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心照不宣
卫氏笑吟吟地瞧着如婉。只见她攥着竹筒,慌忙撤回脚步,低垂着眉眼,轻轻地吐出答言来:
“回主儿的话,奴才如婉,是今春新进延禧宫的,当差时日不长,难怪主子瞧着眼生。”说罢,眉眼垂得更低了些。
秀荣在心中大呼“见鬼”,没成想这张如婉还有这么两下子!平时大大咧咧地什么也干不好,人又大呼小叫不会说话,可在台面上的时候倒是很能装一会儿大尾巴狼。答话的声音轻细,竟与平日粗声大气的模样迥然不同。秀荣瞟了一眼卫氏主子,居然十分赞许的样子。
秀荣心里的问号都要从脑袋顶冒出来了。
“惠妃娘娘宫里的人都是出挑的,这姑娘颇有些书卷气,眼瞧着是个好的。”
听了这话,秀荣心下大抵明白了一些。左不过是这卫氏对惠妃宫中人多恭维些,她亲生的八阿哥养在惠妃膝下,对她宫里人关照些,她的八阿哥便也能得些济。
然而张如婉却完全听不出人家的言下之意。听见别人夸她“有书卷气”,可真是正中下怀,不免又得意了几分。但她到底还是明白些事理,知道在主子面前不能轻易失度,故也不曾表露,只作揖行礼谢过称赞。
秀荣见卫氏讪讪的,知她意思,便快人快语说了几句:“此番上来两个女孩子,在惠妃主子跟前服侍,除了眼前的如婉,还有一位和珍姑娘,往后走动多了,主儿也有见着的时候。今日认得,日后在外面见着了也好使唤的。”
“如婉,果然是人如其名。想是家里疼你,起的名字也中听。”
这一说,倒触动了如婉的情肠,颇有些不自在,回道:“谢主儿的夸赞,家父希望奴才性子和婉柔顺,可惜奴才不争气,总是粗枝大叶的,故间了一个如字,表表意思也罢了。”她可不敢说这是比着上官婉儿起的名字,那卫氏瞧着颇通些诗文,怎么会不知道上官昭容呢?
卫氏自知套近乎也是有限度的,与惠妃的宫女交游过多,难免是僭越,故也没有继续聊天,只不过暗暗记下了如婉的样貌和名字,并未多留,命人将秀荣和如婉送出去了。
延禧宫中,和珍等得心焦,不知道如婉出门当差是何光景。这一班的差事都快要当完了,才见两个人缓缓回宫,又进去给主子回了话出来。
如婉站定还没一刻钟,便被替换下来,同和珍一起往惠妃他坦走。
回到下处,如婉一屁股坐到炕上,病歪歪地斜在被垛间,不住地喊累。
“当差一天,净跑腿了,连口气儿都没落着喘匀。”
和珍给她倒了一碗水来,笑说:“你头一日当差,就跑了那么远逛去,旁人还求不来呢。我头一日当差就是看了一整天的砖头缝儿!”
“我倒愿意看地缝呢!你不是不知道我这个身子骨,又不认得路,当真是受罪。”如婉狠狠低伸了个大懒腰,道:“今日倒是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小主子。”
和珍警觉,内外瞧了一圈,没有旁人,这才掩起门来,挤眉弄眼地让她小声。
“这有什么!只有咱俩,没事的。”
“咱们刚进宫,不得不小心。”
如婉嘴巴一抿,放低了声音:“今日见到了卫主子,她可是咱们内三旗的红人儿!果然是出挑,怪不得一选上来就送去学了规矩呢!人也文气,我去到她宫里,她还正练字呢!”
和珍虽觉得她此言粗鄙,但表情上依然淡淡的,不曾表露,大略点了点头。与如婉相处时间久了,她也知道这个人虽然冲着你叨叨,却并不是要你回应,只不过是找个倾诉的口子。任凭你给她出了什么锦囊妙计,说了什么设身处地的感想,她其实一句也没往心里听。
和珍懒得计较,既然她也不听别人说什么,自己也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她是八阿哥的额涅,但是八阿哥养在咱们主子宫中,也不知道八阿哥是更像咱们主子,还是更像她亲娘多些。”
张如婉自顾自地说着,和珍也不搭言。但如婉提起八阿哥,她竟不由自主想起那天的皂靴来。
进宫之前,她的阿玛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强调了她身上的担子。
“你务必要取得惠主子的欢心,她虽说在辈分上是你姑母,你却不是她唯一的侄女。你若是表现得不好,她能随时再找出人来补上。你要时刻警惕,一个不小心就随时会被替代,懂吗?”
