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宋颜私心不想要这酒,但她不得不承认,苏奕这个作法很聪明。
如果真要将酒赏给在座剩下的任何一家,都难免他人有微词,但是赏给宋豫这个刚做了家主,又几乎毫无声望的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宋崇去世不久,以他的身份地位,当朝特别关照一下他的子孙,也十分合理。苏奕简单一句话便将皇上赐酒的原始含义巧妙地绕了过去。
宋豫闻言从容起身,朝郑公公一拜,口中说道:“谢皇上赏赐”,又遥遥朝主位的苏奕一拜,两礼行过后却未将酒接过来,而是立在那继续道,“敢问苏大人,这酒既然赏给了我,可否由我自行处置?”
宋颜以为接过酒就好,却没想到多出这么个环节。她不知道宋豫想干什么,生怕他说错话,停下手中的碗筷有些紧张地看着他。
“这是自然。”从远处传来苏奕应许的声音。
“那今日臣想借花献佛,将这杯酒献给阿姐。”宋豫微微侧头扫了她一眼,扭过身继续道,“自父亲去世以来,阿姐忙于府中事务,甚是操劳,外人只看到宋家光耀如昨,却无人见我阿姐之辛劳,所以臣今日想将这杯酒献给阿姐。”
宋豫此话一出,宴会诸人纷纷投来称赞的眼光,世家子弟一向重礼,见宋家的新家主谦虚又怀感恩之心,印象大好。宋颜听后也甚是感动,这段时日她确实忙碌些,她只当做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没想到宋豫竟都看在眼里,她这次回来看出宋豫成熟许多,心中也知他有心,却没想到他这般心细。
只是感动之余宋颜不忘自己仍身处宴席,且赐酒之人并非良善之辈,是以在宋豫语毕之后紧跟着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苏奕,见后者点了点头,似乎也十分认可,才稍显安心。
就在她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的时候,苏奕幽幽的声音穿过连绵起伏的丝竹声,清晰的落在她的头上。
“赏给宋小姐也好,就算是世家中最有贡献的一人,宋小姐也是担得起的。”
这个苏奕!竟在这里等着她!
这酒给宋豫是鼓励之意,给她就又把皇上的原意拉回来,他分明是叫她下不来台!
还未等宋颜想好说辞,一旁的郑公公便很有眼色的要将木案端到她跟前,他抬脚的动作逼得宋颜不得不立刻起身,朝苏奕揖了一礼拒绝道:“多谢苏大人的赏识,只是我才疏学浅,在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实在愧不敢当。”
苏奕闻言眉毛一挑,觉得事情愈发有趣起来,于是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宋小姐既然这么想,那便挑着在座你觉得,把酒让给他吧。”他知道宋颜必然会推辞,跟着道,“若你选不出来,便自己接下,承认我刚刚说的。”直接将她迂回的路堵死。
他说话时语气尚温和,然下面坐着的一众人都知道,苏奕说话如破镜,从来没有商量的余地,是以皆屏气凝神看向宋颜。就连坐在对面一直没有参与进来的谢徽也抬眼看了过来。
