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青锦
比赛开始。
这个赛季,梁译自由滑的选曲来自意大利作曲家Ludovico Einaudi的音乐作品Nuvole Bianche,曲目的字面意思是白云。
轻缓悠扬的钢琴声在冰场上空响起,开场的亮相舞蹈后,旋律由轻及重,节奏由缓至急,冰面上的运动员也越滑越快。
她今天穿着一件白色的考斯腾。为了更好地贴合曲目,服装的袖口、领口和裙摆处都绣着精致的云纹。此刻,这些纹饰随着滑行动作在镜头下若隐若现,好似冬日清晨山间缭绕的缥缈云雾。
第一串重音落下来的同时,云飞水动——后内点冰三周接后外结环三周连跳成功了!
落冰的瞬间,场内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
“今年才13么,这个3F+3Lo很漂亮呀!”
看台上一位带着棒球帽,身穿白色运动外套的中年男子看到这个连跳后轻声感慨,语气中不难听出惊讶与赞赏。
“是啊,路导。”中年男人身旁,一位同样身穿运动外套的年轻男人轻轻应道。
显然这个年轻人赛前做过功课,很快又继续介绍:“这个小姑娘是去年全锦赛成年组的冠军,而且我看过她报上来的音乐动作计划表,自由滑计划要上两个后内点冰三周和两个后外结环三周。”
“哦?”中年男人诧异地侧头,眼里是不加掩饰的赞许:“配置很不错嘛!”
根据现行规则,一套自由滑中共有7组跳跃动作,其中最多允许重复两种三周跳。对于没有四周和三周半的女单选手来说,重复3F和3Lo已经是难度较高的配置了。
这位被称作“路导”的戴帽子中年男人名叫路佳楠,曾是国家队的女单教练。
三十多年前,路佳楠以世锦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一举为中国队夺下三个奥运名额。退役后他接受恩师邀请留在国家队执教,多年来为花协培养了不少人才。直到五年前,因为早年积累的伤病困扰,他才不得不遵从医嘱,辞去教练的职务专心养病。
这次来到比赛现场,是因为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从适龄的男女单选手中各选一位有潜力的小运动员到美国接受外训,旨在为下个奥运周期培养人才。
队里领导把这个任务称作“出海计划”。
花样滑冰共有四个子项目:男单、女单、双人,以及冰舞。
稍微了解花滑的朋友或许知道,中国女单曾在世界花滑赛场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笔画,无论是奥运、世锦赛还是四大洲锦标赛,都曾站上过领奖台。
只可惜近些年来成绩起起伏伏,年轻运动员们不断挑战自我,却始终未能超越前辈的成就,上届奥运更是只得到一个参赛资格。
雪上加霜的是,平昌周期之后,俄罗斯忽然涌现出一大批拥有三周半和四周跳的女子运动员。在她们的带领下,日本、美国、韩国……越来越多的女子选手开始尝试高难度的跳跃动作,成套节目的难度分大幅度提高。
男单的情况也没有乐观太多。虽然目前国内顶尖选手的技术难度与国际主流一线差距不大,但我国运动员的表演分和动作执行分却总是硬伤。
再不追赶,落下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
接到恩师的请求后,路佳楠二话没说直奔S市。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来碰碰运气,广撒网看看能不能再捞到几条小金鱼。”
现在来看路教练的运气还是很不错的。昨天结束的男子少年甲组比赛,拿到冠军的孩子跳跃很有天赋,不但小小年纪就发展了五种三周,而且跳跃的滞空感很强,高远度和落冰滑出也都很好。
当然,在阅人无数的路教练心里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就是这名运动员跳跃的用刃和点冰很干净。
规范的技术不仅能让运动员正确完成动作,减少受伤几率,从而在后期更好地上难度,最重要的是能给裁判留下好印象。
无论设置多么详尽的评分规则,打分类项目都无法彻底避免裁判们的主观性。
从温哥华周期开始严抓错刃和存周问题后,技术不规范的运动员要么祈祷裁判手下留情,要么就要做好GOE各种符号,实时技术分大跳水的准备。
两套同样的难度配置的节目,因为动作执行分的不同,选手们最终得到的技术分有时甚至能达到两位数的差距。