和珍不禁打了个寒噤。
内务府出身的那拉氏,与惠妃同族。
惠妃的养子八阿哥即将谈婚论嫁,需要先放了人在屋里。
她是那拉氏这一辈最出挑的女孩,但却不是唯一出挑的女孩。族中出过妃位之首,谁不想复制她的成功?
和珍摇了摇头,她觉得家里人也挺可笑的。自己哪里是那一块料呢?
一旁的张如婉还在说个不停,一会儿大阿哥,一会儿八阿哥,一会儿卫主子……这个人虽然蠢了些,却让她很自在。因为身边只有这个张如婉不知道她是主子的侄女,对她一点儿也不设心防。其他人,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心生妒忌,都走不近。
在如婉的叽叽喳喳声中,和珍进入梦乡。
“过一日算一日吧,不用有什么太高的期待,各人有各人的命。”她这样想着。
傍晚,她们再次轮班当值的时候,延禧宫迎来了一位稀客。
“给卫主儿请安。”
卫氏经过门口,认出了如婉,又瞟向一旁的生面孔,便知是另一位了。
她早听说惠妃把家里的侄女弄到自己身边当差,近日又逢七阿哥定亲,下一个便轮到八阿哥,不用想也知道惠妃有什么心思。
和珍打帘子的时候,余光瞥见了卫氏的轮廓。
那是一张姣好的容长脸儿,尤其下巴颏儿的弧度十分柔和,带着些骄矜,她的肤色白亮,丝毫看不出是出身内三旗浑托和这种最底层的包衣。
“妹妹来了,可真是稀客。”惠妃仍靠在迎枕上,见卫氏来了,一点儿都没挪动。
“娘娘这么说可折煞嫔妾了。”卫氏虽然这样推辞,却也讪讪地,她平时冷言冷语、同谁都不多来往,就算是养了她儿子的惠妃,也只是有些礼尚往来,送些手抄的经文之类,从不上赶着巴结。今日一来,似乎也真有些唐突。
卫氏坐定,捧起茶盏礼貌性地抿了一口,仰头道:“娘娘的茶是好,难为您总想着嫔妾,然而嫔妾手抄的经卷粗陋,总不及亲自来宫中谢恩。”
“哪里的话,本宫所用的经卷,无一不是妹妹抄录。妹妹熟习小楷,经卷写得清楚仔细,不知省了多少眼力。”
“嫔妾蠢笨,旁的东西也拿不出手,这点子闺中手笔能得娘娘看重也是我的福气。”
惠妃和卫氏都是内务府正黄旗人,但身份却大相径庭。
惠妃的阿玛索尔和,是内务府的五品郎中,官职即便不是很高,却也颇有些小权力,乌拉那拉氏又是内务府大族,奉承之人不在少数,所以惠妃自小过得外头的八旗满洲姑奶奶还要体面。看账、理事、骑射,满洲姑奶奶的活计全都不在话下,又生得高挑英气,在当年的内三旗秀女中格外引人注目,一举被当年的太皇太后选中,直接封为格格,接连诞育两位皇子,慢慢到了今日妃位之首的位置。
而卫氏家族人丁单薄,是内务府最基层的管领下人,本来也只能当宫中最基本的差事。然而她阿玛阿布鼐十分有心,并没有让女儿同其他包衣女子一般培养,专门延请族中做过宣册女官的人来教习,从小临摹闺阁小楷,养出一身文气。
康熙十四年,只有十四岁的卫氏便因这与众包衣女子不同的林下之风,和格外清新姣好的容貌,跳过了选为官女子的环节,直接被挑上去在当年的贵妃宫中学规矩,很快得了宠。
惠妃见卫氏总拿写经说事儿,有些不悦,心里冷笑:“不过是个半个佐领下的辛者库,成天就知道舞文弄墨的,也不换点儿新鲜的。”一转眼,又笑了起来:“妹妹,有工夫你便直接到我这里来写,早晚见着老儿子,也是好事儿。”
卫氏捧茶盏的手忽然抖了一下。
她到底是不擅长交游,这点心思一下就被人看穿了。
惠妃自知戳中了她的心事,不禁更加得意。“眼瞅着八阿哥也该过来请安了,妹妹正好在这儿,也该亲近亲近。”
说着,门外拍手的信号传入,门帘子一掀开,一双精致的皂靴跨进门来。
“回主儿的话,奴才如婉,是今春新进延禧宫的,当差时日不长,难怪主子瞧着眼生。”说罢,眉眼垂得更低了些。
