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第一天的开营仪式,梁译在集训队的生活规律而平静,几乎每天都遵循同样的节奏:早晚两次出操,上午下午各一场冰上训练和陆地训练。

    冰上训练一般由路佳楠指导,而陆地训练则大多由章俐负责。等出国的手续准备妥当,两位教练也将作为助教跟着他们一同到美国生活训练。

    为了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外训生活,两个青少年每周三和周六的晚上还要和章俐一起学英语。章俐曾经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是SEM,不仅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对花滑也十分了解。

    文化课也没有落下,虽然只能上网课——课本和练习册还是开学后家长们从学校领了再送过来的。

    除此之外,集训队还定期安排了体能训练、舞蹈训练、腰腹背肌训练以及平衡力和小肌肉群训练。

    这些复杂的专业名词都是梁译在理论课上学到的。

    虽然同样是专业队,但她很快感受到国家队与省队之间的不同。

    并不仅仅是国家队的训练内容更加精细科学,也不单纯是国家队的训练设施更加完备先进,而是一种“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透彻。

    一切都要归功于训练开始之前统一安排的理论学习——除了讲解新赛季的技术规则外,还有运动营养学、科学训练分析之类的课程。

    有了这些知识铺垫,教练再讲跳跃要点或者技术动作的时候,运动员就更容易理解了。

    梁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小树苗,每天都在汲取知识的养分,每一天都过得格外充实。

    这一点,翻看训练笔记时感受最深。

    她用的是一款B5尺寸的点阵轻便笔记本,是刘教练在她9岁那年儿童节送她的礼物。这个本子陪伴她将近四年,里面记载着她从两周跳到三周跳再到如今的三周半跳跃的全部心路历程,已然成为她最亲密的伙伴。

    本来以为它能坚持到去外训,没想到进集训队才两周,原本还有小一半空白的笔记本竟然只剩下薄薄几张纸。

    嗯……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这几张纸也是岌岌可危。

    集训队的训练强度比以前在俱乐部里大了不少,路教练的教学方式也和刘教练不尽相同。他在训练前会特意告诉梁译为什么要安排这个训练,能达到什么目的,对滑冰有什么帮助。

    等到真正开始练习动作的时候,他会把动作拆解得很细,比如起跳的时候怎么蹬冰,身体倾斜角度如何,空中怎么收臀,落冰时怎么调动髋关节。

    一场冰上训练下来,需要记录的要点非常多。

    写完今日份的训练日记,梁译看着越来越薄的本子,一时兴起,不禁再次重温从前的笔记。

    越往前翻,字迹越稚嫩,不过内容和用词却一直很成熟,特别是技术要点的部分,几乎都是照搬刘教练的原话。

    想起昔日恩师,坐在桌前的13岁青少年老成地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又把本子从前往后翻了一遍,却在翻到某一页时忽然停住……

    那两页纸中间用于固定的白线有些脱落,明显是先前被用力拉扯过的缘故。

    看到微微松动的纸页,梁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她好像还没看过那颗蘑菇头的表演呢!

    可能老天听到她的心声,第二天傍晚,她就在食堂见到了王旭乔。

    国家队食堂和梁译从前的学校一样,都采取自助餐的形式,不过前者的用餐环境相对来说更加舒适,起码没那么拥挤。以至于梁译端着餐盘找位置时,很容易地便在一排排相似的桌椅间认出了那颗毛茸茸的蘑菇头。

    对方显然也看到她,楞了一秒后,从座位上站起来兴奋地向她招手,圆乎乎的包子脸上也很快扬起灿烂的笑容。

    虽然都是即将参加外训的队员,但他们平时并不总在一块儿训练——国家队有四个冰室,分别对应男单、女单、双人、冰舞四个项目。

    难得碰上熟人,梁译在他对面坐下,随口问道:“你一个人么?”