一套花滑节目的分数由技术分和表演分两部分构成。中国运动员本来就没有表演分上的优势,如果再不能减少技术分的扣分点,想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脱颖而出只会越来越难。
路佳楠的眉头不知不觉间拧成一个“川”字,就在这时,场内忽然响起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原来这个叫梁译的小选手刚才完成了一组换足联合旋转。
编排很新颖,是少见的双向旋转,而且每个旋转姿态的重心都很稳定。哪怕是最外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运动员的旋转姿态与旋律的同步变化,更别提在旋转过程中还能清晰地看到加速。
特别是最后的I字转,高速旋转之下裙摆飞扬,精致的裙边翻出一道道亮丽弧线。
这些细节不但能提升旋转定级,也能争取到一个不错的GOE。
节目行至后半段,年轻的运动员在一组流畅的转三步法后果断完成3F+2Lo+2Lo三连跳,最巧妙的是,每一次落冰都正好踩在重音音符上。
如果现场有强迫症观众,看到这段表演一定能获得极大的治愈。
随后,她又配合音乐完成了一个3Lz和一个3Lo。
至此,所有跳跃都顺利完成。
考虑到运动员的体力消耗,节目后半段完成的跳跃都有10%的额外奖励加分。把这样的三连跳放在后半段节目,充分说明了教练对运动员的能力的信任。何况最后两个单跳,难度也并不低。
这套编排不仅极富创意,而且相当大胆,路佳楠心想。
然而,梁译带给他的惊喜还不仅于此。
在编排步法部分,随着刀刃不断改变倾斜角度,少女的身影快速掠过冰面,姿态轻巧灵动,让人不禁联想到夏日午后吹来阵阵清风,白云随风翩翩起舞,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从教练的角度来看,这组步法包括外刃大一字、燕式、落叶跳、下腰鲍步等动作,舒展开张,编排与音乐节奏遥相呼应,尤其最后配合重音的那一串刀齿步,更是点睛之笔。
不过最让路佳楠感到欣喜的还是运动员本身的表现力。
在节目最后还能有如此饱满的情绪和完成度,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无论是滑行还是跳跃。路教练的目光紧紧锁在现场的大屏幕上,他记下了这张面孔和这个名字。
比赛结束,这套自由滑得到130.25分,最终,梁译以199.4分的总分强势拿下冠军。
虽说国内赛分数一向偏高,但这套节目的难度配置放在当今青年组赛场上却是实打实地有竞争力。
可惜了……路佳楠遗憾地想,没赶上这个赛季的JGP。不过下赛季,这位小选手的表现绝对值得期待。
与路教练欣喜中带着惋惜的复杂感受相比,同样在看台上看完现场表演的王旭乔,此刻的心情则要更单纯,也更炽热。
无论是干净利落的跳跃,还是优美婉转的旋转,甚至一气呵成的步法,这套节目的点点滴滴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冰面上的少女每完成一个动作,坐在看台上的少年便迫不及待送上绵长热烈的掌声。
原来,年龄相仿的人,也可以完成如此细腻的表演么……
节目结束,王旭乔怔怔地想。
从学滑冰以来,教练对他的跳跃有多满意,对他的表演就有多无奈。
编舞老师总是说花滑是一项有关“美”的运动。不过王旭乔一直觉得这份“美”是遥远的。它属于屏幕里那些世界一流的选手们,抑或是俱乐部官网上展示的成绩优异的前辈们。
但是,就在此刻,就在面前这方冰场,“美”……这个有些抽象的名词,忽然在他眼前有了具体的模样。
————————
回到酒店,梁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教练那里要回手机向父母报喜。
陈婉仪和梁靖全程收看网络直播,早就知道比赛结果,但接到女儿的视频仍是十分激动,纷纷送上祝福。
赛前爸爸梁靖说有惊喜送给她,如今谜底终于揭晓——是一只可爱的比熊犬。
梁译很喜欢小狗,对着镜头逗弄了好一会儿才心满意足地拿起平板电脑看网课回放。
走下冰场,她和同龄女孩儿没什么区别,喜欢粉色,喜欢一切毛茸茸的事物。身为初中生,也时常为考试成绩紧张。
因为父母都是老师,很早就对女儿开展绘本阅读教育,从小学开始,梁译最拿手的科目就是语文和英语。但数学这种需要大量操练的科目却不大灵光——其他同学刷题时,她不是在学芭蕾就是在练滑冰。
日子长了,分数自然在考卷上体现出来。