秀荣在心中大呼“见鬼”,没成想这张如婉还有这么两下子!平时大大咧咧地什么也干不好,人又大呼小叫不会说话,可在台面上的时候倒是很能装一会儿大尾巴狼。答话的声音轻细,竟与平日粗声大气的模样迥然不同。秀荣瞟了一眼卫氏主子,居然十分赞许的样子。
秀荣心里的问号都要从脑袋顶冒出来了。
“惠妃娘娘宫里的人都是出挑的,这姑娘颇有些书卷气,眼瞧着是个好的。”
听了这话,秀荣心下大抵明白了一些。左不过是这卫氏对惠妃宫中人多恭维些,她亲生的八阿哥养在惠妃膝下,对她宫里人关照些,她的八阿哥便也能得些济。
然而张如婉却完全听不出人家的言下之意。听见别人夸她“有书卷气”,可真是正中下怀,不免又得意了几分。但她到底还是明白些事理,知道在主子面前不能轻易失度,故也不曾表露,只作揖行礼谢过称赞。
秀荣见卫氏讪讪的,知她意思,便快人快语说了几句:“此番上来两个女孩子,在惠妃主子跟前服侍,除了眼前的如婉,还有一位和珍姑娘,往后走动多了,主儿也有见着的时候。今日认得,日后在外面见着了也好使唤的。”
“如婉,果然是人如其名。想是家里疼你,起的名字也中听。”
这一说,倒触动了如婉的情肠,颇有些不自在,回道:“谢主儿的夸赞,家父希望奴才性子和婉柔顺,可惜奴才不争气,总是粗枝大叶的,故间了一个如字,表表意思也罢了。”她可不敢说这是比着上官婉儿起的名字,那卫氏瞧着颇通些诗文,怎么会不知道上官昭容呢?
卫氏自知套近乎也是有限度的,与惠妃的宫女交游过多,难免是僭越,故也没有继续聊天,只不过暗暗记下了如婉的样貌和名字,并未多留,命人将秀荣和如婉送出去了。
延禧宫中,和珍等得心焦,不知道如婉出门当差是何光景。这一班的差事都快要当完了,才见两个人缓缓回宫,又进去给主子回了话出来。
如婉站定还没一刻钟,便被替换下来,同和珍一起往惠妃他坦走。
回到下处,如婉一屁股坐到炕上,病歪歪地斜在被垛间,不住地喊累。
“当差一天,净跑腿了,连口气儿都没落着喘匀。”
和珍给她倒了一碗水来,笑说:“你头一日当差,就跑了那么远逛去,旁人还求不来呢。我头一日当差就是看了一整天的砖头缝儿!”
“我倒愿意看地缝呢!你不是不知道我这个身子骨,又不认得路,当真是受罪。”如婉狠狠低伸了个大懒腰,道:“今日倒是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小主子。”
和珍警觉,内外瞧了一圈,没有旁人,这才掩起门来,挤眉弄眼地让她小声。
“这有什么!只有咱俩,没事的。”
“咱们刚进宫,不得不小心。”
如婉嘴巴一抿,放低了声音:“今日见到了卫主子,她可是咱们内三旗的红人儿!果然是出挑,怪不得一选上来就送去学了规矩呢!人也文气,我去到她宫里,她还正练字呢!”
和珍虽觉得她此言粗鄙,但表情上依然淡淡的,不曾表露,大略点了点头。与如婉相处时间久了,她也知道这个人虽然冲着你叨叨,却并不是要你回应,只不过是找个倾诉的口子。任凭你给她出了什么锦囊妙计,说了什么设身处地的感想,她其实一句也没往心里听。
和珍懒得计较,既然她也不听别人说什么,自己也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她是八阿哥的额涅,但是八阿哥养在咱们主子宫中,也不知道八阿哥是更像咱们主子,还是更像她亲娘多些。”
张如婉自顾自地说着,和珍也不搭言。但如婉提起八阿哥,她竟不由自主想起那天的皂靴来。
进宫之前,她的阿玛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强调了她身上的担子。
“你务必要取得惠主子的欢心,她虽说在辈分上是你姑母,你却不是她唯一的侄女。你若是表现得不好,她能随时再找出人来补上。你要时刻警惕,一个不小心就随时会被替代,懂吗?”