没想到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落在了她的手里。宋颜站在原地,整个人像是被架在火上受刑一般,不消看也能感受到的目光更将她钉在原地。如果这些她还能惯常应对,余光中瞥见的谢徽的眼神才是令她精神绷紧的源头。
苏奕抛给她的这道题难在并非无解,而是有两个怎样取舍对她来说都不合适的解。
若是想要在朝中做出一番功绩的世家,可以直接将酒还给苏奕,再借机说几句奉承话讨好他一番;若是以声明才能立世的,直接选谢徽即可。自宋崇走后,吴郡世家中便以谢徽为尊,大型禊事皆由他主持,况且他本身就有“南国翘楚,世家表率”一称,给他还可以将原因推给世人。
最合适的两个答案恰好是她当下最不方便选的两个人,宋颜看着郑公公手中的酒杯,犯了难。
一面是和离不久的夫君,一面是频繁出入她府邸的权臣,选谁无论用上哪翻说辞都会显得她有私心。
坐在下方的各个世家家主也都知道这酒最后落在不过谢徽或苏奕手中,加之此前在坊间听过的有关三人之间无从查证的诸多传闻,是以一双双眼睛在谢徽、宋颜、苏奕之间流转,生怕错过一分一毫,毕竟地位如此之高的三个人同台,可是难得一遇。
两名当事人倒是十分淡定。
谢徽早早收了目光,一杯又一杯地专心品茶,苏奕手中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块红玉髓,低头正懒洋洋地翻覆把玩着,徒留宋颜一人站在原地左右为难进退不得。
大家都在等她的决定,留给她思量的时间并不多。
之前跟随父亲出席过那样多的场合,宋颜以为自己早就历练得游刃有余,如今才明白她以为的容易,不过是因为旁人碍于宋崇的声望才没有对她多加为难,并非她的真本事。宋崇刚走不久,她便原形毕露了。
宋颜知道今天自己的名声怎么都留不住了,手在袖子下微微一攥,刚要开口,一个靛青身影起身接过木案,转头对她笑道:“阿姐这样看着我,想必是想给我又不好意思直说吧,叫苏大人和各家主笑话了,自家姐姐看亲弟弟总是哪里都好。”
宋豫话说到这个份上,宋颜知道苏奕不会再为难她了,却仍是心神未定地看了他一眼。
苏奕似乎已经将这边的事情忘记,仍看着手中红玉髓,抽空似的朝这边抬了抬下巴。
二人这才又向郑公公拜谢。
宋豫坐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谢徽看向他的眼神,却被先坐下的宋颜恰好捕捉到。好像是有所察觉,谢徽顺势也看了她一眼,只是不像看向宋豫时的沉静和探寻,多了一些了然和...默契?
那一瞬间,宋颜的直觉告诉她,谢徽此时和她的想法完全一致。
他们都知道,宋豫,不一样了。
从他要将酒让给她开始。
不仅仅是长大。
一番折腾之后,事情终于平息,刚刚惊险的情形叫宋颜早就无心于宴席,勉强吃了几口之后便放下筷子等着宴席结束。
宴席没怎么吃的结果便是她坐上回家的马车的时候,肚子不争气的哀苦声连连。坐在对面的芷芜听见笑道:“刚刚见小姐没吃多少,怕是又饿了。”
宋颜压着嘴角点头,怪自己没有多吃一点。从皇宫到宋府还要好一阵呢。
她正想着,脚下忽然感觉踢到了什么硬物,低头一看,竟是个嵌百宝花鸟的八方提盒,看那提盒的样子不像是宋府的。
芷芜从脚边拎起食盒解释道:“刚要和小姐说呢,也不知是谁送来的食盒,传话的小厮只说是自家主子席间见小姐没吃饱,特意备的糕点,怕小姐回去路上饿着难受。”
宋颜拿开盒盖朝里面看了一眼,白釉盘子上摆了底部摆了桂花酥和枣泥糕,上面放了几块千层糕,都是她平日爱吃的。宋颜“咦”了一声,问道:“可看清谁送来的吗?”