升入初中后,学科增加,压力更大。梁译不得不抓紧利用一切时间:比如往返俱乐部的路上顺便听听语文和英文音频;又或者是一边吃饭一边压腿。
虽然校方充分考虑到这位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情况,不但批假十分爽快,也同意她下午可以提前离校,这才堪堪保证每周22小时的上冰时间。
但落后的学习进度总是一个问题。
特别是遇上大赛前的集训,以及到外地比赛的情况,比如这次来S市参赛。
可以预见的是,类似的情况随着梁译年龄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只会越来越频繁。再像小学那会儿由任课老师单独抽时间帮忙补课显然不现实。
用网络视频课程对学业查缺补漏就成了一项必要而有效的举措。
身为最年轻的全锦赛冠军,又在青年组锦标赛一举夺魁,回到C市,梁译不但被选为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发言代表,甚至还有媒体闻风而至,在校园里对她进行视频采访。
面对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记者自然不能免俗地问起“将来的目标”。
稚气未脱的年轻运动员望向镜头的表情还有些害羞,但仍一脸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摄像机毫无保留地记录了这个瞬间。
有热心冰迷把梁译在全青赛上的亮眼表现与采访视频剪辑在一起传到网上,很快引来不少网友围观。
有人惊讶于她的技术难度。
【窝巢小女单居然有3F3Lo的技术么,第一次看到】
【她好像是刘雪雁的学生,刘雪雁当年是连Lo好手,虽然是2Lo】
【3F3Lo和3Lz3T哪个更难】
【3F3Lo分数高一点,而且Lo跳更像靠身体干拔的,容易存周】
【你们看到她的2A了么,我觉得那个高度可以梦一个3A】
【采访也说她在练3A,但是不知道练的怎么样】
【没有3A她BV也可以的,除了俄萝日萝,这个难度在同龄人里面已经很够打了】
【加一,稳住高级三三就很有竞争力了,妹宝加油】
也有人展望未来。
【这个妹妹哪年的,可以赶得上奥运么】
【不能,她今年才13,是下周期的选手】
【13岁就有这个难度储备了么,太有天赋了吧】
【而且她五种三周全了,F和辣子双不错刃】
【明年的JGP可以期待一下】
【不懂就问,才13怎么说她是成年组冠军,不是17岁升组吗】
【回楼上,国内成年组比赛不限年龄,考级过了随便报名】
【妹妹舞蹈和合乐简直治愈强迫症,就算以后难度跟不上,做个艺术水母也不错】
【要梦就梦个大一点的,艺术水母上难度】
当然,还有人激动之余仍保持克制。
【水不起来,最多是一个艺术干贝】
【艺术干贝笑哭】
【本来就是,我们又不是高贵国籍,ICU不打压就不错了】
【有天赋的小花不少,这个岁数快发育了吧,祈祷孩子没伤病,顺利过发育关】
【才13还早呢,不过确实要注意防伤】
【同意,防伤最要紧】
……
梁译对网上关于自己的议论毫不知情,她的手机基本用于和父母联络,偶尔看看动画片——青少年模式下,娱乐应用都有时间限制,根本来不及网上冲浪。
比赛告一段落,她又回到从前三点一线的生活中。甚至因为之前备赛时频频请假,这一阵她在学业上下了更多功夫,直到期末考结束,才逐渐恢复从前的训练节奏。
这天下冰后,梁译像往常一样在综合训练馆完成陆地放松活动。刚做完最后一组拉伸,就看见刘教练站在门外冲她招手,脸上一片喜气。
梁译有些莫名地跟着教练来到旁边的一间办公室。
沙发上坐着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头戴一顶棒球帽,身上穿着一件绣有国旗的黑色羽绒服,面目和善。
茶几上的杯子早就没了热气,看来已经到了不止一会儿。
见人进屋,他径直从沙发上站起来。
“这是梁译。”刘雪雁对那人介绍,接着又转向梁译:“这是国家队的路佳楠指导。”
“路指导好。”梁译乖巧地叫人,站在自家教练旁边,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向来人。
对方感应到她的目光,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
“今天来这里是有一件事想征求你的意见。”路佳楠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地问,“你愿意跟我到国家队训练么?”