和珍不禁打了个寒噤。
内务府出身的那拉氏,与惠妃同族。
惠妃的养子八阿哥即将谈婚论嫁,需要先放了人在屋里。
她是那拉氏这一辈最出挑的女孩,但却不是唯一出挑的女孩。族中出过妃位之首,谁不想复制她的成功?
和珍摇了摇头,她觉得家里人也挺可笑的。自己哪里是那一块料呢?
一旁的张如婉还在说个不停,一会儿大阿哥,一会儿八阿哥,一会儿卫主子……这个人虽然蠢了些,却让她很自在。因为身边只有这个张如婉不知道她是主子的侄女,对她一点儿也不设心防。其他人,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心生妒忌,都走不近。
在如婉的叽叽喳喳声中,和珍进入梦乡。
“过一日算一日吧,不用有什么太高的期待,各人有各人的命。”她这样想着。
傍晚,她们再次轮班当值的时候,延禧宫迎来了一位稀客。
“给卫主儿请安。”
卫氏经过门口,认出了如婉,又瞟向一旁的生面孔,便知是另一位了。
她早听说惠妃把家里的侄女弄到自己身边当差,近日又逢七阿哥定亲,下一个便轮到八阿哥,不用想也知道惠妃有什么心思。
和珍打帘子的时候,余光瞥见了卫氏的轮廓。
那是一张姣好的容长脸儿,尤其下巴颏儿的弧度十分柔和,带着些骄矜,她的肤色白亮,丝毫看不出是出身内三旗浑托和这种最底层的包衣。
“妹妹来了,可真是稀客。”惠妃仍靠在迎枕上,见卫氏来了,一点儿都没挪动。
“娘娘这么说可折煞嫔妾了。”卫氏虽然这样推辞,却也讪讪地,她平时冷言冷语、同谁都不多来往,就算是养了她儿子的惠妃,也只是有些礼尚往来,送些手抄的经文之类,从不上赶着巴结。今日一来,似乎也真有些唐突。
卫氏坐定,捧起茶盏礼貌性地抿了一口,仰头道:“娘娘的茶是好,难为您总想着嫔妾,然而嫔妾手抄的经卷粗陋,总不及亲自来宫中谢恩。”
“哪里的话,本宫所用的经卷,无一不是妹妹抄录。妹妹熟习小楷,经卷写得清楚仔细,不知省了多少眼力。”
“嫔妾蠢笨,旁的东西也拿不出手,这点子闺中手笔能得娘娘看重也是我的福气。”
惠妃和卫氏都是内务府正黄旗人,但身份却大相径庭。
惠妃的阿玛索尔和,是内务府的五品郎中,官职即便不是很高,却也颇有些小权力,乌拉那拉氏又是内务府大族,奉承之人不在少数,所以惠妃自小过得外头的八旗满洲姑奶奶还要体面。看账、理事、骑射,满洲姑奶奶的活计全都不在话下,又生得高挑英气,在当年的内三旗秀女中格外引人注目,一举被当年的太皇太后选中,直接封为格格,接连诞育两位皇子,慢慢到了今日妃位之首的位置。
而卫氏家族人丁单薄,是内务府最基层的管领下人,本来也只能当宫中最基本的差事。然而她阿玛阿布鼐十分有心,并没有让女儿同其他包衣女子一般培养,专门延请族中做过宣册女官的人来教习,从小临摹闺阁小楷,养出一身文气。
康熙十四年,只有十四岁的卫氏便因这与众包衣女子不同的林下之风,和格外清新姣好的容貌,跳过了选为官女子的环节,直接被挑上去在当年的贵妃宫中学规矩,很快得了宠。
惠妃见卫氏总拿写经说事儿,有些不悦,心里冷笑:“不过是个半个佐领下的辛者库,成天就知道舞文弄墨的,也不换点儿新鲜的。”一转眼,又笑了起来:“妹妹,有工夫你便直接到我这里来写,早晚见着老儿子,也是好事儿。”
卫氏捧茶盏的手忽然抖了一下。
她到底是不擅长交游,这点心思一下就被人看穿了。
惠妃自知戳中了她的心事,不禁更加得意。“眼瞅着八阿哥也该过来请安了,妹妹正好在这儿,也该亲近亲近。”
说着,门外拍手的信号传入,门帘子一掀开,一双精致的皂靴跨进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