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阑,宋颜伏案桌前,仍在思量究竟是不是谢徽帮了她,又缘何帮她?
苏奕布局已久,绝不会轻易收手。
况且即便他收手,也无其他人敢出这个头帮她。总不可能是他亲自替她跟皇上求旨。
但是谢徽......
她提出和离时谢徽几乎不假思索地淡漠着说“好”的声音尤在耳畔。
他们二人在茶馆吃茶那次,虽也聊得不错,但至于别的什么,她还真没看出来。
宋颜对谢徽,除了一些微妙得说不清的感情,便是一重叠一重的愧疚和歉意。
君子协议是一重,中秋夜是一重,如今最厚重的一重叠在上头,齐齐压在她的心头。
想还人情是一方面,不想牵连他又是另一方面。
只是没想到自己千方百计地不想将他卷进来,到头来还是未能如愿。
算了。宋颜两面手肘支在桌子上,手揉着太阳穴,眉头蹙起,似是极累的样子。
谢徽的事情,等南巡之后再说吧,现在更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是如何缓和同苏奕的关系,否则宋家之后的路,处处被苏奕掣肘,简直可以一眼望到头。
宋颜其实一直都想同他缓和,软的法子,尊重也好,谄媚也好,她不是没试,光是拍马屁她都想了十几个不同的方位拍,谁知这块臭石头始终不为所动。至于硬的法子,借她十个胆也不敢用。
而比苏奕不为所动更令宋颜疑惑的是,苏奕的原因究竟为何?
原因自然是对她或者说对宋家不满,可这份不瞒又从何而来?
根本没道理啊......
不止一次,宋颜在日头正好的午后安安静静地端坐在桌前,将她与苏奕从初遇至今发生过的事情全都誊写下来,试图找出端倪,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实在不是她笨,宋颜觉得换做任何一个人都猜不出苏奕在发什么疯。
只是苏奕的事情一天不解决,宋颜便一天睡不安稳,是以南巡的舟船上,她无心同众人隔三差五到甲板上欣赏沿途风光,反而得了空便避开人群,一个人在船身内思索此事。
这日,上午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到了下午忽然浓云密布起来,空气水汽凝结,置身其中一会儿便湿漉漉的不爽快。宋颜在船内闷得不舒服,想到甲板放风。人倚着栏杆吹着风正自在,郑公公突然过来传旨,说圣上见贵妃面色不好,恐念及自己家乡,叫宋颜去陪贵妃说说话,宽畅其身心。
贵妃柔氏能够盛宠至今,也是一桩妙闻。历朝历代,少有妃子无子嗣却能受宠这样久,宋颜私下里听人议论,说不知应该说皇上长情,还是贵妃有手段。
其实只要稍稍了解宫中情况的人都知道,后一种猜想并不成立。柔贵妃她,很冷淡。
无论对皇上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一副不太提得起兴趣的样子,哪怕有的事情涉及自身,她也懒得追究。之前九嫔中的婕妤、容华、充华三位因看不惯她的行事作风,设计害其落水,本以为借此能够小小捉弄她一番,没成想当时贵妃已有身孕,深秋水寒正盛,贵妃那时候身子本就弱,寒气侵体孩子自是保不住,气得皇上当即就要将三人下狱斩首,皇后和永安公主一齐求情,以性命相要均不管用。只是选进宫的嫔妃哪个背后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撑,皇上登基政权尚不稳固,重用苏奕本就已经令很多世家子弟不快,现在再行斩首,怕是当真要与诸人翻脸。最后还是贵妃嫌事情闹得太大后宫天天没个消停日子才使皇上打消了斩首的念头,改为贬为庶民,逐出宫,所在世家女子再无选秀资格。
不过贵妃对别人虽然冷淡,对苏奕似乎很特别。具体因为什么,宋颜好像听说,是贵妃觉得苏奕很像自己的故人。
南国人素来称北国人为蛮夷之后,言辞中提起也多是鄙薄之意,苏奕堂堂南国男儿身上有北国之气本就被人看作异类,现又因此得宠则更令士族子弟们人不齿。宋颜时常觉得,苏奕这个人好像从不为以后考虑。
以他现在的名声,若是一朝倒台,光是吴郡世家中的众人都能将他并吞入腹,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他整日这般飞扬跋扈,也不怕以后没有退路。
