我们挂牌放到西屋看顾,不必你们费一点心。”她点了点头,快步走到秀女队中去。
她虽想寻找和珍等人,因为眼力不济,天色又暗,所以周围有谁,都看不分明,只得默默立着,神思不知飘向何处。
忽而记起那日父亲在书房里说的话。
“你且放宽心,阿玛如今在里面很是得脸,不单笔帖式一队,便是各司衙门主事,也都交游一二。我知你素日只爱雅事,日前你一入选,我便为此奔走,想来日后分派差事,不会有错。”
“是何关系?如此能耐?”
“这你就不用管了。宫中诸多活计,针线、茶水、果子,这些一般的差事哪里是我大姑娘应当的呢?自然是书房上,不然是皇子公主们身侧做个伴读人,与你最是相宜。”
“阿玛,你哪里知道里面的规矩,主子的书房、皇子跟前,是从来不用我们上去的,我瞧你又是被什么人糊弄去了也未可知。”
“又无银钱之交,也没什么可糊弄的,你只管放心就是。”
“那里面没有银钱,谁替你办事呢?我看,指望这一层,还不如指望我自己的能耐挣上去。”
“傻孩子,你哪里知道,用钱收买,向来是最不牢靠的,我自有我的办法。况且你一个姑娘家,不过会些读书写字的本事,又有什么实在的能耐自己挣得上去呢?”
一听这话,张如婉气不打一处来。
她本以为父亲是这家人里最疼她的,可没想到居然也隐隐露出不屑的意思,便嗔道:“没有能耐?您这话是瞧不上我了?”
本以为她父亲多少能有些愧意,谁成想,那张书生却“嗤”一声笑了。
“我怎么是瞧不上你呢?我从来都是说,自来女子办不成什么大事,天下女子,再厉害也只在闺阁之中,至于光宗耀祖、振兴家业,那都得指着家里的爷们儿。你如今不全得靠着你阿玛在外头走动呢?再往后,少不得还要靠着你兄弟……”
张如婉一时哑口无言,事到如今,她要进宫当差了,才知道一直视为依靠的阿玛不过把她当成个配件儿,半天也缓不过神来。
阿玛塞过来的字帖,她恨不能撕成几瓣扔在地上。所幸在家只待两日,她好歹忍住了生气。却暗暗下决心,必要活出个样来给他瞧瞧。
忽然有人从背后一拍,惊得张如婉一下子魂归本心,缓应过来。
天已经蒙蒙亮了,原来是七妞从她身后路过。一见七妞胖乎乎的鬼脸儿,张如婉似也渐渐回到现实中来。秀女们几乎都已到场,就等到了时辰唱名点卯了。
会计司管事忽然领着一干人呼啦啦地挤在门口,只见他干咳两声道:“诸位姑娘受累,唱到名的,与来人对准了牌子,便可去领差事了。”
众人皆屏息凝神,生怕听错一点儿。
站了许久,仍听不到自己的名字,张如婉已有些懈怠。眼见七妞得了翊坤宫的美差,喜滋滋地前去伺候宜妃娘娘了,她心下不住地羡慕。
“早听闻宜妃娘娘十分得宠,多子多福,想来七妞到那儿去,无论当什么差事都能过得不错罢?”
方才这么想着,突然听闻一个尖利的声音唱曰:
“笔帖式张之碧之女如婉,张氏!”
还是那个颐指气使的长瓜脸太监过来,仍向她伸出了如枯木一般皱巴的手巴掌,示意她把名字牌递过去核对。
那长瓜脸太监装模作样地核对了三次,先是哼了两声,才慢悠悠地开口:
“延禧宫!”
张如婉心霎时冷了半截,木然地接过牌子,仿佛冷水兜头浇了一般,僵直地跟在后面,往前院去了。
只因前日她父亲说的话,她虽然气恼不信,却也存了一段心思。又自认是包衣秀女中第一识文断字、知书达理之人,必不可能到什么粗使活计上去。
可延禧宫主位惠妃娘娘,却也是内三旗的包衣出身。虽然有大阿哥,可是如今大阿哥已过弱冠,早就成家立室,出宫建府了,这宫中必是没有什么读书写字的活计留给她做。想到这一关,张如婉更添郁结。
来到前院,见前面已经有了两个女孩。按规矩是四个一队分派的,现在还短一员,也不知是谁。不一会儿,管事的领来一员,站在她身后,也不及转身,便被领着往前去了。
这延禧宫是东六宫中最东南角的宫室,墙外便是大库一类,不仅离内务府衙门最远,还十分嘈杂,惠妃的他坦也不在西边,反在东华门外。
这下子张如婉不禁有些悲哀,自己从小除了在张家口外那一段日子,就一直生活在西华门外的皇城根子底下,什么远道儿都没去过。此前大宫女带着参观的,也不过是西华门外、内务府墙里的他坦,自己留心记了大半日,竟一点也用不上。如今从延禧宫往内务府去的道路,并去惠妃他坦的路,都还是一头雾水,能不能服侍笔墨这一点,倒显得不那么要紧了。
一路随着从内务府的小门进来,到了正堂衙门,方才停妥。
张如婉这才知道走了一路,方才进了内务府,连真正的大内还没进呢。
各宫管事宫女早已等在那里领人,见他们来了,忙不迭地要领走。内务府会计司的主事仍叮嘱了几句,交割了牌子、名册,便着管事宫女各领回去了。
向东出了内务府大门,道路一下子宽阔起来,两旁栽种着许多高大乔木,一眼都望不到树枝子,也不知是何年月栽下的。正值早春二月,那树木都已抽了新芽,远远望去蒙蒙地如绿雾一般萦绕其间,与朱红的围墙更为相称。
却说内廷规矩比内务府衙门更为严苛,宫女一入大内,便不许抬头,张如婉想瞧瞧四周的建筑记路都不能够,更别说一路上全是几人高的红墙,都是一个样。间或遇见小主经过,还要俯首避让,这一里一里的门槛越过,自己倒像是进了迷宫一般。
内廷宫女是断断不能走前殿的大门的,必要向北从养心殿后的小路夺出,经西六宫的小路到御花园后墙根下穿行,自墙上的小门进来,方至东六宫内。到最东南角的延禧宫,还要走到最底,可是兜了最大的一个圈子才罢。
张如婉心里早已是一团乱麻,方才抬头瞧见延禧宫的大门,便又走了一条极隐蔽的小道,也不知道从哪一处峥嵘大殿后穿出,经过一片青瓦的房子,才见包衣走的小门,方能出宫城门,往墙根底下的惠妃他坦去了。
所幸出了这小门头几间屋子便是惠妃他坦,屋舍也比旁的他坦齐整些,并不难找。张如婉这才叹了口气,这么一大段路程,只有这一小段能认得清楚。
进入惠妃他坦,便只是自家奴才的地方,规矩没有里头那么大,几个宫女便有些松懈下来,这才有功夫互相瞧瞧。
张如婉一回身,不由得惊了一大跳。
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那第四个宫女,你道是谁?
“我就瞧你什么时候认出我呢!谁承想等到这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