芷芜微微摇头道:“没看清人,是递给了下面的人,转交到我手里的。”
宋颜拿起一块枣泥糕送进口中,只吃了一口,熟悉的味道便在口中散开,她当即心下了然。
不同人做的枣泥糕,糖和枣子的比例不同,调制的枣泥馅各不相同,其中还会加有不同辅料,是以一尝便知。宋颜吃的这款枣味十足略带苦味,是她在谢家时,谢徽知她不爱吃太甜的食物,特意让厨子调的口味。
宋颜捏着手中的半块糕点,回去的路上一直沉默。
*
宋豫平日习惯早睡,往年除夕夜宋崇因他年龄尚小,都会让他先回房睡觉,不用和大家一起守岁。今年因为有宋颜在,宋豫便不好意思自己先睡,本来想着即便不通宵,起码也要等到子正再回去,结果当晚亥时刚过了不久,眼中便倦意四起,又怕叫宋颜看出来,强忍着哈欠。只是困意如咳嗽,不是强撑能掩饰的。宋颜见他困意十足,不忍强留他在这,便也叫他先回去睡了。
宋府不算人丁兴旺的大府,但往年尚有宋思、宋慈在,总归多些人气,然如今她们二人已各自远嫁,府中只剩宋颜和宋豫二人,本就不热闹,送走了宋豫之后独留宋颜一人围着炉子,更显冷清。
依照旧例,所有屋内均点上灯烛,燃灯照岁。茶点瓜果摆了满桌,和宫里的式样大致相似,宋颜吃不下去,挑了一些赏给下面的人。
距离子正还有好久,一个人在屋内无事可做,甚是无趣,芷芜见状提议叫几个下人陪她打牌,宋颜摇了摇头。
面前的莲藤缠枝花瓶内插着新折下来的梅花,红梅艳若云霞,覆雪时的凌厉感因屋内温暖的环境而消退,宋颜的目光花苞移至花瓶,看着花瓶上的纹路时,忽然想起还有一盏河灯未放。
她叫芷芜将那盏莲花河灯翻了出来。河灯因为长时间不见天日,周边已经泛黄,显得有些破旧,不过好在骨架未塌,还能使用。
“备马车。”宋颜站起身吩咐道。
除夕夜的街道甚是安静,是以马车行得很快,一会儿功夫便来到了河边。
宋颜沿着记忆中熟悉的道路缓缓走到河边。不远处的夜空中不时有烟花绽放,面前的河水潺潺,不知今日是何日,静默如常。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有些残破的河灯,然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了花心。
河灯飘在水面,被人轻轻一推,从容飘向更远的地方。
宋颜闭上眼睛合起双手。
默默许过愿后,再睁眼,却发现身边赫然多了一个人。
如果真要将酒赏给在座剩下的任何一家,都难免他人有微词,但是赏给宋豫这个刚做了家主,又几乎毫无声望的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宋崇去世不久,以他的身份地位,当朝特别关照一下他的子孙,也十分合理。苏奕简单一句话便将皇上赐酒的原始含义巧妙地绕了过去。
宋豫闻言从容起身,朝郑公公一拜,口中说道:“谢皇上赏赐”,又遥遥朝主位的苏奕一拜,两礼行过后却未将酒接过来,而是立在那继续道,“敢问苏大人,这酒既然赏给了我,可否由我自行处置?”
宋颜以为接过酒就好,却没想到多出这么个环节。她不知道宋豫想干什么,生怕他说错话,停下手中的碗筷有些紧张地看着他。
“这是自然。”从远处传来苏奕应许的声音。
“那今日臣想借花献佛,将这杯酒献给阿姐。”宋豫微微侧头扫了她一眼,扭过身继续道,“自父亲去世以来,阿姐忙于府中事务,甚是操劳,外人只看到宋家光耀如昨,却无人见我阿姐之辛劳,所以臣今日想将这杯酒献给阿姐。”
宋豫此话一出,宴会诸人纷纷投来称赞的眼光,世家子弟一向重礼,见宋家的新家主谦虚又怀感恩之心,印象大好。宋颜听后也甚是感动,这段时日她确实忙碌些,她只当做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没想到宋豫竟都看在眼里,她这次回来看出宋豫成熟许多,心中也知他有心,却没想到他这般心细。
只是感动之余宋颜不忘自己仍身处宴席,且赐酒之人并非良善之辈,是以在宋豫语毕之后紧跟着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苏奕,见后者点了点头,似乎也十分认可,才稍显安心。
就在她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的时候,苏奕幽幽的声音穿过连绵起伏的丝竹声,清晰的落在她的头上。
“赏给宋小姐也好,就算是世家中最有贡献的一人,宋小姐也是担得起的。”
这个苏奕!竟在这里等着她!