她想了想又摇摇头,谁知道这人打什么算盘呢,或许人家已经把后路铺好了,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
宋颜跟在郑公公后面来到贵妃的船上。
在甲板上时,还能听见船内的间或传来的嬉笑声,等到郑尤带着她从门口甫一出现,便听到那笑声戛然而止,贵妃含着笑意的一张脸登时冷了下来。
这速度,堪称迅雷不及掩耳。
郑公公好像见惯了的模样,丝毫没有表现出不快,反而满面堆笑地上前行了一礼,道:“娘娘,皇上说怕您在船上无聊,特意派奴才找了宋颜姑娘来陪您解闷,人我给您带过来了。”
因为听过这样的话太多次以至于有些生理性厌恶的柔惜微微蹙起眉头,颇有些不耐烦道:“知道了。”没等郑尤开口,接着吩咐道,“中午的菜太咸了,叫他们下次少放点盐。”
宋颜在一旁吓得眼角抽了抽。
天下谁人不知,大内总管郑尤,皇上还是丞相时的贴身太监,其地位是三公见了都要给三分薄面,就连皇后也不会轻易指使他,说话哪次不是以“劳烦郑公公”开头。贵妃敢这样对他,其在宫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宋颜心内一片惶恐,担心自己一会儿若是说错了什么话,纵然贵妃不怪罪,皇上怕是也要她脑袋搬家。
郑尤连忙点头称“是”,然后转过头朝身后的宋颜使了个眼色。
宋颜会意,忙小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臣女宋颜,给贵妃请安。”说完忍不住支起眼皮偷偷瞄了她一眼。
不看不知道,这柔贵妃也就不过比她长了四五岁的模样,气质上确实同她们南国人有别,眉毛很浓,眼睛也很大,不是山明水净的秀气,却有种千军万马过境恢弘的明艳,只是穿上南国的宫装,显得柔和了许多。
柔惜坐在上面,面无表情地抬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坐吧。”
郑尤见状,很自觉地退了下去。
“宋颜。”柔贵妃喃喃念着两个字,略略思索了片刻,忽然展颜道,“‘江左幽兰’,说的就是你吧。”
宋颜不好意思地笑笑,摆手道:“大家瞎说的,我其实也没有什么本事。”
她说话的时候眼神灵动,神色却极认真,也不拐弯抹角,甚是坦诚,柔惜在宫中很少接触到这样单纯率性的人,是以对宋颜顿生好感,卸下了些许防备。
两人一言一语正说着,柔惜的贴身宫女近来通报道:“娘娘,苏大人来了。”
宋颜直想撞墙。
怎么她到哪都能碰到这瘟神?
苏奕身穿一身银色铠甲,一只手搭在腰侧的佩剑上,步伐稳健,眉间英气十足。
他从皇上那边过来传话,一进船内便看见宋颜垂眸尤恐避之不急的样子,眉头轻轻一拧,眸底铺起一层阴翳。
没等他开口,柔惜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过头看着宋颜问道:“我记得苏大人也是来自临安,你们之前可认识?”
苏奕布局已久,绝不会轻易收手。
况且即便他收手,也无其他人敢出这个头帮她。总不可能是他亲自替她跟皇上求旨。
但是谢徽......
她提出和离时谢徽几乎不假思索地淡漠着说“好”的声音尤在耳畔。
他们二人在茶馆吃茶那次,虽也聊得不错,但至于别的什么,她还真没看出来。
宋颜对谢徽,除了一些微妙得说不清的感情,便是一重叠一重的愧疚和歉意。
君子协议是一重,中秋夜是一重,如今最厚重的一重叠在上头,齐齐压在她的心头。
想还人情是一方面,不想牵连他又是另一方面。
只是没想到自己千方百计地不想将他卷进来,到头来还是未能如愿。
算了。宋颜两面手肘支在桌子上,手揉着太阳穴,眉头蹙起,似是极累的样子。
谢徽的事情,等南巡之后再说吧,现在更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是如何缓和同苏奕的关系,否则宋家之后的路,处处被苏奕掣肘,简直可以一眼望到头。
宋颜其实一直都想同他缓和,软的法子,尊重也好,谄媚也好,她不是没试,光是拍马屁她都想了十几个不同的方位拍,谁知这块臭石头始终不为所动。至于硬的法子,借她十个胆也不敢用。
而比苏奕不为所动更令宋颜疑惑的是,苏奕的原因究竟为何?
原因自然是对她或者说对宋家不满,可这份不瞒又从何而来?
根本没道理啊......