这个赛季,梁译自由滑的选曲来自意大利作曲家Ludovico Einaudi的音乐作品Nuvole Bianche,曲目的字面意思是白云。
轻缓悠扬的钢琴声在冰场上空响起,开场的亮相舞蹈后,旋律由轻及重,节奏由缓至急,冰面上的运动员也越滑越快。
她今天穿着一件白色的考斯腾。为了更好地贴合曲目,服装的袖口、领口和裙摆处都绣着精致的云纹。此刻,这些纹饰随着滑行动作在镜头下若隐若现,好似冬日清晨山间缭绕的缥缈云雾。
第一串重音落下来的同时,云飞水动——后内点冰三周接后外结环三周连跳成功了!
落冰的瞬间,场内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
“今年才13么,这个3F+3Lo很漂亮呀!”
看台上一位带着棒球帽,身穿白色运动外套的中年男子看到这个连跳后轻声感慨,语气中不难听出惊讶与赞赏。
“是啊,路导。”中年男人身旁,一位同样身穿运动外套的年轻男人轻轻应道。
显然这个年轻人赛前做过功课,很快又继续介绍:“这个小姑娘是去年全锦赛成年组的冠军,而且我看过她报上来的音乐动作计划表,自由滑计划要上两个后内点冰三周和两个后外结环三周。”
“哦?”中年男人诧异地侧头,眼里是不加掩饰的赞许:“配置很不错嘛!”
根据现行规则,一套自由滑中共有7组跳跃动作,其中最多允许重复两种三周跳。对于没有四周和三周半的女单选手来说,重复3F和3Lo已经是难度较高的配置了。
这位被称作“路导”的戴帽子中年男人名叫路佳楠,曾是国家队的女单教练。
三十多年前,路佳楠以世锦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一举为中国队夺下三个奥运名额。退役后他接受恩师邀请留在国家队执教,多年来为花协培养了不少人才。直到五年前,因为早年积累的伤病困扰,他才不得不遵从医嘱,辞去教练的职务专心养病。
这次来到比赛现场,是因为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从适龄的男女单选手中各选一位有潜力的小运动员到美国接受外训,旨在为下个奥运周期培养人才。
队里领导把这个任务称作“出海计划”。
花样滑冰共有四个子项目:男单、女单、双人,以及冰舞。
稍微了解花滑的朋友或许知道,中国女单曾在世界花滑赛场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笔画,无论是奥运、世锦赛还是四大洲锦标赛,都曾站上过领奖台。
只可惜近些年来成绩起起伏伏,年轻运动员们不断挑战自我,却始终未能超越前辈的成就,上届奥运更是只得到一个参赛资格。
雪上加霜的是,平昌周期之后,俄罗斯忽然涌现出一大批拥有三周半和四周跳的女子运动员。在她们的带领下,日本、美国、韩国……越来越多的女子选手开始尝试高难度的跳跃动作,成套节目的难度分大幅度提高。
男单的情况也没有乐观太多。虽然目前国内顶尖选手的技术难度与国际主流一线差距不大,但我国运动员的表演分和动作执行分却总是硬伤。
再不追赶,落下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
接到恩师的请求后,路佳楠二话没说直奔S市。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来碰碰运气,广撒网看看能不能再捞到几条小金鱼。”
现在来看路教练的运气还是很不错的。昨天结束的男子少年甲组比赛,拿到冠军的孩子跳跃很有天赋,不但小小年纪就发展了五种三周,而且跳跃的滞空感很强,高远度和落冰滑出也都很好。
当然,在阅人无数的路教练心里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就是这名运动员跳跃的用刃和点冰很干净。
规范的技术不仅能让运动员正确完成动作,减少受伤几率,从而在后期更好地上难度,最重要的是能给裁判留下好印象。
无论设置多么详尽的评分规则,打分类项目都无法彻底避免裁判们的主观性。
从温哥华周期开始严抓错刃和存周问题后,技术不规范的运动员要么祈祷裁判手下留情,要么就要做好GOE各种符号,实时技术分大跳水的准备。
两套同样的难度配置的节目,因为动作执行分的不同,选手们最终得到的技术分有时甚至能达到两位数的差距。
一套花滑节目的分数由技术分和表演分两部分构成。中国运动员本来就没有表演分上的优势,如果再不能减少技术分的扣分点,想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脱颖而出只会越来越难。