这酒给宋豫是鼓励之意,给她就又把皇上的原意拉回来,他分明是叫她下不来台!
还未等宋颜想好说辞,一旁的郑公公便很有眼色的要将木案端到她跟前,他抬脚的动作逼得宋颜不得不立刻起身,朝苏奕揖了一礼拒绝道:“多谢苏大人的赏识,只是我才疏学浅,在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实在愧不敢当。”
苏奕闻言眉毛一挑,觉得事情愈发有趣起来,于是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宋小姐既然这么想,那便挑着在座你觉得,把酒让给他吧。”他知道宋颜必然会推辞,跟着道,“若你选不出来,便自己接下,承认我刚刚说的。”直接将她迂回的路堵死。
他说话时语气尚温和,然下面坐着的一众人都知道,苏奕说话如破镜,从来没有商量的余地,是以皆屏气凝神看向宋颜。就连坐在对面一直没有参与进来的谢徽也抬眼看了过来。
没想到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落在了她的手里。宋颜站在原地,整个人像是被架在火上受刑一般,不消看也能感受到的目光更将她钉在原地。如果这些她还能惯常应对,余光中瞥见的谢徽的眼神才是令她精神绷紧的源头。
苏奕抛给她的这道题难在并非无解,而是有两个怎样取舍对她来说都不合适的解。
若是想要在朝中做出一番功绩的世家,可以直接将酒还给苏奕,再借机说几句奉承话讨好他一番;若是以声明才能立世的,直接选谢徽即可。自宋崇走后,吴郡世家中便以谢徽为尊,大型禊事皆由他主持,况且他本身就有“南国翘楚,世家表率”一称,给他还可以将原因推给世人。
最合适的两个答案恰好是她当下最不方便选的两个人,宋颜看着郑公公手中的酒杯,犯了难。
一面是和离不久的夫君,一面是频繁出入她府邸的权臣,选谁无论用上哪翻说辞都会显得她有私心。
坐在下方的各个世家家主也都知道这酒最后落在不过谢徽或苏奕手中,加之此前在坊间听过的有关三人之间无从查证的诸多传闻,是以一双双眼睛在谢徽、宋颜、苏奕之间流转,生怕错过一分一毫,毕竟地位如此之高的三个人同台,可是难得一遇。
两名当事人倒是十分淡定。
谢徽早早收了目光,一杯又一杯地专心品茶,苏奕手中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块红玉髓,低头正懒洋洋地翻覆把玩着,徒留宋颜一人站在原地左右为难进退不得。
大家都在等她的决定,留给她思量的时间并不多。
之前跟随父亲出席过那样多的场合,宋颜以为自己早就历练得游刃有余,如今才明白她以为的容易,不过是因为旁人碍于宋崇的声望才没有对她多加为难,并非她的真本事。宋崇刚走不久,她便原形毕露了。
宋颜知道今天自己的名声怎么都留不住了,手在袖子下微微一攥,刚要开口,一个靛青身影起身接过木案,转头对她笑道:“阿姐这样看着我,想必是想给我又不好意思直说吧,叫苏大人和各家主笑话了,自家姐姐看亲弟弟总是哪里都好。”
宋豫话说到这个份上,宋颜知道苏奕不会再为难她了,却仍是心神未定地看了他一眼。
苏奕似乎已经将这边的事情忘记,仍看着手中红玉髓,抽空似的朝这边抬了抬下巴。
二人这才又向郑公公拜谢。
宋豫坐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谢徽看向他的眼神,却被先坐下的宋颜恰好捕捉到。好像是有所察觉,谢徽顺势也看了她一眼,只是不像看向宋豫时的沉静和探寻,多了一些了然和...默契?