    蘑菇头小朋友轻轻“嗯”了一声,他面前的餐盘还有不少分量,看起来也是才刚到不久。

    相比之下,同样是刚来的梁译,餐盘里的食物就少得多了,只有蔬菜沙拉、酸奶燕麦、水果和几块切好的牛排。

    和跳水、体操等技巧类运动相似,花滑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对身材管理十分严格。

    路佳楠算是比较宽松的教练,可能是因为他在役时便是力量型选手,因此在这一点上只是叮嘱运动员们遵循营养师的建议就好,不必刻意节制饮食。

    尽管如此,梁译仍然不敢大意——全青赛结束后到现在将近半年的时光里,她长了足足4公分,已经是154公分的个头了。

    个子太高对花滑运动员并不是好事,长身高就意味着涨体重,而且身体重心提高后,原本的跳跃轴会不稳,技术动作都得相应进行改变。

    那可是一个大工程!

    队里有一个姐姐就是因为身高超过170公分,明明看起来仍然纤细,但体重摆在那里,为了顺利完成成套编排里的动作,每天都要完成额外的力量训练。

    梁译看在眼里,哪怕她只是一个旁观者,都觉得非常辛苦。

    结束一下午的训练科目,两人都又累又饿,打过招呼就各自开动起来。

    凭良心讲,集训队食堂的质量绝对不差,食材品质有保障不说,菜品种类也十分丰富。不过大锅饭么,再怎么好吃,吃多了也就那样。

    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以后,王旭乔挑食的毛病又犯了。他认真地把木耳炒鸡肉里的木耳挑出来,一一放在旁边空出来的位置。

    等木耳挑的差不多,无意间抬头才发现对面的姐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下动作,目光直直落在他面前的餐盘上,两道秀气的眉毛微微拧起。

    少年有些茫然,直觉顺着对方的目光往下瞧……

    嗯,只看到了泾渭分明的木耳和鸡肉。

    做贼心虚的蘑菇头小心翼翼地伸出筷子,打算趁对方不注意,把刚才挑出去的木耳再慢慢捡回来。

    夹了一筷子,对面没有反应。

    很好!王旭乔的胆子大了一些,慢慢又伸出筷子。

    “这样子吃,蛋白质摄入不够的。”

    对面终于开口了。虽然说着不赞成的话,但语气里却没有责备的意思,更像是在客观地陈述事实。

    不过重点在于——她方才说的,好像同他担心的并不是一件事。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王旭乔心里又冒出疑惑:蛋白质?那是什么?

    少年停下手里的动作,不解地看着她。

    见他一脸迷茫,梁译又好心地解释:“蛋白质可以帮助长肌肉,肌肉多了,以后练习跳跃就不容易受伤。”

    换做队里的其他人,大概轮不到她来科普运动营养学,不过如果是眼前这个蘑菇头么……那一切就理所当然了,谁叫他年纪小呢?

    梁某人这样想着,愈发觉得自己的提醒非常有必要。

    于是她仔细回忆了一遍之前在课上听到的内容,对着他面前的食物一一说明:这个是高油的要少吃,那个是甜食最好不吃……

    最后总结:“要多吃瘦肉或者是鱼虾,因为可以帮助长肌肉。”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王旭乔面前这一大盘子食物,除了鸡胸肉和油焖大虾外,基本没什么是符合营养师要求的。

    眼看对面小朋友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差,表情也越来越沮丧,梁译忽然意识到自己这番劝告似乎有些用力过猛。

    东西都已经拿来了,好端端的食物总不能让他直接扔掉——且不说食堂一向提倡“按需就餐”,就算按照父母从小的教导,也没有这样糟蹋食物的。

    “虽然话是这样说没错,”反应过来的梁师姐赶紧拿出前辈的架子亡羊补牢,“不过一餐半餐也无所谓的。”

    好说歹说半天,对方才将信将疑地继续吃饭,这场有关“蛋白质与挑食”的科普才算告一段落。

    梁译吃饭的速度并不快,一方面是天生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刻意为之——细嚼慢咽能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

    王旭乔老老实实地吃完盘里的食物,又从桌上的纸盒抽出两张餐巾纸,慢慢地把面前的桌子擦干净,对面的人才终于停下了动作。

    “霜霜姐姐……”

    看到她站起身子,少年也跟着站起来,迟疑地叫了一声。

    这个新称呼是他听到别人这么叫才跟着改口的。虽然冰上训练不在一起,但平时的舞蹈课和力量训练,男女单倒是一块儿参加的。

    不过,梁译似乎并未注意到这个细小的变化。

    “以后我能和你一起吃饭么?”