不止一次,宋颜在日头正好的午后安安静静地端坐在桌前,将她与苏奕从初遇至今发生过的事情全都誊写下来,试图找出端倪,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实在不是她笨,宋颜觉得换做任何一个人都猜不出苏奕在发什么疯。
只是苏奕的事情一天不解决,宋颜便一天睡不安稳,是以南巡的舟船上,她无心同众人隔三差五到甲板上欣赏沿途风光,反而得了空便避开人群,一个人在船身内思索此事。
这日,上午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到了下午忽然浓云密布起来,空气水汽凝结,置身其中一会儿便湿漉漉的不爽快。宋颜在船内闷得不舒服,想到甲板放风。人倚着栏杆吹着风正自在,郑公公突然过来传旨,说圣上见贵妃面色不好,恐念及自己家乡,叫宋颜去陪贵妃说说话,宽畅其身心。
贵妃柔氏能够盛宠至今,也是一桩妙闻。历朝历代,少有妃子无子嗣却能受宠这样久,宋颜私下里听人议论,说不知应该说皇上长情,还是贵妃有手段。
其实只要稍稍了解宫中情况的人都知道,后一种猜想并不成立。柔贵妃她,很冷淡。
无论对皇上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一副不太提得起兴趣的样子,哪怕有的事情涉及自身,她也懒得追究。之前九嫔中的婕妤、容华、充华三位因看不惯她的行事作风,设计害其落水,本以为借此能够小小捉弄她一番,没成想当时贵妃已有身孕,深秋水寒正盛,贵妃那时候身子本就弱,寒气侵体孩子自是保不住,气得皇上当即就要将三人下狱斩首,皇后和永安公主一齐求情,以性命相要均不管用。只是选进宫的嫔妃哪个背后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撑,皇上登基政权尚不稳固,重用苏奕本就已经令很多世家子弟不快,现在再行斩首,怕是当真要与诸人翻脸。最后还是贵妃嫌事情闹得太大后宫天天没个消停日子才使皇上打消了斩首的念头,改为贬为庶民,逐出宫,所在世家女子再无选秀资格。
不过贵妃对别人虽然冷淡,对苏奕似乎很特别。具体因为什么,宋颜好像听说,是贵妃觉得苏奕很像自己的故人。
南国人素来称北国人为蛮夷之后,言辞中提起也多是鄙薄之意,苏奕堂堂南国男儿身上有北国之气本就被人看作异类,现又因此得宠则更令士族子弟们人不齿。宋颜时常觉得,苏奕这个人好像从不为以后考虑。
以他现在的名声,若是一朝倒台,光是吴郡世家中的众人都能将他并吞入腹,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他整日这般飞扬跋扈,也不怕以后没有退路。
她想了想又摇摇头,谁知道这人打什么算盘呢,或许人家已经把后路铺好了,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
宋颜跟在郑公公后面来到贵妃的船上。
在甲板上时,还能听见船内的间或传来的嬉笑声,等到郑尤带着她从门口甫一出现,便听到那笑声戛然而止,贵妃含着笑意的一张脸登时冷了下来。
这速度,堪称迅雷不及掩耳。
郑公公好像见惯了的模样,丝毫没有表现出不快,反而满面堆笑地上前行了一礼,道:“娘娘,皇上说怕您在船上无聊,特意派奴才找了宋颜姑娘来陪您解闷,人我给您带过来了。”
因为听过这样的话太多次以至于有些生理性厌恶的柔惜微微蹙起眉头,颇有些不耐烦道:“知道了。”没等郑尤开口,接着吩咐道,“中午的菜太咸了,叫他们下次少放点盐。”
宋颜在一旁吓得眼角抽了抽。
天下谁人不知,大内总管郑尤,皇上还是丞相时的贴身太监,其地位是三公见了都要给三分薄面,就连皇后也不会轻易指使他,说话哪次不是以“劳烦郑公公”开头。贵妃敢这样对他,其在宫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宋颜心内一片惶恐,担心自己一会儿若是说错了什么话,纵然贵妃不怪罪,皇上怕是也要她脑袋搬家。
郑尤连忙点头称“是”,然后转过头朝身后的宋颜使了个眼色。
宋颜会意,忙小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臣女宋颜,给贵妃请安。”说完忍不住支起眼皮偷偷瞄了她一眼。
不看不知道,这柔贵妃也就不过比她长了四五岁的模样,气质上确实同她们南国人有别,眉毛很浓,眼睛也很大,不是山明水净的秀气,却有种千军万马过境恢弘的明艳,只是穿上南国的宫装,显得柔和了许多。
柔惜坐在上面,面无表情地抬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坐吧。”
郑尤见状,很自觉地退了下去。
“宋颜。”柔贵妃喃喃念着两个字,略略思索了片刻,忽然展颜道,“‘江左幽兰’,说的就是你吧。”
宋颜不好意思地笑笑,摆手道:“大家瞎说的,我其实也没有什么本事。”
她说话的时候眼神灵动,神色却极认真,也不拐弯抹角,甚是坦诚,柔惜在宫中很少接触到这样单纯率性的人,是以对宋颜顿生好感,卸下了些许防备。
两人一言一语正说着,柔惜的贴身宫女近来通报道:“娘娘,苏大人来了。”
宋颜直想撞墙。
怎么她到哪都能碰到这瘟神?
苏奕身穿一身银色铠甲,一只手搭在腰侧的佩剑上,步伐稳健,眉间英气十足。
他从皇上那边过来传话,一进船内便看见宋颜垂眸尤恐避之不急的样子,眉头轻轻一拧,眸底铺起一层阴翳。
没等他开口,柔惜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过头看着宋颜问道:“我记得苏大人也是来自临安,你们之前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