路佳楠的眉头不知不觉间拧成一个“川”字,就在这时,场内忽然响起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原来这个叫梁译的小选手刚才完成了一组换足联合旋转。
编排很新颖,是少见的双向旋转,而且每个旋转姿态的重心都很稳定。哪怕是最外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运动员的旋转姿态与旋律的同步变化,更别提在旋转过程中还能清晰地看到加速。
特别是最后的I字转,高速旋转之下裙摆飞扬,精致的裙边翻出一道道亮丽弧线。
这些细节不但能提升旋转定级,也能争取到一个不错的GOE。
节目行至后半段,年轻的运动员在一组流畅的转三步法后果断完成3F+2Lo+2Lo三连跳,最巧妙的是,每一次落冰都正好踩在重音音符上。
如果现场有强迫症观众,看到这段表演一定能获得极大的治愈。
随后,她又配合音乐完成了一个3Lz和一个3Lo。
至此,所有跳跃都顺利完成。
考虑到运动员的体力消耗,节目后半段完成的跳跃都有10%的额外奖励加分。把这样的三连跳放在后半段节目,充分说明了教练对运动员的能力的信任。何况最后两个单跳,难度也并不低。
这套编排不仅极富创意,而且相当大胆,路佳楠心想。
然而,梁译带给他的惊喜还不仅于此。
在编排步法部分,随着刀刃不断改变倾斜角度,少女的身影快速掠过冰面,姿态轻巧灵动,让人不禁联想到夏日午后吹来阵阵清风,白云随风翩翩起舞,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从教练的角度来看,这组步法包括外刃大一字、燕式、落叶跳、下腰鲍步等动作,舒展开张,编排与音乐节奏遥相呼应,尤其最后配合重音的那一串刀齿步,更是点睛之笔。
不过最让路佳楠感到欣喜的还是运动员本身的表现力。
在节目最后还能有如此饱满的情绪和完成度,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无论是滑行还是跳跃。路教练的目光紧紧锁在现场的大屏幕上,他记下了这张面孔和这个名字。
比赛结束,这套自由滑得到130.25分,最终,梁译以199.4分的总分强势拿下冠军。
虽说国内赛分数一向偏高,但这套节目的难度配置放在当今青年组赛场上却是实打实地有竞争力。
可惜了……路佳楠遗憾地想,没赶上这个赛季的JGP。不过下赛季,这位小选手的表现绝对值得期待。
与路教练欣喜中带着惋惜的复杂感受相比,同样在看台上看完现场表演的王旭乔,此刻的心情则要更单纯,也更炽热。
无论是干净利落的跳跃,还是优美婉转的旋转,甚至一气呵成的步法,这套节目的点点滴滴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冰面上的少女每完成一个动作,坐在看台上的少年便迫不及待送上绵长热烈的掌声。
原来,年龄相仿的人,也可以完成如此细腻的表演么……
节目结束,王旭乔怔怔地想。
从学滑冰以来,教练对他的跳跃有多满意,对他的表演就有多无奈。
编舞老师总是说花滑是一项有关“美”的运动。不过王旭乔一直觉得这份“美”是遥远的。它属于屏幕里那些世界一流的选手们,抑或是俱乐部官网上展示的成绩优异的前辈们。
但是,就在此刻,就在面前这方冰场,“美”……这个有些抽象的名词,忽然在他眼前有了具体的模样。
————————
回到酒店,梁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教练那里要回手机向父母报喜。
陈婉仪和梁靖全程收看网络直播,早就知道比赛结果,但接到女儿的视频仍是十分激动,纷纷送上祝福。
赛前爸爸梁靖说有惊喜送给她,如今谜底终于揭晓——是一只可爱的比熊犬。
梁译很喜欢小狗,对着镜头逗弄了好一会儿才心满意足地拿起平板电脑看网课回放。
走下冰场,她和同龄女孩儿没什么区别,喜欢粉色,喜欢一切毛茸茸的事物。身为初中生,也时常为考试成绩紧张。
因为父母都是老师,很早就对女儿开展绘本阅读教育,从小学开始,梁译最拿手的科目就是语文和英语。但数学这种需要大量操练的科目却不大灵光——其他同学刷题时,她不是在学芭蕾就是在练滑冰。
日子长了,分数自然在考卷上体现出来。
升入初中后,学科增加,压力更大。梁译不得不抓紧利用一切时间:比如往返俱乐部的路上顺便听听语文和英文音频;又或者是一边吃饭一边压腿。