    11岁的男孩子,个子比她矮了半个头,仰着脑袋小心翼翼地询问。

    他的语速很慢,好像说得快一点,心里那点期盼和急切就会被对方听出来。

    王旭乔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对梁译的亲近和依赖,或许是因为在整个集训队里,只有梁译和他从前见过面,勉强算得上熟人;又或者是因为两个人此前仅有的几次交集里,她都在帮助他。

    人总是对自己困窘的时刻记忆犹新,对那些在自己困窘时予以帮助的人,自然而然地也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况她不仅滑冰好,懂得还多,少年蘑菇头的内心对这位前辈十分信服。

    梁译直觉想要拒绝这个邀请。

    他比她小两岁,又是男生,虽然两个人练着同样的项目,但训练安排并不完全一样。和他一起吃饭总归不如和其他女单队员一起吃来的方便。

    可目光落在小男生的脸上,看到他那略带忐忑的表情,又莫名生出了不忍。

    在心里纠结了一会儿,梁译最后还是点头应下。

    然后就看到对方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把吃过的餐盘送到回收处,两个人互相交换了第二天的训练日程才各自告别。

    翌日中午训练结束,梁译想起昨天应下的邀约,径自来到大厅——那是两人昨天说好碰头的地方。

    那里没人,于是她又转身朝男单冰室走去。

    还没靠近,便听到再熟悉不过的声响:那是起跳和落冰时,冰刀与冰面摩擦、碰撞时发出的干脆而又利落的声音。

    已经到了午休时间,是谁还在冰上呢?这会儿功夫,工作人员应该差不多要清冰了。梁译心中嘀咕着,走近了一瞧,才发现在冰上练习跳跃的不是别人,正是那颗熟悉的蘑菇头。

    从空中的收紧姿态和旋转速度不难看出他正在练习3Lz+3T。

    对王旭乔这个年纪的运动员来说,足够称得上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同时也是一线女单几乎人手必备的连跳,梁译顿时来了兴趣,也不着急叫人,而是在玻璃栏板后找了个合适的位置认真观看起来。

    王旭乔的跳跃很漂亮,无论是Lz跳还是T跳,刀齿点冰仿佛蜻蜓点水一般轻盈,从起跳到落冰都给人以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梁译情不自禁地送上了真诚而又热烈的掌声。

    冰室空旷安静,声音听起来格外明显。王旭乔似乎吓了一跳,四下张望,很快便看到站在玻璃墙外笑得灿烂的女生。

    糟糕,忘记时间了!

    想起先前的约定,蘑菇头懊恼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几个快步滑到场边,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换鞋。

    收拾冰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匆忙中竟然忘记拿刀套了。

    正要起身去拿,就看见刀套已经被人送到跟前。

    “你的点冰跳真的好漂亮啊!” 梁译把刀套递给他,忍不住当面夸一遍。

    从学滑冰以来,类似的表扬王旭乔听到不少,甚至可以说他学滑冰的过程几乎就是一路听着表扬过来的。按说他早就习惯了,可听到梁译的称赞,哪怕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兴奋与开心的情绪完全抑制不住,就像泉水一样从心底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被自己钦佩的前辈夸奖了……王旭乔悄悄低下头,借着擦冰刀和套刀套的动作,心满意足地露出一个别扭而又羞赧的微笑。

章节目录

逐梦(花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绿豆糕和叉烧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绿豆糕和叉烧包并收藏逐梦(花滑)最新章节