那一瞬间,宋颜的直觉告诉她,谢徽此时和她的想法完全一致。
他们都知道,宋豫,不一样了。
从他要将酒让给她开始。
不仅仅是长大。
一番折腾之后,事情终于平息,刚刚惊险的情形叫宋颜早就无心于宴席,勉强吃了几口之后便放下筷子等着宴席结束。
宴席没怎么吃的结果便是她坐上回家的马车的时候,肚子不争气的哀苦声连连。坐在对面的芷芜听见笑道:“刚刚见小姐没吃多少,怕是又饿了。”
宋颜压着嘴角点头,怪自己没有多吃一点。从皇宫到宋府还要好一阵呢。
她正想着,脚下忽然感觉踢到了什么硬物,低头一看,竟是个嵌百宝花鸟的八方提盒,看那提盒的样子不像是宋府的。
芷芜从脚边拎起食盒解释道:“刚要和小姐说呢,也不知是谁送来的食盒,传话的小厮只说是自家主子席间见小姐没吃饱,特意备的糕点,怕小姐回去路上饿着难受。”
宋颜拿开盒盖朝里面看了一眼,白釉盘子上摆了底部摆了桂花酥和枣泥糕,上面放了几块千层糕,都是她平日爱吃的。宋颜“咦”了一声,问道:“可看清谁送来的吗?”
芷芜微微摇头道:“没看清人,是递给了下面的人,转交到我手里的。”
宋颜拿起一块枣泥糕送进口中,只吃了一口,熟悉的味道便在口中散开,她当即心下了然。
不同人做的枣泥糕,糖和枣子的比例不同,调制的枣泥馅各不相同,其中还会加有不同辅料,是以一尝便知。宋颜吃的这款枣味十足略带苦味,是她在谢家时,谢徽知她不爱吃太甜的食物,特意让厨子调的口味。
宋颜捏着手中的半块糕点,回去的路上一直沉默。
*
宋豫平日习惯早睡,往年除夕夜宋崇因他年龄尚小,都会让他先回房睡觉,不用和大家一起守岁。今年因为有宋颜在,宋豫便不好意思自己先睡,本来想着即便不通宵,起码也要等到子正再回去,结果当晚亥时刚过了不久,眼中便倦意四起,又怕叫宋颜看出来,强忍着哈欠。只是困意如咳嗽,不是强撑能掩饰的。宋颜见他困意十足,不忍强留他在这,便也叫他先回去睡了。
宋府不算人丁兴旺的大府,但往年尚有宋思、宋慈在,总归多些人气,然如今她们二人已各自远嫁,府中只剩宋颜和宋豫二人,本就不热闹,送走了宋豫之后独留宋颜一人围着炉子,更显冷清。
依照旧例,所有屋内均点上灯烛,燃灯照岁。茶点瓜果摆了满桌,和宫里的式样大致相似,宋颜吃不下去,挑了一些赏给下面的人。
距离子正还有好久,一个人在屋内无事可做,甚是无趣,芷芜见状提议叫几个下人陪她打牌,宋颜摇了摇头。
面前的莲藤缠枝花瓶内插着新折下来的梅花,红梅艳若云霞,覆雪时的凌厉感因屋内温暖的环境而消退,宋颜的目光花苞移至花瓶,看着花瓶上的纹路时,忽然想起还有一盏河灯未放。
她叫芷芜将那盏莲花河灯翻了出来。河灯因为长时间不见天日,周边已经泛黄,显得有些破旧,不过好在骨架未塌,还能使用。
“备马车。”宋颜站起身吩咐道。
除夕夜的街道甚是安静,是以马车行得很快,一会儿功夫便来到了河边。
宋颜沿着记忆中熟悉的道路缓缓走到河边。不远处的夜空中不时有烟花绽放,面前的河水潺潺,不知今日是何日,静默如常。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有些残破的河灯,然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了花心。
河灯飘在水面,被人轻轻一推,从容飘向更远的地方。
宋颜闭上眼睛合起双手。
默默许过愿后,再睁眼,却发现身边赫然多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