虽然校方充分考虑到这位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情况,不但批假十分爽快,也同意她下午可以提前离校,这才堪堪保证每周22小时的上冰时间。
但落后的学习进度总是一个问题。
特别是遇上大赛前的集训,以及到外地比赛的情况,比如这次来S市参赛。
可以预见的是,类似的情况随着梁译年龄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只会越来越频繁。再像小学那会儿由任课老师单独抽时间帮忙补课显然不现实。
用网络视频课程对学业查缺补漏就成了一项必要而有效的举措。
身为最年轻的全锦赛冠军,又在青年组锦标赛一举夺魁,回到C市,梁译不但被选为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发言代表,甚至还有媒体闻风而至,在校园里对她进行视频采访。
面对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记者自然不能免俗地问起“将来的目标”。
稚气未脱的年轻运动员望向镜头的表情还有些害羞,但仍一脸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摄像机毫无保留地记录了这个瞬间。
有热心冰迷把梁译在全青赛上的亮眼表现与采访视频剪辑在一起传到网上,很快引来不少网友围观。
有人惊讶于她的技术难度。
【窝巢小女单居然有3F3Lo的技术么,第一次看到】
【她好像是刘雪雁的学生,刘雪雁当年是连Lo好手,虽然是2Lo】
【3F3Lo和3Lz3T哪个更难】
【3F3Lo分数高一点,而且Lo跳更像靠身体干拔的,容易存周】
【你们看到她的2A了么,我觉得那个高度可以梦一个3A】
【采访也说她在练3A,但是不知道练的怎么样】
【没有3A她BV也可以的,除了俄萝日萝,这个难度在同龄人里面已经很够打了】
【加一,稳住高级三三就很有竞争力了,妹宝加油】
也有人展望未来。
【这个妹妹哪年的,可以赶得上奥运么】
【不能,她今年才13,是下周期的选手】
【13岁就有这个难度储备了么,太有天赋了吧】
【而且她五种三周全了,F和辣子双不错刃】
【明年的JGP可以期待一下】
【不懂就问,才13怎么说她是成年组冠军,不是17岁升组吗】
【回楼上,国内成年组比赛不限年龄,考级过了随便报名】
【妹妹舞蹈和合乐简直治愈强迫症,就算以后难度跟不上,做个艺术水母也不错】
【要梦就梦个大一点的,艺术水母上难度】
当然,还有人激动之余仍保持克制。
【水不起来,最多是一个艺术干贝】
【艺术干贝笑哭】
【本来就是,我们又不是高贵国籍,ICU不打压就不错了】
【有天赋的小花不少,这个岁数快发育了吧,祈祷孩子没伤病,顺利过发育关】
【才13还早呢,不过确实要注意防伤】
【同意,防伤最要紧】
……
梁译对网上关于自己的议论毫不知情,她的手机基本用于和父母联络,偶尔看看动画片——青少年模式下,娱乐应用都有时间限制,根本来不及网上冲浪。
比赛告一段落,她又回到从前三点一线的生活中。甚至因为之前备赛时频频请假,这一阵她在学业上下了更多功夫,直到期末考结束,才逐渐恢复从前的训练节奏。
这天下冰后,梁译像往常一样在综合训练馆完成陆地放松活动。刚做完最后一组拉伸,就看见刘教练站在门外冲她招手,脸上一片喜气。
梁译有些莫名地跟着教练来到旁边的一间办公室。
沙发上坐着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头戴一顶棒球帽,身上穿着一件绣有国旗的黑色羽绒服,面目和善。
茶几上的杯子早就没了热气,看来已经到了不止一会儿。
见人进屋,他径直从沙发上站起来。
“这是梁译。”刘雪雁对那人介绍,接着又转向梁译:“这是国家队的路佳楠指导。”
“路指导好。”梁译乖巧地叫人,站在自家教练旁边,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向来人。
对方感应到她的目光,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
“今天来这里是有一件事想征求你的意见。”路佳楠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地问,“你愿意跟我到国家队训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